无线桥接之后密码:财政部会计司《保险公司会计制度》问题解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58:17
2007-04-03
【字体:大 中 小 】  【收藏 】  【复制网址 】  【打印 】
1998年12月8日,财政部印发了《保险公司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60号)(以下简称“新制度”),1993年2月24日印发的《保险企业会计制度》(〔93〕财会字第03号)(以下简称“原制度”)同时废止。为了便于大家对新制度的理解,做好新制度的贯彻执行工作,现就有关问题解答如下:
一、为什么要修订保险企业会计制度?
答: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保险公司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及经营范围发生了变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保险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保险行业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保险公司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主要表现在:第一,保险公司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由多业经营转向分业经营,同一保险公司不得兼营人身保险业务的财产保险业务,原来既从事财产险又从事人身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按规定分立或新设为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第二,保险公司经营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保险代理方式越来越成为保险公司经营方式的重要补充;第三,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发生了重大转变,保险资金除用于银行存款、购买政府债券、购买金融债券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用途外,不得用于向其他企业投资和设立证券经营机构,改变了过去放开经营的做法。这些新变化和新情况客观上要求会计制度应与之相适应,作出新的规范。
(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加大了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为了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于1995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并于1998年新成立了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加大了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资金运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制度在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及会计报表上要体现这些新的要求,以备为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三)防范金融风险,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历时一年多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给各国以深刻经验教训的同时,也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充分发挥会计在防范金融当中的作用,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针对保险行业分业管理、稳健经营的特点,会计上要采取诸如分业核算、提取准备、建立保证金和保险保障基金等举措,真实、公允地反映各类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支持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
二、修订保险企业会计制度遵循了哪些原则?
答:主要遵循了以下三条原则:
(一)满足保险公司会计核算的需要适应保险公司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的变化,对于保险公司出现的新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相应增加会计核算内容,并对原制度中存在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进行修改,以满足保险公司加强会计核算的需要。
(二)适应加强保险监管的要求根据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特点,以及《保险法》关于保险分业经营、保险资金限向流动的限定,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列示及有关会计核算内容的核算方法上,相应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行业和保险公司监管提出的新要求,从而配合保险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体现会计准则中适用于保险公司会计核算的新内容1998年,我国陆续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8个具体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新修订的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在充分考虑保险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也相应采用了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一些通用的会计原则及方法。
三、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在哪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答:(一)更改了会计制度名称新制度将原《保险企业会计制度》改名为《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目前的保险企业都已是公司制企业,以后者定名制度,更加符合我国保险公司实际情况。
(二)重新确定了保险业务的分类在《保险法》颁布以前,同一保险公司可以兼营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业务,但要求分业核算,因此,原制度是根据混业经营、分业核算的原则,将保险业务分为非人身险业务、人身险业务和再保险业务三大类。在《保险法》颁布以后,保险公司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同一保险公司不得兼营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业务,因此,新制度是根据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将保险业务分为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和再保险公司的业务三大类。
其次,在具体业务分类上,新制度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和保险公司保险业务开展情况,对具体业务作了重新分类,并修改了原制度在具体业务划分上存在的交叉情况。例如,原制度将本应属于人身保险业务范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划入非人身保险业务;新制度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划入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
(三)完善了保险业务损益结算办法新制度规定:“保险业务实行按会计年度结算损益和业务年度结算损益两种办法。除长期工程险、再保险等业务按业务年度结算损益外,其他各类保险业务应按会计年度结算损益。”按会计年度结算损益的保险业务,其收支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按业务年度结算损益的保险业务,收支差额在非结算损益年度,全额作为长期责任准备金提存,不计入当期损益,并于次年转回,滚存到结算损益年度终了时结算损益。
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主要是对按业务年度结算损益的办法作了重新调整:一是,原制度只明确了信用险业务按业务年度结算损益,新制度明确了长期工程险等长期性财产保险业务以及再保险业务按业务年度结算损益。信用险业务属政策性保险业务,有关法规尚未出台,因此,新制度没有明确信用险业务是按业务年度结算损益还是按会计年度结算损益。二是,原制度规定业务年度为三年,新制度规定年限根据业务性质确定。
(四)增加了确认保费收入的原则原制度对非人身保险业务(分险种)和人身保险业务规定了具体的入账时点,保费收入确认原则不统一,也不尽合理;新制度规定了统一的保费收入确认原则,使保费收入的确认更加合理化。根据新制度的规定,保费收入确认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保险合同成立,是指保险合同生效,具有法律效力;承担相应保险责任,是指保险公司根据生效合同规定开始承担合同约定的责任。从实际情况来看,财产保险合同一般是签单生效,即保险合同一经签订,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人寿保险合同一般是收费生效,即收到保费时,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再保险公司一般是收到分保业务账单时,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需要说明的是,保险合同成立并一定表明保险公司开始承担相应保险责任。例如,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签订合同是一个日期,合同条款有时还会规定另一个保险公司开始承担保险责任的日期。在这种情况下,在签订合同时,保险公司不能将收到的保费作为保费收入,而应作为预收款处理,待承担保险责任时再转入保费收入。
2.与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公司。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对保险公司而言,与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即为保费。公司只有在有把握收取保费时,才能确认保费收入。如果有情况表明投保人不能按保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金额交纳保费,则不能确认保费收入。例如,某财产保险公司为某宾馆建设承保,该宾馆建设期为三年,公司采取分期收款方式收取保费。第一年,公司如期收到保费,已按规定确认保费收入。第二年,公司获悉国家将严禁楼堂馆所建设,该宾馆已列入停建范围,根据经验,公司判断本期收取保费的可能性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本期不应确认保费收入,而应于实际收到保费时确认。
3.与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能够可靠计量,即是指收入金额能够确定。如收入金额不能确定,不能确认收入。例如,《保险法》第37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合同另有规定外,保险人应当降低保险费,并按日计算退回相应的保险费:(一)据以确定保险费率的有关情况发生变化,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明显减少;(二)保险标的保险价值明显减少。”根据这条规定,如公司发生这类业务,只有在新的保费金额能够确定的情况下,才能确认保费收入。
(五)增加了存出资本保证金和提取保险保障基金、提取总准备金的会计处理
1.《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成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总额的20%提取保证金,存入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银行,除保险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根据该规定,新制度相应增加了存出资本保证金的会计处理,存出资本保证金时,借记“存出资本保证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保险法》规定,为了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支持保险公司稳健经营,保险公司应当按照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提存保险保障基金。根据该规定,新制度相应增加了提取保险保障基金的会计处理,有关核算见后。
3.根据保险公司财务制度规定,保险公司应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总准备金,会计制度上相应增加了提取总准备金的会计处理,提取总准备金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总准备金”科目,贷记“总准备金”科目。
(六)完善了人身险责任准备金的会计处理由于长期寿险和长期健康险风险不同,有关责任准备金精算方法的不同,为了满足人寿保险公司对长期寿险和长期健康险分业管理的要求,我们将原制度“人身险责任准备金”科目细化为“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两个科目,分别核算提存的长期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相应地将“提存人身险责任准备金”科目细化为“提存寿险责任准备金”和“提存长期健康责任准备金”两个科目;将“转回人身险责任准备金”科目细化为“转回寿险责任准备金”和“转回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两个科目。
(七)调整了贷款,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保险法》及其他有关保险监管法规规定,保险公司不得从事除保户质押贷款以外的其他贷款业务,不得买卖股票和进行股权投资。根据上述规定,新制度相应作了如下调整:
1.保留有关保户质押贷款的会计处理。保户质押贷款是人寿保险公司以投保人的有效保单作为质押品,向保户发放的贷款。原制度称其为保户借款。由于保户质押贷款是保险公司的一项债权,称“借款”易被人误解,所以新制度将该项贷款称为保户质押贷款,科目名称也作了相应修改,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同。
2.取消了除保户质押贷款以外的其他种类贷款业务的会计处理。在表内科目中删除了原制度“贷款”及“贷款呆账准备”科目。
3.取消了股票投资及其他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新制度设置了“短期投资”科目,该科目只核算短期债券投资。新制度取消了原制度“长期投资”科目,设置了“长期债券投资”科目,取消了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
4.在表内科目中取消了有关贷款及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科目后,考虑到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新制度在会计科目表的附注中作了如下说明:(1)公司如有经国务院特批对外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在《保险法》颁布以前投出的目前尚未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增设“长期股权投资”科目;(2)公司如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提取投资风险准备,可以增设“投资风险准备”科目;(3)公司如有在《保险法》颁布以前发放的目前尚未收回的贷款,可以增设“贷款”科目,并相应增设“贷款呆账准备”科目。
(八)修改了再保险业务中有关往来款项的会计处理保险公司之间办理再保险业务时,可能发生相应的债权债务,原制度设置了“应收分保账款”和“应付分保账款”两个会计科目,分别核算再保险业务发生的往来款项,新制度将这两个会计科目合并为“分保业务往来”一个会计科目。这主要是因为分入、分出业务均存在应收、应付分保账款的情况。如果分设两个会计科目,各科目在核算内容上存在交叉情况,核算复杂,也不易理解,因此,为简化核算,将其并为一个会计科目。
(九)规范了手续和佣金的会计处理根据保险监管部门的要求,人寿保险公司可以发生手续费和佣金支出;财产保险公司只能发生手续费支出;再保险公司不能发生手续费和佣金支出。由于手续费和佣金的支付对象不同,支付金额占保费收入的比例也不同,从有利于加强会计核算,有利于加强保险监管的角度考虑,新制度将手续费和佣金业务分开核算,将应向人寿保险个人营销业务营销员支付的费用不作为手续费核算,而是作为佣金处理;将应向受其委托并在其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保险代理人支付的费用作为手续费处理,修改了原制度将手续费和佣金业务并入一起核算的做法
十)增加了抵债物资的会计处理抵债物资是指保险公司因债务重组而收到的物资,如收到投保人用以抵偿欠费的物料用品、固定资产等。新制度对抵债物资的入帐价值、处理抵债物资产生的损益等会计事项进行了规定。
(十一)增加了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制度没有涉及无形资产的核算内容,新制度增加了无形资产的核算,对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摊销期限等均作了明确规定。
(十二)修改了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新制度将原“递延资产”科目改为“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是因为“递延资产”实际上是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而应在以后会计年度分期摊销的费用,它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此,不是企业的一项资产。新制度对长期待摊费用的内容、摊销期限及会计处理均作了新的规定。
(十三)修改了会计报表种类及格式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在会计报表上有如下变化:
1.将原“损益表”名称改为“利润表”。
2.将原按保险业务分类设置损益表改为按保险公司分类设置利润表。共设置了三张利润表,即财产保险公司利润表、人寿保险公司利润表和再保险公司利润表,并对各张报表的项目和排列作了相应调整。
3.用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
四、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有什么变化?
答:主要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变化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财产保险业务的核算财产保险业务的核算主要包括保费收入、保险赔款支出和提存准备金三项内容。
1.保费收入的确认保费收入是否实现,应依据规定的三个条件判断。按规定确认的当期保费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应收保费”等科目,贷记“保费收入”科目。期末将“保费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2.赔款支出的核算发生赔款支出时,借记“赔款支出”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的损余物资,应冲减赔款支出。期末将“赔款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3.提存准备金的核算新制度规定财产保险的准备金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长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包括两项内容:其一,对已经发生保险事故并且已经提出保险赔款的未决赔案提存的准备金,按所提出的保险赔款数全部提存;其二,对已经发生保险事故但沿未提出保险赔款的未决赔案提存的准备金,按预计保险赔款数的5%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为一年期以内(含一年)的财产险业务而设置的,根据《保险法》的规定,提存和结转的数额,应相当于当年自留保险费的50%,以为下年度发生赔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长期责任准备金是为长期工程险等长期财产保险业务而设置的,在未到结算损益年度前,按业务年度营业收支差额提存,以为保险责任期内发生赔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按规定提存各项准备金时,借记“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长期责任准备金”科目,贷记“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长期责任准备金”科目;按规定转回各项准备金时,借记“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长期责任准备金”科目,贷记“转回未决赔款准备金”、“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转回长期责任款准备金”科目;期末,将上述提存和转回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二)人寿保险业务的核算人寿保险业务的核算也主要包括保费收入、赔款及给付和提存准备金三项内容。
1.保费收入的确认确认人寿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是否实现也应依据规定的三个条件判断,保费收入的确认条件与财产保险业务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人寿保险合同一般是收款生效,即收到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费时,保险公司即开始承担保险责任,没有收到保费不承担保险责任,因此,人寿保险公司一般应于收到保费时确认保费收入。但是,对于分期收款保险合同,即使在合同规定的收款期内因被保险人的原因没有收到保费,如果收到保费的可能性大于不能收到保费的可能性,保费金额也可以确定,人寿保险公司亦可确认保费收入。这需要经验判断。
2.赔款或给付的核算人寿保险合同按期限分类,划分为短期人身保险合同和长期人身保险合同。短期人身保险合同发生的支出称为赔款支出;长期人身保险合同发生的支出称为给付或退保金,主要包括死伤医疗给付、满期给付、年金给付和支付退保金等。发生上述给付时,借记“赔款支出”、“死伤医疗给付”、“满期给付”、“年金给付”和“退保金”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将上述各支出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3.提存准备金的核算短期人身保险业务提存的准备金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其提存、转回的账务处理与财产保险业务相应准备金的财务处理方法相同。长期人身保险业务提存的准备金包括: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新制度相应设置了“提存寿险责任准备金”、“提存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转回寿险责任准备金”、“转回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科目,提存及转回的账务处理方法类似。
(三)再保险业务的核算再保险业务涉及分保业务分出人和分保业务接受人双方,分保业务分出人的核算主要包括向分保业务接受人分出的保费和摊回的应由分保业务接受人承担的赔款和各项费用两项内容;分保业务接受人的核算主要包括分保费收入的确认,分保赔款入费用和提存准备金三项内容。
1.分保业务分出人的核算。分保业务分出人向分保业务接受人发出分保业务账单时,应按账单中标明的分保费金额,借记“分出保费”科目,按账单中标明的赔款、费用等项目金额,贷记“摊回分保赔款”、“摊回分保费用”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分保业务往来”科目。摊回的分保费用主要包括摊回的手续费、摊回的营业费用和摊回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2.分保业务接受人的核算,内容如下:
(1)保费收入的确认。再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也应满足制度规定的三个条件,与财产保险业务相同。再保险业务的特点是,分保合同一般于收到分保分出人发来的分保业务账单时生效,即收到分保业务账单时,分保业务接受人开始承担保险责任。由于分保业务账单标明了保费金额,此时收入金额是可以确定的;另外,由于再保险业务是保险公司之间开展的业务,分保业务接受人收回金额的可能性通常大于不能收回金额的可能性,可见,对于分保业务接受人而言,在收到分保业务账单时,通常可以认为确认保费收入的三个条件得到满足,因此,一般可以于此时确认保费收入。
(2)分保赔款和费用的核算。分保业务接受人收到分保业务分出人发来的分保业务账单时,应按账单中标明的赔款、费用等项目金额,借记“分保赔款支出”、“分保费用支出”等科目,按账单中标明的保费等基础上金额,贷记“分保费收入”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分保业务往来”科目。
(3)提存准备金的核算。再保险业务提存的准备金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和长期责任准备金。根据我国再保险业务的特点,一般以3年为一个损益结算期,才能真正反映再保险业务的损益,在未到决算损益年度之前,当期营业收支差额全额作为长期责任准备金提存。再保险业务提存、转回准备金的财务处理与财产保险业务相应准备金的账务处理方法相同。
(四)投资业务的核算投资业务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业务。短期投资业务只核算短期债券投资。核算没有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主要是考虑到,就债券投资而言,保险资金只能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不能用于购买其他企业债券,而上述两种债券属“金边债券”,风险较小,也就不需要采用此法提取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准备。长期投资业务只核算长期债券投资。但是,公司如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以前从事的长期股权投资,目前尚未收回的,或经国务院批准从事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增加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核算内容。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采用了《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1.相关费用,如数额较大,单独核算。购买债券有时要发生诸如印花税、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原制度将相关费用计入投资成本。新制度规定,债券投资成本中包含的相关费用,在“长期债券投资”科目下单独设置“相关费用”明细科目核算,在债券购入后到期前的期限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摊销,计入投资收益;如果相关费用数额不大,可采用一次推销法,于取得债券投资时直接计入当期投资收益,不通过“相关费用”明细科目核算。
2.明确了溢折价的摊销方法。原制度没有明确溢折价的摊销方法,公司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直线法。新制度既考虑了我国实际,又借鉴了国际惯例,规定溢折价摊销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
3.已到付息日但尚未领取的利息转入“应收利息”科目核算。原制度根据债券利息的支付形式,规定分期付息的债券利息在“应收利息”科目核算,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券利息在‘长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核算。不论债券是分期付息还是到期还本付息,由于已到付息日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已转化为企业的债权,理应作为债权信息,而不应继续作为投资处理,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新制度改变了债券利息的核算方法,将已到付息日但尚未领取的利息由”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科目转入”应收利息“科目。
新制度没规定对长期债券投资计提投资风险准备,理由同短期债券投资。
(五)无形资产的核算原制度没有涉及无形资产的核算,新制度明确了无形资产的核算,核算方法采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1.入帐价值。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自行开发并按法定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的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入帐;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的,按不超过受益年限的期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而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摊销;经营期短于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经营期的年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且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
(六)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基本采用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1.核算内容。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项费用,作为待摊费用处理。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开办费、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2.摊销期限。开办费应当从公司开始经营的当月起,按不超过5年的期限平均摊销;如开办费金额不大的,也可在开始经营的当月一次摊销。原制度没有明确开办费的摊销年限。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应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在租赁期内平均摊销。
(七)债务重组的核算债务重组涉及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对债权人而言是债权重组,对债务人而言是债务重组。对保险公司而言,由于只发生债权重组,困此,核算只涉及债务重组中收到的抵债物资以及债务重组损失。新制度增设了“抵债物资”科目,核算因债务重组而收到的物资;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中增加了债务重组损失的内容,核算在债务重组中收到的抵债物资的评估确认价值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的差额。主要内容如下:
1.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让步表现在;在债务重组日,债权人收到的抵债物资的评估确认价值或者未来应向债务人收取的金额小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
2.保险公司收到的抵债物资应按评估确认的价值入帐。
3.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包括本金及应收未收利息。
4.债务重组损失的确认为债务重组日,其金额为债权人收到的抵债物资的评估确认价值或者未来应向债务人收取的金额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的差额。
(八)保证金的核算保证金的核算包括存出保证金、存出资本保证金和存入保证金三项内容。存出保证金是保险公司开展直接承保业务按合同约定存出的保证金,包括存出理赔保证金、存出共同海损保证金和存出其他保证金。存出理赔保证金是根据理赔代理人的需要而存出的保证金,为理赔代理人代理理赔提供资金保证;存出共同海损保证金是发生共同海损赔案需支付现金担保时的保证金,存出保证金是公司的一项流动资产。存出保证金是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存出的保证金,是公司的一项长期资产。存入资本保证金,是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接受存入的保证金,包括存入理赔保证金存入信用险保证金。存入理赔保证金是收取的被代理人存入的理赔保证金,作为代理赔案的资金保证;存入信用险保证金是收取的保户按规定交付的保费保证金。存入保证金是公司的一项流动负债。
(九)保险保险基金的核算保险保障基金是根据《保险法》的规定设立的,主要核算内容如下:
1.基金来源。保险保障基金按规定提取,计入当期费用。提取保险保障基金时,借记“提取保险保障基金”科目,贷记“保险保障基金”科目。
2.基金运用。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调度使用保险保障基金时,借记“保险保障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保险保障基金是公司的一项长期负债。
3.基金利息收入的核算。保险保障基金专户存储以及购买债券取得的利息,作增加保险保障基金处理。
五、新制度在会计报表上有哪些变化?
答:除报表的名称外,具体变化内容如下:
(一)利润表的变化新制度利润表包括财产保险公司利润表、人寿保险公司利润表和再保险公司利润表,主要变化如下:
1.区分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运用,重新调整了报表项目,将属于保险业务的收入作为“保险业务收入”类项目反映,将原作为“营业收入”类项目的“汇总收益”改作“营业利润”类项目反映;将属于保险业务的支出作为“保险业务支出”类项目反映,将原作为“营业支出”类项目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失”改作“营业利润”类项目反映。
2.改变原制度将“摊回分保赔款”作为“营业收入”类项目列示的做法,将其改作“保险业务支出”类下的“赔款支出”项目的减项反映;改变原制度将“摊回分保费用”作为“营业收入”类项目列示的做法,将其改作“保险业务支出”类下的“手续费支出”、“佣金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和“营业费用”项目的减项单独反映。
3.改变原制度将“转回未决赔款准备金”作为“营业收入”类项目、将“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作为“营业支出”类项目的做法,将这两个项目在“准备金提转差”类下分别列示。
4.增加了“承保利润”项目,反映公司保险业务实现的利润。
5.将“保户利差支出”作为“营业利润”类项目列示。
(二)现金流量表的变化“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采用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原则和方法,并根据保险行业特点,重新设置了报表项目。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有:收到的现金保费、分保业务收到的现金、存入保证金的现金净额、收到的保户储金,等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主要有:以现金支付的赔款、分保业务支付的现金、存出保证金的现金净额、返还的保户储金、以现金支付的手续费、以现金支付的佣金、死伤医疗给付支出的现金、满期给付支出的现金、年金给付支出的现金、以现金支付的退保金、以现金支付的保户利差、以现金支付的存出资本保证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营业税、所得税等税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