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留呼在那一集的:揭秘暗示的神奇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20:00:28

穿了新买的白裙子参加闺密举办的轰趴,重要的还有那个心仪已久的他,完美至上的我于是嘱咐自己吃东西要小心,结果,越是谨慎越是仿佛魔鬼缠身般,不仅油点、果汁上身,最后索性还溅上一团咖啡渍,神啊,整个一个怕什么来什么……其实,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块小磁石,想到什么就吸引什么,其中掌控一切的神秘力量就是心理暗示!

 



意念制胜不是空穴来风


意念对人的影响绝不是无中生有的猜测,而是有着科学分析做依据。


心理暗示等于自欺欺人?


有位疯狂的科学家,为了证明心理暗示的存在,割破手指不带丝毫恐惧地走进一群鲨鱼之中,嗜血如命的鲨鱼立刻察觉到眼前这个人已经受伤,却并未上前攻击,只是绕着他打转,令人惊叹不已。其实鲨鱼喜欢的并不是鲜血,而是猎物散发的恐惧感,这种心理动作能通过血液,甚至每个细胞迅速传遍全身。1990年,美国学者Bernie Siegel就在一本名为《爱,医术与奇迹》的书中宣称,疾病的产生与一个人的想象和情绪密切相关。不过这个言论一出版,就遭到医学专家的口诛笔伐,被批为赤裸裸的唯心主义。直到最近,德国的“安慰剂研究”彻底颠覆了这种狭隘看法。根据这项研究,如果患者相信某种药物能够治愈疾病,即便在服用安慰剂的情况下,患者的大脑也能释放出止痛物质,起到跟服用真药一样的效果。


每个人都是天线宝宝


虽然背负着让上帝发笑的压力,人类还是把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思考上。和电视收音机一样,每个思考中的人都是一个天线宝宝,背着小型发射台,向外界源源不断发送各种频率,喜怒哀乐各不相同。虽然没有显示器,却能“看见”自己脑袋里跑过的各种小电影,在发出频率的同时,吸收频率相同的事物,让它们变成我们生命中真实存在的画面。如果对自己的境遇不满意,想改变它们,那就要改变自己的想法,转变输出频率,微妙地影响头脑之外的事物。如果想要达成某个心愿,并确信自己的能力,那就一定能达成所愿;但如果总担心失败的风险,那煮熟的鸭子也有振翅高飞的可能。我们现在所想的,正在创造自己的未来,我们一直在思考,所以一直在创造,那些最常想到的人或者事物,将会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成为我们的人生。换一种思考方式,意味着换一种人生。


意识真能决定命运?!


曾有一本叫《心理暗示术》的书摆在面前,白纸黑字写着“意识决定命运”,让我坚定的唯物主义心灵颠簸了好几天。其实,大红大紫的吸引力法则也好,成功秘籍也好,说到底都是在讲心理暗示。再有主见的人也会不自觉受别人的影响,正是因为人的不完美,才给许多外在因素提供了发挥的余地,使强大的心理暗示成为可能。如果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气场,就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和积极情绪,而人在自信和积极情绪中是很容易成功的。如果愿望真的得以实现,那对引力场的信心就会大大加强,更加相信它的存在,继而奔赴更大的成功。


暗示让你心想事成


心理暗示的威力究竟有多大?目前还没有科学数据,因为这种隐藏在潜意识里的神奇力量很难成为科学研究对象,我们只能从各种现象去了领教它。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每个人受到心理暗示的程度并不相同,调查统计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人接受暗示感染的速度更快,而在高度心理相融洽的群体中,相互之间的心理暗示蔓延得更快。


那些暗示与被暗示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特别点儿背的小事,想什么不来什么,怕什么偏来什么!虽然无伤大雅,但也让人伤透脑筋,以至于常常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得罪了头上三尺的哪位大仙……


生病可以不吃药!


某人投宿旅店,半夜哮喘发作,呼吸困难,胸部憋闷。他在黑暗中摸索,想打开窗户,但再怎么使劲也打不开。情急之下,他举起拳头砸碎玻璃,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迎面扑来,他对着窗口深深吸气,畅快许多,不一会儿就安然入睡。次日清晨,他想起夜里的事情,起身查看,但所有的窗户都完好无损,被他砸碎的竟是墙上的玻璃挂钟!


“治好”哮喘并不是“新鲜空气”,而是自我暗示。这种疗法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首创,“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病人不断地重复这句话,会收到神奇的康复效果。各种病痛的始作俑者都是压力,出现某种症状则是机体功能失衡的体现。所有的压力都是由一个负面思想开始的。压力是果,负面想法是因。一个人的抵抗力再高,如果心灵受到压迫,也会有病来如山倒的时候。只有移除心头的压力,身体的自我疗愈力才能得到加强。


一场“亚健康”危机


一战期间,炸弹横飞,英国前线的军人们因此受到惊吓,患上了“弹症病”!症状轻的手脚发抖,严重的四肢瘫痪。此病无药可医且迅速蔓延,令当局者头痛,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麦独孤迎接了这项挑战,他发现士兵们得的是心理恐惧症。他拿起一支笔,在患“病”士兵的膝盖下方画了一个圈,然后肯定地告诉他,明天一定恢复。第二天,士兵真的恢复了知觉。


积极的心理暗示有药未到、病已除的神奇功效,但消极的暗示却能让一个健康的人在瞬间“病入膏肓”。前两年,关于“亚健康”的一切不胫而走。据说,70%的都市人都处在濒临疾病的危险边缘,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于是,掉头发的人怀疑自己得了肾衰竭,乐活的夜猫子突然被如菜面色吓得卧床不起,咳嗽两声就怀疑是得了甲流,一群群的养生保健大师在人人自危的大环境中鸡犬升天……医学家提醒,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许多人无意中看到关于某种疾病的描述,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投射,患上无病呻吟症。心理暗示法对机体的作用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亚健康的问题还是留给医生们去研究吧,我们的任务是时刻念想着健康。

“减肥”还是“变瘦”?!


体重问题就像天空中的压顶乌云,叫人透不过气。难以下咽的食物,魔鬼式的减重训练,统统尝试过,感觉简直生不如死!好不容易瘦了几斤,稍不留神体重反超。脂肪们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散不了,驱不尽!


减肥者的一大误区就是经常把“减肥”挂在嘴上,放在心里,大脑每天接触到“肥”的信息,将其传递给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惟命是从的细胞们即刻复命,从血液中获取大量促成脂肪合成的原料并源源不断的生成脂肪,最终导致全身肥胖和总也“吃不够”的饥饿感。当你觉得自己的身材不尽完美,情绪低落,垂头丧气时,负面的情绪与正在塑造的完美身材的行动频率不一致,行动的动力被一点点消耗,即便勉强继续,想创造更好的自己,也是难于上青天。要想减掉身上的脂肪,必须先减掉思想的重负!


1.如同念咒一样说“变瘦”而非“减肥”,也就是对大脑反复发布“瘦”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也适用于大腿、胳膊、腰腹等处的局部减肥。


2.每次吃东西之前,或者是进餐过程中,对自己轻轻说声“我饱了”,这种心理暗示能让人只吃少量食物就有“饱”的感觉,自然而然减少食物摄入量。


3.尽可能远离与肥胖有关系的事物,如果镜子里的你已经很胖,那就在家里多增加一些细长的物品吧,比如竹子或窄条纹床单等。


我真的老了吗?


虽然瓶瓶罐罐的化妆品孕育着无龄美肌的梦想,但当各种岁月痕迹纷至沓来,还是会陷进措手不及的恐慌。但根据科学的解释,我们的身体每秒都有上百万个细胞死去,同时也制造上百万个新的细胞,因此在非常短的时间就能获得一个崭新的身体。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的身体永远都是“几个月”大!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时间只是个幻象!忘记年龄,忘记老化,时刻想着完美的自己,就能得到完美的身体,完美的肌肤和永远的青春。

那些点儿背的小事


芝麻掉进针眼里:虽然有点小洁癖,但每晚周公之前的罪恶大餐一定要在床上享用!左手小心翼翼捧着装满鸭舌的碟子,右手缓慢地往嘴边送,心想万一倒在新换的巨额白被套上就麻烦了,正在这时,一盘鸭舌来了个华丽转身……


疑似老年痴呆症:已经到嘴边的人名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脑海寻它千百度,却只看到一片空白。直到你将心中呐喊的“我忘了”,替换成“我马上就能想起来”,不需任何努力,这个名字自会现原形。


睡美人梦想的破灭:最羡慕沾到枕头就呼呼大睡的人,在失眠这个问题上,越是不努力的人,越是睡得惊天动地,而试图通过意志强迫自己入睡的,基本只有辗转反侧到天明的份儿。

让幻想照进现实的秘密法则


让人又爱又恨的心理暗示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如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运筹帷幄的潜意识女王?!


我想我要和我喜欢


想做心理暗示的主人,首先要驱逐的,是“不”!美好的愿望需要充满力量的正面表达,用“我想我要我喜欢……”取代“我不想我不要我不喜欢……”,让自己专注在想要的事物上,让它们受到吸引、变成一种经验进入我们的生命。医学上已经证实,一个正面思想的力量,胜过一百个负面思想!


用理性来扭转坏情绪


刚领教心理暗示巨大威力的人,都会害怕脑海中时不时蹦出的负面思想,其实只需转移注意力,每个人都可以轻松修正它们。快乐的记忆,绿色的大自然,或者一首你喜爱的音乐,都可以瞬间改变你的频率。随着心态的改变,你的行动也会变得越来越积极,继而梦想成真。


用心“看到”才能得到


在心中创造一个形象,一个“已经拥有想要的事物”的画面,从而产生愿望已经实现的思想和感觉。专注在这个画面上,感觉自己是一个富有磁力的接收器,正在翘首期盼,等待着心中的画面成为现实。


心理暗示的N条定律


期望定律

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吸引定律

当你的思想专注于某件事情上,与这件事情相关的人和物就会被吸引而来。


重复定律

在潜意识当中,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就会从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累积定律

每天做的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就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灾难都是点滴累积的结果。


辐射定律

任何事情都有辐射作用。做事情的时候,你所影响的不只事情本身,还会辐射到其他相关的事件。


替换定律

当脑海中出现不想要的记忆或是生活中有不良习惯,想将其完全去除,只能用新的记忆或新的习惯去替换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