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羽快斗图片大全:《中国教育报》: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2:41:01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二

一个现代校长的当今求索

——山东省平阴一中再次飞跃前的思考与行动

陶继新 李仲波/文

《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24日第4版

 

编者按: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课改全面展开的今天,对于教育来说,国家需要大批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学校管理者。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对一个学校来说,校长的思想和境界乃至管理手段,决定了办学的水平和层次。为此,陶继新先生于2009年5月6日与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李仲波校长进行了对话。

 

在阵痛中变革、羽化、快乐

李仲波: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个转型期,特别是平阴一中怎样转向?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怎样改革?让我苦苦思索,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一些改变。

陶继新:思索是痛苦的,改变更是艰难的。思索的痛苦,反映了您对平阴一中发展的迫切心情,甚至给我一种急不可耐的感觉。这是一种更大的期待与期待尚未实现之际的心灵挣扎,是强烈责任驱使下的一个现代校长的求索。

阵痛之一:办学思想的改变极其艰难

李仲波:在思索变革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几个阵痛。阵痛一:在办学思想的调整上,由于前几年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符合当时实际的,并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办学机制。就是以满足社会需求,靠升学率赢得社会信誉,靠扩大招生规模,来求得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陶继新:当时行之有效,未必现在行之有效;现在行之有效,将来未必行之有效。正所谓“事易时移,变法宜矣”。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大企业,往往在最辉煌的时候,改弦易辙,另寻新路,义无反顾地否定了自己,去探索一条新的甚至是可能失败的路子。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变动不居的生命活水,才有了发展的更大空间。

李仲波:在今天看来,我们追求的是短期效益,满足的是社会浅层次的需求。如何回归教育的本位,真正做好教育这篇大文章,作为校长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路子。

陶继新:您是一个期望作大文章的校长,您不可能在眼前利益或平稳层面上徘徊,定然会瞭望未来,争取平阴一中有一个质的飞跃。

李仲波:阵痛中寻求方向,难,难,难!但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所以,我选择在疼痛中羽化,在痛苦中否定自己,否定已经习以为常的、已经形成了的思维模式。

陶继新:之所以难难难,就是因为您追求的是一个高远的目标,而且希望尽快实现这个目标。不过,我有一个经验,就是越是困难的事情,做起来就越富有挑战性,也越有意义与品位,在取得成功的时候,也就会拥有更大的快乐与幸福。

阵痛二:有效的制度管理如何坚持

李仲波:其二,学校管理模式问题。几年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模式。这些制度大多是刚性的管理策略,在学校初建时期和拨乱反正时期,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陶继新:制度管理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使到了今天,依然在发挥着它的作用。不过,制度中很多刚性的文化,如果用之太久,特别是用之太重,就会出现佼佼者易折的危机。有些制度则不纯然是刚性的,比如对教师与学生的奖励制度等,则明显地打上了温情的印记。刚柔相济,才属于天地运行的规则。同时,您可以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再下一些大的功夫,寻出一条新的道路来。也许,您已经在这条路上从容地行走了一段时间且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了。

阵痛三: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李仲波:第三个阵痛: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题,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靠加班加点、靠满堂灌来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安排教学时间,不改已经不行了。实施德、智、体、美等诸位一体的整体化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结合和时代升华。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常规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

陶继新:摒弃加班加点,不但是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精神的必须,也是对学生负责要求的必然。那样,学生虽然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可是,榨取的却是学生心灵的快乐与发展的潜能。这样的学生即使一时考上大学,后来也未必就能成功。而始作俑者,则是我们的教育者。

阵痛四:学校发展怎样把握好“度”

李仲波:其四:学校发展规模怎样把握好“度”。过去靠扩大办学规模,外延拓展,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按照省规范化学校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这种航母式的学校难以调头,难以转向。

陶继新:您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但是你们这一所高中学校面临的问题,而且是几乎全省绝大多数高中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您并没有在问题面前裹足不前,而是在苦苦思索之后,开始了新的征程。想想当初您在来这所学校时,如果没有巨大磨难,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平阴一中的腾飞。现在又有了新的更大的挑战,而我相信,一个更大的发展目标已经悬在了您的面前,平阴一中的未来,定然会有一个更加绚丽的风景引起人们的欣赏与关注。

李仲波: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结合和时代升华,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我们提出了“四个坚持,四个转变”: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动摇,从以高考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坚持严格管理不动摇,从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坚持教学改革不动摇,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坚持走区域名校的路子不动摇,从外延拓展向内涵提升转变。

陶继新:这四个坚持和四个转变是你们痛苦思索之后的一个理性结晶。您并没有全盘否定,也没有全面坚持。应该坚持的一点儿也不动摇,应当否定的一点儿也不留情。您的决心,了然于胸。可以想见,平阴一中一定会在素质教育这条路上毅然决然地走下去了,而且还会走出属于自己特色的路子来。

李仲波:正是如此。我觉得前进中的思索是疼痛的;改变固有的模式,也是疼痛的。但是,一旦战胜自己,才能有羽化的快乐,才能体验变革的快乐。回头望时,那些疼痛和痛苦,就只能是阵痛而已。当阵痛过后,毕竟会有一个又一个战胜自我的惊喜和快乐。

心里装着学生,是一个校长的本份

之一:为学生自我发展搭建平台

李仲波:每一个学生都是国家的财富,要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和谐发展,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作为学校,要为每个孩子的自我发展搭建平台。

陶继新: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个理念在平阴一中扎根,就不能只是停留在您与领导层里,还要内化到所有教师的心里,以至内化到学生及其家长的心里。不然,所谓的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纸空谈。

李仲波: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和潜在素质,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活跃学校的文化生活,拓宽育人渠道,让不同基础、不同天资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把学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向学生开放,双休日、节假日,微机室、阅览室、艺术楼等场馆,“人满为患”。科技活动小组、星火广播站、书画摄影协会、音乐爱好者协会、播音主持兴趣小组、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

陶继新:学生对这些活动早已心向往之的,你们开放的不只是他们的行动空间,还有心灵空间。只有放飞学生的心灵,他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与健康。您所描述的学生在双休日与节假日的景观,看出他们已经认可了这种理念,而且有了令人满意的行动。

李仲波: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交由学生承办。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更多的活动,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拓展,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如班干部轮流制、校园内外文明礼仪监督岗、全运会青年志愿者、玫城义工等。

陶继新: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交由学生承办,可以看出您对学生的信任。其实,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潜能都是超越大人想像的。相信他们办得一点儿也不比大人差,即使开始的时候有点失败,也不必指责他们,因为他们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以后的承办中,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你们所开展的这些活动,已经从单纯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走到了服务社会的层面。特别欣赏学生做义工这一活动。因为他们在做义工的时候,不但是体力的付出,还有精神人格的升华。一个懂得对社会奉献的学生,将来到了社会上之后,就会更加知道奉献的意义。

之二:学生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李仲波:学生健康是第一位的,在搭建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同时,我们尽可能地让学生吃好喝好、休息好、锻炼好。餐厅改革经验已经赢得了省内外的广泛赞誉;一年四季都安排午休,学生睡眠得到充分保证;每天三公里跑步,步伐整齐,口号响亮,成为玫城一景。学生身体好了,做事的意志力更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效率上去了,学习成绩还用担心吗?

陶继新:你们的学生餐厅不但饭菜物美价廉,而且服务绝对一流。上次我与李怀勇副校长在山东教育电视台所做的《教育时话》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透过这个窗口,人们可以真正看到你们是如何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的。

学生身体好了之后,精神状态也会变好,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而那些一味靠超负荷透支学生身体而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者,无异于竭泽而渔,也许可以得到一时的考试成绩,可是,却严重地影响到了学生的一生健康与幸福。

之三:严爱相济,维持学生的心理平衡

李仲波:在学生管理上,我提倡严爱结合,但关键是把握好度。满足学生正常的合理需求,但决不助长比吃穿、高消费等不良习气。如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入校,但我们在学生宿舍楼内、餐厅前、教学楼内都安装了IC电话,方便学生与家长沟通联系。

陶继新: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入校这个禁令是你们学校的“特色”,开始的时候学生也许会反对的。但是,如果学生那里的手机声此起彼伏,还像什么学校?学校就是学校,学生就是学生。手机是会方便学生通讯,可是,手机也会使孩子们的心灵喧嚣起来。况且,你们也为学生通话提供了必须的方便,并不是不讲情理。

李仲波:再比如校服,周一到周五学生必须穿,我们提倡着装朴素大方得体,但反对比穿着,比摆阔。

陶继新:当今学生在消费方面的比攀,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而这种比的结果,使富者膨胀起了尚富的心态,使穷者滋生出低人一等的感觉。在学校里穿校服,将不管出自什么环境的学生,都归入一个行装统一的行列。这样,他们就会有一种心理平衡的感觉,而且还会因校服在身而过滤掉一些浮躁之气,增加一些文化的定心。

之四:顺应学生的需求,改变管理方式

李仲波:校园因学生而存在,校园内本未规划的道路,也顺应了学生需求而铺就。如校内的有些人行小道,学生抄近路,经常踩踏已经栽种的花草,我们不对学生进行批评,也不进行惩罚,而是等学生走出后再进行铺设。

陶继新: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你们是因为学生走得多了才铺设了路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学生走的这些地方,一定是他们认为方便才走的。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却反映出你们心里想的是学生的需求。真正的以人为本不是说在口头上的,而是在人们漫不经心的小事上呈现出来的。

把老师放在心上的五个策略

策略一: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窝里

李仲波:在日常工作中,我去的最多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喜欢和他们谈心,交换意见,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主要是想让老师们有一种信任感、归属感。如为帮助老师们解决住房难的问题,与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联系团购。

陶继新:校长经常到教师的办公室与老师们谈心,他们就不会将校长排拒在外,还能随时将建议和意见反映给校长。更重要的是,还会向老师们辐射一个信息,校长是领导,更是同事和朋友。无形之中,增强了校长在教师中的信任指数,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这样,校长的权威,就因有了“信”在其中,就有了深厚的基础。看过你们团购的教师住房,感觉很好,老师们用比较低的价钱,购买了比较好的住房。这样,解除了教师住房上的后顾之忧,乐业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李仲波:日常工作中,我们还坚持红白事、教职工父母住院等“三必到”制度。实施“教职工健康工程”,每年为老师们进行健康查体,现正在组织老师们每天习练太极拳一小时。安居方能乐业,身健才能敬业。关注老师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排忧解难,是为了老师减压,使他们更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陶继新:以前强调蜡烛精神,对于教师忘我的工作精神充分肯定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教师身体的健康。其实,真正以人为本,就应当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你们在教师锻炼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保证了教师的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者,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教师心理减压,为他们排忧解难,还会使他们心理越来越健康。教师有了健康的心态,工作起来效率会更高,也还会将这种健康的心理影响到学生那里。这就是所谓的正面能量。

李仲波:我不赞同教师作蜡烛,我们倡导教师作灯塔,既照亮别人,亦照亮自己。

陶继新:赞同您说的,教师在照亮别人的时候,也要照亮自己。我觉得,孔子就是这样一位教师。我在作《跟孔子学做老师》这个报告的时候,就特别谈到了这个观点。其实,如果不能照亮自己,也就不可能更好的照亮别人。因为只有教师自己的品格高尚、心灵健康和学识渊博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好他的学生。

策略二:让教师变他律为自励

李仲波:工作中,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功必奖,有错必究,让老师们由他律变自励,引导教职工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优良品质和习惯,形成责己严、待人宽的处事原则,构筑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

陶继新:有功必奖,有错必究,才能张扬正气。正气不畅,邪气就会上升。学校是一个教育场所,它无时无地不在进行着教育,而正气环境,不但会在教师那里形成正面能量,在学生那里也会受到感染。同时,您强调的让教师变他律为自励,则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因为只有教师自觉意识觉醒之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奉献与努力。

教师的工作是最不可测量的,如果只是量化,而没有“心”化,就不可能真正测量出教师的思想境界。一个心灵高尚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在进行有效的教育。这样的工作价值,岂能是一个量化能衡量的呢?

策略三:激活教师的创造能力

李仲波: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知识靠老师传授,能力靠老师培养,方法靠老师点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所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课程实施,我们要求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教师还得转变角色。

陶继新:是啊!高素质不只是业务水平高,还要思想品格高,心理素质好等。因为教师不只是教学,还要育人。而育人在课堂,也在课堂下。他们向学生传递着智慧与思想,也在心理层面影响着学生。

李仲波:教师不仅要冲破职业倦怠,更重要的是具有参与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能力,能实现师生的再创造,像太阳那样为生灵永放光芒。

陶继新:赞赏您说的激活教师的创造能力。优秀的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有着饱满热情,有着创造激情的人。这种热情与激情,是教师成长的流动不居的生命活水,没有这些活水的流淌,教师就会成为感情上的“植物人”。更重要的是,这种热情与激情,还会散发出一种能量,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所吸纳,从而也在他们身上焕发出同样的热情与激情,使他们成为朝气蓬勃的可爱的人。

策略四:容忍教师的“短板”

李仲波:根据教育的普遍规律,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事项,难以用常规的章法去规范。提升教师的个性化水平,除张扬个性外,还要容忍不同教师的不同“短板”,扬长促短。

陶继新:包容不同“短板”的老师需要智慧,也需要胸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用同一个尺子衡量所有老师,当然是不行的。可是,既用其所长,又不轻其所短,这样,才能让所有的老师感到温暖,才能都能发展。

李仲波:例如对一名教职工的使用,如果机械地依章法去处理,就必然会陷入挫伤积极性、压抑工作热情的僵局。他是一名老员工,文化水平比较低,和职工的关系也不好,很多人对他都很反感。在知识分子密集的群体中,可以说是个“另类”,但是他工作热情高,在对学生管理上尽职尽责,有很多教师管不了的事情,他一到场就能迎刃而解。利用他这一优势,我们让他维护校园秩序,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关心他的工作和生活,结果在第二年的考核中就被老师们评为称职。

陶继新:这个教职工是一个特殊人才,特殊人才往往有其特殊之处,不能因其短而弃其长。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被大家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校长的正确导向。如果校长也只是眼盯着他的缺点,以致疏远他,批评他,他的某些优点也可能转化为缺点。我发现,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有一个成长场支撑的,而这个场的场长,就是校长。校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最大化地生成教师优质成长的发展场,使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够尽其所能,使这个场更加优化,使更多的人走向优质的境界。

策略五:活用“例外”管理

李仲波:西方科学管理之父德里克 泰勒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应该将处理日常事务的权力授予下级,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学校管理过程中总有例外事项的存在,作为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将责、权、利相统一,活用“例外”管理。

陶继新:权力下放,也是责任下放,还可以调动很多人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是,有的校长就是谋其不应当管的“政”,使得下属无所适从。其实,下放权力之后,校长可以思考与谋划大事,甚至可以多读一些高层次的书,多到外面学习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与文化品位,这样,对于自己,对于学校发展,都是利大于弊的。

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新命题

命题一:以学定教

李仲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这种新的形势下,课堂讲授时间明显减少,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明显增多。怎样让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充盈起来,让其学会自主学习,我一直在思考。

陶继新: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多起来之后,给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他们的生命更加丰盈起来,就是您思考的一个问题了。

李仲波:教师的授课时间少了,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不降且升,这是摆在当前的一个新课题。怎么办?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减少无效劳动,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能,打造高效课堂。

陶继新:教师的授课时间减少了,还要保证教学质量不降且升,这是一个高要求。这样,就要在打造高效课堂上下一番大功夫。高效也不等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加紧张,更加痛苦,相反,要让他们比以前学得更加轻松,更加快乐。

李仲波:怎样改?我们坚持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

陶继新:这里,你们重点突出了学,可谓击中要害。学先于教,学是核心。

李仲波:就是将课堂向课前延伸,在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点拨学习方法,答疑释难,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自学,充分讨论,动脑、动口、动手,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明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要自己做,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陶继新:也就是说,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上的主人。其实,学生的学习潜能是远远超出大人想象的。只不过传统的课堂,将学生的这种潜能扼杀了而已。

四川省蒲江县实验中学王祥高甚至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学生自学比老师教得好,学生教课比老师教得好。此言一出,一片哗然。可是,让学生走上讲台之后,学生学得特别愉快,成绩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看来,必须改变教师以教为主的传统的观念,转而为以学为主。这样,课堂教学的时间少了,反而高效愉悦了。

李仲波:我们要求教师要在最少的时间内,只捡重点、难点,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讲,释放学生的潜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能。这种教学改革尝试,我感觉收效还是比较明显的。这就是我们以学定教的初衷,合作学习,乐在其中。

陶继新:要想只讲重点难点,教师就要认真地研究学情,况且学生学习程度不一,对于重点与难点定位也不一样。所以,对于绝大多数都认为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要重点讲;而对于个别学生感觉是难点的内容,则需要教师个别指导。另外,也可以“兵教兵”,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教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教者会感到自豪,被教者会感到亲切,效果会非常好。

命题二:在转变质量观上下功夫

李仲波:质量是立校之本,办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我们要在转变质量观上下足功夫,将质量意识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教育应该立足于常规,立足于平时,立足于全面,尽量减少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同时通过日常的检查、督导和反馈等,了解情况,对每一目标实施的过程做出恰当的分析评估,以保证目标完成的质量。

陶继新:“转变质量观”这个提法好。因为在一般人的心里,一提质量,马上就会联想到教学质量。其实,教育质量的外延远不止教学质量,凡是涉及到学生生命成长者,都属于这个范畴。所以,教育质量,一定要像您所说“立足于全面”,而不是局限于教学质量,不是着眼于学生的考试分数。

李仲波:我力主把教育的质量标准从分数标准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让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这一教育质量的总标准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

陶继新:以前,尽管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可是,不少学校更关注的还是智育。其实,毛泽东在谈三好学生的时候,第一就是说的身体好。我非常认同这个排序。如果身体不好了,其他都不复存在。“应试教育”加班加点,漠视学生身体健康,结果使得很多学生的身体每况愈下。我甚至觉得,这是学校对学生欠下的一笔债务,永远无法偿还;而学生的身体健康方面的损失,则成为终生的难以弥补的遗憾。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下,一定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当然,如果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更上一层楼”了。

命题三:外延和内涵要同步发展

李仲波:规范办学行为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使各个高中学校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成为新一轮办学竞争的着力点。站在学校层面上,我们就要办区域名校。在经过资源整合、跨越式发展之后,我们加强内涵建设的心情尤为迫切。我认为,外延和内涵同步发展,规模、结构、质量相统一,才能形成学校的整体优势,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陶继新:您说得对,对于高中来说,现在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时期。以前的默默无闻者,可能在这个时段异军突起;而以前的名校,却可能从此一蹶不振。现在,一般提内涵发展者居多,而您提出了外延和内涵同步发展,这是基于你们学校的现状而定的。

我想,教育是需要热情,也需要冷静。对于学校的发展,应当永远保持着最美好发展的期待;而对于各种观点纷陈杂出之时,又一定要冷静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而应当有自己的思想,确定适宜于本校发展的思路。

命题四:学校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李仲波:我认为办区域名校,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办出特色,个性特色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竞争实力。提高质量是硬道理,学校文化是软实力,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教育质量提高的持久推动力。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特色的高度概括。我们要进一步打造“决不放弃”学校文化,使其成为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

陶继新: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学校行为主体共持的价值取向、道德归属、思维方式、文化思潮、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及共创的精神氛围。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学校精神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融合性和渗透性,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

你们的“决不放弃”这一校训,是学校提出的对全校成员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现在,已经物化为在师生的心里,成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写照。

 

 

李仲波:1962年生,山东省平阴县人,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山东省平阴县教育局副局长、平阴县第一中学校长。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首届科研创新校长,济南市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大众日报》、《现代教育导报》、《教育文学》等多家媒体先后宣传推介了他的办学事迹和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平阴一中以“决不放弃”校园精神引领学校发展,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花园式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济南市教学示范学校,济南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济南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济南市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24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