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手游限定忍者:高考成功不等于一生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13:09

高考成功不等于一生成功

河南省济源市教体局  王海

受不尽合理的社会就业体制的误导,现在很多家长和学校都把孩子上大学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似乎只要孩子上了大学,家长的责任就尽到了,学校的教育就成功了。其实,高考成功并不等于一生成功。

高考仅仅是人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起点,高考成功仅仅表明他的学习是扎实的,考试中临场发挥是正常甚至超常的,考试心理是成熟的。除此之外,并不能表明其他更多的东西,更不能表明今后始终出类拔萃,一定成就大业。相反,大学生中往往存在不少问题学生。今年高考后网上热炒的三次考上著名大学又两次被勒令退学的四川考生张非,实际上是一个性格偏激、在家里不会做任何家务、沉迷网吧的“瘾君子”。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系一名中国留学生,因为怎么努力总是考不了第一名,且又受到教授的指责,最后因不能承受挫折和委屈而自杀身亡。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5月份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最近两年,该区共有114名大学生涉案85起。这些在“阴沟里翻船”的“高智商”人,既有出身农门,也有来自城市的;既有理工类院校的博士生,也有法学类专业的高才生。他们虽然几乎每天在课堂上都要与法律知识打交道,却还是因“小事”而失足,实施了诸如偷盗、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一类的“低智商”犯罪。

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我们现在还无法改变的社会因素以外,教育自身的存在评价机制、高考的导向机制怕是主要原因。

教育是教育人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而非知识的堆积。“教育所期望的就是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人格”(叶圣陶)。有着四年大学教学经验和14年高中校长经历的美国学者罗娜·威伦斯基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深入研究,指出:在考虑高中教育时要摆脱为大学入学作准备的想法,把重点放在公民需要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性格特质上,并将这些作为大学入学的要求以及大学教授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那么教育关注的重点将是使学生获得赖以谋生的工作技能,以及培养民主政治环境下的合格公民。

而我们的教育,却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尽管我们的高中课程改革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也关注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社会实践能力;但我们的高中教育却没有围绕这些理念来展开,没有确实将其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我们的高考也基本没有体现这些课改的精神。我们的高考并不是为全面评价“人”而设计的,它的初衷显然是为了学术性人才的选拔,基本不具备引导素质教育的功能。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我们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家庭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进行诸如坚强、诚信、守法、创新等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致使其形成了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优越感强、自我中心等人格障碍,从而使其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改革创新是必由之路。什么是改革?如果改革的目标是“1+1﹦2”的话,那么,改革的步骤就是从“1+1﹦11”做起,逐步做到“1+1﹦9”、 “1+1﹦6”……这个时候,实践基本接近理论。这就是改革。教育改革如果坐等社会全方位的彻底变革后再行动,无疑于等死。可喜的是,有不少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在行动。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已经启动了根据教育部前部长何东昌提议的包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升学、劳动人事有关制度的系统调研。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已经开始了更多关注人的综合素质考察的自主招生。重庆、宁夏等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有关政策,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对高考成绩不排队、不公开,不炒作高考上线率、上重点率及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学生数。更有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考教分离”的思想,要求尝试“学校只管教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管考试、学生升学与学校脱钩以社会青年的身份报考”的做法。但无论怎样改革,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开始改革,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相信,无论是金榜题名的“状元”,还是榜上无名的“差生”,都会实现自己成功的人生。

参考文献:

①2007.06.11、06.24、07.01、《中国教育报》

②2007.06.26《中国青年报》

③2007.7、2007.11《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