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ol面具男:真正蒙冤‘陈世美’,竟是南宫一老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17:25:57

真正蒙冤‘陈世美’,竟是南宫一老乡

           (煮字伙夫)

       

 京剧《铡美案》、评剧《秦香莲》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剧中述说的故事,后被改编成多种戏剧和说唱材料。大致情节为:陈世美中了状元,又当了驸马。原妻秦香莲带领子女入京寻夫,陈不认,反使家将韩琪追杀她们母子灭口。秦哭告实情,韩自刎于三官堂。秦到包拯处控告,包设计召来附马,与秦对质。陈自以为国戚,强词狡辩。包欲铡之。太后、皇姑前来劝阻,包不顾,铡死陈世美。 

   世世代代的无数观众,对那个喜新厌旧、杀妻灭子的状元驸马无不切齿痛骂。在民间俗语中,“陈世美”三个字简直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可是,经好事者对野史研究考察发现,状元驸马陈世美是子虚乌有的,真正的陈世美为直隶(河北)南宫人,原名陈年谷,又名熟美。取名之意来自孟子:“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巳矣”。陈年谷可能想到,自己名叫年谷,而谷子熟了才美,于是就自称号熟美。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他欲进京会试,但因囊中羞涩难以成行。幸亏仇梦麟和胡梦蝶等同科好友帮其提供了盘缠和马匹。结果,陈熟美荣登榜首,而资助他的三位好心人却名落孙山。不久,陈熟美以头名进士身份先补县令,后任知府,很快又升任学政。不论在哪任上,陈世美俱有清名。 同窗好友仇梦麟与胡梦蝶到京都找陈世美求官做,被他讲明道理后婉言拒绝了。

施恩图报的举子感到非常失望,连同他们的家人也都斥骂这个忘恩负义的陈世美。于是,他们决定编戏骂他。他们挖空心思地编撰,把戏剧《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熟美,为遮人耳目,熟和世读音又相近,编了一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秦香莲抱琵琶》。他们有意把“不葬二老、攀附权贵、杀妻灭子”等令人痛恨的罪名,罗织在陈世美的头上。待陈熟美发现此事,该戏已经上演一年有余了。看戏之人骂声载道。陈世美有口难辩、欲禁不能,最后“含冤”气死。 

 相传后来一剧团某地演出此戏时,陈的一个后人看了,气得当场吐血,陈世美第八代孙还组织家族众人,当场砸了该剧团衣箱,并殴打演员死伤数人,演出被迫停止。 因此那里留下“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话。

    清代陈世美又怎么会被宋朝的包公铡了呢?这事情更是蹊跷。据传,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个戏班子演《秦香莲抱琵琶》,看戏的人格外多,他们嫌戏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没办法,只好在正戏前头加个《陈州放粮》的短戏。戏唱到中午,陈世美的家将韩琪受命追杀秦香莲,又放走秦香莲,韩琪自刎,秦香莲拉着儿女倒在血泊中……又是到此煞戏了。看戏的不肯走,大家齐声吼:“杀了陈世美!”砖头瓦块齐向戏台上打来。掌班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不敢在前台露头,赶紧溜到后台。这时,唱《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未下装,他问:“台下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掌班的一见“包公”,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推着他说:“快,快到前台接着往下唱。”“包公”说:“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哎呀,事到这般时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说,“陈世美那么大的驸马官,谁敢杀他?只有你"包黑子"铁面无私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煞戏了。”黑脸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一班人马上场了。唱到他将陈世美一铡,台下欢呼起来。从那以后,小戏《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大戏《铡美案》,红遍大江南北。

   文学终究不是科学,倘如陈世美纯属被“冤枉”,那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文学艺术本身就充满创作提炼的成分,我们无法指责其是否完全与历史真相一致,更不能苛求其半点不差。就这个意义看,铁面无私的包拯不留情面、不惧权势,怒铡陈世美,演绎的是民众心中正义战胜邪恶、法律斗败权势的心理期盼与反腐希望,还是具有进步影响力的。

    戏曲《秦香莲》、《铡美案》,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渴望,更展示了我们今天法律原则的不可动摇与一视同仁。在我们大力提倡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惩治贪官、弘扬正义,依然是很长一段时期里的主旋律,任重而道远。能够在反腐倡廉中起到积极作用,我不怀疑,即使历史中的陈熟美是真正的清官,他的灵魂也会因此含笑九泉的。  

    我们无需为陈世美翻什么案,因为它只不过是虚构的戏剧中的人物。我们也无需为陈熟美平反,因为陈熟美一生磊落,无需人们为他操这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