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羁绊5.5装备:佛与周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26:24
——人生因此而改变

留一点时间,让天真烂漫的微笑从心底流露出来;专心地沏一壶茶,悠闲的品茗。热水煮茶,香气四溢,茶好喝,心好净,手中一壶,乾坤尽在。

我的学佛心得:

我从小跟随父亲研习中医。后闲玩《易经》五年后,自知命运不太好,各种灾难、痛苦、失败、负债、情变,一一如命中显现,时常预知灾祸,竟无法避免,心中的疑问慢慢开始多起来,立志一定要探个虚实,而改变命运。访了很多名山大川,看了很多经典。研习易经十五年后,发现《易经》只有知命之法,仍然找不到改变命运的答案。

2000年的时候我已经32岁,事事不顺,事业无成,家未立,衣食不周。一天失意之余,闲逛寺庙,偶然得到《了凡四训》一书,才知道人有立命、改命之方法。有如获至珍宝,并发心效仿,立志改变命运。

2001年的时候,自测命中有大难。便到潮州开元寺求菩萨加被,避免灾难。偶遇终南山上心下慈法师,并皈依佛门学习戒律,问师父::今年我有大难,能避免吗?师父说:好好念经、念佛,修行,神仙也算不准。,是年果然一切平安,经济境况开始好转,娶妻,并生一女。

2002年,学佛初见成效,越发精进阅经、读经、念佛、念咒,知袁了凡持准提咒而改命,乃求观音菩萨加被,祈求善知识授我准提法脉传承。一月后,得遇上圆下慧法师,请授法益,师一问十答,尽解心中所惑。晚归,师嘱静坐再睡,回家坐至半小时,一道白光自头顶灌入心腑,放声痛哭,心中豁然开朗。乃知佛法不可思议,似有重见天日之感。乃发心依止,师通达三藏、智慧自在,随师学习禅、净、律、密。

2003年,自己与学易经的同道均测我命中要生两个女儿后,才会有一个儿子,乃求观音菩萨赐一儿子,果生儿子。

2005年,求菩萨加被,生意兴隆,准提菩萨有求必应,果然财源广进,也无需为经济烦恼。是年冬,久闻上佛下源老和尚之名,无缘得见,乃求准提菩萨加被,果如愿见之。

    有不少人,见到亲戚或朋友的运程有种种阻滞之时,都会劝他(她)说:不如看下风水啦!改下运程啦!

  看风水是否能真正改善命运呢?

  不错,看风水是可以使贫穷的人变成富有,可以使多病的人转成健康,可以使运程阻滞的职员得到加薪或升职,亦可以使蚀本多年的公司变成生意兴隆,更甚至可以使反目的夫妇回心转意……。

  在表面上看来风水是可以改善命运的,但是,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忽略其中一句含有深奥哲理的名言——“福地福人居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任何一块好风水的福地,都是有福气之人才能够居住进去。福地亦就是好风水的住宅。

  换句话说,没有福气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居住到好风水的福地

  这个福气是如何得来的呢?前面的篇幅已经谈过了:一是有生俱来的(即前世带来)。二是今生积善修德所得的。前者是先天的运数,后者是后天之补救而得。

  事实上,风水改变命运只是表面上的现象而已,它是有一定的根源的。

  风水能够改善命运,最大的两个根源是:一、应先天之运数而改变命运。二、应后天之积善(善因)报应而改善命运(得善果)。

  归根结底,真正能够改善命运的,不是风水,而是因果两字。

  因为,无论是先天之运数,或是后天的修善积德,都是种下善因所得来的善果

  我从祖传开始研究风水已近二十年。在很早以前就留意这方面的问题。有时候我很想尽力去帮助令人非常同情的穷人,义务为他勘查住宅风水,并吩咐他要如何补救,如何挡煞,而且处处想法利用最简单省钱的方法去补救,但是主人家主意不定,有的三心两意,有的偏听旁言,往往不能依法照做,结果亦令我白费心机,这是他善因种得太少之故。

  更有奇妙的是,有些人的住宅风水受到外环境马路或其他建筑物的煞气影响,运程多年不利。但到了他时来运转(将要得到福报)之时,住宅外面的马路也会由工务局动工改往一边,或是前面起建一座高楼将煞气挡住,因此而自然改好了住宅风水。

  当然,更有很多很多的好风水因为受到外面起建大厦或天桥或马路等等而变成了坏风水。

  这一切一切的好与坏,吉与凶的转换,在冥冥中都不能超出因果报应的原则之外。

  因此,风水是表面的枝叶,因果是内在的根源。

  信风水的人,都想借风水而发福,然而,风水之所以能引发过去(世)的福业,除了有形的龙、穴、砂、水的峦头配合得好,及八卦原理的催运以外,最重要的还是无形的心力。个人的心念与三元催运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方说,宽宏的心胸和安静的心智都是一种很强而又无形的力量。

一、心智安宁,可通福地

  安宁的心智能使人产生灵感。

  诸君如果能够把握这个原则为祖坟择穴或迁葬,会引发福力。

  风水是一门深奥而又众说纷纭的学问,一般人颇难窥其全貌,更何况要判别吉凶?

  风水这门学问没有标准的教科书,如果地理师有不同的意见时,身为主家的您,当然要自已去决定,而决定的方法是要保持清净和安宁的心智。您可以自己坐在地穴上,细细观赏山水之情,而达到忘我或无心时,便可能产生第六感(超越感官的知觉),就照虔诚挚时所引发的灵感去决定吧!

    由此可知:在宁静中所产生的灵感,也是风水学上一个无形的重要法则!一片的善心和净念能将风水逢凶化吉,并且引发福报!

二、心境不同,感受迥别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样的情形,住家的风水好坏,也不在於盖得很高大、华丽。屏东有一栋漂亮的别墅,占地一千多坪,游泳池、篮球、鸟园、假山样样齐全。可惜小偷来闹了三次,主人不断加高围墙,甚至还栏上铁丝网,您想:宵小之徒会因此而罢休吗?

  德国有一栋全世界最大的别墅,里面有近千间房间,不但有图书馆,而且有健身房及各式的球场,从卧室走到图书馆就需要二十几分钟。这栋价值数亿美元的别墅,被阿拉伯的富豪买去了,听说每年的保养费就高达数百万美元。这麽大的别墅就算送我,我也养不起。

  很多人羡慕豪华的别墅,但是忘记隐藏在背後的烦恼、孤寂和压力。很多富人因为缺乏文化水准、审美观念及宗教情操,而把房子布置得庸俗不堪。一栋花费数千万元的大别墅其风水未必比一小栋平房好。

  有的人家中各种摆设,全为了向人炫耀,因此他非常欢迎亲朋好友来参观,络绎不绝的人潮,使他自已疲於应付,弄得身心疲惫,不得安宁。有的富人却走了另一个极端,对於他人常怀戒惧之心,在他的眼中,陌生人就是不安全、不可信任的象徵,他宁可在围墙装上铁丝网、高压电和玻璃碎片,而把自己困锁在庭院深深的坚固堡垒,孤寂过日。

三、三种吉地,无德莫求

  地理的学说与天人的道理相应。人要看地,天要看人;人要选择好的地理,地也要选适当的人选。想要得到上好的地理,那谈何容易啊!

  地有三种等级,得到地的人也分三层。上等的地理,上应星象,下呈地舆,自然天工形成,而没有假借丝毫的人力,如果不是圣贤豪杰、孝子忠臣,或广积阴德的人,无法获得这种佳地。

  中等的地理,是八卦生成,其中的景象变化,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构成一团佳气。如果不是老成忠厚、肯做善事、敦守八德、略有品行的人,也无法得到这种地理。

  下等的地理,有山有水、左青龙、右白虎、水神山气、两案清秀,足可以庇荫先人的灵魂。如果不是善恶平均、不做亏心事的人,必无法得到这种地理。

  所以,上天永远不会把吉祥的地理赐给不善的人。如果我们能够虔心向善、勤修阴德,何必担心没有吉地可居住呢?奉劝下界的苍生,欲求吉地,须先培育好的心地才行!

  有些世人误听堪舆(风水)的学说,亲人逝世尚未满两年,便想迁移改葬,藉亡人的骨骸以图自己的富贵。这种做法,已经违背了天理,岂能如愿以偿呢?

  我们应当知道:上天早已命令司掌福禄的神只,查明死者生前及其後裔,依据他们的善恶功过,事先分配了上吉、中吉或下吉的地理,只有亲人死後三年以内,才准寻找吉地,一经安葬以後,不得东迁西移,以希求自己的显贵发达。假使明知故犯,即有消灭家运的顾虑。

  因此,杨公先师写了一首诗说:

  「吉穴真龙行处有,须从道德早先筹,

  龙真穴吉能招福,无德之人莫强求!」




四、有德之人,堪居福地

  江西有一位书生善於堪舆,到湖南的道州去旅游,遇见一块风水绝佳的土地。当他正在眺望时,有两个人来了,一个身穿华贵的衣裳,一位手里拿著罗盘,东张西望地说:「这块地风水不好!」

  书生暗中笑那位地理师胡说八道。他走来跟那两个人谈天,互相询问对方的籍贯和姓氏。穿著华丽的人是城里的富家子,手里拿著罗盘的是一位地理师。地理师听说书生从江西来,便说:「江西出了有名的地理师,你一定很高明吧!」

  书生谦虚地露了两手,地理师十分折服,告诉富家子邀书生回家。

  书生住在富家子的家中,他想说出前日看见的那一块地,心里又默想:「如果不是福德很大的人便配不上这块地!」他住了很久,看见那位富家子的行谊不太有福德,因此,就秘而不说。

  正巧富家的姻亲萧公,想要埋葬双亲,拜访居住在富家的地理师,书生也应聘前往。

  萧公是一位长者,乐善好施,乡里的人都公认他是善人。书生也以为他可能配得上前面那块土地。於是,就告诉萧公,以高价买到那块土地。书生为那块土地点穴开墓後,过几天就要安葬了。

  书生告诉萧公:「这块地不是福德很厚的人配不上,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然而天意不可知,违反天意必有大罪过,您何不预先在那墓穴住宿一晚,试验一下,如果不是您的地,应当会有奇异的徵兆!」

  萧公遵照书生的话去做,当天晚上,他跟儿子一同住进墓穴,并且盖上芦苇和草席。

  到了三更半夜,他听到呵斥声,从芦苇的空隙中窥视,看见许多旗帜、仪仗和侍从在前面引导,有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骑马过来。

  萧公心里想:「在这荒郊野外的夜晚,怎麽会有达官贵人经过呢?」当他在惶恐疑惑时,那批人马已经停在墓穴旁,勒马停住,叱责侍从人员说:「这是何孝子的地,萧某人竟然胆想占据,赶快擒他出去!」

  萧公很害怕,在墓穴中叩首大声地说:「我本来就考虑如果我占据这块不应属於我的地,可能会遭到天谴,所以我住宿在墓穴以预卜吉凶,既然您已经告诉我了,我愿意立即迁让!」

  坐在马上面的人回答:「念你是一位长者,姑且原谅你。如果你能够帮助何孝子埋葬父亲,我应当另外给你一块好的地理。你赶快把墓穴掩埋起来,以免灵气外泄!」才说完话,就像风驰电掣那麽快走了。

  过了一会儿,又恢复寂静。

  天亮後,萧公父子回家把经过告诉书生,将墓穴封好。他们四处寻找何孝子,可是没有人认识何孝子。

  有一天,书生独自一个人到郊外去踏青,走得稍远,来到一个小镇,突然下起大雨,他在米店的走廊下避雨。

  天色转暗後,舂米的人都休息了,只有一位年轻人还在舂米。书生觉得很奇怪,就上前询问他。他回答:「家母年纪老迈,要吃肉才会饱。我提早工作和晚一点休息,可以多赚一些钱,奉养我母亲!」

  书生问他贵姓,他回答:「敝姓何!」书生心里暗自想:「难道他就是何孝子吗?」

  书生想要暗地观察他事奉母亲是否诚敬,等到他舂完米後,书生就藉口说:「天雨路远,今晚我是否可以向你借住一宿!」

  何孝子答应後,书生拿出五锭银子交给何孝子说:「请你帮我准备晚餐!」

  何孝子很惊讶地说:「吃一顿饭,那里用得到这麽多钱呢?」

  书生回答:「剩下的钱,就供养令慈好了!」

  何孝子不肯接受,他说:「我竭力事奉家母,非常心安。无功而接受客人的银钱,义理上讲不通!」

  书生勉强他接受,他才收了一锭银子到市场买一些酒菜,和书生一齐回家。

  何孝子家只有两间房间,里面是老母亲居住的房间,何氏夫妇住在外面那一间。外面那一间房间的前半部是,虽然狭窄,可是却相当整洁。

  何孝子回到家,先进入房内禀告母亲,因为有客人借宿,母亲就召唤媳妇赶快沏茶,不要怠慢客人。不久,何孝子来了,请客人进入房间说:「我家里贫穷,没有多余的房间。我已经告诉内人跟母亲一起睡,先生跟我在同一张床,希望您不要嫌弃!」

  坐好後,何孝子又去端茶,接著又端出一瓶酒和一道菜放在桌上,对书生说:「恕我不能陪您!」说完,何孝子急忙进入。书生从门缝窥视,看见:桌上有两个盘子,一只刀子,一只汤匙。何氏夫妇两人扶起母亲坐好,母亲吃饭,夫妇两人左右侍奉,调羹进肉,非常快乐的样子。

  吃饱後,何太太收盘子,何孝子亲自侍候母亲盥洗,然後夫妇二人对坐而食,只有少许黄菜。

  书生边吃边偷看,内心更加赞叹佩服。

  不久,何孝子出来,看见客人已经吃完了,又再端茶,告诉书生说:「您的棉被和枕头都准备好了,您走远路非常辛苦,请先睡,不要等我!」

  书生点点头,何孝子又走进母亲的房间,书生又暗中窥视何孝子的行为。看见何孝子靠著母亲坐下,一五一十地叙述今天在街上所发生的趣闻,来安慰母亲,母亲表情非常高兴。过了一阵子,母亲疲倦想睡觉,何孝子便安放枕头,拂擦床席,并且亲自为母亲解衣,扶持老人家上一号(小解),何太太也在旁边侍候,丝毫没有疲倦的样子。

  等到母亲睡了,何孝子又帮她背按摩。直到听见母亲睡著的呼吸声,何孝子才离开。他走出房间时,步履非常轻,好像怕母亲惊醒。

  书生佩服他的孝顺出於至诚,而且想到神的话不错。等何孝子出来,询问何孝子说:「令尊去世多久了,已经入土了吗?」

  何孝子哭著说:「家父已经逝世四年了,何某人不孝,只有做工奉养母亲,而无力安排丧葬事宜,家父的棺木迄今仍寄放在社庙。」

  何孝子讲得非常痛心,书生看见他声泪俱下,安慰他说:「你不要伤心,我居住在萧老先生家,他老人家有一块风水非常好的土地,我应当乞求他赠送给你,而且我还可以出资帮你安葬!」

  何孝子说:「我与先生素昧平生,怎麽敢一下子接受您的大恩大德呢?况且那块地既然有主人,纵使承蒙先生哀怜,恐怕说了也没有益处!」

  书生回答:「你不必耽心!我知道萧老先生一向慷慨好施,喜欢成人之美,他明白你的孝心,一定会答应的!三天後,你不要出去,我邀他来!」

  何孝子哭著致谢:「先生所说的话如果应验了,我没齿难忘您的大德!」

  书生再度安慰他,而後就寝。

  天还没有亮,书生醒来,发现何孝子不知道跑到那里去。等到早晨起床後,看见何孝子端著碗,从外面进来。询问之後,才明白:何老母想吃汤圆,何孝子四更入城买汤圆回来,往返走了二十里。书生听了更加赞叹佩服。

  书生回到萧家後,把经过告诉萧老先生。萧老先生很高兴地说:「这是神叫我们这麽做的!既已经找到人,我那敢吝啬呢?」

  隔了三天,萧老先生和书生拿著土地的所有权状(地契或地券)一齐赶往何家。才到门口,听到何氏夫妇哭得非常伤心。萧老先生和书生大吃一惊,入内询问,才知道:何老夫人在书生离开後,突然得了重病,药石无效,竟然在翌日晚上暴毙。

  何孝子看见客人来,以头叩地大哭一场。萧老先生怜悯他,出钱帮助他买棺木和安葬,拿出那块地契送给何孝子。书生为他选择日期和安葬事宜,安葬费用都由书生负担。

  安葬完毕後,何氏夫妇一齐来致谢,请求萧老先生让他俩在萧家做佣工以偿还那块土地的价值。萧老先生惊讶地说:「你的孝诚感动上苍,得到神明的庇佑,我那敢贪天的功呢?」并且把从前发生的那段事情告诉何孝子,对他说:「你是一位孝子,我想跟你做朋友,都不一定如愿以偿,那里敢叫你委屈做我家的佣人呢?我看我们家有许多空房间,如果你不嫌弃,何不携带家眷来这里与我们住在一起,你大可不必担心生活问题!」

  何孝子向萧老先生致谢,推辞不敢当。萧老先生坚持地邀请他,何氏夫妇於是就留在萧家,为萧家管理出纳的总务。

  经过一个多月,萧老先生告诉书生说:「起初神明答应我,帮助何孝子安葬双亲後,另外给我一块吉地,现在这句话应当灵验了,你何不去找找看呢?」

  书生回答:「我不是靠看风水谋生,如果不是因为你老人家的事尚未办完,我怎麽会住在异乡这麽久呢?神明已经答应您,我想一定可以找到一处好的风水,目前我尚未发现中意的,希望您再等一段时日!」

  从此以後,书生每天到田野山谷间,去寻访地气凝结的穴和山的龙脉。找了一个多月,毫无所获,身体和精神十分疲惫。

  有一天,他路过何老夫人的坟墓,徘徊远眺,忽然看见数丈外,隐隐约约又出现龙脉。书生寻迹前往,果然得到真龙,原来它是跟何老夫人的墓同源并发。书生再三仔细观察,发现这块地的尊贵虽然稍逊一些,可是财富可达百万。於是书生就禀告萧老先生去购买这块地,为他择日下葬。

  事情完毕後,萧老先生以一千两银子酬谢书生。书生坚决婉拒地说:「我从前对您说过:我不是靠看风水谋生的。希望您留下这笔款子救济贫困!」

  萧老先生不得已,摆设筵席为书生饯行,何氏夫妇也来叩头哭著致谢。

  书生回乡後,立即考中进士。萧老先生埋葬双亲後,日运昌隆,富甲一方。不久,他的儿子也考中进士,当了翰林,後来做到方伯(古代一州之长,称为方伯。东汉以後,称刺史为方伯。唐朝的采访使、观察使,明朝和清朝的布政使,也称方伯,可以说是一个行政区域的首长)。

  何孝子的孙子何文安公(凌汉),乙丑年考取探花,做了大宗伯(礼部尚书),成为当代的理学名臣。公子绍基,乙未年考取解元,当上翰林,做了数次学院的主考官。

  萧何这两家的富贵,传到今天依然不断绝。

 「孝是五常之首,百行的根源。当何孝子在当佣工和酒保中打杂时,没有奇特的才能与特殊的气节,动人听闻,而天地庇佑他,鬼神尊敬他,终於使门庭光大,子孙昌隆。孝德的感应,这麽地神奇而且迅速!那位书生尚义而忘利,萧老先生敦厚而乐善,他们都蒙受许多福报,不是很恰当吗?」

五、谦以让人,配好风水

  林观是福建莆田人。

  他遇到异人指点他一块风水绝佳的土地。那位异人说:「这块土地非常好,但是不知道你的福是否配得上它!」

  林观说:「我的德行很差,献这块土地与我宗族里的人共同分享,族里很多人,或许会有一位有福德的人!」

  异人回答:「即此一念,便知你的福德非常厚!」

  於是,林观便取族里二十几口棺木,与双亲一起葬在这块土地。

  後来他生了儿子元美,中了进士。孙子林翰,曾孙林廷和林廷机,以及玄孙林,三代出了四位尚书。

  异人只提到福,林观便谈及德。於是异人才同时说出「福德」这两个字。如果能够体会福德两个字合起来和分开的意思,就明白一半以上了。

六、先积厚德,遇白兔坟

  皇帝的教师杨少荣,是福建省建宁人。

  他的祖先累世都以操渡船为生。有一次,下雨很久,溪水高涨,横流冲毁百姓的住宅,溺水的人顺著河流而漂下。其他船夫都捞取货物,杨少荣的曾祖父和祖父只有救人,对於财货一无所取。同乡的人都笑他愚蠢。(因为救人不但没赚钱,而且可能还要供他们吃住。)

  等到杨少荣的父亲出生,家境已经逐渐宽裕。有一位道者告诉他:「你祖父有阴德,子孙应当显贵,应该埋葬在某某地方!」於是杨家就把先人的遗体安葬在那里,这块地穴就是现在的白兔坟!

  後来生了少荣,弱冠登第,位至三公(相当於现在的首相),加封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为一品官,子孙贵盛,到了现在还有许多贤人。

七、将好风水,捐给学堂

  范仲淹,字希文。他小时候,父亲就过世,家境非常贫穷。每天吃一小块粥,勤奋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他时常以「读书人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来勉励自己。

  有一天,他问一位算命先生:「我将来可以当宰相吗?」

  算命先生回答:「不行!」

  范仲淹再问:「我能不能成为名医?」

  算命先生惊讶地说:「你刚才理想那麽高,为什麽一下子降低这麽多呢?」

  范仲淹回答:「只有宰相和名医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称赞他说:「你有这种仁心,真是当宰相人才!」

  後来,范仲淹考上进士,做了「秘阁校理」。他博通六经,许多学者都来请教他,他为他们讲解不倦。

  他拿出自己的薪俸来请四方游士吃饭。儿子们有时没衣服,便穿著游士的衣裳外出,范仲淹也觉得颇自在。

  不久,他当了「右司谏」,遇到旱灾和蝗虫害,奏请皇上派遣特使调查救济。他禀告皇上说:「假如宫中半日没有吃,会怎麽样呢?」

  宋仁宗产生恻隐之心,命令范仲淹去安抚江淮的灾民。每到一个地方,就搬出仓库的粮食救济灾民。

  他奏请皇上除去政治上十几种弊端,後来做了「参知政事」(为宰相副职,简称「参政」)。敌军侵犯边陲,他自己请求亲赴边疆。麟州发生寇匪,许多人请他不要去,他为了修筑旧寨,招服流亡的人,免除他们的租税,并且把酒的专卖权开放给人民经营,河外从此便恢复安宁。

  他生性好施,凡是贫穷的亲戚或没亲戚关系的贤者,他都施舍。当他刚显赫时,他想照顾亲族,力不从心者长达二十年。从西陲挂帅到参大政後,他常在故乡买千亩良田,号称「义田」,以帮助族人,达到每天有饭吃,每岁有新衣,婚娶凶丧有补助的理想。他从族里选择一位年老而贤能的人,主持计划和出纳。

  有一天,他得到钱氏南园,想要搬去居住。听到风水先生告诉他:「住在那里,子孙会出公侯卿相!」

  范仲淹回答:「只有我们一家人独享富贵,不如附近的人都能在这里受教育。得到富贵的人,岂不是更多吗?」

  於是,他就把那块地捐献出来兴建学校。(注)

  他与富郑公(即富弼)共同管理朝政时,看见监司簿有不才的官员,他便一笔勾消(撤职或资遣)。宰相富弼说:「一笔勾消很容易,但恐怕被撤职或资遣者一家人会伤心?」范仲淹回答:「让一家人伤心总比让一路的人伤心好吧!」他处理这件事情非常得体,不会以小惠为仁。

  他逝世後,皇上号「文正」,并追封他「魏国公」。他的儿子纯仁也当宰相,纯佑、纯礼和纯粹都是有名的卿侍。(《德育古监》第五十九页)

  (注)范文正公曾经认为:命、运、风水、阴德、学问,这五大要素影响人的一生。由此可知他本人也深信风水是确有其事。平常人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去求得风水吉宅,范文正公竟然把它捐献给学堂。如果他不相信风水,那麽捐出南园还情有可说。他明明相信风水,又能把好的风水献给大众使用,这是多麽难能可贵与高尚啊!

八、葬以安亲,孝思为重

  宋徽宗大观初年(西元一一○七年),罗巩就读於太学,曾向神祈祷自己的前程。梦到神告诉他:「令尊和令慈逝世很久了,你不安葬他们,已经得罪阴间的官吏,希望你赶紧回家,不必再问自己的前程!」

  罗巩抗议说:「我尚有兄长,为什麽惟独我有罪呢?」

  神回答:「因为你是读书人明白礼义,令兄才学平庸不足责怪!」

  那一年,罗巩果然逝世。

  (评)葬就是藏放的意思,骨肉得所藏则平安。我曾见世俗有兄弟数人,迷惑於各房风水的理论,以致相互阻挠,拖延岁月,甚至看见子孙苟且丢弃而後才作罢。

  葬是让父母得到平安,父母安则他所生的子女都会平安。青龙白虎、明堂分管的理论,我考查古代的葬经,并没有这种说法。如果一方偏枯太厉害,则此处风吹水走,也绝非吉地。对某一房不利,别房又怎能得到利益呢?

  我希望安葬双亲的人,只一心以安父母为主,则下葬自然容易而且快速。阴地不如心地好,如果我们能尽孝心,又何必担心子孙不会显贵和昌隆呢?但对於吝惜钱财和花费的人,随便草率地处理双亲的遗体,妄假速葬的藉口,而轻率地把父母的遗体丢弃在水泉和蚁穴之中,这乃是更加不孝,这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九、乐善好施,乃获吉地

  苏洵、苏轼和苏辙是宋朝文坛的三位巨匠。相传他们文章会那麽出名,跟苏轼(东坡居士)曾祖母坟墓的风水有关。

  苏东坡的祖父端正道人,乐善好施。曾经有一位异人,接受他许多恩惠。那位异人因此告诉端正道人说:「你对我这麽好,我无法报答,我有两个穴地,一个会致富,一个会尊贵,希望你选择一个穴!」

  端正道人回答:「我希望子孙读书,而不愿他们有钱!」

  於是,那位异人便邀他去眉山,指示穴地後,叫他拿著一盏灯,在穴地上点燃,虽然有风,灯火仍不会熄灭。端正道人便把自己母亲的遗体下葬在那块地。

  端正道人生了苏洵,苏洵又生了苏轼和苏辙,文章名震天下。

  苏洵遇到大家饥荒或收成欠佳时,便卖田地来救济乡里的灾民。等到稻谷成熟,别人要偿还时,他却坚辞不接受。甚至,家产弄光了好几次,仍然毫不後悔。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後来却成为一代名儒。

十、宅心仁厚,自然得福

  宣城的沈少参,选择了一块风水绝佳的葬地,挖土一看,发现是古代的坟冢,里面写著这是上个朝代某位有名长者的坟墓。

  沈少参急忙用土把它掩盖好,他怕别人再度挖到这个坟墓,所以又立了一块墓碑,以让别人有所识别。

  那一天夜晚,他梦到一位峨冠博带的长者来向他致谢,并且说:「你掩盖我的坟墓,我受你的恩德已经很厚了,何况又再立碑,我没什麽好报答你的恩德,就送一位状元郎做你的儿子好了!」

  不久,他的儿子沈少林诞生,年轻时就考取功名。

十一、济人利物,欣逢佳穴

  吴诚的父亲,济人利物,孳孳不倦。

  同乡里有一百户人家,欠官府银两,无法缴纳。他们共同商议:卖妻子来偿还。

  吴老先生听了,感叹地说:「夫妻半途拆散,是多麽难受的事啊!我庆幸自己不致饥寒交迫,而且尚有能力想办法解决,怎麽能袖手看人夫妻离散呢?」

  因此,老先生便代他们缴纳欠款。

  数年後,他找地埋葬双亲,找到百户产那块地,他便出一倍的价钱买下该地。当时他本来把父母葬得太高,忽然雷雨交加,送下一处绝佳的地穴。

  不久,就生了吴诚兄弟四人,个个都登科,大振家声。

十二、常存善念,地灵人杰

  喜马拉雅山附近的村落里有一座寺院,自从建寺以来,人们在寺里只许谈论生命、慈悲、安详、和谐、真理等语言。日子久了,这座寺院便酝酿了一股很强的念波,许多病人走进这座寺院,疾病便告痊愈。由此可见:心念对於风水和环境的影响。

十三、不砍树木,正合天意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陈,请地理师来监定祖坟。看见坟墓前面有一棵大树,是种植在别家坟墓的旁边。

  地理师告诉陈:「那棵大树会闭塞天心,一定要把这一棵除掉,你才可以考取功名。我劝你买一只鱼刺暗中毒死这一棵树!」

  陈不肯,他说:「别人跟我一样,都想讨得吉利,何况这棵大树长得这麽茂盛,我怎麽忍心砍掉它呢?」

  不到一年,那一棵大树突然被大风拔去,天心豁然开朗,他的儿子陈,考试连连奏捷,当了御史。

十四、心地善良,阴地转吉

  唐朝的温大雅,生性非常孝顺,他与彦博、大有这两位弟弟都颇负盛名。

  当大雅转任礼部侍郎黎国公时,正好要改葬他的祖坟。堪舆家观看那一块地以後,说:「这块地对你弟弟吉祥,却不利於你!」

  温大雅答道:「如果像您所说的,我将可以含笑而终了!」

  彦博当到中书令、虞国公,掌管军机政务,终生清廉为政。

  大有出任中书侍郎,清河郡公。

  大雅的第五世孙温造,也当上礼部尚书。(《唐书》温大雅传)

  (评)许多人说:「阴地即是心地,温大雅心地善良,所以阴地也随著改变了。」

十五、以坏风水,砥砺自己

  费长房跟随一位有道的老翁进入深山学法。老翁让他独自生活在一群老虎中,费长房不感到恐惧。然後,老翁又叫他卧在一间空屋子里,有一根朽旧的大绳索悬挂了千斤大石对准费长房的心脏上,好几条蛇咬著绳索,他仍不移动身子。

  老翁又叫费长房吃很臭的便,费长房感到厌恶。老翁告诉他说:「你快要得道了,只可惜功亏一篑!」(《後汉书》方术传)

(评)照堪舆学的说法,大门对著别人的柱子、屋角,或者睡在横梁下,都属於凶煞而且不吉利的现象,没想到那一位老翁竟然以凶险的处境来考验费长房的道行。说实在的,那一座家宅能样样吉祥呢?当我们家宅的某一部份风水不好时,如果花小钱即可改善,那就改一改。万一,经济或其他因素不允许我们改变风水,那就必须面对坏风水,把它当做一种考试,利用它来砥砺自己多积阴德,用它来警惕自己不可放逸造恶,或者把它当成化解业障的逆增上缘,那岂不是很妙吗?(未完)

一、富贵的正因

施舍财物是富贵的正因,拼命工作只不过是导致富贵的一种助缘而已。假如过去(世)没有布施,今生再怎么努力赚钱,也是赚不到钱或无法存住钱的。

  我今生见过许多做生意很卖力的商人,甚至还节俭到舍不得住在旅馆而睡在自己的轿车里,做生意勤奋到数天才洗一次澡,可是最后还是负债累累,贫无立锥之地,处处向人租房子,真是时也!运也!命也!这是因为前世没有布施,没有种财富的正因,虽然今生拼命工作,到头来还是穷困度日,真可怜!难怪古人会感叹地说:大富由天,小富由俭。

  也许有人认为赚不到钱是找错职业、运气不佳、人缘不好、方法不对等因素造成的。事实上,这些因素都只是致富的助缘而非真正的原因。布施才是将来致富的根本原因。

  尊贵的原因是礼拜十方一切圣贤、恭敬一切众生、安忍顺逆的境界和谦卑心,而不是耍手段、送红包、或拼命地往上爬。人缘好的风水和工作卖力、或者受人提拔都是尊贵的助缘或征兆,而非根本原因。因为世界上仍有许多人一出生富贵就享用不完。例如石油大王的儿子一出生就有无数的财富。在古代的王朝,太子一出生,地位就极为尊贵。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了富贵,这应该做何解释呢?这不是他们前世带来的福报,是什么?所以生在尊贵之家,这都是有德行的人,是前生修来的。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尊贵的人?又有下贱的人?是什么原因使他就尊贵了?什么原因令他就下贱了?有五种道路,令人走到下贱这一种的果报上。这五种的路——

  (一)骄慢。谈到这骄慢,对外面的人骄慢,这是一般人常有的;但这种的骄慢,是甚至於对於自己的父母也骄慢,不恭敬父母。

  (二)刚强。不敬师长,对师长不恭敬,没有一种诚敬的心。师长教化他,他也不听,这是刚强众生。

  (三)放逸。就是不守规矩,不守规矩还不算呢,而且还不恭敬三宝,所以就去做下贱人。下贱是包括贫穷在里头,要是富有就不会下贱,因为他贫穷,所以就下贱了,因此常说贫穷下贱。

  (四)偷盗。因为在前生欢喜偷东西,以偷东西做为他的生活。没有钱了,他就去偷,或者偷人家钱财、偷人家珠宝,偷来就把它卖了。卖了,就可以够维持一个时期的生活,可以啥事情也不做,每天吃、喝、嫖、赌、抽。吃,欢喜吃东西;喝,欢喜喝酒;嫖,就是找女人去;赌,是赌钱;抽,是抽大烟,就是抽鸦片烟,中国人叫大烟。偷了钱,他就不用做工;而这个钱用完了,再去偷;偷回来,就又不用做工了,就这样以偷盗来维持他的生活。这是第四个令他贫穷下贱的因素。

  (五)负债。就是向人家借钱,逃避不偿还。做人啊,不要说多,就是一文钱也不能落到虚空,不能借了不还的。钱虽然是假的,可是你不能说,是假的就随便乱用,可要用它来做真事,一点都不可以马虎的。譬如说向人家借钱不还,你就逃到一边去了,以为这是便宜事。这不是便宜事,你负债逃避不偿还,等来生也就贫穷下贱了;因为你短人家的钱不还,自己将来就会受贫穷下贱的果报。

  有以上这五种原因,受果报的时候,就会作下贱人,或者给人家做奴隶,或做婢使的人,很不自由的。也就是你这个身体给人做奴隶,你自己不能随便作主,不能想到什么地方去,就到什么地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要听主人的指挥。

贫贱有这五种因缘,尊贵也有几种的因缘——

  (一)要普遍做布施,施惠普广。惠,是恩惠,对任何人都布施,都有一种慈悲心,很普遍地,广大地对一切人慈悲。

   (二)要恭敬父母师长。不能说父亲生了我,我非常地仇恨他:为什么你要生我?真是混帐!自己骂自己的父母。或者对自己的师父生出一种心:你这个师父,让我一点自由都没有,什么都要听你的话,这个太不公平了!对师父有种种不满意。面对师父的时候又叩头,又顶礼;背著师父就乱讲起来了,这叫不恭敬父母师长。这是不生尊贵家的一个理由,你看厉害不厉害!你不要管我这个师父好不好,你不能讲的;你一讲,就有罪过,将来你就不会出生在尊贵之家。前面讲的是不恭敬父母师长,所以有贫贱的果报;这个就要恭敬父母师长,才能生尊贵家。

   (三)要恭敬礼拜三宝。前面是不恭敬三宝,不礼拜三宝;这里是要恭敬三宝,要礼拜三宝和一切的长者。

   (四)要忍辱,没有瞋恚,还要柔和谦下。谁骂你一顿,你要欢欢喜喜,一点烦恼都没有,要忍耐;有人打你,更要修忍辱行,没有瞋恚,不发脾气。所以要得到好的果报,那都是不容易的。然後又要柔和谦下,对任何人都很和气,很客气。

   (五)是博闻经律,多多听经,多多闻法,多多学习戒律。有这五种的原因,所以做尊贵人。尊贵人既有钱,又有势力,但并不是说有钱有势,这就好了,这都是宿世修来的。这五种尊贵的原因,要是单有一种,就不会生到贫穷下贱的家庭去;要是完全有这五种原因,那就更好。

    所以为什么有人就那么好?那么尊贵?这个富贵的人家,都是有德行,才能富贵;没有德行的人,就贫穷下贱,这是因为毁谤三宝,才会这样。所以你要是生尊贵家,这都是有德行的人,是前生修来的,不是今生这么简单就得到这种的福报。这样的人,也不须经历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的苦;因为他有上列五种原因,所以就可以直接投生到尊贵的家庭里头。

二、凶吉祸福的原因

(一)十来偈

  佛经上有一首偈描述人们今生十种现象的由来,这首偈叫做十来偈

  1、端正者忍辱中来。

  2、贫穷者悭贪中来。

  3、高位者恭敬中来。

  4、下贱者骄慢中来。

  5、喑哑者诽谤中来。

  6、盲聋者不信中来。

  7、长寿者慈悲中来。

  8、短命者杀生中来。

  9、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

  10、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详见罪福报应经)

  △儒家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有些类似佛家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所以不行仁义礼智信,就是破戒。

(二)短命的十种原因

  1、自己亲身杀害动物。

  2、劝别人杀害动物。

  3、称赞别人杀害动物的技巧高明。

  4、看见别人杀害动物心里高兴。

  5、希望我们所怨恨的人早日死亡。

  6、看见所怨恨的人死了以后,心生欢喜。

  7、破坏动物的窝穴。

  8、教导别人破坏动物的窝穴。

  9、捐钱建立神庙,然后杀害动物去祭祀。

  10、爱好斗争,并且教别人互相残杀。

(三)长寿的十种原因

  1、自己不杀害任何动物。

  2、劝导别人不要杀害动物。

  3、看见不杀害动物的人,加以称赞。(赞扬不杀生的好处)

  4、看见别人不杀害动物,心生欢喜。

  5、看见被人杀害的动物,设法加以救济或赦免。

  6、看见他人害怕死亡,加以安慰,使他身心平安。

  7、看见别人心里有恐惧,设法使他不再恐惧。

  8、看见别人或动物有病痛,产生同情心。

  9、看见别人遇到急难,就想加以帮忙。

  10、施舍食物给其他众生。

  △我们把小动物关在笼子里,以食物喂它,来生虽然可能使寿命长一点,但是来生也会因为束缚动物而自己不得自由。这实在不划算!你可以把食物放在室外,让小鸟自己来吃,不要把小鸟关在笼子里喂它。不要用绳子去绑动物的脖子或四肢;请诸君要明察这道理啊!

(四)多病的十种原因

  1、喜欢打人、虐待动物。

  △当老师或为人父母的人,如果为了学生或儿女变好,本着爱心去惩罚学生或子女,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但如以愤怒心打学生则来生多病。

  2、劝别人虐待动物、打动物。

  3、看见别人虐待动物加以称赞。

  4、看见别人打骂动物心生欢喜。

  5、恼乱父母,使父母心里忧愁。

  6、扰乱圣人或贤人。

  7、看见所怨恨的人生病,心里高兴。

  8、看见仇人病痛好了,心里很不高兴。

  9、所怨恨的人生了重病,你却送他假药或与治病不相干的药。

  10、上次所吃的食物还没消化,就又再吃。

  △今生身上长恶疮,乃是因为前世鞭打众生。

  △今生胆子太小,乃是因为前生常以恐惧的东西吓人。

  △今生常入冤狱,乃是因为前生把动物关在笼子里。

(五)少病的十种原因

  1、不打别人,不虐待动物。

  2、劝别人不要打人或虐待动物。

  3、看见别人不打人、不虐待动物,就加以称赞。(赞扬不打人、不虐待动物的好处)

  4、看见别人或动物不相殴打,心生欢喜。

  5、侍奉父母和病人。

  6、知道病人有病痛,勤加服侍照料。

  7、见仇人病痛解除,心生欢喜。

  8、布施良药给生病的众生,并且劝别人也布施良药。

  9、对于生病和痛苦的人,起怜悯心。

  10、节制饮食,不吃得过饱。

(六)丑陋的十种原因

  1、容易愤怒,喜欢生气。

  2、常怀嫌恶与憎恨心。

  3、欺诳别人。

  4、扰乱众生,使众生心生烦恼。

  5、不敬爱父母兄长。

  6、不恭敬圣贤。

  7、侵夺圣贤维生的东西和田地。

  8、把佛塔、佛寺里的明灯弄灭。

  9、看见丑陋的人,加以轻视、挖苦或讥笑。

  10、习惯干损人利己的事情。

(七)端正的十种原因

  1、不生气、不愤怒。

  2、施舍衣物给别人。

  3、敬爱父母尊长。

  4、尊重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5、常粉刷装饰寺庙佛塔。

  6、用清净的泥土或涂料粉刷房屋堂宇。

  7、把寺院附近难走的路弄平。

  8、洒扫佛塔。

  9、恭敬丑陋的人,不加以轻视或讥笑。

  10、看见相貌端正的人,知道是前世修福德所导致的结果。

四、凶吉的变化

(一)有福而不能享

  有的富人有钱财却不能享受到快乐,终日为财物忧愁。这是因为他前世施舍时不能发至诚心、欢喜心。或者因为别人劝他施舍,他才勉强施舍。或者因为施舍之后,又生后悔心。(见弥勒菩萨所问经)

(二)能享而没主权 ——能受用财物,可是又苦无主权

  有的人没钱、房子,可是他有公家宿舍房子可以住。他虽然没所有权,可是他照常可以享用,这是因为前世时他只知劝别人施舍财物,可是他自己却不能施舍。或者因为他看到别人布施时,只加以欢喜赞叹,但自己不布施。

(三)劳苦才致富

  有的人要很辛苦地工作才能致富,这是因为他前世布施时,让受施的人千辛万苦才得到施物。譬如:他救济穷人,让穷人跑了老远的路途,办了许多麻烦的手续,又等候了很久,才领到钱。

(四)轻松就得富

  有的人命很好,财富得来全不费工夫。譬如,做生意很轻松就可以赚到钱,别人把遗产捐赠给他。这是因为他前世布施时,让受施者很轻松而不费力的情形下得到施物。譬如,他亲自送财物到高山上的孤儿院,使孤儿们很愉快地获得那物品。

(五)先富而后贫

  有的人起先富有后贫穷。这是因为他前世因为别人的劝告才布施,可是因为不明白施舍的意义,布施以后心里后悔,变成吝啬。(见业报差别经)

(六)先贫而后富

  有些人起初贫穷,后来越来越富有。这是因为他前世本来不欢喜施舍,因为别人的劝告他才施舍,可是布施以后他心里很高兴,慢慢也喜欢施舍财物了。

(七)贫而能施

  有些人虽贫穷可是喜欢布施,这是他前世虽然施舍,但没有施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所以产生的福报很少,稍微享用一下,福报就完了,所以今生才会贫穷,但因为过去习惯布施,所以今生虽然贫穷但仍喜欢施舍。

(八)富而不施

  有些人今生很富有,可是他却很吝啬,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过去世本来就不曾布施,偶而遇到一两位良师益友的劝导,他暂时布施了这么一次,而且还布施给智德兼备的人。虽然只布施了这么一次,可是因为福田好,所以福报多,所以今生大富大贵,可是因为他过去世就不习惯布施,所以今生仍吝啬成性,不喜欢布施。

(九)决定福报的因素 决定福报的三大要素

  施舍必然可以产生福报,可是福报的大小不是我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它受到下列三个要素的影响:

  1、施舍的东西东西越难得越贵重,所产生的福越大。

  △施舍可分为施舍财物、施舍真理和解除恐惧烦恼等三种。其中以传播真理的福最大。

  △布施金钱财物来生可以得富贵。

  △传播真理来生可以得智慧。

  △解除众生的困难恐惧、忧虑、紧张和烦恼,使他们得到平安和快乐,例如陪胆小的人走黑路,来生可以得到健康。

  △钓鱼杆、农药、杀虫剂、刀枪、不清净的东西或食物......不可以布施。(施则无功而有罪)。

  2、施舍时的心地心地越清净则福大。布施希望同报则得福少。为了名利而施舍则福报小。布施时为人所知(阳德)得福小。布施时不为果报则福报大。

  3、接受施舍的对象对方的智慧、品德越好,则施舍的福报就越大。布施圣贤一钱,胜过布施凡夫千万钱。所以佛经上把产生福报的人,叫做福田(意即能产生福报的田地)

  阿毗昙甘露味经上说:布施畜生可受百世报,布施不善人受千世报,布施善人受万世报,布施离恶欲的凡夫可以得千万世报,布施得道的人可以得无数世报,布施佛则将来一定会成就无上智慧。

  △好的福田通常有三种:

  (1)恩田(对我们有恩的人,如父母师长)

  (2)悲田(使我们产生怜愍、心的人,如饥渴、穷人、病困的人。)救人危急,功德很大。

  (3)敬田(有智慧、有道德的圣贤,如得道的高僧等)

  △福报就是财物心地对象这三者的乘积。

  一般人施舍讲究财物对象,菩萨的施舍则不分对象,而特别讲究清净心平等心。因为心不平等、不清净就有烦恼。

  而且这三个因素中,心是我们可以做主的,只要心地无限清净,福报就无量无边了。

  而且在心地上下功夫对我们利益最大。财物对象这两个因素都是在身外,所以常不能自由发挥,譬如,我们的财物是有限的,施舍的对象也很难随心所欲。所以大智度论上说: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

  经典上曾记载:有一次,舍利弗以一钵饭供养佛,佛立即以那钵饭布施给狗吃,而且问舍利弗说:你布施饭给我,和我以饭布施狗,那一个人得到的福多?舍利弗说:佛布施饭给狗的福报多,因为佛的心清净无比。

(十)施多福少

  布施时心不恭敬,没有欢喜心、没有至诚心或者布施时心生傲慢......则布施的东西再多,所得到的福报仍然很少。

  布施的对象(福田)没有智慧也没有道德,则布施的福报少。譬如把种子播在不肥沃而且又硬的沙土上,播的种子再多,所收获的种子一定很少。(见菩萨本行经)

(十一)施少福多

  以欢喜心、恭敬心、清净心布施,而且布施给佛菩萨圣贤等最好的福田,布施的财物虽然少,所得的福报多得不可计数。譬如,在土壤肥沃的土地里,种的种子虽然少,可是所收获的果实却很丰硕。

  所以法苑珠林上计载:八十亿耳(人名)过去曾用一朵花供养佛塔,因此在天人间和天上快乐了九十一劫,剩下的福德使他今生成就圣果。(法苑珠林第廿一卷)

(十二)同忧异果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很富有,一个很贫穷。有一天,这两个人遇到乞丐,他们都感到很忧愁。那个穷人担心自己没有钱,不能施舍。那个富人担心乞丐要钱,他的钱财会减少。那个有钱人死后出生做饿鬼,而那穷人死后却升天上,这是因为吝啬和慈悲心的不同。忧愁虽然相同,可是受报却完全不同啊。

(十三)异寿同果

  人寿百岁时受持五戒十善终其身,与人寿十岁时受持五戒十善终其身,所得到的福报,等无有异。寿命一百岁的人行善五十年,与寿五十岁的人行善廿五年所得的功德福报没有两样。

(十四)为恶善终

  有些人一生为非作歹,可是却没有横死。这就是因为他今生种的恶果还没有成熟以前,前生的善果先成熟了。譬如说,从前有一个人七辈子都以杀羊为职业,而临终不坠三恶道(地狱、畜生、饿鬼)。但是到了第八辈子便坠三恶道,而且先前所造的杀业都一一偿还果应了。(见大藏一览)

  所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非无报,时机未到。

(十五)为善恶终

  有少数人一生行善,临终却不得好死。这是因为他今生的善果还没有成熟,可是他前世的恶果已经先成熟了。

  然而,也有一些普通人以为是恶终,其实不是恶终的。例如,譬喻经上记载:有一个牧羊的孩子采花要供养佛,可是走到半路却被牛触死了,但是他的神识(一般人叫灵魂)却升天了。经律异相这一部书也记载:有一只猴子看见一个得道的高僧,心里很高兴,他开玩笑地披着裘袈,没想到失足坠地而死,它的神识也生天。总而言之,因为行善而死的人,来世没有不得善报的。只是我们凡失的肉眼一时认识不清而已。(见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

  诸君一定要有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信心,做好事千万不可因为发生挫折或倒霉的事而退失善心!我们必须要明白眼前的凶祸都是过去世的恶业造成的,只要我们对眼前不如意的事情稍加忍耐,而且更努力行善,吉祥的结果和机运迟早一定会来临。况且,倒霉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很像是凶是祸,其实是大吉大福。下面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明朝时扬州有一位开杂货店发财的富翁;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生活相当富裕。

  后来他病倒了。临终时,拿出一杆秤子,并且吩咐他的儿子说:这是我赚钱的绝招!这一杆秤子里面是中空的,而且还灌有水银,所以我在买卖上占了不少的便宜,今天才能拥有这么多财富。你可要善加利用这秤子啊!

  他儿子听了,心中暗暗惊讶,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做出这么不道德的事。可是父亲正病重,只好唯唯随顺,不便说明。

  他父亲死了以后,他就将秤子烧掉了,并且努力行善,救济贫困,以弥补他父亲的罪过。

  他这样真诚为善,不到三年,家产已经耗费了一大半,但对他来说,那倒是心甘情愿的。可是没料到他的两个爱子相继夭折,使他伤心之余,常怨叹老天无眼,行善不得好报。

  有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地方,形状很像宫殿,见到一位官吏,坐在殿上,当面告诉他说:你父亲能致富,是他前世施舍财物的结果。财富是命中应有的,其实并不必靠那水银秤;可是他心术不正,运用这种卑劣的手段,加了一身的罪业,至死不悟,自受苦报,这正是他的迷痴。那时天帝知他用心贪恶,所以遣下破耗两星,投做你的儿子,以败毁你的家业。家败之后,还要加以火烧。而你呢?也会受到你父亲的余殃,非但衣食不足而且短命。你父亲以为有这么多的家产遗留给子孙,一定可以世代享受;可是他那里知道:儿子不能长寿,孙子是来败家的呢?现在幸亏你存心善良,三年真诚为善,为父亲忏悔罪业,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天帝特别命令所司收回这两个败家子,不久将另降贤子,以光耀你的后代,并增长你的寿命。你应该继续修善,不要埋怨天道不公平。

  他醒之后,恍然大悟,行善更勤,后来果然连生了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摘自第一九一期慧炬)

  上面这个故事使我们联想到印光大师全集的一段话,他说:

  一个人生儿子大概有四种原因:一种是报恩,一种是报怨,一种是还债,一种是讨债。报恩是:因为他父母对于儿子,过去世有恩惠,为了报恩,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服劳奉养,生事死葬都称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贤孙,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报怨是:因为父母对于儿女过去世有亏损的地方,为了报怨,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怨恨较小的,就忤逆父母;大的甚至为非作歹,闯下大祸,害及父母。做父母的,活的时候,不能得到儿子的奉养,等到死了,还因为儿子的不争气,带着羞耻到九泉去,这是报怨的一种。还债是:因为儿子在过去世,欠父母的资财,为着偿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倘若债欠得多,父母就可以终身由他奉养;若是欠得少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读书才得了些功名而丧命的,做生意才得了些财利而身死的。讨债是:因为父母在过去世,欠儿子的资财,为了讨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小的债不过损失些学费聘金,等到还清了,父母想望他成事业,而他忽然夭折,再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债,那做父母的损失,可就不止此数,必定要废业荡产、家破人亡才罢休。

  如果我们明白上面这番道理,当我们行善拜佛,求子女病愈而子女反而去世时,我们千万不要灰心,因为说不定那死去的子女本来是来讨债报怨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忏悔行善和佛菩萨的慈悲,才停止了恶运。这好比我们曾经得罪了某人,某人想来报仇,幸好我们透过了道歉赔偿或有势力的人为我们从中调解,才使对方怨恨消释而不再想报仇。

    要改造命运就必须决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造恶业,就不会有苦果或凶事。善要积得广,才能产生受用。否则一边行善,一边造恶,那岂不像愚笨的人一手拿扫把,一手在洒土,地永远也扫不干净。

如果要下决心改善命运,则不能等待这些机会的来临,必须自己主动,尽力争取,不停地种福,才能从速改善命运。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自己既可以常常主动去做,而且又不花钱,或花很少的钱,效果又较好的种福之门呢?

  这里介绍几种既省钱而又简单易做的方法:

A、第一个方法:持诵经咒。

  这是不花分文的最佳法门,无论贫福均能为之。但非有信心恒心不可!

  持诵经咒,要有诚心,亦要有信心,更要持之以恒,积月累年,不可中途而废。这样才有效果,持诵越久,效果越大。

  经咒是佛菩萨渡世之法船,持诵经咒即是上法船,可由此岸达彼岸。

  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持诵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为他人持诵,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使他人获福。经咒之力,可以化解一切横祸凶灾,亦能消除疾厄痛苦,更能转化坎坷之滞运,成为坦顺之途。

  各种经咒,多数都有佛菩萨的誓愿,持诵的人只要虔诚专心,久而久之,自能感应,佛菩萨自会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愿,来成就持诵人之所求。

  B、第二个方法:放生。

  除了持诵经咒之外,放生亦是积德造福的好方法。

  世人为求享受口腹美味,极尽杀烹之能事。仅广州一地,每天在屠房及厨房内杀害的六畜牛、猪、羊、鸡、鸭、鹅和海鲜、鱼、虾、蟹、蚬、蚝、螺、蚌,及至乳鸽、鹌鹑、蛇、鱼等等,其数以亿计。使整个广州充满杀机和戾气,这无数的受害生灵怨气,日积月累,无形中会给人类带来祸害。愿云禅师戒杀诗中有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由此可知世人每日都在制造罪孽。现代的医学家已经证实到,多吃肉类会给人带来种种疾病,多吃海鲜的人很容易染上各种奇异难治的怪疾。这些事实是从有形有物的科学研究中得出来的,而存在于无形中的种种果报因素,尚未得到科学证实的仍占绝大多数,在偏重物质享受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此早已麻木不仁,这是人类可悲可悯的一面。

  但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人类在这方面的罪戾,你就会渐渐有所觉悟和反省:六畜动物亦是有灵性有灵魂的生命,人类为什么要弱肉强食呢?难道它们真的生来就应该给人烹宰的吗?它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然生活规律吗?人类不吃它们的血肉就不能生存吗?人类是以这种残忍血腥的行为来成为万物之灵的吗?

  从六畜动物在被宰杀时的种种痛苦挣扎惨状中,已足以证实它们的灵魂对人类的怨恨,亦足以证实人类的残忍。相反来说,假若有人能使它们死里逃生,给予它们一条自然生活的生路,它们的内心将会充满感谢,而亦足以显示出人的仁慈美德!

  因此,注重积德种福的人就在这方面下功夫——放生!

  放生不仅是给动物死里逃生机会,在冥冥中也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条绝处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积善种福方面来说,其无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对于患有顽病怪疾,或求寿求子求健康之人士来说,放生更为重要。

  放生应注意的事项,如属于咸水的海鲜鱼类,则应该放回海中。如属于淡水的鱼类则应放到水塘中。鸟雀应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们回到适应生活的大自然中去。

  放生宜选择鱼类、海龟或淡水龟、鸟雀、鹌鹑等。要常放,最好长期放,或许愿每月若干。又或许愿放生若干为一愿,不限时间,越早完成越好,完成一愿后再又继续。像袁了凡许若干善愿以求某事达成一样。

  放生并不须要花很多的钱,如果经济不富有的话,可用积沙成塔之方法,每日积蓄三元或五元,则每月亦可积到九十元至百五十元放生款,但要专款专用,要有恒心和信心。

C、第三个方法:发愿吃素。

  这又是一个不用花钱的好方法,但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视各人的职业和处境而异,亦视各人的意志及克服力之强弱而定。多念大悲咒,求观音菩萨加被,持到一定程度,慈悲心自然生起,断肉就很容易,并不是难事。

  发愿吃素不一定是要终生吃素,可根据自己本身的处境来决定吃素的时间长短,有的百日,有的半年,或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又要视本身所许之愿力大小,所求成就之事情大小而定。

  譬如,在姻缘方面挫折太多的人,辗转阻滞,一直得不到成就。可根据自己的处境发愿吃素二年或三年,以此功德成就美满良缘。

  又如在事业方面一直受到挫折的人,可发愿吃素三年或五年,以此功德求事业稳定平顺。

  发愿吃素者最好亲自到佛堂或寺庵之地,事前沐浴斋戒,诚心而隆重其事,跪在菩萨或佛祖像前誓愿,以求成就某事。不一定要呈疏文,但以一心之诚,自可感应到诸佛菩萨。

  发愿者要说到做到,切忌破戒,否则罪恶更深。

  发愿者亦切忌杀生,发愿求事切忌求邪事。如求姻缘切忌求邪缘,求事业者切忌求发大财,更切忌求股票炒金及赌博等不劳而获之财利。

D、第四个方法:直接施济孤贫。

  这个方法虽然须付出财物,但不一定就要很多,可量力而为,种无量之福。

  我们时常可在报纸上看到报社呼吁市民义解善囊的新闻:或某某地某某人因意外死亡而造成全家老幼顿失生计之悲惨;又或某某人年老伤残无依而致乞卧街头,受饥寒风雨之苦;又或某某人长年卧病不起,六亲无靠,两餐不继,贫病交迫,苦不堪言。

  诸如此类之凄惨悲剧常常会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群里上演,稍有同情心的人看到或听到这些悲剧时都会由内心感到悲哀和怜悯。因此,不少慈善人士义解善囊,汇款由报社转交到孤贫者的手中,这些慈善人士正在广种福田!为自己之将来种下无量无边之福!

  前章已经说过,种福德之大小并非视善款之多寡来衡量的,而是视出心之深浅来衡量的,因此,善款之付出,可量力而为。只要种福者时时培养这种慈悲心,不放过每一个行善的机会,善款之多寡不拘,量力为之,则福德之功不可量矣。

  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是亲自将善款交到孤贫者手中,可按照报纸上所载之地址前往探访。经过亲自目睹他人之凄惨境况,更能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这慈悲心肠便是菩萨心肠!捐善款时不要留下自己的姓名,施恩不图报,免得受惠者耿耿于怀,这是无相布施,功德更大。

E、第五个方法:探访老人院。

  这个方法最好是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善款不拘多寡,量力自便,将善款全部买食品,如水果、饼干、奶粉、日用品等,然后送到老人院,分给老人。

  老人院(或安老院、护理院)里的老人,多数是六亲无靠,孤独无依,更不少是身患疾病的,内心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们需要亲情、温暖和照顾。由于人体筋骨气血的衰老退化,她(他)们手脚不灵活,行动、穿衣、饮食等种种不便。尤其是护理院里的老人,大多数是病人,穿衣参差不齐或倒翻,须人帮忙,饮水喝汤流出嘴角,流湿衫襟,须人照顾,尤其是心灵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温暖的慰问。因此,探访慰问老人是无量的善德,可种无量之福田。

  如果你有探访老人的经历,在分送礼品食物之时,见到她(他)们蹒跚前来,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食品,两眼噙着感动的泪花,面露笑容,有的迫不及待用颤抖的手剥开果皮,将果肉放进脱落牙齿的嘴巴里。目睹这些喜悦的镜头,在分享老人的欢乐之余,你将体会到自己的善举有多伟大。

三、一般的方法

  A. 明辨善恶

  一切凶苦都是由恶业来的。因此要避免倒霉的事情发生就必须不造恶业,。要不造恶业则必须明辨善恶。譬如要除去心地中的恶草,先得知道恶草长成什么样子。要在心地播种良善的好花,也需先了解好花的形态和灌溉的方法。

  要判断善恶最好以圣贤的经典为主。例如:自知录、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业报差别经、在家律要广集等都是值得精读的好书。

  下面举一些实例来说明:

  1、杀害一条人命是一百个过。没杀死而生病是五十个过。杀害禽兽每一条命是十个过,害而不死是五个过。

  2、堕胎是二十个过。

  3、心中生起损害别人的念头,每一人为一个过。害人的事完成后,每一人为十个过。

  4、故意杀害有反抗能力的动物,每一条命是二十个过。误杀则每一条命是五个过。

  故意杀害没有能力反抗的动物,每一条命是十个过。误杀则每一条命是二个过。故意杀害小动物,每一条命是一个过。误杀则每十条命是一个过。

  故意杀害极微小的动物,每十条命是一个过。误杀则每二十条命是一个过。

  (自己亲自去杀、叫别人杀、赞助别人毂、杀来吃或配药、养大卖给别人杀......的罪相同。)

  5、故意杀害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每一条命是一个过,误杀每十条命是一个过。

  6、看见别人杀害动物,不去援救,依照上面所记载的过失减少一半。(没有办法救的,不犯过。)

  7、看见别人杀害动物,没有办法救而不生慈悲心,是二个过。

  8、耕牛、家犬、家马,老了或生病死掉以后,拿肉去卖钱,大条命是十个过,小条命是五个过。

  9、用惨酷的方式去烹煮煎烤活生生的动物,使动物受极大的痛苦,每一条命是二十个过。例如活煮鱼鳖螃蟹。

  10、钓鱼、打鸟等使动物受伤而没有死,每一只动物五个过。因而致死的罪过与杀害动物一样。

  11、因为做善事,例如修桥、铺路、建寺、造塔等无意中误伤到小虫等动物,不算过。但仍需要忏悔或造福资荐。

  12、把禽兽关在笼子里,每一天一个过。

  13、遇见穷苦、饥、饿、寒、冻的人,没加以救济。每一个人是一个过。(没有钱财救济者,不犯过。)

  14、欺侮损害聋子、瞎子、病人、愚人、老人、小儿,每一人是十个过。

  15、生重病的人来求救而不加以援救,每一个人是二个过。生小病的人向你求救而不加以援救,每一个人是一个过。(没钱医救,或不懂医术的人不犯过)

  16、看见别人有忧愁,不帮他解除,是一个过。反而心里高兴,是两个过。更增加他的忧愁,是五个过。

  17、看见别人损失利益,心生欢喜,是两个过。

  18、看见别人富贵,希望他贫穷下贱,五个过。

  19、开饥荒时,囤积米粮,抬高米价,是五十过。

  20、倚势强占别人的田地房产,每值一百钱是十个过。贱价强买,每百钱是一个过。

  21、放火焚烧山林,五十个过,假如因而损害到人,每一命五十个过,损害到禽兽,比照前述杀害动物罪论计。假如他焚烧山林的本意是要烧人,每烧死一条人命,一百个过。

  22、挖掘别人坟墓,丢弃其遗骨,每一个坟墓是五十个过,把别人的坟墓弄平,每一个坟墓是十个过。

  23、居高官轻易断送了下属的前程,每一个人三十个过。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自知录中有关仁慈方面的一部份而已,但它比起一般人所说的可要具体多了。

  自知录是明末高僧莲池大师增订太微仙君的功过格所成的。所以可靠性相当高。下面我再举一些功过的例子如下:

  1、被父母亲责骂,生愤怒或憎恨心,一个过。

  2、父母有过失,不能运用善巧的方法加以劝导。每一件事情一个过。

  3、诵经每差一字一个过,漏一个字也是一个过。诵经时心中打妄念,五个过。想到恶事,十个过。讲善事一个过。起身迎接宾客,二个过。不依照仪式随便诵经,五个过。诵时发怒,十个过。骂人,二十个过。打人,三十个过。吃荤辛后没漱口就诵经,每诵一卷一个过。

  4、平日吃肉,每吃一次一个过,吃耕牛、家犬、家马的肉,每吃一次三个过。六斋日吃肉,每吃一次二个过。食肉以后上佛殿,一个过。饮酒和五辛的过失同吃肉一样。

  5、开酒店,每来一个人喝酒就一个过。贩卖屠刀、渔网、钓竿、杀虫剂,每值一百钱一个过。

  6、有功归己,有过推给别人,每一件事两个过。有过自己承认,有功让给别人。每一件事二个善。

  7、忍受别人无理打骂,每一件事一个善。

  8、捡到东西送还原物主人,每值一百钱一个善。

  9、与人相处,常为别人着想,不为自己着想,每一天一个善。只为自己设想,不为别人设想,每天一个过。

  10、救病药方,不肯传给别人,每五个方一个过。

  11、有恩不报,一件事情一个过。有怨必报,每一件事情一个过。报怨报得太过份,十个过。因而致死,一百个过。

  有恩必报,一件事情一个善。有仇不报,每一件事一个善。

  12、遗弃字纸,每十字一个过。

  13、邀人赌博每一次一个过。勉强邀不好赌的人参加赌博,每一次五个过。设赌场抽头,每抽一百钱两个过。

  14、劝导青年人除去烟酒嫖赌等坏习惯,每一人十个善。

  15、见良家妇女美色起私心,二个过。

  16、借人财物,如期而还,不过时日,一个善。

  17、弟子有过不加以教诲,小事是一个过。大事是十个过。

  18、隐人善,一件事一个过。扬人恶,一件事一个过。为除害救人而说出别人的罪恶,不犯过。

    B、察觉心念

  我们应时时反省,检点一天当中起了多少善念、多少恶念、多少无善无恶的杂念。好比农夫要使田地上的作物成长得顺利,就必须常检查田地中是否有杂草出生或野兔来偷食。所以古今中外的圣贤都教人检察自己的心念、行为和语言。例如:曾子每天反省三次,宋朝太子的老师赵阅道每天的所作所为,到了晚上,一定烧香禀告天帝,凡是不敢禀告苍天的事情,绝不敢做出来。

  时常察觉心念,才能进而止恶行善。这就是陈希夷先生在心相篇所说的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

  知其恶而不为,祸转为福。

    C、忏悔业障

  忏悔是舍弃恶业必经的过程。要除去恶业,必须先澈底明白恶业的害处,然后心中才会对坏事情深恶痛绝。这么一来,要改过就容易多了。

  忏悔等于是把心地中的杂草和毒树的根部挖起来晒太阳。心地中的杂草和毒树被连根拔起后,当然会枯萎而死。忏悔一定要向别人公开忏悔才有效果。自己一个人私底下躲在暗室里忏悔,效果可就差多了。因为罪恶这种东西很像树根一样,你越隐藏罪恶,越不敢把自己所犯的过错告诉别人,那罪恶的根就越往下扎,而且越扎越紧。一旦你勇于向大众承认错误,那罪恶的行为就会立刻停止扎根或蔓延。所以佛经强调发露忏悔的妙用。

  再者,当你把所犯的错误告诉别人以后,别人可能责骂或教导你改过的方法。让越多的人责骂我们,我们的恶业将来所受的苦报就越轻微。越隐藏罪恶,那罪恶将来所产生的果报也就越严重可怕。我们宁愿恶业早日报消减轻,而不愿将来连本带利加倍地报偿。

  所以经上再三叮咛我们要时常忏悔,才能减轻罪业:

  若人造重罪,

  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

  能拔根本业。’——业报差别经

    D、勇于改过

  有过最好马上改,千万不要拖延。万一不能立即改过来,就必须订立一个期限来改。但一定要从今天就开始改,不要等黄道吉日了。因为改过是刻不容缓的,越快越好,以免时间拉长了,夜长梦多

  改过好比在心地上拔除杂草和砍伐毒树。只要我们一息尚存,纵使我们过去犯下了滔天大罪,我们仍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改过可以从事上改,也可以从理上或心上改。如我们砍伐树木时可以从枝叶上开始砍,也可以从树干或根部开始砍。从事相上改过,好比枝枝叶叶地修剪,今天改这个缺点,明天改那个缺点,后天又将改某一个缺点......这样子改过,当然很缓慢又很费时。因为这种改过的方法,只在行动上勉强压制,没有把病根切除,所以不是根本的办法。

  改过最好先明白道理。譬如说要改掉杀生的坏习惯,先想一想:杀生有那些坏处?我为什么一定要杀生呢?不杀生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动物有多可爱?......,把这些问题想通了,自然而然就不会杀生了,不致于今天改杀鸡,明天改杀鱼,后天改杀蚂蚁......这么琐碎麻烦。

  所谓从心上改过,当然是最直接了当的。因为一切过失都是从心上产生的。只要一心向善,无有私欲,那就不会有过失了。也不必逐样检讨好名、好利、好色、好财、好怒等千百种过失,只要内心清净,自然一尘不染,万过不生。这叫做从根本上改过的方法。所以宗镜录第八十六卷上说:假如一个修行人,时常喜欢坐禅,明白心中没有妄念,而且不执着一切内外境界,这叫做大忏悔。(注廿二)华严经上也强调从心上澈底改过才是真正的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性本空由心造,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灭罪亡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