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手游代充:现在需要贪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24:57
现在需要贪婪 (2011-09-28 09:36:30) 转载标签:

财经

沪深300

投资机会

大秦铁路

市盈率

分类: 市场热点点评


    各位合伙人:
    管理团队准备想尽各种办法筹集金入市,这一想法原因如下:
    我自己阅读了几百万字的投资学说、理论方法,我本身也写了几百万字的投资心得、体会和经验,整体上投资是不容易的。但是,究其本质,成功投资仅仅可以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在大幅下跌,在危机笼罩,在估值明显偏低的时候买入,然后静观其变。”这句话可以作为整个投资成功的原因。当前市场演化出来的局面就是真正造就成功者的局面,是真正投资成功的时候。我没有一秒钟不在思考如何承担起大家的信任和委托,让大家有实实在在的回报。为了完成自己的受托责任,我提出本企业启动融资入市的动议。
    如果我们做一下金融史的研究,会发现世界上那些最稀缺伟大的投资机会,无一不是在风声鹤唳和全面危机的包围下所形成的,所有真正的机会都是在出现了真实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后产生的,正是这些危机造就了机会,这是亘古的规律。当前,专家告诉人们世界处于危机中,中国处于危机中,其实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如果这些危机是假的话,我们不会得到投资机会,由于这些危机是真的,所以我们遇到了投资机会,我个人认为这是很难得、宝贵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占有它。当前的中国股市需要贪婪,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没有贪婪的欲望,那么我根本不配做企业的执行合伙人。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动作。
    目前,管理团队拟定几条入市方法分别如下:
    第一,吸纳合伙人;从2011年10月1日到2011年10月15日,加入否极泰合伙企业的投资人,减免第一年管理费的50%,老合伙人追加资金减免追加资金的全部第一年管理费。
    第二,启动融资。
    关于第二点我要谈一下,巴菲特一辈子也没有借钱,而且任何一个投资人都听说:“不要借钱炒股,否则是有风险的。”对此,我的说法是一定要以时间、地点、条件、环境为转移。锻炼身体是有利健康的,但是全世界的运动员都不特别长寿,因为他们锻炼过度。营养好有利于健康,但是过度吃得好会得病。所有的说法能成立都是有条件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正确,我们说在股市投资不能恐惧也不能贪婪,但是在高泡沫时恐惧就对了,而同样是恐惧在低估值的条件下就成为失败的根源,所以这种融资借款很难说是一种高风险还是低风险的。在市场一倍市盈率时借高利贷都是安全的。

    融资所获得的钱有些特殊性,首先是利息,如果利得不足弥补利息,即使借来钱也无益,但现在的估值与正常估值偏离程度来看,中国股市的正常估值与现在市场的估值已经相差了30%左右,所以利率不是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借来的钱不能无限期的使用。我们知道,一个人知道现在的股票是不是有机会是很容易的,但要知道这个股票什么时候上涨几乎是不可能的,低估的股票也可以长期不涨,比如说,我们所持有的大秦铁路。而价值投资能够胜利主要是首先确定了低估,其次采取了赖皮狗战术,死不动摇,靠时间解决一切问题,套牢之后能靠时间解套,只要基本面健康成长的,不涨也可以靠时间磨到涨。在磨多久这个问题上是不可预知的,因此借来的资金如果必须在短期内还的话,就会增加风险。这就是融资炒股真正的风险。它的钱的时效性决定了,有可能是资金到期之前没有发生估值纠正,甚至于估值进一步下跌了,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针对这种融资特征所带来的特殊风险,我们确定了这样几个原则:融资如果能实现,我们会将在15倍市盈率之下(特指沪深300)买入,沪深300指数超过18倍市盈率上,我们会卖出。这样就确保了低估值来应对可能的持续下跌。我们也将向相关券商沟通,增加融资的时间长度,我们希望融资时间更长。
    我提出这个动议是在履行我的职责,如果现在不提出这个议案我个人认为我是在消极怠工,没有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职责,虽然这一提议使得各位合伙人必须思考一个相对有复杂性的问题,并进行决定。我认为这一行为最终以喜剧收场的可能性非常巨大。如果这个动意在通过之后,真的出现了预期之外的严重问题,我也不觉得是一个问题,我也不觉得是压力。如果各位合伙人向我提一个问题:“这样的政策是不是太冒进,太风险了?”我的答案是:“现在必须冒进,!因为现在根本就没有风险!”
    各位合伙人可以从我的行文造句中感觉到我现在有点激进,实际上事实就是这样的,我很激进,这就是我目前真实的状态。但这绝不是一时兴起,我所以要提出这个动意,是从自己的投资经验,思维模式,以及对整个投资的理解最终做出的。我所理解的投资真谛趋使我必须在当前做出非常规的行动。因此,我愿意在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下采取非常规的做法,采取贪婪的做法,执行一个贪婪的政策。
                                                             董宝珍
                                                             201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