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琳怎么死的:杂谈文化软实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3:12:33

杂谈文化软实力

 

提起“文化”,可以说人们耳熟能详,但在一些人的思维定式中,文化只在课桌上、舞台上,属于人们的娱乐生活,而对于毛泽东关于“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革命的力量”的重要论述,却知之甚少。这样,就自觉不自觉地把“文化”与“力”割裂,以至于对“文化软实力”认识不透,估计不够,积淀不厚,使用不力。

力,泛指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而文化软实力,则是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累、文化潜力、文化活力和文化发展水平所构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将“文化软实力”提到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层面上来认识,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诸如,时下“有知识没文化”现象总是时有耳闻,又总是为世人诟病。众所周知,知识已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形式和获得利益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时期的显著特征。但总有人只注重知识积累而漠视文化的养成,以至因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导致损人利己、见利忘义意识增生。调查证明,有些高学历人才就业难,除了所学专业不对口因素外,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综合素质通不过检验。有例为证,某大学的一名学生为了看动物的反应,竟用硫酸泼马熊,结果闯了一场祸。这位名牌大学生不能说没有知识,但他的文化涵养只能是不及格。据报道,有年国庆黄金周,去法国的部分中国游客粗鲁无礼、漠视卫生、不守规矩,成了《欧洲日报》的花边新闻。更令人不解的是,那些头上闪烁着耀眼知识光环,且常走动在高校讲坛的人,竟成了邪教“法轮功”的牺牲品……直面“才高能低”“能高人低”之类的错位现象,国人为之担心,社会为之议论。因为这种人习惯于用狭隘的知识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常常做出缺少责任感和有悖于社会道德的事,由此,它给人们一种共识: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引导和支撑,缺乏先进文化支撑的所谓发展和繁荣,只是一尊没有灵魂的泥塑;它引导人们形成一种理念:知识是一个人的血肉,文化素养则是骨骼,而缺少文化素养的人,是不可能在地球上长久站立的。

就军队而言认知并强化文化软实力,更是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加快部队战斗力全面提升的时代课题。熟谙战争规律的伟人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武为表,文为里,文能生智。古人们的高论,正在为当今各国军队发展的实践所验证。军队作为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其战斗力的强弱总是与军营文化即其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高低互为因果。作为军人,强调战斗力的提高与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发挥总是结伴而行的。因为“文化软实力”与“战斗力”既彼此依存,又相互促进。倘若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一旦软实力也不行,很可能不打自败,当年某国的顷刻解体就是实证。它告诫每名军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具有民族品格、军队气派、时代特色的精神文化产品,适应80后、90后年轻官兵的审美趣味和情感需求,满足广大官兵的新期待,用先进军事文化引领他们成长成才,关乎军队建设的主题和主线。因为,军营的科学文化学习、思想教育、法制建设、道德建设、文化设施建设与文体活动等有机结合的质量,与之所形成的推动部队全面建设的作用力总是成正比的,它不仅成为部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也是“打得赢、不变质”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思想领地和精神家园,是思想依归和创作源泉。发展先进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仅是世界格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现实面对,亦是应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客观需求;不仅是提高文化自觉的逻辑必然,亦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毋庸置疑,当文化软实力被每个社会成员都充分认知并自觉践行时,一种“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认知,将在人们心中定格,一种新的生机也必将染遍神州。 ■吴明录《解放军报》2011年10月27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