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传销多嘛:古代贪官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7:05:48
历史上的贪官,既有陷入法网的,也有漏网的,各种结局都有。但是大多数贪官都会像赌徒一样,一朝贪污成瘾,就很难戒掉,不会中途收手,总是一赌到底,直到把老本输光为止。



贪官有道么?贪官当然有道。古语日“盗亦有道”,贪官岂能无道!贪官之道的中心在于一个“贪”字,也就是贪得无厌。人类都有原始的欲望,也就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为了大家都能活得下去,不要为了争夺财富而残杀,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伦理,也就是游戏规则,让大家共同遵守。这就是《礼记·礼运篇》里所说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子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不欺诈不争利),盗窃乱贼而不作(不掠夺),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不管以后的世界大同何时能够实现,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世界各国都有法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伦理道德,这样,只要大家都能遵守秩序,就能得到自己应有的一份,都能过和平幸福的生活。这是自古以来许多志士仁人所希望的,许多正直的知识分子所希望的,也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所希望的。

但是贪得无厌的人想法就不相同,他们认为遵守秩序只拥有自己那一份财富的人太老实,太可怜,太无用,他们从来就以掠夺别人的财富为一生奋斗的目标。他们崇拜战争贩子、无聊政客、野心家,认为会偷、会抢、会骗的人是英雄,而鄙视一切从事正当劳动的人。他们也学知识,也练能力,但都不是为了通过正当的途径去创造财富,而是为了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去掠夺财富。他们坚信“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的道理,千方百计去发横财。为发横财,可以冒最大的风险,即使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因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他们的生活信条,他们把追求与拥有财富作为人生惟一的目的。所以历代贪官们在告别世界临刑之前很少有后悔的,大都认为“人为财死”,理所当然。这种思想,这种行动,正是典型的贪官之道。
历史上的贪官,既有陷入法网的,也有漏网的,各种结局都有。但是大多数贪官都会像赌徒一样,一朝贪污成瘾,就很难戒掉,不会中途收手,总是一赌到底,直到把老本输光为止。比较而言,知识分子出身的贪官贪污起来还策略一点,因此当权用事的时间还可以维持得长久一点,例如明代严嵩当权长达20余年。而太监出身的大贪官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人鲁莽灭裂,影响太坏,当权不久就垮台了。魏忠贤真正当权不过三四年,居然授意全国各地给自己造生祠,把自己比做孔子,真是把肉麻当有趣。他当权之后,迅速诛锄异己,迅速收罗党羽,迅速聚敛天下财富,做得兴高采烈,转瞬之间,皇帝一换,他立刻就垮台了,真像是上演了一幕滑稽剧,忙来忙去一场空。贻笑四方,贻笑后世。
贪官的心情是紧张的。平时受到的压力也很不小。为了要成巨贪,他们不得不用阴谋诡计去整人害人,同时又要防人。在与人争权夺利的过程中,免不了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与那些胸怀坦荡的清官相比,贪官的日子过得就要沉重得多。贪官惟一觉得能够引以为慰的,就是我比别人的钱多,宝物多,小老婆多。这些事如不拿出来炫耀。又可惜了,如“锦衣夜行,谁能知之”?但是拿出来炫耀,免有所担心,生怕暴露,惹火烧身。贪宫们这些卑劣的心态,在许多公私史料的记载中表露得很不少。
作为贪官,他们最大的事业就是互相攀比,与人比富。因为在他们的一生中,没有什么别的条件可以与人相比,既不能比知识,又不能比能力;既不能比事业,更不能比贡献。他们惟一比得过别人的,就是钱多(也就是赃物多)。这种攀比,正是自揭其短,自己提供罪证。
东汉出身外戚的大贪官梁冀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与其妻孙寿都是敛财高手,两人在不择手段发了横财之后,夫妇之间竟然也要比富。《后汉书·梁冀传》中说:“冀乃大起第舍,而寿亦对街为宅,殚极土木,互相夸竞。”
夫妇两人隔着一条大街,面对面地盖房子,互相比高,比大,比豪华,比奇巧。人家发了财惟恐招摇,他们发了财却尽量招摇,这不是自找倒霉么!结果由汉桓帝亲自拍板,发动一次政变,一举把他们扑灭。梁冀、孙寿走投无路,双双自杀,家产全部充公。
西晋武帝司马炎的舅父王恺,是出身外戚的大贪官。
他与当时做过荆州刺史的石崇比富,种种“豪举”,远近闻名。王恺家用麦芽糖洗饭锅,石崇家就用蜡烛代替木柴烧火。王恺出门,用丝绸做成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五彩锦缎做成50里的步障。有一天,王恺令人抬出晋武帝赐给的一株三尺多高的珊瑚树,自认为是天下无双的珍品,可以比赢石崇。不料石崇手提铁尺,走上去一下就把它打得粉碎,随即喊人抬出了五六株珊瑚树,全都高达四尺以上然后得意地向王恺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稀奇,你想要,都拿去好了。”王恺为之瞠目结舌。
这个石崇当过荆州刺史,他不仅是个大贪官,而且也是个大盗。在荆州时,经常带兵挣路劫杀律来客商,因而致富。其实大贪、大盗本是一路货色,他们抢掠的对象都是老百姓。
明代的严嵩父子都是大贪官,其子严世蕃更有惊人之举,就是把攀比的对象直接指向皇帝。他常常在盘存自家的金银、珠宝之后,向亲友夸口说:“朝廷不如我富!”又常在朝歌夜弦、酒酣耳热之际,得意忘形地说:“朝廷不如我乐!”在这些言行被彻底揭发后,嘉靖帝大怒,立刻下令严惩,严世蕃被杀头,家产全部被抄投。贪官们因为一心要与别人攀比,以致暴露了家底,获罪杀头的,历代都有,绝非少数。
从古以来,老百姓都渴望太平。志士仁人当然都希望天下太平,这正是他们一生奋斗的目标。就连一些比较开明的皇帝,也希望开创一个太平盛世。但是贪婪成性的贪官们害怕的就是太平,到了太平盛世,岂能浑水摸鱼?凡是贪字当头的人就是希望乱,乱了才好夺权,乱了才好发财,一个太平盛世一旦被贪官夺了权,必然一片混乱。他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乘乱掠夺别人的财富,最好是天下的为我一人所有,我的衣食住行种种条件皆非别人,这才觉得高兴。人生有限,贪欲无穷,贪官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他们的活动不会中止,天下也就永远不得太平。岳飞说过,如果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可惜爱钱的贪官太多了,天下岂能太平!清官希望天下太平,为此奋斗终身;贪官害怕天下太平,惟恐无处藏身。清贪两道之绝对对立,正在于此。
(来源:和讯网   编辑:凭慧)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