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临桂传销模式:百岁寿星的健康玄思 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13:08:03

百岁寿星的健康玄思

发布者:梅安安 时间:2011-10-09 11:10:00 来源:文汇报【收藏】[0]【评论0 查看】 【我要评论】 【发起话题】    核心提示:在采访36位百岁老人后,我们发现,除了一些人们普遍知晓的长寿之道外,老人们的生活还遵从了一些暂时未能用科学解释的特性,其中的部分内容甚至与现在惯有的养生常识相悖。老法里传言:人年纪大了不适合搬家、不宜住楼房——说得如同长寿之大忌。


  在采访36位百岁老人后,我们发现,除了一些人们普遍知晓的长寿之道外,老人们的生活还遵从了一些暂时未能用科学解释的特性,其中的部分内容甚至与现在惯有的养生常识相悖。它们与长寿的关系究竟是纯属偶然,抑或有某种必然,我们无法确定。在这里,我们收集一二,以供读者参详。

冻冻更有益?

  当海岛的北风吹得年轻人都瑟瑟发抖的时候,崇明的人瑞们穿得却比年轻人还要少。经过了百年的人生历练,他们似乎不再惧怕寒冷,亦或说,他们的人生就是在耐冻、抗冻中度过的。采访他们,让整天窝在空调房里的记者们感到自愧不如。

  住在横沙岛上的朱灿苟冷水擦身的日子一直可以持续到初冬季节;陈家镇的管迷郎至今都只喝冷水;堡镇的朱丹仁、向化镇的黄翠郎等,冬日里穿得都“单薄”——一件贴身内衣、一件毛衣,外加外套棉袄,他们在没有取暖设备的屋子里,度过了海岛格外阴冷的冬天。

  这让我们想到了日本的孩子,即使在冰天雪地里,男孩穿的是短裤,女孩则是短裙,他们甚至不穿长筒袜,裸露着小腿接受抗寒锻炼。冬日的寒冷,也训练了人体的免疫机能,使之更为强大,能够抵御更多外界和内在因素对健康的干扰。崇明百岁老人是不是也在告诉人们,冻冻更健康?

取贱名好养?

  中国人的取名自古以来就大有深意——不能和八字相冲、不能读来拗口、不能太洋化;要取富贵之意思、光宗耀祖之兆头,但又不能太直抒胸臆,以免俗气……不过,在崇明岛这些标准都不适用,百岁老人中,一大批人叫起来不是“狗(苟)”、就是“狼(郎)”,比如蔡贰郎、唐大郎、陆婉郎、朱灿苟。

  事实上,过去乡下人多半不识字,如今写在身份证上的“苟”和“郎”是为了文雅而附会的。“很久很久以前,在农村,吃的东西少、御寒设备也少,要养大娃娃不容易,父母就希望娃娃能像狗狼一样,仿佛被夜风吹吹也能茁壮成长。”从上了年纪的老者口中,我们听到早期乡民淳朴的想法。根据崇明的传统,女孩名字加“郎”,儿子名字加“苟”,就代表是父母的宝贝。当地人一直把“贱名”和福气相联系。

  简单理解,贱名和长寿之间,不可能找出任何具备科学意义的联系。但如果转个弯思考——狼和狗的背后,折射出一种原生态的生活和教育方式。孩子往往是在“放养”中成长,他们活得非但不讲究,而且更为野性,他们在田间地头奔跑,而不是万般呵护下的花朵和熊猫。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贱名所代表的可能是一种指向自然和健康的潜意识。

“地气”是啥气?

  老法里传言:人年纪大了不适合搬家、不宜住楼房——说得如同长寿之大忌。与其说这是一种迷信,不如说我们更愿意将这视为民间文化,或曰乡俗。

  在崇明向化镇的几处有些年头的民居中,我们遇到一座颇具特色的老屋。这屋子有点北方四合院的味道。民居之间是沟壑纵横的羊肠小道,穿越其间,遇到一处缺口,岂料就走进一户人家,抬头一看,四面老宅子围起头上的一片天。而在那青瓦成排的屋顶上,一根根绿油油的韭菜间或生长着。当地人说,屋上种韭菜,取“长长久久”的意思,可好,这些老宅底下端坐的老人,恰在百岁。

  眼下,新农村发展,几上几下的砖砌楼房是农村最常见的风景,土地集约化改造后新建的新村式小区也越来越常见。这些楼房窗明几净、卫生设施完备,但是我们采访的百岁老人大多不愿离开老屋、搬入×室×厅。小辈住不惯老屋,于是紧邻老屋盖起新楼,与老人共同生活。虽然看似格格不入,却是这座长寿小岛特有的景观。

  老屋的地面是被夯实的泥土,上面间隙生出些青苔。小辈说,“这就叫地气!是铺了瓷砖和地板的楼房所都没有的,长寿老人要‘接地气’。”这些老人像极了植物,似乎踏在土地上,才更踏实。

  没有任何科学仪器能够测量出“地气”这种特殊的气体,但我们猜想,老年人也许更有理由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之内,免得再让身心去适应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旧居里里外外的一切,他们闭着眼睛也能感觉得到,发生危险意外的概率想必会少很多。

  一切如旧,才能历久弥新。长寿需要科学,人生也需要哲理。

少喝水才健康?

  现在人们常说,每天至少要喝8杯水,才能满足机体的排毒需要。可这一条在某些百岁寿星身上,一点都说不通。

  在港沿镇的合兴村,我们找到了100岁的黄米郎。面对记者的提问,她的儿子思前想后,唯一想到的生活特点,就是水喝得比普通人要少很多。与喝水相比,百岁老人袁翠郎和李雅德更愿意喝酒。袁翠郎的儿子说,母亲爱喝酒,渴的时候,也会咪一口小酒。但酒毕竟不是水。据说,袁奶奶过去喝点米酒,现在最爱葡萄酒。

  人们常说,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体内的水分对新陈代谢至关重要,可是为什么不爱喝水的老人同样长寿?类似习惯在对百岁老人的采访中时有耳闻。反正我们是说不清每天喝多少水、或者多少酒才最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