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筹申请步骤:破解农村初中“控辍”难题的四大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01:26

2006年以来,农村义务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不仅初中生辍学率普遍下降,而且不少已经辍学在家的学生也纷纷要求复学。这只是一个偶然现象,还是长期困扰我们的“控辍”难题最终有了破解?实际上,这一转机的出现,是由以下四个关键因素所决定的。

一、增加经费投入是“控辍”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多年来形成了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传统,而使农民家庭子女上学的经济负担不断加重,这是导致农村学校初中生辍学的基础性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2006年春季学期起,开始分年度、分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为推行这一改革,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在今后5年内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落实到每个初中生身上,仅免学杂费这一项减负180元,享受免费教科书后减负可达320元,而贫困寄宿生享受生活费补助后减负则多达620元。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西部地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2005年的98.4%上升至2006年的100%,约有20万名辍学的孩子重新返回校园,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二、坚持依法治教是“控辍”的保证

为使我国的义务教育纳入法制轨道,早在1986年我国就颁布了第一部《义务教育法》,为在全国实现“两基”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法的一些条款已经明显不适应高质量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的要求。对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与旧法相比较,新法有效控制初中生辍学的关键政策有两条:一是首次提出全部免除学杂费。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收费的义务教育,近几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每年收入已达上百亿元,此外学生家长还要承担校舍“六配套”、民办教师工资及各项维持费用,加之各种名目的搭车收费,农民负担十分沉重。免除杂费突出了义务教育 “公益性”的本质和普及教育、强制教育、免费教育的特征,从制度上为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二是强调了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强化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的责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突出强调,凡是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为保障这一权利,新法突出强调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其第一章第五条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于违反规定或不履行义务的,新法也制定了明确的罚则,这为有效控制初中生辍学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调整教育结构是“控辍”的关键

早在世纪之交,我国就已经实现了“两基”目标。但在农村,普九还只是入学率,而不是巩固率、完成率、毕业率、合格率。据统计,在2004年,农村初中的辍学率达到3.91%普九不能巩固、初中生辍学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义务教育后的教育衔接不上。因此,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为农村初中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创造更多机会,是农村初中“控辍保学”的关键。这些措施包括: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农村初中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初中生参加中考的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初中毕业生分流,通过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提高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三是普通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的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学校倾斜。以往,重点高中招生完全按照分数高低录取学生,农村初中学生到重点高中上学的机会相对较少。从2007年起,黑龙江省实行重点高中招实行配额制,把高中招生指标按照不同比例分配给普通初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每所初中学生按既定比例进入重点高中学习,从而在就读机会上对教学质量相对滞后的农村学生有所弥补。

四、提高教育质量是“控辍”的根本

农村初中生辍学率高与其教育质量低、办学思想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很大关系。因此,深化农村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降低辍学率的根本措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规范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尤其要按照新课标加强外语、体育、艺术和综合实践等薄弱环节,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适当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培养新型农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周旭炜 于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