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医生在都市小说:2010年衡阳经济评价及2011年展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7:05:47
                                                                                  2010年衡阳经济评价及2011年展望  作者:谢浩覃

    

2010年,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不利局面,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企业服务年”和“工业倍增”行动,积极推进“四化两型”,推动衡阳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大幅扩张,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民生改善向纵深推进,为全市“十一五”规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二五”科学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回顾2010年,衡阳经济有量变更有质变

(一)量变令人惊喜!超额完成全年和“十一五”计划目标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亿元,超“十一五”规划目标394亿元,超年度计划目标72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四,与前三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十一五”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为“十五”的2.24倍。经济发展保持高位稳健运行,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首次实现14.7%以上两连增,超过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在“十一五”后半程强劲拉动下,“十一五”经济总量年均增长达到13.8%,比“十五”快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64亿元、646亿元、510亿元,分别增长4.4%、21.1%、13.1%,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作用更强。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539亿元,增长23.8%。投资项目出现井喷现象。全市500万元以上重点施工项目达1638个,同比增长53.4%,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达1423个,同比增长61.5%,本年投产项目个数921个,同比增长44.8%。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1亿元,净增162亿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4.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2亿元,增长19.2%。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跨入百亿元俱乐部,三年实现三级跳,总量由全省第七跃升至全省第四。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3.33亿元,比2009年净增43.24亿元,高出“十一五”前四年增量之和4.8亿元,增长51%,增幅居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5635元、7219元,分别增长12.4%、14.1%。

(二)质变令人惊叹!各个经济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2010年衡阳经济伴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量的扩张,在许多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让来衡的领导、投资者和社会各界叹为观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0年衡阳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期的24.1:37.5:38.4调整为18.6:45.5:35.9,一产业占比首次下降到20%以下,“十一五”期间一产业共下降5.5个百分点,二产业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五年内占比提高8.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0%。按照西蒙·库兹涅茨的工业化理论,一产业占GDP的比例低于20%即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H·钱纳里的工业化理论,工业化率40-60%即为工业化中期阶段。由此可见,2010年,是我市经济发展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年份之一,也标志着我市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二是经济发展质量实现了根本性改观。发展方式有了较大转变,以特变电工、金杯电缆、亚新科、共创光伏、凯迪生物、古汉医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质量的全面提升。2010年,GDP含金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7.98%,同比提高1.97个百分点,打破了多年来徘徊不前的局面;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09年的52.5%上升到56.1%。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生产等举措,全市实现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4.4%(预计数)和13.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1.1%、6%。

三是发展基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夯实。2010年共实施重大项目建设200个,完成总投资316亿元,同比增长30%。衡邵高速、潭衡西高速年底已建成通车,衡岳高速、衡桂高速、衡娄高速、湘桂铁路复线改造、衡茶吉铁路新建等项目加速推进,南岳机场获批、土谷塘电站上马,加快了“1189”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蒸湘北路延伸工程、三江六岸美化工程、体育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使用,衡州大道、蒸阳南路延伸、衡云干道、船山西路改造等开建,有力地推动了“西南云大”经济圈的加快形成。央企对接由11家增加到16家,一年之内实现富士康、欧姆龙、中国五矿、中建材、中兴通讯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入驻,结束了衡阳没有世界500强企业的历史,极大地增强了衡阳发展的新引擎,提升了衡阳的产业层次,发展的主桩基更加夯实。

四是资本运作呈现出史无前例的活跃。继2009年民生、招商银行平沙落“雁”之后,中信、交通、华融湘江、广发、小额贷款公司等又一批股份制银行相继抢滩衡阳。1-12月全市各项贷款余额532.1亿元,全年新增74亿元,增长16.9%。其中股份制银行贷款13.3亿元,占新增额的18.0%,成为引导我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2010年共有湖南机油泵公司、湖南共创集团等8家企业进入全省重点上市后备资源库。中油金鸿7月份借壳“领先科技”成功上市,一举打破了近10年来衡阳没有本地企业上市融资的沉寂。一石激起千层浪,企业资本运作风生水起,9月份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运作收购ST轻骑(股票代码600698)实现借壳上市;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成功回购外方股权并实现竞价重组;市城建投、交通投、水利投、弘湘国资投、白沙园区投、松木园区投、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7大投融资平台比翼齐飞、竞相互补发展,银企合作硕果累累,资本运作高潮迭起。“十一五”期间共实现各类融资110亿元,是“十五” 期间的5倍。

五是民生改善实现了纵深方向的拓展。今年除了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8项为民办实事工作外,更是自加压力、创新思路,主动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新增“公共服务进社区”、“无线数字电视村村通”二项办实事项目,把惠及民生延伸到了每位市民的家门口。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9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3%,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达到6.98万、4.22万人、 11.6万人。

二、展望2011年,衡阳经济发展有压力更有“给力”

元旦前夕省委书记周强莅衡视察指导工作时,给予衡阳经济社会发展三个“巨大”的高度评价,让我们对衡阳2011年经济发展信心更足了,衡阳经济发展的潜力更大了,“给力”更强了。加快衡阳发展,有许多新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总的态势是机遇大于挑战。

(一)对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

 

    参考衡阳市GDP增长综合预测模型和GDP核算体系中的各种数量关系(见《2011年衡阳经济

 

预测模型及主要经济指标测算》),根据湖南省统计局下发的GDP核算程序,我们对2011年衡阳

 

经济增长的运行情况得出以下三种测算结果(见表一)。

 

 

综合考虑衡阳的全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衡阳经济发展基础、面临的环境、发展的态势,我们认为“测算结果二”是2011年最有可能实现的经济运行态势。实现了该经济运行目标,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要求,也紧跟了全省各市州竞相发展的态势。该测算结果的具体测算过程,和对测算结果的经济运行支撑分析,可见《2011年衡阳经济预测模型及主要经济指标测算》一文。下面我们从环境与压力,和潜力与“给力”两个方面对2011年衡阳经济运行做出如下分析。

(二)对2011年衡阳经济运行的环境与压力分析

第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不容忽视。

国际方面: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需变化、治理结构调整出现新变化,各国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紧张、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经济的合作与博弈日益强化,实现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层影响远未消除,各国经济复苏不平衡,贸易保护引发的贸易磨擦增多。一些国家实行定量宽松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可能推动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对“金砖五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展带来冲击。此外,一些发达国家实施扩大出口战略,推行产业回归和“再工业化”,力求改善贸易失衡状况。未来,世界经济将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3.1%;世界经济需求结构上的变化,对我国稳定和扩大出口,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形成新的压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内方面: 2010年我国经济规模居全球第二,人均GDP有望达到4000美元,但人均水平排世界百位左右,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处于各种矛盾增加、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中瓶颈制约明显加大,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国际收支不平衡,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农业基础仍然脆弱,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国内物价上涨过快,抑制通胀压力增大,社会事业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货币信贷回归常态已成定局。

省内方面:“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优势,催生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集聚,兄弟地市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激烈,由总量竞争扩展到人均水平竞争,由项目竞争演化为人才、资本和技术竞争。

第二,发展面临的压力必须正视。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更加沉重。本世纪初,衡阳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0.9:34.3:34.8,经过10年发展,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二产业比重上升到45%以上,三产业仍旧徘徊在35%左右。衡阳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相对较慢,其中一产业下降到20%以下的时点,比全省平均水平晚了7年,比全国平均水平晚了17年。“十二五”期间,进一步稳固和提升第二产业和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把握全国服务业试点城市的契机,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是我市未来经济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二是节能减排形势仍然严峻。衡阳工业体系重工业比重大,高耗能传统企业多,2010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规模工业企业产值达1086.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产值的58.2%。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任务的进一步吃紧,这部分高耗能企业对我市经济的支撑能力不容乐观。湘江流域治理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给衡阳高排放企业带来新的治理压力。2010年全市投入企业节能减排资金超过40亿元,其中取缔关闭不合格企业22个,淘汰企业10个,总投资0.41亿元;搬迁企业18个,总投资23.32亿元;整合升级企业17个,总投资16.46亿元。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大、城市化率的提高,节能减排形势更趋严峻。

三是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非常艰巨。2010年衡阳人均GDP仅20599元,人均财政收入151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19元。如果在“十二五”末期达到市委全会提出的“人均水平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GDP和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速必须分别超过现在对衡阳“十二五”末期预计速度1.8个、3.1个百分点。

(三)对2011年衡阳经济运行的潜力与“给力”分析

第一,喷薄欲出的发展潜力必须充分挖掘。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潜力开始彰显。近年,我市新上马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和达产,增长潜能正处于爆发之中。今年衡阳成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以富士康、欧姆龙、中信、北方光电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群即将形成,新增云谷经济,产能将达到千亿元。以投资50亿元的中建材、衡利丰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群加速形成,新增产能将过100亿元;以中国五矿40万吨精铜项目达产后,产值将过200亿元。与此同时,将带动投资、消费和就业的急剧扩张。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释放的经济增长潜力加速凸显。最新研究表明,2008-2010三年间,衡阳规模工业平均每年淘汰落后产能44.1亿元,仅通用设备制造业新增产能13.36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新增产能16.75亿元,饮料制造业新增产能5.44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分别新增产能19.63亿元、20.27亿元。未来,随着产业转移加快和央企、世界500强企业的进驻,大企业进入雁城发展的“链式反应”将会更加明显,衡阳淘汰落后产能、延长产业链条的潜力将进一步加速凸显。

三是正在形成的立体交通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空间无限。2010年11月,南岳机场建设项目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1189”战略工程构建的大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其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潜在经济拉力想象无限。南岳机场建设直接投资在7亿元以上,怀邵衡铁路在衡阳段的总投资过50亿元,外加衡茶吉、安张衡铁路,衡岳、衡桂和衡娄3条高速公路,及城际快速干道。间接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巨头来衡筑巢的潜力空间无限巨大;吸引更多海内外人士来衡旅游,助推“大南岳旅游圈”形成的潜力空间无限巨大;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潜力空间无限巨大。

第二,给力更加强劲的动力必须充分运用。

一是积极稳健的宏观政策给力衡阳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实。今年,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由“积极”和“适度宽松”转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强调针对性、突出实效性,目的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有保有压,稳中求进,紧中求活,好中求快。具体来讲,财政政策与以往相比,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是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只会加大,不会削弱;但侧重点不同,去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在扩内需、保增长,今年政策内涵的重点是突出公共财政支出的均等化,强调社会公平,更加侧重于“三农”、民生改善、新兴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扶持。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调控物价,收缩流动性,防止通胀,但信贷规模回归对实体经济总体影响不大。央行没有明确提出今年的货币信贷总规模,反映调控的灵活性增强。今年是宏观政策的转折之年,总体来看,宏观政策支持的重点正是我市发展的“短腿”。只要我们趋利避害、先行一步,抢抓有利机遇,仍然大有可为。加快衡阳发展,抢抓上半年政策机遇是关键,一旦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下半年国家宏观政策则会进一步紧缩。

二是重点项目给力衡阳经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抓科学发展,就是抓大项目、好项目”的发展思路得到切实落实,2010年,前期投资2亿元的富士康,投资50亿元的中建材陶玻瓷基地,预计销售收入60亿的中国五矿40万吨一期项目,前期投资2.5亿的欧姆龙,投资12亿元的太阳能非晶硅项目、润涛生物科技、湘发环保机械、东锆新材料、土谷塘水电站,一个个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内涵的环保、高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破土动工让人精神振奋。2011年, 将成为有史以来大项目投资最密集的一年,据测算2011年衡阳投资总量有望达到825亿元,同比增长30.0%,投资率达到50.6%。

三是重点产业给力衡阳经济,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强。2010年,现代装备制造、盐卤化工和精细化工等六大产业集群态势强劲,全年实现产值139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4%。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更加清晰,其中以凯迪生物质发电、神舟科技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共创集团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瑞达电源、神州科技、金化科技、春昌钨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及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格局已经初步成型。2011年,衡阳工业将在7家世界500强企业、16家央企的引领下,形成千帆竞发,群龙共舞的局面,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云谷、矿产开发与深加工、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等8大千亿集群的雏形将基本成型,重点产业更加给力。

四是消费升级给力衡阳经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稳。衡阳已成为首批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通过深化服务业改革、创新服务业体制机制,衡阳服务业正迈向跨越发展期,为衡阳经济加速发展提供重要机遇和巨大推动力。2010年衡阳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30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635元,成为消费的有力支撑。城镇户籍制度的加快改革,将成为释放消费潜能的强大动力。消费产品大宗化、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方式休闲化趋势进一步深化。2011年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有望突破50万辆,商品房房销售面积突破350万平方米;全市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额增长23.0%、金银珠宝类销售额增长17.0%、化妆品类销售额增长21.0%;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将分别以18.0%和21.0%的速度增长。据测算,2011年衡阳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565亿元,消费率将达到34.7%。

三、对2011年全市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建设国家级产业聚集基地

为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全国发改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开始,将在全国开建产业集聚基地。这一重大政策举措一旦实施,产业集聚将会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一是促进区域性产业布局加快调整,二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工贸易产业加速向产业集聚基地转移,三是国家对产业集聚基地在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投融资、用地、人才、技术等方面肯定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衡阳已具备争取成为成为国家级产业集聚基地的条件,建议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先行一步,尽快组织力量做好我市申报国家级产业集聚基地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挤入国家级产业集聚基地。同时加快“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设十大产业基地的推进力度。

(二)加快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今年,我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先后引进富士康、欧姆龙、中兴、中国五矿、中国建材等7家世界500强和中钢、中核等16家央企和一大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开通了“五定班列”,上马公路通关口岸建设等。目前,我市已成为 “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但还没有上升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金字招牌的政策含金量有待提高。实现衡阳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跨越发展,必须实施战略突围,争取更大的战略发展空间。省委、省政府已提出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要把这一战略进一步落到实处,衡阳应主动与郴州、永州两市携手合作,共同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将湘南地区申报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成为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

(三)尽快出台加快服务业综合改革的配套改革方案和措施

目前,我市已成为“中国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出台加快服务业综合改革的配套改革方案和措施必须尽快提上日程。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外包剥离的行业准入、服务对接和市场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打破所有制分割和行业垄断,启动部分行业服务外包试点,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服务产品供给。尽快拟定城市未来发展的中心商务区规划,积极引导商业企业和客商向莲湖CBD、华新中央商务区、武广新城商务区、红湖高端商务区等商业中心集聚,加快建设商务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积极发展专业中介服务、创意设计商务。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支持发展创业风险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加快推进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发行,争取设立油茶期货交易所。制定和出台城市发展的物流规划纲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健全物流行业标准,促进物流供需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