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地狱 猫猫:谈教师的职业倦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31:13

谈教师的职业倦怠

冉祥华
(冉祥华 商丘师专)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是一种伸缩性很强的内在潜能,只有将这种内在潜能充分地转 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时,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种转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最 重要的制约因素。无疑它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黑洞,像一只蛀虫一样在慢慢地蚕食教师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致使教师的内在潜能难以充分发挥,最后引起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采取有效途径堵塞这种教育中的 黑洞,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 激发和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将活动导向某种目标的行为背后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上称之为动机, 动机具有激发、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产生于需要,并和人的兴趣、价值观、抱负水平等心理因素密切相 关,当动机消失,为之所推动的行为就会自然消失。 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惫的心理状态,导致自 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1.态度上的变化:在认识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 重复的烦琐事务。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而言,一有机会就想调出工作岗位。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 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因素。在意向方面,疏远工作,无 心投入。 2.行为上的变化: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 。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反过来就会作用于工作,影响人的工作,导致工作恶化,于是职业倦怠进一步增强 ,继而影响到下一次的工作状态,导致进一步的工作恶化,如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不但对工作 有极强的破坏力,而且能导致当事人发生多种生理疾病,如:失眠、头痛、头晕、内分泌失调等。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称誉与现实的反差 教师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今天,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没有科技不行,没有教师 的劳动更不行。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我国 也不例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教师节”的确立、《纲要》和《教师 法》的颁布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教师也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辛勤的园丁”、“人之楷模”等。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地区,由于一些人,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干部, 还存在轻视知识分子(尤其轻视小学教师)的种种偏见,对教师的物质文化生活漠不关心,对教师生活中存在 的住房难、婚恋难、办事难、子女就业难等问题不给予解决;有的人等级、权力观念严重,鄙夷教师职业,轻 视教师的劳动,甚至发展到殴打、谩骂教师。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一直渴望自己的职业与角色活动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誉,以维护他们尊严。但是一 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们对他们及该职业的态度与他们所渴望的职业地位和角色形象很不一致时,就会产 生一种“屈尊感”和“失落感”,他们为自己的职业不能给自己带来光荣而烦恼。处理不当就会对教育工作失 去兴趣和动机。 2.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报酬的背离 对任何社会职业来说,它的劳动价值决定其劳动报酬。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价值和进步作用,决定了教 师及其职业劳动应当具有较高的劳动报酬与经济待遇。据资料表明:我国教师月资平均水平排列在国民经济十 二个行业职工中倒数第三,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教师工资收入只是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四分之一。面对这种 不合理的“脑体倒挂”现实,教师们就会产生“不患寡而患不公”等愤懑心理。加之商品经济的核心是等价交 换,劳动分配原则是按劳付酬,经济待遇低,就意味着没本事、无贡献。这样教师就会因自己的劳动价值与劳 动报酬的严重背离,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3.职业工作强度大 据1993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拥有中小学教师871.84万人,中小学生17979.3 8万人,师生比为1∶20.6,明显低于世界上教育发达的国家。加之我国教育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短缺, 致使教师的劳动强度增大。 教师的超负荷运转使他们没有任何的喘息机会,又由于追求升学率的缘故,他们不得不整天为提高学生考 试分数而犯愁。这一点在毕业班任课的教师中特别严重。况且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 性,工作时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因此教师工作时更容易比别人发生职业倦怠。目前,我国教师的身体健康状 况普遍欠佳,与职业倦怠也有关系。 4.职业工作的低创造性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繁杂纷乱的教育内容,瞬间即变的教育环境,他们必须充分地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发挥,才能胜任教育这一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工作缺乏应有的创造性,教 师的创造也受种种因素的制约。 (1)封闭性的教育系统 封闭性的教育系统,不但不能吸收和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成果,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被 社会所接受。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适应社会的多样个性的发展,致使培 养出来的学生统一型号、统一规格,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的结果往往导致无个性的学校、无个性的 学生和无个性的教师的产生。在这种情形下,无个性被人们接受或认可,创造性和独立性被严重忽视。 (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阴影 无可否认,目前升学率已成为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绩效标准。社会、家长,就连教育界内部,评价 一所学校、一位教师的标准都离不开‘升学率’这把尺子。评先进、发奖金、人事调动以及民办教师能否捧得 住这个泥饭碗都得拿它作硬参数。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一方面对学生采取大面积留级、劝退和复读的办法; 另一方面给教师施加行政压力,定升学指标。在这种强大的压力面前,教师们无可选择地而又无可奈何地踏上 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漫漫征途。教师在拼命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长时间处于身心 疲惫状态,可是“升学率”的阴影又时时刻刻笼罩在他们的头上,使他们不敢有丝毫的忪懈和怠慢。他们一方 面对学生搞题海战术,另一方面搞辅导战术,至于突破传统的创造尝试,他们想都不敢想。即便想,可追求升 学率又挤占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他们哪有闲心和时间去搞呢? 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一文中曾说:“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有权拒绝创造吗?不能够,我 们决不能拒绝教育工作中的创造性。”[①]但是严重的事实给我国教育提出了严重的课题:封闭性的教育系 统、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与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教师工作的低创造性,使我国的教育失 去了内在原动力,使我国的教师日渐疲惫。 5.现代教育高要求与教师个人素质偏低的矛盾。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教育不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 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从1993年 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看,我国教师的素质令人堪忧。截至1993年底,我国还有15.3%的小学教师、40 .5%的中学教师、48.9%的高中教师学历未过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国家教委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具 有相应的学历,即高中为大学本科、初中为大专、小学为中专)且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 式落后。 以低素质的教师去应付现代化教育,其结果不难想象。虽然他们在责任心和道义感的驱使下,尽职尽责, 但由于个人素质较低,在工作中还是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在心理上承受难以负载的压力 ,以致于产生许多心理焦虑和挫折感,失去工作信心。 6.自我抱负水平过高与工作准备不足之间的矛盾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工作完成的好坏,不但和教师的德才学识有关系,而且还和学生素 质、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等诸因素有关系。如果教师在工作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急于实现自己的抱负,由于其 它因素的干扰,常常会导致挫折感的产生。 一个人的心理上是否体验到挫折感,与他的抱负水平有密切关系。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失败的机会则 愈多,则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抱负水平的适合与否,与工作准备的程度密切相关。准备充足,抱负水平实现 的可能性则愈大,抱负水平便适合;准备不足,抱负水平实现的可能性则愈小,抱负水平便不适合(过高)。 总之,由抱负水平过高和工作准备不足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挫折感的产生,同挫折带来的行为心理变化可导 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7.角色的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 “无论从角色职责,还是从社会文化的继承而言,教师一直是社会提倡的价值模范,且被作为一种价值传 播的工具。”[②]但现在,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的价值观念在不断改变,许多教师的价值观念也 在不断发生变化,于是就产生了角色价值观与教师个人价值观的冲突。这种冲突在教学中表现尤为明显。比如 :某些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与标准,与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并不完全一致,但为了正面引导学生,他们不 得不压抑自己的价值观念,而向学生输灌与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当这些观点与学生的观点不相一 致时,教师就会对角色的价值观道理怀疑,从而导致个人的价值观与角色的价值观的背离,最终引起他们对自 己职业的失望。 三、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 现代管理学认为: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而是愿望勤劳肯干的。关键是是否给了他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否 满足了他合理的需要。我认为要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应采取以下措施: 1.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 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无疑 ,他们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 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 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 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2.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需要是一个人产生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是一种主要的个性、心理倾向性,是人的行动积极性的原动力。 因此恰当地满足教师合理的需要,是避免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关键。 (1)重视教师的物质需要 为人师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比较重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然而不能因此而忽视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 。满足物质需要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基础,任何人都有这方面的需要,教师也不例外。要满足教师合理的物 质需要,首先要解决教师职业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相背离的问题,使教师的经济收入与职业价值相适应。切实 保证教师的工资按期发放。从而消除教师“不患寡而患不公”等愤懑心理,促使教师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2)引导和发展教师的高层次的需要 那些低层次的物质生活需要,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意因素,而起不到激励人积极性的作用;只有那些较高 层次的精神需要(如:获得尊重的需要、施展才华的需要、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等)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激 励因素。因此,学校领导者要想激励教师的积极性,避免职业倦怠,必须建立教师劳动成就测量与评价制度, 使教师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劳动成就,满足教师自尊的需要;端正教育思想,变单一升学教育为学生素质教育 ,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有的放矢,满足教师施展才华和创造才能的需要;注重教师的 培训和提高,给教师个人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满足教师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随着教师需要的不断满足,教 师的积极性也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避免了职业倦怠的产生。 3.切实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工作条件 教师备课、教学所必须的图书资料,教学实验所必须有仪器设备,进行电化教学所必需的电器设备等。具 备了这些客观条件,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避免过度疲劳,为完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4.排除教师心理障碍,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障碍往往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遇到阻拦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 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焦虑、沮丧、失意的挫折心理状态。无论是个体的内在因素或外在因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 都将影响个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个体行为的失调。 要想排除教师的心理障碍,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情绪,学校领导者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 心理障碍往往源于挫折,挫折是在目标行为受阻时产生的。为防止教师产生心理障碍,学校领导者要积极 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目标,并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工作中尽可能获得成功。 (2)注意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 关系 教师健康心理状态是由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熏陶而成的,而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是由学校人际关系构成的 。因此,要想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必须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学校领导者首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为 教师们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榜样。如:对教师一视同仁,处事公平合理,正直无私,不拉帮结派以营私舞弊 等。同时学校领导者还要对教师付出同志式的爱心、诚心、细心与耐心。如:主动了解教师思想动态、业务能 力,及时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积极分担教师生活中的忧虑与艰辛,并时常为教工之间的业务交往与情 感交流铺路搭桥等。 教育科学要加强教师心理研究,因为职业倦怠还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我们不能将心理问题随意混同于思 想问题和社会问题。 排除教师心理障碍,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还需要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 首先,教师个人要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③ ]只有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满腔热忱,才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才能热爱 学生,并从这种爱中得到极大的职业享受。一些优秀教师遇到多种困难,但他们一到学生中间,烦恼、忧虑很 快消散。要让教师明白职业倦怠不但损害了事业,也损害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教师要想做到“乐而为之 ”,必须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这种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来源于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即要认识 到教师这个职业,从其对社会推动作用这一角度来讲,是一种高尚的事业。教师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认定 ,是一个教师避免心理障碍、保持最佳心境的思想基础。 其次,教师个人要加强个性修养,努力增强自身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如:增强理智感,克 服主观臆断;增强自制力,克服激情性冲动;增强信心,克服自暴自弃等。教师还应注意经常保持乐观自信的 健康情绪,作到不多愁善感,不暴怒暴喜等。 5.完善教育领域内部的竞争机制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则。大量事实表明,在社会生活中,完善的竞争机制能激发人无 穷无尽的活力。当然,教育领域内的竞争不同于商品经济领域内的竞争,它不是简单的商品生产,而是培养人 才的竞争,是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竞争。 在教育领域内部,要确立完善的教育竞争机制,必须有科学的聘任制、考评制和筛选制等配套措施。当这 些配套措施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教师的优胜劣汰便成为可能,从而促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其产生 奋发向上的强大而又持久的行为动力,有效地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