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1到3的百度云:潜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22:31:26

潜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  

       以下文字摘自韩国人写的一本书《四年级(10岁)决定孩子一生的成绩》,尽管书名有点夸张,但里面的内容不无道理,至少对我看完是有启发的。

 

潜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  

 

    赛跑的时候,如果站在终点,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名之后陆续跑来的选手的样子。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选手的起点相同。那么,第一名领先于其他选手的秘诀是什么呢?良好的体力、残酷的训练、顽强的意志,这些构成了选手的潜力,使他得以比别人跑得更快。对于选手而言,所谓潜力就是基础体力、耐力和生活习惯,如果忽视了这些因素而专注于快跑的技巧,那么结果会如何呢?也许大部分选手都会疲惫不堪,而且很容易就放弃了。    我们的孩子也要和同龄的孩子一起出发。小学开学典礼是他们学习赛跑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这场学习赛跑当中既有从不回头、眼睛盯紧前方奔跑的孩子,也有容易感到疲惫的孩子;既有本来跑得很好却因为走神而跌倒的孩子,也有跌倒之后重新站起来奔跑的孩子。出现这样的差异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内在的学习潜力本来就不同。正如赛跑选手的体力不同,跑起来自然就会有差别。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开发潜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赛跑中跑得更好。孩子们需要面对的义务教育就有12~16 年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怎样强调学习潜力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如果没有学习潜力,仅仅靠学习技巧,则无异于搭建空中楼阁。

   

学习潜力怎样开发?  

 

    曾几何时,早期教育的热潮把整个国家搅得沸沸扬扬。在人才就是资源的现今社会,教育热情高涨当然不能不说是幸运的事情。但是,我们也有必要对其内容进行认真的思考。一些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终日催促孩子奔命于各种辅导班。于是,像海绵那样拥有强大吸收力的孩子3岁就能流畅阅读文章,4 岁就能背诵一两本英文书,5 岁就能背诵千字文,真让做妈妈的感到骄傲。然而,像这种从小就被称为天才的孩子长大之后却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人们对“输出(Output)”的期待大大多于“Input(输入)”。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有的父母只想让自己的孩子超越别的孩子,于是在提高孩子素养之前便期待结果。这就像盛在缸里的水。缸里的水喝起来固然痛快,却很快就会枯竭。要想继续喝到水,就必须辛辛苦苦地挖井。虽然挖井很辛苦,但是只要挖出了水,那么终生都能尽情地喝到凉快的清水了。  

    其次是因为上学之前学过的东西在进入学校之后还要重新学习,容易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3 岁学习识字和7 岁学习识字仅仅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其结果都是相同的。因为在学校里还要学习识字,那些通过早期教育提前学会的孩子往往感觉不到学习的趣味。既然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等到好玩的最新游戏出现时,他们的视线就会被吸引过去,或者只肯专注于自己关心的事物。这些孩子的父母常常心急如焚:“我们的孩子小时候学习很棒,怎么长大了反而变成这样啊?”

   另外,理解能力和背诵能力强的孩子很容易就能接受学校里的知识,而且成绩也不错,所以父母便不再拥有危机意识了。如果理解能力和背诵能力很强,再加上小时候学到了这样那样的知识,那么至少到小学三年级之前,缸里的水还不会枯竭。父母还以为缸里的水依旧很满,等到高年级课程深化,孩子不能充分消化,及至成绩下滑的时候,便会重新开始小时候的“辅导班巡礼”。即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然而消化能力却有限。因为身体能够接受的量是固定的,过量摄取的食物反而会损害健康。进入身体的食物营养通过血管供给全身,并与氧气结合生成新细胞,这个过程运行良好的时候,孩子就会健康成长。并非输入孩子大脑的知识越多越好,必须经历消化吸收的过程才可以。  因此,比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前打好接纳知识的基础。就像根须茂盛的树木能够长得又高又大,即使风吹雨打也不动摇,要想建设高大的建筑就必须深挖地基。打好坚固的地基,做好成为栋梁的准备,这就是形成潜力的过程。换句话说,培养潜力并非多教知识,而是培养接受知识的能力。

    只要经历正常的学习过程,在任何时候学习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但是,潜力却因人而异。提前开始三四年,并不意味着提前实现梦想。小时候培养的潜力到了正常的学习时期,往往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威力。就像不起眼的炸药能打通庞大的山脉,铺设出隧道一样。  这时候,培养孩子的潜力就等于是往隐藏在孩子体内的宝物仓库里填充宝物。这些宝物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卓越的观察力、敏锐的美感、别人意想不到的奇妙创意力、诗人的诗心、乐感等。除此之外,还有理解力、思考力、表达力等。总之,潜力形成的要素不可胜数。等到仓库里填满了宝物,将来随便拿来使用,那么就能做到轻松有趣地学习了。比如,语文课上先读《蚂蚁和蝗虫》再续故事的时候,首先通过宝库里的想象力想象后面的故事,再用奇妙的创意力编织新故事,最后动用表达力稍加整理,优秀的作品就出来了。拥有这种能力的孩子学习起来肯定是快乐而又轻松。  

    如果孩子们具备了潜力形成的要素,那么不仅语文,任何科目学起来都会很轻松,甚至还能取得常人想象不到的巨大成就,既能带给父母以喜悦,也会成长为令人自豪的国之栋梁。比尔?盖茨凭借别人无法想象的创意力成为计算机皇帝,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热爱和卓越的观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昆虫学家。若要成为设计师,必须有敏锐的美感。若要成为优秀的诗人,必须具备丰富的感受力。如果没有感受力,那么再昂贵的课外辅导、再优秀的写作技巧也不可能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诗人!  

    要想学习出色,必须具备理解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小学时期的科目都是为了培养这些能力而设置的。我们不妨以语文为例,学生阅读指定的文章,理解内容,整理成自己的想法,然后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进而培养说服对方的能力。数学也是这样。数学的目并非单纯学习数字和公式,关键是学会分析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找出解决的办法。因此,所有的科目看起来各不相同,实际上都是为了培养核心能力,也就是学习的潜力。潜力深厚的孩子升入初、高中之后也能轻松理解每门功课,并且能迅速适应课程。所以说,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必须抛开以知识为主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基础学习能力,也就是潜力。   

 

学习潜力的三要素——耐心、集中力、热情  

 

    学习出色的孩子都有什么共同点?答案就是:耐心、集中力和热情。如果仅仅依靠头脑聪明理解所学的知识,即使背诵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坚持到最后,就像短暂闪烁之后便熄灭的萤火虫一样没有结果。但即使能耐心地坚持很久,如果没有集中力,那就如同打碎的老花镜,连一张薄纸都不能点燃。无论是多么易于燃烧的燃料,如果没有火种,这些燃料上面也只能布满灰尘。这个引燃燃料的火种就是热情。  从词典意义上说,忍耐就是按捺住痛苦和愤怒的情绪。忍耐不仅对孩子来说是件难事,对于大人来说也不容易做到。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培养耐心,使孩子能够耐住性子学习。如果不能坚持学习30 分钟,那么这样的孩子做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坚持到底。比如,刚刚学习10 分钟就要出去喝水,或者无聊地偷听父母打电话。更让父母操心的是,孩子面对电脑游戏和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时,甚至两个小时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耐心和集中力,能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吗?  

    关键在于找出缺乏耐心和集中力的原因。作为父母,首先必须弄清楚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集中精力。明明坐在书桌前读书,却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或者满脑子想的都是电脑游戏,甚至感觉书里也闪烁着“星际争霸”的影子,或者只想跑出去玩耍,这样的孩子既不能培养出耐心,也不可能集中精力。如果父母忽视了本质,而借口培养孩子的耐心,每天强迫孩子坐在书桌前两个小时,那么孩子在达到耐心的极限之后就会选择逃避,这就像被按住的弹簧迟早要弹起来。耐心和集中力绝对不能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培养。  

既然如此,那又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通过与孩子贴心地交流来弄清问题的所在,然后解决问题。假如,孩子因为理解不了老师的话而在课堂上溜号,那么可以通过提前预习第二天学习内容的方法来解决。如果是因为贪图游戏而心神不宁,那么可以答应孩子功课完成之后再玩。总之,这些办法足以帮助孩子克服缺乏耐心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  

    热情也是这样。虽然热情源于对学习的渴望,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学习绝对不是好玩的事情。必须阅读枯燥而艰深的书籍,必须忍耐无聊,必须练习难以做到的事。要想做好这么枯燥无聊的事,就必须有奖励。尤其是低学年阶段更是如此。既可以从物质上进行奖励,也可以从精神上进行奖励。例如功课结束之后可以给孩子零花钱,或者允许孩子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或者和孩子一块儿去玩。将孩子喜欢的各种活动和学习联系起来做奖励,效果非常显著。但是,进入高学年之后,恐怕就不能再用这样的诱饵促使孩子好好学习了。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让孩子明确学习动机并树立学习目标。目标来自梦想。拥有梦想的孩子哪怕父母不要求,也会主动去学习。因此,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梦想。  

 

学习潜力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现:  

 

学习潜力=(理解力+ 思考力+ 表达力)×(热情+ 耐心+ 集中力)

    如果用中子撞击铀-235 原子核,核会一分为二,进行核分裂,这时其质量小于整体, 减小的质量会转化为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这就是核能的生成原理。用公式表现就是E=mc2。这里的E 表示能量,m 表示减小的质量,c 表示光速。爱因斯坦的方程式很好地表现了能量守恒定律,揭示出质量向能量的转换。通过爱因斯坦方程式可以看出,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质量,只要以光速运行,都会转换成惊人的能量。  

    虽然学习潜力用肉眼看不见,但是它就像明确存在的核能。一言以蔽之,“理解力+思考力+表达力”可以简称为智力,“热情+耐心+集中力”可以称作实践力。上述公式表明,如果没有实践力,那么无论智力有多么出色也没有用处;即使智力略有欠缺,只要有实践力,照样可以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正如爱因斯坦方程式所表现的那样,如果理解力、思考力和表达力以类似于光速的热情、耐心和集中力奔跑,那么就会发挥出不亚于核爆炸的巨大能量。  

  

    学习潜力由父母造就  

    虽说学习是独立完成的事,但是学习潜力的形成却不能独自实现,必须得到别人的帮助,最合适的人选就是父母,而且源泉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热爱自己的孩子,甚至超过爱自己的生命。如此强大的爱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这份爱蕴含着巨大的奉献力量。哪怕不听自己的话,哪怕让自己伤心,哪怕欺骗自己甚至怨恨自己,这份爱也会毫无保留地坚持到底。千万不要忘记,唯有父母的爱才是孩子潜力形成的源泉。  

    有时我跟家长谈起子女教育的成功事例时,尽管大部分家长都会连连感叹,然而他们还是事先就放弃了,表示自己做不到。既不肯播种,又不愿精心培育,那怎么可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呢?父母必须播下种子,浇水施肥,精心呵护,这样才能结出甘甜的果实。如果别人家的孩子好学,请你不要临渊羡鱼,不妨多想想自己应该做点儿什么,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也爱上学习。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也许现在正是我们能够帮助孩子的最后机会。孩子喜欢什么、还有什么不足、孩子的梦想是什么,我们都应该陪着孩子一起寻找,然后把此时此刻当成是最后的机会,努力把爱付诸实践。  

  

    妈妈的关心  

    孩子和妈妈交谈的时候,会经常忍不住开怀大笑。母子(女)俩实在是太像了。不仅外貌相似,而且连笑的样子、皱眉的样子,甚至说话的语气都十分像……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你会发现,尽管外貌上像爸爸更多些,然而思维却更多地受到妈妈的影响。每天从早到晚和妈妈在一起,妈妈的一颦一笑,甚至妈妈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都巨细无遗地传递给了孩子。因此,妈妈的想法非常重要。如果妈妈不关心子女的教育,心思更多地倾注于别的事情,那么孩子也会更多地关心学习之外的事物。如果妈妈的脑子里充满了房地产投资之类的事情,只是嘴上说着让孩子学习,那么孩子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学习,而是金钱和土地了。如果您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优秀,那么作为妈妈,首先关心的就应该是教育问题。 

   

    妈妈的嘴  

    从妈妈嘴里说出来的每句话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或者是减少原本满满当当的宝物仓库里的宝物,或者是往原本空空荡荡的仓库里填满宝物。如果孩子听到的是“你能行”、“我相信你肯定能做到”、“你这么努力,一定会成功”,勇气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真的能够做到。孩子从这些话语中获得勇气,即使真的遇到了困难,也会从容克服。孩子放声大哭的时候,试着说:“我女儿的发音练习真棒,将来说不定能成为音乐家呢。”学习不好的孩子忽然拿起了书,不妨这样说:“看我们贤俊热爱读书的样子,将来肯定能考上博士。” 言语之中蕴藏着看不见的能量,妈妈的祝福会原封不动地传递到孩子的大脑和心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按照妈妈的话去做。   

    妈妈的陪伴  

    孩子忽然长大,升入高年级之后,妈妈们终于醒悟并且深感惋惜,原来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并不是多得用不完。相反,从幼儿时期到小学低年级一直忙于照顾孩子的妈妈们却不停地抱怨:“什么时候我才能安心地出趟门啊。”子女升入中学后,妈妈们却又怀念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心里不时地发出“当时真应该多陪孩子玩玩”的感慨。孩子不会永远是孩子,所以千万不要错过了陪伴孩子的时光。孩子殷切需要妈妈的时候,请您多一些时间陪伴在他身边吧。  除了陪着孩子去考察文化遗迹、参观博物馆,还可以去找蚂蚁卵、到池塘寻找蝌蚪、阅读关于天文的书籍然后讨论、相互挠脚心哈哈大笑、登山认识各种植物、秋天去摘栗子、观看皮影戏营造亲情氛围……细想起来,妈妈能陪着孩子做的事情真是数不胜数。这些活动积累下来的潜力绝对不可能通过聘请家教和参加辅导班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