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苏秦张仪唇枪舌剑:甲午海战——农业文明的谷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6:56:03

想象一下两百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与西方人频繁接触时的情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金发碧眼、深目高鼻的形象属于妖孽一类,看一下《西游记》里的各种妖怪造型,再看看两百多年前的西方白人的形象和打扮,便可会心一笑。中国人把西方人叫做“洋鬼子”(广东人称之为“鬼老”)就是出于这种观感。

所以,西方白人进入中国之初,是被作为异类来看待的。那个时候,进入中国的大部分是传教士,传教士是为了传教的和平目的而来,既不操刀也不拿枪,虽然面目“狰狞”但却神情和蔼,并且还带来了很多中国人闻所未闻的稀罕东西,所以安全感极强的中国人并没有被侵犯的感觉。中国人历来有好客的传统,所谓“远来的和尚好念经”,这些洋和尚也就安安稳稳地在中国住了下来,并且在很多偏远地区确实帮助中国人作了很多好事。

等到工业革命兴起并壮大起来,在资源和市场双向需求的推动下来到中国的西方人就换了一种咄咄逼人的面孔,况且,他们也有了咄咄逼人的资本——工业文明给他们带来的新式枪炮。当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因其各自的内在需求发生冲突之后,受到伤害的当然是保守的农业文明。但是,由于中国人从打一开始就没有把西方人看作是自己的同类,而是视为“妖怪”(洋鬼子),所以,虽然受到伤害,在心理上倒也能够勉强接受。在那时的中国人眼里,鬼子就是鬼怪,鬼怪的存在就是作害人的,否则唐僧去西天取经也就不会那么艰难了(我这样叙述并非在说笑话,因为在中国人的“天地信仰”格局中,鬼与神是同时存在的,《西游记》里面的孙猴子与妖怪掐架的故事也不是神话,而是“天地信仰”体系里面真实的存在。所以,在十九世纪末兴起的“义和团”运动中,崇拜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孙猴子,因为孙猴子的作战对象就是妖怪,这与“义和团”的作战对象——洋鬼子——是一样的。“义和团”首领的称呼与孙猴子们一样,也是“大师兄”、“二师兄”之类。当时,就连中国的部分上层精英人物也相信“义和团”的法力,这说明他们也把西方人看成是妖怪)。

真正促使中国人觉醒的是自己的近邻日本国的崛起。

1894年,中国与日本因为对朝鲜事务管辖权的争夺爆发了战争,战争从陆地延伸到海上,最终以中国的全面溃败而结束。因是年按中国天干地支法纪年为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得以“天下之中”自居的中国人已经没有任何遁词可以掩饰自身文明的劣势。一个小小的岛国,一个从中国借去了汉字才得以形成自己的次文明体系的国家,而且同样是黄色皮肤的人种,却仅仅凭借着学习西方文明走在了前面,就全面打败了拥有几千年文明史、几亿人口的大陆中国。对于中国而言,除了是自己民族的文明出现了危机之外,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