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寻找战友妻儿结局:每周红歌:《映山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03:13
:《映山红》   

【歌词】

映山红
作词:陆柱国   作曲:傅庚辰    原唱:邓玉华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歌曲简介】

  歌曲《映山红》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

  

【词作者简介】

        陆柱国,作家。河南宜阳人。1928年生,宜阳县城关镇人。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一级电影编剧。中国文联会委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得主。  陆柱国
1948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华通讯社兵团分社记者,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解放军文艺社编辑,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副厂长,中国影协第四、五届董事。著有长篇小说《踏平东海万顷浪》,中篇小说《上甘岭》。电影文学剧本《最后一个冬天》(与毛烽合作,后拍成电影“黑山阻击战”)、《闪闪的红星》(与王愿坚执笔)、《太行山上》等,其中后者在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二等奖。

【曲作者简介】

  傅庚辰(1935~ ),1935年11月出生,黑龙江双城人,满族。现任正军职少将、专业技术二级,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世界歌曲节评委。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自卫还击作战。

  1948年3月,傅庚辰已加入了松江鲁艺文工团的大姐,带着他去报考列入军队编制的北音乐工作团。凭着几首充满童真的歌,傅庚辰被录取了。

  在辽沈战役的胜利进军中,傅庚辰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学习小提琴。1950年初,他同几个小伙伴一起,被分配到东北文工团,后来东北文工团又并入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他在团里演奏小提琴。在学院时,他就担任过《黄河大合唱》的首席小提琴。

  1953年3月,朝鲜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17岁的傅庚辰参加了赴朝慰问团,到战事紧张的西海地区。慰问团成员最大的也就20多岁,傅庚辰负责青年团工作和全团的生活。

  朝鲜停战,他随慰问团返回祖国;由于表现突出,荣立了三等功。1957年9月,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的傅庚辰,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成为志愿军歌舞团的创作员。

  1961年4月,傅庚辰被调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圆了一直想搞电影音乐创作的梦,那年他25岁。于是,从1961年至1983年,整整22年,他一头扎进了电影厂,把人生最美好的那段时光献给了军事电影事业。他创作的数十部影视音乐和数百首歌曲,每一个音符,印记着他艺术青春焕发的异彩和日趋成熟的足迹。

  1983年4月,中央军委一道命令,把从未担任过任何领导职务的傅庚辰调到了总政歌舞团任副团长,后为团长,一当就是六年。1989年4月,又是军委一道命令,把他调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当了副院长,后任院长。

  傅庚辰成了名副其实的“军官”,但他从没停止过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过去是专业作曲家,现在成了业余作曲家,等将来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仍然会一心一意搞创作。”

  傅庚辰长期从事部队音乐工作,创作了《雷锋》、《地道战》、《闪闪的红星》、《挺进中原》、《风雨下钟山》、《打击侵略者》、《破烂王》等影视音乐七十部;歌剧《星光啊星光》等五部;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七百余首;管弦乐《欢庆舞曲》等十部,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

  傅庚辰拥有60余部影视音乐,10部管弦乐,5部歌舞剧,700余首歌曲,他的作品还出版了激光唱盘、录音带歌曲集、管弦乐总谱。在中宣部选入的100部爱国主义影片中,就有由他作曲的电影《风雨下钟山》、《雷锋》、《地道战》、《闪闪的红星》四部,他创作的音乐和歌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出版有《啊!红星》歌曲集,此歌集汇集了作者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九五年四十年间的二百零三首在全国全军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

  2003年创作了大型声乐套曲《航天之歌》;2004年创作了大型声乐套曲《小平之歌》;2005年创作了交响组曲《地道战留给后世的故事》;2006年举办了傅庚辰作品音乐会《创业者的歌》,出版了《傅庚辰交响作品选》,《难忘的五年》文集,《创业者的歌》傅庚辰作品音乐会歌曲集。

  曾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音乐组长,总政歌舞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索波特世界歌曲节评委。

【原唱简介】

        邓玉华,满族,1942年11月6日出生,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先后从师于魏鸣泉、曾渭贤、汤雪耕、张清泉、刘淑芳、卢德武等。获全国独唱独奏调演、中国民族民间唱法调演优秀节目奖。后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员、艺委会副主任、副团长。曾随东方歌舞团赴欧、非和东南亚各国访问演出。曾为《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等电影配唱插曲。

        邓玉华演唱作品中被翻唱最多的当数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映山红》。邓玉华在练这首歌时,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搞懂映山红到底是什么东西,还专门去了植物园、美术馆。邓玉华说:“当时我的爱人特别喜欢看画展,他告诉我美术馆有一幅画,专门画的是杜鹃花,叫映山红,我就马上骑车去看。看的过程中就慢慢体会到,映山红开遍满山时,人的情绪就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一种兴奋。再唱《映山红》时,就有感觉了。”《闪闪的红星》上映后,邓玉华已经记不得唱了多少遍《映山红》,“从1974年第一次唱算起,到现在有31年了,唱过几千遍了。但是每次唱,还是非常感动。”

【电影简介】

        《闪闪的红星》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


        疾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在当地领导游击队和革命群众进行斗争的红军干部吴修竹,向他们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增强了潘冬子和母亲坚持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把敌人的运粮船弄沉了,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

        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上级派潘行义来接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下山。潘冬子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这是一部较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划得比较突出。 该片利用电影手段,将许多画面点染成深远的意境,比如,用红军帽上的红星,象征革命和希望,寄托了少年主人公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影片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该片曾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评奖活动中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