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政法委李一村:景凯旋:赵作海的悲剧与上天的好生之德(南方都市报 2010-5-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3:07:01
景凯旋专栏:赵作海的悲剧与上天的好生之德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1140   版次:AA31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5-18
作者:景凯旋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知道分子 之景凯旋专栏

    一个人因杀人罪而被判死缓,在坐牢11年后,那个被害者却突然“死而复生”,安然无恙地回来了。这个荒诞离奇的故事不是发生在小说里,而是发生在现实中,发生在一位叫赵作海的河南农民身上。

    这是一个逆来顺受的普通人。如今他被无罪释放,可他仍心有余悸,不停地对前来慰问道歉的执法者鞠躬致谢,这一点特别让人心酸。因为他之所以被冤枉,正是由于某些执法者的刑讯逼供。如果说他有恨,那就是他说的,听到冤案昭雪,“恨不得一下子坐在地上”。可我们还是不能说他太忠厚老实,面对强大的公权力,他只是一根草。他应当感谢上天,没有让那个“被害者”客死他乡,从而让他在牢里至少坐到70岁——— 这是他在狱中估计的最长刑期。

    他不想谈追究责任的事,因为那是“公家的事情,国家说他不行,他就不行,我说不行,也没用”。但他却很愿意谈挨打的事。审讯人员用木棍子敲他的脑袋,在他头上放鞭炮,铐在板凳上,许多天不让睡觉。还对他说,如果不招供就开个小车拉出去,站在车门一脚踹下去,然后给一枪,就说是逃跑了。所以他招认了莫须有的罪名。“你说没杀人,他们说你没杀,咋进来公安局了?”这样的理由谁能反驳?他的思维其实很正常,跟所有人一样,任谁遇到这样的刑讯逼供,都会被屈打成招。

    这样的刑讯逼供违反了疑罪从无的现代刑事诉讼原则。赵作海是个农民,他知道古代有个秦香莲,虽然明明是好人,但也会被屈打成招,他以此寻求安慰。可他不知道的是,即使在古代,执政者也不是完全草菅人命的。《尚书·大禹谟》说:“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意思就是说,如果遇上案件有疑,宁可有违常规,亦不能伤害无辜,这样才符合上天的好生之德。

    虽然疑罪从轻还不是现代的疑罪从无,但古人承认好生之德的规约,毕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执法者的良知。而今天某些执法者的行为,倒是让人们领略了什么叫无法无天。当他们严刑拷打赵作海时,头脑里是没有任何法律意识的,更没有任何个人良知。有意制造冤案,无视人命,却又是以维护公共安全的名义,这才是此起案件中最让人感到可怕的地方。

    此起案件中负有责任的办案人员后来都获得了升迁,说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根本不是为了正义的伸张,而是为了个人的仕途。而从近几年媒体披露的事实看,类似这样的案例尚不知凡几,比如前两年不了了之的佘祥林案,便是一例。

    目前,河南当地执法部门已启动赔偿和究责机制,这是让人略感安慰的地方,毕竟这起案子太荒唐,结果太明显了。对于那些有意制造冤案的办案人员,必须通过法律程序,追究其刑责。更重要的是,这起案件是由当地政法委决定起诉的,而检察院、法院即使有疑问,也无力为一个普通农民伸冤,最终却让上天的好生之德来纠正,说明权比法大、缺乏监督的司法体系,应当进行彻底改革了。否则长此以往,人们将再也不会信任法律。迟到的正义毕竟不能说明事件的本身是正义的,正如赵作海说的,知道他被无罪释放时,他感到最高兴,也感到最悲惨。

    (作者系南京大学教授)

http://gcontent.nddaily.com/2/34/234a1273487bf7b2/Blog/4bf/92ce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