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体育老师吐槽:从 一 道 圣 旨 说 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8 19:22:21

 

最近,在区政协见到一份“圣旨”资料,说是长沙市政协在查阅历史资料时见到一份有关洪江的史料便复印传真了过来。这份“圣旨”资料很重要,重要到一个朝代的皇帝竟对一个偏远地方上的厘局竟直接下达上谕,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稀少和罕见的,也可见此事在当时的重要和震动了。下面,将这份“圣旨”资料全文照录,以供参阅:

同治二年八月十四日内阁奉:

上谕毛鸿宾奏请将厘捐积弊委管各员审办等语湖南靖州所属之洪江地方设有厘局系有地方官经理据毛鸿宾奏派员密查该局员于官设厘局之外复设上下二卡并未报明省局所收商厘并不填给照票且收数畅旺报解寥寥显有侵蚀情弊前任巡抚翟诰在辰沅永靖道任内委员办理即多不实不尽接署道陆传应兆琛积习相沿弊端丛出难保无扶同 徇隐情事请分别革职撤任查办所有厘局委员委用知县林庆光候補府经厉瞿诜候補从九品董立誠均著先行革职瞿诰业经休致其前署辰沅永靖道之现在代理贵州按察使陆传应现升湖南按察使兆琛均著暂行撤任与瞿诰一并交恽世临提集应讯人证卷宗严审确情据实忝办其贵州湖南按察使即著该督抚派员署理钦此。

从以上“圣旨”中,我们明确可以看到几点:一是湖南巡抚毛鸿宾上奏请将厘捐积弊各案委管各员审办;二是洪江地方设有厘局系有地方官经理;三是洪江地方厘局的官员私设上下两卡,所收厘金不填票据,又收多报少,显然有侵蚀情弊;四是前任巡抚翟诰在任內派员办理即诸多不实,接任的陆传应、兆琛又前习不改,弊端不断,难免询私隐情,著即分别革职、撤任查办,所委派的一应官员也先行革职;五是瞿诰按例休假前担任的辰沅永靖道,现在代理贵州按察使陆传应,现升湖南按察使兆琛均著暂行撤任;六是瞿诰等人一并交湖南巡抚恽世临查办,并提交集齐应讯人证卷宗,严审确情据实忝办,由贵州湖南按察使即著该督抚派员办理。

通过以上“圣旨”,我们可以看到这段公案的发生地是在洪江厘金局,是清咸丰十年八月(18609月)瞿诰任湖南巡抚时的事情,而事发是清咸丰十一年二月(18614月)毛鸿宾任湖南巡抚时上奏,再在清同治二年八月(186310月)交由恽世临任湖南巡抚时査办。于是按照这条线索,为搞清来龙去脉,我们不得不从征收厘金和当时的洪江厘金局说起:

在十九世纪中叶,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国库亏空的困境,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竟大开“烟禁”,特别准许开通收取鸦片、土产、百货、花税的税种。这种税被老百姓俗称为过道税和落地税,也叫“厘捐”,或“厘金税”,是清朝政府对通过国内水陆要道的货物设立关卡征收的一种捐税。因为税种的税率是按货物价格值百抽一,1%为一厘金。厘金的征收方法为两种“一为活厘(又叫行厘),一为板厘(又叫坐厘)。活厘属于通过税性质,抽之于行商,板厘属于交易税性质,抽之于坐商。据统计,清康乾盛世时,奉行“藏富于民”国策,轻徭薄赋,康熙五十一年曾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当时全国应纳税人口2464万人,人口税为335万两,加上土地税等,全国财税年收入不到3000万两。鸦片战争后,中国战败赔钱,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横扫江南数省,清廷重兵镇压,三年军饷3000余万两,江南财税大省为义军占据失去税源,清政府财政极困窘。没办法的情况下,清政府在全国普设厘金局,收厘金为军费。

据有关资料,各省设立厘金局卡以咸丰末年和同治初年最多,估计总数当在三千处左右;光绪和宣统期间,全国局卡总数至少仍有二千二百三十六处左右。同时,厘金每年收数,同治七年以前各省对户部照例“不造报销”。根据有关官书档案材料计算,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奉天十四省匣金岁入最低数,在同治三年以前每年当在一千三百六十万两上下,最高可达到一千九百八十三万左右。清咸丰60年代初是厘金收入最旺的时期,比清朝政府原来岁入额数约高出三倍至四倍。这笔巨大的新税源填补了咸丰年间财政的匮乏。同治三年前后,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等省的厘金收入,几乎全部用作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费用,特别是湘军和淮军的饷源,自始至终以搜刮厘金为基础。同治五年以后,各省厘金收入尽管开始日渐减少,但在各省厘金开支中用于军费部分仍占较大的比重。光绪二十九年(1903)各省厘金收入计银一千一百七十多万两,宣统三年(1911)达四千三百一十八万多两。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各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者裁而未果,并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

洪江古商城是大西南商品货物集散的重镇码头,也是全国鸦片的总入口,素有“七省通衡”、“小南京”、“湘西明珠”、“西南大都会”之美称,是湘西南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洪江商贸繁盛,商贾云集,工商活跃,税源充足,朝廷便把湖南厘金局设立在洪江。厘金局在此主要征收的是特税,即所谓的鸦片税、花税,其中洪江一年的烟税高达40万两白银,占了全省烟税的1/4,这也可见洪江的富裕。洪江厘金局下设黔阳、河下、渔梁、滩头、大湾塘5个分卡,收资员13人,巡丁22人,杂役5人。

洪江厘金局位于龙船冲,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时称“湖南厘金局洪江分局”,是全国最早的厘金局之一。当时厘金局的大门上有一付对联可以得到印证:“天子何忍伤民财,因小丑猖狂,扰兹守土; 地丁不足济军饷,愿大家慷慨,输此厘金”,这是当时湘军将领胡林翼写的,他完整的概括了厘金的来历。该局系一栋单进三开间木质穿斗式建筑,占地面积约33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平方米。该屋坐北朝南。西南方向开八字门,大门右侧设柜台,为收税专用。室内置2个天井,房屋高低错落,为两层,北边为三层,北边封火墙高为11.9,南边封火墙9.85。厚度为0.42,墙体均用石灰砂浆粉敷。地面用青石板铺就。二楼有用房4间,为仓储和居住用,三楼有过道和杂房2间,整个建筑形体异常,结构变化有致,疏密聚散得当。如:北边窄呈直线,南边宽呈弧形。面阔均不相等。采光、疏风效果极佳,门楣、窗格均饰有花纹图案,简约而美观。二楼上端还置有起吊式的活动棚,用于遮风、挡雨、避暑,为调节室内温度。

如果,我们今天还对厘金制度比较陌生,不太熟悉,那么我们也可通过一些名人名亊,能多少让我们产生一些记忆关联:如厘金制的真正创意人是林则徐。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遣往新疆伊犁屯田,他倡行类似劝捐的一文愿法,筹款垦田。而时任左副督御史雷以诚,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监察部副部长,他被朝廷派到扬州帮办军务。为筹军饷,他公开卖官。清代卖官成风,仅道光执政30年,卖官收入达三千余万两。但兵荒马乱中,卖官市场也萧条,咋办呢?雷以诚的师爷钱江,献上“捐厘助饷”之法,并亲自在扬州附近仙女庙、邵伯等集镇,劝谕米行,值百捐一,捐厘助饷。不到一月,征饷银数十万两。这就是厘金制之首创,首创日期为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因此,雷以诚在奏折中说道,厘捐系钱江仿林则徐一文愿法。再如原国家副主席、“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其祖父、父亲是广东三水县厘金局总办和会计;“鉴湖女侠”秋瑾之父是湖南湘潭厘金局总办,秋瑾随父在湘潭厘金局生活了八年。随着时光流逝,岁月荏冉,直到193111日,才由民国国民政府取消了厘金制度。現全国厘金局大多已消泯无迹。全国保存完好的厘金局,除了河南赊旗店厘金局,还有就是湖南洪江厘金局。但洪江是个县级厘金局,不像赊旗店是省级厘金局,但这两处厘金局可说是目前全国厘金文物遗存中保存最完整最完好最齐备的,也是中国厘金史上难得的一个标本。

由于厘金局设置过广,局卡又多,用人则泛滥,但厘局差事又最优。据说得一厘差,每年可获万金或三、五千金不等。清末官场中竟有谓“署一年州县缺,不及当一年厘局差”之语。厘局薪金不多,主要是靠侵蚀朘削而得此巨款。当时,由于厘金主要用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军事任务压倒一切,故厘金直接由各省巡抚派员收取。曾国藩当时督管4省军务,主要任务是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维护清庭统治,故除自己直接派员筹取外,还直接找各省巡抚督要厘金。各省巡抚面对任务,便规定各厘卡必须完成多少。由于任务层层加码,完不成任务一律革职,甚至用自己家产也要赔上。故各地厘金局压力重重,任务显得十分艰难。这里有一个事例,可略作释疑:

清咸丰年间,洪江厘金局新派了一个姓尹的道员。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快加大了收取力度,每人规定了任务,并在原基础上翻了一番。牧厘官个个天亮上卡,天黑才归,人人叫苦不轶,但任务却都完成了。因为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原来瞒报了多少,少交了多少,都心里有一个数,要完成任务只要崭崭劲就措措有余。如果因完不成任务,到时丢了这份肥差,那才真叫可惜!由于洪江位置特殊,厘金局属于高配,尹道员其实就是尹道台,属朝庭从三品或正四品官员。于是,尹道员成了洪江当地最大的官,汛把总署也管不了他,凡事由他说了算。厘金局的管事是他的亲舅子,凡事都听他的。尹道员也很精明,他只稍事走动,上下调查一番,心里就有了数。古商城的能人多如牛毛,富人富得流油,厘金潜能大得很。于是,他根本不按规章办事,增加了货厘、统税、统捐、产销税、劳务地税、山河捐,原来的那百分之一只是活厘,仅指商品过路税。对坐商增加了板厘,按月收取。厘金收取总额又翻了一翻。他自己也很勤奋,坐镇厘金局,板厘、统捐、山河捐等大笔进账都亲自经手,然后随便报个数字给管事。后来,进账实在太多,银子来得太容易了,想来自己都有点害怕。他知道,他的那些下属一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年下来进账也不会太少,心里就更害怕了,因此他想必须整治厘制。

于是,他便借用洪教传票的方式,发明了厘金收取存根单。即一纸两联,两联都填写一样内容,中缝间填大写数据,客商撕走一半,供汛把关口验查。这比光在簿子上登个数要麻烦了许多,但必须要这么做,才能堵住漏洞。尹道员是个明白人,知道水至清则无鱼,要人干事就要允许有水浑的时候。于是,面对有些可收可不收的税,或收多也可收少的税,也只好开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他本人而言,有的商家会投其所好,说什么“本月亏了,这厘金请免了”,然后趁没人时递个包包,塞进他口袋,“意思意思”,“一点茶钱”等等。那份量他掂得出来的,然后再装摸着样地说:本月厘金那就免了罢,下不为例,对天勿欺!“上缴厘金,对天勿欺”,当时是写在厘金局铺面的窗口上的。这“天”有两层意思,一是苍天,二是天子。不过无论哪层意思,对于这不上联单的银子,当然就不在此例了。一道新政策出台时,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上面看来,当时洪江厘金局还是干得很不错的,许多做法都向全国推广。而且由于“足额”、“超额”上解厘金,尹道员还得了一个清官的名声。当时清政府每年对清官、对有实绩的好官都发放养廉银,尹道员也在被发放之列。只是他"深感"国家危难,战事吃紧,对养廉银不敢领受。为此,这事还感动了朝庭,户部派新任布政司郎中钱坤来洪江总经经验。这钱坤又名钱江,是杨洲人氏,祖籍浙江,祖上都是当师爷总管。元未明初富可敌国的沈万山的大管家就是他的先祖。史料记载,就是这位钱坤,在扬州协助刑部侍郎雷以诚首先发起征收厘金税。

从以上亊例我们可以看到,厘金局是当时清朝庭的一个扱及重要的机构,是关系到清朝庭生死存亡的一个部门。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以说,厘金局就是清朝庭的国库,是清朝庭的银行,是清朝庭的血液。沒有厘金局就沒有清朝庭的一切。因此,清朝庭将厘金局抓得很紧,管得很严,就不足奇怪了。当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尽管清朝庭抓得很紧很严,但由于洪江厘金局富得流油,来钱容易,漏洞不少,贪赃狂法的人还是大有人在,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的人更是前赴后继。于是,便有了清朝庭的雷庭大怒,有了同治二年皇帝“圣旨”的上谕明示,有了一系列的官员革职,撤任查办,有了厘金局各項規章制度的整改和整頓。我想,这道“圣旨”就是放到今天来说,也是很有一番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因此,历史的教训必須记取,现实的悲剧不应重演,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我们应永远牢记这一点!

 

 

嵩云樵子

0一一年十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