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凡舞曲致死去的公主:桂林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科质量分析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5:04:42
时间:2011-10-19 10:13:48 来源:桂林市教科所 阅读160次
桂林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科
质量分析报告
——桂林市中考评卷物理学科组
一、概述
今年我市(含12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采用毕业和升学两考合一的形式,因此,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物理学科对考试提出的要求是:
考试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
1.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知识的学习要求分为“了解”(“知道”)、“认识”和“理解” 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了解:能记住知识的主要内容,能列举相关的实例,能判别相关概念、举例是否正确。
认识: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最近的相关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最直接的相关现象。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或情境进行联想,或能解释相关的现象;能利用该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对该知识进行扩展。
对技能的要求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记录实验数据,会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描述实验结果;学会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2.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通过进行各种实验与探究,能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经历和体验,具有在新的物理情景中的实验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主要是通过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知识应用的考查,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的价值观的形成。
二、命题与审题
1.命题依据
命题之前,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针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制定了《考试说明》,公布考试内容和要求。
命题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科书命制试题。
2.命题、审题过程
今年命题组成员3人,审题1人。其中:县级教研员1人,市级高中物理教研员1人,教学一线教师2人。
命题开始,首先根据《考试说明》制定双向(多向)细目表。组题采用分工合作、集体讨论的方式。按考试内容进行分工,每个考试内容准备二或三个试题,通过集中讨论、修改、整理后分别汇编组成正、副两套试题。再经多次校正,确定初稿,提交审题员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并经命题、审题人员共同讨论,对试题的科学性、难度甚至字、词、句的修辞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最终形成今年的考试试卷。
三、试卷结构
全卷分为单项选择、填空、作图与实验探究和综合应用四大题共29个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题型赋分比例:
单项选择        39分(13题)
填空          18分(9题)
作图与实验探究     25分(5题)
综合应用        18分(2题)
知识内容分值比例:
物质          12分
运动和相互作用     38分
能量          50分
全卷控制难度0.65±0.03,较难试题分布为:
[选择]13题3分;[填空]21、22题共4分;[实验与探究]26题(3)1分,27题(1)1分,(2)2分,(4)2分;[综合应用]28题(3)3分,29题4分。共计20分。
总体来看,试卷的题量、内容比例、难易程度、难题分布是比较合理的。今年题型、题量仍然保持基本稳定。
四、试题评价
全卷试题无偏题、怪题,能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各题取材都源于教材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关注社会热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今年试题的特点是:
1.注重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相结合的考查
试题将物理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较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体现“STS”的教育思想。
试卷中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的试题有:第1、2、3、5、7、8、9、11、12、14、15、18、20、23、28、29等小题。
试题涉及到的实际生活情景有:“乐器”,“考试用笔及中考体育”,“杉湖双塔倒影”,“铁轨、坦克、刀、书包”,“3G通信”,“酒精测试仪”,“潜水艇”,“豆浆机”等;涉及到的社会热点问题有:航天、核能应用、高速列车——动车组等。
2.注重实验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现在、将来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从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出发,通过设置实验方案的调整和改进的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一方面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另一方面对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试题的第26小题(3)、第27小题(4)都是考查实验方案的调整和改进的问题。
除单列“实验与探究”试题外,在考查基础知识应用的试题中,也注重了对实验过程和方法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与实验探究有关的试题是:第4小题(简单机械),第10小题(平面镜成像),第16小题(凸透镜成像),第17小题(天平的使用),第22小题(机械能转化)。
3.注重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考查
能在新的情景中获取有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新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为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试题中设置了三处图像信息的考查点,即第13、25、28小题。
4.注重知识的网络化与联想思维能力的考查
在义务教育新的课程目标中,物理学科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降低了很多,但提高了科学探究和应用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要求。我们认为,建立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是适应新课程目标要求的有效途径。为此,在过去三年考查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今年的试题仍然设置了四个点来考查学生的知识网络化和联想思维能力。即:
第13小题:电路与图像综合分析。
第22小题:机械运动中功能转化关系。
第27小题(4):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应用“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改进实验方案。
第29小题:对核能与燃料燃烧放出的能量、电能与电力机车的功率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以及与运动的关系。
五、考试效果及分析
1.全体考试效果
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市参加考试的学生为34742人。全体考生考试统计数据见下表。
考生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测难度
预估难度
区分度
信度
标准差
34742
100
1
59.14
48.98
24.48
0.59
0.62
0.57
0.95
22.80
各分数段人数
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29~20
19~10
9~0
3772
4732
4164
4349
4489
4789
4181
2784
927
555
考试结果表明,实测难度与预估难度仍有偏离,平均分、及格率较低,优秀率偏高。这说明试题中难题的题量偏少,一些预设的难题的难度仍偏低;中档题题量偏多。
2.各题型考试结果分析
单项选择
各小题考试结果
题号
赋分
空白
0分人数
满分人数
平均分
选A
选B
选C
选D
实测
难度
预估
难度
1
3
419
11017
23725
2.05
23725
1169
5629
3799
0.68
0.85
2
3
410
3344
31398
2.71
2083
537
31398
311
0.90
0.83
3
3
416
5248
29496
2.55
3558
29496
751
520
0.85
0.85
4
3
442
10464
24278
2.10
24278
2235
2625
5156
0.70
0.75
5
3
438
4504
30238
2.61
1712
30238
1572
780
0.87
0.70
6
3
475
11190
23552
2.03
2038
3086
23552
5590
0.68
0.75
7
3
448
9677
25065
2.16
3152
3632
25065
2442
0.72
0.80
8
3
433
6155
28587
2.47
28587
2636
426
2654
0.82
0.75
9
3
447
6237
28505
2.46
1043
2118
2628
28505
0.82
0.70
10
3
438
3386
31356
2.71
563
1810
31356
572
0.90
0.65
11
3
459
14360
20382
1.76
2745
20382
4086
7067
0.59
0.60
12
3
459
7117
27625
2.39
1409
2611
2634
27625
0.80
0.63
13
3
0
15452
18614
1.64
2865
4067
8518
18614
0.55
0.35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测难度比预估难度偏难的试题是:1、4、6、7小题。第1小题错选集中在C选项,说明学生对“运动的相对性”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有欠缺;第4小题错选集中在D选项,说明学生对“斜面”这个简单机械的力学知识不是很理解;第6小题的错误集中在D选项,说明学生对“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真正理解;第7小题的错误选项不是很集中,说明学生对“改变压强的方法”仍有模糊的认识。
填空
各小题考试结果
题号
赋分
平均分
实测难度
预估难度
14
2
1.52
0.76
0.85
15
2
1.30
0.65
0.80
16
2
1.30
0.65
0.75
17
2
1.45
0.73
0.70
18
2
1.22
0.61
0.75
19
2
1.24
0.62
0.75
20
2
1.22
0.61
0.60
21
2
0.56
0.28
0.40
22
2
0.42
0.21
0.35
各小题典型错误
第14小题:第一空填写“电流、正电子、负电子”。
第16小题:第二空填写“v<f、物体在焦点上、照相机在焦点上”。
第18小题:第一空填写“水量、质量、水的体积”。
第20小题:学生文字表达不规范。不理解“利用惯性”应是“用惯性去达到某个目的”;而“防止惯性”则是“不要让由惯性产生的有害现象发生”。
第21小题:第二空错误率高。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或是不愿意进行数据运算技巧训练的结果。
第22小题:①不理解机械运动中功能转化关系导致计算错误;②不注意数据的单位导致计算错误。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测难度与预估难度较为相符的是第17和20小题,其余各小题的实测难度都比预估难度偏难。这说明学生对这些试题所涉及到的“摩擦起电”、“比热容及内能改变”、“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浮沉”、“电阻”、“电路分析计算”、“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等等知识的学习存在不足。特别是涉及到“比热容”、“电路分析计算”、“能的相互转化”等这些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知识点的试题,学生的错误率很高。这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对这些知识点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作图、实验与探究
各小题考试结果
题号
赋分
平均分
实测难度
预估难度
23
2
1.24
0.62
0.80
24
2
1.11
0.56
0.70
25
5
3.67
0.73
0.70
26
7
3.29
0.47
0.55
27
9
3.90
0.43
0.45
第23小题:画力的示意图。
典型错误有:①多画力(沿小球运动方向、小球运动相反方向和竖直向上方向画力);②用虚线;③没有标出重力“G”;④重力方向竖直向上;⑤画小球的运动轨迹。
本小题实测难度出乎预料。学生出现的错误说明:“作力的示意图”看起来简单,但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结合起来的作图问题仍是教学中需要强化的。
第24小题:螺线管作图。
典型错误有:①磁感线方向和磁针极性都错;②两条磁感线方向相反;③标螺线管磁极,不标磁针磁极。
本小题实测难度也出乎预料。作图中出现的错误反映出学生:①对“安培定则”的应用不熟练;②对“磁感线”的学习存在不足;③在做题时不注意看清试题要求。
第25小题:“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典型错误有:
(1)填写“沸点、温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热度”。
(2)第一空填写“98℃、100℃”;第二空填写“大于”。
(3)第一空填写“升高”;第二空填写“蒸发、汽化、升华、凝华”等等。
从学生答卷中可以看出:①学生图像处理能力有欠缺;②对液化现象的认识不够。
第26小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典型错误有:
(1)第二空填写“平衡、不变、稳定”等等;
第三空填写“杠杆的平衡条件、质量、实际数据”等等。
(2)第一空填写“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力平衡、挂点越远压强越小”等等。
(3)填写“支点右边也有作用力、它们所用的力不同、它不是一个等臂杠杆、因为支点不在同一个地方、两作用点在同一力臂上、动力臂找错了、动力臂长度发生了改变、这是费力杠杆、没有控制拉力的变量、杠杆在实验前没有调节平衡、支点没有作用力”等等。
从学生的答卷中可以看出,教学中对实验时“为什么要把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的问题没有进行过拓展探究。
第27小题:“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典型错误有:
(1)电压表示数变化判断错误。
(2)①接线判断错误;②接线判断正确,加接导线错误。
(3)电流表示数读错,导致计算错误。
第三空填写“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在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三组数据中,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等;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改变”等等。
(4)①普遍不用尺规作图;②电压表接在灯两端、电压表画在角上、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的连接没有改变;③没有了电压表和电流表;④没有了滑动变阻器。
从学生的答卷中看出的问题有:①常规的实验方法、步骤没有掌握好;②教学中针对基本电学仪器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没有系统小结;③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有欠缺;④学生的作图技能没有规范严格训练。
综合应用
各小题考试结果
题号
赋分
平均分
实测难度
预估难度
28
10
2.99
0.30
0.50
29
8
2.26
0.28
0.40
共同错误:不写原始公式;
无简要文字说明,数据代入意义不明确。
第28小题:电学计算——豆浆机。典型错误有:
(1)①用电动机功率计算电路最大电流;②用两个功率之和计算电路最大电流。
(2)①只计算4分钟的电能、时间单位没有用“秒”;②用P=U2/R计算电动机电阻;③数据计算错误;④ 对“交替工作”不理解,工作时间没有分段处理。
(3)①中间结果计算错误;②用额定电流来计算实际电压;③导出式错误;④将P=U2/R当原始公式用。
第29小题:密度、热量、功与功率及运动综合计算。典型错误有:
①数据代入正确,计算结果错误;②时间换算错误;③指数运算错误;④速度换算错误;
从上述错误可以看出学生在解题格式的规范、信息收集和综合分析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对物理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推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这是历届学生在考试中都出现的老大难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教学中要作深入的探讨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建议
鉴于本次考试结果和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要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积极开发、利用学校课程资源。
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特别是学生亲历的学习活动、体育运动以及身边的生活现象,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是有用的。通过反复的实际应用,将原理、定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够做到只要看见一种生活现象,就可以联想到相关的物理知识。
2.要重视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中要开齐、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而且实验活动的开展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按照课本的常规要求去进行。我们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能顺利完成实验活动。要想提高实验探究的效果,建议:①规范实验过程,如实记录实验现象。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实验不成功的原因或错误才是教学中的丰富资源。②实验活动要安排讲评课。讲评的内容就是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现象”,从中提炼问题,并再次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③将问题转化为试题,在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要强化运算能力训练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想增强学生的数字运算能力,就应该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放弃使用计算器;要想学生养成解题格式书写规范的习惯,老师自己首先要在解答例题时书写规范格式;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中就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写”的条理性和完整性,文字表达能力是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的。建议:①从学生开始学习物理课程起,就要要求不能使用计算器;②用教材中的例题来规范学生的计算题解题格式;③用好教材中的文字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4.注重教学研究,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实际来制定教学计划;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来确定各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复习阶段要将各块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不遗漏知识点。
5.关注学生心理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切记:教学效果“好”与“不好”是由学生是否“愿学”来决定的。我们首先是要尽可能的把学生“愿学”的主观意愿保持住,然后才有可能着手去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说这是比“完成教学任务”更为重要的“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