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拉骆驼在线教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探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26:5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探究

 王 俊  朱显林 邓万琼

 

[摘要] “多党合作制度”因其符合我国党情国情成为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而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政治协商制度”因其作用的不可替代性成为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而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其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成为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以及因其有“人民政协”作为其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成为国家根本问题地位的宪法惯例而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关键词]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存在  发展  原因  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加深对宪法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之规定的原因的认识和把握,对于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世界政党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路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因其符合我国党情国情成为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而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就其政党制度而言,宪法这一规定表明:“多党合作制度”因其符合我国党情国情成为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而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一)多党合作成为我国的政党制度,为其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制度保证

    1、这是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一次对我国政党制度所作的完整表述,是对我国政党制度发展历史和现实状况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同时也在成文宪法的层面上认同了政党制度的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回顾我国历部宪法对政党问题的规定,虽然在此前宪法没有系统完整地规定政党制度,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关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一直都是存在的。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关系逐渐在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和政策中被制度化,例如,1989年12月30日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意见》便对有关内容作了专门规定,即在此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的宪法惯例了。

2、这一规定表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关系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关系。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是这种政党宪法关系的主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关系是各政党必须严格遵守的宪法准则。这种宪法关系不仅为政党关系提供了宪法准则,也为有关方面的立法提供了宪法依据,还为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发展确定和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关系在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上,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将在国家和社会生活更为广泛的领域得到加强和发展。

  (二)多党合作的精髓及其所体现的新型政党关系,为其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保证

    1、多党合作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目标,以四项基本原则等为政治基础,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是合法政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在宪法范围内具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即各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的纲领、章程和组织机构,在政治上可以自由地发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纲领;在组织上可以独立开展活动,自主地决定内部机构、人事安排和组织发展等事宜。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在我国政治实践中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参加政权、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这三个方面。(1)参加政权,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前提条件下,各民主党派的成员依法定程序进入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担任人大代表和一定的国家机关领导职务。(2)政治协商,即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就中国共产党将要做出的大政方针,邀请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举行协商会(一般每年一次);中共中央领导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定期地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就有关问题在小范围进行谈心会;中国共产党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交流情况、传达文件、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派人士提出的政策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问题内容的座谈会(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3)民主监督,即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与监督和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及领导政权的监督,主要包括对宪法和法律、国家的基本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财政预决算、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等方面的监督。

    (三)多党合作制度所具有的稳定性、包容性、和谐性,为其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持久的活力保证

1、中国共产党以其自身的先进性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核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多党合作这个“同心圆”的中心;八个民主党派以其各自的进步性和广泛性,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成为了这个“同心圆”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多党合作制度结构从根本上确保了多党合作结构在时空运行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结构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协商和通力合作,既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作用。这样的多党合作制度安排,从根本上确保了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体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没有“在朝在野”之分,也不存在反对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和谐共生。这样的多党合作制度基础,从根本上确保了坚持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和谐性和一致性。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因其作用的不可替代性成为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而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就其政治制度而言,宪法这一规定表明:“政治协商制度” 因其作用的无可替代性成为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而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一)政治协商作为社会主义体制内解决矛盾的主要民主形式,形成的丰富的解决矛盾的方法论思想,为其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持久的方法保证 

1、人与团体的有限理性既构成了矛盾形成的一个渊源,又成为以协商解决矛盾的内在主体根据,即在政治生活中,人们应该以政治协商形式相互学习,实现理性的交往,达成更具真理性的理性认识,以消除偏见或认识不足带来的误会和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了政治协商的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国防、社会等多方面矛盾的协调,即政治协商推动着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社会民主等的进程和生态、国防、党的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了政治协商的方法是“百花齐放,百家共鸣”,批评与自我批评,即对人民内部的矛盾应该通过辩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来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达成理性共识,进而赋予矛盾调解方案以高度的社会认可性和实质的合法性。

4、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不是为了谋求强势力量的利益独占,而是为了进一步增进社会团结,即政治协商在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节过程中是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手段,以团结为出发点和归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二)政治协商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理念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为其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持久的人心保证

1、政治协商与和谐社会在价值起源上有共同之处,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广泛而又真实的民主理念和社会主义社会结构中各组成部分相互适应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理念,才使传统的“和”文化获得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新的政治内涵,它们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和谐社会和政治协商理念的价值基础。

2、消除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是政治协商首选的价值取向,即政治协商作为社会各界、各团体、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政治活动,它的价值取向就是通过说理教育,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非暴力、非独霸的方式,实现利益的协调,理性共识的扩充和矛盾的内部和平消融。

3、政治协商的价值指向即是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即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精神,渗透政治协商中即形成“求同存异”,互惠共赢,基于公共理性辩护和公共利益支撑的有尊严的冲突共存,推动政治协商与时俱进地进行。

(三)政治协商理论基础的统一战线性,为其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持久的理论保证

1、政治协商的目的和任务与统一战线是一致的,即一方面要以政治协商团结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另一方面要以政治协商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以宽容精神、公共利益、真理追求等为主要内容的良好政治环境。

2、政治协商的主张与统一战线的主张是一致的,即主张体制化的吸取社会各界、各团体、各族代表人士参与对公共事务的政治协商,既有利于参与政治协商主体广泛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实现群众组织的自治,又有利于广泛聚集和反映所代表群体的利益或价值,将相互之间的冲突或对公共资源的谋求纳入法制化、程序化的政治协商之中,避免冲突的激化和体制外的政治活动。

3、政治协商的方法实质就是统一战线的方法,即一方面是以理服人,进行耐心细致的伦理教育和思想沟通工作,争取就公共事务达成理性共识或获得理解,以达到团结社会的绝大多数人之目的;另一方面又不一味追求妥协,在原则问题即核心利益与价值上则坚持斗争,进行理性化解,以斗争求团结。

4、政治协商的价值取向与统一战线是一致的,即以既具有广度又具有深度的民主协商方式谋求社会的团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国防、社会和党的建设服务,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其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成为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而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就其组织领导而言,宪法这一规定表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中国共产党领导”成为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而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一)宪法对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中的领导地位的规定,为其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持久的政治保证

1、宪法对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中领导地位的规定是对历史和现实中形成的党的领导的确认。(1)是对中国革命历史中形成的党的领导的确认。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最革命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登上中国革命的政治舞台,便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进程:在民族革命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只是由于蒋介石集团的叛变,轰轰烈烈一大革命才功败垂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点燃了革命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拯救了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顺利地实现了巩固国家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战胜各种挫折和失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而民主党派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强大的政治力量,只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中发挥作用,当然也就不可能担当起中国革命和建设赋予的历史任务,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是对现实中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的确认。从现实的国情看,一方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领导核心,而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理所当然的事。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需要且必须坚持被现实的实践证明了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强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也在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2、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制度领导的基本含义。(1)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进行领导,民主党派承认并接受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参与政权,共同执行和遵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国家法律和政策。这种意义的领导是通过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的不同地位即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来实现和体现,其间经过了国家政权这个中间环节。(2)指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关系中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即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其中“政治原则”的领导就是要把各民主党派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四项基本原则上来,共同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政治方向”的领导就是要领导和组织各民主党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与时俱进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党的事业,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就要在中国共产党的主持下,领导各民主党派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重大方针政策,克服民主政治建设、市场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以便积极稳妥地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领导的三项内容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政治原则的领导是党对多党合作制度领导的基础,政治方向的领导是党对多党合作制度领导的目标,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是党对多党合作制度领导的保证。同时,这种政治领导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相互关系中直接实现的。

(二)宪法对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制度中的领导地位的规定,为其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持久的组织保证

1、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倡导和领导下建立的。早在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政治谈判,国民党被迫同意召开了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等政党和党派及社会贤达的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旧政协;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发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提议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政府”;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北京召开,历时9天,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由此建立起了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起着组织领导作用。历届全国和地方政协委员会主席都是由中国共产党员担任的,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为搞好各级的政治协商承担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

3、政治协商的成果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通过执政党、领导党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成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得以实施和体现的。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其有“人民政协”作为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成为国家根本问题地位的宪法惯例而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就其实施机构而言,宪法这一规定和由此产生的宪法惯例表明:“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成为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的宪法惯例而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一)宪法惯例把“人民政协”作为名副其实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为其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持久的法律保证

1、宪法惯例,即是指在国家的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涉及国家制度等根本问题,且由公众普遍认可而具有一定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它不仅是不成文宪法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和构成宪法的重要的渊源,而且在成文宪法国家,鉴于民主宪政这一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宪法惯例这种形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宪法惯例之所以具有存在的空间,那是因为它确实起到了补充宪法之不足,使宪法规范具体化,从而维护一定的宪法秩序,保证国家政治稳定的积极作用。我国是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典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法律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这已为宪法本身所载明和确认。但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确实也形成了若干宪法惯例,实际上成为了宪法的渊源,并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2、我国宪法惯例对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确认。宪法在序言部分确认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并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在国家的政治生活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宪法又不便于直接规定政协组织和党派组织的具体职能和活动方式,只能通过实践去探索和创造某种适当的形式来实现名副其实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实上,从新中国成立起,就在这方面做了努力:1959年召开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时,便采取了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同期开会,政协委员以出席人大会议的方式,以真正实现参政议政,共商国事。这一方式不仅延续至现在,而且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协也照此办理,并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认可,从而形成为一项重要的宪法惯例。另外,每当国家作出重大决策之前,比如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换届时的重要人事安排等等,也已形成了先由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进行协商讨论,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决定的惯例。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是以人民政协会议为组织形式的政治制度,为其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持久的机构保证

1、这种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多党合作为基础,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爱国人士、无党派人士和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各族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以民主、平等地讨论和协商的一种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协商制度既包括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形式内作为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还包括中国共产党与各人民团体、各爱国人士、无党派人士和少数民族代表的政治协商。

2、这种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作用在于能有力地加快我国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能够有力地推动我国大政方针的科学决策,能够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人民政协政治组织形式的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重大发展,为其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创新保证

1、马克思主义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现代民主原则。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4页)。而现代民主国家又都是以代表制度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载体的,即“没有代表制度,我们不可能想象什么民主,即使是无产阶级民主”《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2页)。在我国,承载少数服从多数的现代民主原则的根本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即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2、人民政协政治组织形成的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重大发展。“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1版,第558页),即是说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民主就是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国家的理论也是不能完全包括个别的一般,不同国家包括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都必然有着各自的特点。中国政治协商的民主制度首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延续下来的特有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复杂的条件下成功地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了多方面的民主力量一起干革命、搞建设而形成的,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代表民主的十分有益的补充。这是因为中国地大人多,社会结构复杂,通过政治协商来调动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政治积极性,让各方面的人群都有更多的方式、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正是民主制度的本质所在。建立政治协商制度并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为国家的民主制度之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重大发展。

宪法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规定,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宪法惯例关于“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即为人民政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成为国家根本问题的地位提供了宪法渊源依据。我们一定要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新的起点,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与时俱进地推进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做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形成可追溯到?? 几多年宪法修订正案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起了什么作用? 问几个概念:民主 政治文明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方针 抗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打响国民党的第一枪的是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取得巨大发展的原因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得到巨大发展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的革命活动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有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有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有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有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是( )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日益壮大,除陕甘宁边区外,建立了( )抗日根据地。 《党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如何规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腐倡廉工作先后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都是那几个阶段? 9.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9.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大会是协商什么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