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债电视剧全集爱奇艺:论数字时代的思维方式--学说连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5:17:42

论数字时代的思维方式

作者:刘建华 更新时间:2010-11-7 来源:作者惠寄 【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101[导读]数字时代对人类生产、生活、思维产生重大影响。当人类从控制数字到被数字控制,意味着传统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裂变…   内容摘要:数字时代对人类生产、生活、思维三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促使多元思维结果的产生。思维方式变化的内在机理在于其知识、情感、语言、观念和方法五个元素的变动。数字时代从不同方向作用于这五个维度,从而创造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产品。  关 键 词:数字时代;思维方式;精神产品一、理解数字时代  当人类从控制数字到被数字控制的时候,这意味着传统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裂变。让我们把思索的心灵推向远古时代,我们可以发现,数字其实是一种计量的工具,无论是结绳记事还是刻划记数,抑或是很具抽象意义的阿拉伯数字,所有这些,都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是人们生存质量维持并提高的助推器。  然而,当我们把视焦浓缩在0和1这两个数字的时候,“少即是多”的美学原理显示了其可怕的力量,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使我们一举跨入数字时代。  所谓数字时代,即是说人类从思维到实践到交往,其所依凭的介质就是0和1这两个数字,0和1通过各种形式的组合指代了人类社会的任何现象,只要通过对此两个数字进行不同组合,我们即可以运用任何所需的介质进行思维和实践。具体来说,数字时代又称为比特(bits)时代,比特是计算机中的最小单位,是通过0和1这两个数字在二进制中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形式。最早是用于科学数字计算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比特的组合形式由数学领域延伸到其他不同的领域。我们所熟悉的多媒体也是由比特的组合构成的。声音、影像、图像、文字,语音等等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采样定理用0和1来表示,这样数字化以后的0和1就是各种信息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示。所以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用来打电话,发传真,传递信息,放电视、看电影,模拟现实生活,制作出各种游戏软件。比特是多媒体世界的基本粒子。通过比特,我可以用计算机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演绎我们的数字化生存。  更进一步来说,数字时代是信息时代的表征,人类需要通过信息的传播才能保持并拓展自己的生存,现代社会是完全信息化的社会,这个信息社会的载体已不是纸张、印刷等原子,而是由0和1组成的比特,比特没有重量,易于复制,可以超越时空的障碍,使得人类生存质量得以极大提升,当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生存方式被比特加以演绎的时候,人类社会就从思维到实践被这简单的两个数字所控制。  因此,作为信息DNA的比特迅速地取代了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它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大大降低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成本,为人类提供取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提供人们更多的平等机会,使人类社会从思维到实践的被控制成为公众的自愿认同。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数字化时代就是以数字为基本构成要素而形成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的时代。二、    信息媒介与思维方式五维度  人类社会有三种基本活动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前两者的实质就是社会实践。思维方式作为主体把握客体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一个综合性、概括性的认识论范畴,因而是一个由许多不同要素、方面所构成的思维活动的复杂系统。由于思维方式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思维结构,是由思维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相对定型、相对稳定的思维样式,从功能上讲,这种思维结构、思维样式就成为主体把握客体、主体通向客体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某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对它所处的相应时代来说,就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广泛性,往往为多数人所采用,并成为他们惯用的思维方式,在思维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起着作用,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人们的行动。[1]  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一定的生活消费方式而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又在最终意义上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性质、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给人们提供不同的知识要素, 激发了人们不同的利益、欲望、价值目标、热情指向, 决定着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结构。因此, 每一种思维方式都有产生它的时代。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历史地发展的, 所以, 被它们所决定的思维方式也是历史地发展的, 也具有历史性。[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思维有如下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 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内部矛盾运动, 我们称之为思       维运动;另一方面是人脑活动的产物, 我们称之为思维成果。思维运动和思维成果是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的。从二者联系的角度说, 思维主体为了获得一定的思维成果, 必须依赖思维活动的进行, 而思维活动作为思维主体对思维客体的反映, 又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思维方式。可见, 思维方式是获得思维成果的思维运动方式, 因此, 必须从对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相互作用的视角来对思维方式进行规定。[3]  对于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陶富源认为是由知识、观念与方法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胡蓓认为是由知识、语言、观念、情感、思维传统五者构成;许瑞祥认为是由知识、观点、思维方法、思维结构四者构成,他认为知识是思维方式的基础,思想观点是核心与特征,思维方法是基本内容,思维结构是整体形式。  从思维本身的演进历史的角度观察, 人类文明史同时是一部思维方式的发展史。在这个意义上说, 思维方式就是历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千万人合成意志的一种主体化形式表现。正如原始思维的作者列维· 布留尔所说的“ 具有自己的制度和风俗的一定类型的社会, 也必然具有自己的思维样式。不同的思维样式将与不同的社会类型相符合。[4]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人类进入数字时代后,由于与以往相比,其社会实践(主要指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表现出质的不同,是前所未有的巨变。因而,受其制约的思维方式也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与个体性,其千万人合意志的铁板一块的思维方式似乎变得模糊起来,人们不再是在大一统的思维方式下去进行思维过程,因而其思维成果也就丰富多样,其直接后果是为人类自身带来极其丰富的精神产品,迎合了现代人多元化、个性化、自主性消费的需求。  数字时代对人类主体思维方式的影响,我们主要从知识、情感、语言、观念、方法五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观照信息社会对人类思维的深层影响,从而揭示人们精神消费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基本动因。  1.知识元素:知识是思维方式的基础,一定的知识影响着思维方式的过程、结果和类型。知识的数量、种类、层次不同,其主体的思维方式也就不同,即便是针对同一个思维客体,其思维结果却截然不同。数字时代对人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给人们便利多样的信息接触渠道,原来单一的大众媒介被多样化的媒介所代替;二是提供给人们多媒体的信息,在同一渠道上,人们可以获得文字、图像、影音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三是提供给人们海量的知识,原来束之高阁或仅局限于少数人的知识现在可以为全球人共享,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信息可以即时即地的为人们所取用;四是多种渠道海量信息的冲击,使得人们对知识的选择和甄别变得极其困难,过量信息的结果是人们高层次知识沙漠的形成,就像那只在实验中多次尝试找不到出口的老鼠一般,人们对过量的知识极其无奈和烦躁,最终是什么都不去关心和追求了,这样的结果会严重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  数字时代对人类主体知识数量的影响是不言不喻的。一方面是数字鸿沟的出现,其结果是知识数量上的贫富差距极其巨大,处在底端的人群将无法产生符合时代要求的思维成果,其结果就是日益失去话语权,处在无声无息的阴暗一角,另一端人群的思维成果却日益放大,最后造成的却是思维主体的严重对立,面对同样的思维客体,其要求和主张大相径庭,而信息媒介又无法同时迎合不同的差异,这就对人类生存方式提出了强烈的挑战。另一方面,数字时代超量信息的杂芜使得知识系统不完善的人群无法适应,他们各自胡乱选取近眼的信息作为自己思维方式的基础,其结果是零零碎碎差异的形成,这就要求有专门的媒介去关照这些主张。  同时,知识的种类和层次在数字时代表现各自的行进路径。由于信息的随手可得,主体在面对不熟悉的客体时,比如一个种子能手在面对有关选矿问题时,他不会感到无路可走,尽管他的知识系统中调不出有关的知识,但他却拥有体外的数字大脑,世界所有的知识可以在此找到。于是,通过互联网,他可以很快获得有关选矿的知识,然后填充到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行思考,由此,他的思维方式就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丰富多样的思维结果。同理,知识层次的高低界限也会在数字时代受到压缩从而变得模糊。当主体在接触自己层次以上的思维客体时,他也是通过数字大脑获得无尽的专业知识,从而很快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聚结一点,或深或浅地对客体加以思维。  所有这些,我们想要说明的是,数字时代通过对人类主体知识的快餐式填补,可以很快改变主体的知识数量、种类和层次,微调甚至巨调其思维方式,从而产生指数级上升的思维结果,最终是精神产品的丰富,后果是主体精神消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2.情感元素:情感作为信息加工、处理和调节人的行为的一种方式,以及人们社会心理的表现,它内化于人的头脑中,并成为思维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多方面的影响:(1)情感影响思维的波动性和非逻辑性;(2)有助与培养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认识;(3)可以转化为思维的动机和激发力量;(4)影响思维的选择和指向;(5)影响思维能力的发挥。应该看到,情感自身具有两极性,如肯定和否定的、积极的和消极的、紧张的和轻松的、激情的和平静的等等。[5]因此,情感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也具有两极性。  数字时代对人们情感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从消极方面来看,网络社会的匿名性导致网民过度的情绪宣泄,往往使事情的发展走向极端,且很难为人所控制,其结果是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极度骚乱。如“铜须事件”中,由于一怨男在网上发帖说某某勾引他的妻子,表现出无限可怜状,引起网民的极大同情和对第三者的愤怒,从而掀起网络大搜捕行动,说要用键盘作刀,砍下奸夫的头颅,献给那可怜的丈夫。这使得那第三者遭受严重的精神压力,事后才知道所谓的第三者勾引事件是假的。情感渲泄所导致的网络暴力由此可见一斑。由于匿名网络的免责特性,这种有意发泄情绪的现象非常多,破坏了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因此,针对此种情况,需要有专门的媒介对加以关注,给予疏通和引导,以稳定社会情绪。其次,从积极方面来看,数字时代所营造的地球村、网络社区,使得相隔万里的人们有天涯咫尺的感觉,通过数字渠道,人们可以聊天、视频对话,陌生的人会很快熟悉。更重要的是,由于网络的相互不在场特性,人们可以把自己工作生活及周边环境遇到的不快及不满尽情地向对方倾诉。这样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排解个人的苦闷,寻回心灵慰藉,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形成高昂的热情,转化为思维和实践的力量,最终导致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的产生。  数字时代对情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三个方面,由于信息的纷乱芜杂,个体往往很难把握住这三方面的平衡。大多数人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以及网络对话的汪洋中而迷失了自己。如有人觉得自己老公出了轨但不知道如何处理,于是,便在网上发帖征取意见,接着便有很多网友跟帖,众说纷纭,根本无法有合乎社会时代标准的统一答案,这就给发帖者造成极大困惑。其他在友情、亲情方面的问题也是借助网络去争取意见,由于现代社会的日益陌生化与相互警惕心的增加,很多人都不愿把自己的私事暴露在熟悉人的面前,然而网络意见的多元和杂芜又使其找不到合理的参照系。这就迫切需要有专门的媒介去引导轰嗡的社会情感,稳定主体的思维方式,对客体进行确切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合适的思维结果。  3.语言元素:知识、观念、情感、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等,都需要语言加以表达、传递和沟通。语言作为思维的重要工具,它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着思维产品,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语言对思维方式有着多方面的影响:(1)陈旧的语言框架会造成思维方式的封闭性、保守性;(2)影响思维的抽象程度;(3)波及思维的精确性和模糊性;(4)影响着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丰富、灵活的语言使用,可以成为思维活跃、开放的钥匙,而语言的贫乏和呆板会成为思维活跃、开放的桎梏。[6]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哪个时代的语言像数字时代那么丰富多变,瞬息之间我们会面对千千万万种数字语言,我们通常称之的网络语言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分。数字时代的统一语言是比特,而这比特是由0和1的不同组合构成的,因此,比特本来其实没有确定的所指和能指。比特之所以为语言的意义在于它就像是一张大皮,在它的包裹之下拥挤着无限多的社会语言,比特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形的平台,各种语言诞生其间并各展风华。  数字时代是最公平也是最厚道的,它为多元思想的大大小小的群体提供各自生产、生活、交流、思维的语言,每个群体可以不断产生自己特色的语言,以维护自已的身份特征。黑客们有自己的语言,博客、播客、闪客、快客、维客、BBS们有自己的语言,网上购物群体有自己语言,养网上宠物群体有自己的语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社会分层的多样性及各阶层不断的碎片化,其语言也是五彩缤纷,不断翻新。  由于数字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社会要素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事物、新气象和创造性实践对人们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变化与创造是当下社会语言的表征。新语词、新语汇的产生,新语法的革命,新的语言框架的形成,这些都对人类主体的思维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导致本就多维化的阶层更加思想多元化与个性化,统一的思维方式很难成就霸业,因而必然要顺应多元思维的要求,对其进行观照,加以慰藉和疏导。  4.观念元素:观念主要是指社会意识,特别是指政治、法律、道德等等这些系统化、理论化的观念形态。这些观念形态,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社会存在的思想和思想体系的。某一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往往成为人们分析、论证和评价事物的主观框架或观念模型。观念模式一旦形成,就转化为思维方式的内容,作为思维方式的元素而进入思维过程中,成为思维活动所依据的准则。[7]其实,从实践主体角度来看,观念就是内化于主体头脑中的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关于各种具体事件和现象的具体观念、观点所构成的观念系统,它们的综合对主体的思维和实践起于强大的指导作用,规定着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引导主体对实践客体的思维结果。  思维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一旦发生更新, 必然导致构成思维方式各要素的相互离散, 甚至带来模式的改进和重组。另外, 价值观念决定了思维方式的指向。在认识活动中, 人不是信息的被动贮存器, 而是运用思维方式有选择地接受和加工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就是思维方式所必然具有的认识指向功能。这种认识指向功能, 不仅取决于思维方式中知识结构的性质, 而主要取决于思维方式中价值观念的性质, 从而使思维带来有价值色彩, 成为对人有用的思维。[8]由此来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传统时代,人的世界观、价值与人生观往往呈现大一统的局面,主流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占绝对优势,它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按照一定的框架去思考社会实践,当然,其思维结果也非常丰富,但基本呈现大致的常态性。如封建社会,社会的主流观念就是忠君、三纲五常,科举进士等,近现代中国,社会主流思想是争取民主,追求科学,打倒封建主义和地主阶层。纵观这些,我们至少能看到其清晰的一致观念,即便是建国后的新中国,从追求共产主义社会到上山下乡甚至文化大革命时代,崇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其最突出的主流思想。  然而,数字时代的来临,大大改变了社会主体的思想观念系统的格局,各种信息知识的唾手可得,各种思潮的网络涌动,各类群体的社会表演,使得大一统的主流观念受到严重挑战。在这个时代,不用说是无法做到在同一时刻欺瞒所有人,即便是在同一时刻欺瞒少数个体都做不到,你不传播我会传播,这里找不到那里找得到,各种信息元孔不入,过去那种大众媒介对信息的发布控制体系已分崩离析了。  此种现象导致的后果之一是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没有一个稳定的常态,会处在极度混乱当中,今天支持范跑跑在地震时可以不顾学生独自逃跑,说不定明天就全然否定他;今天在网络上对王石推崇备致的小后生说不定明天就落井下石,恨不得一刀割了他;今天对锋芝恋羡慕不已的人说不定由于艳照门而也去尝试下艳遇的滋味。数字时代,善恶、美丑、高尚与低下的界限似乎模糊起来,人们对自己的价值观似乎没有什么坚持的理由。如此,我们在对实践客体进行思维时,一方面丰富了社会的思维结果,创造出更多的精神产品;另一方面是碎片化的思维结果的产生,有价值、无价值与零价值的精神产品如乱砖铺街般杂乱,这就反过来加深了思想观念的芜乱。因此,急需专门化的媒介去归并与疏导这些碎片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思维结果。  后果之二是多元的、个性化的思想观念会促动社会迅猛的革新和前进。价值观念容易使思维方式凝固化, 并导致其功能的固结。价值观念的这种惰性往往不会因社会经济基础和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立即消失, 它借助历史的惯性继续发生作用, 因而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凝固化, 并导致认识的僵化。所以, 为了防止思维方式的僵化, 根据客观世界的变化及其实践需要的改变, 及时更换主体的价值观念是非常必要的。[9]数字时代仿佛是僵化观念的天敌,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的社会一样,思想观念可以不断地被微调甚至发生巨大的质变,传统观念的历史惯性所发挥的效用越来越小,可感性越来越模糊,很多新观念的缔造者不要梦想自己能很长时间稳坐霸主位置,瞬息之间,你就成了别人观念的接受者或追随者了。在短短十年时间,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时代的中国社会的变化,各种观念和思潮弥漫其中,并呈一泼接一泼翻滚前进的趋势,网上冲浪、黑客、数字科技、网络办公、全民DIY、草根阶层、专业主义、数字出版、媒介融合、手机媒体等概念和思潮像洪水般冲刷着主体的大脑,影响其思维方式,催动其观念更新,以更贴身的思想观念去思维实践客体,从而推动社会自身的不断更新和进步。  5.方法元素:随着知识的获得, 观念、观点的形成, 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 在既定知识结构基础上, 观念要素直接决定着人们观察、处理具体事物的思路。这样, 观念、观点便转化为人们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即主体把握客体的思维方法。它包括最高层次的哲学方法, 中介层次的特殊方法和基础层次的个别方法。[10]任何一种思维方式不只是包含一种思维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这些思维方法的增减变化不会引起思维方式的质变,思维方法的丰富性表现了思维方式的充实,新思维方法的出现则推动着思维方式的发展。  一般来说,思维方法包括视角、空间、路径与规则等维度。思维方法的视角丰富而独特,归纳法是共同性视角,演绎法是包容性视角,其他还有共时性、历时性等视角。思维空间是由视角规定的思维视野,即某种思维方法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层次,有并存性空间、继起性空间、因果性空间、可能性空间、理想性空间等。路径和规则是概念得以运行的基础和平台。  数字时代兼具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但它又是对后现代的矫正和修补,既有解构又有建构。当它解构一切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思考客体的视角。在数字网络中,无数的节点可以提供我们不论在何时何地轻松进出的道口,我们不需要固守传统的路径和规则,不同层次的人在不同的区间总能寻找到结构纽带,由于消弥了时空的界隔,无限快的速度摧跨了空间的阻隔和挣扎。就像武侠小说的的大小周天逆行一样,人的思维视角得到尽情的扩大,各种传统视角受到颠覆,原来界限分明的视角区别被抹平与融化,最后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思维主体不分知识水平高低都令人惊讶地可以运用同样复杂的视角思考客体。  如我们在谈到地震时,我们可以运用共时、历时、共同性与包容性视角去思维汶川大地震的前因后果,由于视角的共融性,各种芜杂的思维结果大量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社会精神产品的多元化。如关于范跑跑事件,多视角思维后的精神产品是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中郭跳跳PK范跑跑节目,对该行为的支持与反对方的网上留言,纸质媒体的批范评论,更有甚者是把其事件用歌的形式唱出来,配上动漫,制成视频。网民改用迟志强的十不该,由歌手慕蓉萱演唱,新歌词如下:“一不该啊二不该,你不该地震时候跑那么快,跑得快其实也没有关系呀,你不该不管学生让他们留下来。三不该啊四不该,你不该跑了以后乐开怀,乐开怀其实也没有关系呀,你不该洋洋得意把它写出来。五不该呀六不该,你不该在网上发出来,发表出来其实也没关系呀,你不该标榜自己有高尚情怀。七不该呀八不该,你不该跑到网上为自己辩白,自我辩白其实也没有关系呀,你不该得了便宜还要卖乖。九不该呀十不该,你不该说你只把女儿来爱,爱你女儿我们都支持你呀,你不该连你妈妈也不爱。范跑跑啊你不该,你不该不管学生跑那么快,你不该说自己有高尚情怀呀,你不该连你妈妈也不爱。中国人我们该不该,搞清楚范跑跑的是非黑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尘埃呀,美好世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数字时代营造的网络空间改变了思维主体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层次,网络知识的无穷延展性可以提供无限大的思考视野,展现不同的层级空间。由于各种信息的碰撞交汇,主体会无限创造新的思维空间,虚拟空间、社区空间、黑客空间、叠加空间、时空空间等,都为主体的思维方式提供了变革的可能,从而影响其思维结果。同时,由于数字网络提供的有形和无形的节点和路径,不层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概念的运行平台得以广阔延展。职业、阶层、知识、技术、人种、民族、国家等之间界限模糊了,不同职业、知识、技术、民族和国家的主体可以取用原来不属于自己的概念,只要通过数字渠道,就能运行自己熟谙或陌生的概念,其结果是思维方式纵横交叉方向的变革和创新,精神产品的丰富性与个性化也随之产生。三、结语  数字时代实现了海量信息的可获得。由于这种便利性,导致思维方式的知识、语言、情感、观念与方法五个元素处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之中。这种变动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巨变,从而影响思维主体对客体的思维过程,最终导致缤纷杂芜思维结果的产生。为了生产出良性的精神产品,需要传媒对多元化、个性化、离散化的思维方式加以观照和疏导,专门化媒介也就应运而生。
  注 释:[1]胡蓓:浅论思维方式及其构成要素,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5月号。[2]陶富源:论思维方式,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12月第1卷第1期。[3]同上。[4]同上。[5]胡蓓:浅论思维方式及其构成要素,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5月号。[6]胡蓓:浅论思维方式及其构成要素,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5月号。 [7]胡蓓:浅论思维方式及其构成要素,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5月号。[8]陶富源:论思维方式,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12月第1卷第1期。 [9]陶富源:论思维方式,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12月第1卷第1期。[10]同上。  参考文献:[1]喻国明:传媒的“语法革命”,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2]何群: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会2006年版。[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美]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英]玖·笛德等: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