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PDA:王芗斋先生的超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5:48:31
王芗斋先生的超越作者:蒋 文  08-11-29 来源:武当杂志 【字体:小 大】 点击次数:13    有人说学术贵在超越,也有人认为勿轻言超越。说的都不无道理。因为学术只有超越才有发展,代高一代才有存在的必要。但应勿轻言超越。所谓“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毛泽东诗作语),超越是相当难的。所以,孟子与毛泽东都认为,“五百年”才会出著名于世的“王者”,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而如今许多人自创拳理拳法,妄言会引发武术史上的革命,这实在是缺乏做学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其言其行,不足为训。
      河北石家庄的著名拳家杨鸿尘先生,通过对中国武术发展史的回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武林中有勇于面对现实和接受外来拳术先进训练方法而刻苦训练,并具很好的水平,亦曾在搏坛上战胜过国外拳手。但是中华武术的技术在公开场合、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大败来华挑战的世界各国搏击家,尤其是世界级拳王和日本在段位的高手,打出中华武术的风格,打出中华民族的威风,打出中华武功的神威,又为国外宣传媒介承认称赞的,至今仅是王芗斋先生一人而已。”(《王芗斋拳学》P23)
      王芗斋先生何以能如此,我们不妨追溯一下先生成才成功的历程:
      芗斋先生少年时代体弱多病,从形意拳名家郭云深学习形意拳。先生在就学中,刻苦锻炼,认真钻研,深受郭老赞许,并因此而深得教益,从而奠定了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我国拳学的深厚基础。这就是说,有了基础才能深造创新。
      与众多习拳者不同的是,芗斋先生是起点高,境界更高。他学拳之初就不拘泥于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我国拳术有悠久历史,自有其发展之过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每一个有成就的拳术家都自然具有不同的个人风格与擅长。这正是我国拳术所以源远流长,在历史上虽几经曲折,但始终延续不断,并且直到今天还日益繁荣兴旺的原因。这说明当初芗斋先生就能超越门派,显得卓尔不群。
      芗斋先生对拳理的着眼点也并不是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他在其著作中写道:拳学一道,不是一拳一脚谓之拳,也不是打三携两谓之拳,更不是一套一套谓之拳,乃是拳拳服膺谓之拳。他创立的意拳认为:拳术锻炼如果只着眼于技击的技术和技巧,只偏于某一姿势或某一招法的刻板方式,就会背离拳术的总体要求。而芗斋先生所总结和倡导的训练方法,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拳术的训练方法,而且对现代体育运动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说明了芗斋先生所创的意拳超越了技术,让人觉得持环得枢,可应无穷。
      另外,芗斋先生还超越了胜负。在1907年前后,他离师长游,以广开眼界,增长见闻,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领域里,继续他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大约在1913年,他在袁世凯的陆军部长靳云鹏在北京成立的陆军部武技教练所主持教务工作。1918年后,先生又往游河南、湖北、湖南以至南抵福建又北上天津等地。他在遍游大江南北期间,频繁与各派著名拳术家交流切磋。如在嵩山少林寺就留在寺中与“心意拳”传人衡林和尚切磋月余,还与福建的方恰庄、湖南的谢铁夫和武技教练所的吴翼辉徒手器械切磋数十次之多。这些拳师及武技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就这样,芗斋先生凭着坚定的包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洞察了我国拳学的要义。在20年代中期,他对大量的各地各种拳派的第一手资料加以整理、研究之后,创立了意拳(亦称大成拳)。此拳在养生健身上符合人体生理机制和所应达到的功能状态,在技击实战上摒弃了延袭数百年的“套路”和“固定招法”,返朴归真,显示了我国拳术的原貌并赋予了崭新的理论和内容,可谓是先天本能之拳学。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王芗斋先生能够超越门派,超越技术,超越胜负,才有意拳的创建,而他创建意拳,无疑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次重大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