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大师录制视频没声音:防范国际游资冲击:借鉴与举措 王元龙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17:17
防范国际游资冲击:借鉴与举措


    王元龙①
中国银行总行    北京    100818

    摘  要:国际游资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为有效防范国际游资的冲击,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资本管制、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以及重视加强对国际游资监控的国际合作。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应进行政策调整,扩大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单向预期,加强资本管制,坚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的监控体系。
关键词:国际游资;冲击;防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相关性日益密切,在国际游资冲击风险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采取了审慎的政策措施,十分重视对国际游资冲击的风险控制,以防范国际游资大进大出对其产生冲击。目前国际游资问题已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就国际游资基本属性、防范游资冲击的主要措施与国际实践,以及中国防范国际游资冲击的举措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国际游资基本属性解析

    (一)国际游资的定义

    国际游资,又称热钱(Hot Money),在国际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中,布朗教授将国际游资定义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金持有者或者出于对货币预期贬值(或升值)的投机心理,或者受国际利率差收益明显高于外汇风险的刺激,在国际间掀起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动,这类移动的短期资本通常被称为游资。”(约翰.伊特韦尔等,1992)[1]该定义强调了国际游资具有短期和投机的基本属性,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将国际游资限定在固定汇率制度之下,忽视了出于避险动机的资本流动,也忽视了除套汇或套利之外,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也是国际游资流动的重要原因。国内权威的《中华金融辞库》将国际游资界定为,“国际短期资本市场中那些高度流通、期限较短、追逐高利的投资资金”(戴相龙和黄达,1998)[2]。从该定义来看,在强调国际游资具有短期基本属性的同时,将资金界定为“投资资金”,“投资资金”可理解为投机性资本和避险性资本。由此可见,国际游资是指投机性(或避险性)短期资本,即为追求最高报酬或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资金。而动荡的国际政局、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以及跌宕起伏的货币汇率、利率和资产价格,为游资移动提供了契机。对于国际游资的短期和投机的基本属性,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有研究者认为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演进,热钱的定义也将不断拓展:首先,考虑到国际资本在一个新兴市场国家有长期获利的可能性,因此停留在该国的时间超过一年的这种国际资本可视为热钱;其次,套汇或套利可能并非热钱流入的主要原因,获得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市场上的资产价格溢价,可能才是热钱追逐的主要目标。据此将热钱定义为通过在一国金融市场上投机获利的国际资本,其投机期限可能超过一年以上,获利方式包括套汇、套利和资产价格溢价(张明,2008)[3]。

    这种对热钱定义的修正值得商榷。该定义对热钱(或国际游资)的两个基本属性之一的短期属性拓展为“长期”,将热钱界定为投机期限可能超过一年以上的投机获利的国际资本。众所周知,热钱之所以称之为热钱,“正是由于这类资金经常转移,好似烧红的金属币那样炽热烫手、不堪久握,故得此名”(戴相龙和黄达,1998)。将“短期”修正为“长期”,资金可在手中“久握”,此“热钱”与国际通行的热钱的含义已风马牛不相及了。既然“热钱”是“国际”游资,就应该按照“国际”标准或“国际”惯例来界定和计算,而不应该按自己的方法随意来计算。这种即包括国际短期资本,也包括中长期资本的热钱定义完全脱离了热钱的基本属性,据此来判断热钱的规模,其结果必然失真,很有可能造成误判和误导。

    (二)国际游资的特点

    国际游资有其显著的特征,张礼卿教授认为对于国际游资要进行严格的理论界定和精确的数字计量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但这并不妨碍对其进行定性的描述(张礼卿和黄辉,1999)[4]。国际游资的特征至少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高流动性、专业化投机性、活动的非固定性以及非透明性。国际游资的这些特征则更进一步印证了其短期和投机的基本属性。

    首先,国际游资的高流动性。追求高额利润是资本的天性,不断实现价值的增值是资本运动的实质。用庄子的话来描述国际游资的趋利性极为恰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资本流动速度越快,谋取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只有在高速流动中,国际游资才能对收益和风险作出合乎其要求的衡量。因此,国际游资总是迅速从一个市场转移至另一个市场,以寻求稍纵即逝的获利机会,有钱可赚就迅速进入,风险加大则瞬间逃离。国际游资的高流动性决定了其投资的短期性和超短期性,甚至在一天或一周内迅速进出。

    其次,国际游资的专业化投机性。一般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根据对投资收益和风险不同评价选择投资目标、方向和投资市场,通常大多可能倾向于长期、稳定的资本收益。而国际游资是具有投机性质的短期资本,追求的并非长期利润,其频繁游动于全球各金融市场,通过套取市场差价,追逐远高于平均利润的投机收益。国际游资在投机时机的选择、投机力度的把握以及投机技巧的运用等方面愈来愈具有专业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专业化的投机资本。国际游资进行的投机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具有极大的虚拟性、投机性和破坏性。

    再次,国际游资活动的非固定性。国际游资活动的非固定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际游资没有固定的投资领域,它不仅在各金融市场上快速周转,甚至还频繁在黄金市场、房地产市场及其他投机性强的市场上转移。有价证券市场是国际游资最常见的运作空间,而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为其投机活动创造了最便利的条件和场所。二是国际游资的流向具有不确定性,时而大量的国际游资在发达市场上徜徉,但转眼间又出现在发展中的新兴市场。相对而言,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游资更具有吸引力,尤其是亚洲和拉美地区。这两个地区经济增长率高,投资回报也高,许多国家纷纷实行结构变革和贸易金融自由化尝试,而法律制度不健全,管理能力和经验有限,因此投机机会比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要多得多。蜂拥而至的国际游资并不会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稳定的资金供给来源,它们存在着随时回流发达市场的可能性。

    第四,国际游资的非透明性。几乎在所有的国际金融动荡中,无不存在国际游资的身影,其影响巨大,但规模多大、结构如何,却无从得知。至于国际游资投资决策形成机制以及操作程序,则更鲜为人知,尤其是国际游资常常以离岸市场为掩护,逃避法律的约束和监督,使之在总体上缺乏透明度。国际游资的这种非透明性,无疑是导致突发性、灾难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国际游资冲击的危害

    国际游资大规模地频繁流动是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其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国际游资极大地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促进了市场运作效率的提高,由于国际游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对高额利润的追逐,使一国经济金融与国际经济金融的相关性增强,推动了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

    然而,国际游资的大进大出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危害是巨大的。由于国际游资往往会突发性地造成货币形势的不利变化,从而常常成为国内经济不稳定的一个来源。出于对一国货币升值的预期而引发的国际游资大规模流入,会扩张该国的货币供给,进而导致和加剧通货膨胀;而国际游资大规模流出,则使该国陷入遭受紧缩的困扰(约翰.伊特韦尔等,1992)。无论是发生在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今年发生的越南金融动荡,都表明国际游资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国际游资对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国际游资在不断流入,热钱为何涌向中国?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对热钱具有两大吸引力,即低风险和高回报,突出表现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利率水平高于美国、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正如斯蒂格利茨教授所分析的:资金会流向更安全的地方,而现在大家觉得美国经济和金融存在比较高的风险。现在投资者持有美元资产,即使可以获得一定的回报,但由于美元贬值,这种回报也会被汇率贬值所侵蚀。这时候投资者开始寻找一些回报更高的资产,而正在升值的人民币无疑就是一种选择,所以出现大量资金涌入中国(谷重庆,2008)[5]。国际游资大量进入,对中国宏观经济、货币体系、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加剧了中国资产价格的波动、推高通货膨胀、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一旦美元由弱转强、人民币升值预期到顶,将可能引发国际资本流动格局逆转,国际游资迅速套现而大规模流出,将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防范国际游资冲击的主要措施

    从国际金融理论以及国际经验来看,为有效防范国际游资的冲击,各国通常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资本管制、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

     (一)资本管制

    一般而言,在经济扭曲的情况下,资本管制能够增进福利。因此,许多学者认为,资本管制是一种次优解决办法,在存在多个均衡点的情况下,它可以达到最优均衡。资本管制的主要依据是:第一,由于资本管制实际上是在内外利率之间设置隔离带,因此,在固定汇率制度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它有助于控制货币供应量;第二,实行资本管制可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使来自通货膨胀的收益增加、实际利率降低,从而资本管制成为政府获取收益的工具和降低政府债务清偿成本的手段。显然,资本管制难以支撑相互冲突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在防范国际收支危机中的作用也不能估计过高。

    在金融全球化和国际游资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下,资本管制具有了新的功能:管制资本在多数情况下已不是为了防止名义汇率贬值,而主要是为了阻止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升值。长期以来,资本管制主要是为了防止资本流出,这是因为资本流出导致投资需求下降而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管制的主要目的已经转变成为试图减轻总需求的压力,虽然任何方向的资本流动都会干扰货币政策,但是在流入期间的资本管制基本上都是为了减缓货币和信贷扩张,监管机构可通过采取某些措施来增加国际游资的转移成本,从而控制游资的流入。相反,在资本流出期间,资本管制是为了避免高利率。更为重要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管制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为一种预警措施,即减轻资本流入的波动效应,使资本流出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二)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

    防范国际游资冲击风险的主要措施,可分为对资本流动的直接控制与对资本流动的间接控制。为了实现控制的有效性,通常这两种控制措施是混合使用的。

    对资本流动的直接控制,主要用于控制资本流出或流入、或者是对一些特定的跨国界的资本交易进行选择性的控制审批。直接控制主要是采用数量控制的办法,规定资本流动的规模。例如,可以考虑对银行的承保性套利业务加以限制,结果,远期汇率与其利率平价水平之间的差额可能就会化解一些投机的压力,从而对利率的直接压力就有淡化的趋势(约翰.伊特韦尔等,1992)。长期以来,数量控制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资本外逃,靠行政办法实施。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数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的规模,各国相继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数量控制措施控制资本流入,而且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长期实行这种政策就会损害本国金融的竞争力。其他的数量措施包括限制或禁止与贸易无关的掉期交易、离岸借款,规定银行的净外汇头寸。

    对资本流动的间接控制,则是通过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增加特定资本流动的成本来达到控制的目的。间接性资本流动控制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对特定的跨境资本流动收税、实施双重或者多重汇率,来影响价格水平、交易量或者影响特定种类的交易。在这类措施中,应用最多的是外汇交易税或跨境短期银行贷款税即托宾税。巴西曾在1993年对一些类型的外汇交易征过这种税,以后为许多国家所效仿,但在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之后这类措施逐渐受到冷落。托宾税有其合理之处:有利于增强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利于减少对固定汇率制进行投机性冲击的可能性,鼓励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投机。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一是这类措施的有效性取决于所有的国家一起实行这种政策,否则,被征税的业务会转移到不征该税的国家;二是要求银行拥有大量的头寸,否则难以惩罚短期银行跨境贷款;三是只要存在合成头寸,征收外汇交易税就非常困难;四是托宾税会减少交易量,降低市场的流动性,从而造成国际资本市场的更大波动。

    三、防范游资冲击的国际实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表明,以各类短期投机资本为主的国际游资在利益驱动之下,通过操纵或控制局部市场,破坏市场秩序,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风险剧增。因此,有效防范金融危机必须从对国际资本特别是国际投机资本流动的监控和管理入手。

    (一)对资本流入的控制

    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的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短期资本过度流入的压力。由于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因是汇率稳定条件下的收益差距,从而就具有很强的投机性和易变性,尽管从银行和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其风险比较小,但从宏观上看对一国的经济金融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对短期资本流入的控制措施。例如,巴西于1993年7月对部分外汇交易和外汇贷款征收直接税,并辅之以其他的管理措施,如禁止某种形式的资本流入,对特定的资本流入确定最低期限要求等。1993年8月,哥伦比亚对于期限低于18个月的对外借款实行无利息强制准备金要求,后来,哥伦比亚又提高了期限短的资本流入的准备金率,并扩大了无利息强制准备金的覆盖范围。1994年,马来西亚通过禁止非居民购买马来西亚国内货币市场证券和禁止向非居民提供与贸易无关的套期交易等措施,控制资本流入。1995年7月,泰国对非居民银行账户、泰铢借款,金融公司本票和银行离岸短期借款提出准备金要求,并要求其提供详细资料。

    控制资本流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缓资本流入对汇率的压力,切断国内利率与国际利率的联系,为国内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更大空间。这些控制措施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利率方面,多数国家在管制初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国内利率与国际利率保持了比较大的利差;在汇率方面,效果并不很理想,一些国家出现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泰国实际汇率的连续升值,削弱了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导致贸易账户逆差,成为后来金融危机爆发的诱因;在资本净流入方面,除了马来西亚和泰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本流入增长的速度外,其他国家则效果不佳,但对于调整资本流入的期限结构的效果比较明显。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在实行资本流入控制措施的同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调整货币政策,降低利差,减少了冲销性干预;增加汇率的波动范围,抑制投机性资本的流入;强化了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二)对资本流出的控制

    采取控制资本流出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以此来减缓货币贬值和外汇储备下降的压力,为管理当局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赢得时间。例如,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期间,西班牙货币汇率受到强烈的投机冲击,迫使西班牙比塞塔贬值5%,并脱离欧洲汇率机制。在货币汇率继续面临贬值压力又无法提高利率来维持汇率的情况下,西班牙对国内银行与非居民之间的某些交易强制性征收100%的无息存款准备金,提高投机者的成本,以阻止投机冲击行为。采取这些资本控制措施后,西班牙国内利率与离岸市场利率差距明显扩大,比塞塔汇率开始稳定在欧洲汇率机制的幅度内。

    又如,1997年8月泰铢大幅度贬值后,泰国采取了一系列直接的和市场主导的措施,控制资本外流。货币管理当局要求泰国银行终止所有可能导致离岸市场泰铢头寸增加的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泰铢收入禁止汇出,并只允许在岸外汇市场兑换。在泰国实行资本流出控制之初,套期市场的交易基本停止,国内外的利差扩大,投机冲击受到遏制。在实行资本流动控制两个月后,泰铢贬值压力再度出现,货币管理当局允许泰铢汇率浮动,并在1998年初取消或局部修改了资本流出控制措施,以限额制替代了对银行与非居民非贸易性交易的禁止规定,并实现了两个市场的合并。

    (三)加强对国际游资监控的国际合作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框架下,国际经济金融机构对于国际游资冲击的风险监控能力和监控范围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首先,监控手段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是依靠成员国的报告制度和定期磋商机制,难以准确反映成员国的实际情况;国际清算银行对资本流动的监控和相关要求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其次,放松管制的趋势在增强。多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在倡导以推动自由化代替有效的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消除汇率限制和资本项目自由化方面。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国际协调和合作。资本大范围的跨国界流动,大大降低了单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资本流动风险的控制能力。因此,只有国际社会积极沟通,加强协调和合作,特别是要更好地发挥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才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国际游资冲击风险。

    四、对中国防范国际游资冲击的一些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非审慎地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必然导致资本的过度流入以及国际游资的投机性流入,从而导致国际收支顺差的过度积累和本国货币的巨大升值压力,并成为一系列金融动荡的策源地。在全球汇率巨大波动、金融市场可能面临调整的情况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必然成为国际游资的避风港。但是,当庞大的国际资本再次因国际金融形势逆转而发生大规模流出时,对中国的冲击将非常显著。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中国应继续在总体上保持对国际游资大进大出的有效控制,构筑狙击国际热钱的“防火墙”。

    (一)准确把握国际游资基本属性

    防范国际游资冲击风险的前提就是准确界定国际游资的范畴,否则将会导致天壤之别的热钱估算规模②。值得注意的是,对游资或热钱范畴界定在技术上十分困难,这是因为多数游资是非法流入的,而且游资与非游资相互之间也会发生转化。有些资本流入一国之时并非游资,但在汇率发生巨大变化时或局势发生突变时有可能转变为游资;有些资本流入时其动机是牟取短期利差、汇率变动或金融资产收益差价,属于游资,但也有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沉淀下来,从而转为非游资。显然,准确界定国际游资的范畴,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国际游资的短期和投机的两大基本属性。

    (二)调整政策以降低投机预期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及其升值的预期吸引着国际投机资本,成为导致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的状况已充分表明:人民币升值与热钱流入是正相关关系,即人民币升值越快,人们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就越高,热钱流入的规模就越大、速度就越快。为了治理通货膨胀,中国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而热钱源源不断地流入,实际上是增加了货币供给而助推通货膨胀,使宏观调控很难实现预期目标。人民币升值似乎进入了这样的一个怪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资本大量涌入,加大货币发行量,从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迫使人民币继续升值,如此循环往复。因此,需要特别警惕,在巨额热钱的推波助澜下,人民币汇率可能出现过度升值(即超调),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打破这种怪圈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政策调整,扩大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消除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单向预期。显然,在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至少应保持相对的稳定。

    (三)加强和改进对国际游资的监管

    尽管中国目前的资本管制还存在许多不足,监管效果尚不尽人意,监管成本也比较高,但决不可以就此得出资本管制可有可无或者放弃资本管制的结论。实际上,资本管制已成为是中国国际金融稳定的最后防线,必须坚守。对于资本管制的效应,斯蒂格利茨教授指出:“中国应当对大量热钱进入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因为这些资金的流入会导致经济出现更多的不稳定现象,比如加剧通胀、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等。所以一定的行政控制措施是必须的,还需要实施一些经济手段,比如对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收入征税。这些措施应当是全局性的,但这样做的难度也很大。有一些观点会认为,资本管制的必要性不大,因为它的效果很差,但事实上资本管制聊胜于无,就算是一把有几个洞的伞也能让你不被淋得透湿,就算水可以通过大坝的底部渗出,但大坝本身仍会起相当大的作用(古重庆,2008)。”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加强和改进对国际游资的监管已成为是外汇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减少行政审批,逐步将部分监管职能转交给外汇指定银行和中介机构,由其发挥代理监管的职能,外汇管理部门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减少采用数量控制的办法,逐步运用经济手段来协调解决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中的问题,即对资本流动进行间接控制,通过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增加特定资本流动的成本来达到控制目的,如对特定的跨境资本流动收税来影响价格水平、交易量或者影响特定种类的交易;又如可采用对国际短期资本规定资金在境内最短停留时间等方法来限制其流动;如适当调整利率和汇率水平以有效调节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

    (四)构筑狙击国际游资冲击的“防火墙”

    坚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的监控体系是狙击国际热钱“防火墙”的重要内容。坚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要求进行稳健的操作,除了适时灵活调整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排序、改革措施相互配套整体推进、改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方法以外,需要特别关注健全和完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法规。健全和完善法规是顺利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保证,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有效实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法规。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于2008年8月初出台并实施,该条例强化了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健全了监管手段和措施,提出强化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建立国际收支应急保障制度。这就为监管提供了更多法规依据,但能否持续有效地执行现有法规,是有效遏制国际游资冲击风险的关键所在。第二,进一步加强对作为资本流动中间环节的金融机构的监管,落实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在外汇业务中的执法和监管责任。

    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的监控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政策体系和资本流动风险监测体系。建立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政策体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如反周期措施、结构政策和资本管制等),减少国际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

    资本流动风险监控体系是指货币管理当局根据经济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目标而在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之间建立的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统计、跟踪、预测和分析的有效监管体系。该体系以资本进出国境为统计标准、以收付实现制为统计原则、以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为监控重点。特别是要以外汇账户监管为切入点,重点监控大额外资、外债的流出,密切关注短期外汇资本流动的流向及流量;加强对非居民外汇账户资金流动和临时账户的管理,对外汇短期资金流动可开立专用账户监管,以防止短期资本混入结算账户流出,并设置预警目标测试区,制定风险预警指标与相应的处置预案,有效抵御和防范国际游资的冲击。

—————————————
参考文献:
[1]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2]戴相龙,黄达.中华金融辞库[M].陈岱孙等,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3]张明.当前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与渠道[R].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Working Paper No.0811,2008-6-3.
[4]张礼卿,黄辉.国际游资特征、规模和成因[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9(6).
[5] 谷重庆. 中国需要限制热钱流入——访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6-7.
[6]王红茹.外管局人士点评“热钱”[J].中国经济周刊,2008(26).


Prevention of the “Hot Money Shock”:References and Action
Wang Yuanlong
(Bank of China, Beijing 100818, China)

Abstract: International fluid capital is an important root cause that has caused global financial market turmoil, even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hot money shock”, all countries have been taking measures, including capital control, direct control and indirect control as well a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tional floating capi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policy adjustments, encourag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take necessary measures to remove the unidirectional expectations for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in the market. In addition, it should reinforce the capital control and insist on gradually achieving the convertibility of the RMB under capital accounts and establishing a supervision system of capital flow risk.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Fluid Capital; Shock; Prevention


① 收稿日期:2008-08-15
作者简介:王元龙(1952-),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国银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的一份报告称,在一定的经济学模型假设下,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已达惊人的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而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不认为有热钱,只有异常资金(王红茹,2008)[6]。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