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网站电子书好:“变异”的干部交流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41:06
延伸阅读

事业单位人员将“全员聘用”

    事业单位承担机构改革成本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印发后,连日来从中央组织部召开贯彻落实座谈会,到胡锦涛、习近平分别作出批示,动作之大,速度之快,令人关注。

    据有关专家介绍,《规划纲要》提出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深化分级分类管理,健全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其中,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是任务之一;而统筹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被《规划纲要》以单项列明,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十年的改革路径已经清晰。

    “事业单位承担了历次机构改革的成本,其本身的改革也因之而异常复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说。

    高层定下16字原则

    “事业单位改革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事制度改革的进展。”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汪玉凯教授这样形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事业单位改革即使取得了一些突破,如果没有人事制度改革的跟进,也会发生倒退。”

    高层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定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16字原则,勾勒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轮廓。

    权责清晰,首先牵涉到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责权划分。“目前很多单位还有行政级别,领导选任、人员考核完全套用政府系统的干部人事制度,与实际脱节,并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汪玉凯说,这都和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责权不清有关。

    机制灵活,强调了人事制度要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目前我国共有130多万户事业单位,主要为医院、学校、科研院所、媒体等;有3000多万名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占公共部门就业人数的41%,这其中61%的人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其中教育系统人员即达到一半左右。

    2010年全面建成聘用制度

    据了解,2010年,我国将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建设,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条例》出台,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考核、申诉等单项规定。继续推行聘用制度,争取2010年在全国全面建立聘用制度。进一步加大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力度,明年要在全部市(地)级以上机关、40%的县级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工作。

    (据《瞭望》、新华社)

    “这个职位还没坐热,下面的情况还没摸清,又得交流到其他地方,无法真正安心做点事。”日前,记者一位在南方某县干部交流任期将满的朋友,显得困惑和无奈。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干部交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不该有的一些负面效应,其“派生”的某些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交流力度不断加强

    “实施干部交流制度的初衷,除培养、锻炼干部外,还在于防止出现任人唯亲、用人失误、考察失真、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龚维斌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干部交流制度,是指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以调任、轮换、转任、挂职等形式,对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的工作岗位进行交流。

    中央1990年发布的《关于实行党和国家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规定》,对干部交流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1994年,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再次重申了干部交流的重要性。

    2002年7月9日,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实行领导干部回避交流制度,其中以地区回避面最广,影响也最大。

    2006年8月6日,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对领导干部交流规定方面又作了细化和完善。

    据了解,在以往各地干部交流中,实施对象基本是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党委、政府部分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成员。

“向上负责”导致“短视”

    一般来说,对地方经济最有影响力的县级领导,在一个地方交流任职年限大多为3年至5年,他们今后的去向与其政绩紧密关联,而其政绩的评价标准,又直接掌握在对其有任命权的上级领导和党委手里。

    多位受访者认为,这种“向上负责”的利益取向,容易导致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极少考虑地方或部门的远景发展规划和群众的长远利益;而立竿见影的政绩,短、平、快的项目相对受到青睐。

    “这些干部异地任职,由于来路不明,社会关系不透明,当地群众和干部对其不敢监督,也无法监督,无形中也加大了干部腐败的机会。”北京大兴区的年轻公务员小王这样告诉记者。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干部借调整之机,通过暗箱操作,使一些亲属、亲信、朋友在交流过程中,能够不动声色地安插到如意的地方或职位上,为自己将来发展布局人际资源网络。

    “领导干部交流是一个集体大动作,既有平级调动,也有明升暗降含义的区域性调动,个中微妙鲜为人知。”尹韵公研究员认为,“为了避免被交流到自己不想去的地方和职位,有些领导干部将有调整权力者视作供奉对象,交流之前加强‘联系’,催生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市场。”

    从以往报道来看,不乏此类大案。比如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卖官案,河南省原漯河市委书记刘炳旺卖官案,安徽阜阳“白宫书记”张治安买官卖官案,陕西省商洛市原商州区委书记张改萍卖官案,等等,这些权钱交易不少是以“干部交流”方式来完成的。

为婚外情婚外性埋下伏笔

    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龚维斌教授曾挂职江苏省海门市副市长一职,对干部交流情况比较熟悉。

    “大多数的时候,被交流的干部家属的调动与安置问题往往得不到同步解决,给夫妻生活、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造成不小的影响。”龚维斌教授坦言。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交流任职干部长期夫妻两地分居,双方情感交流与夫妻生活处于极端不正常的状况,不但影响夫妻感情,也为婚外情与婚外性的发生埋下伏笔;有的直接危及到家庭稳定,甚至发生刑事案件。

回家探亲公款买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群众对干部交流的成本问题也颇有微词。由于异地交流任职,干部要经常回家与家人团聚,很多地方解决干部探亲的交通问题,普遍做法是安排公车接送,加剧了公车私用现象。

    “干部回家探亲,一般不愿意与普通人一样去挤公共交通工具。”在云南省某市做市长秘书的朋友告诉记者,大多时候是专职司机长途往返接送,也有些领导自己开公车来往,汽油费、过桥费、过路费等加起来,每年开支惊人。“这些费用由领导干部个人承担不太现实,自然也就公款报销了。”

    也有基层群众向记者反映,有些交流任职干部周末和节假日回家同老婆、孩子团聚去了,当地若有急事很难找到他们。中央出台三文件

领导10年必须“动位子”

    三个数字正迅速成为中国从部长到县长都关注的时间段,它们是:5年、10年和15年。

    第一个数字代表上述官员中正职的每届任期,第二个数字代表他们在同一职位上的最高任职年限,第三个数字则代表了他们在同一层次职务上的累计最长任职时间。

    具体说,如果是一个省长,那么他最多只能在这个位子上干两届共10年,10年后就必须“交流”到别的岗位——这种交流可以是提升去外地。

    如果是同级调动,这个正省级官员则只能再干一届5年,5年后,如果还没能继续升迁,将被要求退出领导岗位。

    而所有调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该省长的配偶子女等规定内的亲戚不能和其有直接的上下级领导关系。

    上述规定出自新华社在2006年8月6日公开发布的三个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

    国家行政学院的专家说,任期制度和交流制度的相互配合,对实现官员的“优胜劣汰”和加快更新速度,将起到“强制性”作用。

    (据《南方周末》)对策

堵住交流制度漏洞

    多位受访专家和干部向本刊记者反映,目前干部交流制度存在的漏洞,说明有必要从整肃吏治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

    公示干部信息便于群众监督

    在采访中,受访者普遍建议,为便于当地群众和干部监督,交流任职干部的基本信息应进行公示。包括:公布交流任职干部的知识背景、从业履历、工作实绩及岗位职责以及任职承诺;另外,在落实《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基础上,要公布其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

    主要领导应当地产生

    多位受访专家还认为,党委主要领导可异地交流任职,但政府主要领导应尽量在当地产生。他们的理由是,因为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在熟悉当地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深思熟虑的长远规划。这样在保证党委统揽全局的前提下,既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调动班子干部的积极性。

    据专家介绍,美国是选举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但各州宪法都规定州长候选人,须在本州居住一定年限,如《佛蒙特州宪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任何至选举日以前非在本州居住满四年者,不得当选为州长或副州长。”

    异地交流应带家属

    “针对异地交流所带来的成本问题,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配套对策。”有专家认为,“领导干部异地交流原则上应带家属,接受地要妥善解决好交流干部家属、子女的入学和工作安排问题,严格控制公车私用的现象。”

    扩大民主是治本之策

    在受访专家看来,要减少干部交流任职中出现的问题,关键是进一步扩大民主,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并引入竞争择优机制,改进交流人选产生方式,这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