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亚马逊书单推荐:调控房价不能只为平衡民众情绪 —— 廖保平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19:44

调控房价不能只为平衡民众情绪   

2011-10-25 23:59:40|  分类: 得罪人事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调控房价不能只为平衡民众情绪
廖保平

 

  任大炮任志强在微博上说:“天天喊调控房价,为啥政府从来不从土地供给,土地价格和税收减负上下点工夫呢?不从提高民众收入和减免个人购房税费,提高民众的购房可支付能力上下点工夫呢?政府到底是真想解决民众的住房,还是仅把房地产市场作为平衡经济增长与民众情绪的工具呢?”
  任大炮这话说的狠而准,所谓市场调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购制购买和价格打压,而是按市场规律办事。我想我们应该还能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也是以限制商品购买和打压商品价格来保持市场稳定,可是终究不是办法,黑市张狂,官倒横行;市场和价格开放之后,全国到处上演抢购风潮,日常生活品尤甚,这就是之前违反规律的后果。假如我们现在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仅仅是为了了限制购买和打压价格,那么,一旦限购令放开,只会形成报复式的上涨。
  这样对比是想说,我们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并不是理顺价格的调控,不是从根源进行调控,而是压制性的调探,是末端阻截的调控。从根源上进行调控,就要象任志强所说的那样,政府不与民争利,也不与企业争利,从土地供给,土地价格和税收减负上下点工夫,不要既当运动员又裁判员,那是搞不好的。
  目前这种末端打压表面上看达到的调控的目的,一二线房屋量价齐跌,上海证券报有报道说:“上海楼市引领全国降价潮”,绿地、中海等超大型房企降价幅度已扩大至20%至40%。另有中型房企与代理机构密谈整体出售项目,价格约为市场价的七成,沪上成交量跌至7年最低。但一二线城市房租大涨和三四线城市房价大涨也是事实,超发的货币总是要寻找出路,而且,大量的货币跑到三四线房市,没有全部跑到生活品市场来推高物价,已算是幸事,要不然,目前的CPI将更加难看,公众的情绪更激烈。
  在货币超发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已经像是一个翘翘板,一头是房价,是头是CPI,一头翘起,另一头就下去。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可以融纳巨量资金的市场,资金进去,房价上涨,CPI较为平稳,一旦房地产市场对资金进行限入,海量的资金跑到生活品市场兴风作浪,必然推高CPI,让老百姓难以承受之痛。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限制有钱人的资金进入,而无钱的人想进入仍然无法抬脚跨过门槛。拿上海这样的市场来说,即便降价幅度已扩大至20%至40%,价格仍然高得让普通老百姓望房兴叹。可是房价在下行之中,有钱人会想方设法进入,拣了便宜货,等到政策放松,还是将房子卖给普通人。可以说,房价的价格打压,很难说对普通老百姓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买不起的仍然买不起,买得起的,会因为政策的介入而观望,政策的多变性又往往让人错失良机。
  这种末端打压让房地产商有苦难言的同时,也让一部分购房者不认账。近日,上海多个在售新盘由于降价幅度巨大而遭到前期购房者的围攻,甚至有售楼处还遭遇了打砸泄愤。很论者认为“业主围攻降价楼盘”违背契约精神,试想,如果这个市场是纯粹按市场规律运行的,必然会按契约运行,自己投资失败自己打自己耳光或跳楼,谁又会把房价下跌的气出在开发商身上呢?正因为是一个“政策市”,任何人对市场的判断都因为政策插一脚而可能出了差错,便将这种错误归罪于交易的对方,当这些业主在围攻降价楼盘时,未尝不是在对政策干预的不满?
  实际上,如果我们认可商品房是一个市场,就应该按市场规律办事,如果我们认可保障房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就应该把心思在提供保障上面来,真正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即市场的归市场,政府责任的归政府责任。一旦把市场问题政治化,仅把商品房市场作为平衡民众情绪的工具,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由此引发的行政对市场的强行干预,在短期是有用的,但从长期来看,一定会弊大于利,甚至有可能会受到市场规律的报复,这样的痛苦经历我们已经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