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去旅行歌词:吕梁市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1:02:45
吕梁市市情

jysks.net  2009-04-13 17:36:11  作者:  来源:  查看/459


历史沿革


吕梁地区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地区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大陵等。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   

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设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蔺、皋狼、中阳、离石、土军、隰成、临水为西河郡辖县;蒲子县为平阳郡辖县。王莽代汉后,兹氏县改兹同,大陵县改大宁,平陶县改多穰,临水县改监水。东汉始立后各县遂复旧名。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离石、蔺、皋狼、临水、中阳、平周为西河郡辖县;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蒲子县属河东郡。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同年,临水县并入离石。中平年间美稷县“南徒于兹氏县界,寻废”。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8年)“南匈奴内附”, 左部居于兹氏,中部居于大陵。

三国初分,吕梁为魏国境域。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设置西河郡,治兹氏县,辖离石、中阳等县;大陵、平陶二县仍属太原郡,蒲子县仍为平阳郡辖县。   

西晋。吕梁境内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属县未变,仅兹氏县改隰城。东晋十六国时期,吕梁境内较为混乱。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年)“以离石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         

北魏初立,吕梁为太原郡境域,设置有大陵、平陶、兹氏等县。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延和三年(公元434年)设吐京镇,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吐京镇下设岭东、岭西二县,平陶县移出区境,大陵县改受阳。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复置西河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吐京镇改吐京郡,同年,废蒲子县,设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为其辖郡。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设永安县,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岭东县改新城,岭西县改吐京。         

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隰城、永安二县属西河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受阳县仍属太原郡,离石境域仍设离石镇。      

北齐、北周之际,吕梁当两政权纷争之地,北齐斛律金所筑长城的起点——金锁关即在区内黄芦岭上,今遗址尚存。当时吕梁境内设有西汾州怀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都。南朔州系由汾州改称,治所仍设隰城,西河郡隶属之。离石镇改怀政郡,辖县有昌化、良泉等县,蔚汾县属神武郡,受阳县属太原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后因裁郡改属怀政郡。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石州;大象年间,南朔州改称介州;并增设定胡、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

隋,吕梁分属于离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楼烦郡、龙泉郡。离石、修化(窟胡县改)、太和(乌突县改)、平夷、定胡、宁乡等县属离石郡,西河郡辖县有隰城、永安二县,受阳县仍属太原郡,岚城县属楼烦郡,石楼县属龙泉郡。            

唐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后改太原府)。西河(隰城县改)、孝义(永安县改)二县属汾州,离石、平夷、定胡、临泉、方山属石州,宜芳、合河二县属岚州;石楼、温泉二县属隰州,交城、文水二县属并州(太原府)。         

五代时期,吕梁境域内所属未变。              

宋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离石、平夷、方山为石州辖县。西河、孝义为汾州辖县;宜芳、合河为岚州辖县;石楼、温泉为隰州辖县;定胡、临泉为晋宁军辖县;交城、文水二县为太原府辖县。         

金代,仅因晋宁军被撤销,辖县改属石州,其它州县的隶属未变。

元代,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 (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石楼为晋宁路辖县。

明初,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县有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辖宁乡县〕、汾州(辖孝义县)。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三年(1914年)1月,永宁县改离石,宁乡县改中阳。民国七年(1918年),增设方山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兴县专区辖有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等11县,汾阳专区辖县有汾阳、孝义、交城、文水、中阳、石楼等9县。

1951年3月27日汾阳专区撤销,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划归榆次专区,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石楼县划归晋南专区。              

1952年7月1日,兴县专区撤销,兴县、岚县划归雁北专区;临县、方山、离石、中阳划归榆次专区。   

1954年7月1日,离石、方山二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11月10日,文水、交城二县并入汾阳县,中阳县与离山县合并为离石县,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岚县分别划入静乐和兴县,石楼县并人吕梁县。1959年9月19日除孝义县以外其它各县恢复建置,1961年5月恢复孝义县建置。

1971年5月1日。吕梁地区组建,同时恢复方山县,新增设娄烦、交口二县;1972年4月,娄烦县划归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设柳林县。1992年孝义撤县设市;1996年离石市撤县建市;1996年汾阳撤县建市。

2003年10月23,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建制、设立地级吕梁市。

行政区划



  全市现辖1区10县2市(县级)。总人口347万,国土面积达21095平方公里。(2006年数据)

  吕梁市  面积21143平方千米,人口350万(2003年)。
  离石区  面积1323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033000。区人民政府驻交通路。
  孝义市  面积 948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032300。
  汾阳市  面积1176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032200。
  文水县  面积1064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0321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中阳县  面积1441平方千米,人口13万。邮政编码033400。县人民政府驻宁兴镇。
  兴 县  面积3167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033600。县人民政府驻蔚汾镇。
  临 县  面积2979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033200。县人民政府驻临泉镇。
  方山县  面积1433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033100。县人民政府驻圪洞镇。
  柳林县  面积1288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033300。县人民政府驻柳林镇。
  岚 县  面积150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033500。县人民政府驻东村镇。
  交口县  面积1258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032400。县人民政府驻水头镇。
  交城县  面积1821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030500。县人民政府驻天宁镇。
  石楼县  面积1736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032500。县人民政府驻灵泉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吕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2003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建制、设立吕梁市。全市现辖1区2市(县级)。总人口347万,面积21095平方公里。吕梁是资源富区,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藏有40多种,含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以上,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白云岩、煤气层等。其中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3%,远景储量1101亿吨,探明储量404万吨。4号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储量达62亿吨;铝矾土品位高、埋藏浅,预测储量达4.4亿吨,为山西之冠;铁矿石已探明储量9.87亿吨,占全省睥29.41%。地上红枣、核桃、沙棘等经济资源得天独厚;野生动物有国家珍禽褐马鸡以及金钱豹、鹿、獐等,鸟类140多种;小杂粮品种齐全,质优量大。

自然地理


位置
        吕梁市组建于2004年,辖一区二市十县,总面积21095平方公里,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介于北纬36°43'—38°43'和东经110°22'—112°19'之间,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离石区是吕梁市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气候
吕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吕梁关帝山主峰一带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而临县、柳林沿河一带较为干旱,降水量通常在450mm以下。

水文

        (一)、水资源总量及其特点
吕梁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47亿立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1、1亿立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9亿立米。水资源总量中河川径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重复量,重复量包括河川基流量4、069亿立米,柳林泉年径流量1、23亿立米,河道渗漏、山前侧向补给地下水的地表径流0、207亿立米,共计5、51亿立米。根据吕梁的自然社会状况,水资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非常贫乏。按1999年全区人口334、54万人计算,人均占有量为433立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0%,比全省平均水平还少30立米。按1999年全区耕地878万亩计算,亩均占有量为165立米,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1、5%,比全省平均水平少40立米。二是分布极不均匀。首先干旱年和丰水年相差悬殊很大,降雨极值比相差达5、93倍。其次年内分配不平衡,占有水资源总量76、7%的河川径流,近三分之二的量集中在汛期,且以暴涨暴落的洪水出现。再次是区域分配不均,平川区每平方公里9万立米,而山丘区每平方公里只有6、5万立米,占平川区的72%。三是日趋衰减。根据《山西省水资源公报》(1997年)公布,1997年吕梁市水资源总量仅有8、821亿立米,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7、1%,其中地表水占4成,地下水占6成。
  (二)、水系
  吕梁市全境均属黄河流域,以吕梁山为界,河流分为直入黄河和通过汾河流入黄河两个水系,即黄河支系和汾河支系。
  1、黄河支系
  黄河支系流域面积13786平方公里,河流多源出吕梁山西麓,水源多为潜层地下水涌出,水源不稳定,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比较明显,并且受年度间降水量影响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其中较大的河流有:
  黄河干流 自保德县而来,至兴县北会村牛家洼入境,为吕梁市与陕西省界河,经兴县、临县、柳林至石楼县后北头村出界,境内全长296公里。据吴堡水文站观察记录,年平均径流量397、3亿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20、9公斤/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达2、68万立米/秒(1940),枯水期最小流量仅有39、5立米/秒(1978年)。
  岚漪河 发源于岢岚县荷叶坪山马跑泉,至兴县木崖头乡青草沟村东南1公里处入吕梁境,至裴家川口汇入黄河。河道全长120公里,其中吕梁境内36公里。流域面积2167平方公里,吕梁境内为544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8、59%。多年平均径流量0、94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170万吨,1967年实测洪峰流量2740立米/秒。该河季节性变化较强,冬季有四个月为结冰期(上年12月至下年3月)。
  蔚汾河 发源于岚县野鸡山,由界河口入兴县境,至张家湾村汇入黄河。据县志载:“管涔以西至合河,皆汉汾阳县城,汾阳北山,汾水出焉”。又因河流经县南蔚山脚下,故名蔚汾河。较大的支流有南川河和交楼河。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478平方公里,河床比降9.73%,多年平均径流量0.757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1440万立方米。据1967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840立米/秒。该河冬季结冰,封冻期三个月,(上年12月至下年2月)。
  湫水河 古称临水,亦名龙泉水、秋水。《水经注》谓之“陵水”。发源于兴县白龙山下湫水寺,流经临县湫河川至碛口镇汇入黄河。河全长122公里,流域面积1989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6.5%,多年平均径流量1.05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400万吨,平水期流量1.1亿立米/秒,1967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3670立米/秒。主要支沟有郝家沟、油坊沟、代坡沟、太平沟、城庄沟、榆林沟、安业沟、大峪沟、车赶沟、招贤沟等,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沟共有26条。
  三川河 由北川、东川、南川河及三川河柳林段合称,流经方山、离石、中阳、柳林四县市,于柳林县石西乡两河口村汇入黄河。三川河全长168公里,河床比降4.14%,流域面积4161.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84亿立方米(含柳林泉流量1.23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4070立米/秒(1966年),年平均输沙量2440万吨。其北川河为三川河正源。发源于方山县北赤坚岭,至离石县城西与东川河汇合。全长90公里,流域面积1456.1平方公里,河床比降6.4%,常年清水流量约0.6立米/秒,年平均输沙量202万吨,年平均径流量0.949亿立方米。北川河上源多为花岗岩和古老变质岩山区,降水较多,水量丰足,河谷双较开阔,宽约1000--2000米,由于河流弯曲,谷中形成了极不对称的两级阶地。东川河位于离石县东北,上源分小东川河和大东川河,在五里铺汇合,全长44公里,河床比与北川河相汇。东川河流域总面积为944平方公里,年平均输沙量804万吨,年平均径流量0.306亿立方米。南川河古称宁乡水,发源于中阳县刘家坪乡界牌岭,由南向北流经中阳县城、金罗等地,在离石县交口镇汇入三川河。南川河上源偏东为枝柯河,偏南为其干流。主河道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835.4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上游为1.6%,下游为1.0%。年平均径流量0.458亿立方米。南川河流域上游为土石山区,面积为5976平方公里,植被较好,年平均输沙量24.6万吨,中下游为黄土丘陵区,面积238平方公里,年平均输沙量569.3万吨。三川河柳林段,一名清水河,由北川、东川、南川河自离石县城至交口镇间汇合而成,向西至柳林县两河口村汇入黄河。全长78公里,河床比降0.38%,流域面积925.5平方公里,河谷宽度500--1200米,年平均径流量0.236亿立方米。
  屈产河 又名龙泉水,发源于石楼县东石楼山西侧。流经城关、西卫由曹家垣入柳林县,至石西乡下塌上村汇入黄河。全长74.9公里,流域面积1205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0.93%,年平均流量为0.342立米/秒,洪水期流量为130--240立米/秒,结冰期由上年11月开始至下年1月开始解冻。
  2、汾河支系
  汾河支系流域面积7309平方公里,河流源出吕梁山东麓,水源系潜水的断层水。由于水源不稳定,河流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其中主要河流有:
  汾河干流 自太原市清徐县而来,文水县阎家堡村东一公里处入吕梁境,为吕梁地区与晋中地区界河。在文水县徐家镇村南一公里处出境,又经平遥、介休市至孝义市霍家堡村折而重入吕梁境,至东董屯村南二公里处出境,境内长度共计40公里。据兰村水文站实测:平均流量为21.8立米/秒,含砂量44.2公斤/立米。
  岚河 亦名岚州河,《岚县志》称:“绿水河”,发源于岚县河口乡马头山脚下,上源亦称岚城河,有普明河、合会河等较大支流,至曲立入娄烦县境后江入汾河。吕梁境内河长56.7公里,流域总面积1146平方公里,本区境内为105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68亿立米,年平均输沙量为547万吨。该河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平水期流量仅有1.8立米/秒,洪水期流量为170立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879立米/秒(1958年)。
  磁窑河 发源于交城县西北磁窑沟内贺家岭,故名。瓦窑河为其最大的支流。河出磁窑沟后进入平川区,至石侯村合瓦窑河入文水县境,经汾阳至孝义北桥头村汇入汾河。现河道为原汾河故道,河原由交城境内入汾。河全长121公里,流域面积为568、6平方公里,河床比降沟口以上为3、33%,以下为1%,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0万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0万吨。该河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百分之九十的径流集中在汛期,均被下泄出界,上游极少用于灌溉,文水县以下可得洪灌之利。
  文峪河 古称文谷水,又名文水,为汾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元和郡县志》谓:“文谷水,出交城县西南文谷”。又因河水多波纹,故名。河发源于关帝山脚下,自上而下接纳了东西葫芦水、窑儿河、三道川、二道川水、西冶河、头道川水、峪道河、禹门河、向阳河、阳城河、虢义河、孝河等,至孝义市南姚村东1、5公里处汇入汾河。全长155公里,流域面积411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3203平方公里,平川区909平方公里。据1956年——1984年实测资料,年平均径流量2、56亿立方米,其中最大值5、84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值0、921亿立方米(1972年),汛期径流量为1、11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43%;最大洪峰流量为1751立米/秒(1959年)。该河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12月至下年1月为结冰期。
  孝河 正源为况镇河,至薛家会以下先后接纳下堡河、柱濮河、曹溪河,经孝义古城南,东流至芦南村0.5公里处汇入文峪河。全长56.5公里,流域面积460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0.16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为2100立米/秒。
  双池河 上源为村川河,发源于交口县,先后接纳了大麦郊河、院川河等,至双池镇以下称双池河。全长72.6公里,流域面积为1111平方公里,其中吕梁地区境内982.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10.7%,年平均径流量为0.184亿立方米。
  (三)主要泉水
  吕梁市境内大于100升/秒的泉水,共有七处,总年径流量为1.53亿立方米。
  柳林泉 位于柳林镇东龙门会、寨东一带的三川河谷中,属于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内出露的上升泉。泉水呈集中和分散状出露,泉水海拔高度为801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3亿立方米,(流量3.9立米/秒),泉域范围4400平方公里,其中石灰岩裸露面积1700平方公里。泉水来自不同的方向,反映在水质上有明显的差别,河谷北侧的水质较好,南侧因受煤系地层的影响,水质略差。
  吴城泉 出露在吴城镇驿沟与大东川交汇处,由于呈城逆断层上盘古老变质岩的抬升,阻挡了自东部汇集的岩溶水,形成蓄水构造。流量为170--530升/秒,钻孔单位涌水量4.36--7.6升/秒·米。大者可达26.66升/秒·米。
  神头泉 位于汾阳县峪道河镇神头村,泉水出露在北--北东向断层带上,地下水由北--西向寒武奥陶系内溶洞水补给,涌水量316--450升/秒,矿化度0.25克/升。泉口标高海拔1127.07米。
  峡口泉 一名向阳泉,位于汾阳县城西15公里的向阳村西峡口一带,故名。因沟谷的常年侵蚀,使寒武系石灰岩出露在地表,中统石灰岩中的地下水溢出成泉,为一下降泉,泉水由北侧寒武--奥陶系内溶洞水补给,流量为150--175升/秒,矿化度0.26克/升,泉口标高海拔1150.88米。
  西冶泉 位于中阳县南川河东源枝柯河上,出露在北--北东向离石油房坪--中阳枝柯一线的断裂带上。由于西侧古老变质岩的抬升,阻挡了由东部而来的岩溶水,形成蓄水构造,该泉属于间歇泉,泉水大约以14年为一个周期,每次流出时间为一年,呈散泉。流量150--210升/秒,泉口标高海拔1240米。
水神头泉 位于交口县康城镇解家坪村以西,泉水出露自奥陶系中统石灰岩,流量20--252升/秒,水量的瞬间变化很明显。泉口周围的钻探调查均未见到水,据分析该泉为局部上层滞水泉。
  (四)地下水
  吕梁市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7.9074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为7.0304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的88.91%,其中河川基流量4.957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总量的70%以上;平原区内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264亿立方米,其中重复计算量为1.1494亿立方米。
  地下水多年平均可采量为2.3819亿立方米,(不包括河川基流量),其中平原区1.8504亿立方米,山丘区0.5315亿立方米。
  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丘区内的各条河道上,上游多为变质岩类裂隙水,区内降水量较大,自然植被较好,水源较为充足;中下游一般为碎屑岩类裂隙水,区内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河川基流很不稳定。此外碳酸岩类岩溶水是吕梁境内的主要地下水资源之一,区内碳酸岩类地层出露较广,约在4000平方公里左右,在出露区内形成了一系列的小泉水,如柳林泉、神头泉、峡口泉等,受山前断层影响,一部分作为平原区的补给水源,转入平原区内,一部分补给了境外的郭庄泉和黄河。区内的渗入区,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
  平原区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区内地势平坦,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一些城镇、居民地和工业区内,往往造成地下水超采,形成了“漏斗”。
土壤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西依黄河,东连太原盆地,辖13个区县市,148个乡镇(81镇67乡),12个街道办事处,3110个行政村,126个居委会,347万人口。全市东西宽约142.16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全市总面积2113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5%,折合面积3169.9万亩,其中农业用地2308.17万亩,建设用地121.78万亩,未利用地739.95万亩。在农业用地中,耕地803.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35%;园地22.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71%;林地1193.09万亩,37.64%;牧草地97.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8%;其他农用地191.3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04%。
矿产
吕梁市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目前,全市已发现各种成因类型的矿产40种,产地407处,其中大型矿产地40处,中型矿产地63处,小型矿产地30处,矿点及矿化点274处。.
林产  
    吕梁市森林水平分布,南起石楼县石楼山,北至岚县芦芽山,途径交口县高庙山、中阳县尚顶山、孝义市昔颉岭、离石市薛公岭、交城县关帝、方山县南阳山、兴县黑茶山、临县紫金山、岚县野鸡山,主要树种顺序为:白皮松、油松、华北落叶松;从南到北,从低山到中山,暖温带的栎类杨桦阔叶杂木林到中部、北部高寒山区的侧柏,从栎类杨桦阔叶林逐步过渡到关帝山的华北落叶松、油松为主的针叶混交林。西部自黄河向东直达汾河的森林分布是:黄河东岸残垣沟壑区以红枣为主,分布区域北起兴县裴家川口,南至石楼西山乡共49个乡镇,此外,离石、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的边山乡镇和部分平川区也有分布。黄河丘陵区以刺槐、榆为主,离石三川河、临县渊水河、兴县蔚汾河西岸及岚县小盆地人工栽植有北京杨、新疆杨、加拿大杨为主的杂交品种。吕梁山东麓的孝义、汾阳、交口等县(市)的黄土丘陵阶地以核桃为主,离石、中阳、石楼、临县、柳林、兴县的部分乡镇也有分布。汾河以西的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的平川区则是北京杨、毛白杨等杂交杨占绝对优势,间有旱柳、漳河柳的人工速生丰产林及农田林网。
  本区森林分布垂直地带性明显,以关帝山为代表,主峰孝文山.(海拨2831米)下部800-1400米为疏林灌木丛及农耕地,树种以白皮松和侧柏为主;.950-1700米为低山针叶林带,以油松为主,间有白皮松、侧柏,还有次生辽东栎、山杨、桦树、杜梨、五角枫,灌木丛主要为沙棘、橡子类;1600-2500米为阔叶林带,以白桦、山杨为主,间有金腊梅、胡枝子、沙棘灌木丛;1850-2600米为针叶林带,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白松次之;2500-2780米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带。
  人工刺槐林垂直分布于海拨950-1400米,核桃垂直分布于海拨700-1200米,红枣分布于600-1000米之间。
  吕汾市有林地总面积51.5万公顷,其中成林面积30.3万公顷,灌木林地18万公顷,四旁树4790万株,折合面积3.2公顷,森林覆盖率24.4%。林木蓄积量1823.7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1716.4万立方米。现有疏林地3.2万公顷,未成林造林1万公顷,苗圃地0、1万公顷,宜林地16、3万公顷,25度以上陡坡地14、8万公顷。有林地总面积51、5万公顷中,用材林20、3万公顷,主要分布于省直关帝山森林经营局、黑茶山森林经营局、吕梁山森林经营局所属各林场和吕梁地区所属交口峪岸坪、交城青沿、兴县恶虎滩等23个县林场,主要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山杨、辽东栎、白桦等,油松居首位,总蓄积634、9万立方米,面积9、6万公顷。
  防护林1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地区所辖石壁、大陵山、向阳、大石头、韩尾沟、工农山、梁家山、胡堡、紫金山九个林场及中阳军山、离石平顶山等乡村集体林。主要树种有刺槐、油松、侧柏。  
    薪炭林45公顷,分布于国有林缘地带。
  特种用途林7000公顷,主要分布于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交城卦山森林公园、离石安国寺森林公园及方山北武当山等寺院,主要树种为华北落叶松、侧柏。
  经济林21万公顷,主要树种为红枣、核桃、仁用杏,柿子。红枣分布在沿黄四县和离石、交城等地
,面积10万公顷,年产量10万吨;核桃分布在东部汾阳、孝义、交口等丘陵山区,面积6万公顷,年产量12500吨;仁用杏分布在北部冷凉区的岚县、方山等地,面积1、3万公顷,大都为近几年新栽幼树,年产量仅200吨,柿树主要分布在孝义市,面积为850公顷,年产量2500吨。
  吕梁市现有古、大、奇、珍稀树木412株,分布在13县市的175处,分26科30属40种,其中古、大、奇树199株,珍稀树213株。古、大、奇树分别为国槐83株、侧柏28株、小叶杨13株、油松12株、核桃8株、旱柳12株、白榆4株、揪树3株、枣3株、垂柳2株、青杨2株、桑树2株、文冠果2株、白皮松1株、杏1株、柠条1株、银杏1株、柳叶鼠李1株、小叶朴1株、单被槭1株、臭椿1株、桃叶卫茅1株、樟
树1株、君迂子1株,细裂槭3株,珍稀树种分别为单被槭2株、银杏3株、核桃揪8株、杜仲3株、樱桃1株
、.猕猴桃3株、刺五加2株、七叶树1株、樟子松70株、皱皮木瓜3株、板栗18株、翅果油树50株、玫瑰12株。

动植物
                                                                     
一、野生动物资源
  根据资料记载和1988年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吕梁市野生动物分属4纲24目213种,资源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交城、交口、兴县、方山、岚县等地。.其中鸟类有14目16科160,兽类有6目16科36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金雕、黑鹳、金钱豹四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苍鹰、大鸢、雀鹰、乌雕、草原雕、白尾鹞、猎隼、红脚隼、红隼、鸳鸯、原麝、獐、黄羊等20种。
  褐马鸡 褐马鸡属鸟纲雉科,是我国的国宝,我省的特产,也是世界稀有珍禽。.其体大如鸡,尾羽22根,呈散发状,如马尾,嘴粉色,足趾朱红,体羽大部分为黑褐色,红眼黑冠,两耳侧还伴有似角状的银白色耳羽,向头后伸延,形态奇丽,.栖息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高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内,喜群居,以松籽、蚁卵、昆虫等为食,性强好斗,不畏强暴,人们往往以此作为顽强精神的象征。其分布目前仅见于我国我省吕梁山系的芦芽山主关帝山以及河北省西部的小五台山地区,我区交城县庞泉沟一带是褐马鸡的集中分布区,区内现有褐马鸡2000余只。
  为了保护珍禽,发展森林旅游业,经1980年12月18日省人民政府晋政发297号文件批准,在我市关帝山庞泉沟建立了以保护褐马鸡、黑鹳为主,同时保护华北落叶松次生林的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1983年8月经新疆全国自然保护区工作会议建议,并报请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将该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关帝泉旁林深处,游人褐马共逍遥”。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以其特有的世界珍禽褐马鸡,黄土高原罕见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八方来客,现已成为吕梁的一大旅游盛地。
二、野生植物资源
   根据1996年吕梁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和掌握的资料记载,吕梁市野生植物资源分属129科945种,其中木本植物57科115属294种,草本植物72科651种。
  吕梁沙棘 吕梁是我省天然野生沙棘的中心分布区,素有沙棘宝库之称。据普查统计:全市现有不同盖度的天然沙棘面积84.73千公顷,约占全省沙棘面积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沙棘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中:盖度在90%以上的面积有6.47千公顷,盖度在60--90%的面积有25.07千公顷,盖度在40--60%的面积有26.3千公顷,盖度在40%以下的面积有26.87千公顷,分别占全区沙棘总面积的7.7%,29.6%,31.1%,31.6%。宝贵、丰富的潜在资源优势为开发利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沙棘的生态效益显著
  1、沙棘的适应性强,是其它经济树种不可比拟的。它不仅耐水湿盐碱,而且耐寒耐旱耐瘠薄,在-50℃的严寒和40℃的高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结实,在海拔1000-2000米都有分布。在干旱缺水的地方造林成活率高于其它树种。
  2、保水固土力强,是其它树种不可替代的。沙棘根系发达,三年生沙棘主根深2米以下,水平根系延伸6米,侧根繁密,纵枫交错分布于40--50厘米土层内,有极强的固土保水能力,在沙棘林覆盖的地方,可以减少地表水蚀75%,风蚀85%。
  3、改良土壤作用大。沙棘根系具有根癌菌,具有固定土壤和大气中氮的作用,比大豆的固氮作用还高2倍。每公斤沙棘林每年固氮180公斤,相当于375公斤尿素。沙棘的枯枝落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贫瘠的土地上,具有明显改良土壤作用。
  (二)、沙棘加工利用价值高,开发前景广阔。
  沙棘是大自然赐于人类的医药宝库,富含19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现已被世界公认为集天然营养、保健、药用为一身的珍果。
  1、沙棘营养丰富。鲜果含有很高的营养成份。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居果蔬之首,据测定:每百克鲜果含Vc800--850毫克,是猕猴桃的2--8倍,枣的2--2.5倍,西红柿的20--80倍,含有机酸3.12--4.67%,含糖5.44--12.5%,含脂肪7--8.81%。
  2、药用价值高。沙棘已被国家卫生部列入药食两用植物之一,长期食用沙棘果有强身健体,长生不老的功效,目前临床验证,沙棘油有极强的抗炎生肌、止痛止血,愈合再生,可用于抗辐射、抗疲劳、抗衰老等多种疾病。
  3、加工开发前景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沙棘为原料生产的沙棘饮料、食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用沙棘油生产的药品保健品现在也风糜全国。
  随着中西部开发的推进,沙棘将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重新认识沙棘,重视发展沙棘,力争实现沙棘良种基地化栽培和加工利用产业化开发,必将对吕梁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腾飞发挥巨大的作用。

经济发展


       经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0.1443亿元,比上年增加94.3930亿元,同比增长16.0%。总量排名全省第五,保持了2003年以来平均每年超越一个地市的跨越式趋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028元,比上年净增2575元。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5.11亿元,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计划,增速为36.29%。剔除两权价款收入一次性因素,完成103.44亿元,同比增长37.35%,增速位居全省第三。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33亿元,同比增长42.7%,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市政府所在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36.35元,增速为16.31%。其中,工资性收入为8271.47元,增长15.07%;经营性收入450.68元,增长9.5%;转移性收入为2092.72元,增长25.96%。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78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人均年收入为910.26元,比上年增长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