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王爷的农家妻:讲台上的名家风采(凡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29:13

讲台上的名家风采(凡英)
辜鸿铭这个清末国学大师,在上课之前先和学生约法三章:  (一)他一进教室,学生必须起立致礼;下课后,他先离去,学生再走。  (二)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上课检查若背不出,不许坐,要一直站到下课。  (三)能受得住约束的听课,受不了的可趁早退堂——如此做法,现在的大学教师一般不会这么做,中学教师一点也不敢这么做。可他要求虽严,但古文烂熟于胸,英文又呱呱叫,加上诙谐幽默,一般是没有学生退堂的。讲到得意处,他会忽然唱段小曲,或者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生糖果大嚼,令人忍俊不禁。
梁启超他给清华大学学生讲课,走上讲台,打开讲义,眼光先向下面一扫,然后是简短的开场白:“启超是没有什么学问——”接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既谦逊又自负。他记忆力非凡,四书五经、历史典籍、诗问歌赋,往往张口即诵;有时偶尔顿住,用手敲一敲光秃秃的脑袋,立马想起,又继续大段大段往下背;有时讲课讲到紧要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已,或掩面,或顿足,或犴笑,或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而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哭,而涕泗滂沱。
鲁迅进出教室都极为迅速,爱穿玄色衣服,一身的“黑”。一开始讲话,教室很快就安静下来。讲课侃侃而谈,幽默风趣,每一句话都充满感情和力量,使学生感到意味深长。有一回讲到《红楼梦》,鲁迅先生笑问学生:“诸君喜欢林妹妹否?”一位学生大胆地站起反问道:“请问.先生喜欢否?”鲁迅先生答道:“我可不喜欢林妹妹。”“为什么?”“我嫌她爱哭哭啼啼,小心眼儿。”他知识渊博,讲课时能深人浅出,旁征博引,需要时信手拈来,不用时挥之即去。
沈从文26岁那年第一次登上讲坛,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呆了10分钟,才径自念起讲稿来,仅10分钟便讲完了原先预备讲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然后望着大家,再也无话可说。最后只好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第一次登台,人很多,我害怕。”学生为他的“可爱”大笑不已。沈从文讲话声音小,湘西口音重,学生很不好懂,而且讲课没有讲义,毫无系统,只是即兴的漫谈,类似聊天。经常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作业讲一些问题,总是凭直觉说话,从不说亚里士多德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他教学生创作,反反复复,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要贴近人物来写。他从不给学生出命题作文,谁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自己命题。他给学生作文写批语,有时比学生的作文还要长。
闻一多一是将早上的课调到黄昏时候上,认为这样有气氛,容易讲得精彩。二是上课时往往抱着一大叠自己写的稿本,昂首阔步走进课堂,学生起立致敬坐下后,他也在讲台上坐下,然后慢慢掏出一包烟,打开来,对着学生笑一笑,绅士般地问:“哪位吸?”学生一阵笑,当然没人吸,他自己便点上一支,吸了后才开始上课。他主讲的《中国古代神话》、《诗经》、《楚辞》等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
“红学”家俞平伯当年给学生讲授诗词,每每自己先唱读。每唱完一首,自己先赞道:“好!”沉吟半晌无语,学生想要知道其所以好,俞先生已开始唱读第二首,唱毕,又由衷赞道:“好,真好!”沉迷其中。学生欲知如何好法,终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