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茹亲亲微盘下载:现代教育的盲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04:20
教育的盲点
作者:幺九   出自:细水长流  日期:2009年6月23日 21:11

2008年末,广东一家食品企业开出30个卖猪肉的岗位,
不想引来1300多名应届硕士生应聘。他们欢呼就业观念改变了,
我却认为这是对现行育人体制和用人体制的极度讽刺。
让这些硕士干老本行吧,或者,开一个卖猪肉的专业吧。
教育的盲点
高考完毕,若干报刊都登载了考题。粗略浏览了一下,除了语文政治英语尚可勉强做些题目,数理化是全数还给老师去了。我好歹还算在重点大学深造四年,取得工科学士学位,不过十数年,就如此不堪一考,一时颇有点汗颜和惭愧。
但我反过来又想,工作这十数年,从事的工作虽然与大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但边干边学,经历若干岗位,也还算能够胜任。甚至写了些业务方面的论文,还获得两部级两省级奖励。工作中应用最多的,当是读(公文和资料)、写(公文和文章)、说(与服务对象和领导同事沟通交流)、算(用计算器计算各种数据)。其次就是计算机应用,主要是业务软件开发(根据业务需要提需求但不具体编写程序)、文字录入和应用网络找资料。也就是说,除了语文和计算机,那些中学和大学要求背得滚瓜烂熟的哲学和各种思想制度,高等数学,英语,尤其是物理化学,基本上不沾边。
我可以肯定,现在若去高考,我绝对是名落孙山。我还可以肯定,现在若分配一大学生来替代我的工作,他绝对不如我驾轻就熟。那么,我在想,从高中开始殚精竭虑考大学,考上大学学习多年,究竟有什么作用?是不是在有些地方,我们的高中大学教育过于了,而在有些地方,我们的教育又存在诸多盲点?
我的看法是,现有的教育模式带有两个明显的趋向:其一,精英主义趋向。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一个都不拉下,我们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精英。尤其是英语,对英语的强调比对母语还重要,结果现在不少孩子ABC溜顺,说中文反而结巴,写篇文章更是错别字满篇,字还特丑!其二,工作主义或者说工具主义倾向。我们的教育的中心只有一个,培养螺丝钉。如果将工作、学习、生活看成人生的三个日常部分,那么,我们的教育只为工作,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比如自我阅读、资料查询等能力),尤其是生活能力的养成和熏陶(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家政;享受生活的能力,比如自己有一个爱好,或者对文艺的欣赏能力),却非常非常弱化,几近于零。更遗憾的是,就是围绕工作的教育,也多是照本宣科,动脑子死记硬背的时候多,动脑子思考动手实践动嘴表达的时候少。
精英主义和工作主义趋向,最终导致了教育与现实的隔绝,一方面现实求才若渴;另外一方面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人却很难使用。不时有报道说,北大的学生卖包子成了百万富翁,清华的学生去养猪成了千万富翁,最初舆论说人才浪费,然后转向说他们是改变就业观念的模范。我觉得都很滑稽。以前我就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专业不对口,人才高消费”,我们为什么不直接送想卖包子或想养猪的孩子去包子专业或农业大学?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容纳一个学计算机或者环境保护的孩子去能够发挥他们才智的地方?错位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不仅误人子弟无数,而且是对宝贵教育资源的荼毒浪费。
回到开篇,可能有人说我能够胜任工作,是因为我所做的行政工作是事务性的,本就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很大程度上也不对。因为行政能力是基础能力,尤其是读写说的表达能力和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特别重要,但环顾四周,有这样能力的人多吗?我们的教育体制曾经重点对此尽力吗?也可能有人会说我能够胜任工作,与我接受高等教育其实是相关的,因为我的教育经历会潜移默化给我许多能力。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但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对,因为如果我需要某种能力,干嘛不直接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训练,而要用一大堆理论、思想、公式、定理等等来曲线救国呢?
我认为,教育应当从成人的世界去反思和设计,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三种能力,并且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要删繁就简,要学以致用。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把学生时期学英语的时间拿来学炒菜煮咖啡,学谈恋爱养孩子,现在的我可能日子过的还要滋润些。
爱生活,能生活,享受生活。爱学习,能学习,享受学习。教育对于生活和学习本身的忽视,就是教育最大最致命的盲点。教育若不扫盲,就是花枕头教育。教育若不扫盲,就只会自寻死路,熟练的农民工比大学生挣得多,也就不算新闻了。
2009年6月23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