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交易和微交易的区别:基于就业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教育部项目申请书.王刚)(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15:10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选  题  依 据  A︱依据指南 指南题号(六),68
学  科  分 类        J︱职业技术教育
课 题 负 责人              王 刚
课  题 类  别        D︱教育部重点课题
负责人所在单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填  表  日  期          2009年3月2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1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重点课题。认可所填写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投标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研究成果发表时在醒目位置标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10.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
11.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课题并按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12.成果达到约定要求。课题成果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者(签章):__________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请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使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2份,其中1份原件,1份复印件。。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需须报送5份,每份单独装订。申请“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的不必填写和报送活页。
三、封面左上方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申请人如实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封面请勿用塑料封皮。
四、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供匿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五、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咨询。
六、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
邮政编码:100088
联系电话:(010)62003307  (010)62003305  (010)62019388
传真电话:(010)62003324
电子信箱:jks.qgb@cnier.ac.cn
网   址: http://onsgep.moe.edu.cn(教育部)
http://www.cnier.ac.cn(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http://www.npopss-cn.gov.cn单列学科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填 写 数 据 表 注 意 事 项
课题名称  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选题依据  请选择填写,限填一项。当选择A时,必须填写“指南题号”。          例如:  A ∣ 依据指南 指南题号  (二),5
A.依据指南 指南题号           B.自选课题
学科分类  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  B ∣ 教育心理
A.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  B.教育心理  C.教育信息技术  D.比较教育  E.德育
F.教育经济与管理  G.教育发展战略  H.基础教育  I.高等教育  J.职业技术教育  K.成人教育  L.体育卫生美育  M.民族教育  N.国防军事教育
跨学科的课题,请选为主的学科填写。
课题负责人 系指真正承担课题研究和负责课题组织、指导的研究者。不能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
课题类别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  B∣ 国家一般
B.国家一般课题C.国家青年基金课题D.教育部重点课题 E.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   F.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
研究类型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 C∣ 综合研究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担任导师  系指申请人本人担任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情况,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  A ∣ 博士生导师
A.博士生导师  B.硕士生导师  C.未担任导师
工作单位  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 A ∣ 北京市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E.河北省  F.山西省  G.内蒙古自治区  H.辽宁省  I.吉林省  J.黑龙江省  K.江苏省  L.浙江省  M.安徽省  N.福建省  O.江西省  P.山东省  Q.河南省  R.湖北省  S.广东省  T.湖南省  U.海南省  V.广西壮族自治区  W.四川省  X.贵州省  Y.云南省  Z.西藏自治区  1.陕西省
2.甘肃省  3.青海省 4.宁夏回族自治区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所属系统  系指申请人单位的属性。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 A ∣ 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
A.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  B.其他高等院校  C.教育部直属单位  D.其他科研机构  E.中小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幼儿园等)  F.军事机关及院校  G.教育部各司局  H.国家部委机关  I.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J.其他
联系电话  必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主要参加者  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单位领导、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预期成果  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请选项填写,最多选报3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和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例如: A ∣专著     D∣ 研究报告
A.    专著  B.译著  C.研究论文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 其他
申请经费  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注意小数点位置。申请“单位资助
教育部规划课题”的不填此项。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关键词


















选题依据
A
指南题号: (六),68
课题类别
D
教育部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
J
职业技术教育
研究类型
C
综合研究
负责人姓名
王 刚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58年8 月6 日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职务
教 授
研究专长
高教管理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最后学位
硕士
担任导师
B
硕士生导师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C
上海市
所属系统
B
其他高等院校
工作单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电子信箱
wgang@sspu.cn
通讯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政编码
201209
联系电话
(区号)021   (单位)50214461   (家庭)56031784   (手机)13916357931
身份证号
310107195808065436





姓 名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  作  单  位
曾令奇
1970.1
副研究员
高职教育
研究生
硕士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汪敏生
1958.7
教授
高教管理
研究生
硕士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黄秋明
1963.8
研究员
高职教育
研究生
博士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王道红
1966.12
副研究员
高教管理
研究生
博士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杨近
1972.6
副研究员
高职教育
研究生
硕士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王益宇
1972.2
助理研究员
高职教育
研究生
硕士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邓晓荣
1970.8
助理研究员
高职教育
研究生
硕士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杨旭辉
1976.9
助理研究员
高职教育
研究生
硕士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预期最终成果
A
研究报告
B
公开发表论文3篇以上
申请资助经费(单位:万元)
2
.
0
0
预计完成时间
2011 年 6 月 30 日
—1—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关于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王刚
论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年第12期
对新升本科院校如何加强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思考
王刚
论文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构成及其培养
王刚
论文
“新技术、新理念――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际论坛文集
2008年10月
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曾令奇
论文
职教论坛
2006年5月 综合版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研究
曾令奇
论文
理工高教研究
2006年第5期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社会需求
曾令奇
论文
中国高教研究
2007年第1期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研究
黄秋明
论文
中国高教研究
2008年第1期
上海高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黄秋明
论文
中国高教研究
2006年第11期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王道红
论文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年第4期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十五”规划以来主持的重要研究课题
(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
主持人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曾令奇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
2004年12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已结题
汪敏生
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对策与行动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005年12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已结题
黄秋明
高职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008年12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在研
—2—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高职院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所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途径等要素。
所谓就业导向,是指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宗旨,而且不仅仅是指狭义上的赋予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所具备的一次性就业能力,更是指广义上的赋予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具备应对职业岗位的变换与工作职能的变迁的能力和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需要而学习进修的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境外经过长期研究形成了几种比较成熟的有如下几种:(1)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模式;(2)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CBET)模式;(3)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和“关键能力”培养模式;(4)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教学工厂”模式;(5)以台湾为代表的“建教合作”模式。
我国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最为典型的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主要研究成果有:(1)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2)“工学交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3)“2+1”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2+1”即在3年教学中两年在校内,一年在企业进行。(4)“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培养模式。(5)“订单式”培养模式。
综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是比较多的,其共同点在于产教结合共同培养人才。但是,针对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发展潜质等深层次问题进行探讨,并不多见。
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突出做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如何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就业导向的适应性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当前,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深化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就业问题并不是孤立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需求、学校层次与人才培养类型。为此,我们选择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课题并以就业导向作为指导思想进行研究。
教育部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但是,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定位,并不等于已经有了正确的定位。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定位的思想,首先就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以就业导向作为指导思想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有助于将高职教育的定位转化为高职院校的具体办学行为。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研究高职院校如何树立为所在地区提供教育服务的思想。
2、研究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有关他们就业方面的教育。
3、通过对课题负责人所在高校人才培养的个案研究,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找到突破口。
(二)研究内容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要素分析
包括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内涵与要素,以及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的研究。
—3—
2、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其中包括对提出就业导向的背景、就业导向的内涵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研究。
3、就业导向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关系
包括对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后劲关系问题、教育与培训关系问题、对就业能力的全面准确的把握、就业导向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在适应性的表现形式等的研究。
4、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力现状调查分析和相关的个案研究
5、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
包括制定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意义、内涵、特征及其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就业导向功能等的研究。
6、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包括高职专业设置就业导向的国际比较分析、我国高职专业设置就业导向的选择等。
7、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
包括高职课程就业导向的国际比较分析、我国高职课程模式的就业导向选择等。
8、高职人才培养途径中的就业导向选择和相关的个案研究
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就业观念如何渗透、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就业导向问题、与劳动力市场相结合的工学结合市场化运作方式、工学结合教学制度改革等研究。
9、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力的评估标准研究与就业导向机制研究
(三)研究假设
本课题认为,办学指导思想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灵魂,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在当前,高职教育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行业性为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
(四)拟创新之处
1、从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对高职教育中“就业导向”的内涵进行界定。
2、着眼于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出其能力构成及其培养方式与途径。
3、提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力的评估标准与就业导向机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主要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为什么要以就业为导向?”“究竟导向何处?”“如何实现这种导向?”。遵循这一思路,本研究拟以学校能级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为依据,并以课题负责人所在高校人才培养作为案例,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对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主要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将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运用到本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吸取成功的经验中,研究高职院校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2、比较研究法。研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国际比较。在重视研究发达国家(或地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状况的同时,更要重视我国国情,研究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以资相互借鉴。
(三)技术路线
首先,本课题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导向为办学指导思想;其次,阐述就业导向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关系;第三,在对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力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的适应性调整研究;最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力的评估标准进行研究。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9.3-6):制订研究方案。第二阶段(2009.7-2010.5):文献分析、相关的调查分析。第三阶段(2010.6-9):阶段性成果。第四阶段(2010.10-2011.5):完成研究报告、结题。
—4—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主要参考文献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近年来,我校《基于校企合作育才模式推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实践与探索》、《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等18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上海市级教学成果等第奖。
本课题组第一成员参与的我校成果《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的研究》于2008年获得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该成果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培训上多次用作学习材料,受到众多高职院校的高度评价。
本课题组第一、四、五成员参与完成的我校成果《上海高职人才报告》获2004年上海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二)主要参考文献
[1]周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4,(6).
[2]郭静主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鲍洁主编.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张振威,吴兴伟著.大众化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5]王敏等主编.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6]俞克新主编.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杨杏芳、朱曼.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策略.大学教育科学,2003(2).
[8]叶晓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
[9]康涛、周国芳、刘和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3(1).
[10]R.Nata.Vocational education:current issues and prospects.[monograph].New York:Nova Science Publishers,c2003.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组全体人员先后承接了“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等20余项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发表过高职教育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了《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提升内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指南》、《产学合作――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等多部专(编)著。
课题组全体人员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职务、职称、专业、年龄结构合理。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我校在培养高职人才方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并且系统地开展过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研究成果。我校还与全国众多高职院校一直保持着广泛的交流,合作开展过多项大规模的高职教育课题研究,拥有广泛的、可籍以进行深度调查研究的资源。
本课题由一名副校长负责组织实施研究,在人员配备、研究时间、研究资料上均有充分保障。同时,学校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有一定财力和物力的支持。
—5—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09.3-5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分析
论文
王 刚
2
2009.6-7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观
论文
汪敏生
3
2009.6-7
就业导向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关系
论文
黄秋明
4
2009.6-10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力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
杨近、王益宇、邓晓荣
5
2009.8-10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
论文
曾令奇
6
2009.8-2010.12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论文
王道红
7
2009.8-2010.12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
论文
杨旭辉
8
2010.6-1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的适应性调整
论文
曾令奇
9
2010.8-1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力的评估标准
论文
黄秋明
10
2010.5-12
高职人才就业导向机制研究
论文
曾令奇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和系列研究论文 )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11年5月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研究报告
王 刚
2
2010年12月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的适应性调整
论文
曾令奇
3
2010年12月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力的评估标准
论文
黄秋明
—6—
七、经费
承诺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如实填报经费管理单位名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开户银行、帐号,严格监督课题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保证课题经费单独立户,专款专用,不挤占和挪用课题经费,在课题结题时提供课题经费使用明细单(负责人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填写此项,申请“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的不必填写此项)。
经费管理单位名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通讯地址:上海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政编码:201209
联系电话:021-50217734
户    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开户银行:工行宝山支行吴淞分
帐    号:1001233309026405278
我校承诺遵守财务规章制度,严格监督课题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保证课题经费单独立户,专款专用,不挤占和挪用课题经费,在课题结题时提供课题经费使用明细单。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承诺以单位名义支持该项“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拟资助课题经费   万元,用于课题研究、课题鉴定等课题开支,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进行(申请“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的负责人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必须填写此项,明确资助标准)。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7—
八、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第一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第二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8—
九、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保证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本单位完全了解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保证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保证课题申报的真实性,认可课题申报人及其所在单位的申报资格,同意上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9—
十一、课题评审评分表




权重
评   审   标  准
得  分
(百分制)
1
A级
(80-100分)
B级
(60--80分)
C级
(40--60分)
D级
(0-40分)




0.2
有重要创新性或应用性。
有比较重要的创新性或应用性。
创新性或应用性一般。
基本属于重复性工作。




0.15
已有相关成果丰富,熟悉研究现状,所列参考文献具有代表性。
已有比较丰富的相关成果丰富,比较熟悉研究现状,所列参考文献比较有代表性。
已有一般相关成果,一般了解研究现状,所列参考文献有一定代表性。
没有相关成果,不了解研究现状,所列参考文献没有代表性。




0.4
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思路清晰。
目标比较明确,内容比较充实,思路比较清晰。
目标基本明确,内容基本充实,思路基本清晰。
目标不够明确,内容空泛,思路模糊。




0.15
方法适切
方法比较适切
方法基本适切
方法不当




0.1
完全具备
比较具备
一般条件
不具备


总得分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
—10—
十二、学科评审组评审意见




签章
评审专家签章:
年   月   日
评审组人数
实到人数
表决结果
赞成票
反对票
弃权票
评审组
建议立项意见
1.评审组建议本课题立项的原因:
(1)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
2.评审组对本课题研究的改进建议:
(1)课题名称
(2)研究内容
(3)课题组织
(4)研究方法
(5)研究经费
(6)研究成果
(7)其他
评审组长签章:
年   月   日







1.活页评审未通过;
2.投票表决未通过,主要原因是(可多项选择,在选项处画勾):
(1)       选题问题;
(2)       课题设计问题;
(3)       研究内容问题;
(4)       研究方法问题;
(5)       课题组织问题;
(6)       经费资助问题;
(7)       研究成果问题;
(8)       名额有限;
(9)其他。                                             评审组长签章:
年   月   日
—11—
十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十四、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经费意见
批准资助金额(单位:万元)
·
万元
拨款次数
年度拨款计划(万元)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12—
登记号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表。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申请“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的不必填写此活页)。
课题名称: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高职院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所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途径等要素。
所谓就业导向,是指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宗旨,而且不仅仅是指狭义上的赋予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所具备的一次性就业能力,更是指广义上的赋予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具备应对职业岗位的变换与工作职能的变迁的能力和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需要而学习进修的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境外经过长期研究形成了几种比较成熟的有如下几种:(1)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模式;(2)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CBET)模式;(3)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和“关键能力”培养模式;(4)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教学工厂”模式;(5)以台湾为代表的“建教合作”模式。
我国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最为典型的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主要研究成果有:(1)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2)“工学交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3)“2+1”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2+1”即在3年教学中两年在校内,一年在企业进行。(4)“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培养模式。(5)“订单式”培养模式。
综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是比较多的,其共同点在于产教结合共同培养人才。但是,针对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发展潜质等深层次问题进行探讨,并不多见。
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突出做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如何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就业导向的适应性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当前,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深化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就业问题并不是孤立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需求、学校层次与人才培养类型。
——活页1——
为此,我们选择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课题并以就业导向作为指导思想进行研究。
教育部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但是,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定位,并不等于已经有了正确的定位。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定位的思想,首先就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以就业导向作为指导思想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有助于将高职教育的定位转化为高职院校的具体办学行为。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研究高职院校如何树立为所在地区提供教育服务的思想。
2、研究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有关他们就业方面的教育。
3、通过对课题负责人所在高校人才培养的个案研究,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找到突破口。
(二)研究内容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要素分析
包括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内涵与要素,以及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的研究。
2、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其中包括对提出就业导向的背景、就业导向的内涵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研究。
3、就业导向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关系
包括对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后劲关系问题、教育与培训关系问题、对就业能力的全面准确的把握、就业导向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在适应性的表现形式等的研究。
4、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力现状调查分析和相关的个案研究
5、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
包括制定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意义、内涵、特征及其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就业导向功能等的研究。
6、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包括高职专业设置就业导向的国际比较分析、我国高职专业设置就业导向的选择等。
7、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
包括高职课程就业导向的国际比较分析、我国高职课程模式的就业导向选择等。
8、高职人才培养途径中的就业导向选择和相关的个案研究
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就业观念如何渗透、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就业导向问题、与劳动力市场相结合的工学结合市场化运作方式、工学结合教学制度改革等研究。
9、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力的评估标准研究与就业导向机制研究
(三)研究假设
本课题认为,办学指导思想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灵魂,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在当前,高职教育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行业性为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
(四)拟创新之处
1、从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对高职教育中“就业导向”的内涵进行界定。
2、着眼于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出其能力构成及其培养方式与途径。
3、提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力的评估标准与就业导向机制。
——活页2——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主要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为什么要以就业为导向?”“究竟导向何处?”“如何实现这种导向?”。遵循这一思路,本研究拟以学校能级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为依据,并以课题负责人所在高校人才培养作为案例,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对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主要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将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运用到本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吸取成功的经验中,研究高职院校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2、比较研究法。研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国际比较。在重视研究发达国家(或地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状况的同时,更要重视我国国情,研究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以资相互借鉴。
(三)技术路线
首先,本课题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导向为办学指导思想;其次,阐述就业导向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关系;第三,在对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力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的适应性调整研究;最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力的评估标准进行研究。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9.3-6):制订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09.7-2010.5):文献分析、相关的调查分析。
第三阶段(2010.6-9):阶段性成果。
第四阶段(2010.10-2011.5):完成研究报告、结题。
——活页3——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主要参考文献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近年来,我校《基于校企合作育才模式推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实践与探索》、《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等18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上海市级教学成果等第奖。
本课题组第一成员参与的我校成果《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的研究》于2008年获得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该成果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培训上多次用作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