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人生顶点小说:中国发展的紧迫任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13:51

中国发展的紧迫任务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王辉耀 《 人民日报 》( 2010年06月25日   08 版)

  ■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谁抢占了人才培养、吸引和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未来。为此,制定人才规划,加快我国人才的发展,是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

  

  近两年,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高锟先后获得诺贝尔奖,激发了国内舆论对于有关诺贝尔奖的争论,而在争论中有一个事实显得尴尬:我国本土科学家至今没有一名诺贝尔奖得主。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51枚金牌、总数世界第一的好成绩,然而,在堪称科学界的奥林匹克诺贝尔奖人才竞赛中,中国还需要实现零的突破。中国迫切需要加强实施在本世纪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的力度,中国急需一个人才建设的中长期的整体规划来把人才强国的战略落到实处。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选择。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世界前列,主要依赖的不是人才与知识经济,而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高投资的基础建设以及带来高能源消耗与高环境污染的低端制造业。我国成为了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火车头之一,却并没有成为全球化产业链中主要利润的获得者,这也正是因为人才建设滞后于国家发展。展望未来,这种高能耗、高污染、高出口、高投资基建、低附加值、低价劳动力、低端产业增长为主的“中国制造模式”将会难以为继。

  庞大的劳动力基数或许决定了我国不一定会放弃“中国制造”的角色,低端产业可能会转移到中西部。但是同时,我国还需向占有大部分利润的高科技产业和产业链中的高端环节进军,发展知识经济与高科技、创新、创意等产业。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指出,当前世界工厂、土地、工具以及机械所凝聚的财富日益缩水,而人力资本对于一国的竞争力正变得日渐重要,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美国,人力资本中的人才资本“与实物资本相比,重要性要高出三倍多”。也正因为人才建设滞后于国家发展,我国才会在国家创新、产业升级中遇到一些重要的困难,在国际社会中缺乏“软实力”的影响,企业走出去在智力竞争环节屡屡失利……

  人才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与第一生产力。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建设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等重大任务的需要。如果要完成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中国必先成为世界的人才大国,必须加大人才强国实施力度,必须确定我国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为世界人才强国的基础,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可行性大大提高,尤其在资金和硬件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我国在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各类投入,已经逐渐步入世界前列,持续增加的势头令世界各国侧目。我国还有着100多万留学生以及5000万华人华侨的海外资源,而在世界科技第一强国美国,其具备博士学历的科学家与工程师1/3来自国外,而这些外国出生的科学家有22%来自我国内地,其中李政道等几名中国留学生出身的科学家还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这既表明了这一海外智力资源的规模可观,也表明了中国人在天赋与智力上并不逊于西方任何族群。

  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成为世界人才强国,例如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包括本土至今未能完全培养一名能在无意识文化差异的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科研更多是赶超世界先进,而缺乏重大性的原创突破,以及缺乏建立改变世界的新兴产业的成就,等等。这些问题也说明了我国需要对人才建设进行更有效、更长远的规划、布局、改革,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制度化、常态化、长期化,我国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人才强国。

  美国能够在上个世纪取代欧洲成为世界“中心”,适应全球新趋势的国家人才战略以及深谋远虑的人才建设长远规划是重要原因。例如二战结束后,美国有计划地开始争夺和培养诺贝尔奖得主。当时美国培养的诺贝尔奖得主只有德国的1/3,但半个世纪过后,全世界1/3的诺贝尔奖得主是“美国制造”,并且自然科学领域的2/3以上的诺贝尔奖得主都被美国聘用。美国还吸纳全世界最优秀的青年去美国深造,每年按计划接纳14万“杰出人才”职业移民;并向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纵观美国,其整个人才战略是全球型的,也深具中长期的规划,协调了教育、移民、科技等各部门的政策。

  人才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必将有力引导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最终必能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人才强国,进而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