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毛线大衣编织视频:农业技术推广要理顺体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4:56:14
当前,国家粮食安全对科技增粮的迫切要求,亿万农民对轻简化、集成化实用技术的旺盛需求,以及大量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的客观现实,都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管理体系不健全、经费装备难保障等因素也制约了农技推广作用的有效发挥。学员们认为,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体制问题。


  队伍建设反映管理体制不顺


  从轮训班报到名单上,局长们不约而同发现一个“怪现状”:同样是管农业的,黑龙江叫农业委员会,吉林省是农业局,辽宁是农村经济局;同样是管畜牧的,有的叫畜牧局,有的叫农牧局,有的叫畜牧兽医局,有的叫畜牧水产局……名称不统一,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管理体制不顺。


  这种不顺集中反映在乡镇农技推广站管理上:有的地方是人、财、物、事四权统一上收归县管理;有的地方则是事归县里管,人、财、物归乡镇管,“要干事先找乡镇领导”。从国家层面上而言,这两种管理“都合乎规定”,那么乡镇农技推广站到底应该归县管还是乡管?大家一致认为“县管好”,因为2003年以来乡镇改革的实践证明,“人、财、物放在乡镇,不仅不能实现全县范围内农技人才的流转,而且导致农技推广站设施被挪用,工资没保障,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受编制制约,有的县甚至10多年没有进过涉农专业大学生。长期得不到有效补充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不得不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专业人员比例少,有的县甚至要3~7个乡才有一个“抓粮食生产技术的人”。即使一些编制比较富裕的地区,同样存在着“在编不在岗”的情况,“名义上挂的是农业服务中心,干的全是乡镇的活儿,搞计划生育,搞包村驻点,就是不去搞农技推广工作”。
  面对农技推广“下面没腿”,公益性职能难“落地”的现状,学员们建议,在全国统一机构设置、名称、人员和资金保障,对农技推广队伍实行垂直管理。同时,还应联合中编办或人事部、财政部,将乡镇农技推广站管理权上收归县。此外,扩展和完善“院县共建”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把涉农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引入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任职或锻炼,并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纳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来。


  项目建设都应有经费配套


  “我们那里基本上队伍建完了,机构建完了,但这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下一步是部里给项目配钱配装备,还是靠县里,应该有个明确的说法。”河北某县农业局长的发言引起了极大的共鸣。“办公条件差,甚至就没有办公条件;下乡没有补助,下不下乡都一个样,这也是造成整个农技推广体系散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少从乡镇站走出来的农牧局长们对此很无奈:由于经费不足,只能允许农技部门进行市场经营,“这极大削弱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因为搞经营的人越来越多,搞推广的人越来越少。可是不搞,农技部门又没有经费运转”。


  “经费是关键中的关键。”学员们反映,有的县一名农技人员一年的差旅费仅够下乡两次,还没有补贴;生猪疫苗是免费的,可有的乡镇防疫站连买一次性针管和手套的经费都不够;不少乡镇农技推广员工作10多年,什么都算上每个月也就是一千多元,如果不去做计划生育和行政工作,连车票都没法报销……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保障机制,建立起来的乡镇农技推广站就“还是空架子,干不了实事”,招进来的农技人员“能不能呆住”也是个问题。


  怎么让机构正常地运转起来,怎样让农技推广人员获得应得的利益?学员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保证“国家设立的项目都要有相应的工作经费”,长远来看,要加大国家对县以下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支持,“比如可以从国家对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的奖补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投入到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中”,建立相应的办公用房,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