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当明星下载:数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7:59:47

数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 ----预习方法指导

学生能否有否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主要在于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影响学生学习品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良好的学习态度、有趣的教学情境、和谐的师生关系、成功的学习体验、明确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较高的学习能力等等,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一.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先于课堂学习的独立学习行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从理论上分析,组织学生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二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从功能上看,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材具有简炼、概括、逻辑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教材,能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高效。三是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可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利于教学深入开展。
怎样预习才是有效的?首先,预习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中高年级学生重在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以增强预习的效果。从根本上说,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另外,由于预习是学生的独立学习行为,坚持预习,会使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要有效地进行预习,就要知道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指导要到位,以下几点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1.采用多种预习形式
预习决不仅仅就是课前能把课堂上将学习的教材看一看,上课时能有效的听老师讲课,预习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要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
(1)对于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标记预习法。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准备。
(2)对于计算类或解决问题类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尝试解题预习法。在预习时,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审题、解答例题,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然后再尝试解答书中习题。
(3)对于空间与图形类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4)对于实践类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调查预习法。这类数学知识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如身份证编码、超市购物折扣、计算银行的利率、查看家里的水电记录等等。在预习时,可以利用网络或调查等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
2.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
数学阅读不如语文阅读有趣,很少有学生会把读数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学生预习的初期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可以依据预习提纲完成必要的预习项目,并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尝试解决。需要注意的是,预习提纲只能作为参考提供给学生,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则不必禁锢他们的思维,限定预习的思考内容,应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进行预习。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提纲可日趋简要,直至最后让学生独立预习。
3.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
有人认为,学生课业负担比较繁重,如果以笔头形式完成预习作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但我们认为,仅靠在书上做批注或勾画的形式来完成预习作业,一不利于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重视,二不利于教师的检查监督,三不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疑难问题。因此,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4.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预习时间
在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习惯,不会预习的时候,让学生在学校预习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为了教会学生预习,一开始可以在课堂上拿出一部分时间领着学生预习,边预习边指导,等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后再慢慢放手。为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习,教师应适当减少其它笔头作业。
5、让学生在预习时制定学习目标
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可以使他们明确学习方向,培养概括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后,会用行为动词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制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二.学生在预习中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习态度,必然造成不同的预习体验,这实际上已经为课堂上更多的动态生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关键是教师怎样实施预习后的教,使教师的教适应于学生的学。
1.学生“看得懂”,教师就“倾听”。
有些知识比较简单,学生预习后基本上能够看懂,教学时教师尽可能少说或不说,让学生汇报自己预习后的收获。
2.学生“道不明”,教师就“点拨”。
3.书上“看不到”的,教师就“补充”。
学生的“视力”毕竟有限,有些知识是隐性的,学生在预习时难以看透教材,体会到教材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补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总之,自主预习是现在和将来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真正地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成为民主、合作的学习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