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小明星txt:人民币对内贬值背后是财富转移 普通百姓掉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7:05:49

人民币对内贬值背后是财富转移 普通百姓掉肉

(2010-11-14 15:47:21)转载 标签:

老百姓

人民币

社会消费品

人均可支配收入

国家发改委

杂谈

分类: 是非曲直

人民币对内贬值背后是财富转移 普通百姓掉肉

 

《中国证券网》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从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油价格每吨提高230元,柴油价格每吨提高220元;也就是说,在现价基础上,汽油每升涨0.17元,柴油每升涨0.19元。不言而喻,此举即意味着又将有数亿元的民间财富要从有车一族的钱包中分离。具体而言,则是一部分会以营业利润的形式流进“石化双雄”的口袋,另一部分则会以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形式去充实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

 

    对此,国家发改委的解释依旧是顺应市场变化,将油价与国际接轨。同理,老百姓也会一如既往地将油价上调,归咎于发改委的思维惯性和加价定律。其实板子还真有打错的时候。国家发改委作为整个宏观经济的主管部门,可谓时时刻刻都要踩在全国的鸡蛋上跳舞,没必要老是去偏疼“石化双雄”。换言之,发改委此次上调油价除了基于市场因素和眷顾央企的利益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即着眼于撬动价格杠杆的另一只手——正产生流通性过剩的人民币。

 

    人民币已“发毛”了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M1(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的持续泛滥,人民币尤其是人民币的币值一直是个焦点问题,也是整个宏观经济的症结之一。尽管有关部门一直讳莫如深,各路专家学者亦是巧舌诠释,但日渐沉重的“菜篮子”和“米袋子”还是直观地告诉咱老百姓,人民币已经和日益高企的油价一样,明显“发毛”了,即对内大幅贬值了。

 

    至于说发了多少毛呢,以9月份的物价指数为例。9月份我国的CPI、PPI同比分别上涨了3.6%和4.3%(前三季度则分别上涨了2.9%和5.5%)。但这仅仅是统计局“统计”出来的数据,实际的物价指数兴许会比这个数值更高。

 

    自年初以来的“蒜你狠”、“姜你军”以及入夏后的“(绿)豆你玩”似乎都已说明了这个问题。当然,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还是中国老百姓,毕竟当家方知柴米油盐贵。

 

    毛多了自然就会肉少。在相关保值措施(银行存款利率、价格补贴等)不能同步跟进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对内贬值,即意味着老百姓碗里的肉在不知不觉地减少。至于人民币的对内贬值让老百姓碗里的肉减少了多少呢?先看两组数据。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10.6%。另据财政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我国财政收入63039.51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同期GDP总额(268660亿元)的23.46%。但是,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只增长了7.5%,仅为财政收入增速的三分之一。可见,尽管中央连年强调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但时至今日老百姓的钱包还是没有鼓过GDP的腮帮子,也未能硬过财税收入的金袋子。此何故?除了分配关系显失公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币发的毛卷走了老百姓盘子里的蛋糕。

 

    换言之,人民币的对内贬值推高了物价,高企的物价又抬升了GDP和税基,因而社会财富和财税收入均出现大幅增长,即实现了“国富”。按理,居民收入也应保持同步增长,进而实现“民强”。但是由于老百姓在分配关系中的弱势地位,该分得的那块新蛋糕未能分到,因而“民强”成了一句空话。此外,在人民币不能对外贬值的情况下,通胀的泡沫就只能在国内稀释,即通过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全面涨价去由老百姓的钱包消化。简言之,人民币的对内贬值非但没有让老百姓分享到新增的蛋糕,反而将老百姓盘子里原有的那块蛋糕咬掉了一角。

 

    当然,老百姓碗里的肉并非都飞进了国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卷进了商家和炒家的腰包。因为社会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往往是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3%,远高于GDP和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是不是说明如今的老百姓比金融危机爆发前敢花钱了或是更加有钱可花了呢?事实并非如此。通常在经济比较低迷的情况下,老百姓产生消费冲动的可能性很低,相反,其会保持一种量入为出、持币待购的心理。那为何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的一倍多呢?原因只有一个,即豆、姜、蒜等消费品的变向涨价让老百姓不得不打开钱包,于是老百姓碗里的肉就有一部分被那些商家和炒家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