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大明星:谈古建筑摄影的构图 - 数码后期俱乐部 - 搜狐数码公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6:03:56

谈古建筑摄影的构图

古建筑, 摄影, 构图, 美感, 中国  再现古建筑的艺术美感
  谈古建筑摄影的构图
  以中国古典建筑而论,它们的个体和群体形象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拍摄古建筑要立足于掌握和认知其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其构建特点、形态特征做出一个总体的分析、解读,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拍摄。
  如何体会古建筑的艺术美感,用摄影的视觉平面语言感受它的形态美与意韵美呢?其基础中的基础即:首先从摄影乃至古建筑摄影的构图来学习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对古建筑摄影从艺术层面获得认知和平面视觉灵感。
  构图是众多造型艺术创作所共有的手段。《辞海》中“构图”条中解释为:构图,造型艺术术语。艺术家们为了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美感,在一定时间,安排和处理人、物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合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称之为:章法或布局。
  一、摄影构图的概念
  通常简明说法,即把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然而,要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的表现形式,有机地组织安排在画面中,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表达和展示。
  从摄影构图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摄影构图由三个因素组成:一是客观对象,二是主题思想,三是表现形式。这三个因素都有着丰富变化,相互影响,彼此联系。从实践来看,造型艺术的创作既有“以象寻意”的处理方式,又有“以意寻象”的处理方式,前者是首先确定拍摄对象,而后选择拍摄影主题,确定表现形式,而后者为确定了主题思想,然后选择拍摄对象,确定表现形式。总之,无论哪种表现形式,三者都应是有机地配合起来,即恰当被对象,恰当的主题构思,恰当的表现形式。这种恰当自然就会创造出合理的摄影构图,让人赏心悦目。
  摄影构图也是一种视觉理性的思想方式,作为一种造型手段,具有着区别于它种艺术所特有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同时,作为古建筑,传承了千百年也有着包括摄影在内所不具备的独特的个性,如何运用摄影构图手段表达出创作者对古建筑的审美思考,将是摆在古建筑摄影爱好者面前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在认真掌握古建筑美学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摄影的造型特点,充分发挥摄影构图的各种手段,再现古建筑的人性化审美情趣,才能实现古建筑摄影的艺术美。
  二、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
  (一)画面构图的景象构成诸成分
  1、主体 即拍摄者所关注的主要建筑对象,它可以是一座宫殿、一幢高塔、也可以是一个建筑群落、一组建筑体系;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是一个局部;既可面积庞大,也可体态细微。但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画面内容的主要体现者,二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和主导。无论将之放在何种位置,处理上必须突出而鲜明。
  2、陪体 即与主体有紧密相联系的对象,是画面中陪衬主体景物,帮助主体揭示内容的成分,在构图中有均衡画面结构、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它与主体共同表现主题思想,使画面更加自然、生动,更具形式美感,赋予古建筑更多的人格化、和生活化气质。
  3、环境 是画面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物和空间位置,是画面的重要组成因素。它是画面构图中烘托主体,营造气氛,帮助叙事、表情、达意的成分,它能使古建筑具有了如“天上人间”的相互间矛盾与统一的关系,创造出了一种空间上三维立体感。
  环境的处理要求:一是要选择好与主体相结合、适于主体表现的环境,即“典型环境”;二是要注意与造型有关的手法问题,使之更雅、更美。
  4、前景 即一般指在主体前方,或最靠近镜头的景物部分。前景的位置没有固定格式或位置,它要依据内容和构图需要来确定。
  对于古建筑摄影构图来说,很多前景很大程度上,存在于并非现实中的古建筑所具有的“前景”,而是摄影画面所主观创作中添加、补充、搭配上去的,这是为了摄影表达需要而确定的,或许这才能反映出古建筑的艺术之美,来于现实,又超于现实的特色。其作用:首先可以直接说明主题,一是前景本身就是主体,二是前景是陪体,与主体相互映衬,更生动地表达主题。其次,帮助画面构图,它能形成多景物的层次,有助于表现空间;能有助于平衡画面,并有装钸效果,有美化古建筑所处环境的作用。
  5、背景(后景) 即主体后面的景物。不同景物构成不同的背景,背景可以使主体能从中分离出来;它与主体产生明暗、色彩、动静、虚实关系,使之相互形成对比,让主体的形象鲜明突出。
  (二)景象构成要素
  1、影调 即摄影画面中的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的表现。
  影调中有两个指向,一为画面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二为画面整体所表现出的明暗倾向。这为把我们在古建筑摄影的创作更加具有主观原创性,使被摄古建本身更加人性化,因而作者的情感、思想自然流露出来。
  古建筑摄影的影调控制显得颇为重要,与摄影曝光控制有关,它或呈现硬调、中间调、软调,或表现为高调、低调,从而使观者感受到画面所表达某种情感趋向和情绪基调。
  2、线条 即所谓几何学所指:一是直线,一是曲线。线条是摄影画面中以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古建筑本体就存在无数线条形状变化,而形状本身却时时以线条形式构成。而这种形状的轮廓就反映为线的形式变化。根据古建筑结构特点,就反映为影像中轮廓形式的变化和明暗交替以及色彩的变化,换言之,建筑影像中轮廓形式变化、明暗分界、色彩分界就是线条的变化 。
  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折线之分;曲线有弧线、波状线、自由曲线等。人们将线形与一定的事物相对应,就赋予线形一定的意义,表达一种特殊的情绪、情感、思想。线条的把握既能产生画面的形式美感,又能产生表意的作用。
  古建筑本身的线条美自不用说,而用摄影构图语言表达出来,会提升创作的意义,营造出建筑美学所不具备的美学特征,这是摄影的美学升华,也是摄影构图所独有的魅力。比如古建筑在空间上无法构建在一起的线条,在摄影影像却可用光与影的语言表达出来。真可谓: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3、色彩 是客观世界华丽的外衣,是彩色摄影的重要表现手段。其中影响色彩的因素有三:一为饱和度,二是色别,三是明度。在摄影构图中,对色彩的处理要基于它的自然属性与主观创作性质来进行创作。用色彩进行表现,常常是指在一定的创作意图前提下,用色彩进行布局和造型,应注意的问题:
  (1)色彩的应用要有目的性,即为表现主题、表情、达意。
  (2)色彩的应用要有整体观念,使多样性的色彩有统一的控制,即做好色彩的总体把握。
  (3)画面要有一个基调。用这一基本色调整体地表达出主题思想,情感倾向。
  (4)要注意冷暖色的对比、配合。在把握基调的前提下,冷与暖的对比自然产生一种形式冲击力和情感张力,引发观者的无限思索。
  (5)在画面的色彩处理中,色块的处理要分清主次,这可以用色块的配置产生色彩的空间透视感,营造出一种三度空间效果,产生强烈的色彩立体感。
  三、取景与构图
  古典建筑熔汇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博大而精深,拥有着厚重的文明积淀,其建筑文化体系可谓浩如烟海,对此,由于我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文化素质的粗浅,我们的观察力显得更加渺小,通过摄影画面表现很大程度上仍具有随机性、局限性。而要想达到对古典建筑美学理性的认知,必须更加理智地解读古建筑之美,试问自己:它美在何处?如何表达这种美?换言之,观察与研究这种客观存在的世界。
  (一)观察与研究客观世界
  观察就是要研究、分析、比较客观对象(古建筑物),从中发现、选择能够构成艺术作品的材料。这自然比“纯记录”性的古建筑摄影大相径庭,那与笔者所说的艺术地再现古建之美相去甚远,属两个范畴。
  观察是感性的认知,是理性思维的前奏。观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独特能力体现,它是作者主观原创性、独创性的个性体验。它能否取得成效,就依赖于创作者观察的同时,进行构图手段的思考:用什么样的镜头,什么胶片、什么样的光线条件。其中观察过程中应注意: 1、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各种干扰,提高观察的时效。
  2、要注意打破固有模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3、摄影是把握瞬间的艺术,观察中应时刻把握拍摄对象变化的瞬间,使之具有鲜活的瞬间美感。如风雨雷电,日出日落等各种大自然变化对古建筑产生的环境、气氛、色彩、影调的影响都要整体考虑进去。
  (二)取景
  取景简单地说就是构图的基础,或者说取景是第一次构图;构图是对取景的完善,是精细与精确的画面形象的塑造。
  可以说,对古建筑被摄对象的取景是对古建筑构建美学的重新阐释和分解。是取是舍,是填加还是剔除,就需要细心、耐心地判断、分析,从而确定画面各组成部分及相关要素。
  取景是创作者对古建筑被摄体的直接对话。对话过程中,创作者对古建筑要进行特定视角的审视,从相关信息中根据创作意图进行审美判断。二者统一起来,最终达到画面构图审美与古建筑体结构之美的相互融合,达成创作之美与古典建筑之美的完美结合。
  取景过程就是通过相机取景器内的局部世界分离、提取出局部信息,建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全新的系统。将具有本质特色的、主要的、能够体现作者构思、体现作者情感的建筑物概括、提炼出来,以完成艺术的创造与再现。 取景是对古建筑审美的升华,是创作的重要因素。取景过程中应注意:
  1、四条边框线的位置摆放。
  2、要认识到边框是重要的画面要素,要将之作为画面形式的结构元素存在。
  3、形式结构要服从于情感表达、意韵表现。
  (三)画面构图中视觉形象的造型
  对古建筑之美的视觉表达通过各种造型手段来表达,其中如何用平面的二维空间来营造出视觉认知上的三度空间?如何用平面来体现古建筑本体的立体形态?这两个问题是创作者应意识到的构图理念。
  1、表现三度空间
  客观实体具有着长、宽、高的三维形态特征,自然,古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楼阁、塔、桥,它们表现出的三维形态特征反映到两维的平面上,就要通过“透视”来体现出来。景物的空间展现包括:一是线条透视;二是大气透视。
  A、线条透视
  (1)线条透视的产生与被摄主体的结构构成、拍摄位置、所选择镜头的焦距有着紧密联系。
  (2)线条透视既能表现古建筑被摄体的空间深度,还能产生使观者的视觉引导,使之迅速观察到画面的视觉中心点。线条的透视使整个画面具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视觉秩序。
  (3)通过线条透视的变化在画面中产生以静生动,明为静实为动的意境。
  (4)线条透视的变化具有了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后,一种如意韵幽远乐曲般的节奏感产生了,形式的美,易让观者引发心底的共鸣。
  B、空间透视(即大气透视)
  通常,画面的空间透视是通过对整体画面明暗影调的控制来实现的。影调的或明或暗,或清晰或模糊,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使观者产生了空间三维立体的联想与判断。它往往表现为:
  (1)景物与观者距离远近不同,明暗不同。
  (2)景物与观者距离远近不同,明暗反差不同。
  (3)景物与观者距离远近不同,景物轮廓清晰度不同。
  (4)景物与观者距离远近不同,色彩表现不同(饱和度、明度、色别不同)
  如:利用古建筑体(群)所处条件,构成或暗或亮前景(背景),形成景物间的明暗对比;又如利用景深的控制,形成前后景物轮廓清晰与模糊的对比关系等等。
  (二)景物具象的形态表现
  古建筑有抽象的美感,源于它具有着丰富的具体形态特征即具有着立体形状、轮廓形式、质感、肌理等。
  1、立体形状表现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纵深定向的面与线的表现。
  (2)注意不同定向的面的数量与不同形状的表现。
  (3)注意不同定向的面的明暗变化。
  (4)注意观察位置及拍摄位置与光线条件的选择。
  立体形状的表现手法不同,变化不同,效果各异,但只要是表现得美、适度、悦目,那么就是成功。
  2、轮廓形式
  这是被摄对象外部形象的特征,是在平面上让景物间相互区别开来的基础。不同的被摄对象,轮廓形式不同;不同视觉角度不同,手法不同,同一景物不同的画面变化,也会产生性格各异的轮廓。表现轮廓形式的方法可细分为:
  A、从明暗关系分:
  (1)亮主体,暗背景。
  (2)暗主体,亮背景。
  (3)明暗变化的主体处在明暗变化的背景中,其相互间亮与暗,暗与亮相对比,交互影响。
  (4)明暗变化的主体处理在中间影调背景上。
  (5)主体和背景都暗,用亮轮廓线勾画出主体轮廓。
  (6)主全和背景都亮,用暗轮廓线勾画出主体轮廓。
  B、从色彩对比分:
  (1)利用色别不同,处理主体与背景关系。
  (2)利用明度不同,处理主体与背景关系。
  (3)利用饱和度不同,处理主体与背景关系。
  C、利用动静对比处理主体与背景。
  D、利用虚实对比处理主体与背景。
  E、处理轮廓形式的主要手段有:选择拍摄位置、选择光线条件、合理控制景深。
  F、轮廓形式表现应注意的问题:轮廓形式是否表现了物体特征、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符合创作意图、主题表现要求,;轮廓形式是否美、悦目。
  3、质感
  物体的“质”就是指物体的材料性质,即所谓“质地”。它客观地反映了物体特有的物质属性。而我们这时所说的质感实为摄影的“视觉质感”。
  正如我们对古建筑中木柱、石阶、砖墙、硫璃瓦等的认识都是通过表面结构特征来反映出来的。它们都具有着不同的表面结构、表面亮度、色彩、肌理。
  创作者要从创作意图出发,从整体衡量,进行取舍,对质感特征某一或多方面进行展示,充分把握光的造型特点,全面掌握色彩知识,合理控制曝光,来体现古建筑的局部质感。这就如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一般,使被摄主体更加生动,更加栩栩如生。
  (四)建立视觉重心与趣味中心
  1、视觉重心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视觉感是对景物光与色的认识。那么视觉重心就是画面中光和色对观者视觉产生最强烈刺激的地方,或是引起人产生视觉指向的地方。它是组织摄影构图的重要因素。建立视觉重心既能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又具有画面结构的意义。没有重心的画面显得分散无序,无章法和层次,杂乱无章的画面让观者品之无味,主题含糊难懂。
  视觉重心是属于形式范畴,建立视觉重心的条件,就是明暗、色彩、点、线、面、形状的变化及所占的空间位置、面积大小等形式因素。利用这种形式对比,给视觉造成强烈的观感刺激,引导视觉的指向。
  2、趣味中心
  趣味中心一般指审美指向的地方。这属于视觉意识范畴。
  画面构图中,建立趣味中心一是引导观者的审美注意力,二是给作品增强艺术韵味。它是整个画面的灵魂所在。
  趣味中心是画面构图的主旨,视觉重心是画面的眼睛。两者相互依存,不可缺少。
  四、摄影构图的相关形式法则
  摄影构图是组织、构建画面。根据具体内容、具体对象、不同的条件、结构、组织有许多的变化。但是,必须给观者以美的享受。
  古建筑本身具有设计与审美法则,那么用摄影构图手法去解读它、表现它,也有一定规律和法则可循。
  (一)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平衡的两种形式。平衡能给人以稳定感。
  1、对称
  指的是沿画面中心轴线两侧有等质、等量的相同景物形态,两侧保持着绝对均衡关系,它在人们心理上感觉偏重于严密,偏重于理性,有一种庄严、肃穆感。
  在建筑艺术里最为常见,如北京的故宫,从整体布局来看,天安门、午门、太和殿直至御花园形成一个中轴线,在它们的两侧都有相同的建筑相对应;从局部看,天安门中间一个大门,两侧各一个小门;午门两侧各一个箭楼。又如许多民宅的两扇大门,门两侧各安置一个石狮子或石墩等等,这都是对称形式。对称对给人以有秩序、协调的感觉。对称的构图在摄影中多运用为正面角度进行拍摄,以表现物体正面形象,使画面布局工整、端庄、安定。
  2、均衡
  指通常指的是沿画面中心轴线两侧,有不等质、不等量或不同景物形态的构成形式。
  均衡也称做动态平衡,是一种有形式变化的平衡,它较之对称的平衡显得生动、活泼。
  影响均衡的要素有物体的大小、运动方向、空间位置以及色彩、明暗、影像的虚实、疏密、繁简的布局。
  均衡能使相对静止的建筑物在构图中以遵循力学的原则以安定的状态存在,在审美方面使人产生心理认识上的平衡。
  (二)集中和呼应
  集中与呼应是整个画面创作中需要遵循的一种构图“秩序”。有秩序才能使画面主题意义突现,使画面有合力、向心力。
  1、集中
  集中是众多景物,向一个目标汇聚。依据景物的空间定向,物体的形态以及人物视向、动态、表情或线条结构等,集中使画面建立一种秩序,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体系。
  集中可分为动态的集中与表意集中两种。
  动态集中即人物或景物的动作、态势的集中。有突出主题,建立视觉重心、趣味中心的作用。在古建筑摄影构图中,运用点、线、面的分布或走向,影调、色彩的变化方向产生集合与汇聚,运用这种方向感,会使建筑本体的影像有亲合力,主题表达会很明确。
  表意集中区别于动态集中,有表达内在意蕴、渲染气氛的作用,能使画面产生整体感。
  2、呼应
  呼应是指画面中各物体间的直接沟通与相互联系。它与各种构图要素都有关系,它可以利用光、影、色调、实体、虚体以及物体的形态、大小各异的对象间的相互关系,使画面面达到秩序、含蓄、均衡的效果。画面中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联系、呼应,使画面内、外形成有机联系,揭示一定深度的内涵,体现了整体统一的布局。
  在构图处理中如:主体与陪体、前景与主体、背景与主体的明与暗、色彩处理,在内容上相互联系中,彼此呼应,而在形式上又有主、次之别,这样才能使画面产生一定的均衡。视觉感觉舒适、视觉刺激强烈。
  (三)变化与多样统一??和谐
  变化能使摄影构图生动,有活力,没有变化的构图显得呆带、乏味。变化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在诸多信息间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使得形象生动起来。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景物本身各构成要素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客观景物被纳入画面中产生变化。
  变化在画面中遵守某种造型形式规律来表达,就具有了表现力,对表情表意提供信息,产生美感。和谐就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与途径。
  和谐即指画面构图中各种要素间协调的、整体的、美的组织作用于视觉,在观者心理上产生共鸣与愉悦的感受。
  在古建筑摄影构图中,表现为比例相称,影调、线条、色彩、形状、主体陪体、前景、环境背景等方面完美的组织协调。这是作者运用摄影语言表达变化的规律性与丰富性的有效方法。这种处理景物变化的方法是“对立统一”的,画面诸多要素间有区别、有联系;有不同,亦有相近;有对立也有统一。
  (四)对比
  对比就是相互映衬。对比的形式丰富多样,在造型上使人感到有强烈的冲击力。在古建筑摄影构图中体现为:形状的大小、高低、方圆的对比;色彩的色别、明度、饱和度、冷暖的对比;光线明暗对比;线条粗细、长短对比;景物质与量的对比;除视觉感受方面之外,气氛、意韵、情感的对比等等诸多范畴。简单对比给人以清新、明快感。
  对比对表达主题气氛起到了烘托作用,对表现主题、主体有明显效果,能将主体、主题渲染得更加动人;对比能强调各要素间的彼此不同的性质,使造型生动,赋予活力。
  借助古建筑结构设计上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味,可以进行摄影构图的对比创作,例如,古建筑的用色很讲究,其内涵意味深长,用色的对比可以形象表达这种固有的对比色,表达主观情绪;建筑物本身线条的长短、明暗,或直或曲,也为对比构图提供了信息;建筑体之间的结构对比亦是如此,只要能纳入画面,对比方法简单明了,就可运用。但必须明确的是,创作者创作的主观意图什么,表达什么内涵。只有这样,对比的运用才生动、有效,否则只能停留在形式的对比上,缺乏深度。
  (五)节奏
  节奏源于音乐术语。用于摄影造型手法指的是构图形式形成一定的视觉节奏感。
  节奏表现是丰富多采的,在明暗变化间、在线条结构间,在色彩的搭配间,在景物排列间,点、线、面的组合与分布都能产生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在古建筑摄影造型中,我们需细心观察,深刻分析,准确判断出其点、线、面的布局与组合,运用光线的方向、条件、性质来把握光的造型特点,分离和提取出能产生节奏关键要素,抽象化地表达出点、线、面的变化规律。对节奏感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手法不同,相应地产生的节奏感受会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独创性。
  节奏的产生应服从于主题,拍摄者要有选择地进行抽象化总结,提炼出古建筑美之外的抽象化了的视觉美。
  (六)传统的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几千年人类对美的认知与探索的结果,它浓缩了人类对审美的传统过程和规律。
  在古建筑摄影构图中运用这一法则,常常表现为点、线、面的位置处理问题。诸如:拍摄古建筑时,在全景构图时,黄金分割点上多为需主要表现的建筑主体,或是视觉重心、趣味中心,其它环境、自然天气现象(如日、月、星、云)及诸多参照物分布在黄金分割点之外或其它分割点上。在中、近景构图时多放置建筑的主要部分(或局部),从而体现某个局部的重要性和特点。另外,如建筑个体(群)与地平线关系,空间景物间的分布;建筑与人的关系的处理,都往往采用这一法则。
  “黄金分割”构图法是审美视觉的规律,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掌握这种构图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作适度的调整,做适度的偏离以产生视觉的张力,这也是一种创新。
  摄影构图由于涉及到造型艺术的诸多领域,可控制因素丰富多变,表现手法亦不可笼统概括,拍摄者理应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摄影创作的实践中获取艺术创作的营养,去体验不同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构图的实效,创造摄影画面的视觉美和意韵美。
  作为一名古建筑摄影爱好者,笔者也经历了从起初萌味无知地“乱拍”到理智地思考、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创作想法的拍摄过程。我认为:在进行古建筑摄影创作过程中应千方百计地在图片中实现拍摄对象的新奇感,体现出作者的主观原创性。在适当范围内将拍摄对象合理的、某种程度的陌生化,摄影就成功了一半。如何实现这一主观的新奇感、陌生化呢?大致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现有器材,做到扬长避短。
  理论上讲,拍摄建筑(包括古建筑)需使用技术控制要求严格的专业大画幅技术型相机及相关镜头或135相机的移轴镜头来进行拍摄。然而,由于此类相机及相关镜头、附件价格昂贵、携带不便、操作程序繁杂等诸多因素,致使许多爱好建筑摄影的朋友忘而却步。那么,扬长避短地利用好我们手中现有器材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
  拍摄古建筑时最常用的是135相机及广角镜头,因用广角镜头拍摄易造成主体严重的透视变形,怎么办呢?那就避开这一先天缺陷,利用广角镜头视场角宽、景深范围大的特点缩小古建筑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扩大天空及周围环境的面积比例,以衬托古建筑(群),反映其整体环境特征,体现它的总体自然的原始风貌。
  二、利用天气的变化
  古建筑摄影(风光、人像、民俗摄影也是这样)中天气对于拍摄古建筑起到了很好的总体装饰作用。古建筑本身没有变化,相对静止,若是天气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便会给整幅画面创造了全新的装饰感,给本无声而静止的古建筑本身以灵气和生机,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气氛。若很好地运用这种装饰作用,借助天气的丰富变换,也是成功实现古建筑摄影的新奇感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利用光线变化
  拍摄古建筑技巧颇多,但最强有力的手段莫过于利光线的变化了。光线在古建筑摄影中犹如一名魔术师。只有全面考虑不同光线的方向、特性、强度、色温等可变因素,细心分析不同光线条件下的造型特点,加以巧妙运用,才会使最平淡、无奇的景物在图片完成时,产生很强的视觉张力,造出鲜明的视觉新奇感,使观者产生耐人寻味的情感触动。
  四、找到新的视角
  一般观看古建的人,通常不会有意识地改变个人习惯,但作为一名古建筑摄影爱好者,就应多方面、多角度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不平常的视角自然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发不同的观感。如何改变视角,在摄影过程中要坚持一个“走”字,观察中,视觉的习惯被打破,古建筑也就从静止变为流动。摄影者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视觉与内心发生了相互汇聚和碰撞。这种机缘契合,决非预先所能想到的,而由此产生的新奇感受,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偶然和客观灵动。
  所以说,古建筑摄影某种程度上是走出来的,是通过观察思考而凝聚出来的。
  五、运用摄影基本技巧,体现古建筑营造法式。
  为了产生新奇感,还有其它诸多手法,如镜头焦距的改变,拍摄距离的变化,范围的调整等等,都能使古建筑产生一定程度的新奇感。因此,一位古建筑摄影师应在拍摄时,调动多种手段,利用各种可变因素,使被摄的古寺、民居、祠堂呈现其艺术、人性化的另一面,达到古建筑摄影创作的终极目标:艺术再现构造特征,寻找其独特美感。
  综上所述,要想运用摄影语言艺术地再现古建筑的形象美与意韵美,拍摄者必须在掌握和领悟古建筑结构特点、设计美感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摄影构图的相关要素,合理控制摄影曝光,综合分析和考虑影响画面的因素及其关系和相应效果;最后,对结构、形式、主题思想做到力求完美,定能创作出冲击力强,赋予美感的古建筑摄影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