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绿帽版小舞:上书馆发行邮政用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18:15

原文:徐冶敏 《收藏》 2006年第10期

 

首发年份存在疑点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帝国主义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不仅割让香港及赔偿巨款外,还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1863年,由英国人操纵的上海公共租界行政当局工部局开设具有现代邮政特性的商埠邮局——上海工部书信馆(以下简称“上书馆”),并于1865年开始发行“工部大龙”邮票。此后,上书馆又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行邮资明信片、信卡、信封、包封纸,品种繁多,开创了中国境内邮政用品的各类形式。


关于上书馆发行邮政用品的起始年份,大陆权威目录多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发行第一版单龙邮资图(类同“工部大龙”邮票图)明信片记起。而台湾编目录则从前一年算起。这是由邮学界对上书馆发行第一种(套)邮政用品的认识分歧引发的。大陆较一致的观点认为,1874年版单龙邮资图明信片,始印“1分银”面值,当属上书馆发行邮政用品的首套(图1)。而之前的1873年,上书馆发行了“认捐”明信片(亦译作“认购”),这种明信片无邮资面值,是提供给每年向工部书信馆认捐一定款项的人士领取使用,通常被在沪外国人作为通知书,用人手投递(市内),立等回复,不能在邮局作邮资明信片寄发。这种明信片是中国境内最早由邮政机构发行的明信片,但不被邮政用品目录收录,偶附图片供参考。台湾集邮者则认为,“认捐”明信片是事先“按年捐金”后,分次领取的无面值邮资明信片,邮政用品目录收录有1873~1890年各版片(图2为1873年版“认捐”明信片正面)。按照上书馆档案材料的记述,倾向于支持台湾集邮者的观点,“认捐”明信片包含寄件人预付邮资的成分,应属于不标明邮资面值的“邮资已付”类邮政用品。然流传下来的“认捐”明信片实物认定的发行时间大大晚于“工部大龙”邮票的发行,与档案表述的“认捐”明信片发行目的相矛盾,亦即“认捐”明信片发行时,已有“工部大龙”邮票,毋须“按年捐金”或当场收取邮资。这些疑点有待邮政、集邮界进一步探讨。
 

品种繁多

 

上书馆发行的邮品数量未见确切记载。因其客户都是在华外国人,所以使用者也皆为外国人。海峡两岸出版的以下3部书均以附录形式详细收录了上书馆发行的邮品。其中《中国邮票全集·邮资片封简卷》记载的下限是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用1893年版工部局徽“分银”单位邮资信卡加盖“1843 jubilee1893”(图3)。《中国邮票全集·邮资片封简卷》除“认捐”明信片外,收上书馆邮资明信片11枚、信卡2枚(误作邮资信封介绍)、信封6枚、包封纸7枚。《中国片封简目录》首先收录“认捐”明信片,使上书馆印发明信片达22枚(含变异品)。另提到“尚有义勇军第一、二、三连片,省去不编入”,是为上书馆发行邮品研究的又一个待解课题。还收信卡2枚、信封9枚、包封纸7枚,合计40枚。《中国片封简图鉴1874~1974》收上书馆印发明信片22枚(含变异品)、信卡2枚、信封12枚、包封纸8枚,合计44枚。同“认捐”明信片有相似境遇的,还有1893年版印“POSTAGE PAID 1 CENT.”(1分银)字样封套、1893年版印“POSTAGE PAID 1/2 CENT.”(1/2分银)字样邮资包封纸,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没有专印邮资符志,以致两岸三种图录无一收全。另据《中国片封简目录》转记,1897年吉本斯列上海工部书信馆片、封(当包含包封纸)、简(当指信卡)35种;C.W.Dougan列片22种、封8种、封套(当指包封纸)7种,共计37种。
 


在上书馆邮品中,最稀罕的当数1884年版绿色单龙“20文”邮资明信片,其片头“Carte Postale—Post Card”系法文、英文对照,为上书馆邮品仅见,传世极少。研究者认为是专供上海法租界售用。图4是又一件私人珍藏的1884年版绿色单龙“20文”邮资明信片,其背面(图5)是一幅手绘彩图,传说是为了“增加明信片的销量”。近年,市面有见目录未曾收录的上书馆邮品变异品。如图6是1877年版单龙邮资图明信片邮资图下框线局部漏印;图7是1893年版邮资信卡下边针孔线打在文字上。一般而言,上书馆邮品的有效实寄、盖销比新品罕见。图8是1893年版工部局徽“1分银”邮资明信片(俗称“大花边”)于1895年实寄,加贴法国“客邮”10分邮票;图9是1893年版工部局徽“5分银”邮资信封于1897年实寄,盖销上书馆10月30日日戳,此时已在10月1日清国家邮政首发邮资明信片之后,临近11月1日清国家邮政局接管上书馆之期。
 


上书馆停业后,其实际作废的邮品在上海等地仍有使用,只是需加贴中国国家邮政邮票。图10为1899年贴清蟠龙邮票从上海寄出、经香港加贴香港邮票转口的1893年版工部局徽“1分银”邮资明信片,背面(图11)加印有图文及手写文字。由于上书馆服务的对象基本都是外国人,随着工部书信馆的消亡,他们也返回各自的国家,随身携带一些尚未用掉的上书馆邮品,多年后,仍被拿来作寄递使用,成为一批趣味品。图12是1893年版工部局徽“5分银”邮资图加盖“1843 jubilee1893”信封于1927年在美国加贴2分邮票国内实寄;图13是同样一件作废的邮资信封于1952年在英国伦敦加贴4分邮票寄荷兰阿姆斯特丹。

 

公开露面的未发行样张

 

上书馆邮品未发行样张的早期披露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6年,美国邮史学家William L.Kullman受托将挚友、中国“邮王”周今觉长子周炜良英文遗稿《Shanghai Large Dragons》,交英国索斯比(Sotheby's)拍卖公司出版,内中收录编号E-1至E-9之9枚试模样票(Essay)。1997年2月,索斯比拍卖周炜良遗集中的编号E-1至E-5的前5枚试模样票。对这些试模样票,集邮界一度出现究竟为伪造品还是真品的议论。我国台湾著名上海工部大龙邮票研究专家王丰铨亲赴索斯比拍场检视E-1至E-5后,定论这些试样票皆为真品无误,其中E-1及E-2为“试样邮简”(当系邮资封)之2分银面值的蓝色与桃红色两种邮资图剪片。

 
台北远东邮票交易公司2004年春季邮品拍卖中的两件拍品,第1364号拍品“1893年上海工部邮简之试样(ESSAY)”,全张长条分折三面,面值2分为1893年11月17日所绘黑色稿,纸黄,罕品;第1363号拍品“上海工部邮资封1分特大型(95×220毫米)未发行使用”,为档案资料,珍罕。后者被大陆集邮者拍回。至此,公开露面的上书馆邮品未发行样张包括周炜良的2个邮资封邮简剪片、上海档案馆的1个邮资封试样,台湾的未发行邮资邮简试样和未发行邮资封各1个。

 

市价分析

 

虽说上书馆邮政用品堪称中国国家邮政史前古典级的品类,市场关注度却远不及新近品,国内外收集、研究的人有限。致买卖双方认识差异巨大,价格上下悬殊,形不成统一的市场价,但总体平稳。《中国片封简目录》对收录的每种新、旧品标以评估点数,一点折合当时美元0.5元。其中最高一件实寄品的评估点数不过60,相当30美元。最低的新品一件评估点数为6,相当3美元。《中国片封简图鉴1874~1974》对收录的新、旧品分别标注人民币估价,除1884年版单龙“文”单位法英文片头邮资明信片估价8000~12000元外,余每件在60~700元区间。长期以来,上书馆邮品间有在各地邮市及互联网上零星交易,有效实寄、盖销的比新品罕见,价位自然要高许多。如1893年版工部局徽“分银”单位邮资信卡加盖“1843 jubilee1893”新1枚标售60元;“认捐”明信片1893年加盖“1分”片新1枚标售100元;1893年版工部局徽“1分银”邮资信封及加盖“1843 jubilee1893”各新1枚,拍卖底价600~1000元。1893年版工部局徽“1分银”邮资信卡1896年实寄,销上书馆圆形横线戳(少见),背面盖上书馆96.4.22(月二字)单圈粗边日戳;1893年版普通邮资信封1分(奶黄色纸)实寄,销上书馆单圈粗边1893年6月22日(月二字)日戳,两枚一组拍卖底价1000~1500元。上书馆1893年至1939年实寄封、邮资明信片、邮资信卡一组共8件,拍卖底价500~800元,成交价1430元。1894年上海寄烟台第一版上海工部书信馆1分邮资信封1件(白纸),拍卖底价1500~2000元,成交价1980元。1877年上海本埠投送“认捐”明信片1件,拍卖底价4000~5000元,成交价4400元。1894年上海寄天津上书馆普通邮资信封1件(棕色包装纸),拍卖底价1500~2000元,成交价1870元。显属罕贵的台北远东邮票交易公司2004年夏拍品中的未发行邮资邮简试样和未发行邮资封,各标底价台币41000元(约合人民币10000元)、7500元(约合人民币2300余元)。


2004年,上海一家拍卖公司推出一套号称“最完整”的上书馆发行的邮票、明信片、邮资封和包封纸珍藏品。时隔一载,2005年4月该拍卖公司再度推出一套号称“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上书馆明信片、邮资封和包封纸共36枚,起拍价18万元(未成交),推测应是上一年拍品剔除邮票后重新组合包装。笔者找来拍品全部图样,发现至少并不包括1884年版单龙“文”单位法英文片头邮资明信片。因此,最新露面的上书馆邮品还称不上真正的大全套,不过像这样较好品相新品(部分附销戳剪片)集中亮相也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