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8kk怎么不能看了:西安事变---系列之五,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0:24:31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系列之五 --说说西安事变之前的大形势
 



  

难兄难弟-东北军和陕军

 

曾经号称中国最强大军阀的奉系,西安事变前已经非常落魄。

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丢了东四省和河北的地盘,十几万大军依靠中央提供补给,一举一动受中央节制,算是非常凄凉。

张在热河抗战失败之后被迫去欧洲解毒,回国以后率领东北军在鄂豫皖苏区剿共。对手不过是徐海东红二十五军的3000多人加上少量地方红军武装,实力还不足东北军的二三十分之一。结果是打了半年,东北军接连失败,损失了5000,6000人,丢尽了颜面。

此时东北军士气跌倒低点,和红二十五军作战期间,一遇到红军冲锋,东北军士兵就立即投降,毫无斗志。装备上依靠当年九一八逃跑带出来的底子,比普通军阀部队强得多,但是消耗一点少一点,已经没法补充。最凄惨的是没有自己的地盘,一举一动都要看别人的眼色!如果中央对张学良不满,不给他每月的军费拨款,东北军士兵连吃饭都成为问题,至于称王称霸早已是无稽之谈了。

而陕西地头蛇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在陕西称王称霸的5年时间内,对三支红军作战完全失败。跟陕北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打了好几年,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围剿,结果自己损失了数千人,还让刘志丹占领了陕北六个县城,盘踞了二十多个县的势力范围,红二十六军正规军也扩大到5000多人,还有数千地方武装。

对付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虽然张国焘无意占领杨虎城的地盘,但=在前后几次碰撞中,杨虎城在汉中地区的几个团都被张部一口吃掉,杨最赏识的猛将王劲哉也差点被红军生俘。红四方面军在汉中东进西突,如若无人之境。如果不是依靠20多万川军和胡宗南的数万中央军的压迫,红四方面军可能早就在陕南站住脚了。

对仅有3000多人,在陕南转战试图进入陕北的徐海东,程子华的红二十五军,杨虎城派出三个旅和其鏖战半年,结果二个旅被全歼,一个旅被重创,损失了整整一个师接近1万兵力。

打三支红军的几年内,杨虎城的十七路军约损失了接近2万人的兵力,这对于总数仅有5万人的十七路军来说是极为惨重的损失。

此时蒋介石逐步收拾了全国的大小军阀,还是将注意点放在了西北,杨虎城坐卧不宁,苦于应付。

此时的东北军和陕军,正是难兄难弟!

 

 

对日战争的不可避免

杨虎城1930年开始坐镇西安,成为陕西王,期间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

 

日本方面疯狂入侵中国。先后在1931年出动4万多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王张学良不战而逃,东北三省迅速沦陷。1932年之后在出动七万大军在上海发动了淞沪一二八事变,粤系十九路军和中央军精锐第五军十万大军拼死抵抗,终于将日寇阻挡在上海市区。1933年入侵热河省,击溃张学良手下不堪一击的东北军,进而逼近长城一线。蒋介石急调12个师中央军和地方军阀共20多万主力激战了数月,以巨大损失将日军挡在长城一线。

从1934年开始,日本由于占领地盘过多,需要一段时间休整消化。加上国际压力太大(日本在国际压迫下,被迫退出联合国的前身国联),被迫停止了大规模的武装入侵行动,转而开始蚕食华北的中小规模军事行动。

1935年日军在察哈尔省(今内蒙古,陕西,河北各一部)挑起张北事件,迫使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辞职。之后日本以全面武力入侵作为威胁,压迫宋哲元和其签订了《秦土协定》,迫使宋哲元西北军正规军撤往察哈尔省的长城以南。长城以北的沙漠和草原地区有很多蒙古族,很多地方由封建蒙古贵族武装控制,西北军撤走以后,当地主要由中国民团武装等非正规军控制。后日军唆使蒙奸-伪内蒙古国军人李守信和德王出动伪军部队将此处中国民团击败,占领了察哈尔北方大部分地区,从而导致该省北部为日伪控制,后成为日本扶持的伪内蒙古国的根据地。

1935年日军在河北进行各种军事行动,迫使中央政府签订了《何梅协定》。通过这个协定,抗日主张坚决的中央政府的势力逐步被清除出河北省,张学良在河北残余势力也被清除。该省由转而由西北军阀宋哲元控制,因为日本人感觉他比较好打交道。

《何梅协定》以后,日本人乐观认为他们蚕食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山东,山西,绥远)已经没有大的难度。

但可惜的是,这些军阀做惯了土皇帝,都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并不听命于日本人的威胁。

河北,察哈尔的宋哲元西北军曾经用大刀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在长城一线血拼数月,牺牲无数,双方有血海深仇。该部在日本威胁下纹丝不动,部下军官士兵人人把日军看做死敌,提起来就咬牙切齿。同时西北军大量扩军备战,所部从3万人迅速扩充到10万之众,让日本人恼怒不已。

山西,绥远的军阀阎锡山在此处苦心经营二十多年,经历无数风雨始终屹立不倒,不可能将地盘交给日本。阎本人狡诈多智,势力在两省根深蒂固,日本通过整治和小规模军事手段都无法让其归顺。

山东军阀韩复榘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20多年军旅生涯让其向来崇尚武力,他依靠10万山东军对日本不理不睬。有一次日本领事将其骗进领事馆对其威逼利诱,试图图穷匕见。韩复榘派火炮包围领事馆要开炮,日本人只得灰溜溜的将其恭送出来。

 

这些重量级军阀不在乎日本人的威胁,日本人只好被迫找一些过期的一流军阀。

 

日军又积极联络原北洋军阀直系领袖吴佩孚,皖系领袖段祺瑞等人。

吴佩孚和段祺瑞虽然不是什么好鸟,但对于民族大义还是懂的。他们自认为中国人关起门来打架,怎么打都好说,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自己一把年纪,行将就木,誓死也不做日本人的走狗,留下千古骂名。段祺瑞随即离开日本人势力很强的天津,去了南京,蒋先生亲自迎接,后病重死于上海。

吴佩孚则隐居北平,将上门劝降的日本特务和中国汉奸一个个骂得狗血喷头,并且怒斥日本人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后1938年日军占领北平,还想让吴佩孚出山加入汪伪政府。吴佩孚大骂汪精卫无耻下贱,将来死无葬身之地,得罪了日本人和汪伪政权。日本派出特工以看牙为名(吴佩孚老迈,牙病非常严重),将其在1939年秘密杀死。

 

过期军阀也不甩日本人,日军只好找一些三四流的小军阀了。

 

日军在1932年找到过期的北洋军阀,曾经担任皖系军长的张敬尧。日军提供给张敬尧700万元的巨额,让其密谋在平津两市暴动,日军配合其占领河北。结果蒋介石先下手一步,1933年他命令戴笠将张敬尧在北平暗杀。张敬尧在北京使馆区被军统特工近距离伏击,身中三枪当场毙命。由此,日本军方的几年密谋全部失败,负责这个计划的日军高层人物引咎辞职。

 

稍后,日本人找到了一个无耻之徒,也就是殷汝耕。此人本来只是河北冀东非军事区的蓟(县)密(云)区行政公署的一个督察专员,是个小人物。此人有奶就是娘,在日本高官重利引诱下,配合日本策动冀东(河北东部)地区自治。

在长城会战之后,由于日军强大兵力攻破长城各防线,威逼河北全境。国民政府勉强将其阻挡住,实在无力将其全部击退。后被迫其签订《塘沽协定》,规定当时日本已经占领的河北省的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地区为非军事区,中国军队不能在此处驻军,仅能用警察部队和民团维持此处治安。

这些区域也是日本最先要占领的。

1935年10月,日本唆使汉奸武宜亭带领1000多土匪民团等人渣在香河县暴动,占领了该县城。日本由此为有头,扶持了一支伪军部队控制该区域,同时让殷建立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殷汝耕宣布非军事区所属18县以及昌平、宝坻、香河和察哈尔省的延庆、赤诚、龙门共22个县,均属委员会管辖。

实际上殷可以控制的地区并不大,支持者很少。成立委员会以后,所有22个县长全部发文声讨殷,冀东到处都是打倒卖国贼,打倒汉奸殷汝耕的标语。这个委员会的中国人大多是无耻之徒,朝秦暮楚,非常不可靠。连日本政界有识之士都认为:他们实际均为人所不齿之流氓地痞集团。而伪军也多为社会渣滓,大多混口饭吃,另外一部分则是东北军于学忠或者西北军宋哲元安插进来的卧底,更不可靠。

加上国内外舆论猛烈抨击,殷也几乎站不住脚,连日本政府也感到麻烦。

1936年1月21日,日本外相广田宏毅在日本议会发表演说时指出:冀东自治宣言严重刺激了南京政府,该政府视殷汝耕为国贼。

后宋哲元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委员长一职拿了过来,控制了这个委员会的大部分权力,但是仍然有一些权力在日伪手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结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殷部近万伪军饱受日军欺压,甚至被日军以作战不利为名用飞机轰炸,死伤累累。其一部本来就是国府派去的卧底,此时煽动该部在通州宣布反正。该部反正以后和驻守此处日军激战。此处本是日军后方,日军主要依靠伪军守卫,该城仅留下100多人的一个日军中队(连)把守。该日军部队在数千伪军攻击下,迅速瓦解,全被杀死。

由于伪军中有一部分本来就是土匪和无赖,加上国仇家恨和杀红了眼。他们同时将通州城内100多名日侨杀死。通州事件日本一共死亡了200多人。

日军由此宣传通州大屠杀,宣扬中国军队残酷凶恶。试问,日本在中国14年抗战期间,在哪个县城,哪个城市不杀死100多中国平民?日军一个连,一个营做消遣的所谓扫荡,一次也至少杀死数百中国老百姓。再想想南京的30万冤魂,做人不能如此无耻。

 

通州事件以后,日本军方震怒,殷汝耕被迫辞职,失去权力,成为汪伪政权里面的一个小走狗。后在1947年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枪决。

由此,日本蚕食华北的计划成功了一部分,但是离他们全面控制华北还有距离。

此时日本军方已经有了共识,对于华北的国军部队如果不采用全面军事行动是不可能有更大的进展。

所以,中日全面开战迫在眉睫。

 

对这点,中央政府也心知肚明。

 

蒋先生从1930年起执行先安内后攘外的策略,由于中国国力太弱,加之内部军阀林立,如果不能统一起来一致对外,和日本作战是必败的。

远的不说,东北三省就是一个好例子。

日军攻打东北三省的时候,关东军加上地方日军总数也不过4万多人,而东北军总数高达40多万。

照常理来说,只要拼命打一下,也不可能短短几个月丢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地方。

结果作战期间,东北军内部高层投降如吉林省参谋长兼任代理主席熙洽,辽宁省长臧式毅,哈尔滨的东省特区首长张景惠,黑龙江洮辽镇守使(洮南至辽源一带)张海鹏先后投敌,让日军兵不血刃的占领大东北广大地盘。

 

而关内情况更差,当时中央政府紧紧控制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这几个省的全部或者一部。其他各省几乎都在地方军阀的控制下,或是被红军控制一部分。

 

这些军阀好的表面上听从政府号令,差的干脆起兵反抗。从中原大战的1930年以后,比较大的军阀反叛,有十九路军数万大军在福建省的反叛,桂系和粤系联手出动十多万大军在广西广东的反叛,察哈尔同盟军十万大军在察哈尔的反叛等等。

 

关外三省是张氏父子经营10多年清一色的地盘,根底应该算是很深厚。诸如张景惠之流是张作霖起家时候的老兄弟。就这种情况下,日军一进攻,这么多重臣还纷纷投降。

 

关内情况远远比不上关外,日军没有进攻之前,各军阀为了保存自己地位势力,多对日本人持对抗态度。但是一旦日军进攻,兵临城下,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投敌。

 

 

蒋介石的抗日战略

蒋介石此时清楚的认识到,中原大战已经消灭了国内割据数省的大军阀,西北军,桂系和晋系,剩下的军阀势力不足,假以时日就可以消灭,不是大的威胁了。

除了军阀以外,还要令人头疼的中共力量。他们通过中原大战前后,中央无暇顾及他们的几年时间迅速发展。

到了第五次围剿前夕,红军在全国建立六大苏区,总兵力超过50万之众,不亚于50多万的中央军了。

 

中共在南方国民政府腹地建立了红色政权,也可以说是国中之国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就成根本不承认当时的政府。红军势力向各处迅速扩张,一部甚至发展到了浙江和安徽,直逼国府的大本营了。

 

由此,蒋介石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围剿,最终在第五次将其打出南方五大根据地。红军遭遇毁灭性的重创,被迫长征。在长达一年的转战撤退以后,中央红军总数从出发时候的10万大军(其中作战人员8万6000多人)迅速减少为1万3000人,最终达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只剩7000多人。如果加上红军在沿途的征兵(仅在遵义就征兵3000人),红军长征一行损失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兵力,所有火炮和重机枪全部丢失,普通士兵每人也只剩下2,3发子弹了。

 

而蒋介石通过尾追红军,将从北洋军阀时代一直孤立于中央的西南诸省,如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等省军阀或者消灭,或者臣服。如贵州省主席王家烈被蒋介石借助红军在娄山关和遵义打垮,从而把贵州省收为中央直属,将王家烈贬成一个有职无权的中将,消灭了地方军阀割据。如四川三巨头的杨森和刘文辉也被蒋介石借助红军在大雪山和大渡河重创,稍后大体归顺中央,让出了在四川和西康(现在西川和西藏省的一部分)的地盘。蒋介石通过这一系列的成功规划,在短短一年之内就为持久抗战确立了大后方。

 

在蒋介石看来,目前最需要消灭的敌人就是中共。一旦把中共消灭以后,地方军阀在一两年就可以完全被政府瓦解。到时候中国关内大一统,集中4亿老百姓和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日本打持久战,把日本拖垮是迟早的事情。

日本虽然国力军力强大,但终究是个小国,国内资源匮乏,无法长期作战。

抗战期间,日军在中国始终保持120万左右的兵力,兵力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接近200万人。而国民政府军始终保持一直200多万规模的正规军。日军依靠100多万兵力,除了要和300万国军长期作战,还要对付敌后大约100万规模的国军和八路军地方武装,还要控制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占领区,兵力实在是不够的。

在1944年,日军由于濒临失败,决定孤注一掷。它集中了在华几乎所有的机动兵力,加上从关东军抽调大量精锐部队南下,一共集中65万主力发动了一号作战。

此次作战中,日军虽然占领了很多国军控制的重镇,造成国军数十万伤亡,但仍然无法摧垮国民政府,也无法消灭国军主力。

日军为什么不愿意增兵?并不是他故意不增兵,也不是国内兵力不足。

实际上日军国内可以从军的兵力也有400万之众,加上其他预备役和后背兵力,总数高达1000万人。

为什么不增兵中国,主要还是资源匮乏的问题。

日本是一个岛国,很多重要军事资源需要进口,靠自己是不行的。在战争中,想依靠进口维持一支100万部队的作战已经极为困难,再也无力继续扩大了。

另外,日本远离中国大陆,所有军火物资都必须通过海运送到中国,在通过各种方式运送到9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各处,以当时的运输水平,实在是非常困难。

前线日军很多时候吃不上饭,都靠在地方抢劫老百姓。食物可以靠抢劫,子弹炮弹就没法抢劫了,必须依靠后方的运输。

早在日军1937年攻打南京的时候,由于后防补给运输不上来,很多日军部队被迫放慢了进攻的速度,很多日军火炮重机枪都哑了,只能靠步兵的轻武器作战。防守南京的中国军队大部分是在上海被打残的部队,南京又是防守上的死敌。而日军攻陷南京,在城下作战3日就伤亡了7200人,损失日军建军以来少有的大伤亡。究其根本,除了防守国军作战顽强以外,还是日军补给不足,进攻部队战斗力下降导致的。

况且,日本要在亚洲和世界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和英美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作对,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所以日本必然要和德国,意大利联手作战。

而德国要想在欧洲和世界崛起,除了和英美法为敌以外,必然还将和苏联为敌。

以德意日三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总和,顶多和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差不多。

而苏联,英国,美国,法国必将建立一个同盟,这个同盟的总实力是德意日同盟的3,4倍。

所以,日本的败亡是迟早的事情。

只要中国不在最初几年被日本以闪电战消灭,或者不被迫投降,只要坚持下去,抗战时一定会胜利的。

而任何一个有点政治智慧的人都知道,要想面对一个强敌能够长时间坚持,就必然首先统一内部。

一头牛再强大,在和饿虎的对抗中也很难取胜。但是一群牛团结起来向饿虎猛冲,饿虎也只有望风而逃的份。

 

所以,蒋介石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第一就是消灭中共,这点在现在看来已经接近成功。中央红军仅剩1万人的残兵败将,一些部队一个连只剩下三个班,另一些部队一个团长手下只有四个连。红军战士经过一年转战,疲惫不堪,体力也几乎耗尽,所有重武器丢失,步枪子弹每人也只有2,3发了。

而张国焘红四方面军8多主力已经和中央红军分裂,他们南下在四川和川军,中央军激战,被他们大败,损失了接近4万之众,而中央军几乎没有损失(川军损失了6万多人)。余部4万人在川北,藏东不毛之地奄奄一息,也接近崩溃。

贺龙肖克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在云南西康艰难前进,跟随中央红军的道路进行长城,所部也只剩下1万人了

至于陕北刘志丹,往陕北进发的红二十五军徐海东部,两部总兵力还不到8000人。

可见,当时最强的红军张国焘部已经大败,其他各部红军兵力稀少,难以招架中央军的进攻(中央军追剿军薛岳部就有9万多人,长城一线和红军作战除了二战遵义被林彪突袭指挥部,损失了几千人以外,几乎百战百胜)。

蒋介石判断形势,认为红军到了西北已经走入绝路。

当时西北的宁夏,青海都为马家穆斯林势力控制,他们以少数民族和伊斯兰教为核心,对付一切敢入侵的汉人军队全部给与强烈打击。

这两个省民族成分也复杂,马家军阀军事力量强大,红军是绝对站不住脚的。

至于甘肃就比较复杂,此处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地方为中央军控制(后交给东北军),其他大部分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而且人口稀少,为马家军阀控制和当地土军阀控制。

该省民族众多,各地军阀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之前冯玉祥在此处被搞得焦头烂额,杨虎城试图染指最终也大败。红军在该省也是无法站住脚的。

 

而新疆盛世才虽然和苏联关系很好,也可能帮助中共,但是想进入新疆就必须经过青海,甘肃或者宁夏。

这三个省在当时来说,红军进入几乎不可能生存。少数民族由于民族仇恨,不可能支持汉族军队。当地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产粮也少,红军到此处完全是孤立的情况,既没有群众帮助,也没有粮食和兵员补给,不用敌人来打,自己拖拖就垮了。

另外这两个省面积广大,地域辽阔,以平原和荒漠为主,根本无险可守,正好是发挥火力和兵力优势的好地方,这些都是红军所不擅长的。

再加上由于当地的历史原因,各处都建有土坝子和山寨,几乎每个村庄外面都有防御工事和土墙。依靠这种防御工事,即使几百民团也可以较长时间抵御数千红军的进攻,也会造成进攻红军的大损失,红军是消耗不起。

而更重要的,青海马步芳的马家军有1万多人,士兵军官战斗力非常强悍,自称建军以来从没有打过败仗。

宁夏马鸿逵部战斗力虽然不及青马,兵力有3万多人,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部队。

1933年,大军阀孙殿英在之前热河抗战出兵,在赤峰等地和日军激战,打死不少日军,从而得罪了日本人(孙殿英挖掘了满洲国皇帝溥仪的祖坟,所以不敢投降日本人,怕溥仪报复)。孙部一直在察哈尔盘踞,后遭遇冯玉祥组织抗日同盟军,日军进攻察哈尔等事件。孙见此地呆不住,决定林立门户。孙率领所部7万多大军,在蒋介石中央政府和山西王阎锡山的支持下,试图进军占领宁夏省。

宁夏,青海的马家穆斯林见势不好,立即团结起来,和孙殿英作战。

青马宁马可以使用的兵力总共只有3万多人,其中宁马虽然兵力较多,但战斗力较弱,青马虽然战斗力极强,但兵力太少,总共只有1万人。

就是这样,青马宁马在本土防御作战,占有天时和地利,加上有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同时具备了人和。

双方在宁夏激战3个多月,结果孙殿英部损失5万人,余部2万人仓皇败走,于败退途中溃散。

孙殿英的失败是个好例子,红军如果贸然走孙殿英的老路,是几乎不可能胜利的,后来的历史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所以,蒋介石的头脑中,消灭红军是第一位的,只有将红军消灭,才能够谈得上抗日。就蒋介石看来,红军已经成为垂死挣扎的一只兔子。在西北这个地方,红军没有天时地利人和,面对数十万国军的围堵,顶多坚持一两年肯定会瓦解。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红军以陕北为中心,先后进行了三个方向的突围作战。向东进攻山西,结果被阎锡山的晋绥军阻挡,最终被迫又退回了陕北,还损失了大将刘志丹。向南进攻四川,被二十多万川军和十万中央军阻挡,红军损失四万人,被迫放弃南下北上陕北。最惨的就是向西进入青海的西征红军,四万人试图渡过黄河西征,结果在渡口被国军拦截,最终只有2万多人渡过黄河。这2万多人在徐向前,陈昌浩的指挥下在青海,甘肃转战了数月,最终全军覆没,仅有李先念领导的200多人历经千辛万苦,走到了新疆。

 

三个方向的突围都失败,而北上绥远也是一条四路,当时绥远省就是现在内蒙古一部,为阎锡山的晋绥军控制。全省基本都是戈壁,荒漠,是不毛之地,红军在此处根本无法得到粮食和军火的补给,也无险可守。而绥远全省人口仅有200万人,汉人基本都在包头,归绥等大城市,为国军重兵控制,其他地区都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牧民,红军也无法有兵源补充。更重要的是,绥远是日军进攻的一个桥头堡,在1936年日军即扶持伪军对该省发动大举进攻,后被晋绥军和中央军联手挫败。

如果红军进入绥远,不但会被拖垮拖瘦,更会被日军,伪军,晋绥军,中央军等各部夹击,根本无法站住脚,恐怕只能退往苏联控制的外蒙古了。

一旦红军退入外蒙古,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就等于自我毁灭了,不但无法再得到国人的支持,更无法再复兴,最终成为抗联残部的88旅,成为苏联的一支附属小部队。

 

蒋介石的西北战略

 

所以,大情况如此,蒋介石对消灭红军是非常有把握的,这点连红军的最高层也是清楚的。

 

蒋介石认为红军迟早会完蛋,所以可以同时做其他一些部署。

西北从清末为左宗棠收复以后,一直为地方军阀控制。新疆有军阀盛世才,盛虽然依靠苏联主子,但是毕竟实力较弱,兵力不足,之前1931年娃娃司令马仲英(马步芳的堂弟,17岁起兵成为司令)所部被马步芳赶出青海以后,率领仅仅400骑兵(只有100支步枪,其他都是马刀长矛)就一路势如破竹的打到了新疆省会乌鲁木齐,大败新疆省军,差点将省政府推翻。由此可见新疆军阀的军事力量!再加上全省维族等少数民族众多,不会给他的政府太多的支持,并不难对付。

新疆王盛世才本人残忍好杀,学习他主子斯大林的手段,定期对手下军官文官进行大清洗,连自己兄弟亲人也不放过。他主政新疆期间,前后清洗杀死了1万多手下。包括省政府副主席和加尼牙孜,省财政厅长臧登峰,省教育厅长李一欧,省民政厅长毛泽民(毛泽东的大弟弟),中共驻新疆代表陈潭秋(共产党员),和阗行政长卢毓麟,喀什行政长陈方伯,焉耆行政长于德一,塔城行政长赵剑峰,哈密行政长刘西屏,乌什县长林基路等人,不是被杀死,就是长期监禁。当时新疆流传:在新疆文官作到厅长,武官做到团长就要准备后事了,随时可能被杀。由此新疆内部凝聚力也不强。

 

而青海和宁夏虽然为马家穆斯林军阀控制,但是这些军阀势力尚不足以和中央数十万大军对抗,依靠的回族也终归是少数民族,人数比汉人少太多了,势力也有限。加上传承回教穆斯林势力的传统。马家穆斯林军队中央政府还是归附的,也就是所谓的听调不听宣,不敢和中央政府公然对抗,假以时日,不难消灭,甚至可以不用军事手段。

但是,陕西省就不同了,它是西北的中心省份,也是汉人的传统地盘,经济比较繁荣,人口众多,更是四川的北方门户。只要控制了陕西,不但可以对四周的西北各省于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更可以包围抗战大后方四川的安全,是蒋介石抗日计划中必须控制的一个省。

 

但是想控制陕西省也不容易,他的控制着杨虎城在此处经营了5年之久,有5万多兵力。而陕西地方封建势力也有相当的力量,如果单纯采用军事进攻的方法,就算打垮了杨虎城,想臣服所有地方大小军阀,将陕西完全控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比较实际的方法,就是利用红军和陕军作战,将陕军的坛坛罐罐先砸一遍,削弱杨虎城和地方势力的实力。

于是,蒋介石利用红军张国焘部,刘志丹部,程子华徐向前部和杨虎城交战,先后打掉了杨虎城大约2个师近2万人的兵力,算是比较成功。

但杨虎城戎马一生,从低级军官九死一生,也不是泛泛的角色。在明白蒋介石的手段以后,杨虎城先后和张国焘,刘志丹,徐海东达成秘密协议,保证双方互不进攻。

见到光靠红军和陕军火拼不行,蒋介石又将张学良的10多万东北军调入陕西,让张学良,杨虎城,红军三虎竞食。

蒋介石认为张学良现在没有地盘,穷途末路,极为希望有自己的一块地方。蒋只要暗示他打垮了红军,就将陕西甘肃两省交给他,张学良一定会拼命消灭红军。如果张学良能够消灭红军是最好。和数万红军作战,东北军必定有一些消耗,依靠陕甘两个穷省想恢复是很难的,将来不难对付他。

而张学良有20万东北军,一旦进入陕西,必定会对只有4万多人的杨虎城造成极大冲击,导致陕军和东北军之间的互相消耗,最终对中央消灭陕军也有很大帮助的。

况且就算东北军和陕军对付不了红军,以这两军的实力来说,都完全不是中央的对手,中央军将来想消灭他们也不困难。

所以,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率部进入陕西,任命他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总司令为蒋介石,实际就是张学良最大),放在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之上。实际蒋介石知道张学良调遣不了地头蛇杨虎城,这一任命还是削弱杨虎城的手段而已。

随着东北军进入陕西,杨虎城惊恐不安,手足无措,而东北张学良则意气风发,认为只要消灭红军少量残部以后,他将又会是西北王,至于装备低下,训练差劲的陕军和土匪出身的杨虎城,张学良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在张学良的眼中,杨虎城凭实力来说,顶多和他的部下于学忠,万福麟,王以哲这些军长平起平坐,还没有资格和他论高低。

张学良在私下称杨虎城:老粗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土匪头子,十七路军是半土匪性质的武装,本质就是一个大民团。

张学良到陕西之前就以长官的态度对待杨虎城,一会下个手令让杨虎城执行,一会打个电话让杨虎城跟他汇报具体情况。

杨虎城自认为怎么也是一方诸侯,连蒋介石对他也客客气气,不敢不恭敬,张学良此举太不给杨虎城和十七路军面子。杨虽然向来沉稳老辣,一般不会计较这些小事,但此时也动了怒气,十七路军的高级军官更是不满。

在孙蔚如,冯钦哉这些人眼中,陕西的地盘是十七路军用人命和鲜血奋战十多年换来得,现在张学良大摇大摆的想占他们的地盘,用这些军官的话来说: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要想占我们的地盘,东北军也要用鲜血来换。

由此,20万东北军分别开入陕西和甘肃,张学良随即举行军事会议,在没有和杨虎城商量的情况下,将杨部原有的部署全部打乱,随意指挥杨的部下冯钦哉,孙蔚如等部和东北军换防,让西北军把控制的包括延安在内的大块地盘让给东北军,等于公然抢了杨虎城一大块地盘。杨虎城在会中目瞪口呆,因为他认为张学良之前怎么也要跟他商量一下,就算杨力不能拒,也至少可以讨价还价一通。张学良此举等于根本没有把他杨虎城放在眼里。

而孙蔚如和冯钦哉更是大怒,他们要让出的控制区内陕军控制的煤矿,盐矿,商铺等众多有油水的东西。他们一让出去,等于让出一大块肥肉给东北军。

陕军本身就穷,军官士兵多依靠这些控制区的出产活命,一旦让出去,将来军队的生活补给就立即出现问题。

 

会中冯直接表示不服从命令,让张学良改变决定,甚至讥讽张学良既然是来剿共,就应该把部队拉到陕北前线去。张学良做惯了东北王,向来是言出即行,部下军官从来没有敢于公然抗命的,一时顿时呆住了。张学良的心腹,105师师长刘多荃随即呵斥冯钦哉:你一个军长还敢下命令给总司令?

冯钦哉说:我和张副司令是高级军官直接的谈话,你一个少将师长没资格插嘴。

刘多荃随即反讽冯:你也不怕说大话掉了舌头,你一个军长手下有多少部队,才4000多人吧。老子一个105师5000多人!你那几杆破枪,我们东北军的民团也比你们装备好。

冯不甘示弱:是啊,你刘师长兵精粮足,但是我想请问你,你这么好的装备,这么多兵,怎么一路从东北跑到陕西来了,日本人好像还在东北吧。你打死过几个日本人?

这时候孙蔚如觉得冯说的有些过分,太不给张学良面子,就劝了冯一下。

谁知道刘多荃年轻气盛,又被冯钦哉戳了要害,顿时火了:姓冯了,你有种的话,大家就把部队来出去练练。我们东北军也不占你便宜,你们用什么枪,我们就用什么枪。不打的你跪在地上求饶,我刘多荃跪在地上给你当马骑。

 

见到双方说话太过分,张学良和杨虎城各自命令刘冯两人不要多说话。

由此会议不欢而散。

会中张学良的心腹何柱国,王以哲等人都发现杨虎城一言不发,明显是对张学良的部署非常不满。

由此,王何两人告诫张学良,俗语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东北军新来乍到,站都没站稳。杨虎城毕竟是地头蛇,不能太不把其当回事。

 

张学良考虑了几天,又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准备下令杨虎城部不参与调防,仍然驻守原处。

但是此时,又有新情况发生了。会议是面对十七路军的军官召开的,是杨虎城举办的所谓迎接张副司令的大会。张学良为了这次演讲做了精心的准备,还挑选了以心腹卫士孙铭久带头的几十名卫士为其开道。这些卫士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不但外表强壮威武,气质上也很彪悍,军服笔挺,佩戴清一色的德国冲锋枪或者毛瑟连发手枪,军容极盛。张学良一身戎装,这身行头只有在会见蒋介石这种大场面才穿的。

会议在西关大操场举行,十七路军的军官占了满满一操场。

会议一开始由杨虎城讲话,杨说:这位就是著名的张副司令,是党国的栋梁之材,他麾下的东北军能征善战。原本是张副司令的父亲张作霖大帅创建的。张作霖大帅大家都知道吧,就是以前当土匪的那个张大胡子!

随即杨虎城哈哈大笑,陕军军官也跟着嘻嘻哈哈的笑起来,原来庄严的气氛一扫而光。

然后杨虎城说:现在大家都是一家人了,你们以后要绝对服从张副司令的指挥。下面请张副司令讲话,大家欢迎。

陕军只有少数军官鼓掌,大部分根本站着不动。

跟随张学良来的几十名东北军军官面面相觑,都傻了眼。他们跟随张学良多年,知道张家最恨别人提他们土匪的出身,东北军内十几年从来没人敢提这种事,一般东北军军官背后吹牛也不敢说。

现在杨虎城公然在这么多人的大会上面提出来,就等于根本没给张学良一点面子。

此时张学良更是惊得哑口无言,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愣了二三分钟才勉强做了一番干巴巴的演说。

说完张学良立即掉头下台,乘车回到自己的府邸,没有跟杨虎城打招呼。

于是同时,杨虎城又得到部下宪兵营长的汇报,东北军进入西安以来,十多万随军家属也跟着到了。东北军军官士兵随即强行占据老百姓的大片住房,甚至强占陕军的几处兵营,赶走了一部分陕军士兵和他们的家属,还殴打敢于阻止的陕军士兵和宪兵。 

另外东北军士兵入陕以后,处处以主人自居。看戏的时候,东北军士兵抢占陕军士兵的位子,双方动手,甚至动了枪。而东北军士兵很多人在酒店吃饭不给钱,街上买东西也不给钱,陕西老百姓避之不及。如果遇到警察或者陕军宪兵阻拦,他们都说自己是来剿共拼命的,陕西人和陕军本来就应该招待他们。

陕西人本来就排外,现在东北人欺负到头上来,自然更也不服气。陕军士兵经常讥讽他们是逃跑的部队,没胆子,纸老虎,双方经常动手打群架,经常有人受伤。

从东北军入陕以来,类似事件天天发生,陕军上下对东北军都非产不满。

而张学良等人对杨虎城处处设防,为难东北军也深感气愤。

 

一场可怕的暴风雨,就要来了。

 
                                  东北军围剿红军的四大惨败(西安事变系列之六)   

 

 

 张学良围剿红军的部署

东北军20万大军进入陕西和甘肃以后,首先要做的自然是组织剿灭红军。

蒋介石曾经跟张学良暗示,只要他消灭了陕北的红军,立即让他取代杨虎城成为陕甘的实际的领袖,陕甘两省的地盘也交给他。

在张学良从鄂豫皖苏区调动部队开往陕甘的时候,蒋介石干脆当面暗示张学良,说杨虎城剿共不利,暗中和红军勾结,处处和中央对抗,早就想把其换掉。只要张学良更够打几个胜仗,就可以把陕甘的地盘交给他。

张学良和部下高级军官,智囊人物多次开会商议。他们都认为目前红军在陕北只有刘志丹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的4000多人,装备低劣,己方十几万装备精良的大军杀过去,怎么可能不胜。

王以哲,何柱国这些高级军官认为,现在东北军没有地盘,补给军费全部靠南京提供。中央提供给东北军的军费很低,一个师仅有3万元,大约是中央军一个师的四分之一(中央军整编师每月军饷12万)。之前老萨在说杨虎城因为对冯玉祥提供军费不满,导致杨冯决裂的时候曾经分析过:一个师3万元的军费顶多只能保证士兵军官吃饱肚子,加上给与少量的军饷。这点点军饷用于士兵养家是肯定不够的,也造成了东北军家属几乎无法生存,境遇极惨。东北军士兵一方面因为不战逃出东北老家,被全国舆论抨击,造成全军情绪极为低落,另一方面由于随军家属无依无靠,更是兵无斗志。

王以哲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东北军虽有20万大军也支持不了几年。如果保持这种局面拖个几年,东北军上下都会产生异动,一部分人肯定会叛变投靠中央以换取更好的地位。剩下的东北军在未来几年肯定会被中央一口口的吃掉,最终像福建十九路军和川军一样,被中央瓦解,归入自己麾下。

现在东北军如果能够占据陕甘的地盘,最低程度也能保持现有本钱。

但是也有些老成的军官如于学忠,万福麟等人认为西北为是非之地,青海宁夏的穆斯林马家势力,借助苏联起家的新疆盛世才势力,绥远山西的老军阀阎锡山势力,陕西封建军阀杨虎城势力,信奉共产主义的陕北红军,新疆极端宗教组织维吾尔反政府力量,绥远宁夏蒙古族反政府武装,青海藏族封建势力,加上各地如甘肃鲁大昌,陕北井岳秀等中小土军阀,各种军事力量少说有20,30股。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加上苏联,日本,英国等列强介入,军事政治局面都非常混乱。

单靠东北军20万人,一无群众支持,二无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三无可靠外援,并不容易控制住西北局面。东北军一旦操作不好,很可能陷入西北的乱局无法抽身,反而被别人集结消灭掉。

各种意见汇总到张学良那边,张认为现在东北军就像个快要饿死的人,必须先找到一口东西吃保住命,然后才能想这个东西吃了的后作用是什么?宁可毒死胀死,也不能活生生的饿死。

大方针定了以后,张学良开始分析陕西的情况,准备军事和政治上的部署。

张学良有一个绝对的心腹,东北军情报系统的头子黎天才。此人原名李渤海,是老资格的共产党员,北大学生,还是李大钊的学生和交通员,曾经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的高职位。但是张作霖在北伐期间全力清除中共地下组织,李渤海被他们秘密逮捕。李渤海入狱以后,立即遭遇酷刑。李渤海开始还是很硬的,在酷刑下仍然不说一个字,并且掩饰自己身份,说自己是普通市民,做小生意的。其实李渤海是希望外面的中共营救他。但是中共此时自顾不暇,高层纷纷被捕,地下组织也被破坏,连继任李渤海的新市委书记也没有几天也被捕了。中共在北平的最高领袖李大钊等人被迫躲入苏联大使馆,哪有力量救他。加上之后被被捕的共产党员出卖了李渤海,李已经无法掩饰身份,被告知几天后就要处死。

人在生死关头就会暴露自己本来面目,不可能有任何的伪装,很多平时的所谓硬汉在刑场都尿了裤子。李渤海是个很聪明的人,在面对死亡和投诚的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后者,其实当时中共里面的投诚人员多如牛毛,连和周恩来平起平坐的工运领袖顾顺章也投降了。如果不是这样,中共也不会组织一个专门处理叛徒的特科锄奸队,专门杀叛徒。

李渤海将自己所知道的秘密和盘托出,包括李大钊的全部秘密。

张作霖和奉系最大的权臣杨宇霆依靠李渤海等人的情报,下令士兵冲入苏联大使馆,抓获李大钊等党员,还缴获了大量军火物资和秘密文件,稍后李大钊被张作霖下令绞死。

在和李渤海的交往中,张作霖和杨宇霆都认为李渤海是个不可多得的特工人才,应该加以重用,把其任命为北平公安局政训部任秘书兼宣传科长。

后李渤海果然被逐步提拔,在张作霖死后成为张学良的心腹,开始统领东北军自己的情报系统,并给与其少将军衔。

李渤海是老资格的共产员,对中共地下组织的整套东西都很熟悉,他畏惧中共的锄奸队惩罚,加之自己以前毕竟是中共党员,也怕蒋介石中央政府追究责任,随即改名为黎天才。

东北军的情报系统在当时力量很强,在张作霖时期,由于东北军的安国军政府是西方承认的合法中国政府,他的情报系统也是以中华民国整个国家为单位的。

不仅人员众多,遍布全国,甚至在欧洲和日本都有自己的特工组织,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中央中统的陈立夫兄弟和军统的戴笠都对其恨之入骨,试图将其消灭掉。但无奈黎天才的能力很强,东北的情报系统面对中统军统毅力不倒。

黎天才此时向张学良报告,陕北红军为刘志丹部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正规军只有4000人,兵员素质差,装备极为低劣,没有火炮,机枪很少,步枪多是缴获而来,有好几种型号,子弹匮乏。其中相当一部分红军士兵拿单发土枪,鸟枪,甚至大刀,长矛,锄头作战。如果单纯按照战斗力来计算,顶多相当于东北军二三个团。

不过黎天才又向张学良报告,之前打掉杨虎城三个旅的红二十五军马上也会到达陕北。红二十五军经过长期转战,所部只剩下3000人左右,由于之前打杨虎城部有大量缴获,所以装备还可以。

张学良对黎天才说,这两股红军不过7000多人,装备跟东北军根本无法相比,我们东北军至少可以出动13万部队作战,十几倍兵力怎么能不胜?

黎天才认为徐海东红二十五军人数虽少,但是经过长期残酷作战考验,士兵战斗力强,不可小视。杨虎城就是因为小视了他们,一年内被吃掉了三个旅。红二十六军刘志丹则是地头蛇,击退了杨虎城和井岳秀两次大规模围剿,占领陕北6个县城的地盘,也不是很容易对付的。

张学良此时被抢占陕甘地盘的思想冲昏了脑袋,加上年轻气盛,怎么可能听反面意见。

张对黎天才说,你的顾虑太多了,这样怎么能做大事?越是关键时候越要当机立断,你这样顾前顾后,机会都丢光了。你看看这把刀,这是以前大帅以前叮嘱我的,让我一辈子到了关键时候就要记住这几个字。

张学良拿出一把佩刀给黎天才看,这是张作霖留给他的遗物,上面刻着七个字:事到临头需放胆!

张学良又说,现在中央红军主力还在甘肃境内没有到陕北,红二十五军刚到陕北立足未稳,需要修正。此时陕北最多只有7000多土共武装,我们自然要乘着这个机会一举将其消灭,占领陕北苏区,然后回师消灭中央红军,一举完成剿匪大业。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就是我们的手下败将,我们大军一到,他们还不是望风而逃,而且总共也就3000人,能成什么大气候!刘志丹部装备也就比当地土匪强一点,我军一个加强营的机枪火炮抵得上他们一个师,这种队伍怎么是我们对手。之前能够打败杨虎城和井岳秀,主要是他们战斗力差,加上消极避战,都不愿意损失实力。我们以十几倍兵力打这样的部队,就算胜了也是胜之不武。

黎天才是个聪明人,深知为官之道,也知道揣摩上面的意思,看到张学良说这样的话,也就不便说什么。

--------------东北军毕竟是封建军阀体系,张学良部下军官大部分传承中国古代官场的恶习,以揣摩上意,保证自己官运为第一位。所以很多时候,他们明知道张学良的部署是错误的,也不敢违抗指出。这也造成刚愎自用的张学良连续遭遇失败。

 

当时刘志丹的红军完全占据着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6座县城,在此处建立了根据地,设有苏维埃政府和正规红军守卫。而周围约有20多个县都有刘志丹的游击队,属于红军游击区,在此处国军部队只能控制县城,交通线和大的城镇,地方农村很多都是刘志丹的势力。

张学良随即部署,东北军步兵八个主力师一个骑兵师分两路全线进攻陕北苏区,首先荡平刘志丹的所谓游击区20多个县,然后一举攻占刘志丹控制的6个县城,占领陕北苏区。

一路是王以哲六十七军从南线的关中大举北上,占领陕北军事要地洛川,甘泉,最终要占领延安(当时叫做肤施县城)。六十七军下辖四个师,都是东北军的主力。

另一路是董英斌五十七军的五个步兵师和何柱国的一个骑兵师,从甘肃的庆阳出发,从西向东逼近陕北苏区,一路占领太白等地,最终在延安会师。董英斌的五个师中有四个也是东北军的主力,装备最好,只有沈克的一个步兵师是原本石友三的部队,投降东北军的,战斗力较差!

同时张学良部署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从东边的韩城,澄城一带向西边进攻苏区。

三军的目标都是延安!一旦占领延安,就将陕北苏区的南部游击活动地区全部攻占,把红军压迫在六个县城的狭小区域。之后东北军就保有战略上的优势,可以轻松将陕北苏区截成几段,一口口吃掉!

 

张学良同时命令榆林的土军阀井岳秀部和独立的一个师高桂滋部在北方堵截,防止红军北上逃窜。

由此,国军从四个方向逼近苏区,双方军力对比相差了十几倍,张学良认为此战必胜。

 

此时张学良还没有把杨虎城放在眼里,他对杨部十七路军的部署是象征性的,实际他不愿意让十七路军参与进攻,抢了东北军的功劳。

杨得知张学良的部署冷笑道:张学良以为自己是十头虎杀一只羊,其实他是把十只羊送到老虎嘴里。

杨部下大将孙蔚如说:我们十七路军要不要跟东北军一起行动,主力向延安一带进军?如果东北军遇到困难,我们也好帮他们一把。

杨虎城说:你看看这个军事部署,张学良根本没有想让我们一同进军,他想自己占全功,我们帮他干什么?况且刘志丹徐海东比这个张公子厉害多了,我们去了也占不到便宜的,反而会损失自己的实力。我们的部队在韩城一带按兵不动就可以了,等着看他失败吧。

作战部署送到南京,陈诚和何应钦看了以后相视而笑:学良还是太年轻了!

话虽如此,杨虎城也不愿意张学良被红军打的太惨,因为这样中央军就肯定会代替东北军进入陕西。相对中央军来说,东北军势力较弱,还是比较容易对付的。

杨虎城在张学良出兵之前找到他,说:张副司令,红军不好打啊,用兵要谨慎。

张学良此时哪还能听进别人的劝告,随便敷衍了杨虎城几句。

杨虎城回来对部下说:这个钉子张学良是碰定了,他根本不听人劝告,反而以为我们在耍手段。我们只好等他碰了钉子在劝吧。


 

一败劳山

 

此时,陕北红军一方也没有闲着。

9月15日,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同徐海东,程子华的红二十五军在陕北延川县会师。三个军组成了红十五军团,徐海东担任军团长,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和参谋长,程子华担任政委,正规军总兵力达到7000多人,非正规军还有4000多人。

相对张学良的意气风发,试图一口吃掉陕北苏区,刘徐程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将们,都非常沉稳,相当从容不迫。

刘志丹向徐海东提议,现在无非是两个打发。一是集中主力先打垮北面的土军阀井岳秀,高桂滋,打下陕北最为富裕的米脂绥德,扩展苏区。这两个军阀的部队,兵力也只有1万多人,装备低劣,之前是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4000多人的手下败将。现在加上红二十五军的3000生力军,不难将其打垮。

一旦北面军阀被打垮,陕北苏区北面门户大开,红军就可进可退,下面集中部队对付南面的东北军,无论胜负都相当从容。

另外一个打发就是集中部队打南面的东北军,集中主力打几个伏击战,消灭他几个师,迫使东北军停止攻势。

徐海东认为,第一种方法虽然好打,但现在井岳秀和高桂滋两个师的部队都想保存实力,不愿意和东北军一同进军,暂时不足为患。红军在五次围剿中向来集中主力打国军精锐拳头部队。一旦将这样的部队打垮,国军的士气和进攻势头都会被挫败,陕北苏区也就保住了。

刘志丹表示同意,同时认为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在陕北作战多年,把杨虎城等部数万人打的满地找牙,占领陕北几个县城,最擅长这种山地伏击战。东北军初来乍到,连地利民情都不清楚,又没有地方部队配合,居然敢这样以几个师兵力孤军深入,实在是送货上门。

徐海东向刘志丹请教,刘志丹在地图上指出劳山地区,认为此处是东北军必经之处。劳山地区都是黄土山,山上树木密集,非常利于隐藏,而山谷中间只有一条山沟土路可以行军(所谓的延甘公路)。这条土路很窄,有的地方只能走过一两辆马车,东北军大部队在此处会被迫拉长行军,兵力优势根本无法发挥。加之山地战的特殊性,红军只要占据地形优势,等于增加了一倍兵力。东北军在此处最多有一个师几千人,红军出动相同兵力加上地形优势,肯定会胜利的。

这时候程子华他们提出,从延安到三十铺一带的地形更适合伏击,这些地方有的路只能并排走过1,2个人,为什么不把伏击圈放在这里。

 



----------------陕北很多地方都是黄土山地,这些地域是最适合打伏击战的。陕北自古以来有很多土匪,为什么官府几百年无法将其剿灭,主要还是他们凭借山地和官军纠缠。几十人几杆枪的土匪能够在陕北立足,有上万人的红军自然也可以。

 

刘志丹笑着说:110师的师长何立中据说是军校出身,战术理论上上很有些能力,他一路上肯定会预防我们伏击。从延安到三十里铺一带都靠近我们的控制区,又是特别适合埋伏的地域,何立中一定会小心警惕。而劳山离甘泉县城非常的近,不过十几里,再走几个小时也就就到了。何立中到了此处会认为马上就要后方了,肯定会松懈的,不会对我们有什么提防。

徐海东对刘志丹军事分析非常赞赏,随即进行部署。9月21日陕北红军主力尽出,经过三天隐蔽急行军,主力行军240华里,全部赶赴劳山地区。

刘志丹部在陕北多年,各地都有耳目,东北军一举一动都在刘志丹和徐海东的监视下。

 

东北军这边就差得远了,他们根本不知道陕北红军的行动。

张学良如此骄傲,部下自然也上行下效。负责中路指挥的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立功心切,他的主力高歌猛进,连续占领洛川,甘泉等地,只遭遇红军民兵的轻微抵抗。

王以哲见抵抗轻微,所部轻松占领两百多公里红军游击区的地盘,随即认为陕北红军没有什么战斗力,大喜过望。

本来张学良部署王以哲要放慢速度,等董英斌西路五个师主力上来以后,再攻占陕北重镇延安,这样东北军数量很多,部队之间靠的又近,不怕红军伏击。

但王以哲眼见延安唾手可得,自己一个军就可以占全功,哪会原地不动。他命令先头部队继续猛进,尽快占领延安,试图抢个头功。于是东北军六十七军先头部队3个师不等后续部队上来,就火速北上,在9月15日,何立中110师和周福成129师大部已经占领延安,和驻扎延安的榆林军阀井岳秀的部队换防。

而王以哲的军部和107师还在二百公里外的洛川,中间只有东北军129师685团一个刘效先的加强营控制着甘泉县城。王以哲此时昏了脑子,认为延安,甘泉,洛川一带都是自己地盘,没有必要再甘泉驻扎什么军队,所以甘泉始终只有大约一个营的兵力驻守,并且最终造成了大错。

 

其实,东北军只所以这么顺利占领洛川,甘泉等二百多公里的苏区,完全是刘志丹徐海东的计划。他们通过放弃这些占领区,让东北军分散在这些面积广大,但是地形复杂的地盘上,数万兵力根本无法集中。由此创造出歼灭东北军主力部队的条件。实际红军主力部队在劳山地区早已集结,士气高涨,等着全面进攻呢。

 

此时王以哲也遇到了麻烦,由于陕北贫穷荒凉,人丁稀少,东北军在当地根本无法获得粮食。在延安驻扎十几天后,先锋的2个师出征时候携带的粮食此时基本吃光。东北军在当地也征不到粮,加上陕北开始变冷,东北军士兵只有单衣,无法御寒,战斗力锐减,无法继续前进。

 

王以哲在得知前方报告以后,只得命令部队暂时停止前进,同时命令110师629团陈镇藩第二营回头,到甘泉县城接送后方运来的粮食和棉衣。同时还派出129师参谋长张文清和两师的军需主任等人负责接受辎重。

结果,此部第一个倒霉。

当时刘志丹和徐海东已经在甘泉和延安中间的劳山地区设伏,得知110师一部南下,随即开始部署。

9月28日红二十七军81师234团和地方游击队随即开始攻打甘泉,轻松歼灭东北军110师陈镇藩营一小部。该营残部慌忙逃入甘泉县城,红军进攻部队随即将甘泉包围。

甘泉东北军此时有两个营编制,但实际兵力只剩下一个加强营约五个连的兵力。他们依靠甘泉的土城墙死守,勉强挡住了红二十七军的进攻。

其实,刘志丹他们是围城打援,并没有全力进攻甘泉,只是通过此县城诱因110师主力南下解围,这样就会进入劳山的伏击圈。

王以哲知道甘泉被包围以后,并没有认为情况太严重,他认为可能是红军一次小规模反攻,试图切断东北军后方补给线,随即命令110师主力立即南下,为甘泉解围。

这一招,完全中了刘志丹的计策。

此时刘志丹和徐海东的主力全部在劳山地区设伏,早就设好了一个严密的口袋阵,等着110师来钻。

110师师长何立中亲自率领三个主力团南下甘泉。何立中此人是东北军中年轻一派将领的佼佼者,作战非常勇猛不怕死,也并不是傻瓜。

在接到王以哲命令以后,何立中跟参谋长范驿洲说:红军突然攻打甘泉,有些可疑。王军长说红军是为了切断我们的补给线,但是为什么红军只出动一两个团的兵力攻打甘泉呢?如果出动一两个师兵力,现在甘泉肯定是红军的了。

参谋长范驿洲说:可能是他们认为我们在甘泉只有一个加强营,没必要出动大部队。

何立中说:话虽然如此,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们沿路要小心一点,别中了他们的埋伏。我们三团放一个裴焕彩的628团在前面搜索前进,另外两个团在后面跟着走,万一前面的一个团遇到伏击,两个团立即去解围。解围能成最好,解围不成我们最多也只损失一个团。

 

于是,110师三个团加上师部一路小心谨慎的行军,以相当缓慢的速度经过了延安到三十铺一线约40里的漫长距离。

途中何立中看到这些地区(如九里山等地),地形极为复杂,恐惧的对参谋长范驿洲说:你看看,这些地方多适合打伏击。红军只要用两个营放在山上,我们两个团也能给他打光。难怪杨虎城,井岳秀给红军打的这么狼狈了。我们要小心再小心!让裴焕彩爬上山区,小心的搜索。

为首的东北军628团在团长裴焕彩指挥下,一路爬山涉水的辛苦侦查前进,却连个红军游击队员都没有发现。时间一长,东北军上下都松懈下来了,628团的侦查也开始应付命令,不再派人排到山上。后面的两个团中的629团也逐步加速行军,和628团靠在了一起。只留一个630团在后方。

过了三十里铺以后,110师两个团进入劳山地区,劳山地形虽然也比较险峻,但是比之前的九里山差得远了,而且离甘泉仅有10几里了。

当时是中午3点左右,何立中看到离甘泉已经很近了,恶劣地形也开始好转,一出劳山口就是开阔的地域。何对参谋长范驿洲:龙潭虎穴已经过了,马上就要到甘泉了。

参谋长范驿洲还没来得及说话,突然一阵猛烈的炮火打来,一颗子弹击中何立中的坐骑,何立中顿时从马上翻到下来,头脸都跌破了。埋伏在此处的红军刘志丹红二十六军和徐海东红二十五军主力向东北军开火了。

与此同时,628团团长裴焕彩的前卫部队发现,前进的道路已经被红军用石块全部封锁。裴焕彩大叫不好,命令部队赶快后撤,此时已经来不及,红军向东北军全面开火了。

不但628团进入伏击圈,后面的629团也被红军围住了!

枪声一响,110师这两个团顿时乱成一锅粥。

由于此处山谷地形狭窄,红军又控制全部有利地形,东北军2个团像一只被拉长脖子等着杀的鸡一样,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红军一颗手榴弹就能炸倒好几个东北军士兵,机枪子弹像阵风一样将一排排东北军士兵扫倒。红军两个军士兵都是经久沙场的老兵了,他们用机枪,步枪,手榴弹从高向低处的东北军猛烈攻击,火力非常猛烈。

何立中声嘶力竭的指挥部队抵抗,同时火速向王以哲求援。东北军士兵虽然没什么士气,但是毕竟装备好,军官素质也还不错,此时仍然拼死抵抗,向山上猛烈还击,并且试图爬山,占据高地优势地形,双方激战。

王以哲接到何立中的求救电报以后,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知道129还在延安,107师则在洛川,离110师都有一百公里以上,根本无法救援。而甘泉的只有一个加强营,还被红军围困,自己抽调不出一兵一卒去救110师。此时王以哲知道中了刘志丹的计策,兵力被全部分散开了,可惜已经晚了。

此时110师已经激战了1个多小时,所有反击全部失败,兵员损失惨重,土路上行李担子,行军锅,、武器弹药和东北军士兵的尸体到处都是。

 

后方的李东坡的630团试图解救被围困的两个团,也被红军阻援部队依靠地形优势全部击退。李东坡率部连续进攻了两次,在第二次的时候,李东坡听见伏击圈里面枪声已经很零落,知道大势已去,随即率部退回三十里铺,稍后又退回延安。

何立中眼见630团援军被击退,剩下的部队越来越少,命令各部立即全力突围。何手下猛将629团长杨德新率残部向山上全力进攻数次,全部被红军机枪和手榴弹打回来。

杨德新曾经给张学良当过副官,性格最是固执好斗,也最忠心于张学良。眼见全军覆没,杨德新亲自率少量士兵拼死冲锋,结果被红军手榴弹一顿好打,几乎全部死光。杨德新自己被一个手榴弹炸成重伤,为了不被红军俘虏,他开枪自杀身亡。

在杨德新自杀的同时,红军红二十六军的骑兵团开始冲击何立中的师部。几百个红军骑兵从山上猛扑下来,何立中和参谋长范驿洲都挥舞着手枪指挥警卫营抵抗。红军骑兵团士兵都是陕北当地的年轻骑手,不但骑术高超,射击技术更是厉害。他们发现何立中和范驿洲穿着高级军官的制服,立即从马上开枪向他们射击,一发子弹正好打中何立中的颈部。何立中顿时躺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参范驿洲胸部则中了几枪,当场毙命。

此时师部已经红军骑兵冲散,东北军军官和士兵各自逃命,没人管何立中死活。幸好629团中尉副官郭绍宗还算有些良心,他一个人背着重伤何立中走过小河朝南沟方向逃走,居然乘着夜色逃出了包围圈。他们两人到一个附近农家,期间何立中自知受伤很重,让郭自己先走,只要留下100个大洋让他雇佣几个农民用担架其送到甘泉就行了。何立中很快失去意识昏迷,郭绍宗监视着几个农民将其抬到甘泉时候,何立中已经只剩一口气了。驻守甘泉的两个营长急忙电报给西安,让飞机运送药物来急救,但何立中没等到飞机到就死了。

师长,参谋长,一个团长全部阵亡,被围困的东北军群龙无首。剩下的残部在628团团长裴焕彩指挥下,被压缩在不到一公里的区域内。红军向包围圈喊话:裴团长别打了,周围都围死了,你们跑不掉的。缴枪不杀,我们是红二十五军的,优待俘虏。

东北军一些士兵在鄂豫皖时候就曾经被红二十五军俘虏过,知道投降就可以真的免死,随即劝裴焕彩投降。

裴焕彩眼见确实没法打下去,如果此时再不投降肯定死路一条,在红军喊话下,终于全部放下武器。

由此,双方激战了3个小时,东北军628,629团几乎全军覆没,伤亡1000多人,被俘2300多人,总计损失了3000多人,红军自身损失只有几百人。

红军缴获山炮4门,迫击炮8门,重机枪24挺,轻机枪162挺,长短枪3000多支,军马300多匹,50瓦电台一部,收获极为丰厚。

 

由此,东北军第一战就在甘泉惨败,损失了110师两个团,一个师长,一个师参谋长阵亡,两个团长一死一俘。

 

 

另外多说一句,被俘的裴焕彩团长也没有好结局。他被红军俘虏以后,因为畏惧被杀,穿上一件死去士兵的军服,伪装成上等兵。

红军知道裴焕彩被俘,立即组织投降士兵辨认。裴焕彩很快就被辨认出来,但是他无论如何不承认是团长,甚至在集会上被人公开指认出来,他也不认账。

红军指挥官徐海东见裴焕彩如此顽强,投降了还这么蛮横,于是下令将他以死硬分子的罪名处死了。可怜裴焕彩为人比较忠厚老实,对待同僚和士兵都很仁爱,在东北军中很有人缘,此次投降也丢了性命。后来国军战报中一般称裴焕彩阵亡或者自杀,没有说他投降一事。

二败榆林桥

 

-----------高福源此公虽然只是一个团长,其后却是西安事变最重要的一个奠基人。他是第一个促进东北军和红军联合的牵头者,本人也秘密加入中共。

劳山的惨败很快传到西安,当时张学良的妾赵一荻请杨虎城的夫人谢葆真来府中游玩。

虽然张学良跟杨虎城关系一直不冷不热,但面子上还是要做做的,同时还邀请了杨虎城

赵一荻和谢葆真相处不错,杨虎城和张学良也在客厅喝茶,说些闲话。

就在此时,张学良的副官孙铭久前来报告。看到杨虎城也在,孙有些迟疑。

张学良毕竟将门出身,性格比较爽朗:杨主任是自己人,有什么不能说的,念吧。

孙铭久就只好念了出来,正是劳山战役惨败的消息。

张学良听了以后非常尴尬,之前他在杨虎城面前说了大话,现在败得如此之惨,实在大大丢了面子。

杨虎城是个老军阀,沉稳老辣的多,此时他并没有借此讥笑张,反而劝解他:胜败兵家常事,这种小败没有什么。我们十七路军和刘志丹打了这几年,败仗也多,学良老弟不要放在心上。

张学良听到杨虎城的话以后比较欣慰,推心置腹的说:杨主任,你看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杨虎城说:陕北红军最擅长打伏击战,如果我们在没有后方足够兵力支援情况下孤军深入,是很容易被红军乘机占便宜的。我的意见是你们东北军立即向后收缩,不要把重兵放在延安,甘泉这些太靠近苏区的地方,然后以洛川为中心稳扎稳打的步步前进,不给红军任何可乘之机。

张学良点头认同,之后又跟王以哲等人商量,决定暂时放弃离国军控制区太远的延安,甘泉等地,首先固守洛川,等其他主力兵到,再步步推进。

王以哲还因为劳山的惨败,被被张学良一顿好骂。如果王以哲不是张学良的爱将,估计肯定会被接触军长的职务。回到洛川以后,他立即命令在延安孤军深入的129师除一个团驻守以外,另外两个团火速后撤,回到洛川来。129师师长周福成本来就不愿意留在延安这种危险突出的地方,加上部队长期没有补给,困苦不堪,得到命令以后火速撤退。

 

由此,东北军六十七军主力全部撤回洛川附近自己的防区,只留下延安129师的一个团和甘泉的一个加强营,另外就是在甘泉南边,洛川北面的一个据点。这个据点是军事要冲榆林桥,里面驻扎着六十七军刘翰东107师的一个619团。

 

此时陕北红军十五军团在获得劳山战役胜利以后,也准备继续扩大战果。

而目前东北军全部南撤,延安据点比较牢固,井岳秀等军阀再次驻扎多年,有完整的防御工事,不好打。而甘泉东北军只有一个营,全歼了也没有实际的军事意义。刘志丹再次提议,主动攻打榆林桥据点,拔掉这个钉子。

此时徐海东等人对攻打榆林桥有一定犹豫,主要是因为国军在榆林桥修建了一些碉堡防御工事,如果打的话就是强攻,不是以前红军擅长的伏击战了。陕北红军装备低劣,轻武器还可以,重武器几乎没有,仅有几门迫击炮。这样的装备的部队打伏击战很厉害,但是攻坚能力弱,打不了敌人的坚固工事。如果打攻坚战,红军可能会有较大损失。

但刘志丹不愧陕北军事第一领袖,他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主张。刘认为东北军战斗力没有之前预计的强,110师两个团在劳山抵抗并不厉害。伤亡不过1000多人,投降的却有2000多人。红军士兵挺起刺刀一冲锋,明明还有几百米距离,很多东北军士兵就举手投降了。由此可见东北军根本没什么士气。

刘认为东北军装备虽好,但不过是纸老虎,外表看起来厉害,其实一吹就倒。

榆林桥虽然有东北军一个团驻守,但是不过1000多人,红军可以出动几倍兵力进攻,又可以出其不意,肯定会获胜。

一旦打下榆林桥,东北在洛川以北就只有甘泉,延安两个孤立的据点,迟早会完蛋的,东北军的此次对陕北苏区的进攻也就等于被粉碎了。

徐海东他们认同了刘志丹的观点,随即指挥部队南下,于10月24日开始攻打榆林桥。

驻守此处的619团,团长为高福源。这个高福源不简单,虽然军衔不高,但他曾经就读过北平辅仁大学,参加过学生运动,是个知识分子。后来高进入东北讲武堂,毕业后成为张学良的警卫营长。由于高和之前自杀的杨德新团长,张身边的副官孙铭久营长一样,性格强硬固执,又对张学良非常忠心,很快被张学良的提拔成为自己的心腹。高福源他们都知道,自己是张学良准备用来淘汰老奉系军官的年轻一派,前途会很辉煌。所以高也比较骄傲,为老奉系军官所嫉恨。

 

榆林桥此处是咸延公路(咸阳到延安)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据点,东北军占据此处即可以对苏区南部交通全面封锁。619团在此处驻扎以后,修建了一些坚固工事。在榆林桥外围北高地设立了防御阵地,建了碉堡,壕沟和铁丝网,设立了重机枪阵地。

 

拂晓,红军进攻开始,由红二十五军从北高地开始正面强攻。东北军守军在团长高福源指挥下,凭借8挺重机枪拼命抵抗。红二十五军没有什么重武器,主要以连为单位人海战术冲锋,然后投掷集束手榴弹。这样冲了几次,都被东北军重机枪火力拦截,无法把手榴弹投到碉堡,也就没有能够攻陷这处阵地。

这边,徐海东刘志丹见强攻一个多小时不能成功,也都很着急,开始找其他的办法。当地的陕北老百姓都是支持红军的,他们为红军指出了一条小路,可以绕过这个阵地。

徐海东率领一部主力小路处绕过阵地,一举突进榆林桥镇。高福源发现红军不知道从哪儿窜进榆林桥真,大惊失色。但高毕竟是学院派出身,很有些能力,随即命令部队反冲锋。

东北军向突入镇内的红军大举进攻,一度将红军打出榆林桥镇。

后方守住了,前面又出了问题。

此时正面阵地的东北军发现榆林桥后方响枪,以为后方被攻陷,惊恐不已,自己乱掉了。他们很快失去抵抗意志,一部分士兵溃逃,剩余部队在红军冲锋下举手投降,由此红军控制了榆林桥外的高地,火力可以覆盖全镇。高福源得知北高地失守以后,叹道:完了,榆林桥守不住了。

稍后,红军再次集中主力强攻榆林桥镇,并且从占领的高地上用缴获的重机枪迫击炮猛烈射击,压制东北军火力。

高福源还是很强硬的,此时仍然不愿意投降,他下令展开巷战。东北军士兵占据很多房屋,在墙上挖洞,朝外面猛烈射击。红军则毫不示弱,用手榴弹投入房子内并且挥舞大刀展开肉搏战。此时东北军士气低落明显的表现出来,很多人没有抵抗就举手投降。连续打了2个小时,真正激烈战斗几乎没有,主要是红军搜索屋子,接受投降而已

。高福源所部619团4个营被全歼,有300人伤亡,剩下1500多人投降。榆林桥镇全部被红军十五军团占领。

高福源此时仍然率领几个卫兵躲入一个窑洞后继续抵抗,红军集中火力向这个窑洞开火,打的里面东北军鸡飞狗跳。混战中高手臂上中了一枪,顿时瘫倒在地,被冲入的红军战士当场生擒。

此战红军由于强攻,损失也不轻,仅仅阵亡就有200多人。不过也缴获了迫击炮8门,重机枪16挺,轻机枪100挺,步枪1000多支,又是一个大收获。

高福源被俘以后,也是不承认是团长。后徐海东亲自来视察,见高福源不承认,于是拖出一名东北军士兵说:你就是高福源!

那个士兵吓得赶忙说:我是理发的,不是高福源。

徐海东说:还抵赖,明明就是你,拉出去毙了!

那个理发兵吓得屁滚尿流,指着高福源说:我真的不是高福源,他才是。高福源脖子上有个疤,外号叫做高疤脖子,你们一看就认得出来。

徐海东走到高福源面前问:你是高福源?你脖子上的疤给我们看看吧!

此时高福源已经知道之前被俘的团长裴焕彩被徐海东处死的事情,自认为必死,索性硬气起来:老子就是高福源,你们那两百多赤匪都是被老子打死的。怎么样?有种就拉我出去枪毙。

徐海东全家65口都在鄂豫皖被国军支持的还乡团杀光,向来对国军恨之入骨,但之前杀死裴焕彩已经遭到上面严厉批评,不能再杀了。

徐海东抬手给了高福源两记耳光,下令将其押往军部看管好。

 

榆林桥此战损失了1000多人一个整团,虽然不是大的损失,但毕竟全军覆没的惨败,又是被红军强攻得手,张学良得到报告以后更是气得手足无措,电话过去将王以哲大骂一顿。

 

可惜,失败的战报并没有就此完结。

 

---------------------由于西北各省面积广阔,张学良在蒋介石的建议下,组建了机动能力强的骑兵军,任命心腹何柱国为军长。可惜骑兵最怕在山地作战,因为马无法爬山!白凤翔的骑兵在吴起镇被红军打的无还手之力。

三败吴起镇

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苏区的吴起镇,在甘肃转战的路上,东北骑兵军一直尾随红军骚扰,双方打过几次小战,互有胜负,都没占到便宜。

红军进入陕北苏区以后,毛泽东等人认为不能把东北骑兵军带入苏区,于是在吴起镇集中全部主力设伏。

尾随红军最近的是马鸿逵一部,宁马的马培清一个骑兵团。马培清本人比较狡诈,看见势头不对,就按兵不动,没有进入这个伏击圈。

此时东北骑兵第六师白凤翔部浩浩荡荡赶了上来,要继续追击红军,进入苏区。

马培清劝告白凤翔不要贸然追击,但是白根本不听,还举起自己崭新的伯朗宁手枪对马培清说:其实不是我想打,是它想打。

白也是张学良的心腹爱将,是最信任的人物之一。他之前没什么战功,属于张破格提拔,自然想在吴起镇搞个头功。白随即联合东北骑兵第四师郭希鹏部二个团一同进军,总兵力大约有4000人。

结果白的几个团进入红军包围圈,立即被红军最有战斗力的红一三军团打的找不到北。

此处是山地,东北军骑兵没法骑马上山,完全被红军当做活靶子打。白凤翔本人率领的一个团被红军合围,郭希鹏二个团被重创,一共伤亡了600多人,被俘700多人,大量马匹被红军缴获。

白本人也被红军包围,他依靠自身有些武功,骑术和枪法也好,最终侥幸逃走。

 

短短一个月,东北军接受了三次失败,损失了步兵三个团,骑兵三个团,相当于损失了整整一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算得上非常惨重。

 

张学良虽然骄傲,毕竟是将门出身,不是全无头脑。部下何柱国,王以哲,黎天才等人都向其劝告,要部队不要冒进,要稳扎稳打,步步推进。这样红军就没有可乘之机,无法再用这种战术歼灭东北军了。

蒋介石更是发来电告怒斥,认为张学良连陕北土共都打不过,实在丢了国军的面子。东北军围剿不利,导致陕北红军和中央红军回师。电报中让张学良效仿第五次围剿的碉堡战术,步步推进,稳扎稳打。

张学良跟部下说:碉堡战术?陕北到处都是黄土高原,树木石料缺乏,水泥更是没有,老百姓由于没有这些,都建不了房子,改住土制的窑洞。我们拿什么修建碉堡?委员长在中央苏区用了几十万大军,倾全国之力,花费一年时间才获胜。我们哪有这样的军力和经济实力。

 

王以哲等人认为现在薛岳的十万中央军都在四川对付张国焘的八万多红四方面军,胡宗南部数万中央军在甘肃围堵中央红军,现在都不会给东北军任何支持。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以后,兵力达到1万5000多人,还有数千民兵游击队,实力已经不可小视。此时参与围剿陕北苏区的北方军阀井岳秀,高桂滋两个师,南方杨虎城一个师都按兵不动,光靠东北军10万人如果采用碉堡战术恐怕对付不了红军。

张学良也表示认可,他说:我马上要去南京参加五全大会,到时候会跟蒋委员长求援。这段时间大家都不要擅自行动,尤其不要随便出击,等我回来再说。

命令下达以后,张学良认为王以哲已经把部队收缩回洛川,问题不大。他亲自飞到甘肃庆阳,交代此处的五十七军军长董英斌,让其千万不要擅动。

随后张就飞往南京,参加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去了。

 

此时,又有新情况发生了。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中央红军红一三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合并,兵力增加到一万多人,战斗力大为增加。

此时毛泽东,周恩来,洛甫代替刘志丹,徐海东成为陕北苏区的领袖(刘志丹此时已经被囚禁,还遭到酷刑,等待处死。后毛泽东下令将其放出,救了他一命。但是毛仍然取消刘志丹的其军事指挥权,让其去新组建的红二十八军,陕北地盘都归中央红军控制)。

他们分析时局,认为南路东北军已经不敢出击,但是西路董英斌部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对苏区还是一个威胁。毛等人认为应该寻找战机,继续打击西路东北军,最好歼灭他一两个主力师,彻底瓦解东北军两路夹攻。

此时,董英斌五十七军所辖四个师在庆阳,合水一带遭遇了王以哲部之前的困境。由于甘肃这个地区也是非常贫穷,东北军粮食补给奇缺,士兵军官吃不饱肚子,怨声载道。

部下4个师长向董英斌抱怨,如果再保持这样的情况,用不着红军来打,部队就要跨了。不如乘着中央红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出动主力部队沿着葫芦河东进,向直罗镇,富县方向进攻。同时让王以哲部沿着葫芦河西进,两部靠拢。

由此就可以打通西路董英斌部和南路王以哲部的联系,这样就在甘肃的东北军就可以得到陕西洛川的补给,不但可以解决目前的困境,也可以进一步北进,解除甘泉之围。

至于红军,东北军几个师长认为中央红军红军刚经过长征,没有三四个月根本休整不过来,不可能打大仗。红十五军团刚刚打过劳山和榆林桥两战,也有一定损失,也要一段时间休整。

 

董英斌对部下几个师长说,张副司令走前交代过,不能随便出击。

4个师长都表示,现在军情紧急,等张学良从南京回来,部队就要跨了。

董英斌于是将这些情况向东北军总部汇报,东北军总部的参谋长谢轲并不知道张学良的命令,所以表示同意了。

董英斌随即留下一个师驻守庆阳,其他106,109,111三个主力师立即向西进军,准备在富县和王以哲部117师会师。

期间消息报给张学良。张学良得知部下违背命令出击,先是大怒。

但是下面军官汇报前线士兵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士气低落,甘泉守军被围困两个月,接近崩溃,张学良耳根子又软了。

他同意出兵,但一再让他们缓慢进军,千万不能孤军深入。

 

董部畏惧红军伏击,开始是非常谨慎的,3个师相聚不远,缓慢推进,仅在甘肃和陕西交界的太白镇附近行军就花费了半个月。红军虽然密切注视这3个师的进展,但是由于无法一次伏击3个师数万人,所以只能按兵不动。

毛泽东他们认为东北军几个师长都轻视红军战斗力,只要从侧面推动一下,就肯定会高歌猛进的。在董英斌全面进军以后,毛泽东随即命令围困甘泉的红军部队开始进攻。

红军以一个团兵力猛烈进攻,甘泉东北军守军抵抗不住,向王以哲声嘶力竭的告急。

王以哲派出一个117师从洛川出发,迅速占领富县,同时电告董英斌,让其加快进攻速度。

董部几个师长非常骄傲,并没有把红军放在眼里,也没有把董英斌这个军长放在眼里。他们私下说:董军长胆小如鼠,打仗哪有这样行军的,这样走到富县少说也要2,3个月,自己就饿死了。

3个师随即放弃之前谨慎态度,各部分头突进,取消了之前的互相间的保护。

 

----------------牛元峰是东北军的悍将,不过实战经验不足,而且过于骄傲。所谓骄兵必败,也就是因为骄兵会违背基本军事常识作战。一旦被敌人抓住弱点,就很容易被敌人以弱胜强。牛元峰此战明知道地形对其非常不利,仍然冒险进入直罗镇,试图抢头功,最终造成全军覆灭的惨剧。

四败直罗镇

由此3个师长中最骄傲的牛元峰的109师进军更是迅速,将其他两个师甩在后面。

牛元峰本人是山东沂水县人,保定军校出身,后在日本军校进修过,回国后在东北讲武堂任教,是东北军年轻派的领袖人物之一。牛元峰和何立中一样,勇猛善战,素有威名,但是牛以往主要担任东北军的辎重司令,实战经验并不足,纸上谈兵倒是很厉害的。

张学良在九一八以后目睹他父亲的老奉系军官,如张景惠,藏式毅,汤玉麟,熙洽,张作相等不是大量投降日本人,就是年老无能,认为老军官并不可靠,开始逐步提拔一些自己的年轻军官。诸如何立中,牛元峰,刘多荃,黄显声,白凤翔等师长,何柱国,王以哲,董英斌等军长都是张学良一手提拔起来的。目的是为了淘汰诸如万福麟,于学忠这些老奉系军官。

这些年轻军官多是科班出身,有一定军事作战经验,但是大多30岁到40岁,军政经验和老奉系军官比起来还差了不少。

此时牛元峰并没有把红军当回事,他有6000多人,兵精粮足。中央红军总共也不过7000多人,装备低劣,一把步枪才几发子弹。在牛元峰看来,他一个109师就可以击溃中央红军了。只要集中东北军3个师,消灭中央红军是很轻松的。

所以牛元峰一路根本没有什么顾忌,所部孤军深入,首先到达黑水寺,逼近富县县城,另外两个师还在他们身后几十公里。

为什么牛元峰他们几个师长这么骄傲,因为他们五十七军是东北军中的精锐。

五十七军每师有三个团,师部有通信、卫兵、骑兵、炮兵、辎重等五个连。每团有三个营,团部有迫击炮连,平射炮连,通信排。每营有三个步枪连、一个机枪连。每连有三个排,每排有轻机枪三挺。重武器上有大量山炮,炮击炮,平射炮,重机枪。轻武器则有大量轻机枪,步枪也是统一制式的仿毛瑟步枪,弹药非常充足。单纯从装备上来说,这几个师装备丝毫不比中央军嫡系部队要差,在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

 

此时毛泽东他们也发现109师孤军突进,甚至不在乎黑水寺和直罗镇等地的复杂地形,笑谈到:这个牛元峰明知道此处这么适合我们打伏击,还居然敢孤军深入,真是狂妄到了极点。我们要好好收拾他。

从黑水寺到富县的公路必须通过直罗镇,直罗镇为一个小镇子,只有百户人家。

直罗镇附近地形跟劳山一样复杂,周围都是山,公路从谷底通过。山谷最宽处不过200米,最窄处只有20米。直罗镇三面是山,一面是公路,镇子边有一个石头山寨,还是清朝时期修建的。

毛泽东等人在观察地形以后,决定直罗镇是易攻难守绝佳的地方,还是把109师放到直罗镇来消灭比较好。毛看到附近的山寨,觉得它的地形太险要,怕被109师利用,下令派出一个营将其连夜拆除。

牛元峰此时总体很顺利,他的部队在黑水寺遭遇徐海东红十五军团小股部队骚扰,没受到什么损失,很快逼近直罗镇。

牛元峰根本没有把这个小镇放在眼里,所部先头部队很快杀入直罗镇,此处仅有红军一个排驻守,自然不是东北军的对手。

牛元峰的109师分三路大军,在数架飞机掩护下,很快占领直罗镇。

占领直罗镇以后,109师参谋长刘德裕曾经向牛元峰告诫,此处地形太险,我们是不是往后退一退,等后面两个师跟上来再出击?

牛元峰说那两个师还在黑水寺,等他们走到这里至少还要一天一夜,兵贵神速你们懂不懂?现在我们一路击溃陕北红军的阻击,伤亡轻微,根据红军火力判断,应该是陕北地方的土共,不是中央红军主力。明天再有一天行军我们就能到达富县,只要到了富县,我们就获胜了。中央红军主力就算有准备想伏击我们,这点时间他们也是来不及部署的。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们晚上不要行军,就在直罗镇过夜,防止在大路上被夜袭。

刘德裕又问,要不要在直罗镇修建一下防御工事,防止红军夜袭。

牛元峰摆摆手说,以我们的火力,红军哪敢冲入镇子来打我们,顶多在大路上打打伏击,没必要修建工事。

话虽这样说,牛元峰部下终究有几个从军20,30年的老军官,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刘德裕和626团,627团团长商讨了一下,各出动一部兵力占领了直罗镇附近的两块高地,以保护直罗镇。

同时,刘德裕看到直罗镇附近有个拆毁的山寨,处在极为险要的位置,就下令让士兵连夜将其修好,以防备万一的情况。

 

109师士兵20日到达直罗镇宿营以后,士兵到处抢掠老百姓的米面蔬菜,还有一些人抢来不少鸡鸭猪羊。这些人在当晚大吃大喝,一些军官士兵甚至找来酒,划拳痛饮,根本没什么戒备。

当晚,红军主力部队林彪红一军团和徐海东红十五军团已经从埋伏的山上逼近东北军,乘着夜色将直罗镇包围。一部仅仅离东北军岗哨十几米,都看得清他们的面目。东北军哨兵由于思想松懈,根本没有发现。

21日凌晨,除了少数警戒哨兵以外,东北军士兵大多入睡。此时红军主力发动了夜袭,两个军团的数千士兵从四面八方向直罗镇进攻。

东北军士兵本没心理准备,遭遇红军夜袭顿时大乱。两个高地的东北军拼命抵抗,但无奈袭击他们的红军太过于厉害。

这些红军战士都是林彪的红一军团的部队。红一军团的士兵人人都经过几次反围剿和长征的整个过程,从中央苏区出的人里面,大约十个人中只活了一个,也算是残酷战争游戏淘汰出来的优胜者。他们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特别擅长夜战,山地战,可以说个个都有当时特种兵的身手。

这些红军战士猛烈巧妙的突然袭击,从几十米外的埋伏点只用了一两分钟就冲入东北军阵地。山地作战中枪械并不是很有用,他们用一顿密集的手榴弹很快打掉东北军的火力点,接着挺起刺刀就冲锋上去。此时东北军大部分士兵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举将高地上的手足无措的东北军全部歼灭。负责防守两个高地的626团和627团两个团长石世安,郑树藩,一个当场阵亡,一个受了重伤,他和杨德新一样不愿被俘,开枪自杀。

高地被占领以后,红军立即以泰山压顶之势,从高处猛攻下来。

牛元峰指挥部队还击,但是周围三面是山,所有制高点都被红军控制,加之是黑夜,东北军炮火优势也无法发挥。红军数千人很快冲锋进入直罗镇,夜战中大批东北军士兵看到红军雪亮的刺刀就自发投降,根本没有敢于抵抗。

镇外大路上的东北军士兵听到东边响枪,赶忙沿着公路向西边跑。跑到西边又发现响枪,赶忙回头,完全被堵在大路上。此处大路只有20,30米宽,两边都是山,红军从两边山坡上扔几块石头也能砸死不少人,更不要说是密集的手榴弹和子弹了。

红军一顿密集的火力下来,东北军被打得七零八落,紧接着红军全军冲锋,东北军士兵哪有斗志,很快都举手投降了。

 

牛元峰此时已经失去对部下的控制力,部下三个团长中626,627团团长都已经阵亡,只剩下一个625团团长马镇夷。三个团残部跟随牛元峰突围,牛率领他们退到之前修复的那个山寨,被红军团团围困。牛元峰一面命令赶快修理好石寨,一面组织火力顽抗。

此处地形险要,山寨所处的山虽不高,但三面很陡,仅西边的坡度较缓,有条小路通向山顶的寨子。这条路用几挺机枪就封锁住了进攻路线。红军冲锋的士兵都被机枪打死或者打伤,一时冲不上去。

期间仅仅战斗两个小时,109师在直罗镇附近的部队就已经被基本歼灭,只剩下牛元峰的500多人。牛此时终于放下架子,向后方董英斌的111师和106师求援,同时向王以哲在富县的117师求援。

110师和106师的师长虽然对牛元峰的骄横本来有意见,但终究是自己人,要援救的。此时他们的主力从黑水寺向直罗镇进攻,被红军红十五军团拦阻,一路艰难前进。

在21日下午110师和106师逼近直罗镇的时候,红军已经解决了109师残余部队,将牛元峰少量部队包围的死死地,主力随即回头攻打这两个师。

双方激战一日,红军主力大举进攻,攻势非常猛烈。111师,106师见势不好,在23日火速撤退回黑水寺,106师后卫部队617团退的慢,被红军完全击溃。

------------以前中共一直说牛元峰是被红军击毙的,国民政府说牛元峰是开枪自杀。但实际牛元峰是被勃朗宁手枪自己近距离击毙的,而牛元峰自己佩戴的是左轮手枪,后来被左权一直留用。根据后来的研究,牛元峰是被副官的勃朗宁手枪打死的,而副官是在牛元峰命令下开枪的。

 

后这两个师又感觉红军逼得太狠,陕西境内的黑水寺不是他们地盘,也不安全。这两个师连夜撤退回了后方甘肃的太白镇,跑的真比兔子还快。

而富县增援的王以哲的117师吴克仁部和红军碰了一下,看到红军势头强大,不敢进军,也火速退回了富县。

其实也算吴克仁退得快,实际上红军主力已经从黑水寺回师,准备围歼117师了。

此时牛元峰残部500人已经在小寨子苦守了2天,无粮无水。一部分士兵饥饿难忍,偷偷爬下山,割死去战马的肉吃,但是四周都没有水源,所有人都渴的要命,只有弹药还算充足。

期间红军让投降的东北军士兵送来一封招降信,让牛元峰投降,保证优待俘虏。牛元峰看了信以后说:回去告诉红军长官,姓牛的不知道什么叫投降。

 

眼见各路援军全部撤退,解围无望。牛元峰对部下说,留在这里是死,突围是九死一生,愿意突围的就跟我走,不愿意的留下来就投降红军吧。

于是牛元峰23日夜,乘夜色率几百人突围。牛部几百人集中剩余弹药一顿猛打,红军到底装备不如东北军,包围圈顿时被打出一个口子。牛元峰和参谋长刘德裕率领部下从缺口逃出去。

牛元峰说,大家聚在一起目标大肯定是死,我们分成几股分头走,说不定还能逃出去。

所部500人分别由中校团副李洁堂,中校团副孟广元,上校团长马镇夷指挥,分成三股逃走。

红军开始没有发现被围东北军全部突围,没有立即追击。在发现情况不对以后,红军立即向东北军猛烈射击。突围三股部队的一股指挥官中校团副李洁堂本来是副官,没有指挥过部队,加上年轻胆子小,遭遇红军射击以后顿时慌乱不堪,无法指挥部队,所部很快四散逃散。

牛元峰看到李洁堂无能,大怒,命令自己副官将其就地正法。副官对李连射3枪,当场把李洁堂打死。其他两股人看牛元峰情绪不太正常,深感恐惧,赶忙带领部队分头逃走。最终只有马镇夷团长带领的那股200多人的部队侥幸突围出去,最终回到了西安。

 

红军红十五军团打散李洁堂那股东北军以后,随即尾追另外两股。双方连夜跑了二十五里路,爬了十几个山头。

牛元峰逃走的时候,跟随他的只有40,50人。这些人在突围中或是被打死,或者自己逃走,最终只有几个副官和卫兵跟随着牛。

路上牛元峰指挥部下不断向后开枪,让红军不敢追的太近。而红军这边想活捉牛元峰,也没有全力射击。

走了几十里山路后,参谋长刘德裕等几个人由于体力不支都跑不动了,躺倒在山上隐蔽躲藏,后都被红军俘虏。

牛元峰身体比较强壮,连续跑了一夜都没有休息。

天亮以后,牛元峰发现四周漫山遍野都是红军灰色的制服,根本无处可逃。稍后,红军开始搜山,牛自知无法逃走,也不愿意做俘虏。眼见红军战士从四周逼近,连面孔都看的清楚了。牛命令副官朝他开枪,将他打死。副官拔出勃朗宁手枪朝牛元峰头上打了一枪,子弹穿脑而出,牛当场死亡。

由此,109师整个师3个团全部覆灭,伤亡1000多人,被俘高达5300人,师长牛元峰阵亡,参谋长刘德裕被俘,三个团长两个阵亡,一个侥幸逃走。红军仅伤亡800多人,唯一遗憾的就是红军著名将领,原红八军团政委,中共中央委员黄甦在混战中中弹阵亡。此战红军缴获更是丰富,有步枪3500余支,机枪176挺,迫击炮8门,马300余匹,子弹20多万。

 

直罗镇惨败是比劳山,榆林桥,吴起镇更惨的失败,在劳山东北军虽然死了一个师长,但是不过被歼灭2个团,榆林桥东北军损失了一个团,吴起镇骑兵军也损失两个团而已。

而在直罗镇109师全师被成建制歼灭,师长自杀,参谋长被俘,算是完败。张学良在战后极为恼怒,将57军军长董英斌解职。

战斗中东北军虚弱无力,士气低落。伤亡1000多人,投降的就有5000多人,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稍后毛泽东也认为高估了东北军的实力,认为东北军战斗力顶多和云南的滇军,四川的川军两股大烟兵一样,比红军差远了。

 

由此东北军攻打红军三个主力军,步兵六十七军,五十七军,东北骑兵军都遭到失败,短短二个月内共损失了步兵两个师又一个团,两个师长何立中,牛元峰先后阵亡,109师,110师几乎全部被歼灭,而红军损失微乎其微。

东北军目前在陕西一线参加作战的有8个步兵师,按照这样打法,最多再打个半年,东北军老本就会拼光,而红军不会受到太大损失,反更能通过俘虏和缴获壮大自己。

消息传到南京,张学良情绪也异常低落。他找到蒋介石认错,并且希望蒋介石给与60万银元的拨款,帮助109师和110师重建部队。同时张学良还希望中央给牛元峰,何立中两个师长的遗孤各10万大洋的抚恤金。

蒋介石先对张学良一顿痛骂,认为他指挥失误,连穷途末路的1万红军都对付不了。对于张学良的要求,蒋介石推给军政部长何应钦处理。

第二天张学良找到何应钦。何则推说这两个师成建制被消灭,无法重建,中央已经下令取消他们的番号,拨款也就无从谈起。至于牛,何的抚恤金,何应钦推说应该有陕西政府就地发给。

张学良大怒:我张学良混的连10万大洋都不如了。

回到府邸以后,张学良跟黎天才说:原来中央是想借助红军把我们东北军消耗光,那就是我们的敌人。。既然他们这样对我们,我们自然不能中计。我们对付不了红军,红军也消灭不了我们,中央又是我们和红军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你去给我联系在南京上海的中共秘密势力,我要和他们接触。

 

由此,西安事变终于露出了自己的苗头,下面就是一盘复杂又激烈的政治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