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老酒陆树铭的来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25:29
关于加快推进宜丰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加入时间:2010-12-27 16:26:07  宜丰县农机局 罗绍萍  点击:59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县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摆上各级领导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有力支撑。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已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由绝对过剩向结构性短缺转变。一些地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一些新生代农民更是不想种地、不会种地,留在农村务农的也需要体面劳动。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的旺盛需求从粮食作物全面拓展到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农民生产意愿进而影响到大宗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农民种植冬闲油菜的积极性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强度大、效益低。我县在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有些地方将单季稻恢复为双季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村富裕劳动力多形式、多层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由于机械替代了劳动力,近年来,在“春耕、双抢、秋收”农忙季节,已经看不到农民工“返乡潮”,做到了“人不回、田不荒、粮食安全进粮仓”。开展只有机械才能进行的分级、贮藏、加工等作业,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增值增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可以有效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农民经营农机的收入,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金路子。
(三)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四)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对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可有效达到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的目的。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和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也需要机械作业作支撑。推进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由途径。
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外出务工的能人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光明前途,他们纷纷投资购置农业机械,加入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中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农机、农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已逐步成为新一代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高素质新型农民,他们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希望所在。可以说,将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农机手为代表的、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的发展,还将涌现更多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催生更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造就更多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同时,农业机械化又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拓展增收的空间,成为城市的建设者、二三产业的主力军。
总之,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因此,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县推进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较为迅速,一是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到2010年,全县拥有各种农机具   42303台(套),农机总动力56.45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94.18%。其中大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几乎从无到有。二是机械化水平普遍提高。2010年,全县实现机械耕整46.77万亩,机械收割35.88万亩,机械插秧11500亩,机耕、机收、机插率分别为 86.3 %、66.2%和 2.12  %。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8%。三是新技术新机具得到推广应用。“重点推广了机械化收割技术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特别是水稻机收,由农民开始不愿意接受,逐步发展到争着用、抢着用,年机收面积超35万余亩。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到2010年底,全县拥有年产值过千万元的农机生产企业1家,年销售额近千万元的农机经销企业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农机维修点53个。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清醒的看到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一是自然条件差,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难度大。我县是一个“七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全县有农用耕地34万亩,其中,山坡耕地约占45%,这些山坡耕地有的是梯田,单丘田块面积小而分散,大多数无机耕道路,不适宜大中类型机械作业,自然地理条件严重制约农机化的发展。二是农村经营体制僵化。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土地经营权分散在一家一户农民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流转,不利于土地集约式经营,尤其是成片成块的土地流转更显困难,小规模经营不利于机械化发展。三是农田基本建设滞后。绝大部分农田仍是依山就势的自然田,土地不规整、面积狭小,未进行必要的整理,田间无机耕道,不便于机械行走和作业。四是小农意识浓厚。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模式,满足于自给自足的温饱生活。尤其是青壮劳力转移之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他们缺技术、缺资金,无力涉足规模经营。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装备结构不合理,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公益性服务能力弱,机手素质普遍偏低,推广经费严重短缺等都程度不同制约了农机化发展。
三、加快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的有利条件和思路
有利条件:1、国家政策扶持。连续七年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使我县农机总动力每年均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为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工业发展拉动。工业发展使农村劳力大量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发展农业机械化就显得更为迫切。另外,工业发展又推动了农机制造技术的进步,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技术和产业支持。3、现代农业驱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机械作用凸显,如: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要依靠机械化来完成;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也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总体思路:坚持走“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一个转变”:由农业机械化向农机现代化转变。也就是实现由传统农机装备向现代农机装备转变,由农机化发展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大中型拖拉机取代水田耕整机和蒲滚船、插秧机取代人力插秧和抛秧、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取代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机械化植保取代半机械化植保,促进农机结构优化升级。“五个发展和延伸”:由水田装备向旱田装备发展和延伸,实现水旱田全方位的机械化;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和延伸,实现全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由农业生产产中向产前和产后机械化发展延伸,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和延伸,实现种养业全面生产机械化;由纯农业机械装备向农业机械电子信息化装备发展和延伸,逐步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
主要目标: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74.78万千瓦,其中水稻生产机械动力达到44.86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多渠道增加农机化投入。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化促进法》中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规定。继续争取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资金,实施购机补贴,加快新型实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以水稻全程机械化为重点,拓展农机应用新领域,推动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渔业的机械化。抓好耕种收环节的机械化,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农产品加工等环节机械化,发展暖棚经济配套农业机械。提高农业产中机械化水平,推动农机服务领域前延后伸,提升农业产前、产后机械化程度。推广高科技含量的农业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做好农机升级换代,促使农业机械化向农业现代化转变。二是积极争取有关项目资金扶持。如:农机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国家“新增千亿斤粮”农机装备项目、农机推进工程等,努力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机械化水平,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74.78万千瓦,农机保有量达5.9万台套。其中:动力机械1650台、配套农具7150台、种植机械3300台、收获机械1100台、其它农用机械36000台。三是地方政府每年要从财政划拨一定的专款,用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从根本上解决农机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的矛盾,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
2、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用足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每年建好1-3个示范社,以激发农民建社积极性,带领农民走农机合作经营之路。对其带头人、财会人员进行培训,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帮助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从做大规模、做强服务、规范运作、完善制度入手,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到2015年全县农机合作社达到10个,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二是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资金帮扶,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机大户,为农业机械化生产起示范带头作用。一方面,组织好农民培训,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经营本领和农机技术推广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落实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完善装备,发展规模经营,变小业为大业,实现更大发展。到2015年农机大户中资产100万元以上的达3户、50万元以上的达10户、10万元以上的达100户,使农机大户成为农机化发展的主力军。三是壮大农机生产经营企业。支持英田集团在宜丰继续发展壮大,将其打造成强大的区域生产中心,并创造条件引进相关配套产业。追综现代农机技术的发展,培植或引进新的农机生产企业。帮助现有农机经销企业完善好售后服务体系,走规模化、规范化经营之路,并尝试通过对外招商或股份制改造,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农机销售服务中心。协助各农机维修网点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其逐步形成优势服务产业。到2015年大型农用车生产企业1个、其它农机生产企业5个,农机配套生产企业10个,农机销售企业10个,较大规模的农机销售服务中心1个,大型农机维修企业2个。四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农机协会,通过完善服务机制,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农机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人员、农民农机合作社辅导员队伍体系,提高服务指导能力,为农民开展农机创业提供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指导服务。完善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促成优势服务产业的形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重点发挥好县农机局网站的功能,搭建起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阳光政务、农机补贴,培训、维修、服务,安全监理于一体的信息网络。到2010年15个乡镇(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功能到位、服务一流,且乡镇(场)成立有农机协会,村组成立有农机分会;全县组建有一支150人的农机辅导员队伍;办证、年检和购机补贴发放实行电子化,并建有1个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农机维修网点覆盖16个乡镇(场)、维修从业人员达到300人以上,农机维修准入机制全面实施。
3、造就一支优秀农机化服务队伍。根据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前瞻性地开展农民农机实用技术培训,造就一支年龄层次符合要求,专业结构合理的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为农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以宜丰县田野农机学校为平台,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继续实施“阳光”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养大量农机技术人员,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机实用人才需求。“十二五”期间每年培训农机人员3000人次,使80%的农机从业人员都能掌握初等农机职业技能。引进培养农机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现有农机系统人员的培训,改善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
4、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当前,要大力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和稳定县、乡两级农机管理、推广服务机构,对基层承担公益性服务的编内人员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资金足额到位。要强化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目标管理与考核机制,做到职能到岗,责任到人。同时,要以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为主体,逐步建立基层农机服务网络体系,及时了解农民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实际需求,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要建立好土地流转机制,消除土地集约经营障碍,走出一条适合当前农村实际的农机化之路。
5、依法加强农机化管理和组织领导。一是依法加大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上户率和完好率。二是配合工商和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加强农机生产、销售、维修市场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净化农机市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抓好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根据本地实际,着重要抓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每个乡镇都应选择1至2个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农机化基础好的村组实施整村推进,巩固和完善原有的耕作、插秧、灌溉、病虫防治、收获等水稻生产环节的机械装备水平,引进推广水稻工厂育秧和粮食机械烘干技术,努力扩大示范区域规模,增强辐射带动功能。要在石市高产油茶基地和桥西蔬菜基地推广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播种、育苗、耕作、温控、病虫防治等生产环节的机械装备建设,逐步提高设施农业的机械装备水平。四是开展好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兴机富民,保一方平安。五是加强农机化工作领导,成立宜丰县农机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县委或县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听取农机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农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