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的庞博到底是谁:GCT考试语文知识连载(军事部分)(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06:58

5.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1.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北伐军三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任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胜利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国民党反动派调军队包围南昌,8月5日,起义部队按原定计划退出南昌,南下向广东进发,经临川、广昌、瑞金、汀州(今长汀)等地,沿途多次作战,9月底到达潮州、汕头,遇到优势敌军的围攻,大部分被打散。保留下来的一部分起义部队在朱德、陈毅等率领下,转入湖南南部,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发动了湘南起义,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宁冈砻市,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革命的开始。8月1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举行的紧急会议。当时,蒋介石、汪精卫已先后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革命处在危急关头。会议坚决地纠正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路线,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号召党和人民继续革命斗争,号召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这些都是正确的,是它的主要方面。但会议在着重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同时,在一部分同志中出现了“左”的倾向,助长了政治上的冒险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的过火斗争。
3.秋收起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武装起义。随后,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省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纷纷起义。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安源工人、湖南江西的农民和一部分北伐军,成立了一支工农革命军(红军)。9月9日举行了武装起义,即著名的秋收起义(或称秋收暴动)。经过与敌人激战,9月19日,起义部队在浏阳文家市会合,在毛泽东率领下向湖南江西边境的井冈山进发。9月29日,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地方进行了改编。10月,部队到达井冈山区,创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领导部队进行了改编,取消了原来三个团的番号,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班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各级均设党代表,并且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改编后,在军队内部实行了民主制度,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废除了烦琐礼节,实行经济公开,取消了雇佣制度,建立了崭新的官兵关系。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组织上奠定了新型革命军队的基础。
5.广州起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12月11日,由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在广州领导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当时以叶剑英率领的教导团为主力,联合工人赤卫队、市郊农民共三万余人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占领了市内绝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广州公社。12日,国民党反动军队在帝国主义支援下大举反扑,起义部队英勇奋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于13日被迫撤出广州。起义失败后,所剩一部分武装,后来分别在东江和左江、右江一带继续进行革命斗争。
6.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是为总结南昌起义以来建党建军的经验而召开的。会上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指出应该首先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不良倾向,组织上必须坚持严格的民主集中制。决议还强调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规定红军的任务除了打仗之外,还要做政治工作和正确处理军民和官兵的关系等。会议规定了正确的建军路线,使红军成为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人民军队。
7.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下,中央红军没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第五次“围剿”,于1934年10月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在敌人前堵后追中数次陷入危险境地并受到重大损失。为了挽救在危险中的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党中央政治局举行了这次会议。在周恩来、朱德等多数同志的坚决支持和拥护之下,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8.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统率。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的。1927年4月,蒋介石国民党叛变了革命。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领导人民进行武装起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的在党影响下的北伐军三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同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成立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南昌起义后保留下来的一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的农军,由朱德、陈毅等率领到达井冈山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后,全国各地起义的部队,都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发展到三十万人,建立了以江西中央区为中心的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许多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数次大规模的“围剿”。后来,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胜利地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改名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敌人的后方建立了有一亿人口以上的抗日根据地,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90%以上的伪军,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力。八年中,进行了大小战斗十二万余次,歼灭日、伪军一百七十余万人,并使自己发展到一百二十万人,对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全国人民一起,坚决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转入了全国规模的进攻,歼灭国民党军队八百余万人,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面继续执行战斗队的任务,歼灭残敌,保卫国防;一面担负工作队的任务,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遵循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所制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实行党委领导制度、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执行打仗、做群众工作和生产三大任务,开展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贯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三大原则,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扬英勇顽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因而这支军队越战越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海、空三军组成,其根本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社会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颠覆和侵略。
9.中国工农革命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毛泽东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于1927年9月9日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秋收起义,成立了第一支中国工农革命军。随后,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途中在江西永新的三湾村进行了改编,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连以上各级均设党代表,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还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官兵平等。这样,就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基础。到达井冈山地区后,即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秋到1928年春,在南昌、湖北东部、湖南南部、广州、广东东部等地起义后保留下来的部队,都称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以后,各地工农革命军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0.中国工农红军。
简称“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由中国工农革命军及其他革命武装于1928年5月以后陆续改称。它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建立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湘赣、湘鄂赣、闽浙赣、川陕、湘鄂川黔、陕甘以及其他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军数次大规模的“围剿”。至1933年秋,全国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但由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并受到很大损失。除陕北红军外,各地红军主力都先后退出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粉碎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险,于1935年9、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北,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约三万人。抗日战争开始后,主力红军改名为八路军,坚持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改名为新四军。
11.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简称“红四军”。由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同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的朱德、陈毅等领导的南昌起义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的农军,于1928年5月4日在江西宁冈组成。下辖六个团和一个特务营,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在毛泽东正确领导下,坚持了井冈山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和“会剿”。1929年1月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进军,会同当地共产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创建了赣南、闽西根据地。同年12月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所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决议总结了红军初创时期党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基本路线。1930年6月,以红四军为骨干,与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此外,1929年3月,湘鄂西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进行改编,也称红四军;1931年1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也称红四军。
12.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亦称“中央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在湖南浏阳永和市由第一、第三两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兼任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组成后,由湖南转到江西,于1930年冬至1933年春取得了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增编了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等军团,部队发展到约十四万人。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虽然在根据地人民全力支援下,广大指战员艰苦奋战一年,终于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1934年10月第一方面军主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初期,“左”倾机会主义者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致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亲自领导和指挥下,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调动敌人,打击敌人,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接着强渡大渡河,翻越雪山,于1935年6月在四川西部懋功(今小金)地区同第四方面军会师。随后为了贯彻党的北上抗日方针,继续北上。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同红军第十五军团(由陕北红军和红军第二十五军组成)会师。11月3日第十五军团编入第一方面军建制。11月下旬第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1936年2月东征山西,5月胜利回师陕北,接着西征宁夏、甘肃,进至清水河两岸地区,巩固和扩大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13.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辖第二军团、第六军团、第三十二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第二军团由原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活动的红军于1930年7月组成;第六军团由原在湘赣革命根据地活动的红军于1933年6月组成。这两个军团于1934年10月在黔东印江县木黄会合后,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总指挥部。同年11月至1935年8月,进行了湘西攻势,恢复和建设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军八十多个团的“围剿”,有力地配合了第一方面军的长征,部队发展到一万七千余人。1935年11月突破了敌军一百三十多个团的包围,进行长征,转战湖南、贵州、云南广大地区,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于1936年6月到达西康甘孜(今属四川)同第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对领导第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7月初,第二、第六军团及其总指挥部和第三十二军(原为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接着,同第四方面军一起北上抗日,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第一方面军会师。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八路军第一二○师。
14.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1年11月,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军组成,徐向前任总指挥。1931年11月至1932年5月先后取得了黄安(今红军)、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等战役的胜利。1932年6月,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10月第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2月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至1934年,先后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大规模的围攻,并与川东游击军会合,部队发展到八万余人,扩编为第四、第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三等五个军。随后,取得了广(元)昭(化)、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的胜利。1935年3月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在四川西部懋功(今小金)地区同第一方面军会师,共同北上。到达巴西、包座、阿坝地区后,领导第四方面军的张国焘违抗中共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于9月擅自率领第四方面军南下,成立伪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此后,第四方面军经半年苦战,虽攻占了丹巴、宝兴、天全、芦山等城,但因政治、军事路线错误,终于不能立足,被迫于1936年12月向甘孜地区退却。6月,同到达甘孜的第二方面军会师。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和政策,第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坚决斗争,张国焘被迫取消了伪中央,两个方面军一起北上抗日,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第一方面军会师。此后,张国焘又擅自命令第四方面军渡黄河西进,渡过黄河的三个军在西进途中遭到失败。其余部队在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15.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工农红军。1929年12月11日,在广西百色起义时成立,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一、二、三纵队。组成后,粉碎了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的多次进攻,坚持了右江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8月部队发展到近万人,将三个纵队改编为第十九、二十、二十一等三个师。9月以后,主力转战黔、桂、粤、湘、赣五省边境,经大小战斗百余次,行程一万二千里,于1931年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尔后编入红军第三军团。
16.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起来的一支工农红军。始建于1931年10月,原属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制。第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即以留下的第二十五军军部一部和第七十五师、第九军第二十七师及部分地方武装,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了第二十五军。主要领导人为吴焕先、徐海东等。组建后,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4年11月开始长征,经湖北北部、河南西部,击破了国民党军前堵后追,于12月胜利到达陕西南部。随后,粉碎了敌人两次“围剿”,创建了鄂豫陕游击根据地。1935年7月为配合红军主力北上行动,挺进甘肃。9月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同陕北红军合编为第十五军团。10月第十五军团取得劳山战役胜利后,同到达陕北的第一方面军会合,11月3日编入第一方面军建制。
17.陕北红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地区建立的一支工农红军。其主力为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军。第二十六军于1932年12月由陕甘红军游击队组成,1933年5月,从陕甘革命根据地南下,在渭南、华县地区遭到失败。同年11月,以渭北革命根据地第四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为基础重建,在陕西、甘肃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继续创建根据地。1934年8月,同陕北红军游击队一起,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一次“围剿”。第二十七军于1934年冬由陕北红军游击队组成。1935年1月,组成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为主席。此后,陕北红军在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粉碎了敌人第二次“围剿”,使陕甘、陕北两根据地连成一片。1935年7月,开始了第三次“围剿”。9月,同到达陕北的红军第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10月,第十五军团取得劳山战役胜利后,同到达陕北的第一方面军会合,11月3日编入第一方面军建制。11月下旬,第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18.红军抗日先遣队。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全国抗日运动和准备直接对日本侵略军作战而派出的一支先遣部队。最初由寻淮州等领导的红军第七军团担任,于1934年7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北上,10月到达闽浙赣根据地,同红军第十军合编为第十军团,即由第十军团担任。在方志敏等领导下,经浙江、安徽边界继续北上,沿途遭到国民党军的不断阻截。1935年1月返加闽浙赣根据地的途中,在江西东北部的怀玉山地区,又遭国民党军绝对优热兵力的围攻,奋战数日,因弹尽粮绝,受到重大损失。方志敏被捕后英勇牺牲。余下的部队,由粟裕、刘英领导,继续坚持福建、浙江、安徽、江西边界地区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开始后,编入新四军。
19.抗日军政大学。
全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1937年初,由“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改称,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校址在延安。毛泽东亲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自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学员以从部队中抽调的干部为主,并招收从全国各地到陕北的知识青年。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抗大总校1939年迁至华北敌后根据地,并先后在晋东南、晋察冀、山东、延安、淮北、苏北、晋绥、淮南、苏中、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建立分校。学习内容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运工作、游击战、中国历史等。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战斗,边生产。抗战八年间,培养了二十余万革命干部抗战胜利后,各个解放区以抗大为基础,先后设立了军事政治学校。
20.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在领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改编后,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开赴华北前线,深入敌后,同共产党的当地组织一起,发动和武装广大群众,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了华北敌后战场,解放了广大地区的人民,创建了晋绥、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山东等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武汉后,即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而逐渐转移其主力对付共产党。1940年后,敌人集中主力对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分割”、“封锁”、“蚕食”和反复“扫荡”,推行“强化治安”运动,并在“扫荡”中实行残酷的“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企图彻底摧毁八路军的生存条件。在此期间,国民党更加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配合日本侵略军,向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根据地进攻。在这个严重时期,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对敌斗争方针,深入发动群众,实行精兵简政,开展生产和整风运动,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兵团群众化,大力发展民兵,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采取“敌进我进”、内线与外线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作战方法,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派遣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之敌后,摧毁伪组织和伪政权,恢复和扩大根据地。经过艰苦斗争,战胜了重重困难,粉碎了日、伪军的反复“扫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屡次进攻。从1942年冬起,根据地和八路军得到了新的发展。1944年转入局部反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出了举行全国规模反攻的命令,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举行了大反攻,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此时,八路军已发展到九十余万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21.新四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在领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10月开始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分别集中,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辖四个支队,叶挺任军长。新四军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挺进华中敌后,同共产党的当地组织一起,发动群众,组织与扩大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积极打击日、伪军,创建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由于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项英执行王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所率部队共九千多人,北移途中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受预伏的国民党军八万多人的包围袭击。经与敌血战七昼夜,弹尽粮绝,损失惨重,叶挺负伤被俘,项英牺牲。在国民党制造的这次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下,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的罪行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严厉驳斥了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的“命令”;并重整新四军,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部队改编为七个师。以后,新四军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粉碎了日、伪军反复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屡次进攻,歼灭了大量敌人,创立、发展和巩固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皖中、浙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1944年转入局部反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出了举行全国规模反攻的命令,新四军和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举行了大反攻,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此时,新四军已发展到三十多万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22.东北抗日联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武装抗日,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其中包括一部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这些抗日武装在东北人民的支持下艰苦斗争,队伍日益壮大,1934年底,中共满洲省委把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等,先后改建成十一个军,人数最多时达五万五千余人,并于1935年2月,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的统一建制宣言,组成东北抗日联军。
23.东江纵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游击部队之一。1938年日军侵入广东后,中国共产党在惠阳、东莞地区领导人民组成了两支抗日武装,共六百多人,在广(州)九(龙)铁路两侧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以后,这两支抗日武装合并,成立东江人民抗日游击纵队。1943年12月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由曾生等领导。初期活动于珠江和东江两岸地区,后期扩展到粤北和整个东江地区,积极打击日、伪军,并粉碎国民党军多次进攻,创建了东江抗日根据地,部队发展到一万二千多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打退了国民党军多次进攻。1946年7月,按照《双十协定》撤至山东,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
24.琼崖纵队。
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海南岛活动的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的协议,改名为广东省第十四统率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队。在日军侵入海南岛后,开展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积极打击日、伪军,建立了琼崖抗日根据地。1944年春改为琼崖人民抗日游击独立纵队(简称琼崖纵队),由冯白驹等领导。抗日战争胜利时,解放了全岛五分之三的地区,部队发展到七千多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打退了国民党军多次进攻。1950年3月至5月初,接应第四野战军部队渡海作战,解放了海南岛。
25.第一野战军。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原为陕甘宁、晋绥两解放区的八路军,1947年3月组成西北野战军,1949年2月整编为第一野战军,辖第一、第二两个兵团,由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领导。1947年3月,国民党军二十三万多人,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和陕甘宁解放区进攻。这时,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装备较差,物资供应极端困难,但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直接指挥下,依靠解放区人民的力量,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采取诱敌深入、消耗疲惫敌人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从1947年3月到8月,连续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进攻。1948年2月转入外线作战,先后取得宜川、陕中等战役的胜利,于4月收复延安。1949年4月,由华北野战军转隶来第十八、十九两个兵团。同年7月至12月,进行扶(风)眉(县)、兰州、宁夏等战役,并进军新疆,解放了西北全境;同时以一部兵力配合第二野战军胜利地进行了西南战役和以后的向西藏进军。
26.第二野战军。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原为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八路军,1945年冬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1949年2月整编为第二野战军,辖第三、第四、第五等三个兵团和一个特种兵纵队,由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于1945年9月至11月,先后取得上党、邯郸两个战役的胜利。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晋冀鲁豫野战军于1946年7月至1947年5月,取得破击陇海路和定陶、鄄城、晋南、豫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进攻。1947年6月30日起,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取得鲁西南战役的胜利,随即进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其太岳兵团由山西南部强渡黄河,进军豫西。此后,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于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敌人,对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同华东野战军一起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1949年4月,同第三野战军并肩发起渡江战役,突破了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解放了南昌等城市和皖、赣、浙、闽广大地区。1949年11月初至1950年4月,在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的协同下,进行西南战役,解放了四川、贵州、云南、西康(今分属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四省。随后,以一部向西藏进军,促使和平解放西藏。
27.第三野战军。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原为山东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华中解放区的新四军,1945年冬整编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1947年初合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底整编为第三野战军,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等四个兵团和一个特种兵纵队及两广纵队,由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领导。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从1946年6月以后,先后取得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华东解放区的进攻。1947年8月,主力转入外线作战,挺进鲁西南,进军豫皖苏,与晋冀鲁豫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于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敌人,对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坚持内线作战的兵团,也先后取得胶东、潍县、兖州等战役的胜利。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进行了济南战役,接着同中原野战军一起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1949年4月,同第二野战军并肩发起渡江战役,突破了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解放了蒋介石二十二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和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接着以一部兵力进军福建。至1949年10月,全部解放华东大陆及其沿海大部岛屿。
28.第四野战军。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原为东北民主联军(由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组成),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8月整编为东北野战军,1949年3月整编为第四野战军,辖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等四个兵团和一个特种兵司令部(辖炮兵、装甲兵、工兵部队)及一个铁道纵队,由林彪、罗荣桓等领导。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一面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和进行剿匪作战,建立各级民主政权和人民武装;一面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建立和巩固了根据地,发展和壮大了部队。1946年10月至1947年4月,先后进行了新开岭、临江等战役。1947年5月后,连续取得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的胜利,迫使东北地区国民党军收缩于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地区。东北野战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纠正了林彪的右倾错误以后,于1948年9月至11月,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巨大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随即入关(山海关)同华北野战军一起,于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取得了平津战役的巨大胜利,解放了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1949年5月,从武汉以东团风到武穴间强渡长江,解放了武汉。6月以后,在第二野战军一部配合下,进行了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到12月底,全部解放中南大陆;另以一部配合第二野战军胜利地进行了西南战役。1950年4月进行海南岛战役,5月1日解放了海南岛。
29.华北野战军。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原为晋察冀解放区的八路军,于1945年冬整编为晋察冀野战军,1948年5月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合编为华北野战军,辖第一、第二、第三兵团,1949年1月依次改为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由聂荣臻、徐向前等领导。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晋察冀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于1947年先后取得正太、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的胜利,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1948年3月至7月,进行临汾、晋中等战役,歼灭了山西境内的国民党军主力,并将其残部包围于太原孤城。1948年9月至11月,为配合辽沈战役,以主力一部出击绥远(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解放了绥远广大地区。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同东北野战军一起取得了平津战役的巨大胜利,解放了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1949年4月解放了太原,基本上结束了解放华北的战争。接着,以第十八、第十九两个兵团转隶第一野战军参加解放西北的作战。
30.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志愿组织的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组成,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三年苦战,在当时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下,以无比英勇顽强和惊人的刻苦精神,打退了美国侵略军及其帮凶军,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在三年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同歼灭敌人一百零九万,击落击伤敌机一万二千多架,击毁和缴获坦克三千多辆,击沉击伤舰艇二百五十七艘。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朝鲜人民的战后恢复和建设工作,并同朝鲜人民军一道维护了朝鲜停战协定。在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后,于1958年10月全部撤离朝鲜。参见“朝鲜祖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五次战役”。3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根据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同时也是工作队”的建军思想,进驻新疆的一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2月集体参加开发和建设边疆,1954年正式组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至1974年底,已开发农田一千余万亩,建立起一百六十余个国营农牧场,还建立了四百九十个工矿企业,成为一支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的工农商学兵全面发展的农垦大军,在繁荣边疆,巩固国防,团结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了贡献。1975年撤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领导机构,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