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吧赚能赚钱吗:韩国资深建筑师谈中国现代建筑十宗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29:33
 园林在线3月3日消息:当今中国,不仅是世界建筑师的实验场,也是世界建筑师研究的对象。下面这篇文章,来自于一位有25年以上建筑设计工作经验的韩国建筑师。他自认为与中国建筑师的类似性比差异性更多。他行走于上海及南京两地,工作并研究和思考。

  我是韩国建筑师,到中国已经4年了,但接触中国建筑的时间还不长。我知道我无法正确地认识到中国现代建筑的大环境,因此我有点担心我有没有资格批评中国现代建筑。但任何人都不能自信地说自己正确了解中国现代建筑。我持着友爱的眼光写这篇关于中国建筑的文章,因为我相信在未来,中国建筑一定会跳出从属于西方建筑的地位。

  我确信在随后不长的时期内,中国文化一定会再次复兴。18世纪以前包括建筑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柱,附近国家都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存在。但是,现今中国建筑文化的位置在哪里?在中国建筑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下,西方建筑师们正忙碌于占领中国这个孕育巨大潜力的建筑市场。中国建筑随波逐流,不确立它的主体性,而进入世界建筑混浊的气流中,那不是走向新的传统之路,而是破绽之路。我打算批判地检讨关于近代以后中国建筑的一些现象,因为我想提示中国建筑的未来方向的一方面。

  一、上海近代建筑的非现代性

  上海的大部分近代建筑从当时世界建筑的潮流看,是非现代性的。当时世界建筑已经进入了新思潮的建筑运动,因为不能感知新时代潮流,只能积极地参照已经非潮流、模仿西方古代建筑样式的所谓新古典样式,诸多的外滩建筑群中没有一个堪称一流现代建筑。然而很多中国人忽视了该建筑群的历史性,非理性地评价建筑的价值,并且因它而自豪,甚至一些中国人要将外滩建筑群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相当可笑的事。而且更可惜的是现在的上海建筑情况也差不多一样。我常常被邀请进行对上海现代建筑作出评价——当然在上海也有比较成功的几栋现代建筑,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国建筑师的作品——众多其他上海现代建筑只是追随过时的建筑潮流的垃圾而已。如果我们五十年后再看的话,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中山陵的非中山性

  南京的中山陵是中国人纪念尊敬的孙中山先生的圣地。在查勘北京紫禁城与明代的皇帝陵墓时,我感受到的是非人性与权威性的尺度感,让我惊愕至极,然而中山陵也仿效非人性的古代宫与陵的型制。中山先生是谁?他是举起三民主义旗帜,为推翻封建专制主义而发动了革命的伟人。那么,为什么他的陵墓建造得如同他推翻的封建帝王的陵墓呢?评价一个建筑群,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它的外壳,而是其建筑适合的内容。内容适用错误的建筑,即便在其他方面作出何种努力,都不能挽回其错误的内容。我认为其单体建筑硕大的瓦屋顶不用说是非改革性的,还有着很长的中轴线,其上升序列的核心构成明确是非中山性的。既然是中山先生的陵墓,就应该回到人民身边,应该具有跟人民和谐素朴的概念。因此给那样的建筑以优秀的名誉,是中国建筑走向未来之路上的绊脚石。

  三、传统大屋顶的继续的失败

  源自民族主义的所谓大屋顶样式是中国近代建筑后期的代表性样式。新中国成立后,众多重要的中国建筑戴着不合适的大帽子,耸立在大街上,并且作为中国主要城市的标志性景观。社会主义本质显然跟这种民族主义倾向的建筑发生了矛盾,从以共同生活为理想的无阶级社会形式上讲,美国复兴期的机能主义样式其实更适合用于中国共产革命期的建筑。不幸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新事物的国际主义建筑样式被抛弃,建筑和社会产业的其他部分步伐不一致,因此也就找不出中国建筑的出路。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性理论家梁思成却在这时候赞同传统大屋顶样式,使得国内建筑师的思维受到桎梏。复兴传统大屋顶样式突然衰亡,直至成为一种罪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因为领导者修养的局限性加上建筑师在决策上的无话语权,中国建筑一再容忍传统大屋顶样式。在近代以后世界建筑历史上,付诸了很多努力和财政投入的中国传统大屋顶样式建筑中,有没有产生世界之所瞩目的建筑作品呢?一个都没有,只有中国内部的好评价。过去时代的建筑外皮只能适合于过去时代的建筑,我们应该探索传统建筑内在的精神,以此作为现今的借鉴。

  四、未能汲取香山饭店的精神内涵

  1981年,世界闻名的美国建筑师贝聿铭在北京历史悠久的香山,设计了香山饭店。香山饭店对于中国正在讨论的地域性问题,提出了不错的解决方案,在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是,在香山饭店诞生以来20多年后的今天,我认为,以后的任何中国现代建筑都没有超过香山饭店。中国以及东亚汉字文化圈建筑中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建筑和建筑之间、建筑和自然之间、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被首先考虑的,就是以空间为主的建筑设计手法。当大部分中国建筑师还在探索外部形态为主传统现代化方法的时候,贝聿铭提示了空间为主的传统向现代化转换的视觉。现今,在一些优秀的现代西方建筑里已经融合了类似的思考与感性。中国现代建筑应该要拼弃以大屋顶等外部形态作为传统建筑现代化之路的思考,这种因素只需留一点作为小小的辅料。让我们自己探索建筑内在的意义和建筑外部空间中蕴涵的精神吧!

  五、人民政府建筑的非人民性

  民主国家的国会议事堂是国家的中心。在中国,人民大会堂也占据了民主的象征性地位。民主革命以前,中心位置的政府建筑常常构成中轴线,建筑形式也是权威性的。但现在的民主时代,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建筑越来越采用开放的、非权威性的、以市民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在西方新建的政府建筑中,很难的找到硬直的对称形式建筑了。中国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虽然对称形式,但是比较开放的,采用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用的方法。可是最近建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建筑也在人民广场中轴线上,采用严格的对称形式,在对人民排斥的同时营造出闭锁的气氛来。这难道是人民政府的人民性吗?纵观东西古今历史,对称形式的建筑常被用于具有权威性与象征性的建筑,在近代社会以前政府中心建筑似乎绝对的采用这种形式。但是,经历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时代以后,对称形式建筑已经不是市政府建筑的代名词。对称形式只是需要强压的权威的专制主义的产物。可是现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政府中心建筑仍然采用对称形式作为权威的盾牌。市政府建筑对于人民不应是威胁性的,它应该贴近民心。那些为强调权威用笨重的石头打扮的市政府中心建筑不能温柔地安慰人民的心灵。

  六、非社会主义的再开发

  大城市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其设施也已经落后了,因此城市的改造与开发是必然的。土地共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公共开发时更有利。在我住的韩国汉城的都市中心,因为昂贵的地价,建设小公园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当我住在上海,最羡慕的事情之一就是大规模再开发时同时进行的大规模公园建设。只要决策者有坚强的意志,就可以进行公共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再开发。那么,进行都市中心再开发时,应该把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开发计划的方向,但是现在相当多的城市中心区改造与再开发,其主流状况是商业利益优先。上海新天地是专家和一般市民都叫好的改造的模范事例,其新旧之间的调和性好,整体的设计水平也很高,决不低于西方任何城市,已经登上了国内外观光流线。但是,新天地只留有老的外壳,是提供给现代富人的,普通人民的生活痕迹一点都没有,更不能让他们舒服地接近。我常常给朋友们作导游,带他们去新天地,对他们来说新天地只是一个旅游点,而不是生活场所,使他们感到深刻的隔离感。所以中国其他城市的改造与再开发,新天地绝对不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范例,只是一种把匹萨加大的方法,是极为特殊的案例。

  七、视觉为主的建筑政策

  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且引以为自傲的国家和民族是不会一味地炫耀外形,更不会以高的,大的,华丽的形象作为自己的传统。因为传统不在于其规模而在于其内部的精神。可是,历史悠长,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每个城市的发展却都陷入了无法理解的规模竞争之中:最高的建筑、最大的建筑、最长的建筑等等。以物体的尺度为基准进行的建设是很危险的、没有价值的、非常糊涂的。万里长城或紫禁城的建造目的与建立过程从现代的角度看,都不值得骄傲。现今无秩序的以规模为主的开发无法提高人民的自尊,只会加大人民的负担。任何建筑若想成为标志性建筑,外部形态的震慑力应该只是特殊功能要求的一部分,如果把它当作全部,那是文化水平的问题。如果把正在建设中的也包括在内的话,高度排名世界前十的超高层建筑中,中国已经占了一半以上。那么,可不可以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现代建筑文化的先进国家了呢?

  八、低廉的进口建筑的时代

  几个月以前,我看到一个新闻:一些比较有名的中国建筑师设计完成建筑作品后,开发公司要求用西方无名建筑师的名字代替中国建筑师的名字。这样看来,中国的“先进文化”似乎已经等同于“西方文化”,只要有“西”字就比中国的更好。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够体会到中国建筑师的痛苦的心情,因为十多年前的韩国这种现象也是很普遍。中国在其建筑的规模、范围、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其中相当多的重要建筑都是西方建筑师所设计的。在全球化的时代,明星建筑师在世界各地建造房子是必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作品对于提高中国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水平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可是,大多数外国建筑师留下的很多是不太好的无责任的排泄物:在他们的故乡不敢想的、奇怪的、破坏环境的建筑。这是利益至上主义的开发商和只关心业绩的官僚们一起建造的,使用人民的血汗,不考虑未来性,以后必然是为之伤脑筋的不能处理的垃圾。小的东西发现是假的以后不再买就算了。可是假的建筑物却要在城市中存在很长的时间,其伤害也是持久性的。

  九、旅游化的历史建筑

  历史悠久的中国由于频繁的战争与其他各种因素,无数的遗迹已经被破坏或毁损了,但仍留有很多有价值的遗迹。中国的开放政策吸引大量的外国旅游客前来参观。建筑物是代表性遗迹,因而常常被保护或被修整及复原。在很多景点方便设施严重不足,因此到处都在加紧建设便民设施。但是,便民的美名下占其中很大比重的商业设施往往建得比被保护的历史遗迹规模更大,其便民设施反而给历史遗迹增加了压力,而最终于营造出的却是商业性为主的气氛。历史建筑群所具有的更大意义是其建筑群里所包含的历史与文化,也就是文化的价值。虽然依附于历史建筑群的商业建筑群也是新时代的产物,但我觉得决策者与建设关联者都不知道中国大多历史保护用商业建筑群的建筑历史和意义,只能简单的模仿传统的外皮,成为假古董。贝聿铭设计的巴黎卢浮宫新博物馆是新旧建筑相互协调同时,又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好的范例。我期待在中国出现与历史相互和谐的,具有独立生命的,且蕴含新时代精神的好的历史建筑。

  十、在中国没有世界明星现代建筑,为什么?

  是对这个问题做出认真回答的时候了。中国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开始已经30年了,受过现代建筑教育的人才也不少,决策者的平均年龄也年轻化了,相当多的重要建筑具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而且重要的建筑几乎都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建筑。但是,现在中国能在世界上发表的只有几个建筑作品。关于建筑传统的主题常常被提出来,但没有具体的提案,只有无意识的追随世界建筑潮流,依赖西方建筑师的思想,只能做到形态的模仿,却忘记了自己内在的精神。在广泛而强健的中国传统精神基础上,没有关于中国建筑的核心的讨论与充满热情的分析、研究及实验,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出自己的建筑。在全球化时代,普遍性绝对不是排除特殊性与主观性,建筑艺术的最终的结果一定依赖于主观的感性,这是普遍的现象。我们应该依靠于自己内心积累的艺术的感性。很多中国青年建筑师,就像30多年前的日本或十数年前的韩国青年建筑师,只把眼睛转向西方。可是他们会认识到自己最终理解的还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