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o之恶魔异能公主:中华民族的道德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55:02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其脉络体系大致如此:在儒学之前是尧舜“禅让”、夏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以礼乐治天下的“周礼”等原始礼仪,而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在“四维”之后,儒家伦理开始形成,孔子提出了知、仁、勇“三达德”,并提出了礼、孝、悌、忠等一系列德目,构建了一部堪称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孟子则提出仁、义、礼、智“四德”, 并将其扩充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汉代董仲舒把 “仁、义、礼、智、信”推为“五常”,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推为三纲,“三纲五常”将儒家伦理推向了新高度。到了宋代,开始形成了“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新“八德”。直至当前,我们推行的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个字”的公民道德规范,以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的发展历程,大致分四个阶段:以孟子“五伦”为标志,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以宋代“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以孙中山新“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国为本”的伦理道德观。这“三个为本”经历了三千年。而今,中国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历史的巧妙轮回,亦是“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哲学原理的生动写实。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因而我们以礼仪之邦傲立民族之林。好礼、有礼是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周礼”的建设与发展前后八百余年,成功地把氏族社会的原理转换为文明社会的伦理政治秩序。管仲“四维”以礼为首。孔子一生从礼、崇礼,在其有生之年,为之奋斗不已的,也是“礼”,他提出了“内仁外礼”说,提倡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将“礼”融入“仁”中,使人的情感成为“循礼”的内在动因。这一理论影响十分深远,延绵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