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武亨通免费读:振新小学:建构和谐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3:44:15
振新小学:建构和谐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 ——和谐互动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王佳红 文章来源:振新小学 点击数:463 更新时间:2009-4-2 11:28:20 繁體中文     中国古代教育论著《学记》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优秀教师对学生教育诱导,就要: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策励学生,而不是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
    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会学习和形成真正价值观的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实施和谐互动教学法,运用引(创设情境)——探(自主探索)——研(合作研讨)——练(练习拓展)模式,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有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正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心理和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比较图形的面积》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在方格上用赤、橙、黄、绿、青、蓝多样颜色画出的三角形、菱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图形,请学生指出其认识的图形,让学生借助方格纸画出以上图形,并比较任意两个图形的大小,从而出示这节课要探索的新知:比较图形的面积。     
    就这样,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把精神集中在学习上,愉快地参与探索活动。
    二、明确目标,引导自主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下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自主探索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开展以解决问题为前提、以探索新知为目的、以理解与贯通为重点的思维与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先前的经验分类指导,发挥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口、眼、手、脑多种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尝试解决问题。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在电视荧屏上呈现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提出“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各自进行探索。认真动手操作,都拿出自备的学具,想一想,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有的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的用一张方格纸画一个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有的用割补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出面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找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得出平形四边形面积=底×高,即s=ah。
    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使其充满自信,学会“数学地”思考,实践“先学后导”的策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教学活动,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三、资源共享,开展合作研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发展阶段,根据学生自学反馈的情况,教师把握课堂教学主线,针对教学的重点处、理解的疑难处、知识的关键处,指导学生开展研讨。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在归纳学生反馈自主探索情况的基础上,提示学生灵活运用已学过的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同学们在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不同图形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归纳出平形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找到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关键点:一是面积关系,两个相同的梯形可以合并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梯形的面积等于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二是长度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是一样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推理、判断、综合,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平形四边形面积÷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即s = a+b2 ×h
    教学中,适时组织学生合作研讨,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人力资源,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和相互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查找资料,研究讨论,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猜想,分析,推理,辩论,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充分体现互教互学,用大家的智慧解决疑难问题。
    四、练习拓展,落实应用提高
    《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通过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是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应用提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注意所学知识的迁移,设置变式问题的情境,运用灵活新颖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训练,同学们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同一具体事物联系起来,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议一议及判断、辩论、表演等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经验的整合、联系和运用,让学生发展创新潜能和个性特长,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在学生深入探索、合作研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一是用实物图影展现4个面积一样、形状大体相同,但摆放形式各异的三角形,让同学们猜测面积关系;二是出示3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给出条件底和高,让同学们计算面积大小;三是出示形状相似的3个三角形,让同学们确定并测量底和高,计算各个三角形的面积;四是出示一道应用题: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基地,它的底是36米,高是18米,种植的花木每平方米每年可创收46元,这块花木基地每年可创收多少元?就这样不断地设计训练题,让学生练习,同学们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数学练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紧扣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的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条件下,在尊重、信任和宽容的氛围中,自由地思维、操作、判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学到新知识,形成新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我们运用和谐互动教学法,在教师引导下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中构建知识,发展智能,丰富情感,提高学习质量,达成有效教学。(王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