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魂至尊新比趣阁: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2:39:52

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

 

1、村上春树写过许多本游记,您认为这本《远方的鼓声》与其他几本比起来,有哪些独特的气质或个性?

——村上的游记大多带有随笔性质,称之为随笔性游记或游记性随笔均无不可,只是侧重有所不同。以明显侧重游记或纪行的来说,除了《远方的鼓声》,另有《雨天  炎天》和《边境 近境》。《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则介于二者之间。以题材论,《雨天  炎天》为“希腊 / 土耳其边境纪行”,《边境  近境》以墨西哥、中国、外蒙、美国为主,《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则集中于美国。《远方的鼓声》显然偏重写希腊和意大利。如果说前三本更多融入了村上对政治、宗教和历史的理性思考,《远方的鼓声》则更具日常性和随意性。如村上自己所说:“这些文章是以给亲朋好友写信那样的心情写的。所以,没有连贯而系统的视点和主题”,是以“常驻游客”的眼睛随心所欲写下来的。

 

2、和一些“带着历史去的”游记不同,村上把视角对准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对准当代。您认为书中描写的日常生活体现了哪些历史感?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针对本书,您怎样解读这句话?

——因其日常性和随意性,所以历史感比较淡薄。当然并非没有。如写到希腊斯派赛斯岛的一座“老港”如何萧条时就提及历史,尤其强调了希腊和土耳其的历史恩怨。而且这种恩怨甚至持续到现在:“前不久,希腊和土耳其边境发生了小规模冲突,希腊兵死了一个,土耳其兵死了两个。”村上认为“无论有怎样的理由,人和人互相残杀都是傻事”。至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我想针对的恐怕主要是政治层面,隐喻历史的当下意义。

 

3、村上笔下的男主人公玩世不恭、不粘不滞,对时尚名牌如数家珍。通过您与他的接触,生活中的他与其笔下的主人公有哪些异同?

——我以为村上笔下的男主人公并非玩世不恭。或者说玩世不恭是表象,而骨子里是相当严肃的,严肃思考社会思考历史思考人生和自身。至于我和村上的接触,两次见面交谈时间也不超过三个小时,又没有干杯畅谈,谈不上深入了解。不过就给我的感觉而言,村上本人与他笔下的男主人公的确很像:低调、沉静、不主动开口,甚至讲话语气和用语都相差无几。正用得上中国那句老话,“文如其人”。

 

4、虽然村上的作品很畅销,但是仍然会引来一些非议与误读。比如他作品中时常体现着一些严肃的意义,可他似乎总被许多人看成言情小说作家,您怎样看待个中原因?他本人对此又是怎样的心态?(重点问题)

——被误读未尝不是好事。可以说,越是好的作品,被误读的空间更大。受到非议也很正常。文学不是数学,一加二可以等于任何数。不过,据我极有限的了解,他固然被许多人——尤其前些年——看成“小资”作家,但被视为言情小说作家的情形应该不很普遍。显而易见,他的一二十本长篇和短篇集中,只有《挪威的森林》和《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以爱情或情爱为主,其他的都和“言情”不太沾边。如今人们的看法已经有了很大转变,越来越多的读者读出你所说的“严肃的意义”。至于村上的心态,2008年10月底同村上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他说东西方读者对他的作品反应有很大差异:“欧美读者主要关注我的作品的写法本身和后现代元素,亚洲读者的提问则倾向于日常性,接受方式更为自然。”

 

5、看过村上为本书作的序言,“远方的鼓声”,实为内心澎湃的召唤。您的内心存在着怎样的“鼓声”呢?

——或许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惟独自己听得见的远方的鼓声、远方鼓声的呼唤。一如小时候在乡下听到山那边传来的演戏或秧歌的鼓声,心里就怦怦直跳急着出门。人生途中的每一阶段都会有鼓声在远方呼唤自己整装待发。这甚至和年龄无关。对于现在的我,“鼓声”大约是一种社会担当意识。

 

6、2011年出版的新书,您最喜欢的是哪本?为什么?(简略作答即可)

——《吾曹不出 如苍生何——梁漱溟晚年口述》,让我强烈地意识到了知识分子或读书人的境界和使命感,那其实就是一种“鼓声”。

                                                   (2011.9.21,采访者:杜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