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择天记第五季:读苏轼:纸窗竹屋深自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9:53:38

读苏轼11:纸窗竹屋深自暖

(2011-10-04 20:50:22)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读好书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从苏轼年表上推断,此诗大概写于1089年。其时五十有三。

之所以查阅其年龄,是想说,处于中老年的苏轼,越来越喜欢和僧人交往,比如人所共知的佛印,这里又有了孤山寺的惠勤惠思二僧。

孤山是一个风景名胜之所。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便是在孤山与白堤相连的地方。古诗为证:“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

但苏轼前往孤山,并非欣赏美景,而是“名寻道人实自娱”。

就我想,这里的“道人”应当就是“得道高僧”。诗中还有一句“道人有道山不孤”,应当也是例证。

全诗写两位僧人的,只有两句:“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也可以理解为是写苏轼自己)虽没有交代访谈内容,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苏轼对佛家生活的认同和归依。

苏轼之身,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希望能建功立业,“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方面似乎又看破红尘,“人生看得几清明”,追求那闲云野鹤的洒脱,“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纸窗竹屋深自暖”,暖与冷,近与远,宠与辱,得与失,全在一心境。

 

【注释】

孥:[nú]子女。

晡:[bū] 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蘧蘧:[qú qú]悠然自得貌。

逋 [bū] 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