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系统bt下载工具: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6:19:35
 14 首因效应。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评价一个人,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先观看介绍这个人内向的材料,然后再观看介绍这个人外向的材料;第二组则恰恰相反。结果是:第一组大部分评价他为内向,第二组评价的多为外向,这一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首因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1、班主任在刚接班后要全面了解学生。尽量避免受第一印象的影响对学生产生偏见,影响到以后的班级管理。2、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这样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奠定基础。
  15 半途效应。“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
  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多注意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多进行意志磨炼。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16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鲜明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者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则最低。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
  很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观点,学生成绩好,就样样都好;学生成绩差,就觉得他一无是处。这就要求班主任既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特长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发扬,受到别人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也应注意,虽然对优秀学生偏爱一些是人之常情,但过分的偏爱或溺爱就会导致感情用事,对错不分,一俊遮百丑,实际上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17 近因效应。因最近了解的东西而掩盖了对某人一贯了解的心理现象叫做“近因效应”。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则容易产生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在学生交往中也是常见的,例如两个学生本来相处得很好,甲对乙堪称关怀备至,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这就属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不可能给人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不断鼓励学生进步,让学生能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外人面前,不断促进学生进步。
  18 齐加尼克效应。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批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同时完成20项工作。结果一组顺利完成了任务,而另一组却未完成。实验表明,虽然受试者在接受任务时均呈现出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其紧张情绪会逐渐消失;而未完成任务者,紧张情绪却持续存在,且呈加剧倾向。后一种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这种效应启示我们:学习负担重,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差。作为班主任,必须重视这一效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不要对学生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二是班主任要设法帮助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以适当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19 从众效应。有一个成语叫三人成虎,意思是说,有三个人谎报集市上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这种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从众效应。
  班主任要善于发挥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通过班会、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其次,要抓好班团干部和积极分子等基本队伍的建设,组成坚强的堡垒。同时,要及时发现班上的不良倾向,对症下药,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以防止产生从众效应的负作用。
  20 马太效应。《圣经》中“马太福音”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其做出的成绩往往不被承认。默顿于1973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就是好学生好对待,差学生差对待,而好与差的标准主要还是学习成绩。对于一些班主任心中的好学生来说,爱“过剩”的时候,就会贬值,他们对表扬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种优越感会使他们在成长中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挫折;而另外一些学生,仅仅因为分数不高,长期处在被班主任遗忘的角落。这种人为造成的恶劣的心理环境,将会使他们情绪偏激、行为带有触发性和冲动性,会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
  21 期望效应。有一次,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划了一部分名单告诉班主任,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但要求班主任不要告诉学生。一个学期后,这些学生真的进步很快。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便划出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平时。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寄予厚望,这种真诚的期待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22 情绪效应。古希腊有个杰出的哲学家叫德漠克利特,他总是笑脸迎人,不摆架子,被人称为“含笑哲学家”。现在商店、宾馆的服务员都开展了“微笑服务”,目的就是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
  同样,如果我们在平时,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不顺利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能注意调整,多给学生以笑脸,多给学生以信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那么,在学生犯错误时,即使我们严厉地批评他,他也会认为这是为他好,从而能虚心地接受我们的批评。
  23 空白效应。心理实验表明,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
  班主任要善于留白,如在表达方面留白,针对某些问题,班主任不妨先不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实践方面留白,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思考方面留白,班主任应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判断和面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在批评方面留白,批评之后,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反省的时间,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种被“追究不舍”之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
  24 南风效应。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和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冷,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暖,使人不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在行为上激励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5 贝尔纳效应。英国学者贝尔纳勤奋刻苦,同时又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他毕生研究晶体学或生物化学,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路——把一个富有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的高峰,这一举动被科学家们称为“贝尔纳效应”。
  作为班主任,不一定有贝尔纳的天赋,也不一定是某学科的专家,但与学生相比,总在一些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只要认真地把自己的优势加以发挥和利用,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更快地进步,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