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末当大帅:黄石玺火针治疗皮肤病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58:50

黄石玺火针治疗皮肤病经验

发布: 2011-5-07 15:55 | 作者: 钟润芬 | 来源: 赤医网 | 查看: 94次

  黄石玺火针治疗皮肤病经验
  《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第37卷第9期
  钟润芬,黄石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53)
  摘要:黄石玺主任擅用火针,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通过对黄石玺主任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介绍与总结,体现了火针在治疗皮肤病的灵活应用和独特疗效,为皮肤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关键词:火针;皮肤病;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9-1655-02
  黄石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曾师从田从豁、李志明、高立山等针灸名家,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6年,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诊疗风格,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针灸治疗中擅用火针,并改良火针针具及临床操作——用毫火针替代传统火针,对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痛更有独到的见解。笔者跟从黄石玺主任出诊期间,目睹黄石玺主任应用火针治疗各种皮肤病,方法独特,疗效良好。现将其简介如下。
  火针疗法是用火烧红针体后,灼刺人体一定的腧穴或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毫火针”即是改用毫针(普通不锈钢针灸针)做火针针具,临床应用中既克服了传统火针的缺点,又突出了火针的治疗优势。其特点有:①针体细,对皮肤损伤轻;②易于燃烧,在火焰下一烧针体即通红;③易于操作,对病变面积较大者可多针同时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原始多头火针烧针时间长);④针孔小,减少了局部被感染的危险;⑤针体细小,烧针易烧红,减轻了火针后的疼痛;⑥针后出血少,基本不晕针;⑦针体短小,易于操作,减轻了病人的恐惧心理;⑧一人一次性使用,避免原始火针一针多人多次使用的交叉感染患者恐惧心理;⑨普通针灸针做针具,便于普及应用等等[1]。
  操作方法:75%酒精常规皮肤消毒后,左手持止血钳挟95%酒精棉球(捏干,防酒精溢出)并点燃,靠近要刺之部位,距针刺部位约10~15cm,右手拇、食、中指夹持持规格为0.35mm×25mm毫针2~5支,以握笔式持针,针尖方向指向火焰,将针尖针体放在火的外焰烧至通红或发白,果断、迅速地刺入要刺之部位,疾入疾出,不得歪斜、拖带。为预防感染,治疗后6h内不可洗浴针刺局部。
  1 病案举例
  1.1 带状疱疹 王某,女,60岁,右侧胸胁疱疹2天伴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坐卧不安,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诊断为“带状疱疹”。查体:右侧胸胁部可见片状不规则淡红色丘疹,水泡,密集成簇,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肝胆火郁,肝经湿热。
  治法:火针、拔罐放血。操作:常规消毒后,手持3支1寸毫针,烧红针尖后点刺疱疹群,然后在火针点刺处拔罐5min,吸拔出少量疱液及血液,起灌后用干棉球擦净。治疗后疼痛即刻消除,当晚眠安。上述方法连续4天,疼痛明显减轻,疱疹逐渐消退。随访半年,未见神经痛复发。
  按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表现为成群的密集性小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常伴有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痛。中医称为“火丹”、“蛇串疮”,由于火毒蕴积或湿热郁结于皮肤所致。火针疗法具有清热解毒、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拔罐刺血泄热,使毒热之邪外出,从而清热解毒而止痛。火针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有独到疗效,且缩短病程;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也效果明显。
  1.2 局限性白癜风 马某,男,26岁,面部钱币样白斑10余年。于多家医院药物内服与外用治疗未效。
  查体:鼻尖见一1cm×1cm,鼻翼旁脸部见一2cm×2cm白斑,边缘清晰,按之颜色不退,诊断为“白癜风”。治疗:火针点刺。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手持1寸毫针4支,烧红针尖后迅速刺入皮肤白斑区,连续点刺,每处皮损进针4~6次,可见白斑区皮肤颜色变红。每周治疗1次,连续10次,白斑逐渐褪去,皮肤恢复正常。观察半年未见复发。
  按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局限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乳白色素脱失斑,界限清楚,且好发于面、项、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严重影响了患者外表形象,导致心理障碍,而且目前尚无满意疗法。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中医认为风寒湿邪是其发病的只要病因。火针治疗具有助阳祛寒,祛风化湿,温通肌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皮肤再生之功效。火针对面积小,病程较短的白癜风疗效好,对大面积者疗效欠佳。
  1.3 痤疮 黄某,女,24岁,颜面及胸背部痤疮3年余,因学习工作压力大和生气而诱发并加重,位置固定,自觉疼痛,影响正常生活,曾于多家医院皮肤科和中医门诊就诊,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临床诊断:顽固性痤疮。查体:颜面部和前额多处红色丘疹,脓疱,部分破溃后结痂及形成疤痕,舌红,苔黄,脉弦。证属阳明火热。治疗:火针点刺加大椎拔罐放血。操作:酒精消毒后,手持2支1寸毫针,烧红针尖后点刺丘疹、脓疱和结痂,达皮肤基地部,分别点刺丘疹和结痂各1次,点刺脓疱各2~3次,以拔除脓腔的白色内容物。然后在大椎穴处用三棱拔罐针刺络放血,放出小半灌血液,5min后起灌,用干棉球擦净。上述治疗每星期1次,3次为1个疗程。患者1次治疗后丘疹、脓疱变浅,结痂。2个疗程后患者颜脸部及胸背部皮损部位丘疹、脓疱消退,结痂硬块变软,面部和前额症状消失,皮肤光滑润泽。
  按 痤疮,肺胃之热,蕴于肌肤,郁于面部而发之。现代医学是指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少年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很高。主要发生于面部和胸背等处。黄石玺老师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结合火针“祛瘀除腐、破溃排脓”的作用,用火针刺破脓腔后排脓、点刺丘疹和结痂,达到生肌敛疮的目的,配合在大椎穴拔罐放血,泄热散邪,活血祛瘀,可起到鼓舞正气,促进气血运行,加快肌肤更新的作用。
  1.4 慢性湿疹 刘某,女,49岁,乳房湿疹5年,瘙痒,反复使用激素类外用药膏,停药后症状反复并加重,缠绵难愈,严重影响睡眠和正常工作及生活,患者极为痛苦。查体:双乳房片状黯红色丘疹,脱屑,局部皮损粗糙肥厚,苔藓样化,抓痕,皮损左右对称,舌淡红,苔薄白,脉滑。诊断:慢性湿疹,证属血虚风燥。方法:火针加灸法。操作:酒精消毒后,手持3支1寸毫针,烧红针尖后散刺皮损处,然后点燃艾条施灸于皮损20min。治疗后瘙痒立消,当晚眠安。上述治疗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10次后患者瘙痒完全消除,颜色变淡,皮损变薄。
  按 湿疹为临床常见顽固性皮肤之一,慢性湿疹是由于多种内外因引发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迁延不愈而形成的皮肤真皮浅层及表层的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反复刺激使皮肤增生、肥厚,呈苔藓样变,病程反复发作,顽固不愈。中医认为由于素体阳虚而致脾胃化失司,水液停聚,湿邪困脾,同时有内热,湿热相兼,溢于肌肤而病,日久致血虚风燥而成。火针具有祛湿散邪,活血行瘀,温通痹阻之功,可以温阳化气,运化水湿;加上灸法温通气血,燥湿止痒,祛湿散邪。二者合用达到清泄湿热,和络止痒之功。
  1.5 寻常疣 郭某,男,24岁,手背寻常疣10年。查体:右手背有一灰褐色呈乳头状限界性赘生物,尖端深入皮内,高出皮肤,直径约5mm,质硬,按之疼痛,诊为“寻常疣”。方法:火针直刺。操作:酒精局部消毒后,手持3支1寸的毫针,并拢于一起,待针烧至通红时,迅速而准确对准疣体中央,迅速进针,直刺疣体基底部,以患者略感微痛为度,点刺3~4次。24h内不要用水冲洗。上述方法每周1次,火针点刺后,局部疣体组织变黑。3次治疗后,疣体自行脱落,局部皮肤逐渐回复正常。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按 寻常疣,又名“瘊子”,多发于手背、指背、足底、甲缘、头面以及颈背部。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感。初起为针尖大,微黄色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触之略硬。中央可见一针头样小黑点,初发为1个,不断增多,能自身扩散。西医学认为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系阴血不足、肝失荣养、气血不和、血枯生燥、筋气外发于肌肤,或风毒之邪侵袭阻于经络凝聚肌肤而成。火针具有消坚散结之功,通过火针疗法,直接破坏疣体组织,使疣体坏死脱落。黄石玺老师还运用该法治疗跖疣、鸡眼均获得良效。
  2 小结 黄石玺主任临床应用火针治病,病种较多,治疗多种皮肤病的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毫火针针身短,手握针稳,进针定穴准确,进针深浅易于把握;对皮损面积较大的病灶,多针同用,患者就一次进针的感觉,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临床上配合拔罐、灸疗等方法,以达到更佳效果。值得同道们学习参考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