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弃少免费笔趣阁:利为汇_SEO_培训班_学习_百善孝为先★武夷山seo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9:00:21
利为汇SEO培训班学习百善孝为先       上周,我们一起学习了:“教育本质”和“善恶标准”“教育本质”——长善 救失;“善恶标准”——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是:“百善孝为先” 当我们翻开《弟子规》第一眼看到的是“首孝悌  次谨信”,就是告诉我们要“百善孝为先”。今天我们围绕主题一起学习三方面内容: 一,行孝是做人基本道德品质1,行孝先知恩(父母十大深恩)2,行孝是美德二, 行孝的果报三,如何行孝 下面先学习第一个问题:一,行孝是做人基本道德品质首先讲一个【拜白骨的故事】(——想知道拜白骨故事的请打1)古印度有位圣贤老师,教了很多学生,大人小孩都有,大人为主。有一天老师观察发现,这些学生懂事了要教孝道了,君子务本,一个好老师一定善于观察什么阶段要教孩子什么内容。于是这个老师带这一帮学生去郊游,走到荒郊野外,看到很多皑皑白骨曝尸郊外。这位老师走到骨头面前三跪九叩地拜了下去。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学生过来问:“尊敬的老师,您是大家的老师,国王都向您学习,您为什么拜骨头啊?”老师心想,我拜下去就是等着你来问,一个好老师善于创造这种情境,让学生发问。他说:“同学们,过来,老师为什么要拜这个骨头?老师不单单是拜这个骨头,这个骨头是天下父母的骨头,他们一生辛苦,到了垂垂老矣,曝尸郊外,我拜这个骨头拜的是天下的父母,父母恩德重如山。同学们,老师布置一个作业,我们以后看到所有的骨头曝尸郊外,都要让它入土为安。现在请你们把这些骨头分成父亲的骨头和母亲的骨头,按照仪式掩埋。”同学们说:“老师!这个作业真难,人活着按照衣着打扮能分清男女,变成骨头怎么能分清男女啊?”这位老师说:“同学们过来,先上一堂课,怎么分清父亲的骨头跟母亲的骨头呢?观察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重量:拿在手上拈一拈,比较重的那是父亲的骨头,比较轻的那是母亲的骨头,这是第一个指标是重量;第二指标是观察颜色:一看颜色比较白,那是父亲的骨头,颜色比较黑,那是母亲的骨头。”同学们七手八脚,就把这些骨头分开,男的骨头在这里,女的在这里,入土为安。把手洗好后,又有一个同学来问:“老师,为什么母亲的骨头颜色比较黑,重量比较轻?”老师说:“同学们,为什么母亲的骨头是这样?我们只有微尘那么小,变成几斤重,我们要长骨头,长肉长头发长皮肤。我们不会吃东西,母亲一个人要吃两个人的分量。大家摸摸肚脐眼,这里有一个脐带接到母亲的身上,母亲吃下去的营养,变成鲜血通过脐带输送给我们。我们越长越大,我们长骨头,母亲体内的钙质不够了。这个时候,伟大的母亲,她会把自己骨头里的钙质分析出来,再分析出来,变成血液营养输送给我们。我们越长越大,母亲的钙质流失越来越多,母亲由于钙质的流失,骨头变松了,重量轻了,钙质的流失颜色变黑了。因为钙是白色的。这就是母亲的骨头之所以变成这样的原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们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妈妈做出来的。今年10月,末学在厦门会展中心参加为慈济演出“亲恩浩连天”做义工,与几个参加演出的小孩子聊天,我问:小朋友你们喜欢什么?答案很多,也有的说:是生日。问:为什么?答:因为有蛋糕。问:生日首先感谢谁?答:妈妈。我心想,真好,这么小就知道感恩妈妈。问:感谢妈妈什么?答:妈妈会买生日蛋糕呀。大家想想,如果孩子知道了《拜白骨的故事》后他们绝对不会说,只是感谢妈妈的蛋糕,对吧。下面讲“行孝是做人基本道德品质”的第一小点:1,行孝先知恩当我们的学习进入主题时,现在可以要告诉大家,以上故事主人公“古圣贤老师”实际就是释迦摩尼,当释迦摩尼为学生讲完母亲骨头轻又浅色后说:“同学们,父母恩德重如山,我们都住在母亲的肚子里十个月,母亲对我们有十月怀胎守护恩”。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49年,其中他讲了一部《父母恩重难报经》。这部不朽的经典,详细记述了妇女从怀胎一月至十月所经历的辛苦,胎儿吸收母亲精华生长的情况。佛阐述父母对儿女的恩德,特别是以母亲为例,说出父母对子女的十种深厚恩德:
   第一、怀胎守护恩。胎儿在母腹中,逐渐长大,使母亲有山压下来的沉重感;  若胎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使母亲有地震风灾的感觉;母亲心惊肉跳,担忧腹中的胎儿,没有心思打扮自己,连梳妆镜和漂亮的衣服都闲置一边了。镇江江科大附中老师为了让孩子体验母亲怀孕的艰辛,在母亲节这天让初二八(4)班的48名学生,每人腹部绑个装了10斤米的布袋一天,包括体育活动、和上卫生间都不能脱,开始还觉得挺好玩,到后来就累得不行,这只是重量的拖累。还没被踢的感受呢。 第二,临产受苦恩。十月怀胎之苦总算熬过去,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满床,疼痛难忍,我太太从早上8点到医院,晚上8点才大功告成,这期间12小时疼的她把床后的木头油漆都抓掉了。但是母亲还是牵挂祈祷着让小儿能平安降生。
    第三,生子忘忧恩。母亲生育都要经过一道鬼门关,血流成河。特别在古代,多少个母亲因为生育过世了。即使到现在,医生常常会给爸爸一个选择题:“对不起先生,你的孩子难产了,保的住大人就保不住孩子,你要选一个。”爸爸说:“我两个都要,拜托你,求求你,医生。”医生说:“我们会尽力的,但是你必须选择。”这是人世间多难的选择题,父亲担忧,母亲受难,那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天。今天我们要如何过好我们的生日,一定要把这个道理告诉孩子。儿女生下来了,母亲即使痛得晕了过去,面色苍白,只要一醒来,第一个问题很多母亲都会问:“孩子怎么样了?”当她听说孩子很好,马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完全把前面生死危险都丢一边了,这是什么?就是生子忘忧恩。可是有几个知道我们的生日是“父忧母难”之日,父亲担忧,母亲受难。这句话末学也是当爸爸后才知道,我们为人老师,一定要把“父忧母难”这四个字告诉给我们所有的下一代。把过生日改为庆祝和感恩日,庆祝父母含辛茹苦把儿女养这么大没有出事。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这才真正叫过生日。第四,恩哺乳养育恩。我们生下来以后,母乳喂养那是最好的,大家都知道母乳喂养好。我们算过没有,我们这辈子喝过母亲多少奶水?大家一天可不是三餐,我估计有十几餐。我们算一下,少一点,三斤好不好,一个月九十斤,一年呢?一吨。我们一年将近要喝母亲一吨奶水。贪吃的朋友们,喝了三年,三吨。一斤多少钱?算一下。我们要长骨头,母亲乳汁里的钙质是不够了,母亲还要把骨头里的钙质分析出来,再分析出来,变成甘甜的乳汁喂给我们。大家知道母亲甘甜的乳汁是什么变的吗?山东电视台拍《天下父母》节目里有个嘉宾,是著名的翟导演,30多年前,他把太太给儿女喂奶的乳汁装在三个瓶子里放在箱子里,准备儿女结婚的时候一人分一瓶,他自己夫妻俩一瓶。儿子结婚时,当他拿出来一看,变成了血红的颜色。什么原因?母亲的乳汁喝进去是洁白无瑕的,可是它本来就是母亲的鲜血变成的。我们喝了三吨母亲用血换来的母乳,可见父母恩德重如山还能用经济账算的清吗!,这一辈子怎么报都报不完,怎么能够不孝顺父母呢? 父母十大重恩,父母对儿女的爱叫“慈”,为什么叫慈呢?这种爱是毫无条件的爱,无缘大慈,缘就是条件。刚刚已经学了四大恩德,还有咽苦吐甘恩。吃进去是苦的,吐出来的是甘甜的乳汁。回干就湿恩,我们尿床了,母亲会把干的地方让我们睡,她自己睡湿的地方。洗濯不净恩,柔滑的双手因为帮我们洗尿布、洗衣服,变得很粗糙。远行忆念恩,母亲的天气预报一定先看看儿女那个城市是多少度,然后要打电话给儿女,要加衣服。父母天天想念着我们,儿行千里母担忧。深加体恤恩,究竟怜愍恩,等慈母之十大深恩。而父亲同样对我们恩重如山啊!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一夜之间二十四万人就这么没了。一家三口还在熟睡当中,房子塌了,父亲醒来的时候一摸,几吨重的建筑物把双腿压住动弹不得,再一摸他太太,已经气绝多时,女儿一岁多睡在中间幸免于难。可是女儿哭啊,肚子饿。这一位中国的父亲伸出他的胳膊狠狠地咬下一块肉,放在女儿的嘴巴里,女儿以为还是母亲甘甜的乳汁,一岁多的孩子知道什么?后来父亲把他的伤口放在女儿的口里,用自己的鲜血维持女儿的生命。解放军叔叔救出他们的时候,女儿伏在父亲的臂弯安详地睡着,父亲已经奄奄一息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父亲,中国的母亲。其实天下的母亲何尝不是如此?天下的父亲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只要有一杯水喝,一定给我们一口奶喝。60年困难时期妹妹每餐定量一两米妈妈三两合在一起顿饭罐,妹妹吃干妈妈吃稀。父母的双脚踏出了我们儿女的前程,却送走了他们自己的青春。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个问题,报恩先知恩。面对恩重如山的父母,那么我们该如何报答的呢?下面进入第二个问题:2,行孝是美德首先要知道孝是讲道德的需要。或者说是做人的需要,我们知道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之后,就要知恩报恩,我们常说“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报恩,行孝是美德。如果知恩不报就是没道德。用骂人的话是:“不是人”。其次要知道什么叫道德?什么叫道?什么叫德?何谓“道”?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这个叫道,何谓“德”?顺从这个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地做人,这叫德。大家看“德”是双人旁的,把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得合道,那就叫德。伦理道德,伦理就是五伦。道:五伦: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德:相处就要以体谅、包容、宽恕、不伤害对方.父子关系是道,父母跟儿女,关系处理得父子有亲,父慈子孝,这就是有德。君臣关系是道,就是领导跟被领导的关系,道自然就有了,一个总经理下面部下、员工,关系处理得君臣有义,君仁臣忠,领导跟员工都讲道义,这是有德的部门。夫妇关系是道,是五伦当中最重要的一伦摆在中间,夫妇有道,如果做到夫妇有别,这是有德的夫妇。别在哪里?别在一男一女组成一个家庭,对家庭的责任有区别,分工很明确,这个家道必定承传。兄弟关系是道,做到长幼有序,兄友弟恭,那是德。朋友关系是道,朋友有信是德。 什么叫伦理道德,我们把道德的五伦关系搞清楚了就名正则言顺。何谓“道”?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这个叫道,何谓“德”?顺从这个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地做人,这叫德。大家看“德”是双人旁的,把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得合道,那就叫德。 孝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行为模式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孝,这种家庭中自然的伦理道德与我国古代的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制社会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孝道。从西周开始,孝就开始规范化、具体化、制度化,成为一种政治伦理,一种社会规范,得到国家礼法的维护。二,行孝的果报行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为了明了行孝的果报,我们先用反响思维来考证行孝,假设有人说:我不孝又能怎么样?那我们就举两个例子来说吧:找对象,结婚是人生一件必然大事。假如我们不孝,对方会说,你对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爱,你能爱我一辈子吗?你爱的是美色,明天我老了难看了,你就会一脚踢掉我,不如现在就拜拜。提拔干部,提拔干部必须是德才兼备。很多公司已经把“孝顺”作为德标志。对父母不孝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强也不要。为什么?一个人真能爱父母,爱家庭,才能爱公司、爱顾客、爱员工,他一定也是忠诚的人。因为忠诚是一种情爱的发挥,如果他没有基本的爱心,连父母都不爱,他也不可能对公司、对顾客、对员工有起码的忠诚。过去选拔人才就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之说。也就是说,做领导的人应以孝子之心来做管理工作,真正做人民的公仆,不违背人民的意愿,不违背公司的原则,不违背顾客、员工的意愿,这样的人才算孝子,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2008 年 11 月 13 福建日报日,河南孟州市的卫某成了当地的“新闻人物”,原因是他不赡养83岁的老母亲,被开除党籍。卫某盖好新房,拒绝老母亲搬回来住,还将老母亲带的被子扔到门外,且态度恶劣,拒不认错。
 据新华社报道,江苏省阜宁县作出干部考察工作补充规定,首次将是否遵守“孝道” 作为干部社区征询意见范畴,凡是不孝敬父母的干部一律不得提拔重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孝道治于天下。孝,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表现,不孝就是大逆不道。以孝道治天下,是促进国家和谐强盛的重要因素。只有孝敬父母,才能热爱国家,整个民族才能繁荣昌盛。因此,江苏省阜宁县这种闪现着人性光辉的举动,有助孝行、孝义的提倡以及社会风气步入良性循环,是值得肯定的。
这只是举两个例子,人的一生有很多要去面对的:不仅是找对象和提拔,先是毕业找工作、创业、做生意等都会遇到的,所以我们只要记住一条真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下面我们再从正面看行孝的果报。  中国是个倡导孝道的国家,历史上有很多孝敬父母的美谈让我们感动。《郯(Tan)子鹿乳奉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纵观古往今来的国家栋梁之材也都是非常孝敬父母的,所谓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
纵观上述,孝顺父母的果报是:不但孝名远播,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赞誉,而且 孝顺父母的人未来福报转是无量的:因为“种好因,自然得善果”。 三,如何行孝
首先看“孝”字主要内涵  就知道《弟子规》为什么把孝放在首位:
我们来看“孝”字怎么写?金文“孝”字,子承老形,意思就是儿女背着父母,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本意叫“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篆体字,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儿子背着老子,“老”代表上一代,“子”代表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而且他们一定表示父子有亲,老子跟儿子是一体的,父慈子孝。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大爱,叫父慈。因为父母无条件的爱儿女,儿女回报父母的也是无条件的顺从父母,那叫“孝”,这样代代承传。那么具体该如何行孝面对恩重如山的父母,我们是如何报答的呢?我们一岁的时候,母亲要给我们添辅食,煮了一碗营养粥,我们的报答可能是一手把它打翻,父母没有抱怨再煮一碗。我们读小学了,吵着妈妈要看电影,要看演出。父亲母亲可能排了很长的队,买了两张电影票,我们可能说:“妈妈你到后面去坐,我要跟同学坐前面。”母亲没有怪我们,坐到后面去,我们当时说这种话的时候我们有体会到父母的心境吗?我们读中学了,父亲高兴送子上学,多少次走到校门口,我们的回报可能是:“爸爸您回去吧,不要送我到教室门口了,同学都会笑我。”可是如果有一次,我们回头遥望校门口的父亲,会看到老父饱含着热泪送我们进入教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赤条条,什么都没有带来,可是等我们有一点大的时候,有思想了,我们就怪别人的父亲为什么当官有钱,我的父亲为什么没钱?可是我们可曾记得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赤条条的什么都没带来,哪一个父母会怪儿女说:“你个臭小子,怎么不带把金子生下来”?没有这样的父母。父母都没有怪我们什么都没有带来,等我们大了,我们怎么能怪父母没有钱呢?天下有两样事是不会变的,故乡不能变,父母是不变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好好孝顺父母,无怨无悔,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做人。我们高中毕业,我们大学毕业,父母为我们庆祝毕业,儿女终于长大了,煮了一桌丰盛的晚餐,要给我们庆祝。我们可能跟同学在外面狂欢到深夜,孤灯下,却让老父老母苦苦等候。我们大学毕业、我们工作了、我们谈恋爱、我们结婚,二老双亲可能用一生的积蓄为我们操劳了一场很圆满的婚礼。可是哪一个儿子他会记得拿起这第一杯酒,拿到佝偻的父亲面前,先敬老父亲一杯?哪一个女儿还记得拿起这第一杯饮料,敬一敬两鬓斑白苍的老母亲?我们可能都忘了,我们跟亲朋好友庆祝新婚,二老双亲还在操劳忙里忙外,这是我们做的吗?不应该啊!孝是做人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人间第一事。那么,奉行孝道,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弟子规》教孝(入则孝)里教我们行孝有24则, 最重要的是做到三个孝养:      1、孝养父母之身
  孝顺必须是长期的,不是一时的: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辛苦奉献,我们即使不能终身膝下承欢,也应该长期供养,使无所缺。让父母吃好睡好,保证他们身体健康,是我们做儿女孝顺的目的。孔子的学生子路,出身贫寒,经常吃野菜度日。但是为了让父母能吃到饭,他不辞辛苦,走到百里之外买米,背回家,奉养双亲。后来双亲去世了,他周游列国,在楚国做了大官,家中的米堆积如山,随从的车辆数以百计,吃饭时,山珍海味摆满桌子,可是子路却很伤感双亲已去,再不能承欢膝下,虽想报父母之恩也不能了啊!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周文王在年轻的时候,就对父母就由衷的敬爱。每日三次问候父亲从不间断。早晨鸡初啼时,即整理衣装,去向父亲请安,中午又去问安,晚上再去问安。听到父亲安康,就心中欢喜。若知道父亲欠安,就很担忧,并想方设法,帮助父亲解除不安的因素,然后才放心。对父亲的饮食,也十分注意,对饭菜的冷热,父亲饭量的多少,都关心入微。这就是 ‘入则孝’篇中说的‘晨则省,昏则定’。早上起来,先看望父母,向父母问好,晚上回家后,亦复如是。有些人,觉得周文王一日三次问安,是很简单的事啊,可是就这么简单的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现在父母关心独生子女,确实做到了早晚的呵护,关心入微,可是反过来,以这样的爱心体贴入微对待父母的,却只有周文王啊!周文王以孝著称,以德治国,自己成为全国人民的表率,而且以德教化四海百姓,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是我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
        汉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嫔妃所生。原本不是太子,后因孝顺贤能,而被群臣拥之为皇帝。汉文帝即位之后,没有一点骄慢之气,侍奉生母薄太后非常殷勤体贴。薄太后一次生病,一病三年不起,文帝尽心尽力在床前照顾,几乎没有很好地睡过一觉。有时连衣服也不解开,以备母亲随时召唤。每当汤药煎好了,给母亲喝之前,文帝都要自己先尝一尝,体味药的火候是不是适中,会不会太苦,或者是太烫,然后才送给母亲服用。薄太后看在眼里,很感动,也很心疼自己的儿子,就说:‘宫里这么多人,都可以照顾我,你不要这么辛苦操劳了,而我的病又不是三两天就能好的。以后叫宫女们服侍我就可以了。’汉文帝跪下来对母亲说:‘如果孩儿不能在您有生之年,亲自替您做点事,那要什么时候才有机会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汉文帝虽贵为天子,却成为久病床前的孝子。他的耐心、他的柔和、他的勤劳、他的体贴,真正做到《弟子规》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示范久病床前有孝子!汉文帝的仁孝,传遍了四方,感化所有的官员、百姓,为政不在多言,《论语》中说‘己身正,不令而从’。当时天下大治,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正是说的汉文帝开创的历史时期。     2、孝养父母之心
 孝顺必须有实质的,不是表面的,约有五样:一是饮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悦亲。孝顺父母必须解决父母实际需要,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虞匮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还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和乐,心理上的慰藉。要让父母开心,每天都有愉悦的心情。悦亲是孝养第一要诀。使父母常生欢喜心,可以增进他们的健康,这是寿亲之道。在父母前万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无论我们的环境顺逆,总应该克制感情以悦亲为主。于‘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弟子规》说:“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切不可让父母为我们担忧而影响他们的健康。平时我们要真正做到弟子规要求的: 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这是孝敬父母应该有的态度,切不可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我行我素以至于伤了父母心。同时要关心体父母,父母人老了,说话要近一些,要温柔一些。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姓莱的人,年纪七十了,大家都叫他老莱子。老莱子的父母还在,都是九十多岁的人了。老莱子很孝顺,每天给父母提供的饭菜,都是柔软可口,便于老人食用的。老莱子很体贴老人的心,从不说自己老,怕父母伤感自己的老迈。为了娱乐双亲,他常常穿起色彩鲜艳的衣服,扮成小孩,在父母身边玩耍,甚至翻跟斗逗父母开心。有时让父母捧腹大笑,使父母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3、孝养父母之志
  《弟子规》说:“亲所好 力为具 ”一个孝子要努力实现父母的志向。俗话说: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鸟要紧的是翅膀,人要紧的是理想。胸无理想,枉活一世。
【孟母三迁】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说的就是孟子没有负母亲的栽培。
孟母不辞辛苦,三次搬家,从坟场附近,迁到市场附近,再搬迁到学校(私塾学堂)附近,使孟子从小受读书人的影响,热爱学习。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断机杼zhu教子’,把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孟子看了吓一跳。孟母以此告诫儿子,你中断学习,就如我剪断这未织完的布匹一样,是一事无成的,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从此,孟子发愤读书,继承孔子的儒学,而成为亚圣(孔子是至圣)伟人。孟母有志培养儿子成为出色的人,而孟子不负母亲的栽培,果然光宗耀祖,大孝显亲,这是养父母之志。现代的父母,也都是望子成龙,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拿出孟子那种发愤精神,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以养父母之志。
 以上说的就是三个孝养,实际上,三者是融合一体的。这里再举一个例子:
古时候有一个孝子叫崔沔(音免),他母亲双目失明,他到处为母亲求医治疗,不惜倾家荡产。他事奉母亲三十年,总是那么恭敬真诚。晚上,不脱帽子和外衣,以便听到母亲召唤就马上提供服务。每当过年过节,或遇良辰美景,大家相聚时,崔沔(音免),一定扶著母亲赴宴,让母亲开心,和大家有说有笑,让母亲忘掉失明的痛苦。母亲过世了,崔沔非常伤心,祭祀母亲,发心为母亲终身吃素。他做官,收入很丰厚,慷慨地帮助他的哥哥、姐姐、侄子、外甥。崔沔(音免),说:‘母亲已经过世了,我没有办法表达对母亲的孝心了,想到她老人家在生的时候,心里悬挂的就是哥哥、姐姐、侄子、外甥这几个人。所以我都要好好的厚待他们,这样做或许可以安慰母亲在天之灵啊!’后来,崔沔官做到中书侍郎,他的儿子崔佑甫,成为贤明的宰相。
以上都是说远的,我们还是继续回到父母身边来说吧。
为人子女要知恩报恩。当我们人子之身渐渐长大,父母却渐渐衰老。当我们的老父老母颤抖着双手把菜汤洒在衣服上的时候,我们赶紧往前为父亲母亲擦干菜汤,赶紧再装一碗,照顾好老人家。当父亲颤抖的双手不会系鞋带的时候,我们赶紧跪下来帮他系好,我们可能记得我们咿呀学步的时候,父亲为我们系过无数次鞋带。当二老双亲一直要唠叨重复着,很唠叨的话的时候,我们不能怪老人家,我们要很耐心的,面带微笑,怡吾色,柔吾声,聆听老人家的唠叨。我们一定记住:当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时候,已经步入老龄暮年。这时,他们在生活上、精神上越来越需要子女孝敬,而且这种孝敬主要在亲情,而非可用金钱或雇个保姆来替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孝敬父母的机会也就逐渐减少。金钱、升迁、名利之类,错过了还可以再来,而未及尽孝便失去了父母,就会遗憾终身。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父母的卧室不再像以前那样齐整,老人们的腿脚不再象过去那样利索,思维和记忆不再象过去那样清晰;
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父母喜欢絮叨陈年旧事,总是谈起远方或已故的亲人;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而是吃煮得稀烂的饭菜;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不再爱说笑。
那么,那就是父母真的已经老的表现,身体的器官已经老化到危险的程度,需要儿女细心照料了。这时,你不要把他们当年轻人对待,更不要看着他们迟缓的一举一动而烦心。
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是凡人之境界。孝敬普天下的父母,这是贤人之境界。视一切众生为自己前世的父母,永久孝敬,不惜身命,这是圣人之境界。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应该把孝敬父母当作为人处事、立于人世间的最基本的生活准则。
       每个人都有衰老的时候,如果你不想让自己老年孤苦,那就赶紧孝敬父母亲。想想父母是把我们一把屎一把尿抚养成人的至亲,他们年老的时候,正是最无助的时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共同渡过暮年的岁月。
记住,不管是逢节过年,还是双休时间,只要有机会,就常回家看看,及时孝敬父母,让他们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千万不要等年迈的父母百年后再悔恨交加。因为孝敬父母的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再来,那样,留给自己的只有千古的遗憾!只要是炎黄子孙,在中国的这块土地上,我们从小可能都会立下孝的诺言:我要努力工作,衣锦还乡,孝顺父母。可是我们人常常是是健忘的,我们忘记了小时候的诺言,以为亲情可以天长日久;我们忘记岁月的残酷、生命的脆弱,以为父母一直会健在。突然有一天,二老双亲要老去的时候,要走的时候,我们可能突然记起来,我答应父母做的事情还没有做。这个时候我们的心会痛啊!所以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第一件行善不能等,赶紧去行善;第二件行孝不能等,当我们还有二老双亲给我们孝顺的时候赶紧行孝。末学在在参加《弟子规》师资培训班后再次给90岁老母亲洗脚的时候,止不住内心的痛苦,泪流满面。一是,想到双亲都在多好,父亲为了培养我们兄弟几个劳累成疾才50岁就辞世,“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而且当时部队执行一号战斗命令我不能与父亲临终见面导致终生遗憾。二是,想到老妈妈这双脚过去很能走,我每次读书上学或者工作出外她都要送我到马路上车,而今不能独走要我们搀扶,身体每况日下…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想哭,此时也是这样,我已经说不下去了。今天就学到这里。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百善孝为先(录音)三个问题:       一,行孝是做人基本道德品质   1,行孝先知恩;2,行孝是美德二,行孝的果报 三,如何行孝最重要的是做到三个孝养:   孝养父母之身, 孝养父母之心 ,孝养父母之志
本文来源于武夷山seo http://www.seowys.com/ , 原文地址:http://www.seowys.com/post/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