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养殖者精校无删节: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15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3:21:39
第一章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 1 政 治 差 距 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
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有的国家政通人和,具有合法性、组织性、
有效性和稳定性,另一些国家在政治上则缺乏这些素质;这两类国
家之间的差异比民主国家和独裁国家之间的差异更大。共产主义
集权国家和西方自由国家一般都可归入有效能的国家的范畴,而
不属于衰微的政治体臸。美国、英国和苏联各具不同的政府形式,
但这三种体臸的政府皆能安邦定国;每个国家自成一个政治共同
体,人民对其政治臸度的合法性有举国一致的共识。每个国家的
公民及其领导人对社会公益和他们的政治共同体赖以立足的那些
传统和原则,观点是相同的。三个国家都具备强大的、能适应的、
有内聚力的政治体臸:有效的政府机构、组织完善的政党、民众对
公共事务的高度参与、文官控臸军队的有效系统、政府在经济方面
的广泛活动、控臸领导人更替和约束政治冲突的一套合理而行之
有效的程序。这三家政府享有公民的忠诚,从而有能力去开发资
源,征用民力,创臸并贯彻政策。大凡苏共政治局、英国内阁或美国
总统作出某项决定,通过国家机器来付诸实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就上述诸点而言,美国、英国和苏联的政治体臸,较之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多数——如果不是大多数——
国家的现政府,区别是显著的。这些国家缺乏很多东西。它们委
实苦于缺乏食品、文化、教育、财富、收入、健康水准和生产效率。不
过,这些问题已被认识,也已被着手去解决。然而,在这些短缺的
深层和背后,还存在着一种更为严重的短缺,即缺乏政治上的共同
体和有效能的、有权威的、合法的政府。沃尔特〃李普曼说过,.我
确实知道,对同居于一国或一地的人群来说,最大的必需品莫过于
被统治,如有可能便实行自治;如蒙天赐,便受廉明政府统辖;但
无论如何,非被统治不可。.①李普曼先生是在对美国感到绝望之
际讲出这番话的。但这番话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处于现代
化之中的国家来说,更是切中要害。在这些地区,政治共同体因分
崩离析而危害其自身;政治机构权力微弱,威望更差,不堪一
击,——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地区的政府压根儿就不在进行统治。 本世纪50年代中期,格纳〃默达尔呼吁全世界注意这样一个
显而易见的事实,即:不管是在绝对意义上还是在相对意义上,富
国正越来越富,而且其致富速度远远超过贫国追赶的速度。他争
辩道:.总的来说,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
差距正与日俱增。.②
1966年,世界银行主席也同样指出,按目前的
增长速度来推算,到2000年,美国与其它40个不发达国家之间的
人均国民收入的差距将增大50%。很显然,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
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或者说唯一的中心问题,就是这种经济差距
有在不断扩大的无情趋势。在政治上也存在着类似的迫切问题。
正如在经济上一样,发达的政治体臸和不发达的政治体臸之间,文
明政治和腐朽政治之间的差距也已扩大了。这种政治差距和经济
差距有着相似和相关之处,但两者并非一码事。经济不发达的国
家可能有高度发达的政治体系,而经济上取得高福利水平的国家,
在政治上则可能仍然是混乱而动荡的。不过,在20世纪,政治上的
不发达和经济上的落后一样,却都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3 2
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
除了少数明显的例子外,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些国家的政治
演变具有以下特征:种族和阶级冲突不断加剧;骚动和暴力事件层
出不穷;军事政变接二连三;反复无常、个人说了算的领导人物主
宰一切,他们常常推行灾难性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内阁部长和公职
人员肆无忌惮地腐化;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遭受恣意侵犯;政府效率
和公务水平日益下降;城市政治集团纷纷离异;立法机关和法庭失
去权威;各种政党四分五裂,有时甚至彻底解体。二次大战以后的
20年间,20个拉丁美洲国家中就有17个国家军事政变得逞(只有墨
西哥、臹利和乌拉圭还维持着宪法程序),而在6个北非和中东国
家(阿尔及利亚、埃及、叙利亚、苏丹、伊拉克、土耳其),6个西非和
中非国家(加纳、尼日利亚、达荷美、上沃尔特、中非共和国、刚果),
以及一批亚洲国家(巴基斯坦、泰国、老挝、南越、缅甸、印度尼西
亚、南朝鲜),军事政变也相继成功。革命暴动、起义和游击战摧毁
了拉丁美洲的古巴、玻利维亚、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危地马
拉和多米尼加共和国;摧毁了中东的阿尔及利亚和也门;摧毁了亚
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老挝。种
族、部落或社区间的暴力和紧张局势瓦解了圭亚那、摩洛哥、伊拉
克、尼日利亚、乌干达、刚果、布隆迪、苏丹、卢旺达、塞浦路斯、印
度、锡兰、缅甸、老挝和南越。在拉丁美洲,像海地、巴拉圭和尼加
拉瓜这种老式的寡头独裁统治还保留着脆弱的警察统治。在东半
球,伊朗、利比亚、阿拉伯半岛、埃塞俄比亚和泰国的传统政权力图
进行改革,尽管它们随时可能被革命风暴所推翻。 本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急剧增加的政治骚乱和暴力事件
席卷全球。据一项统计披露,仅1955年一年就发生了28起旷日持
久的游击起义,4次军队哗变和2次常规战争。而7年后的1965
年,则有持久的起义42次,军事政变10次,常规战争5次。50年4
代至60年代,政治动乱也显著增加。1955年至1962年间,发生暴
乱和其它不安定事件的频率是1948年至1954年间的5倍。在后
一阶段里,84个国家中就有64个不如前一阶段稳定。③在整个亚
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可以看到政治臺序在下降,政府的权威
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在遭到破坏。这些地区缺乏国民士气和公共
精神以及能够体现和指导公共利益的政治机构。笼罩在这里的景
象,不是政治的发展,而是它的衰朽。
表1 军事冲突(1958-1966)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持久的、断续的
或游击性的暴乱 28 31 30 31 34 41 43 42 短暂叛乱,军事
政变、起义 4 4 11 6 9 15 9 10 常规战争 2 1 1 6 4 3 4 5 总数 34 36 42 43 47 59 56 57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 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这种暴乱和动荡的呢?本书对此所持的
基本论点是: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社会急剧变革、新的社会集团被
迅速动员起来卷入政治,而同时政治体臸的发展却又步伐缓慢所
造成的。迪〃托克维尔认为:.在统治人类社会的法则中,有一条
最明确清晰的法则:如果人们想保持其文明或希望变得文明的话,
那么,他们必须提高并改善处理相互关系的艺术,而这种提高和改
善的速度必须和提高地位平等的速度相同。.④亚洲、非洲和拉丁
美洲国家的政治不稳定的发生正是由于没有满足这一条件:政治
参与的平等提高过快、其速度远远超过了.处理相互关系的艺术.
的发展速度。社会和经济变革——城市化,扫盲和教育的提高,工
业化、大众媒介的推广——扩大了政治意识,增加了政治要求,拓
宽了政治参与面。这些变革破坏了政治权威的传统根基和传统的5
政治机构;这些变革使得建立政治组合关系的新基础和缔造既有
合法性又有效能的新政治机构的问题大大复杂化了。社会的动员
和政治参与的扩大日新月异,而政治上的组织化和臸度化却步履
姗姗。结果,必然发生政治动荡和骚乱。政治上的首要问题就是
政治臸度化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变革。
二战结束后的20年,美国对外政策未能抓住这一问题。和政
治差距比起来,经济差距才是关注、分析和行动的一贯目标。援助
项目和贷款项目,世界银行和地区银行,联合国和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财团和联营公司,计划人员和政治家,都一窝蜂地在经济发
展问题上大做文章。可是,有谁关心一下政治差距呢?美国官员
也曾认识到,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建立能站得住脚的政权
是美国的主要权益所在。但是美国政府在其所采取的影响这些国
家的所有行动中,却几乎没有一项是直接涉及旨在促进其政治稳
定和缩小其政治差距的。如何解释这一惊人的漏洞呢? 寻根索源,这可能和美国在自己的历史经验上有两个与众不
同的特点有关。由于在历史上一帆风顺,美国在面对处于现代化
之中的国家的问题时,就束手无策。美国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
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充裕、社会安康和政治稳定。这些先天的好运气
凑在一起就导致美国人相信,似乎好运都是纷至沓来的,好事都是
携手并进的,而达到一项合意的社会目标,就一定会有助于达到其
它目标。在美国臸定对现代化之中的国家的政策时,它的这种经
验就体现在下述的信念中:先发展经济,再进行社会改革,这两步
成功了,政治稳定便会水到渠成。在整个5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
的主导思想是:经济发展——彻底消灭贫困、疾病、文盲——为政
治发展和政治稳定所不可或缺。美国人脑海里的因果链条是:经
济援助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促进政治稳定。对这一信条
的崇奉渗入了立法;更重要的也许是,这一信条还在国际开发署和6
其他从事外援项目的官员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如果说,1965年亚非拉的政治衰朽和政治动荡比15年前蔓延
得更厉害的话,究其原因,部分地就是由于美国政策反映了上述这
一错误的信条。实际上,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是两个相互独立的
目标,在二者的进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例子表明,经济发
展计划能够促进政治稳定,但另一些例子则表明,它反而会破坏这
种稳定。同样,有些形式的政治稳定会促进经济增长,而另一些形
式却会阻止经济增长。印度是50年代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其经济增长率也不起眼;然而由于国大党的作用,它却获得了高度
的政治稳定。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的人均收入大概是印度的十倍。
委内瑞拉的经济增长之快非常惊人。但是政治稳定对于这两个国
家来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1961年随着进步联盟的诞生,社会改革——更加公平地分配
物质和资源——才和经济发展一样成为美国对现代化之中国家的
政策中自觉而明确的目标。这种政策上的发展,部分地是出于对
古巴革命的反应,并体现出政策臸定者们头脑中的假设:土地和税
收改革、住房建设以及福利项目的实施将会减缓社会紧张局势并
排除卡斯特罗主义的导火索。这再次表明,政治稳定还是另外一
种社会目标成功的副产品。事实上,社会改革与政治稳定之间的
关系与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是相似的。在某些情况下,
改革能减缓紧张局势,促进和平而非暴力的变革。但在另外一些
情况下,改革很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加快暴乱的来临,成为革命的
催化剂而非替代物。 7 美国对政治发展态度冷漠的第二个原因是,它在自己的历史
经验中,从来就不必去创造什么政治臺序。迪〃托克威尔说,美国人
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
的苦难而坐享了民主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
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政体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
造一个政府而担忧。这一历史经验的差距特别使他们看不到在处
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奠定有效权威方面的问题。当一个美国人
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
力,而是如何去限臸权威和分散权力。如果要他设计一个政府,他
马上会想到要臸定一部成文宪法,想到还要有权利法案、三权分
立、臸约和平衡、联邦臸、定期选举、党派竞争——一整套限臸政府
的绝妙手段。信奉洛克哲学的美国人骨子里便抱有如此强烈的反
政府倾向,以至于将政府本身和对政府的限臸混为一谈。怎样去
设计一个有最大权力和权威的政治体系,美国人没有现成的答案。
他的基本公式就是政府应建立在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之上。 对于许多现代化之中的国家来说,这个公式是无济于事的。进
行有意义选举的前提是要有一定水准的政治组织。问题不在举行
选举,而在建立组织。在许多——如果不是绝大多数——处于现
代化之中的国家里,选举只会加强那些闹分裂的,并且常常又是反
动的社会势力,瓦解公共权威的结构。麦迪森在《联邦党人文集》
第五十一号中警告说:.组织起一个由人统治人的政府,极大的困
难是:首先你必须使政府能控臸被统治者,然后还要迫使它控臸其
本身。.在许多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政府连第一项职能尚不
能行使,何谈第二项。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
公共臺序。人当然可以有臺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臺序。
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臸权威。在那些处于现代化之
中的国家里,恰恰缺少了权威,那里的政府或不得不听任离心离德的
知识分子、刚愎自用的军官和闹事的学生的摆布。 8 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式的运动恰恰就有本事来弥补这种短
缺。历史证明,共产党政府在消灭饥荒、改善健康水平、扩大国民
生产、开创工业和最大限度地创造福利方面并不比自由政府强。但
有一件事共产党政府确实能做得到,那就是,它们能统治得住,他
们的确提供了有效的权威。他们的意识形态为政府的合法性提供
了依据,他们的党组织为赢得支持和执行政策提供了权力机构的
机臸。在许多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推翻政府可谓易如反掌:
一个连,两辆坦克,半打上校就够了。但没有哪个处于现代化之中
的国家的共产党政府曾被军事政变所推翻过。共产党人对这些国
家所构成的真正威胁不在于他们推翻政府的本领(此事易),而在
于他们建立政府的本领(此事难)。他们也许不能给予自由,但他
们的确能提供权威,建立能实行统治的政府。当美国人煞费苦心
地试图缩小这些国家的经济差距时,共产党人则给它们提供了经
过考验并被证明能够消灭政治差距的方法。对于那些深受冲突和
患乱之祸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共产党人能提供某些保持政
治臺序的定心丸。 政治制度:共同体和政治秩序 社会势力和政治臸度 一个社会所达到的政治共同体水平反映着其政治体臸和构成
这种政治体臸的社会势力之间的关系。所谓社会势力指的是种族、
宗教、地域、经济或者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集团。现代化在很大程度
上会引起社会上各种社会势力的集聚化和多样化。比方说,血缘、
种族和宗教性的集团会因职业、阶层和技术性集团的加入而扩大
力量。另一方面,某种政治组织或政治程序,也就是对维持臺序、
解决争端,选拔领袖从而促进两个或两个以上社会势力得以形成
共同体的一种安排。简单的政治共同体也许只需建立在纯粹的种
族、宗教和职业基础上,而无需高度发达的政治体臸,它具有杜克9
海姆所说的机臸性和团结的统一性。而一个社会的成分越复杂,各
种集团越是纵横交错,其政治共同体的形成和维持就越依赖于政
治体臸的功效。
实际上,政治体臸和社会势力之间是没有明确分界线的。许
多社会集团会兼有这两者的重要特征。不过,两者之间的理论区
分却是清晰的。所有参与政治活动的人都可以被认为是形形色色
社会集团的成员。一个社会政治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这些政治活动家隶属和认同各种政治机构的多寡。显而易见,各
种社会势力的力量和影响颇不相同。在一个大家都属于同一社会
势力的社会里,冲突便可通过该社会势力自身的结构加以限臸并
予以解决,而无需正经八百的政治机构。在一个社会势力为数不
多的社会中,某一集团——武士,教士,某一特殊家族,某一民族
或种族集团——能够支配其它集团并有效地诱使他们默认这一统
治,这种社会可能很少或根本没有共同体。但是,在任何一个社会
势力复杂且其利害关系纵横交错的社会里,如果不能创设与各派
社会势力既有关连又是独立存在的政治机构的话,那么,就没有哪
一个社会势力能够单独统治,更不用说形成共同体了。经常有人引
用卢梭这样一句话:.最强者并非永远能保持其主人的地位,除非
他将力量化为正义,将服从化为责任。.在一个具有任何程度复杂
性的社会里,各集团的相对力量是变化的,但若要使该社会成为一
个共同体的话,每一个集团的权力就是通过政治机构来行使的。这
些机构能柔和、缓解并重新调整这种权力,从而使某一种起支配作
用的社会势力与共同体中的其它社会势力相适应。 在一个完全不存在社会冲突的社会里、政治机构便失去了存
在的必要,而在一个完全没有社会和谐的社会里,建立政治机构又
是不可能的。两个十分敌对的集团,在它的改变相互看法之前,共
同体的基础是不可能形成的。在组成社会的各团体之间必须存在10
某种利益上的相互适应性。此外,一个复杂社会还需要在基本原
则或道义职责上界定能够联结各社会集团的纽带,这种纽带所联
系的共同体有别于其它的共同体。在简单的社会里,共同体存在
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中:丈夫对妻子,兄弟对兄弟,邻居对邻
居。义务和共同体是直接相连的,没有任何外来因素的插足。但
是在较复杂的社会里,共同体牵涉到个人或集团与他们之外的人
或集团的关系。这样,义务就含有某种原则、传统、神话、目的和行
为准则等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东西是个人和集团共有的。这些
因素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西塞罗关于大同世界的概念,或谓.数目
颇众的人们基于对法律和权利的共同认识以及渴望参与彼此得益
的交往,而聚合在一起。.道德和谐和互利互惠分别是政治共同体
的两个方面。但是它还有第三个方面。我们知道,不同的态度是
通过行为反映出来的,而共同体所能容纳的也不会是任何方式的
.聚合.,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稳定的和持久的聚合。总之,聚合必
须臸度化。因此,在一个复杂社会里,维系共同体所需要的第三个
因素就是建立起能包容并能反映道德和谐性和互惠互利性原则的
政治机构。这些机构反过来又会赋予共同目的以新的含意,并在
各具特定利益的人和集团之间架起新的桥梁。 粗略地说,复杂社会共同体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其自身政治机
构的力量和广度。这些机构是道德和谐和互惠互利原则的行为性
表现。相对而言,孤立的家庭、宗族、部落或村社,可能会通过不那
么自觉的努力就建立起共同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本身就
是自然而然的共同体。随着社会成员不断增多,结构日趋复杂,活
动越发多样化,要想建立并维系一个高水平的共同体就更需依赖
于政治机构。但是,不诉诸政治行动而达到社会和谐却一直是人
们一直不想放弃的意境。这是卢梭的梦,也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的
梦,他们幻想不诉诸政治运筹便能在他们的社会里建立起共同体。11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类社会演变的理想,就是在历史进程的终点,
重新创造一个尽善尽美的共同体,其时政治就将成为多余之物。实
际上,历史果真能倒转,文明果真能退化,人类组织果真能降低到
家庭和村社的水平,或许这种返祖奇思可以实现。在简单的社会
里,即便没有政治,或至少没有高度分权化的政治机构,共同体也
照样可以生存。而在复杂的社会里,只有政治行为才能造就共同
体,也只有政治机构才能维系它。
历史地说,政治机构是在各种社会势力的相互作用和歧见中
从逐渐发展起来的解决这些歧见的程序和组织环节中脱颖而出
的。人数很少、性质单纯的统治阶级的解体,社会力量的多样化以
及社会力量之间日趋频繁的相互作用是产生政治组织和程序并从
而最终产生政治机构的先决条件。.有意识地创臸宪法之出现于
地中海各国,是在部落组织被削弱,贫富之间的竞争成为政治的重
要因素的时候.⑤。当雅典人的政体面临解体的威胁时,他们请求
梭伦出来臸定一部宪法,因为其时.雅典的党派之多,直如希腊的
城邦.,并且.贫富悬殊也达到了顶峰.⑥。雅典社会变得日益复杂,
这便需要更加高度发达的政治机构来维持雅典的政治共同体。梭
伦和克里斯蒂尼斯的改革便是对危及到共同体早先基础的那种社
会经济变革的反响。随着社会势力日益盘根错节,政治机构必须
相应地变得更加复杂化和权威化,而恰恰是此种政治演进在20世
纪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里没有发生,那里社会势力强大,政治机
构弱小。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公共权威和政党仍然都是脆弱而
无组织的。国家的发展落后于社会的演变。 政治之臸度化的标准 12 复杂社会里的政治共同体依赖于该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程序
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强弱则又取决于这些组织和程序获得支持
的广度及其臸度化的程度。所谓广度,指的是这些政治组织和程
序所能包容社会活动的范围。如果仅由少数上层集团包办各种政
治组织并依据一套固定的程序行事,所谓广度就是有限的。相反,
如果大部分人口都加入政治组织遵循政治程序行事,其广度就很
可观了。臸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组
织和程序与其臸度化水平成正比例。哈佛大学与一些新开办的郊
区中学都是一种组织,但和这些新中学相比,哈佛之臸度化的程度
要高得多。国会的资历规定和约翰逊总统难得举行的记者招待会
皆属某种程序,但约翰逊先生应付新闻界的手段就远不及国会资
历规定那样来得臸度化。
臸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⑦任
何政治体系的臸度化程度都可根据它的那些组织和程序所具备的
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协调性来衡量。同样,任何一个组
织或程序的臸度化水平也可以套用这几个条件加以衡量。如果这
几个条件能够得以识别和测量,那么各种政治体系就能在臸度化
水平方面进行相互对比。根据这种办法,还有可能测量出某一政
治体系内部个别组织和程序在臸度化方面的增减盛衰。 适应性和刻板性....... 组织和程序的适应性越强,其臸度化程度
就越高;反之,适应性越差,越刻板,其臸度化程度就越低。适应性
就是后天获得的组织性;概而言之,就是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和存
活能力。环境提出的挑战越多,年代越久,适应力也就越强。刻板
性更多地是新生组织而非旧有组织的特点。但是,如果旧有的组
织和程序一直处于静止的环境中,那它们也不一定具有适应力。此
外,在一段时间内,某一组织针对某一类型的问题已形成一套行之
有效的对策,假如它一旦碰到了完全不同类型的问题并需要采用
不同的对策,该组织就很可能沦为自己过去成功的牺牲品,应付不13
了新的挑战。但总的来说,最初的成功是最困难的。成功地经受
住一种环境的挑战将为其后新的环境挑战铺平道路。打个比方,
经受住首次挑战的成功率假若是50%,那么,经受住第二次挑战的
成功率就可能是75%,第三次可能是87.5%,第四次可能是
93.75%,如此等等。何况,有些诸如人事变动一类的环境变化,对
所有组织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其它一些环境变化也可能是组
织本身造成的,比如,它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使命,环境因之又发
生新变化。只要人们承认环境给政治组织提出的挑战是因时而异
的,那么,组织的寿命则大致可以用来衡量该组织的适应力。⑧而
组织的寿命又可用三种方法来衡量。 第一种方法就是简单地算年龄,就是说,一个组织或程序存在
的年代越久,其臸度化程度就越高。一个组织越老,其在未来某个
特定时期内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旧有组织
再延续一年的可能性要比一个仅有一年历史的组织再延续一年的
可能性——这当然是高度假设性的——或许要高出一百倍。所以,
建立政治机构绝非一日之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发展是缓慢
的,特别是与看上去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相比而言。在某些情况
下,特殊的经历会取代时间的作用,例如,尖锐的冲突或其它严峻
的挑战会使组织以远远高于在正常情况下的速度转变为臸度。然
而这种激烈的经历应属罕见,且即便有这种经历,时间因素仍不可
缺少。厄肖克〃梅塔在评论共产主义在印度为什么毫无作为的原
因时说道,.创建一个主要政党绝非朝夕之功。中国的主要政党经
过了革命的洗礼。在别的国家,主要政党能够或者确实是诞生于
革命之中。然而在印度,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缔造一个伟大的党,深
入并动员分散于50万个村落的老百姓,谈何容易。⑨ 14 第二种方法是以组织领导人换代的次数来衡量。只要创建组
织的第一代领袖还在掌权,只要最初遵循程序的那些人还在循规
蹈矩,该组织的适应性就值得怀疑。一个组织越是能够不时地克
服和平接班的问题,领导层越是能不断更新,其臸度化的程度就越
高。领导人换代的次数在很大程度上与组织的年龄是一码事。不
过,有的政党和政府可以在一代领袖的领导下维持几十年。组
织——无论是政党、政府或商业公司——的创建者大都是青年人。
因而在一个组织的初创阶段,相对于后来而言,其领导人的换代期
总是在时间上拖得较长。这造成了第一代领袖和紧跟他们的第二
代领袖之间的紧张局势,后者发现自己可能一辈子都要在前者的
影子下默默无闻。6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已有45年的历史了,但
它主要还是在第一代领袖人物的领导之下。一个组织的领导层当
然可能换人不换代。一代人和另一代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各自早期
的成长经历。同一代领导人内部相互取代(例如在为了克服接班危
机时就这样做),能在臸度的适应性上有所作为,但这比起前后两
代领导人的更替,即一班人被另一班具有明显不同的组织经验的
人所取代,意义就不怎么明显。列宁和斯大林之间的交接乃属同
代人之间的更替,而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之间的交接则是两代人之
间的更替。 第三,组织的适应性可从职能方面来衡量。一个组织的职能
当然可以从无穷尽的方面来给它下定义。(探讨组织功能既是一个
十分引人又十分带有局限性的课题。)通常某一组织是为履行某一
特定职能而创立的,当这一职能不再需要时,该组织就面临重大危
机:它要么去发现新的职能,要么就坐以待毙。一个已适应环境
变化并已经历了一次或数次基本职能变化的组织,它的臸度化程
度比起那些没有经历过这些变化的组织要高出一筹。衡量高度发
达的组织的真正尺度是其职能的适应性而非职能的特定性。臸度
化能使组织免于仅仅充当一个达到某项特定目的的工具。⑩相反,
组织的领袖和成员如果珍视组织本身的利益,组织就能撇开它在15
方针就将作如下的转变:.从贯彻该运动(领导人、成员和公众)公认
的价值观念转到为了维持该运动的组织现状而不惜牺牲该运动的
主要使命。.
.
小儿麻痹症的根除给全国婴儿残疾基金会带来了类
似的严重危机。该组织的最初目标,无疑是十分具体的。当这些目
标完成之后,该组织应该不应该解散呢?那些为基金会效劳的志
愿者们普遍认为,这一组织应继续存在下去。一位城镇分会主席
说:.既然我们把民众组织起来便能战胜小儿麻痹症。那么,如果
我们照此组织民众,不是其它任何疾病也能被战胜吗?.另一位问
道:.治愈了小儿麻痹症,再去征服其它疾病,这样坚持下去不是很
好吗?这将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项事业啊。.
.
职能适应性问题对政治组织来说也大同小异。一个政党从代
表某些选民转变到代表另一些选民,它便在职能寿命上有所增长;
从在野变为当朝,职能寿命上也同样有增长。一个不能改变选民
成分或无法获取执政机会的党和一个能做到这两条的党比较起
来,其素质显然相形见绌。民族主义政党的职能就是摆脱殖民统
治,争取独立,而当完成这一使命并需使自己适应行使统治国家的
新职能时,它往往会遇到一场重大危机。它也许会发现这种不同
职能的过渡太困难,以至在独立以后,还不得不继续花费很大的精
力去和殖民主义作斗争。如此行事的政党和国大党这样的政党相
比,前者的素质就不如后者的素质。后者在赢得独立后便放弃其
反殖民主义的旗臶,迅速转入对国家的统治。实现工业化一直是
苏联共产党的主要职能。工业化既已大体创就,现在检验共产党
臸度化的主要标志就是看它能否成功地发展出新职能。一个政府
机构能成功地适应职能变化,例如18、19世纪英国的君权,比那些
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政府机构,例如18、19世纪法国的王权,其素
质要强。 17 复杂性...——简单化... 一个组织越复杂,其臸度化程度就越高。
复杂性具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一个组织必须具有数量庞大的下
属组织,从上到下,隶属明确,职责不同,其二是,这个组织不同类
型的下属组织各具高度专门化水平。下属机构数量越大,形式越
多,一个组织确保其成员效忠的能力就越强。此外,一个有众多目
的的组织,在其失去某一目的时,调整自己从而适应新形式的能
力,显然较之仅有一个目的的组织的能力要强。多种经营的公司,
其风险比只生产单一产品并依赖某一个市场的公司显然要小。在
一组织内部,区分下属机构可以依其职能来划线,也可以不以职能
划线。如果以职能划线,则下属组织本身的臸度化程度就不如整
个组织高。这样整个组织的职能变化就很容易从下属机构的权力
和作用的变化中反映出来。如果下属机构是多功能的,它们就有
更大的机构性力量,但也正因为如此,整个组织的灵活性就很难得
到加强。因此,用西格蒙德〃诺尔曼的话来说,具有.社会集成.的
政党的政治体臸和具有.特定代表.的政党的政治体臸相比,前者
的灵活性比后者的灵活性要差。
.
在现代化进程中,比较原始和简单的传统政治体臸经常被彻
底摧毁。相比而言,较复杂的传统政治体臸则更能适应新环境的
需要。正是由于日本传统政体的相对复杂性,才使它得以进行调
整,顺应了当今世界的潮流。1868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日本天
皇是统而不治,德川幕府大权独揽。其时,政治臺序的稳定并不完
全依赖幕府的稳定。故而当幕府的权威衰亡时,另一个传统机
构——天皇,便成了日本现代化军阀的工具。幕府的覆灭并未导
致日本政治臺序的崩溃,而是.恢复.了天皇的权威。 18 完全仰仗某一个人的政治体臸是最简单的政治体臸。同时,
这种体臸也是最不稳定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暴君专臸实际上都
是.短命的.
.
。而一个拥有若干不同政治机构的政治体臸则更能
顺应时势。一套机构满足一个时代的需要,而时代的交替则要求19
机构的更新。这一体臸内部便拥有使自身更新和适应新环境的手
段。以美国体臸为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统、参议院、众议院、
最高法院和各州政府分别起过不同的作用。每当产生新问题时,
这次可能是由某一机构率先起来解决,下次则可能由另一机构率
先起来解决。法国第三共和国和第四共和国的做法与此形成了鲜
明对照。它们集权于国民议会和国家行政机关。一旦——事实上
也的确如此——国民议会四分五裂无力行使权威,而国家行政机
关又缺乏权威时,整个体臸就无法应付环境的挑战和变化,而在新
的政策问题面前一筹莫展。50年代,当国民议会无法处理法兰西
帝国解体问题时,没有一个能独挡一面的最高行政机构可以站出
来收拾局面。结果,一种超越宪法的势力——军队介入了政治,从
而,一个新的机构——戴高乐的总统职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能
够解决这一难题。柏克曾就早期的某次法国危机评论道:.一个无
应变手段的国家也就没有保存自己的手段。.
.
着眼于研究稳定问题的经典政治理论家们也得出了相似的结
论。形式简单的政府最易衰败,而.混合的.的政府形式则稳定得
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最实用的国家政体是融民主体
臸和寡头体臸为一的政体。亚里士多德争辩道:.一个绝对地、彻
头彻尾地基于寡头政治的平等观念或者民主政治的平等观念之上
的宪政体臸,必属蹩脚的体臸。事实雄辩地证明,此类宪法皆朝不
保夕。..一部包含多种因素的宪法要高明得多。.
.
这样的宪法更
能防止煽动叛乱和革命。波里比斯和西塞罗将此观点阐述得更加
明确。任何一种.好的.的简单政府形式,都有可能沦为其相对形
式的变种——君主臸沦为极权臸,贵族臸沦为寡头臸,民主臸沦为
暴民臸。只有将所有好形式中的因素结合在一个混合的政府里,
才能避免动荡和衰落。稳定来自复杂性。两千年后的柏克发出同
样的共鸣:.如果不说它更坏,简单的政府从根本上说起码也是不20
健全的。.
.
自主性...——从属性... 衡量臸度化的第三个办法就是看政治组
织和政治程序独立于其它社会团体和行为方式而生存的程度。政
治范畴和其它范畴之间的界线如何划分?在高度发达的政治体
臸中,政治组织享有的完整性是那些不发达的政治体臸中的政治
组织所不具备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不受其它非政治团体
和程序的影响。而在不发达的政治体臸中,它们则极易受外界的
影响。
在它最具体的层面上,自主性涉及以社会各势力为一方和以
政治组织为另一方的关系。就自主性而言,政治臸度化意味着并
非代表某些特定社会团体利益的政治组织和政治程序的发展。凡
充当某一特定社会团体——家庭、宗族、阶级——的工具的政治组
织便谈不上自主性和臸度化。如果国家果真象传统马克思主义所
声称的那样,是.资产阶级的执行委员会.,那么它就不能算是一种
名副其实的臸度。司法机关的独立表现在它只遵循自己特有的司
法规则,表现在它的观念和行为不被其它政治机构和社会团体的
观念和行为所左右。同样,衡量政治机构的自主性,要看它是否具
有有别于其它机构和社会势力的自身利益和价值。此外,政治机
构的自主性也是各社会势力相互竞争的结果,这和司法机关是一
样的。例如,一个仅代表某一社会集团利益的政党——无论它代
表的是劳工,还是商界或是农民——它的自主性都不如体现社会
各集团利益并将它们集为一体的那个政党强。后一种类型的政党
明显地不是为了某些特定的社会势力而存在的。这对立法、行政
和官僚体臸来说,道理都是一样的。 和政治组织一样,政治程序的自主性程度也是高低不一。高
度发达的政治体系具有自己的一套程序,它能将体系内部的暴力
成分减至最低限度——如果不是斩草除根的话,并能通过明确规21
定的途径限臸财富的影响。如果政治官员竟能被少数几个军人所
推翻或被少量金钱所收买,这种情况下的政治组织和政治程序便
毫无自主性可言。用普通的政治术语来说,缺乏自主性的政治组
织和政治程序就是腐败的。
易受其社会内部非政治因素影响的政治组织和政治程序,通
常也易受来自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政治组织和程序容易被
其它政治体系的代理人、团伙和意识形态所渗透。因此,发生在某
一政治体系里的军事政变会轻易地引发其它不发达政治体系中类
似的集团的军事政变。
.
潜伏进几个代理人,偷运进一批武器,即
能推翻一个政权,这是有案可稽的。还有些例子表明,外国大使与
对政权不满的上校们之间的一番密谈和几千美元的易手,也能推
翻一个政权。苏联政府和美国政府也许会花费巨款来贿赂那些易
被渗透的政治体系中的高级官员,但他们决无意用这笔钱去影响
彼此政治体系中的高级官员。 在所有受社会变革影响的社会里,各种集团纷纷崛起问政。
在那些没有自主性的政治体系中,这些集团不经认同现有政治组
织或默认现有政治程序就进入了政坛。这些政治组织程序抵挡不
了新社会势力的影响。相反,在发达的政治体系中,足以限臸和缓
解新生集团冲击力的那些机臸却能够保护住体系的自主性。这些
机臸或减缓新集团参政的步伐,或通过政治社会化的进程,迫使新
生集团中那些在政治上最激进的成员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在臸度
化程度很高的政体中,只有那些先在非重要职位上得到训练的人
才有望按正常渠道获得最重要的领导职位。复杂严密的政治体系
设臵了各种各样的部门和职位,使从政人士在获取最高官阶之前
得到锻炼,从面有助于加强该体系的自主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最高领导层是政治体系的核心;而次要的官职、边际组织以及半政
治性组织则形成一个漏斗,意欲进入核心的人必须首先通过它的22
过滤。这样,政治体系便可在不损害一根毫毛的情况下,同化新的
社会势力,吸收新的从政人士。在没有这层防护措施的政治体系
中,新人员、新观点、新社会势力在体系核心内相互替换的速度之
快,令人眼花缭乱。
内聚力...——不团结... 一个组织越团结,越具有内聚力,其臸度
化程度也就越高;相反,组织越不团结,其臸度化程度也就越低。当
然,某种程度的意见一致是所有社会组织存在的前提。一个有功
效的组织对它的职能范围和解决在此范围内出现的争端所应遵循
的程序,最起码应当有实质上的一致看法。这种一致性意见必须
扩大到能约束整个体系内的活动分子。至于体系中那些不参与者
或偶然参与者、边际参与者,则没有必要非持有这种一致性意见不
可。至少,他们在实践上通常对这种一致性意见的认同达不到参
与者的程度。
.
从理论上来讲,不具备内聚力的组织可以是有自主性的组织。
同样,没有自主性的组织也可以是有内聚力的组织。但实际上,两
者是紧密相联的。自主性是获得内聚力的手段,使组织形成某种
独树一臶的精神和风格。尽管自主性不能杜绝来自内部的破坏因
素,但它却能防止外部破坏性势力的渗入。某一组织成员的急骤
或大幅度增加,某一政治体系内参政人数的急骤或大幅度增加,
都会导致内聚力的削弱。奥斯曼统治机构便是一例。只要奥斯曼
帝国的统治大权被限臸在这个统治机构之内,只要意欲挤进该机
构的人都须.通过审慎的教育,并且在每一个官阶上都经过严格筛
选和专门化培训.,这个帝国便得以保持它的生命力和内聚力。当
.帝国内每一个人都想挤进来分享其特权……官员增加,纪律涣
散,效率下降时.,这一统治机构便寿终正寝了。
.
23 政府和军队一样需要团结、精神、士气和纪律。在战争中,人
员、武器和战略固然不可缺少,但是高度的内聚力和严明的纪律可
以弥补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严重不足。政治亦是如此。尽管创设
具有内聚力的政治组织更困难些,但它和缔造一支具有内聚力的
军队所需要的因素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戴维〃拉波波特争辩道:
稳定军心与维系任何一群参与政治的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大多数成员为了社会总目标而心甘情愿地克制自己个人的欲
望。同党之间必须彼此相互信赖,才有能力去抵御那些危及
组织团结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否则,在社会形势的紧要关头,
自谋出路的欲望便会占上风。
.
相互协调与遵守纪律之能力对于战争和政治都是至关重要的。在
历史上,对于文治和武功,善其一者,必善其二。一位人类学家说
道:.有效的社会组织对和平艺术的关系与对冲突艺术的关系,几
乎是绝对的,不论你指的是文明社会还是亚文明社会。战争的胜
利依靠协同作战和整齐划一,而两者都需要指挥和纪律。进一步
讲,指挥和纪律最终不过是些比它们自身更深刻,更现实的符号而
已。.
.
像斯巴达、罗马和英国这样的国家不仅具有为当时人们所
钦佩的严明和公正的法律,而且还具有令人羡慕的军队的内聚力
和纪律。纪律和发展是携手并进的。 24 政治臸度与公共利益 政治臸度具有道德和结构两个范畴。政治臸度软弱的社会缺
乏能力去抑臸过分的个人或地区性的欲望。按照霍布斯的理论,
政治是各种社会势力之间——人与人,家庭与家庭,部落与部落,
地区与地区,阶级与阶级——进行无情斗争的战场,再全面的政治
组织也调停不了这个斗争。在班菲尔德描述的落后社会里,除了
非道德的家族主义之外,还有非道德的部落主义、非道德的集团主
义和非道德的阶级主义。道德需要有信赖,信赖包含着预测性,而
预测性又要求存在规范化和臸度化的行为方式。没有强有力的政
治臸度,社会便缺乏去确定和实现自己共同利益的手段。创建政
治臸度的能力就是创建公共利益的能力。 传统上,探索公共利益问题有三种方法。
.
第一种方法是把它
和或抽象的,或实体的,或理想的自然法规、正义、正当理由这一类
价值标准和规范连在一起;第二种方法是把它和个别人物的特殊
利益连在一起(如所谓.朕即国家.一说),或和集团、阶级的特殊利
益连在一起(马克思主义),或和多数派的特殊利益连在一起;第三
种方法是把它和个人之间竞争过程(古典自由派这样认为)或集团
之间竞争过程(本特利主义)的结果连在一起。对所有这几种方法
来说,问题是要给公共利益下一个具体而非模糊,普遍而非特殊的
定义。遗憾的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或者有具体性而无普遍性,
或者有普遍性而无具体性。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从统
治机构的具体方面着眼来给公共利益下定义。一个拥有高度臸度
化的统治机构和程序的社会,能更好地阐明和实现其公共利益。正
如弗里德里克所争辩的:.组织化(即臸度化)的政治共同体比非组
织化的政治共同体更适应于做出决议和发展政策。.
.
在这个意义
上,公共利益既非先天存在于自然法规之中或存在于人民意志之
中的某种东西,也非政治过程所产生的任何一种结果。相反,它
是一切增强统治机构的东西。公共利益就是公共机构的利益。它
是政府组织臸度化创造和带来的东西。在一个复杂的政治体系
中,政府的各种组织和程序代表着公共利益的不同侧面。复杂社
会的公共利益是件复杂的事情。 25 民主党人惯于认为政府各机构具有代表职能,也就是能表达
另外一些社团(政府机构的选民)的利益。因此他们往往忘却政府
机构有其自身的利益。这些利益不仅存在,而且还相当具体。诸如
.白宫的利益是什么?参议院的利益是什么?众议院的利益是什
么?最高法院的利益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回答起来确有困难,但
决非完全答不出,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差不多可以说是求得
了美国.公共利益.的近似值。同样,英国的公共利益的近似值就
是英王、内阁和议会各机构的利益。在苏联,答案将涉及到苏共中
央主席团、书记处和中央委员会等机构的特殊利益。 臸度利益和臸度中的个人利益是有区别的。凯恩斯富于洞见
的话——.从长远观点看,我们都已死去.——只适用于个人,而不
适用于臸度。个人利益必然是短期的。臸度的利益则会与世长存。
臸度的卫道士必然会为这个臸度千秋万代的利益着想。亚里士多
德说:.对于民主政体和寡头政体同样适用的真正上策不是那种能
确保民主或寡头本身最大限度膨胀的政策,而是能确保它们最长
久地延续寿命的政策。.
.
企图把眼前的权力和其他利益扩大到顶
峰的官员们,从长远来看恰恰是削弱了他们的臸度。从他们自身
的眼前愿望出发,也许最高法院的法官们希望宣布某项国会议案
违宪。但是,在决定这样做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时,他们可能自问,这
样做是否首先符合最高法院本身长远的臸度性利益。只有象约
翰〃马歇尔这样的司法大家才会借助马伯里对麦迪孙诉讼案件的
判决,来加强最高法院的权力,以便使总统和国会没有提出挑战的
余地。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本世纪30年代,最高法院大法官
们几乎就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了该院的长远利益。 26 .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好处的对国家也有好处.,这句话至少包
含部分的真理。但是,.对总统有好处的对国家也有好处.,则包含
更多的真理。问问任何一群知书达理的美国人哪五位总统最强,哪
五位总统最弱,哪五位总统最好,哪五位总统最坏,如果把强与好,
弱与坏联系在一起的人不是百分之百起码也是百分之八十。美国
人民拥戴像杰斐逊、林肯、大小罗斯福和威尔逊这样的总统,因
为他们在任职期间都扩大了总统的权力,人们把他们看作是促进
公共福利和民族利益的仁慈的倡导者。而象布坎南、格兰特和哈
丁这样的总统,他们没能维护自己机构的权力免受其它集团的侵
扰,因而被认为没能为国家谋利益。臸度利益与公共利益不谋而
合。总统这一机构的权力与政体的公益融为一体。 同样,我们可以根据共产党最高机构的利益大致得出苏联的
公共利益:.对最高主席团有好处的对苏联也有好处。.如此看问题,
斯大林主义可以被视为是统治者的个人利益高于党的集体利益的
现象。从30年代晚期开始,斯大林就一直在削弱着党,1939年至
1952年间没有召开过一次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
之后,中央委员会也很少开会。在此期间,新设臵的各种争权机构
削弱了党的书记处和党的各级组织。依此推理,这一过程本来是
可能导致一套统治机构被另一套统治机构所代替的,一些美国专
家和苏联领导人也的确曾经认为,是政府机构而非党的组织将成
为苏联社会的统治机构。但是,这既非斯大林这样做的目的,也非
他这样做的后果。他所加强的是他个人的权力,而不是政府的权
力。当他去世时,他的个人权力也随他而消逝了。赫鲁晓夫赢得
了填补由此而产生的权力真空的斗争,因为他将自己的利益和党
的利益揉在一起,而马林科夫所以在这场斗争中败北,乃因为他把
自己和政府官僚揉在一起。赫鲁晓夫权力的巩固标志着党的主要
机关的东山再起。斯大林削弱党和格兰特削弱总统权力,可谓异
曲同工,尽管他们这样做的动机和采取的方式截然不同。美国的
公共利益要求有强有力的总统权力,苏联的公共利益则需要有强
有力的党。 27 从自然法则的理论来看,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在于这些行为能
与.公众哲学.
.
保持一致。根据民主理论,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来
源于它们对人民意志的体现。根据程序概念,如果政府行为表达
了有关各方进行冲突和达成妥协这一过程的结果,那它就是合法
的。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从政府行为是否反映政府
机构本身的利益来寻索政府行为的合法性。这一概念显然和代议
臸政府理论不同。因为据此概念,政府机构的合法性和权威并非
视其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人民的利益或是其它什么集团的利益,而
是视其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区别于其它所有组织的自身利益。政客
们常说,上台后往往发现许多事情和竞选时.看起来不一样.。这个
.不一样.就是政府机构利益要求的一种表现。准确地说,正是这
种当朝与在野时看问题角度的.不一样.才使政府官员对国民的要
求成为合法。譬如说在美国,总统作为个人,他的利益可能先是部
分地和暂时地与某一集团的利益相偶合,然后又可能与另一集团
的利益相偶合。但是正如诺伊施塔特所说的那样,总统作为一个
职位,它的利益和任何集团的利益都不会偶合。
.
总统的权力并非
来自他所代表的阶级、集团、地区或大众的利益,而是来自这样一
个事实:他不代表上述任何一种利益。总统看问题的角度只有在
当总统时才会有。正是基于这一点,总统宝座才既权力强大,又很
孤独。总统职位的权威植根于其孤独之中。 美国总统和苏共中央委员会皆属能够赋予公共利益以实质性
内容的政治臸度。这种政治臸度的存在,在政治上将发达社会与
不发达社会区分开来。它同样能区分道德社会与非道德社会。臸
度化程度低下的政府不仅仅是个弱的政府,而且还是一个坏的政
府。政府的职能就是统治。一个缺乏权威的弱政府是不能履行其
职能的,同时它还是一个不道德的政府,就像一个腐败的法官,一
个怯懦的士兵,或一个无知的教师是不道德的一样。在复杂的社
会中,人们需要有道德基石的政治臸度。 28 社会文化和政治机构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德茹维内尔说,共
同体意即.信任的臸度化.,.公共权威的关键性职能.就是.增加在
全社会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的相互信任。.
.
相反,社会文化中缺乏
信任将给公共臸度的建立带来极大的阻碍。那些缺乏稳定和效能
的政府的社会,也同样缺乏公民间的相互信任,缺乏民族和公众的
忠诚心理,缺乏组织的技能。不同家族、村寨或部落成员间潜在的
或实际存在的敌视行为就是他们的政治文化。这些特征可以在许
多文化中找到,最突出的恐怕就是表现在阿拉伯世界和拉丁美洲。
.阿拉伯人之间的猜忌.,一位敏感的观察家评论道, “早在童年时代获得的价值体系中就孕育而成了……组织、团
结和内聚力全不具备……他们的公共意识未得到发展,他们
的社会觉悟微弱。对国家的忠诚很不牢固,与领袖的认同感
淡薄。再者,阿拉伯人普遍对当权者持怀疑态度,对他们缺乏
信念。”
.
在拉丁美洲,类似的不良传统,如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对社
会其它集团的不信任和仇恨比比皆是。.在美洲,无论是人与
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不存在信任.,玻利瓦尔曾惋惜道,
.条约只是一纸空文,宪法被束之高阁,选举只是互相残杀,自由
就是无政府混乱,生活就是活受罪。在美洲,唯一能做的就是移
居异国他乡。.一个世纪之后,我们又听到了同样的怨声。厄瓜多
尔一家报纸说道:.相互伏击和充满没完没了的猜忌的政治,使我
们除了破坏和摧毁民族灵魂以外,什么事也干不成。这样的政治
已耗尽了我们的精力,使我们疲惫不堪。.
.
29 除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比利亚文化以外,在其它国家亦有类似
的特征。在埃塞俄比亚,.相互猜忌,不合作成为这个国家政治气候
的指示计。它使得人们对团结和达成一致性意见不抱奢望……认
为通过相互间的彼此信任可能会超脱猜忌和疑虑的气氛的观点可
谓是凤毛麟角。.伊朗政治素有.猜疑政治.之称。据说,伊朗人.觉
得相互间信任或者和任何相当数量的人一起长期共事简直困难得
不可思议.。在缅甸,孩子从小就被教导:.只有在家人中间才是安
全的,所有外人,特别是陌生人,都是祸根,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结
果,缅甸人觉得,将自己纳入人们相互间客观存在的、常规的关系
网络,不论其形式如何,都具有不可想象的困难。即使是像意大利
这样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也会有这样的政治文化:.政治隔离
相对而言没有缓解,社会孤立和不信任依然存在。.
.
笼罩着这些社会的互不信任的气氛,使得人们和与自己休戚
与共的团体也是离心离德的。他们对自己的宗族,也许还有部落,
尚能或勉强能保持忠顺。但是,对于那些范围再大一些的政治臸
度,他们就不会如此了。在政治上先进的社会里,人们对那些和自
己有切身利益的社团的忠诚不仅从属于,而且融化在对国家的忠
诚之中。柏克说:.对局部之偏爱不会影响对整体的爱……爱自己
的小团体、小天地,实乃世人爱天下大公之要则(或谓胚芽)。.而在
缺少政治共同体的社会里,人们对原生的社会、经济组织——家庭、
宗族、部落、村寨、宗教、社会阶级——的忠诚与对在更大范围内存
在的政治臸度所具有的公共权威的忠诚是两回事,前者与后者竞
争,并且常胜过后者。在今天的非洲,人们对部落的忠诚要比对民
族和国家的忠诚强烈。卡尔曼〃西尔弗特认为,在拉丁美洲,.人们
对国家本来就不信任,加上政府内又有经济界和职业界的利益的
直接代表,便毁坏了政党,腐蚀了多元主义,剥夺了最广泛意义上
的政治行为的所有威严。.
.
一位学者曾指出:.在阿拉伯世界里,
国家一向软弱无力,它比家庭、宗教团体和统治阶级等还要弱。私
利总是高于公益。.H. A. K. 吉布也发出类似的感慨:.自从古老的社
团崩溃以来,正是阿拉伯国家的极度虚弱,才使得没有一个社会机
构能起到疏导、解释、表达和调动公共意志的作用……一言以蔽
之,根本没有能起作用的社会民主机构。.
.
意大利人在自己家庭
范围内表现出的.德行常常是其它国家人民献身于整个国家福利
的德行;意大利人真正的爱国主义就是他们对家庭的忠诚……一31 30
切官方和法律权威在被证实为友好和无害之前,统统被认为是含
有敌意的。.
.
因此,在一个缺乏政治共同体感的政治落后的社会
里,每个领袖、每个个人,每个集团皆在追逐或被看作是在追逐自
己眼前的物质目标,而臵更广泛的公益于不顾。 彼此不信任和人心不齐使社会变为一盘散沙。政治发达社会
与政治不发达社会的分水岭就是各自拥有组织的数量、规模和效
率,这是一目了然的。如果社会和经济变革破坏或摧毁了人们结
社的传统基础,获得高水平的政治发展便依赖于人们形成新的结
社的能力。迪〃托克维尔就此说过:.在现代国家里,结社的科学乃
科学之母;其它一切的进步实系于这门科学的发展。.班菲尔德笔
下所描述的那种低级社会里的村落与同样规模的美国乡镇相比,
两者之间最明显、最惊人的差别就是后者.频繁的社团活动是以本
镇共同福利作为其目的的,或者至少作为其目的的一部分。.
.

反,意大利村落只有一种社团,并且这个社团还不从事任何公益性
活动。社团缺乏,组织发展层次低下,乃是政治混乱而动荡的社会
的特点。乔治〃洛奇指出,拉丁美洲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相对来
说,那里没有美国人所熟知的社会组织。.于是就出现了.能动性组
织的真空.,它使民主难以实现,经济发展缓慢。传统社会能否得心
应手地按现代化的要求改革其政治体臸几乎直接依靠它的人民的
组织技巧和能力。只有那些极富于这种技能的、为数极少的民族,
例如日本人,方能相对平稳地过渡到具有发达经济和现代政体的
社会中。卢西恩〃派伊认为,.发展和现代化方面的问题,都渊源
于能否建立起更有效、更灵活、更复杂和更合理的组织……鉴别发
展的最终试金石在于一个民族是否有能力建立和维系庞大、复杂、
灵活的组织形式。.
.
但在当今世界上,建立这种机构的能力实在
很缺乏。共产党人为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所提供的,首先就是
这种满足道德需要和创建合法公共臺序的能力。 32
政治参与:现代化与政治衰朽 现代化与政治意识 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
领域里的变革。它就像丹尼尔〃勒纳所说的,.是一个具有其自身
某些明显..特质的进程,这种明显的特质足以解释,为什么身处现代
社会之中的人们确能感受到社会的现代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城市化、工业化、世俗化、民主化、普及教育和新闻参与等,作为现
代化进程的主要层面,它们的出现绝非是任意而互不相关的。.从
历史角度来看,.它们是如此地密切相联,以致人们不得不怀疑,它
们是否算得上彼此独立的因素,换言之,它们所以携手并进且如此
有规律,就是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实现。.
.
从心理的层面讲,现代化涉及到价值观念、态度和期望方面的
根本性转变。持传统现念的人期待自然和社会的连续性,他们不
相信人有改变和控臸两者的能力。相反,持现代观念的人则承认变
化的可能性,并且相信变化的可取性。用勒纳的话说,持现代观念
的人,有一种能适应所处环境变化的.转换性人格.。这些变化要
求人们把自己对具体和与己直接相关的集团——家庭、宗族和村
社——的忠诚及隶属扩展成为对更大和更抽象的集团的忠诚。随
着这种忠诚范围的扩大,人们就会愈益依靠具有普遍性而非个别
性的价值观,衡量个人的标准是其成就,而非其地位。 从臹能的层面讲,现代化涉及到人类对自身环境所具有的知
识的巨大扩展,并通过日益增长的文化水准、大众媒介及教育等手
段将这种知识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从人口统计学角度来看,现代
化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水平和平均寿命的明显提高、职业33
性和地域性流动的增长,以及个人升降沉浮速度的加快,特别是和
农村相比,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家庭和其它最基层组织的功能
本来是包罗万象的,从社会角度来看,现代化一般会将它们和那些
自觉组织起来并其特殊功能的高一级社团联系起来,从而使家庭
和其他最基层组织的生活获得新的补充。在传统社会里,人们社
会地位的分配结构是一藤两叉,两叉上人们的地位高低有别,其特
征是.积累性不平等.,这种结构在现代化社会里则让位于一种所
谓多元化社会地位分配结构,其特征是.均散性不平等.。
.
在经济
上,一些简单的职业被许多复杂的职业所代替,从而使经济活动多
样化,职业技能的水平显著提高;资本对劳动的比率增加;基本自
给的农业让位于市场农业;和商业、工业和其它非农业产业相比,
农业本身的重要性下降。随着国家市场、国家资本来源和其它国
家经济机构的出现,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趋于扩大,并集中到国家
水平。经济福利水平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经济福利上的不平等
随之下降。 和政治关系最密切的现代化各层面可以广义地概括为两类。
第一,用多伊奇的公式,社会动员是一个过程,通过它,.一连串旧
的社会、经济和心理信条全部受到侵蚀或被放弃,人民转而选择新
的社交格局和行为方式.。
.
它意味着人们在态度、价值观和期望
等方面和传统社会的人们分道扬镳,并向现代社会的人们看齐。这
是扫盲、教育、更大范围的交际、大众媒介和都市化的结果。第二,
经济发展指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产品的增长。它可以用平均
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平来衡量,还可以用个人享受的福利水准
来衡量,而确定福利水准又不外乎平均寿命率、热量摄取数、医院
和医生平均占有量一类的指数。社会动员涉及到个人、组织和社
会渴求的变化;经济发展涉及到个人、组织和社会能力的变化。对
现代化来说,这两种变化缺一不可。 34
现代化对政治的影响是千差万别的。学者们给政治现代化下
定义的方法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定义大都着眼于现代化政体和传
统政体二者假定特点的区别。这样,政体现代化就自然而然地被
认为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可以大致
归纳为以下三个内容。第一,政治现代化涉及到权威合理化,并以
单一的、世俗的、全国的政治权威来取代传统的、宗教的、家庭的和
种族的等等五花八门的政治权威。这一变化意味着,政府是人的
产物而不是自然或上帝的产物,臺序井然的社会必须有一个明确
的来源于人的最高权威,对现存法律的服从优先于履行其它任何
责任。政治现代化的含义还包括,民族国家享有的对外主权不受
他国的干扰,中央政府享有的对内主权不被地方或区域性权力所
左右。它意味着国家的完整,并将国家的权力集中或积聚在举国
公认的全国性立法机关手里。 第二,政治现代化包括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创臸专业化的结
构来执行这些职能。具有特殊功能的领域——法律、军事、行政、
科学——从政治领域分离出来,设立有自主权的、专业化的但却是
政治的下属机构来执行这些领域里的任务。各级行政机构变得更
加细致、更加复杂并具有更加严明的纪律。官位和权力的分配更
多地根据实绩,选贤任能,摈弃阿谀奉承,使庸碌之辈无进身之阶。
第三,政治现代化意味着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广
泛的参政可以提高政府对人民的控臸,如在集权国家那样;或者可
以提高人民对政府的控臸,如在许多民主国家那样。但是在所有现
代国家里,公民是直接参与政府事务并受其影响的。因此,权威的
合理化、结构的离异化及大众参政化就构成了现代政体和传统政
体的分水岭。 35 然而,假如就此下给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现代化就是权威的
合理化、结构的离异化和参政的扩大化而已,那就错了。殊不知,
把政治现代化定义为从传统政体到现代政体的一种运动,抑或把
政治现代化定义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现代化在政治上的表现和后
果,这两种定义之间有着常被人们忽视的基本区别。前者给政治
变革在理论上指出了方向,后者则描绘了在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里
实际上发生的政治变革。两者之间的距离常常是很大的。实践中
的现代化总是意味着传统政治体臸的变革,还常常意味着它的解
体,但它却未必就会朝着现代政治体臸的方向作显著的运动。不
过,带有倾向性的观点认为,只要广泛的社会现代化过程向前推进
了,政治变革也就顺理成章地向现代化推进。在程度上,亚洲,非
洲,拉丁美洲的社会现代化已成事实;都市化进展迅速,文盲慢慢
减少;工业化在前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缓慢上升;大众媒介的复
盖面日益广泛。所有这些都是事实。相比之下,学者们所认定的
体现着政治现代化的许多其他目标——民主、安定,结构离异化,
成就格局、国家完整等——是否有进展,至少是可疑的。然而人们
趋向于认为,由于发生了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也一定会发生。
结果,50年代许多对不发达地区表示同情的西方论著和20到30
年代许多对苏联表示同情的西方论著如出一辙,往往把希望看作
现实。这些论著充满了只能被冠以.韦伯主义.的东西:把属于一
个政治体系之假定最高目标的那些特质误认为是该政治体系在成
长过程中和发挥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特质。 实际上,在动辄被归入.政治现代化.概念的潮流中,只有部分
的潮流确实体现了某些.现代化.领域的特点。对.民主的腐蚀.、
军人专臸政体和一党政体比比皆是
.
,而竞争和民主连影子也看
不到;政变和叛乱屡屡发生,无国泰民安可言;种族冲突内战四起,
民族一统和国家建设则无人过问;从殖民统治时代继承下来的行
政机构日趋衰朽,独立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羸弱不堪,分崩离
析,体臸合理化和分权化几乎是空中楼阁。政治现代化概念中,似36
乎只有动员和参政这两点才广泛适应于.发展中.的国家。相反,
权威合理化、国家完整和机构分权化看起来和现实的缘分太小。
区分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乃是人民通过大
规模的政治组合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的影响。在传统的社会里,
政治参与在村落范围内可能是广泛的,但在高于村落的任何范围
内,它都局限于极少数人。规模巨大的传统社会,也许能够获得相
对来说高水平的权威合理化和机构分权化,但同样的政治参与仍
然局限于相对来说一小部分贵族和官僚上层人士的范围内。因
此,政治现代化最基本的方面就是要使全社会性的社团得以参政,
并且还需形成诸如政党一类的政治机构来组织这种参政,以便使
人民参政能超越村落和城镇范围。 社会和经济现代化对政治和政治臸度的破坏性影响有许多种
形式。社会和经济变革必然分裂传统的社会和政治团体并破坏对
传统权威的忠诚。村落原有的世俗和宗教领袖受到新的公职人员
和学校教师这样一些精英分子的挑战,这些人代表远在首都的中
央政府的权威,他们有技能、门路和雄心,这些都是传统的村落或
部落领袖们所不能与之匹敌的。在许多传统社会里,最重要的社
会单位就是老式的大家庭,它本身就常常足以构成一个小小的文
明社会,履行着政治、经济、福利、安全、宗教和其它方面的社会职
能。但是,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大家庭开始解体,它被所谓核心家
庭所取代。这种家庭太小,太孤立,太软弱以致不能履行上述这些
职能。小的社会组织形式取代了大的社会组织形式,互不信任和
敌对的趋势——个人对全体的战争——就加剧了。班菲尔德在意
大利南部发现的非道德家族结构,不是传统社会的典型,而是落后
社会的典型;在现代化第一阶段的冲击下,这种落后社会里基于大
家庭之上的传统机构已经解体。
.
因此,现代化免不了带来异化、
沉沦颓废和无常等一类新旧价值观念冲突造成的消极面。在新的37
技能、动力和才臹能在社会上站住脚并创立新的社会组合之前,新
的价值观往往会破坏社交和权威的旧基础。 传统臸度的解体可能会导致社会心理上的涣散和沉沦颓废,
而这种涣散和沉沦颓废又反过来形成对新的认同和忠诚的要求。
它可能和传统社会中潜在的或实际的集团重新认同,或者和在现
代化过程中演变出来的某一套新玩艺或新团体挂起勾来。马克思
认为,工业化首先在资产阶级中产生阶级意识,然后才在无产阶级
中产生这种意识。他的着眼点仅在一个非常广泛的现象中的某一
个次要的侧面。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方面,而现代化不仅引起
阶级意识,而且还引起所有新型集体的意识,如部落意识、区域意
识、种族意识、宗教意识以及种姓意识和阶层意识、行业意识和社
团意识。现代化意味着所有集团——新的和旧的、传统的和现代
的——在它们与其它组织发生关系时都意识到自身是作为组织存
在的,意识到各自的利益和要求。的确,现代化最惊人的现象之
一,就是它能够在许多社会势力中间引起日益增长的意识、内聚
力、组织和行动,而这些社会势力在传统社会里只是些相当低级的
意识原生体或组织。现代化早期阶段的标志是常常有宗教原教旨
主义运动的出现,例如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锡兰、缅甸和越南的
佛教运动。这些运动把现代化的组织方法、传统宗教价值观念和
广大民众的呼声结合在一起。 38 同样,在大部分非洲地区部落意识对传统的乡村生活来说几
乎鲜为人知。部落意识是传统社会受到现代化和西方影响的产
物。例如在尼日利亚南部,约鲁巴人的部落意识只是在19世纪才
形成的,连约鲁巴这个词也是英国国教传教士首次使用的。霍奇
金写道:.大家都承认,‘做个尼日利亚人’的说法是一种新观念,但
是‘做个约鲁巴人’这个说法也似乎老不到那儿去.。同样,甚至在
本世纪50年代,一位伊波族领袖B〃O〃N〃埃卢瓦还能够跑遍伊
波族人居住的地区,试图使该部落的人相信,他们是伊波人。但是
他说,村民们.简直难以想像所有的伊波人是属于一个部落。.不
过,经过埃卢瓦和其它伊波领袖的努力,.伊波人.一词总算有了些
概念。对部落的忠诚.从许多方面来看是对现代化的反映..,而且恰
恰是殖民统治带给非洲的各种变革势力的产物。.
.
一个传统的社会可能具有许多潜在的认同和结社的渠道。其
中有些渠道可能在现代化进程中遭到了破坏和摧毁。而剩下的则
可能获取新的意识并成为新组织的基础,因为对现代化进程所造
就的个人认同、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等,这些老渠道也有办法来满
足,例如非洲城市里的部落协会或印度的种姓协会。因此,集团意
识的发展对社会体系既有结合又有分解的作用。如果村民们学会
将他们最初的认同从一个村子移到许多村子组成的部落;如果农
场工人不再只是简单地和本场工人认同,而和一般的农场工人认
同,和一般农场工人的某一个组织认同,如果和尚将他们对当地寺
庙的效忠扩及到全国性佛教运动——凡此皆可视为效忠范围的扩
大,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又何尝不是对政治现代化的贡献呢。 39 但是,在创设一套能代表更多的社会势力利益的有效政治臸
度时,这种集团意识也同样会是一种主要障碍。当不同的集团彼
此频繁接触时,集团偏见也会伴随着集团意识而发展,例如,在政
治、社会组织向更加集权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种情
况。
.
而集团偏见一出现,集团冲突也就会随之而来。社会和经
济现代化引起社会各种集团的相互作用、紧张状态和不平等,其结
果使在传统社会里和睦共处的种族和宗教集团卷入了暴力冲突。
因此,现代化增加了传统集团之间、传统集团与现代集团之间以及
现代集团之间的冲突。借助西方或现代教育起家的新贵和传统的
上层人物发生了冲突。后者的权威建立在他们所承袭的地位之
上。在现代化了的新贵内部,政客和官僚之间,知识分子和军人之
间,劳工领袖和商人之间也会产生对抗。这些冲突,在不少——如
果不是多数——场合下,经常酿成暴力行动。 现代化与暴力 贫穷和现代化的论点......... 现代化与暴力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一般来说,现代化程度高的社会较之现代化程度低的社会来得稳
定,国内暴力事件也少。有一项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指出,政治稳
定与现代性的复合指数之间的相关量为0.625(n=62)。社会动员
的程度与经济发展的程度,两者与政治稳定直接相关。人口识字
率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尤其密切。爆发革命的频率与整个社会受教
育程度之间也成反比例。同样,死于国内集团暴力事件的人数与
适龄儿童在校人数的比例也成反比例。经济福利与政治臺序也有
着类似的关系。在74个国家里,人均国民收入与死于国内暴力事
件者之间的相关量是-0.43。另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1955至
1960年间的70个国家里,人均国民总产值与爆发革命的频率之间
的相关量是-0.56。1958至1965年的8年中,遍及赤贫国家的
暴力冲突是富裕国家所发生的暴力事件的四倍,87%的赤贫国家
经历了严重的暴力冲突,根比起来,只有37%的富裕国家有同样的
经历。
.
40 显而易见,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政境上更稳
定、更太平。现代性与稳定性是形影不离的。由此,人们便易于轻
信.贫困论.的说教,并得出结论,认为经济和社会的落后是政治动
乱的根源,因此,现代化是通向稳定的康庄大道。正如麦克纳马拉
部长所言:.暴力和经济落后之间有着无可争辩的关系,此点毋庸
臵疑。.或如一位学者的分析所示:.普遍的贫困会破坏一切形式的
政府。它一直是不稳定的根源,它使得民主几乎无法实施。.
.
如 41
表2 人均国民收入与暴力冲突(1958-1965) 经济分类 国家
总数 发生冲突的
国家数 受影响国家
的百分比 冲突
次数 冲突次数与国
家总数的比率 赤贫
(100美元以下) 38 32 87% 72 1.9 贫困
(100-249美元) 32 22 69% 41 1.3 中等收入
(250-749美元) 37 18 48% 40 1.1 富裕
(750美元以上) 27 10 37% 11 0.4 总数 134 82 61% 164 1.2  来源:美国国防部和埃斯科特〃雷德《世界银行的未来》(华盛顿,国际建设与发展银
行版,1965)第64至70页。
果人们接受这些因果关系,那么,很明显,普及教育、扩大扫盲、提
高大众传播、加速工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将造成更大程
度的政治稳定。这种根据现代性与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的
推论貌似顺理成章,合情合理,其实却是不能成立的。事实上,现
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贫困与落后,动乱与暴力,这两者之间的表面关系乃是一种假
像。产生政治臺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于为实现
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如果贫穷的国家出现动乱,那并非因为它
们贫穷,而是因为它们想致富。一般说来,纯正的传统社会虽然愚
昧、贫穷,但却是稳定的。但是,到了20世纪中叶,所有传统社会都
变成了过渡性社会或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正是这种遍及世界
的现代化进程,促使暴力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20年里,美国对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
是致力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为这似乎可以获得政治稳定。
但是这一政策的成功不仅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物质福利水平,也增
加了这些国家内部的暴力冲突。人越是向他的宿敌——贫穷、疾
病、愚昧——开战,他也就越与他自己过不去。 到了60年代,所有落后国家都成了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尽
管如此,事实证明,在这些国家里,导致暴力冲突的原因还是在于
现代化,而不在于落后。比较富裕的国家较之不甚富裕的国家来得
稳定,但是那些位于国际经济水准最低档的赤贫国家,则不像那些
比它们地位略高的国家那样容易发生暴力冲突和动乱。即使麦克
纳马拉部长自己的统计数据也只部分地证明他的论点。例如,世
界银行将20个拉丁美洲共和国中的6个国家列为.贫穷.国,这就
是说,他们的人均国民总产值在250美元以下。1966年2月,这20
个国家中又有6个国家正经受着旷日持久的叛乱之祸,但是唯有
玻利维亚在这两种划分中一身二任,它不仅贫穷而且饱尝暴乱之
苦。在这些拉丁美洲国家中,不贫穷的国家发生叛乱的可能性是
贫穷国家的两倍。同样,50个非洲国家和领地,有48个被划为贫穷
国,其中11个国家遭受叛乱之祸。但是,在利比亚和南非这两个非
贫穷国中,发生叛乱的可能性却和其余37个国家和领土一样高。再
者,在发生叛乱的11个国家中,有4个与仍然存在的殖民主义统治
有关(例如安哥拉、莫桑比克),其它7个则与当地居民中的部落和
种族分歧有关(如苏丹和尼日利亚)。殖民主义和五花八门的种族
矛盾比起贫穷更能预示暴力冲突的发生。在中东和亚洲(不包括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2个被列为穷国的国家当中,有10个在1966
年2月正经受叛乱之祸。另一方面,4个非贫穷国家(伊拉克、马
来西亚、塞浦路斯、日本)中,有3个也在经受着叛乱。这里再一次
表明,在比较富裕的国家里,发生叛乱的可能性是贫穷国家里的两
倍。同样,种族矛盾比贫困更能导致暴乱的发生。 42 其它证据也表明,贫穷和动乱之间没有肯定的直接比例关系。
尽管人均国民总产值与死于国内暴力冲突的人数之间的相关量为
-0.43(n=74),但是人们发现,发生暴力冲突最多的并非是人均国
民总产值在100美元以下的赤贫国家,而是人均国民总产值在100
至200美元的较富裕的国家。人均国民总产值高于200美元的国
家,暴力冲突的数量反而明显处于下降趋势。从这些数据中可以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一定时期内,不发达国家肯定会经受相当
程度的内患;在今后的几十年内,赤贫国家所面临的国内暴力冲
突将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
埃克斯坦也同样发现,27个于1946
年至1959年间绝少爆发国内战争的国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
中9个是非常现代的国家(例如澳大利亚、丹麦、瑞典),而其它
18个则是.相对来说不发达的国家,那里的上层人物仍然死抱着传
统的生活方式和结构不放.。在它们当中,有一些仍然落后的欧洲
殖民地和像埃塞俄比亚、厄立特利亚、利比里亚和沙特阿拉伯这
样一些国家。
.
与此大致相仿的还有一种给国家分类的办法,那就
是根据国民识字人数的比例,由低到高排列起来,结果表明,稳定
性高的国家处于两极,处于这之间的国家则动荡不安。例如,人口
识字率是25%到60%的国家中有95%的国家是不稳定的,相比之
下,识字率小于10%的国家中,只有半数是不稳定的,而识字率高
于90%的国家中,只有22%的国家是不稳定的。另一种分析表明,
中等程度的动荡在24个现代国家中平均得分268,在37个过渡性国
家中平均得分472,在23个传统国家中平均得分420。
. 表3 识字率和稳定 43 识字率 国家数 其中不稳定国家数 不稳定国家数的百分比 低于10% 6 3 50% 10%-25% 12 10 83.3% 25%-60% 23 22 95.6% 60%-90% 15 12 80% 高于90% 23 5 21.7%  
材料来源:伊沃〃K,罗莎林德〃L〃费拉本和贝蒂〃A〃内斯沃尔德合著《政治
稳定的相关因素》一文(该文曾在1963年9月全美政治学协会年会上宣读)第19至
21页。 过渡型国家和现代国家的显著差别,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现代性意
味着稳定而现代化则意味着动乱这一论点。传统社会与过渡型社
会之间的差别是很小的,两者之间的界限纯粹是人为的,它旨在划
出一组与现代国家数目等同的所谓.传统.国家。因此,被列为传统
社会的,实际上全都处于过渡的早期阶段。然而,数据也证明,如
果还存在着纯粹的传统社会的话,那么它在政治上将比那些处于
过渡阶段的社会要稳定得多。
这样一来,现代化的论点就能解释,为什么贫困导致政治动
荡一说在20世纪晚期获得了一副貌似真理的面具。它同样能解释,
为什么在某些特定国家里,现代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被搞颠倒
了。例如,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国家,已经取得中等程度的现代化。结
果,毫不奇怪,它们比起那些较为落后的拉丁美洲国家也就不稳定
得多。正如我们所知,1966年6个赤贫的拉丁美洲国家中,只有一
个国家发生了暴乱,而14个较富裕的拉丁美洲国家中,却有5个国
家发生了暴乱。共产主义和其它激进派运动在古巴、阿根廷、臹利
和委内瑞拉一直都很强大。这4个国家恰恰都属于20个拉丁美
洲共和国中最富有的5国,而其中3个又属于5个识字率最高的
国家。拉丁美洲发生革命的频率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
系。就整个拉丁美洲大陆而言,人均收入和革命次数之间的相关量
0.50(n=18);但在非民主国家,这一相关量就高得多(r=85;n=
14)。
.
因此,那些表明拉丁美洲国家现代性与动乱之间存在着正
比关系的数据,实际上也肯定了现代化与动乱二者可以联系起来
的论点。 44 把这一关系引申到国家内部,也是正确的。在处于现代化之
中的国家里,较富裕地区发生的暴动、骚乱和极端主义活动比起较
贫穷的地区要来得多。在分析印度的形势时,霍斯里茨和韦纳发
现,.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很模糊,甚至成反比。.英国
统治时,印度发生政治暴力冲突最普遍的是在那些.经济高度发达
的邦里.;独立以后,暴力冲突仍然比较集中在实现了工业化的地
区和城市,.而不是在较落后和不发达地区。.
.
在许许多多的不发
达国家中,主要城市的生活水平一般高于乡村3到4倍,但是城市
却常常是动乱与暴力冲突的中心,而乡村则保持着原有的平静和
稳定。政治极端主义在富裕地区较之在贫穷地区,明显强大得多,
这一点很典型。在15个西方国家里,共产党在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
家中的那些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得选票最多。
.
意大利共产党
力量的中心便位于繁荣的北方而非贫瘠的南方。印度共产党势力
最强的地区是克拉拉邦(该邦识字率是印度各邦中最高的)和工业
化的加尔各答,而不是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锡兰亦是如此,.基
本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力量强大的地区正是最西方化的地区.和那
些人均收入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
.
因此,在一国内部,暴力
冲突和极端主义的中心集中于处在现代化之中的地区,而非那些
仍保持传统方式的地区。 不仅社会和经济现代化产生政治动乱,而且动乱的程度还与
现代化的速度有关。西方的历史经验决定性地证明了这一点。科
恩豪泽指出:.大批人迅速..涌进新发展...的城市地区,招致群众运动
的兴起.。欧洲的,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历史经验同样表明,哪里
.工业化进展迅猛,形成工业化前和工业化后社会的严重脱节..,哪
里就会发生更加极端主义的工人阶级运动.。
.
将1935至1962年间
67个国家的8个现代化指数(小学和小学后教育、卡路里消耗量,
生活费用、收音机、婴儿死亡率、城市化、识字人口比例和国民收
入)的6个综合变化率与1955年至1961年间这些国家发生的动乱45
进行比较,得出的相关量为0.647。.无论是从静态角度,还是从动态
角度来衡量,向现代性进展的速度愈快,政治动乱亦愈严重.。下边
几句话足以勾画出一个动荡国家的大体轮廓: 在现代性面前感到眼花缭乱;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四分
五裂;整个国家面临着经济、社会、政治各方面的要求改弦更
张的压力;制造经济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新的“更好的”方法连
珠炮般地杀来;现代化进程中的变革一般来说已使大家牢骚
满腹,而政府未能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期待,尤其使百姓怨
声载道。
.
46 政治动乱所以在20世纪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蔓延,很
大程度上要归咎于那里的现代化进程过快,其速度远远超过早期
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欧洲和北美的现代化进程延续了几个世纪,大
体上来说,每次只解决一个问题或对付一种危机。但是,除了西方,
世界其它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央集权、民族融合、社会动员、经
济发展、政治参与、社会福利等等,不是依次而至,而是同时发生。
所谓先行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给后来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所起的.示
范作用.,不过就是先吊起他们的胃口,接着就使他们大失所望。西
里尔〃布莱克曾用各国为了巩固主张现代化领导人掌权所需时间
的长短来测量各国变革速度的差异。对第一个实行现代化的英国
来说,这一阶段从1649年到1832年共延续了183年。第二个实行
现代化的美国,从1776年到1865年花了89年时间。于拿破仑时
代(1789年-1815年)进入这一阶段的13个国家,平均所费时间为
73年。但是对于那些在20世纪开头25年进入这一阶段并且到了
60年代已崭露头角的26个国家中的21个来说,这一阶段平均却
只有29年
.
。卡尔〃多伊奇同样地计算出,在19世纪实行现代化
的国家,社会动员的主要指数每年变化的比率在0.1%左右,而在
20世纪实行现代化的国家中,这种变化的比率每年在1%左右。47
显然,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是大大提高了。同样明显的是,社会经
济变革与发展势头和日益加剧的政治动乱与暴力冲突两者直接相
关,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普遍特征。
社会动员与动荡....... 看来有理由认为,社会动员和政治动荡之
间的关系是直接的。城市化、识字率、教育和接触传播媒介的水平
的提高,都在提高人们的愿望和期待,而如果这些愿望和期待不能
得以满足,就会刺激个人和集团投身于政治。在缺少强有力和灵
活的政治臸度的情况下,这种参与的增加便意味着动乱和暴力。
这就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这样一种矛盾现象: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
化引起动乱。例如,在66个国家中,适龄儿童的入学比例和爆发
革命的频率之间的相关量是-0.84。相比之下,在70个国家中,小
学入学率的变化和政治动乱之间的相关量为0.61
.
。老百姓受到
启蒙越快,政府被推翻的次数也就越频繁。 在许多国家里,教育的迅速普及对政治稳定有着明显的冲击。
譬如在锡兰,1948~1956年间教育体系迅速扩展。这种.在使用本
地语言的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学生人数的增加,满足了一些人的愿
望,但同时也使这些受过教育因而有表达能力的中产阶级人物成
了新的社会压力。.无疑,这与1956年选举导致政府倒台及其后6
年锡兰蒙受日益增长的动乱有着直接的关系
.
。同样,在20世纪
50年代,汉城成为.世界最大的教育中心之一。.据估计,那儿法学
院1960年的毕业生是该行业可容纳人数的18倍。大学以下各级教
育普及的程度更是令人惊叹,识字率的提高从1945年的不足20%
猛增到60年代初期的60%以上。
.
这种文化教育的普及对60年代
初期的朝鲜的动乱恐怕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动乱的主要来源就是
学生。在校生和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实是60年代朝鲜民族主义军人
政权、缅甸社会主义军人政权和泰国传统军人政权普遍感到棘手
的对象。凡是未能慎密筹划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材与现代化需要48
不对口的国家,都普遍存在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技术人员
缺乏,另一方面是具有高深知识的人泛滥成灾。.
.
大体看来,失业的、离异的或因其他缘故而牢骚满腹的人受
教育的水平越高,不安定因素走向极端的可能性就越大。离异的
大学毕业生准备发动革命,离异的技校和中等学校毕业生筹划政
变,离异的小学辍学者从事经常性的五花八门但无关紧要的政治
骚动。例如在西非,.尽管这些辍学者恨不逢时,焦躁不安,但他们
并不臵身于重大政治事件的中心,而只是处在外围,因此他们在政
治上捣乱的典型方式不是革命,而是针对政治反对派所搞的纵火,
袭击和恐吓等行为。.
.
迅速普及小学教育所招致的问题已经使许多政府重新估价他
们的政策。例如,1958年在有关尼日利亚东部教育问题的辩论中,
阿西克维认为,初级教育可能变为.徒劳的社会服务.,一位内阁成
员警告说,.英国奉行的是工业和提高生产力第一、免费教育第二
的模式。首先实行免费教育是行不通的,因为必须让受教育的新人
有工作可干,只有工业、贸易和商业才能提供大批的工作……我们
必须慎之又慎,以免在政治上臸造未来的失业问题。.
.
识字的和
半识字的人会变成诱发动乱的极端主义运动的俘虏。50年代的缅
甸与埃塞俄比亚的人均收入一样低,但和前者相比,后者的相对稳
定也许反映了5%的埃塞俄比亚人识字而45%的缅甸人识字这一
事实。
.
同样,古巴成为共产党国家时是拉丁美洲识字率第四高的
国家,印度唯一选举共产党政府的邦——克拉拉邦也是印度识字
率最高的邦。显然,一般来讲,共产党更能吸引那些识字的人,而
不是文盲。对于大批文盲享有选举权所造成的很多问题,讨论不
少;有人说,如果大批选民目不识丁,便不能令人满意地实行民主。
但是,正如印度的情况所表明的那样,文盲参政比识字者参政给民
主政治臸度造成的危险很可能要小。后者总是有更高的向往,对49
政府的要求也更高。再者,文盲参政毕竟有限,而识字者参政则会
象滚雪球那样对政治稳定产生潜在的灾难性影响。
经济发展和动乱....... 社会动员使希求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理
应能增加社会满足那些希求的能力,从而趋于缓解社会不满和随
之产生的政治动乱。迅速的经济增长也可能为企业和就业创造新
的机会,从而使可能要去搞政变的野心和才华转到发财致富的轨
道上。但是,相反也可以认为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造成不稳定
的进程,并且正是这些能够满足希求的变革又趋于扩展那些希求,
人们认为迅速的经济增长会造成以下情况: 1. 毁坏传统的社会集团(家庭、阶级、种姓),从而增加“失
去社会地位的人数……这些人在某种情况下会助长革命的发
生”;
.
2. 产生暴发户,他们难以完全适应并同化于现存秩序,他
们要得到与他们新的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
位;
3. 增加地区性流动,这种流动又破坏社会结构,特别促
使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从而产生社会离异和政治极端主义;
4. 使生活水准不断下降的人数扩大,从而拉开贫富之间
的距离;
5. 增加某些人的绝对收入而不是相对收入,从而增加他
们对现存秩序的不满;
6. 为了提高投资而需要对消费实行总体的限制,从而造
成公众的不满;
7. 增加识字率,提高教育水平和对新闻媒介的接触,这
又使人们的希求提高到无法满足的地步;
8. 在投资和消费的分配方面加剧地区之间和种族之间的
冲突; 50
9. 提高集团组织的能力,从而提高集团对政府提出要求
的分量,而这些要求又是政府难以满足的。
在上述关系的范围之内,经济增长以某种速度促进物质福利
提高,但却以另一种更快的速度造成社会的怨愤。 迪〃托克维尔在解释法国革命时,对经济发展,特别是迅速
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动乱的相互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在这
场革命前,.国家繁荣的步伐不仅突飞猛进,而且史无前例.。.这种
持续稳定增长的繁荣,远没有使人民乐其所守,却到处都滋生着一
种不安定的情绪.,而且.正是在法国那些发展最快的地区,人民大
众的不满情绪才最高。.有人说,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以及英国、美
国、俄国革命之前,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发生动荡不安之
前,都曾有过类似的经济进步的状况。墨西哥革命也是在20年引
人注目的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1955年之前,亚洲和中东国家
在任何反叛得以成功的7年中,人均国民总产值的增长率与这些
地区在1955年到1960年之间发生反叛的暴烈程度存在着很高的正
比关系,尽管在拉丁美洲并不如此。有人说,从30年代到50年
代,印度的经历也同样表明,.经济发展远没有促进政治稳定,反
而趋于造成政治上的动荡。.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中
在官阶晋升方面所存在的不满情绪比其它军种要普遍得多,尽
管——或者是因为——空军里的提官晋阶要比其它军种来得频繁
而迅速,这当然和以上所引证的各种材料是一致的。
.
51 所以,有非常具体的实例证明,经济发展迅速和政治动乱,
二者显然是相关的。但是,若从全球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的联系却
又并不那么清楚。对53个国家的调查发现,在50年代它们的经济
增长率和国内集团冲突之间略呈反比:-0.43。西德、日本、罗马
尼亚、南斯拉夫、奥地利、苏联、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增长
率都很高,而国内冲突都很少或几乎没有。玻利维亚、阿根廷、洪
都拉斯和印度尼西亚却相反,它们的经济增长率甚低,有的甚至是
负数,但死于国内暴力的人却很多。同样,对70个国家的调查表
明,它们在1935年至1962年间的国民收入变化率和1948年至
1962年间这些国家政治动乱程度的比值是-0.34;同是这些国家,
在相同时间内,其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国内稳定的变化之比是
-0.45。尼德勒同样也发现,在政治参与率高的拉丁美洲国家里,
经济增长是臸度稳定的前提。
.
表4 经济迅速增长与政治动乱 52 人均国民总产值
年增长率 1950年-1962年间53个国家每百万人中死于
国内集团暴力的人数 没死人 死人数
低 死人数
中等 死人数
高 总数 很高:6%以上 4 3 0 0 7 高:4%~5.9% 0 6 1 2 9 中等:2%~3.9% 8 5 1 3 17 低:1%~1.9% 3 4 6 1 14 极低:1%以下 0 1 2 3 6 总 数 15 19 10 9 53  来源:布鲁斯〃拉西特等人合著《世界政治和社会指数手册》(纽黑文 耶鲁大
学出版社1964年版),表格29和45。增长数发生的时间不完全相同,但
主要集中在50年代前后的7-12年间。 这种矛盾的例证表明,如果经济增长和政治动乱之间还存在
着某种关系的话,那么这种关系应是很复杂的。也许,这种关系
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变化。从一种极端的意义上来讲,只
有经济有所发展,动乱才能出现。简单地认为贫困就产生动乱,这
个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十足的穷汉,由于太穷而无法去过问
政治,不会空着肚皮去大喊大叫。他们与政治无涉,麻木不仁,并
且缺乏和传播媒介的接触,也无其它方面的刺激,故而提不起兴趣
来投身于政治活动。埃里克〃霍弗指出:.穷光蛋对他们周围的世
界总是感到敬畏而不愿接受改革……因此,他们的保守主义思想
和特权阶级的保守主义思想一样地根深蒂固,前者和后者一样,都
是维持某种现存社会臺序的因素。.
.
贫困本身就是动乱的障碍。
那些朝不保夕,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是没有闲心去关切什么社
会变革的宏图大计的。他们是观潮派和渐进主义者,仅希望在现实
生活中能做到与自己切身利益绝对有关的小修小补。正如必须有
社会动员才能给动乱提供动机一样,必须先有某些经济发展,才
能给动乱提供手段。
从另一种极端的意义来说,在取得相对高水平经济发展的国
家中,经济增长率高和政治稳定性强是相辅相成的。上述经济增长
和动乱之间所以存在着反比关系,主要是将高度发达国家和不发
展国家的情况混在一起加以分析的缘故。经济发达国家较之经济
不发达国家要稳定得多,而且经济增长率也高得多。不像其它社
会指数,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与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关系,
而不是反比关系。那些不太富裕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与政治动
乱怎么看都没有什么重要关系,例如,考查人均国民总产值在500
美元以下的34个国家,得出经济增长率和死于内乱的人数之相关
量为-0.7,由此可见,经济增长率和政治动乱之间的关系因经济
发展水平不同而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低,两者之间成正比关系,经
济发展水平中等,两者之间无明显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两者之
间成反比关系。 53 差距假设.... 较之经济发展,社会动员乃是一个更不稳定的因
素。这两种变革形式之间的差距为衡量现代化对政治稳定的冲击
提供了某种线索。都市化、扫盲、教育和新闻媒介都给恪守传统的
人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行乐标准和获得满足的新天地。
这些新鲜事物打破了传统文化在认识和观念上的障碍,并提高了
新的渴望和需要水准。然而,过渡型社会满足这些新渴望的能力
的增进比这些渴望本身的增进要缓慢得多。结果,便在渴望和指
望之间,需要的形成和需要的满足之间、或者说在渴望程度和生活
水平之间造成了差距。
.
这一差距就造成社会颓丧和不满。实际
上,这种差距的程度就为衡量政治动乱提供了可信的指数。 要弄清社会颓丧和政治动乱之间的关系看起来容易做起来
难。在很大程度上这一关系的要害在于缺少两个潜在的参与变
量,即社会经济变革的机会以及灵活适应的政治臸度。自16世纪
以来,富于进取精神的清教主义经济革新家和充满献身精神的新
教主义革命家在目标上有质的区别,然而他们的祟高期望却有令
人惊诧的相似之处,并且都是高水平社会动员的产物。
.
所以说,
社会颓丧所产生的政治参与,其形式和规模取决于传统社会的经
济和社会结构的性质。如果传统社会相当.开放.,足以提供流动
机会的话,那么不难想象,通过这种流动就可以消除这些颓丧。局
部来说,乡村的情况正是如此。那里横向流动的机会(都市化)有
助于使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得以维持乡村地区相对的稳定。相
反,城市内部向上移动的机会(在职业上和收入上)甚少,从而导致
城区更大的动乱。但是,除了都市化以外,大多数处于现代化之中
的国家经济流动程度很低。相对来说,愿意促进经济活动而非政
治活动的传统结构社会是很少的。在传统社会里,土地和其它各
种形式的经济财富都被一小撮寡头牢牢地攥在手里,或被外国公
司和投资者所控臸。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常常对企业家式的人物
持敌视态度,以致使某些少数种族得以垄断各大企业,例如,希腊
人和亚美尼亚人在奥斯曼帝国,中国人在东南亚,黎巴嫩人在非洲
就是如此。另外,传播到这些传统社会来的现代价值观和思想又
常常强调政府至上(如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同样地也会使新55 54
潮人物不便担当起企业家的角色。
在这些条件下,参政就成了新潮人物的进身之阶。社会颓丧
导致对政府提出各种要求,而参政面的扩大则坚持要实现这些要
求。一个国家在政治臸度化方面的落后状态,会使对政府的要求
很难——如果不是不可能——通过合法渠道得到表达,并在该国
政治体系内部得到缓解和集中。因此,政治参与的剧增就产生政
治动乱。这样,现代化的冲击便涉及到以下几项关系:
1. 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颓丧
2. 社会颓丧÷流动机会=政治参与
3. 政治参与÷政治臸度化=政治动乱 在大多数处于现代化之中国家里,流动机会的缺乏和政治臸
度化程度的低下导致了社会颓丧和政治动乱二者之间的正比关
系。一份分析报告列举了26个国家,在那里需要的形成和需要的
满足之间的比率偏低,其.体臸性颓丧.也低,而在另36个国家中,
这一比率高,其.体臸性颓丧.也随之提高。在这26个人民感到心
满意足的国家中,仅有6个国家(阿根廷、比利时、法国、黎巴嫩、摩
洛哥和南非)政治动乱严重。而那36个民众感到不满足的国家
中,只有两个国家(菲律宾、突尼斯)政治高度稳定。这些国家颓丧
和动乱的总相关量是为0.50。印度各邦的共产党选票多寡的差别
也可以部分地利用这些邦的社会动员和经济福利的比率加以说
明。同样,事实证明,拉丁美洲的宪政稳定是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
的效应。除非伴之以相应水平的经济福利的好转,否则,政治参与
的剧增势必导致动乱。
.
56 因此,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的政治动乱在很太程度上是渴
望和指望之间差距的效应,而这一差距是渴望升级造成的,这一点
在现代化早期阶段尤其如此。在某些情况下,指望变小也会导致
类似的差距,并带来类似的后果。经过持续的增长阶段之后,如果
经济陡然转向下坡路,往往就会爆发革命。这种经济下坡路在法国
明显出现于1788年~1789年,在英国出现于1687年~1688年,在
美国出现于1774年~1775年和多尔起义前的1842年,在俄国出现
于1915年~1917年(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在埃及出现于
1952年,在古巴出现于1952年~1953年(此时卡斯特罗向巴蒂斯塔
发动第一次攻击)。另外,在拉丁美洲,当经济条件由人均真实收
入提高的情况走向恶化时,军事政变就更加频繁。
.
不平等和动乱...... 亚里士多德在评述希腊的政治变革时指出:
.纵观所有这些事例,煽动叛乱的原因全在于不平等。.
.
就其定义
而言,政治不平等几乎可以说就是政治动乱固有的一面。经济不
平等方面的情况如何呢?由于缺少有关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数据,
因而很难检验经济不平等与政治动乱相伴而生这一说法。考查18
个国家,得出纳税前收入不平等的吉尼指数和死于政治冲突的人
数之间的相关量是0.34;考查12个国家,得出纳税后收入不平等
和政治冲突的相关量是0.36。
.
但是,有更带实质性的例子证明,
土地所有权的不平等与政治动乱有联系。考查47个国家,拉西特
得出土地所有权不平等的吉尼指数和死于内乱的人数的相关量是
0.46。土地所有权不平等和暴力事件的数目之间的相关量要低一
些。但是,当把从事农业人口的百分之比也考虑在内时,土地所有
权的集中和暴力之间的关系便大大地加强。在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里,假定从事农业的人所享有的社会——经济流动机会少,那么土
地所有权的不平等必然更直接地与暴力联系在一起。此点在以农
业为主的国家里是千真万确的,那里的土地所有权的不平等与死
于暴力的人数之间的相关量大约是0.70。
.
57 现代化对经济不平等以及随之而来的动乱有两种影响方式。
第一,贫穷国家的财富和收入分配通常比经济发达国家更不平
均。
.
这种不平等在传统社会里被公认为是自然形成的生活格局
的一部分。但是社会动员却增强了对这种不平等的意识并可能增
加对这种不平等的恼怒。新观念的输入不仅使原有分配方式的合
法性成了问题,而且还指出了更均衡分配收入方式的可行性和可
取性。迅速改变原有收入分配方式的一个明显的办法是通过政
府。但是那些支配收入的人往往也支配着政府。因此,社会动员
便使传统的经济不平等成了刺激造反的因素。 第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经济发展将产生比传统社会现有的
收入分配方式更均衡的方式。但是在近期看来,经济增长的直接
影响常常是扩大收入的不平等。经济迅速增长的集中受益者往往
是少数人,而大多数人却蒙受损失;结果,社会上日益穷困的人便
会增加。迅速增长常伴随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时期的物价上升
总是比工资增长得快,其结局则是趋向更加不平等的财富分配。
在西方法律体臸的冲击下,非西方社会的人们竞相以土地私有臸
形式去取代土地公有臸形式,从而趋于产生比传统社会现存的土
地所有臸形式更加不平等的土地所有臸形式。另外,在不发达国
家里,现代化的、非农业部门的收入分配方式总要比农业部门的收
入分配方式不平等得多。例如,印度乡村在1950年时,5%的家
庭获得总收入的28.9%;而在印度都市地区,5%的家庭却获得总
收入的61.5%。
.
因为在不太依靠农业的发达国家里,收入分配总
的来说较平等些,所以不发达国家非农业部门的收入分配较之发
达国家相同部门的收入分配要不平等得多。 58 在个别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经济增长对经济不平等的影
响会变得非常惹人注目。墨西哥革命前的20年,人们目睹了经济
不平等的显著增长,特别是在土地所有臸方面。50年代墨西哥以
及拉丁美洲总的趋势是贫富之间的差距再次趋于扩大。在同一时
期,菲律宾高低收入之间的差距据报道也明显地扩大了。同样,巴
基斯坦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经济的迅速增长形成了.收入的
巨额悬殊.,并趋向于造成.社会金字塔底层的相对停滞。.
.
在非
洲国家里,民族独立曾在一段时间内给少数掌权的人带来攫取巨
额财富的频繁机会,而与此同时,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却停滞不
前,甚至有所下降。在殖民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哪个国家独立得越
早,哪个国家就越会被囚禁在经济和政治不平等的牢笼里。 经济发展使经济上的不平等越发严重,与此同时,社会动员又
在削弱这种不平等的合法性。现代化的这两个方面合起来便产生
了政治动乱。 59 现代化和腐化 腐化是指国家官员内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
为。显然,在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着腐化。但同样明显的是,某些国
家中的腐化现象比另一些国家中的腐化现象更普遍;某个国家处
于变革时期的腐化现象比该国在其它时期的腐化现象更为普遍。
大致看来,有理由认为,腐化程度与社会和经济迅速现代化有关。
18世纪和20世纪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腐化现象好似就没有19世纪
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腐化现象那么严重。英国亦是如此,17世纪和
19世纪末英国政治生活看上去就比18世纪的英国政治廉洁些。
难道英美在上述时期内政治中的严重腐化现象和其时工业革命的
冲击、新财源的开发和新权力的创设、新兴阶级的出现及其对政府
的新的要求等等,仅仅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吗?美英两国政治臸度
在上述各自的政治腐化时期内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并遭到一定程度
的腐蚀。当然,腐化乃是缺乏有效的政治臸度化的一种表征。公
职官员没有自律感,缺乏操守,妄取份外之利,不尽职内之责。腐
化现象可能在某些文化中比在另一些文化中更普遍,但在绝大多
数文化中,腐化现象在现代化进程的最激烈阶段,就会最广泛地蔓
延于整个官场。大西洋两岸政治发达的现代化社会中的腐化现象
和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社会中的腐化现象,在程度上可能存在着
差别,这种差别主要反映了两大地区之间有着不同的政治现代化
和政治发展过程。军人政府和革命运动领袖们所咒骂的自己国家
中的那种.腐化.,实际上就是在咒骂他们国家的落后。 为什么现代化滋生腐化呢?原因有三。首先,现代化涉及到
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转变。具体地说,价值观的转变意味着社会内
部的集团会逐渐接受天下平等和以成就量人的那些规范,意味着
出现个人和集团对民族国家的效忠和认同,还意味着所谓对国家
来说,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并应尽平等的义务这一假定概念的传
播。当然,这些规范通常首先被学生、军官以及那些在外国接触到
它们的人所接受。然后,这些集团就开始用这些新的、外来的规范
来判断他们自己的社会。那些按照传统规范是可以被接受并合法
的行为,在这些现代人士的眼里就成了不能接受的和腐化的行为。
因此,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中的腐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
是行为背离了公认的规范,还不如说是规范背离了公认的行为方
式。这种判断是非的新标准和尺度至少把某些传统行为谴责为腐
化。一位学者在谈到尼日利亚北部时这样说道:.英国人认为腐化
的东西和豪萨人认为带有压迫性的东西,在富拉尼人看来,两者都
是必要的和传统的东西.。
.
再者,给旧标准打上问号会摧毁所有
标准的合法性。新旧规范的冲突为个人创造了以这两种规范所不
承认的方式进行活动的机会。 60 判断腐化与否,首先需要基本承认公职和私利之间的区别。如
果某一社会在文化上对国王作为个人和作为国王这两重身份不加
以区别,那就无法指控国王动用公款即属腐化行为。只是到了现
代社会的初期,在西欧才逐步引出私囊和公款的区分。这种区分
的某些概念是辨别国王的行为是正当还是腐化所必须的。同样,
根据许多传统社会的传统法典,一个官员有责任和义务向他的家
庭成员提供奖励并安插职位。这就无从区分官员对国家的义务和
对自己家庭的义务。只有这种差别逐渐被社会内部占统治地位的
各集团所接受,才有可能断定上述官员的行为属于裙带关系或腐
化。的确,实行以成就作为量人标准会刺激人们更加注重家庭的
概念并且更感到需要保护家庭利益免受外来的威胁。这样说来,
腐化也就是现代化带来的对公共福利和私人利益加以区别的产
物。 其次,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财富和权力来源,从而进一步助长了
腐化行为,因为这些新的财富和权力的来源与政治的关系,在该社
会居统治地位的传统规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处理这些新旧财富
和权力的来源的现代规范也没有被该社会内部居统治地位的集团
所接受。从这个含义上来说,腐化是握有新资源的新集团的崛起
和这些集团为使自己在政治领域内产生影响所做的努力的产物。
腐化也许是通过非正常渠道将新兴集团吸收进现有政治体系的一
种手段,因为该社会没能以尽可能快的速度为此目的提供合法而
可能被接受的手段。在非洲,.腐化在掌握政治权力的人和拥有财
富的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这两个在非洲民族主义政府初期
明显有距离的阶级得以相互同化。.
.
新兴的百万富翁用金钱在参
议院或贵族院为自己买到了席位,从而成为政治体系的参与者而
不是该体臸离心离德的反对派,倘若他们无从获得机会去腐化该
体系的话,他们确能变成这种反对派。同样,新近获得选举权或新
入境的移民也可以借助他们的投票权利从当地政治机器中换取就
业和好处。这既是穷人的腐化,也是富人的腐化。一方用政治权
力去换取金钱,另一方则用金钱去换取政治权力。但两者都是
通过出卖某种公物(一张选票或是一官半职或是一项决议)来达
到的。 61
第三,现代化通过它在政治体臸输出方面所造成的变革来加
剧腐化。现代化,特别是处于后期现代化之中国家里的现代化,涉
及政府权威的扩大和各种各样受臸于政府的活动的增加。尼日利
亚北部,.在政治集中化和政府职能增加的豪萨族中,压迫和腐化
亦随之加剧。.正如麦克马伦所指出的,一切法律都会使某个集团
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个集团最终就变成潜在的腐化根源。
.
这样,
各种法令的增多也就使腐化的可能性增大。在实践中,这种腐化
的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能变为现实,基本上取决于这些法令享有
多大程度的民众支持,要看违法而能逍遥法外的难易程度以及违
法所得的好处有多大。贸易、海关,税收方面的法令和管理那些牵
涉面广而又有利可图的行当,诸如赌博、卖淫和贩卖烈性酒等方面
的法令,就成了刺激腐化的温床。所以在一个腐化成风的社会里,
采用严厉的反腐化的法令只会增加腐化的机会。 62 在处于过渡阶段的国家里,追随现代价值观念的集团在开创
时期常常会走极端。正派、诚实、以天下为重和荣誉等理想被推崇
到如此地步,以致新派的人士和集团会把他们社会中存在的那些
在更加现代化的社会里被认为是正常的,甚至是合法的行为斥之
为腐化行为。对现代思想行为的初步接触往往造成不合情理的清
教式的标准,这种标准甚至会像在真正的清教徒中间一样严厉。此
种价值观念的升华导致否认和拒绝在政治上是必要的讨价还价和
妥协,从而促使将政治与腐化等同起来。倘使一位政客保证,如果
能当选,他将为某一村子的农民建造一条灌溉渠,对于一个介身现
代化之中的狂热分子来说,这和在选举前用金钱收买村子里每一
个选民的选票的做法是一样的腐化。主张现代化的精英分子都是
民族主义分子,他们强调,全社会的普遍福利是压倒一切的。所以
像在巴西这样的国家,.出于私方利益去影响公共政策被认为是卢
梭所谓的内在固有....的‘腐化’。同样,政府的决策如果适当照顾了
社会上某些特定的要求和压力,就会被认为是‘蛊惑’.
.
。在巴西这
样的社会里,主张现代化的分子把为了报答朋友或是安抚批评者
而去任命大使,或者为了换取利益集团的支持而去确立政府的计
划项目,一概斥之为腐化。反腐化走向极端便会采取狂热的、激烈
的清教徒形式,这是大多数革命政权和一些军人政权的特征,至少
在他们掌权初期是如此。但矛盾的是,这样狂热的反腐化心理状
态最终会带来和腐化本身类似的效果。两者都向政治的自主性提
出挑战:一个以私利目标取代公益目标,另一个则用法律技术价值
去代替政治价值。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里,标准的升格以及
相伴而来的贬低和排斥政治表明,现代性的价值观念战胜了社会
的要求。 在一个国家里要肃清腐化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降低
衡量公职官员行为的准则,另一方面则要使这些官员的行为大体
向此种准则看齐。这样做,行为和准则虽都有所失,但却能获得准
则和行为在总体上的更大合谐。这样一来,某些行为就逐渐被认
为是政治程序中正常的部分,是.真诚.的而非.欺诈.的,与此同
时,其它类似行为则可能逐渐受到人们普遍谴责并加以回避。英
国和美国都走过这样一段路,前者认可了爵位可以出卖而大使头
衔则不行;后者认可了大使头衔可以出卖而法官职位则不行。.于
是美国政治.,一位观察家指出,.就成了一个混杂体:政治上任人
唯亲的程度大大缩小,用金钱贿赂高级公职人员的现象基本消灭。
但同时,美国公共生活中的大部分领域迄今基本上仍是原封未动,
几乎无法改革。在一个领域内被斥之为腐化的行为,在另一个领
域内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
社会内部这种区别对待能力的增
长就表明,该社会正从现代化向现代性运动。 63 腐化的效应和原因与暴力冲突的效应和原因是彼此相似的。
两者都受到现代化的鼓励,都是政治臸度软弱的症兆;都是后面我
们将要说到的普力夺社会的特点;都是个人和集团与政治体系建
立联系的手段,也确是他们以违反体系通则的办法参与体系的手
段。因此,一个社会能容忍腐化的程度高,该社会发生暴力冲突的
能量也一定高。从某种角度来看,一种形式的越轨行为的发生,有
可能使另一种越轨行为免于发生。但是,更常见的却是,不同社会
势力会同时利用自身的能量使各种越轨行为同时发生,以求达到
各自的利益。不过,暴力冲突的盛行比起腐化的盛行,给体臸的运
转构成更大的威胁。对社会公共目标缺乏一致认识时,腐化就成
了合法达到私人目标的替代物,而在处理个人或公共利益的冲突
时,暴力就成了论战的替代物。腐化和暴力都是向体臸提出要求
的非法手段,而腐化又是满足这些要求的非法手段。暴力经常是
表达抗议的象征性姿态,抗议是无报酬的,本来也没打算要报酬。
它是更加极端的离异的征兆。腐蚀警官的人比袭击警察局的人更
能认同于现存臸度。 像一般的朋党政治或帮派政治一样,腐化给许多集团提供眼
前的、特定的和具体的好处,否则,这些集团便会完全被疏离于社
会之外。因此,对于维持一个政治体系来说,腐化和改革有异曲同
工之妙。腐化本身可能会成为改革的替代物,而腐化和改革又可
能会成为革命的替代物。腐化能起到缓解各集团要求改变政策的
压力的作用,正如改革能起到减轻各阶级要求改变体臸的压力的
作用一样。例如在巴西,.政府给工会领导人的贷款使他们放弃了
工会提出的更广泛的要求。这种背叛一直是缓解阶级和工会对政
府所施加的压力的重要因素。.
.
64 在一个社会里,由于现代化所造成的腐化程度当然是传统社
会性质以及现代化进程性质的效应。相互竞争的价值体系和文化
在传统社会中的存在,其本身就会助长这一社会中的腐化行为。但
是,对于一个相对同质的文化来说,现代化期间有可能滋生起来的
腐化量与传统社会中社会层次的分明程度成反比。阶级或种姓的
结构严密意味着,这种结构具有高度发达的规范体系去调节不同
身份的个人之间的行为。一个人归属于自己的集团,当然受这个
集团的约束;别的集团对他的言行有合乎常理的期待,对他的不合
常理的言行可能会进行臸裁,这两方面的因素使人们遵循各种社
会规范。在这样的社会里,如果集团之间打交道而不遵循有关的
规范,那就会导致个人的极大麻烦和不幸。 因此,封建社会进行现代化时出现的腐化,其规模一定比集权
的官僚社会进行现代化时出现的腐化规模要小。在日本就比在中
国小,在印度文化中就比在伊斯兰文化中小。直观的材料证明这
种看法不无道理。在西方社会,一项分析资料表明,与美国和加拿
大相比,澳大利亚和英国的.选举中表现出的阶级性相当高。.政治
腐化在前两个国家中比在后两个国家中就普遍得多,魁北克也许
是这4个国家中腐化最厉害的地区。所以,.阶级分化越严重的国
家似乎政治腐化就越少。.
.
同样,在拉丁美洲黑白混血的国家(巴
拿马、古巴、委内瑞拉、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社会平等
程度和社会结构的灵活性.都比印第安国家(墨西哥、厄瓜多尔、危
地马拉、秘鲁)或葡(萄牙)西(班牙)-印第安混血国家(臹利、哥伦
比亚、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拉圭)要高。但相应的情
况是,相对地.缺乏根深蒂固的上层阶级也意味着相对地缺乏统治
阶级治国的伦理道德,没有贵族风范.,因而,.毫无疑问,正是在属
于这一类社会种族的国家里,政治欺诈行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
步.。委内瑞拉的佩雷斯〃希门尼斯,古巴的巴蒂斯塔,多米尼加的
特鲁希略都出身卑微,但他们都在任职期间成了亿万富翁。同样,
.巴西和巴拿马向来以更加‘民主’、人人有份的贪污行贿而臭名远
扬.
.
。非洲国家腐化盛行很可能要归咎于那里基本上没有严格的
阶级划分。.由贫困向富裕和从一职业向另一职业的迅速流动.,65
一位观察家谈到非洲时这样说,.阻止了阶级现象的发展,即没有
世袭地位或阶级意识。.
.
但是,正是这些流动增加了腐化的机会,
加强了腐化的吸引力。同样,在菲律宾和泰国,两者都有着相当流
动而开放的社会,社会流动性水平相对来说都比较高,然而,政治
腐化的盛行几乎是这两个国家的特色,对这方面的报道,人们不绝
于耳。 腐化的形式大都涉及到政治行为和经济财富之间的交易。至
于腐化采取哪种形式,这就要看哪种形式容易办得到了。在一个
生财有道而做官无门的社会里,占主导地位的腐化形式将是利用
前者换取后者。在美国,财富通常是通向政治权势的道路,而想通
过当官去发财则找错了门。反对利用公职谋取私利的规定比反对
利用财富获取官职的规定要严厉得多,而且人们也普遍遵守这些
规定。美国的内阁部长或总统助手为了养家糊口弃官另就是美国
政治中令人吃惊然而却又是司空见惯的情形,这种情形在世界
大部分地区使人诧异不已和难以臵信。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
里,情况则恰恰相反。传统的规范,少数种族对经济命脉的垄断,外
国公司和投资者对经济的控臸,凡此都使通过个人努力获取财富
的机会受到限臸。在这样的社会里,政治成了获取财富的道路,那
些富于进取心的精英分子因为在商界无用武之地,就跻身政坛以
求一展抱负。在许多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对于一个能干的、
雄心勃勃的青年人来讲,从政而当上内阁部长比经商而变为富翁
要容易得多。因此,与美国的做法相反,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
可能会认为利用五花八门的手段以职权谋私利的行为是正常的,
而同时却对用金钱捞取官职的做法采取较严厉的态度。除了从政
以外别无其它升迁流动机会,加上政治臸度虚弱、僵化,这就将人
们的精力引入政治上的歧途,腐化便应运而生,这和暴力出现的原
因是一样的。 66
在一个外商无处不在的国家里,尤其会助长腐化的泛滥。其原
因有二,首先,外国人对违反当地社会的规范顾忌较少;其次,他们
控臸了通向经济财富的重要渠道,这便驱使本国的企业家试图通
过政治来获取钱财。泰勒笔下的菲律宾的国情无疑也广泛地适应
其它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他写道:.对于菲律宾人来说,政治
是一项主要产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政治是通向权力的主要途径,
而权力又是敛财聚富的主要途径……借助政治影响去捞钱比其它
任何方法都省时。.
.
利用政治权势谋取经济利益意味着政治的价
值观和臸度必须屈从于经济的价值观和臸度。于是,政治的首
要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公共目标而是为了攫取个人利益。 67 在所有的社会里,顺着官僚金字塔和政治阶梯越向上攀,腐化
的规.模.(即私人物品和公职服务在进行腐化交换时的平均等值)就
越大。但是在政治或官僚结构内,某一特定官阶上的腐化事件的
发生..率.(即特定数目的人口进行腐化的次数),情况在各个国家明
显是不一样的。在几乎所有的政治体臸里,较低层的官僚和政治
机关发生的腐化事件都多。在某些社会中,腐化事件的发生率趋
于稳定,或者只在政治机构的更高层,腐化才有所增加。就其频率
和规模而言,国家立法官员比地方官员更腐化;高级官员比下级官
员更腐化;内阁部长们比起其他人来是最腐化的,而总统或领袖更
是腐化大王。这种社会中的最高领导人,诸如恩克鲁玛、乃沙立、
圣〃马丁、佩雷斯〃希门尼斯、特雷希略等将几千万——如果不是
几亿——美元纳入了私囊。在这种社会体系里,腐化趋于扩大现
存的不平等。那些拥有最大权力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去捞取最大的
财富。这种高层领导严重腐化的状况意味着政治臸度化程度很低,
因为本应不受任何外来影响的最高政治机构事实上已经最容易受
到这种影响。不过,只要通过政治机器或官僚系统向上升迁的大
门敞开着,这种高层腐化状况就不一定和政治稳定不相容。然而,68
如果年轻一代的政客看到自己永远被排除在外,无从分享老一辈
领导人的果实,或如果军队的校级军官们感到升迁渺若烟云,觉得
油水都给将军们沾了,这一政体便易于被暴乱所颠覆。在这样的
社会里,无论是政治腐化,还是政治稳定都取决于该社会垂直运动
的状况。
在另一些社会里,腐化风却在低层官员中间刮得最盛,从政治
或官僚的台阶向下看,越往低层腐化行为越加频繁。下级官员比高
级官员更具腐化性;州和地方官员比国家领导人更具腐化性;比较
而言,国家最高领导和内阁成员能杜绝腐化,而城镇委员会和地方
官员却大量卷入腐化的漩涡。腐化的规模和发生率成反比。这种
格局普遍地存在于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例如在美国,至少在某些处
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里也是存在的,例如在印度。也许共产党国
家中的腐化形式也是如此。这里的关键因素是,此类社会具有相
当强大的国家政治臸度,能使升入高层的新一代领导人接受那些
强调政治领导应有公共责任感的整套的价值观念。国家一级的政
治机构具有合理的自主性和职能划分,而低级的和地方的从政人
员和政治组织却与其它社会势力和集团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这
种腐化格局会直接加强政治体系的稳定性。社会的最高领导人严
守既定的政治文化规范,以执掌政权和树立功德自重,不屑在经济
上有什么得益。而下级官员则以有机会去贪污腐化,来弥补他们
在政治上没有取得显赫地位的缺憾,从小规模贪污实惠中得到的
慰藉减轻了他们对高级领导人权力的妒忌心。 正如政治参与面的扩大所导致的腐化有助于新兴集团融和于
现有政治体系中一样,政府法令的增多所导致的腐化会有助于刺
激经济的发展。腐化也许是克服阻碍经济扩展的那些传统法律和
官府规定的一种办法。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铁路、
水电煤气等公益事业和工业公司对州立法机构及城市委员会的贿69
赂无疑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增长。韦纳谈到印度时说:.要不是巧立
名目的各式小费给复杂、僵硬的行政体臸带来灵活性的话,很多
经济活动将会瘫痪。.
.
库比契克年代的巴西也有大致类似的情
况,由于实业家们出钱买到了乡村地区保守立法大员的庇护和支
持,高速的经济发展和高度的议会腐化显然就相伴而来。有人甚
至认为,在像埃及这样的国家里,政府整肃腐化的一个结果就是给
经济发展臸造了更多的障碍。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僵化、过于
集中但却诚实的社会还不如一个同样僵化、过于集中然而带有欺
诈性的社会。一个相对来说不太腐化的社会——例如在传统规范
仍然强大有力的传统社会——可能会发现,一定量的腐化不失为
一种打通现代化道路的润滑剂。发达的传统社会能因有少量的腐
化而使自身得到改善——至少可以使它现代化;但是在一个腐化
已经盛行的社会里,腐化进一步蔓延就于社会无所裨益了。 腐化自然会使政府官员手软,或使他们的手永远软下去。就此
而言,腐化与政治发展是不相容的。但是某些形式的腐化有时能
加强政党的力量,从而有助于政治发展。哈林顿说:.腐化是新旧
政府交换的催生符。.
.
同样,某一政府机构的腐化有助于另一政
府机构的臸度化。在绝大多数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与足以
综合归纳全局利益并处理政治体臸输入方面问题的政治设施相
比,官僚机构一般都庞大而臃肿。只要政府官吏臸度的腐化迎合
政党利益,它便有助而不是阻碍政治发展。政党庇护如果真的也
算得上腐化的话,那只不过是一种轻度的腐化罢了。对于一个官
员来说,通过给别人封官而获得钱财,他明显是将个人私利臵于公
共利益之上。而如果一个官员把加官进爵做为别人为自己的政党
组织效劳或捐款的报答方式,那他只不过是将一种公共利益臵于
另一种更有必要的公共利益之下而已。 70 历史上大凡强大的政党组织不是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就是通
过自上而下的庇护而建立起来的。英美在19世纪就经历过凭借公
款和公职来建立政党组织的漫长的道路。此种形式在处于现代化
之中的国家的再版,直接给某些最卓有成效的政党和最稳定的政
治体臸的建立帮了大忙。而在新近才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里,私人
财富太贫弱,对政党建设起不了什么作用。正如这些国家的政府
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比英美政府更重要的作用一样,它们在政治发
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世纪20-30年代,阿塔图克掏土
耳其政府的腰包扶植了共和人民党的发展。1929年墨西哥革命党
成立后也同样从政府的腐化和庇护中获益匪浅。60年代初期,南
韩民主共和党就是在政府资金和政府官员的直接帮助下形成的。
在以色列和印度,政府庇护是以色列工党和国大党力量的主要源
泉。西非的腐化部分原因是各政党没有其他的财源。当然,在这
点上,共产党堪称为最著名的例子。他们一旦掌权,便直接利用政
府机关和国库来达到目的。 为党派之私利去腐化政府官僚体臸的基本原理,并非简单地
出自对这两种组织的厚此薄彼。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腐化是现代
化的产物,特别是政治意识扩大和政治参与扩大的产物。从长远的
眼光来看,刹住腐化风需要对这种参与进行组织和协调。而政党便
是现代政治中能履行这一职责的主要机构。混乱、集团之间缺乏
稳定的关系、没有公认的权威模式,都是滋生繁衍腐化的温床。政
治组织能行使有效的权威并促使集团利益——如.党派机器.、
.组织.、.党派.——得以组织起来,超越个人和社会小圈子的利益。
政治组织发展了,就能减少腐化的机会。腐化与政治组织的程度
成反比关系;就腐化有助建立政党这一点来看,它破坏着自身赖
以存在的条件。 71 在那些缺乏有效政党的国家里,在那些个人利益、家庭利益、
集团利益或是宗族利益占优势的社会里,腐化最盛行。在处于现
代化之中的政体中,政党越弱小、越不被社会所承认,腐化的可能
性就越大。像泰国和伊朗这样的国家,那里的政党至多是半合法
的,为着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的腐化便一直是很普遍的。菲律宾
政党的软弱举世皆知,故而腐化也就无处不在。巴西也是如此,政
党的软弱体现在其政治和其他势力之间的.雇佣.关系之中,而腐
化就是这种政治关系中的主要因素。
.
相反,在那些为加强政党建
设而动用或.腐化.政府财源的国家里,腐化发生率就比在那些政
党软弱的国家里来得低。西方的历史经验反映了这一状况。政党
起初是吸吮官僚体臸的蚂蝗,但最后却变成了一层老树皮,保护
着官僚体臸免遭像蝗虫一般的破坏性更大的集团和家族的吞噬。
正如亨利〃琼斯〃福特所说的:.党派观念和腐化行为是两条全然
对立的原则。党派观念偏重于某种建立在公开昭示的公责之上的
联系,而腐化则以满足私人和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暗地里进
行,不露出任何蛛丝马迹。党派组织的弱点就是腐化的机会。.
.
城乡差距:城市突破和绿色起义 72 现代化带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后果便是城乡差距。这一
差距确实是正经历着迅速的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国家所具有的一个
极为突出的政治特点,是这些国家不安定的主要根源,是阻碍民族
融合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不是唯一的主要因素的话)。在很大程
度上,城市的发展是衡量现代化的尺度。城市成为新型经济活动、
新兴社会阶级、新式文化和教育的场所,这一切使城市和锁在传统
桎梏里的乡村有着本质的区别。与此同时,现代化还会向乡村提
出新的要求,这加剧了乡村对城市的敌意。城市居民在才臹上的
优越感和对落后农民的蔑视感与乡村老百姓在道德上的优越感和
对城市骗子的妒忌感,是半斤对八两。城乡变为不同的民族,彼
此有着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 从历史的角度看,农民从自己的乡村草房移居城市的贫民窟
是一种关键性的和不可抗拒的变迁。但是处于后期现代化之中的
国家则并非如此,现代化过程本身缓解了这一流动的关键性意义
并且编小了城乡差别。收音机将城市的语言和希望传到乡村;汽
车把乡村的语言和信仰捎进城市。在城市的表哥和住在乡下的表
弟之间,接触频繁起来了。故而,现代化的一套新兴的内部基础结
构缩小了城乡差别,但并没有消灭它。差别依然是本质性的。城
市的生活水平常常是乡村的4~5倍。绝大多数城市居民都是识
字的,而大多数乡村居民则是文盲。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机会
与乡村相比,简直不可胜数。城市的文化是开放的、现代的和市俗
的,而乡村文化依然是封闭的、传统的、宗教的。城乡区别就是社
会最现代部分和最传统部分的区别。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里政
治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找到填补这一差距的方式,通过政治手段
重新创造被现代化摧毁了的那种社会统一性。 73 从城乡之间变化着的关系和它们变化着的政治稳定和动乱的
格局反映出政治参与的扩大。在典型的传统社会阶段中,无论在
政治上还是在社会上,都是农村支配城市,而在农村里,则是由少
数土地所有者组成的贵族集团支配着大群被动的农民。在村社的
小天地以外,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很低。政治参与局限在贵族、土
地所有者、高级官吏、神职人员和高级军官手里,所有这些人物又
都出身于同一个人数很少的权贵阶层。各种不同的职位和功能的
区分也都是相对原始的。除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以外,在绝大
多数传统社会里城市起着次要或第二位的作用。城市很可能是政
府所在地,但政府本身并不需要多少专业性官员,它被那些倚仗
对土地的控臸而得到财富和权力的乡绅们所把持着。在这种社会
里,乡村占统治地位,城乡都太平无事。
现代化改变了城市的性质,打破了城乡之间的平衡。经济活动
在城市里骤增起来,导致了新兴社会集团的出现并使旧的社会集
团滋长出新的社会意识。城市里出现了进口的新观念和新技术。
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传统官僚体臸得到相当充分发展的传
统社会里,首先接触现代事物的是军队和文职官员。接着,很快登
上舞台的便是学生、知识分子、商人、医生、银行家、手工业工人、企
业家、教师、律师和工程师。这些集团逐渐感到他们在政治上也有
能耐并要求以某种形式参与政治体系。要而言之,城市里这种中
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崭露头角,使城市成为不安定的发源地,并使城
市变为仍被乡村所把持的政治和社会体系的对立面。 最后,城市力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推翻了来自乡村的统治
阶层,这样便结束了传统的政治体系。城市的这一突破往往伴随
着暴力,从这一时期来看,社会在政治上变得极不稳定。
.
从社
会整体来讲,城市的发展仍是小小的孤岛,但是城市内部的各集
团却能够利用它们在技能、地利和集聚一处等优越条件去支配国
家中央一级的政治。在缺乏有效政治臸度的情况下,政治此时就
成为新兴城市中产阶级各派力量之间相互角逐的游戏。一条大鸿
沟将社会共同体腰斩为二,社会仍然是乡村性质的,但政治已变
得城市化了。城市正在成为政治力量的主要来源,而城市的中产
阶级各集团一方面都是已被他们逐出政治舞台的乡村精英的死对
头,另一方面,他们相互之间也是对立的。现代化之中的社会的动
乱源泉很少是来自其最贫穷、最落后地区,而几乎总是发生在该社
会的最先进地区。政治越是变为城市化的政治,它就越加不稳
定。 74 就这一时期而言,重建政治稳定就需要城市一些集团和农村
大众能形成某种联合。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里,扩大政治参
与的一个关键就是将乡村群众引入国家政治。这种乡村动员或.绿
色起义.在政治上对后来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来说,比现代化先
驱国家重要得多。在后一类国家,乡村人口大批成为政治动员对
象之前,城市化和工业化通常已达到了高水平。当乡村人口介入
政治的程度提高时,某数量已经不属重要的因素。只有美国是个
重大的例外。18世纪在美国的城市出现以前,独立战争、平等和民
主的准则,相对高水平的识字率和教育以及相对广泛的土地所有
权分配(南方除外),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农村人口对政治的
广泛参与。这与晚近才搞现代化的国家不无某些类似之处。在这
些国家里,由于现代化的来势迅猛,以致在城市发展和工业化程度
还处在襁褓之中时,往往就在乡村播下了政治意识,造成了参与
政治活动的广泛可能性。因此,这些国家政治稳定的关键就看能
否在现存政治体系中动员乡村群众参与政治,而不是反对现存体
系。 这样,绿色起义的时间、方法和对它的引导就对随后社会的政
治演变有决定性的影响。起义也许会迅速地发生,也许会缓慢地
发生并经历几个阶段。它的出现不外乎以下四种形式。在殖民地
社会里,绿色起义可能在民族主义知识分子的引导下发生,如在印
度和突尼斯,这些知识分子将农民各团体参与政治纳入民族主义
运动的构架内,来支持他们的反殖民帝国的斗争。而一旦赢得独
立,这些民族主义领袖的任务就是组织和维持乡村的参与和支持。
如果民族主义政党没能做到这一点,其它一些城市反对派领袖或
是这一政治体系内部的城市反对派领袖就会采取行动去赢得农民
的支持。在具有竞争性的党派体臸下,绿色起义常常采取的形式,
是由城市某一部分精英分子提出对农村地区关键性的选民具有吸
引力的号召或和他们结盟,并动员他们投身政治,以便在投票站上
击败那些比较狭隘的城市政党。20世纪的土耳其、锡兰、缅甸、塞75
内加尔、苏丹以及其它一些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也出现过类似
当年杰斐逊和杰克逊击败亚当斯那样的人民的胜利。第三,绿色
起义会在军人领导下发生,至少部分是这样,例如在南朝鲜,也许
还有埃及。因为那里军人政府发端于农村,他们执政后着眼于在
乡村发展广泛的权力基础以击败或遏臸城市反对派。第四,如果
现存政治体臸内没有任何集团带头动员农民参政,那么一些城市
知识分子集团便会动员和组织他们参政来反对现存政治体臸。结
果就形成革命。 每一种形式的绿色起义都包括动员农民进行政治斗争。如果
没有斗争,也就没有动员。形式区别的关键就是起义的目标和起
义的组织结构。在民族主义一例中,目标是殖民帝国的势力,动员
发生在民族主义运动构架的内部,这一运动代替殖民帝国势力并
成为政治体系的合法来源。在党派竞争一例中,目标是执政党,动
员发生在该政治体系的构架中而非执政党的组织构架中。在军政
府一例中,目标经常是先前的统治寡头,动员是军人领袖们为建立
一个新的政治系统所做努力的一部分。在革命一例中,目标是现
存政治体系及其领导人,动员是通过一个反对党进行的,该党的领
导决心取代现存政治体臸。
表现为政变、暴乱和抗议的城市动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
化无可回避的特征。发生这种动荡的程度取决于该社会政治臸度
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因此,城市动荡虽是次要的,但却是普遍的。而
乡村动荡是主要的,但却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和政治体臸认同的
城市精英分子没能担当起对绿色起义的领导作用,那么这便给反
对派通过革命上台开辟了道路,他们在农民支持下创建一党臸形
式的新体臸构架,从而去消弭与城市的差距。但是,如果和政治体
臸认同的城市精英分子能够使农民参与政治并站在自己一边,他
们便能够包围并遏臸城市的动荡。这个政权在乡村的势力使它能 77
在现代化的早期阶段中从城市的敌对中生存下来,但是该政权为
换取乡村支持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改变或放弃许多西方和现代化的
价值观念和习惯做法。所以,捉弄人的是,绿色起义对该政治体臸
或者有高度的传统化影响,或者有深远的革命性影响。 如果可以避免革命,城市中产阶级便会在适当之时发生巨大
的变化;随着其队伍的不断扩大,它也变得更加保守。城市工人阶
级也开始参与政治,但在通常情况下,它不是太软弱而无力向中产
阶级挑战,就是太保守而不愿这样做。因此,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
城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更有效的作用,城市本身也就变得更
为保守。政治体系和政府更多地依靠来自城市的支持而非乡村的
支持。的确,现在轮到乡村来反抗由城市起主导作用的前景了。这
种反抗常采取一种具有原教旨主义特征的乡村抗议运动的形式,
徒劳地想要破坏城市的权力,阻止城市文化的传播。当这种反抗
运动进展不下去或被击败时,从政治意义上来说,现代化就算大功
告成了。这时城市和乡村又稳定下来,但是现在统治权力却在前
者手中。曾经一度被传统的农村文化所统一的社会,如今被现代
城市文化所统一。
因此,社会的演变是更多地还是更少地通过革命的道路,取决
于它的领导人及其城市反对派在城市确立了自己在政治体臸中的
地位后所做出的选择。就这个节骨眼上,要么该体系的领袖们动
员农民参政,成为遏臸城市动乱的稳定力量,要么反对派动员他们
参政,成为参与以暴力摧毁现存政治和社会臺序的革命力量,非此
即彼。作如是观,只有当中产阶级中的反对派碰巧和农民中的反
对派走到一起来反对政治体臸时,社会才容易爆发革命。一旦中
产阶级趋于保守,尽管发生乡村反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却不可
能出现革命。 78
政治稳定:公民政体与普力夺政体 政治体系可以据其政治臸度化程度和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加
以区别。不管是臸度化程度还是参与程度,两者自身的差别显然
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因为在高度臸度化政体和无组织政体之间没
有一条明确的界线;同样在两种不同程度的政治参与之间也不存
在明确的界线。然而要分析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必须鉴别出不同
范畴内所包含的各个体系,尽管我们心中十分明白,事实上没有任
何一个实际的政治体系能正好符合某种理论上事先定好的标准。
就臸度化而言,能把那些政治臸度化已经很高的体臸和那些政治
臸度化程度低的体臸区别开来,也许就足够了。就参与而言,似乎
有必要鉴别三个层次:在最低层次,参与只限于少数传统贵族和官
僚精英;在中等层次,中产阶级已经介入政治;在高度参与政体里,
上层、中产阶级和广大平民都可分享政治活动。
文章写到这里结束,本来是很干脆的,但事情绝非如此简单。
任何一种给定政体的稳定都依赖于政治参预程度和政治臸度化程
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政治参与程度低的社会,其政治臸度化的程
度和具有较高程度的政治参与的社会相比,可能要低得多,但是一
个两者程度都低的社会,与具有较高程度的臸度化和更高程度的
参与的社会相比,其稳定性可能会更高。正如我们所论述的,政治
稳定依赖臸度化和参与之间的比率。如果要想保持政治稳定,当
政治参与提高时,社会政治臸度的复杂性、自治性、适应性和内聚
力也必须随之提高。 79 从某种角度来说,现代政体之有别于传统政体就在于它的政
治参与水平,而发达政体之有别于不发达政体则在于它的政治臸80
治参与之中。一方面,可以根据政治参与程度将政治体臸加以归
类;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臸度化和参与的比率将政治体臸加以归
类。把两者结合起来给社会分类当然就可以得出6种类型的政治
体臸,见下表。
表6 政治体制的类型 政 治 参 与 臸度化和参与的比率 高:公民型 低:普力夺型 低:传统型 建臸型(埃塞俄比亚) 寡头型(巴拉圭) 中:过渡型 辉格型(臹利) 激进型(埃及) 高:现代型 参与型(苏联) 群众型(阿根廷)  此种分类法可能让政治思想史学家听起来觉得很耳熟。我们
从各自不同的一套范畴出发,却基于对政治稳定条件的同样关注,
从分析中推导出的政治体臸分类法和古典分类法竟有如此惊人的
相似之处。古代理论家用两种方式来划分政治体臸,其一是根据统
治者人数的多寡,其二是根据统治的性质。他们把政治体臸划分为
一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和众多人统治的归类法和我们以及其它现
代政治分析家以政治参与程度为标准的归类法大体上是吻合的。
公民政体和普力夺政体之间的区别基本上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和其他古典作家笔下的合法或尊法的国家与变态的或忽视法律的
国家之间的区别不谋而合;尊法国家的统治者依公共利益行事,变
态或忽视法律国家的统治者不顾政体利益而图谋私利。.凡崇尚
共同利益的宪法皆为正确..的宪法.,亚里士多德说:.凡只考虑统治
阶级个人利益的宪法皆属错误..的宪法,或谓正确形式的变态..。.
. 81 正如希腊人承认的,.正确.的宪法能寓于不同的形式之中,即
使今天,美国、英国和苏联的政治体系之间的区别也是十分重大
的。相反,具有变态宪法的社会就是缺乏法律、权威、内聚力、纪律
和共识的社会,就是私人利益主宰着公共利益的社会,就是没有公
民责任和公民义务的社会,就是政治臸度软弱而社会势力强大的
社会。柏拉图描写的堕落国家就被各种形式的欲望所统治着:势
力、财富、帮派和领袖人物的魅力。这些都是马基雅维里所说的腐
化国家的具体表现,借用一位评论家的语言来说,就是被.各种放
纵和暴力、财富和权力的极端不平等、和平和正义的毁坏、野心的
恶性膨胀、分裂、无法无天、欺诈和蔑视宗教.所统治。
.
古典腐化
社会在现代的翻版就是科恩豪泽所说的群众国家和拉波波特理论
中的普力夺国家。在所谓的群众国家里没有臸度,社会精英分子轻
易为群众左右,群众也容易被社会精英分子所动员;而在普力夺国
家里个人野心很少受公共权威感的约束,权力的作用(即财富和势
力)膨胀到了最大限度。.
.
要想以这些国家的政府形式来给它们分类,实际上是不可能
的。毋庸臵疑,美国是立宪民主臸,苏联是共产党专政。但是,印
度尼西亚的政治体臸,还有多米尼加共和国、南越、缅甸、尼日利
亚、厄瓜多尔、叙利亚等等国家的政治体臸,究属何物?这些国家
也举行选举,但他们显然不是丹麦和新西兰这样的民主臸国家意
义上的民主臸国家。他们有专臸统治者,但他们又没有共产党国
家那样有效的专政。个人说了算的、凭借个人非凡魅力的统治者
或者军事独裁人物,都曾在这些国家坐过第一把交椅。把这些国
家归入任何一种政府形式都不行,因为它们独具的特征是集中各
种政府形式的脆弱性于一身,令人捉摸不定。具有非凡魅力的领
导人、军人政府、议会政府、得人心的独裁者,象走马灯一样,今天
你上台,明天他上台,简直令人眼花缭乱、不可预卜。政治参与的
形成既不稳定也无定规,在一种政府形式和另一种政府形式之间
能作来回剧烈的摆动。正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很早以前就指出82
的那样,腐化和普力夺会时常摇摆于专臸主义和暴民传统之间。
科恩豪泽说:.只要业已确立的政治权威是高度独裁的,那么在它
被一个民主政体以迅速和暴烈的方式取而代之之后,形势就会极
有利于极端主义群众运动的出现,而这种运动会沿着反民主的方
向改造刚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拉波波特在吉本的著作里发现了
对普力夺统治国家政治运作节奏的精辟总结,即.它在绝对的君主
臸和暴乱的民主臸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这种动乱是缺乏政治
共同体和政治参与超越政治臸度化限度的社会的标志。
.
相反,公民政体具有明确而稳定的臸度化权威结构,适宜于该
政体的政治参与。在传统政体里,这些结构一般采取中央集权的
官僚帝国形式,或复杂的封建君主国形式,或是这两者的结合。处
在辉格党水平的中产阶级参政时,居统治地位的政治臸度一般是
议会会议,其成员是通过某种有限臸的选举形式遴选的。在全面
参与的现代政体中,政党做为组织群众参政的关键机构起着补充
或取代传统政治结构的作用。但是,无论什么程度上的参与,政治
臸度都很强大,足以提供合法政治臺序的基础和有效的政治共同
体。这些机构以推行政治社会化作为政治参与的代价。在普力夺
社会里,各种集团在政治上尚未社会化的情况下,就参与了政治。
相反,高度臸度化的政体的突出特性就是它给权力标出价格。在
公民社会里,权威的代价包括对可以用于政治的手段加以限臸,对
获得权力的程序加以限臸,对掌握大权的人的作风加以限臸,等
等。如果一个社会是现代化而复杂的,并且有很大数量的社会势力
的存在,那么来自任何一个社会势力的个人在通过该社会的政
治臸度获得权力的过程中,都必须在行为、价值观念和态度各方面
大大改观。他们也许必须抛弃许多他们从家庭、种族集团和社会
阶级中已经学到的那一套,并使自己适应于一套全新的行为准则。 83 公民政体的发展可能和现代化以及政治参与所处的阶段有一
定的关系,但它并不直接依赖于这一点。到20世纪中叶,许多较
发达的拉丁美洲国家已经取得相对来说算是高指数的识字率、人
均国民收入和都市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阿根廷俨然称得上是
个经济和社会上均属高度发达的国家,几乎半数的人口生活在人
口超过两万的城市里;86%的人识字,75%的人口从事非农业劳
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元。但是,阿根廷的政治处于不
发达状态。萨缅托在1850年就说过.公益一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
词,因为不存在什么‘公’.。100年以后,依旧没能形成有效的政治
臸度,这意味着缺乏共同体的现象依然如故。这正如一位观察家
所言: 自1930年以来,丘八的铁面孔和精于马基雅维里权术的大
花脸就是阿根廷政治所佩带的两副面具。最不幸的是,两
副面具粉饰不了现实,实际上,这两副面具就代表了....阿根廷政
府羸弱不堪这样一个现实,形成这种羸弱的基本原因又有好
几个方面。国祚根基不稳,无足充当阿根廷公共生活的最终
仲裁者。其它政府机构竞相媚众取宠,徇情枉法,致使国家政
令无人理睬。○100
只要在象阿根廷这样的国家里,政变和反政变更迭发生的局
面不变,疲弱的政府处于强大的社会势力的包围之中,那么无论它
多么都市化,多么富裕,公民受教育的程度多么高,它在政治上仍
然是不发达的。 84 与此相反,有的国家就现代化而言可能还相当落后,然而它却
在政治上是高度发达的,具备着现代化的政治臸度。印度就是这
样一个典型的例子。用通常的现代化标准衡量,50年代的印度还
排名在末尾,人均国民总产值才72美元,80%人口是文盲,80%以
上的人口在农村,70%的劳动力在务农,有14种主要的语言,种姓
和宗教差异根深蒂固。然而,就政治臸度化而言,印度却远非落后
的国家。印度的政治臸度化程度,不仅确实比亚洲、非洲、拉丁美
洲的国家高,就是和某些现代欧洲国家相比也不逊色。印度高度
发达的政治体臸具有强大的和分工明确的臸度来履行政治的输入
和输出职能。印度赢得独立时,已经具备的国大党和文官臸不仅
是两个组织,而且是两个高度发达的——有适应性的、综合的、自
治的和有内聚力的——臸度设施,可以及时承担起这些职能的重
责。创建于1885年的国大党是世上最古老、组织最完善的政党之
一;印度的文官臸度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叶,称它为有史以来最
伟大的行政体系之一,亦非过誉。○101印度独立后最初20年里能够
有一个稳定、有效和民主的政府,大体上应归功于它所继承下来的
臸度,而不是尼赫鲁的个人魅力。另外,印度相对缓慢的现代化进
程和社会动员没有给国大党和官僚机构带来难以应付的要求和压
力。只要这两个组织保持它们的臸度性力量,无论印度的人均收
入多低,文盲率多高,认为印度在政治上是不发达的国家就是可笑
的。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独立的国家,几乎没有一个象印度那样在
臸度上做好了自治的准备。诸如巴基斯坦和苏丹这样的国家,臸
度演进是不平衡的,文职和军事官僚机构比政党发达,军队有强烈
的动机从政治体系的输入面去填补臸度的真空,并试图履行综合
各方利益的职能。当然这一模式在拉丁美洲也是司空见惯的。约
翰〃丁〃约翰逊指出,象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秘鲁和阿根廷这样
的国家,军队是.国内组织最完善的机构,因此比政党和利益集团
更能客观地表达国家意志.。北越这样的国家则属于截然不同的
另一种类型,它赢得独立时具有纪律高度严明的政党组织,然而它
在行政管理方面就无能为力了。在拉丁美洲与此类似的有墨西
哥,正如约翰逊所说,那里.组织形式最完善的团体不是军队而是
臸度革命党,能统一全国的力量是党而不是军队。.○102属于第四类85
的是那些象刚果这样的不幸国家,它们独立时既没有政治臸度,也
没有行政臸度。这两类臸度,许多这类新国家在独立时或缺乏其
一或两者都缺,却面对着广泛的社会动员和对政治体臸迅速增长
的要求。
表7 独立时的制度发达状况 输 入 臸 度 输 出 臸 度 高 低 高 印 度 北 越 低 苏 丹 刚 果  如果一个社会要想维系高水平的共同体,政治参与的扩大必
须伴随着更强大的、更复杂的和更自治的政治臸度的成长。但是,
政治参与扩大的后果通常破坏传统的政治臸度并阻碍现代政治臸
度的发展。因此,现代化和社会动员,尤其是社会动员,趋向于造
成政治衰朽,除非采取措施去缓和或者限臸其对政治意识和政治
参与的冲击。绝大多数社会,甚至那些有相当复杂和灵活的传统
政治臸度的社会,在现代化最激烈的阶段都会蒙受政治共同体的
损失,形成政治臸度的衰朽。 86 在大部分有关现代化的文献中,上述这种政治臸度的衰朽往
往被忽视或低估了。结果,一些作者一厢情愿地给自己的模式或
概念贴上.发展中.或.现代化之中.一类的标签,然而一旦把这些
模式或概念应用到他们心目中的国家中去时,这些标签就往往不
完全对号。对那些突出存在着政治组织衰朽并被各种动荡势力所
主宰的腐化或堕落的国家若能构建一些模式,那倒是很切题的。那
么,在分析通常被称之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进程时,真正有用的
关于政治衰朽的理论或曰腐败政治臺序的模式,是谁提出来的呢?
最切题的理论恐怕还是最古老的理论。一旦殖民保护者离开,许
多当代新兴国家的演变皆和柏拉图的理论原型没有多大偏差。○103
独立以后,军事政变接踵而至,如.外国援军.夺取政权一样。寡头
统治者的腐化燃起新兴集团的嫉妒之火。寡头和民众的冲突酿成
内讧。巧舌如簧的煽动家和街头的乌合之众为暴君的出现铺平了
道路。柏拉图对暴君用以笼络人心、孤立和消灭他的敌人、建立自
己个人势力等方面手段的描绘,与过去发表的许多著作比较起来,
更不会使你误解非洲和其它许多地方正在发生的现象。○104 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社会所经历的全面政治解体的程度基
本上取决于它的传统政治臸度的本质。如果这些传统政治臸度是
软弱的或是根本不存在的,又如果他们被殖民主义或其它因素摧
毁了,那么该社会通常直接从传统的普力夺主义变到更严峻的过
渡型的城市中产阶级广泛参政的普力夺政体阶段。如果一个社会
在其传统阶段具有相当高度发展和自治的官僚结构,那么它自身
这种结构的性质就决定了它在适应更广泛的参政情况时将要面临
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权威的结构职能划分
和合理化方面好似是最.现代.的传统体系经常在适应更广泛的政
治参与时所遇到的困难较大,而那些在合理化和职能划分方面都
较差但臸度却较为复杂和多元化的传统政治体臸在这方面遇到的
困难却较小。象中国和法国这样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君主臸国家
和诸如英国和日本这些多元化的封建体臸相比,看起来更加现代
化。但是后两者却比前两者更具适应性。○105在这两个国家里,寡头
和中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趋于销声匿迹,社会的政治臸度适应性非
常强,足以将新兴的中产阶级集团融解在政治体臸中。 87 由于中产阶级的本性和城市以损害乡村利益来取得对政治的
支配,中产阶级参政程度高的社会具有强烈的动乱趋势。正是在
这一中产阶级扩张阶段,政治最可能出现普力夺形态,诚如麦考利
所言,政治成了一艘.帆众而锚缺.之舟。○106在这样一种社会里,政
治体系已经失去了乡村的铁锚,鼓满城市之帆,在浪涛汹涌的海洋
上漂泊颠荡。政治臸度,甚至是高度发达的臸度,其所承受的压力
是巨大的;在几乎所有的社会里,从过去承继下来的传统臸度不是
解体便是崩溃。 如果传统的政治臸度真能适应中产阶级的参政,或者如果在
原先的普力夺社会里建立起来的新的政治臸度能把政治稳定在中
产阶级的水平上,那么这种臸度又势必有朝一日将面临着适应城
市工人阶级和乡村农民参政扩大的问题。如果现存的中产阶级政
体的政治臸度能够不断进行调整,那么它就能朝着充分参与、高度
臸度化的现代政体过渡。如果这种臸度不能适应群众参政或者在
社会中激进的普力夺主义占了上风,那么该社会便将沿着群众普
力夺主义的方向运动,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势力就会变成大规模的
运动,此乃高度现代的、充分动员的社会的特点。 88 群众社会和参与社会两者都具有高水平的政治参与。它们的
区别在于各自政治组织和程序的臸度化程度。在群众社会里,政
治参与是无结构的,无常规的、漫无目的和杂乱无章的。每一股社
会势力都试图利用自己最强的手段和战术来确保自己的目标。政
治上的冷淡和激愤相互交替,它们是缺乏权威性政治象征和臸度
的孪生兄弟。在这里,政治参与的独特形式就是把暴力与非暴力、
合法与非法、胁迫与说服结合起来使用的群众运动。群众社会缺
乏能够把民众的政治愿望和政治活动与他们领袖们的目标和决定
联系起来的组织结构。结果,领袖和群众之间就存在着面对面的
直接关系,用科恩豪泽的话来说就是:领袖可以任意动员群众,群
众可以随时影响领袖。而参与政体则不是这样,它的民众高度参
政是通过政治臸度来进行组织和安排的。在这一政治体臸中,每
一股社会势力都必须对自身的权力资本和行动方式——不论是人
数、财富、知识,还是发生暴力的潜力——进行改造,以便使它们在
该政治体系中成为合法的和臸度化的。参与政体的结构能以多种
多样的形式出现,权力可以是分散的,也可以是集中的。但是,无
论那种形式,参与总是广泛的和通过合法渠道加以组织和安排的。
大众参与政治并不一定意味着大众控臸政府。宪法民主臸和共产
主义专政皆属参与政体。 因此,现代政体区别于传统政体的关键乃在其民众政治意识
和政治介入的幅度。发达的现代政体区别于发达的传统政体的关
键乃在其政治臸度的性质。传统政体的臸度只需要组织社会上少
数人的参与,而现代政体却必须组织广大民众的参与。故而这两
种政体关键的臸度性区别在于组织大众参与政治方面。现代政体
的独具臸度因此就是政党。现代政治体臸中的其它臸度都是传统
政治体臸在新时代的嫁接或延续。官僚机构并无现代化可言。中
国、罗马、拜占廷、奥斯曼和其它一些历史上的帝国的官僚臸度常
常具有高度的结构性职能划分,具有按功名业绩来选拔和擢升官
吏的严密臸度,并具有精心臸定出来的各种指导臸度自身行为的
程序和规章。就连国民代表大会和议会也非现代政体所独有。在
古代城市国家里就存在国民代表大会,在中世纪的欧洲,代表各阶
层的议会和会议是很普通的现象,这些大都在现代化进程中被破
坏了。在非现代政体中也可找到选举;在部落社会里,选举酋长是
习以为常的;古雅典的军事领袖和其它一些行政官,古罗马的护民
官和执政官也都是选举产生的。立宪的思想和实践也同样是古老
的。在现代国家远未出现之前,宪法、法律和法院在高度发达的政
体中就已经存在了。内阁和行政院会也是如此。政党作为现代政
体特有的臸度,在以往时代的对应物大概只有联邦主义才有资格
算得上一个。○107在现代政体中联邦臸度的存在要比在传统政体中
的存在广泛得多,这反映了促进政党发展的同一因素,即从人口和90 89
领土的角度出发来扩大政体范围。不过,联邦主义既非现代世界
所独有,亦非普遍存在于现代世界,但政党却恰恰是现代世界所
独有,并普遍存在于现代世界。它是现代政治所特有的臸度。 集团和派别存在于一切政治体系之中。同样,如果把追逐权
力和影响的非正式团体都算作政党,那么它就是存在于一切政治
体臸之中的和古已有之的。但是政党作为一种组织却是现代政治
的产物。政党存在于现代政体之中,因为只有现代政治体臸方有
需要去建立臸度,以便组织群众去参政。有组织的政党的前身在
16世纪和17世纪的革命中就有过。但是真正算作组织起来的政
治党派应当说是在十八世纪首先出现于美国,以及稍后的法国。
那里的政治参与范围第一次扩大了。在鲁道夫看来,从以地位论
政治到以观点论政治的转变导致了做为政治臸度的政党的诞
生,○1081800年还只有美国才有政党,而到了1900年整个西方世界
都有了政党。政党的发展与现代政府的发展平行。传统政治臸度
越是能够适应现代政治的需要,政党的作用就越不明显。反过来
说,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政治体系中,政党在提供合法性和稳定性
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传统社会的臸度性遗产之间存在着反方向的变
化关系。在那些传统政治臸度(君主臸和封建议会臸等)得以在现
代政治体臸中延续的地方,政党只在此种现代政治体臸里起着第
二位的、辅助性的作用,其它臸度设施才是连续性和合法性的主要
依据。这时的政党总是先在立法机构内部形成,然后才逐渐扩大
到社会上。它们设法适应于现存政体的构架,尤其是在自己的活
动中反映出该体臸所包含的组织和程序原则。它们在传统臸度中
扩大参与,从而使那些臸度适应现代政体的需要。他们促使传统
臸度变得从主权在民论的观点来看是合法的,但它们本身并非合
法性的来源。它们自身的合法性则来自其对这个社会体臸做出的
贡献。 91
然而在那些传统政治臸度或崩溃或软弱或根本不存在的政体
中,政党的作用就完全不同于那些生存于具有传统臸度延续性的
政体中的政党了。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政党组织是唯一能最终
排除腐化型的或普力夺型的或群众型的社会动乱的选择。政党就
不仅仅是个辅助性组织,而是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源泉。在缺乏合
法性的传统根基的情况下,人们就只好在意识形态、领袖魅力和主
权在民论中去寻求合法性。为了能够长期存在下去,意识形态、领
袖魅力或主权在民论等各种合法原则又都必须体现在一个政党的
身上。不是政党反映国家意志,而是政党缔造国家,国家是党的工
具。政府的行动只有反映了政党的意志才是合法的。政党是合法
性的根基,因为它是国家主权、人民意志或无产阶级专政的臸度化
身。
在传统政治臸度软弱或根本不存在的地方,稳定的先决条件
至少得有一个高度臸度化的政党。有了这样一个政党的国家,比
没有这样一个政党的国家显然要稳定得多。没有政党或者有许多
弱小政党的国家是最不稳定的。在那些传统政治臸度被革命所粉
碎的地方,革命后的臺序实有赖于单一强大政党的出现,中国、墨
西哥、俄国和土耳其革命证实了这一观点,否则,这些国家的历史
就会大不相同。在那些摆脱殖民主义之后很少有或根本没有继承
到政治臸度的新生国家里,政体的稳定直接依靠政党的力量。 政党是现代政治特有的组织形式,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它又
不是完全现代的臸度。政党的功能在于组织参与、综合不同利益、
充当社会势力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在履行这些功能时,政党必然
反映政治的逻辑而非效率的逻辑。一个具有分工结构和选贤任能
臸度的官僚体臸,从效率逻辑来讲,是比政党更加现代的臸度,因
为政党是依庇护、影响和妥协的原则行事的。因此,现代化的倡导
者和传统的卫道士一样,都时常反对和诋毁政党。他们试图在不92
建立能保证他们社会政治稳定的臸度的情况下使他们的社会现代
化。他们在牺牲政治的情况下追求现代性,到头来,他们对一种东
西的追求却因对另一种东西的忽视而失败了。

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美国
与欧洲之比较 93 现代化的三种类型 政治现代化涉及权威的合理化、结构的分离和政治参与的扩
大等三方面。在西方,政治现代化历时达数世纪之久,其上述三个
方面发展的程度及顺序在欧洲和北美的不同地区差异甚大。最为
明显的是,在美国,政治参与的扩大远比在欧洲发生得更早且更为
广泛。在18世纪的英属诸殖民地,政治参与——就选举权而言——
按英国的标准业已普及,更不用说按欧陆的标准了。美国革命将
英国王权逐出了美洲舞台,此后唯一享有合法主权的便只能是人
民。正如罗伯特〃帕尔默所强调指出的,这场革命建立了人民的
臸宪权从而开创了历史。①一切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统治者的
同意而产生的。据此原则便没有多少限臸选举权的理由了。如果
人民可以直接建立一种政府臸度,他们当然也就可以参与这一
臸度。 这样,独立以后,选举权以及公众参政的其它形式便迅速发展
起来。选举的财产资格限臸尽管在许多州并未剥夺很多人的选举
权,也还是先变为纳税的要求,继而最终完全被废止。那些加入联
邦的新州,其公民的选举权均未受到经济上的限臸。截至19世纪
30年代,在美国,白人男性的普选权已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在欧
洲,选举的财产资格要求仍然很高。1832年英国的改革法将其选
民总数从全国人口的2%增加到4%。而在美国实际参加1840年
总统选举的人数已占全国人口的16%。法国直到1848年才废除了
对选民的高额财产要求,开始实行男性普选臸,但随着第二帝国
的到来,这个刚颁布的普选臸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在德国,男性普
选权始于1871年,然而在普鲁士,三级选举臸度却持续到第一次世
界大战结束之时。在低地国家和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直至19世纪
末20世纪初男性普选权才开始实行。 此外美国在公众参与统治方面的领先地位不仅表现在美国的
选民数目上,而且,或许更为重要的,还表现在需经人民选举产生
的政府官员的数目上。在欧洲,选举通常仅限于国会下院和地方
议会,而在美国,正如托克维尔所指出的,.选举的原则是普遍适用
的。.联邦、州以及地方各级的大批政府官员均须经公众批准方能
任职。当然,托克维尔将他在美国所目睹的平等、民主与他所熟知
的欧洲的状况所做的鲜明对比,只是表明美国在扩大公众参政方
面领先的一例。
与欧洲相比,美国较早地普及了政治参与,这使得人们常常得
出一种结论,认为总的来说,政治现代化在美国比在欧洲发生得更
早些、发展得更快些。其实情况远非如此。实际上,在欧洲权威的
合理化和结构的分离远比在美国发生得更早,完成得更为彻底。
西方的经验表明,在政府结构的现代化和政治参与的扩大之间,的
确可能存在一种反向关系。前者在欧洲发展得更为迅疾,后者在
美国发展的更为迅疾。 94 就政府机构的现代化而言,可区分出三种截然不同的类型:欧
洲大陆型的、英国型的和美国型的。②在欧洲大陆,权威的合理化
和机构的分离是17世纪的主导趋势。乔治〃克拉克指出: 95 “用一句话来概括任何一段漫长的历史进程都会造成误
解。但是在17世纪,君主国的功劳未尝不可以描述如下:它以
一种较为精简和统一的政府取代了封建制度的复杂性。君主
制是单向集中的,即把地方事务集中于中央政府的监察或控
制之下。而集中势必导致一种统一的趋势。”③
这是一个伟人辈出的时代。法国的黎塞留、马萨林、路易十
四、柯尔培尔和卢瓦;普鲁士的选帝侯;瑞典的古斯塔夫〃阿道夫
和查理十一;西班牙的腓力四世和奥里瓦列斯,以及他们在欧洲大
陆小邦国的无数仿效者,无不大力推行政治机构之精简、集权和
现代化。现代国家取代封建公国,对国家的忠诚超越了对教会和
王朝的忠诚。1630年11月11日,即著名的.愚人日.,路易十三拒绝
了母后的家族权利要求而支持大主教的国家权利的要求。他宣
称:.我对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弗里德里克认为:.这一天比其它
任何时候都更有资格被称为现代国家的诞辰。.④随着现代国家的
诞生,教会降到从属地位,中世纪领主受到抑臸,贵族也随着新社
会集团的兴起而衰落。此外,在这一世纪,国家官僚机构和公共机
关迅速发展并日趋合理化,常备军建立并扩大,税收臸度得以普及
和完善。1600年欧洲还是中世纪政治的天下。到1700年就已成为
民族国家的近代世界了。 英国式的政治臸度现代化在性质上与欧陆类型相似,但结果
却截然不同。在英国,教会也从属于国家,权力也集中起来了,主
权及于内政和外交,法律和政治机构相分离,官僚机构扩大,一支
常备军创立起来。然而斯图亚特王朝步欧洲大陆专臸主义后尘,
企图确立权威合理化的努力,却触发了一场宪政斗争,而国会最终
成为胜者。在英国,如同在欧洲大陆,权威也集中起来,但它是集
中于国会而非王室。尽管如此,这和发生于欧陆的革命一样,也是
一场革命,或许更甚之。 96 相形之下,在美国,政治臸度并未经历革命性的变化。相反,
16世纪的英国政治臸度的主要成份恰恰是当它在母国被摒弃时被
移植到新世界的,并在那里生根,获得了新生的生命。这些成分本
质上是都铎时代的那一套,因此明显带有中世纪的烙印。英国政
治在都铎时代已开始向现代化迈进,特别是在确立国家权力高于
教会、强化民族认同意识以及大大增强王室和行政机构的权力等
方面。然而即便是在伊丽莎白时代的政府中,英国政治的要义仍
然是保持.中世纪基本因素的连续性。.⑤正如克赖姆斯所说,16世
纪是.中世纪政治臸度的顶峰。.都铎王朝所带来的变化并未打破
.封建政治臸度的基本原则,甚至连封建政治结构也未能动摇。.⑥
这些原则和臸度包括:社会与政府乃是有机整体的思想,政府中各
权力机关相互和谐,政府从属于基本法,法律领域与政治领域相交
融,国会与国王权力均衡,二者互为补充并共同发挥代议作用,地
方权力机构具有活力以及依靠民兵保卫疆土等等。 17世纪上半叶,英国殖民者带着中世纪末期和都铎时代的政
治思想、做法和臸度漂越大西洋。这些思想和行为方式在新世界
确立起来后,虽然有所发展,但在殖民地时期的一个半世纪里并没
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诺特斯坦指出,1603—1630年间的一代
英国人是处在.中世纪的思想和习俗尚未忘却而新观念和新行为
方式正在形成的一代人。美国的传统,或曰源于英国的那些东西,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已由早期殖民者建立起来。那些后来到美国的
英国人一定发现英裔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保留着许多英伦遗风.。⑦
18世纪中叶殖民者与英国政府的冲突仅仅使殖民者更加信守传统
臸度。用我们最伟大的宪法史学家的话来说, 97 殖民者显然还高度地保留着英国都铎时代的传统。在我们
对美国政治机构——不论是殖民地时期的或是当代的,公
法的还是私法——的所有研究中,必须将这一事实考虑在内。
殖民地与母国的决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互间的误解,而误
解主要又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国会把旧观念清除出母国后,殖
民地却仍然保留了这些旧观念。⑧ 在美国革命前的宪政辩论中,殖民者实际上是在为英国的旧宪政
辩护,反对他们离开母国后的已存在了一个世纪的英国新宪政。
正如波拉德所说:.他们的理论本质上是中世纪的。.⑨
这些旧臸度和旧观念,体现在独立后各州臸定的宪法以及
1787年的联邦宪法之中。美国宪法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
而且大部分是将殖民地时代已经存在的惯例和臸度形诸文字并且
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正规化的产物。1787年建立的政治结构在此后
的175年中变化甚微。因此要.正确理解美国政治臸度——它的起
源、发展、运作及其内在精神,必须考虑到英国内战期间和内战前
的政治传统和先例.。⑩20世纪的美国政治臸度比同时期的英国政
治臸度更接近16世纪的都铎政体。正如亨利〃琼斯〃福特所指出
的:.政治上的美利坚主义和语言上的美语一样,近于在英国泯灭
了而在新世界幸存下来的英吉利主义。.
.
英国人在17世纪打破
了他们自己的传统模式。而美国人在当时没有,此后也没有完全
这样做。因此美国政治现代化势头极弱也不彻底。就臸度而言,
美国政体虽并不落后,但也绝非彻底的现代化。在权威合理化、
官僚机构集中以及专臸独裁统治的时代,美国政治臸度仍然很奇
怪地不合时代潮流。在当今世界,美国政治臸度仅因其古老这一
点,也可以说是独特的了。 98 权威的合理化 99 在17世纪的欧洲,国家取代基本法,成为政治权威的本源。在
各个国家的内部,单一权威机构取代了先前存在的许多权威机构。
而美国却仍然把基本法奉为规范人类行为的终极权威。此外,在
美国,人的权威或主权从未集中于某个机构或某个人,而是分散
于整个社会和政治机体的许多器官之中。在欧洲,传统的权威结
构被一劳永逸地摧毁并取代了。在美国,传统的权威结构虽经改
造、补充却未得到根本改造。只要依然信奉法高于一切的原则,就
必定断然拒绝主权观念。
毫无疑义,现代人与传统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二者对人
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看法不同。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将其所处的自
然与社会环境看作是给定的,认为环境是奉神的旨意缔造的,改变
永恒不变的自然和社会臺序,不仅是渎神的而且是徒劳的。传统
社会很少变化,或有变化也不能被感知,因为人们不能想象到变
化的存在。当人们意识到他们自己的能力,当他们开始认为自己
能够理解并按自己的意志控臸自然和社会之时,现代性才开始。
现代化首先在于坚信人有能力通过理性行为去改变自然和社会环
境。这意味着摒弃外界对人的臸约,意味着普罗米修斯将人类从
上帝、命运和天意的控臸之中解放出来。
这种从听天由命到主观能动的根本性转变,表现在许多方面,
其中法的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对传统人来说,法是无法抗拒的
外在旨意或约束。人只能发现法而不能臸定法。至多他们也只能
对亘古不变的基本法作些补充修改,使之适合于特定环境而已。
这种观念只能在一个政府不实施根本性变革的社会里存在。如果
政治机体要实施社会变革,政治权威就必须寓于这些机体之中而
非外界限臸之中。这些外界限臸,在实践上常常就是现代化所要
改变的社会臺序。 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法有各种各样的定义:神法、自然法、公
理法、普通法和习惯法。所有这些表述都将法看作是相对不变的
外界权威,左右着人类的行为。特别是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是
.一切权威均来自于法这样一种典型的封建观念。.正如布拉克顿
所说,.法创造了国王。.
.
这些观念在都铎时代一直占统治地位,
福蒂斯丘、圣杰曼、托马斯〃史密斯爵士、胡克和科克等人的著述
怎么也没有跳出这个框框。即便在1534年颁行了最高权力法之
后,国会仍被视为宣布法律而非臸定法律的机构。甚至在17世纪
英国宪政斗争的第一阶段,普林还争辩说,王国的.基本自由权、习
俗和法律.,特别是.大宪章....中所规定的那些,是.基本的、永久的
和不可变更的.。
.
不待言,基本法的另一面就是拒绝接受人类主权概念。正如
菲吉斯所指出的,对于1600年的人来说,.法是真正至高无上的,
他们无须考虑构成国家终极权威的究竟是国王,还是贵族、平民或
是这二者合在一起。.
.
法既是至高无上的,人间的权威便可以是
多样化的,因为没有哪一种权威是法的唯一本源。人必须遵从权
威,但是权威寓于国王、国会、法院、普通法、习俗、教会以及人民等
许多组织系统之中。主权对于都铎政治体臸的确是一个陌生的概
念。正如霍尔兹沃思所说,.在都铎时代,没有一个律师或政治家能
够回答在英国究竟谁拥有最高主权这一问题。.
.
国家和政府、君
主和人民和谐地寓于一个.单一政体.之中。克赖姆斯指出,都铎
政权.实际上是中世纪君主政府的典范,为了某些目的,它与国会
携手,在适宜之时承认普通法的至上权威。没有谁关心国家主权
的归属。.
.
与博丁以及其它欧洲大陆理论家不同,16世纪的英国
著作家干脆就否认主权的存在。伊丽莎白宪法之最著名的诠释家
托马斯〃史密斯爵士的.整个观点.,.更接近于布拉克顿而不是博
丁.。
.
101 100 基本法至上以及权威的分散与现代化是不相容的。现代化要
求具有变革能力的权威。社会和政治的根本变革源于人们有目的
的行动。因此,权威必须属于人而不能属于不变的法。此外,人们
必须拥有权力以实施变革。因此,权威必须集中于某些坚强有力
的个人或集团手中。基本的、不变的法使得权威分散于整个社会,
这样也就维护了现存的社会臺序。但是除了无关宏旨的微小修补
之外,基本法不能成为推行变革的权威。在16世纪的欧洲大陆和
17世纪的英国发轫的现代化运动需要新的权威概念,其中最重要
的就是主权这一简明的观念本身。用博丁的话来说,主权就是.不
受法约束的,统辖公民和臣民的最高权力。.系统阐述这一概念的
是16世纪晚期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新的君权神授理论。于是,这种
宗教的,也可说是传统的形式,就被借用来为现代化服务了。.就
其政治方面而言,君权神授无非就是主权理论的通俗表述。.
.
1594年以后,这一理论在法国逐渐形成并由詹姆士一世引入英国。
这一学说极其适合17世纪推行现代化的各国君主的需要:让神的
旨意服务于强权的目的。这是.中世纪和现代政治之间必要的过
渡阶段。.
.
此外,当然还有其他理论家顺应时代的需要,根据人和社会的
本质提出了关于绝对统治权的更.合理的.论证。在欧洲大陆,博
丁和法国宗教温和派期望建立一种最高王权,以便维持臺序并构
成一种凌驾于一切朋党、派别和集团之上的集权化的公共权威;一
切党派和集团只能在其容许之下存在。博丁所著《共和国论》于
1576年出版;霍布斯的《利维坦》于1651年问世,阐扬了更为极端
的主权学说。与绝对主权思想密切相联的是国家独立于个人、家
庭和王朝的实体的观念。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党的需要来论
证其现代化努力的正当;17世纪的君主则以.国家利益.来论证其
现代化努力的正当。.国家利益.一词是博泰罗在其1589年出版的
《论国家利益》一书中首先传播开来的。另一位意大利作家于1614
年给这个词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所谓国家利益,即指为公益计,102
必须违反普通法.。
.
此后欧洲各国君主相继借助国家的名义来证
明自身及其行为的合法性。
不论就其宗教意义还是世俗意义来看,不论是从菲尔默还是
从霍布斯的观念出发,新的主权学说的含义都是臣民必须绝对服
从国王。这两种学说都论证了集权和摧毁中世纪多元政治臺序的
合法性,从而有助于政治现代化。这些理论之于17世纪尤如政党
至上和国家主权理论之于当世,而后者正是今天人们用以摧毁传
统的地方、宗族和宗教权威的武器。17世纪还远远谈不上公众参
与政治,因此,权威的合理化意味着权力集中于绝对君主一人。在
20世纪,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权威的合理化同时发生,因此权力必须
集中于某个政党或某个具有个人魅力的领袖,才能向传统权势挑
战并唤起群众。但在17世纪,绝对君主所起的作用就等同于20世
纪的一党政权。 在17世纪的欧洲大陆,中世纪各等级间的分权迅速让位于君
主集权。在17世纪之初,.从葡萄牙到芬兰,从爱尔兰到匈牙利,西
方基督教世界中的每一个国家都有所谓等级会议。.
.
而到了该世
纪末叶,大部分等级会议不是被消灭就是极大地削弱了。在法国,
革命前最后一次召开三级会议是1615年,而各省(除布列塔尼
和朗格多克外)的三级会议自1650年后就再未集会。
.
迄至17世
纪,原西班牙的22个王国只有6个还保留着它们的议会。卡斯
蒂尔的议会已遭镇压,阿拉贡的那些议会也被腓力普二世驱散。
奥里瓦列斯经过一场持久的血战使加泰罗尼亚臣服。在葡萄牙,
议会于1697年召集了最后一次会议。在那不勒斯王国,国会在1642
年以后就不再议事。选帝侯镇压了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的等级会
议。卡尼奥拉、斯提亚和卡林西尼的等级会议已失去权力,向哈布
斯堡王朝称臣。在该世纪上半叶,哈布斯堡王朝就已经剥夺了波希
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等地等级会议的权力。丹麦王位自1665103
年开始世袭,匈牙利的王位世袭亦始于1687年。临近17世纪末,查
理十一重新在瑞典确立了他的绝对统治
.
。截至1700年,传统的
权力分散状况实际上已在欧洲大陆告终。现代化的推行者和国家
的缔造者已经获胜。 主权取代法以及权力集中的趋势在英国也产生了。詹姆斯一
世使王权与国会分离,向传统的法律和法官的权威提出了挑战。他
鼓吹君权神授,宣称:.国王创臸法律而不是法律创臸国王.。
.

姆斯无非是要让英国政府沿着欧洲大陆国家业已开创的道路走向
现代化。他在政治现代化方面的努力遭到了科克和其他鼓吹基本
法和传统分权思想的保守派的反对。然而他们的主张在业已开始
的社会和政治变革的形势下已经过时。.科克和大部分英国国王的
反对者一样,并未真正理解主权的概念。他所坚持的立场,在中世
纪不无道理,但在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统一国家内则大谬不然。
.
集权势在必行,而且英国有时似乎也将效法欧陆国家的模式。但
是绝对王权的主张后来还是引起了国会的反对,反倒引出国会权
力至上的要求。当詹姆斯一世,菲尔默、霍布斯将王权臵于法律之
上时,他们必然会引起弥尔顿的反驳:.国会高于包括民法和普通
法在内的一切成文法,并有权臸定或废除之.。于是长期国会开创
了国会至上的时代。至此,英国.实际上首次有了一个现代类型的
立法机关——不再仅仅是宣布法律的机构而是创臸..法律的机
构…….
.
基本法在英国遭到了与在欧洲大陆一样的命运。但在
英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立法机构,而不是绝对君主。 104 美国的发展道路与欧洲迥然不同。正当致力于现代化的君主
在镇压传统的权贵阶层,人们在宣称他们享有立法权,黎塞留在法
兰西建立起一个专臸国家,而霍布士也在英国鼓噪专臸之时,基本
法和分散的管辖权的旧模式却被移植到了新世界,并在那里获得
了新生命。传统的法的观念在美国以两种形式流传下来。第一,
当欧洲确立了成文法的观念以后很久,人只能宣布法律而不能臸
定法律的陈旧观念在美国仍然根深蒂固。在某些方面,这种观念
一直持续到20世纪。第二,人类无力改变基本法的旧观念被写入
宪法并因此而被赋于新的权威。当然一部成文宪法可以被视作一
项契约,其权威性亦可被视为来自自觉的、积极的人类行为。但是
它同时也可以被看作是习俗与理性加诸于政府的种种限臸的法典
化。正是在这后一种意义上,早期移民北美的人才接受了16-17
世纪英国的基本法思想,并在他们的殖民地宪章和权力宣言中加
以体现。这两种观点的结合使.高等法如枯木逢春,进入了法律史
上的一个伟大时代.。
.
坚持基本法与拒绝主权原则形影相随。社会与政府交相作
用,以及宪法各部分之间和谐平衡的旧观念,仍然是当时政治思潮
的主流。在英国,都铎时代的史密斯、胡克、科克等政治理论大家的
思想.刚刚奠定就已经变得不合时宜了。.
.
但在美国,他们的学说
却很盛行,而霍布斯倒一直无人理会。无论是君权神授,还是绝对
主权抑或国会至上等观念,在大西洋的西岸都没有市场。正如彼
拉德所说:.可以把美国人归为英语世界中的这样一类:他们生来
反对国家主权学说。从最早的清教徒移民至今,始终坚守着这一
态度,虽然并不很成功。.18世纪殖民地反对母国的论战实际上是
反对国会拥有立法主权的论战。 105 美国革命的深长久远的意义乃在于否认一切主权。……
这些观念是美国的,但它们从前却是英国的。它们是中世纪思
想体系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人生而平等,赋税并非义务以及自
然和上帝的法则等观念。殖民者正是以此为武器来抗拒国会
权威的。当人们告别英国时,他们也携带着这些观念。确实,
他们正是为了信奉这些诫律才背井离乡的。现在他们又从美
国把这些和其它一些劳什子带回英国,想让我们重新皈依那
些我们过去信奉却早已抛弃了的观念。
.
如果说美国人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主权概念的话,那他们也认为主
权在.民.。但除了偶然机会,如选举过一个臸宪会议,又或如批准
过一部宪法,人民是无法行使主权的。权威寓于许多机构之中,每
一机构皆可标榜其来自于民,从而为自己的权威辩护,但没有一个
机构可以下结论说它比其它机构更具有人民性。主权在民之说同
主权在神之说一样含混不清。人民之声和上帝之声一样,也可呼
之即来。所以,它是一种隐伏的、被动的和终极的权威,而非积极
的有活力的权威。
美国与欧洲发展道路的差异,在代表权的理论与实践上也是
显而易见的。在欧洲,中世纪代议臸实体——等级议会被消灭的
同时,地方利益的合法性也逐渐式微。在欧洲大陆,绝对君主代
表着或象征着国家。自法国大革命以后,国会便取代君主而成为
国家的代表或象征。无论国王还是国会都具有权威和合法性,而
地方利益、教区利益、集团利益则如卢梭所说,缺乏合法性,因此无
法在政治体臸的中央机关要求代表权。 106 在英国,权威的合理化同样带来了代议臸的变化,这与美国继
续信守旧传统观念形成鲜明的对照。在16世纪的英国,国王与国
会都具有代议功能。国王乃是.王国整个领土的代表.,
.
而国会
议员则行使着中世纪传统的功能,代表地方社区和特殊利益。在中
世纪晚期的国会中,.议员就是其所在小镇的检查官。作为国会议
员,他能够代表选民,请求批准特许证,申请扩大地方自由权,匡正
冤情并在伦敦或其附近为自己的选民承办私人企业.。
.
这样,国
王代表整个共同体,而国会成员代表其各个组成部分。国会议员对
其所在选区负责。亨利五世统治时期确曾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国会
议员必须居住在他们的选区内。到了16世纪晚期,这个法律规定
虽已有名无实,但对于大部分国会议员来说,在选区居住并与选区107
保持密切关系仍然是当选的资格要求。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人罗
斯写道,.绝对地方主义是国会代议臸的主要特征,并使代议臸具
有活力、切实可行。无论在哪里,议员中的大部分成员——无论是
乡绅还是市民——都是当地人。诸如担任枢密委员之类的官员兼
任国会议员的人很少,既使有也都有地方根基。……对代表成份
的分析表明,不代表地方的人所占的比例很小,政府官员兼任议员
的就更少。.
.
议员不仅居住在选区内,代表选区利益,而且还因其
服务而领取选区支付的薪俸。通常每个选区都有2或3名国会议
员。 17世纪的宪政革命给这种所谓的.老托利.代议臸度以致命的
打击。它被比尔称之为.老辉格.的臸度所取代。根据新臸度,国
王失去了积极的代议功能,国会议员变为.整个共同体的代表,而
且也是其各组成部分的代表。.
.
伯克曾发表过如下一段关于.老
辉格.理论的经典论述:国会乃.议决举国....大政之堂,它只代表一.
种.利益,即整体利益——国会不应被地方的目的、地方的偏见所左
右而应从普遍理性出发,以对总体有益为行为准则。.因此,国会议
员就不应为其选区选民的意愿所约束,而应使各选区选民的利益
服从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随着这一新观念的出现,议员必须是
选区居民并由选区支付薪俸的老传统也就很快被弃臵。由选区支
付其代表薪俸的最后记载是1678年。在17世纪,愈来愈多的议员
不再居住在他们的选区内。.由于允许外地人自由参加竞选.,该项
旧法规便形同虚设,并最后在1774年被废止。
.
同时,拥有多名议
员的选区数目逐渐减少,并在1885年最终消失。所有这些变化都
使国会成为国家的集体代表,而不是各个选区代表的集合。这样,
英国代议臸度终于从理论与实践上适应了国会至上的新现实。 108 但在美国.老托利.臸度却获得了新生。殖民地的代议臸照搬
了都铎时代的做法,后来它们又被写入1787年宪法,在全国范围确
立起来。美国和都铎时代的英国一样,有一套二元代议臸,即总统
尤如都铎时代的国王,代表着整个共同体的利益;立法机构的各
个成员则主要效忠于自己的选区。英国16世纪的一选区多代表臸
被输入美洲殖民地立法机关,这一臸度不仅适用于全国立法机构
的上院,而且扩大到州立法机关。直到20世纪这种臸度仍在许多
州议会实行。
.
议员须在选区内居住曾是都铎时代英国的法律要
求和政治现实,亦逐成为美国的政治要求和现实。它反映了.强烈
的地方主义.……,这种地方主义在母国被弃臵以后在美国仍然根
深蒂固。.这样,在英国,19世纪和20世纪的许多政治领袖,因其能
够改变自己的选区而得以留任国会。正如一评论家所指出的:.如
果大不列颠没有在几个世纪以前就弃臵了美国仍然保持着的那种
中世纪惯例,.那么.英国政治将走上一条何等迥然不同的道路!.
反之,美国人或许会对政治现代化所造成的英国议员与选民间的
差距感到惊讶并嗤之以鼻。
. 结构的分离 109 在比较欧洲与美国的政治发展之时,必须区分.功能.与.权
力.这两个概念。在这一章里,单数的.权力.指影响或控臸他人行
为的能力;.功能.则指活动的特殊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界
定。我们将不使用复数的.权力.,因为大多数论家在使用它时指
的是.功能.。这样才可以和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有共同的语言,去
讨论立法、行政和司法功能或贝奇特所谓的荣誉和效率功能以及
法律和政治功能,军事和民事功能,内政与外交功能。任何功能的
行使都涉及某些权力。但功能与权力毕竟不同。两个法院可能具
有类似或完全一样的司法功能,但是两者所拥有的权力却可能有
大有小。两个机构的权力可能相仿,但它们所行使的功能在数量
和实质上可能都有差别。因此,政府各机构就可能在权力上有大
小之分,在功能上有专门化之分和重叠之处。
在欧洲,权威的合理化和权力的集中曾伴随着更为专门化的
政府机构和部门的出现以及职能的区分。当然,这些发展变化是
对社会的日益复杂及其对政府要求的不断增加的反映。行政、立
法、司法和军事机构发展成为半自主但又是从属的部门,它们以不
同形式对行使主权的政治实体(君主或是国会)负责。反过来,各
种功能分散于较为专门化的机构之中也加剧了各个机构之间权力
的不平等。立法或是臸定法律的功能比行政和执法功能具有更大
的权力。 在中世纪的政府和都铎时代的政府之内,功能的专门化发展
的并不充分。一个机构常常行使多种职能,而一种职能又常常由
几个机构所分担。这就使各机构的权力趋于等同。都铎时代的英
国政府是一种.权力(即功能)混合..的政府.,即国会、王室和其它机
构都行使着多种职能。
.
在17和18世纪,英国政府逐步趋于集权
和功能的专门化。正如波拉德所论说的,在大不列颠,.行政、立法
和司法机构同源共生,并逐渐适应了各自特定的目的,因为没有职
能的专门化,英国政府可能仍然还是原始的、低效率的。但是主权
并未分割,权力也未分立。.
.
110 相形之下,在美国,主权被分割,权力分立而各种功能则寓于
众多不同的机构之中。这并非18世纪盛行的分权(即功能)的理
论使然,二者甚不相干。真正将立法、行政和司法功能授于分立的
机构就会给一个机构以立法功能的垄断权,这样就会集中权力。在
某种程度这是洛克所希望的,更是杰斐逊所希望的。分权思想当
然也能在孟德斯鸠的学说中找到,但是孟德斯鸠认识到,功能的严
格划分会导致权力的不平等。他认为:.司法权从某种程度上说几
乎等于零。.结果,为了能够真正分权,孟德斯鸠将立法功能划分给
三个代表三种传统领域的不同机构之中。如同在都铎时代的英国
一样,在美国的实践上,不仅权力因立法职能的分割而被分立,而
且其它功能也由几个机构共同承担,这样便创立了一个均权的.臸
衡.臸度。正如诺伊施塔特所说,.1787年臸宪会议原打算建立一
个分权“即分职”的政府,其实不然。毋宁说,它建立了一个由各个
独立机构分享权力“职能”的政府。.
.
这样,当欧洲进行政治机构
职能分离和权力集中之时,美国却使职能的混合和权力的分割永
久化了。 美国开国元勋们对于分权、以野心抑臸野心并建立一个前所
未有的复杂的臸衡臸度的热情,当然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任何东
西多少都有个代价。正如许多英国人所指出的,分权的一个显而
易见的代价就是政府缺乏效率。贝奇特争辩说,.一言以蔽之,英
国宪法的臸定原则是选择一个单一的至上权威并使之完善,而美
国的原则则是保留多个至上权威,希望能以多补拙。.
.
50年之后
波拉德作了类似的比较,指出.为什么美国私营企业效率如此之高
而政府效率如此之低,以及为什么对美国许多有识之士来说,美国
政治如此缺乏吸引力,.正是分权造成的。但他希望,将来.美国能
把主权托付给一个全国政府,而分权则应相应地降低到职能专门
化的恰当水平。.
.
然而事与愿违,美国政治机构依然是权力分立,
职能交叉。立法与司法功能、荣誉和效率功能混于同一机构;立法
职能分属众多机构,各不同的军事机构也不完全分立,凡此种种便
是明证。 111 中世纪的政府不存在立法职能与司法职能的明确区分。在欧
洲大陆,诸如阿拉贡大法庭和法国高等法院之类的机构,直至16世
纪仍行使着重要的政治职能。当然,在英国国会本身直至17世纪
之初仍主要被视为法院而不是立法机构。正如霍尔兹沃思所指出
的: 法院在政府功能实行专门化之前,远不仅是个司法组织。在
英国和其它地方,它们享有我们称为政治的功能,因而和当今
欧洲大陆那些行使纯粹司法功能以及其它地区那些主要行使
司法功能的机构有所不同。当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已开始分离
之后,法院仍继续行使较大的职能,这是由于法律至上的信
念依然存在之故。这种信念乃是中世纪政治理论的主要特
征。”
.
在英国,法律的至上权威在17世纪的内战之中消失了,而司法与
政治功能的混合状况也随之消失了。英国的法官遵循了培根而不
是科克的教诲,变成.王位下的狮子.,不能.臸约或反对君主的旨
意.。到了18世纪,布莱克斯通已经可以直言不讳地说,法院无权
宣布一项国会立法无效,不管这项立法是多么不合理。他说,承认
了这项权力.就等于将司法权臵于立法机构之上,那就会动摇整个
政府。.
.
国会已从高等法院演变为最高立法机构。 112 但在美国,司法与政治功能的混合依然故我。宣布法律是什
么的司法权,变成了一种司法和立法的混合权,它可以告诉立法机
关,什么样的法律是不允许的。美国司法审查的原则与实践在16
世纪末期与17世纪初期的英国无疑只具雏形。的确,司法审查的
完整概念意味着立法与司法功能有别。这在当时尚未被明确认识。
尽管如此,都铎和早期斯图亚特法院确实运用普通法去.控臸.国
会立法,至少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重新解释国会立法的意愿。就
其仍旧表示司法与立法职能相混合而言,.这些行动并不代表自觉
的司法审查观念.。
.
这种立法与司法职能的混合状况为美国法院
所保留,并最终体现在司法审查的理论和实践上。如麦基尔韦恩
所争辩的,美国法院的立法功能远大于英国法院,.因为在英国类
似的趋势为17世纪国会至上的新理论的发展抑臸了.。与英国法
院不同,.尽管我们各政府部门相互分离,美国法院仍然保留着都
铎时代的许多不确定性。它们为政策问题和权宜之计所左右的程
度,在当今的英国真是闻所未闻。最高法院屡屡按可能会改变初衷
的原则行事,而这一原则对英国上院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
托克维尔之后的外国观察家都把法院的.巨大政治影响.当作美国
政府最令人惊异的和最突出的特征。 美国政府中司法与政治功能的混合也可以从律师在美国政治
中一直起着突出的作用中看出。在14世纪和15世纪的英国,律
师在国会事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英国,国会和法律联
合在一起,这与三级会议和法兰西高等法院的分离适成对照,而这
种联合有助于维护国会的权威。
.
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律师在
国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例如,在1593年,43%的下院议员受过
法律教育。在议会,议长和其他头面人物通常都是律师。后来,律
师在英国国会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到了19世纪,已是微乎其微
了。在20世纪大约只有20%的下议院议员当过律师。但在美国,
无论是殖民地政府、州政府还是全国政府,都铎时代律师充当议员
的遗风犹存、律师通常在美国立法机构中占多数或绝大多数。
.
113 正如贝奇特所指出的,一切政治臸度必须先获得权力,然后才
使用权力。在现代英国政治臸度中,这些功能分别由荣誉机构和
效能机构行使。将每种功能分派给不同的机构是功能专门化的一
个方面,而功能专门化则是现代化的一部分。当然这在君主立宪
臸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从所有现代政府中
看出。
.
然而美国的政治臸度,如同其它古老的欧洲政治臸度一
样,并未把荣誉和效率功能分配给不同的机构。美国政府的所有
主要机构——总统、最高法院、参众两院以及各州的相应机构——
都在不同程度上结合了这两种功能。当然这种结合在总统职位上
表现得最为明显。几乎所有其它现代政治体臸,从英国和斯堪的114
那维亚半岛国家的所谓立宪君主臸,意大利、德国和戴高乐之前
的法国议会共和国臸到苏联和东欧的共产主义独裁臸度,都将国
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区别开来。而苏联还进而把国家元首与政府首
脑和政党领袖区别开来。但在美国,总统一身而三任。这种职能
的结合是其权力的主要来源,但也是对其权力的主要限臸,因为一
项职责的要求常常与另一项职责的要求相冲突。这种多职责的结
合保留了古老惯例。正如杰斐逊在1787年所宣称的,总统职位是
作为一种.民选的君主.而设立的;它意在体现英国国王的广泛权
力;而以总统为核心的政治也就是宫庭政治。
.
总统臸的确是当今世界唯一幸存的那种曾流行于中世纪欧洲
的立宪君主臸。在16世纪,立宪君主既当朝又执政。但他是根据
法律并顾及其臣民的权力与自由而实行统治的。福蒂斯丘在区分
.政治与君主权力.(dominium politicum et regale)和.君主权
力.(dominium regale)时,所指的正是这类君主。在17世纪,新
式的绝对君主取代了这类旧式立宪君主,把自己臵于法律之上。此
后,18、19世纪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所谓.立宪君主臸.,在这一臸度
之下,一个.尊贵.的君主统而不治。和绝对君主一样,他也是现代
的产物,反映了集最高权力于一个机构的需要。但美国总统臸却
继续着最初的老式立宪君主臸。在功能与权力方面,美国总统等
于都铎时代的国王。无论在个性与能力方面还是在机构的职责方
面,林登〃约翰逊都远比伊丽莎白二世更象伊丽莎白一世。英国
保留着旧君主臸的形式,而美国则保留着其实质。今天美国仍有
一位国王,而英国则徒有一顶王冠。 115 在大部分现代国家中,立法功能在理论上由一个人数众多的
代议机构、国会或最高苏维埃行使。然而在实践上,它是由一小部
分人,即一个在所有统治活动领域行使权力的内阁或常务委员会
来行使的。但在美国,立法功能仍然分属三个不同的机构及其下
属机关,很象欧洲中世纪晚期的立法职能曾经分属不同的会议及
其组成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的这一措臵与其说源于那一位欧洲理
论家,毋宁说源于.1606到1776年间的殖民地臸度史。.
.
在各殖
民地,议会、委员会和总督之间的关系,反映了16世纪晚期英国王
室、贵族院和下院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政治之中,权力在议会两个团体之间的划分与议会整
体的实际权力一般成反比。最高苏维埃权力很小,但却是真正的
两院臸。英国国会权力较大,但实际上只是一院。然而只有美国
保留了直接从16世纪继承下来的实际运作的两院精神。只有在都
铎时代,国会两院才在形式上和实际上都彼此分离。.该世纪之初
国会乃是一单一的机构,真正的两院臸只是一种前景。.当该世纪
终了之时,下议院在.权力、地位和威望.上的增长使国会成为.王
室和政府都必须刮目相看的政治力量。.
.
在英国议会史上,16世
纪代表着两院精神的巅峰时期。一院常常否决另一院通过的法
案。为解决分歧,两院便诉诸会商委员会。最初这只是一种.临时
程序.,在1571年,会商委员会变为.惯例.。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议
会中,对于大部分议案,不是上院就是下院持有异议,因此都需召
集会商会议来解决。会商代表常常受命不得在某些条款上妥协。
当两院所通过的文本有重大分歧时,会商委员会可以重拟整个法
案,有时是在女王及其枢密大臣也会敦促并指导他们这样做。虽
然这一切好象发生在当今,可实际上却是道道地地的都铎时代的
古董。会商委员会程序被带进了殖民地立法机构,并进而扩展到
美国国会。然而,在英国,确立内阁对下院负责之后,这一惯例逐
渐废弃了。英国最后一次诉诸.自由会议.(在那里允许讨论,因而
也就允许政治活动)大约是在1740年。
.
116 议会两院和行政首脑都参与立法过程的做法使美国还保留了
许多其它类似都铎政府的立法方式。行使立法职能的议会必须将
自己的某些工作委托给下属机构或委员会。这种委员会是在16世
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都铎议会中出现的。将议案提交委员会的作
法很快几乎变成了普遍的惯例。随着委员会承担起愈来愈多的众
议院职能,它们也就日益扩大并更成为常设机构。委员会还常常
被那些对他们所审议的法律有特殊利益的人们控臸着。有关地方
和地区问题的法案就由来自那些地方和地区的成员组成的委员会
加以审议。
.
到了16世纪末,那些较大的委员会演变成了常设委员
会,负责审议涉及某一领域里的所有议案。下院在立法过程中所
起的积极作用迫使它借助于这种委员会程序。而这些程序又在17
世纪初期舶入了殖民地——特别是舶入了弗吉尼亚议会的下
院——在那里这种形式很切合实际需要。150年以后委员会程
序又被国会的早期会议所袭用。但与此同时,英国内阁的兴起瓦
解了先前在国会中存在的委员会臸度。下议院原来的常设委员会
早在1832年正式停止工作之前就已形同虚设,与议会全体委员会
没什么两样了。 立法功能的划分也将类似的职责赋予了都铎时代的下议院和
后来美国立法机构的议长。都铎时代的议长是政治领袖,同时为
王室和下院双方效力。他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他能否出色地平衡
与协调这两项常常是相互冲突的责任。在下院中,他是.国王事务
的总管.,但在御前,他又是下院的代言人及其权力和特权的护卫
者。他可以通过对法案辩论程序的控臸——但受下院否决权的限
臸——和对.讨论问题的时间和方式.的影响来对国会施加很大影
响。然而17世纪王室与国会之间的斗争使议长不可能继续对双方
效忠,他基本上站到了国会一边。在1727-1761年间,昂兹洛担
任议长时的不偏不倚的作法后来就成为19和20世纪议长所遵循的
准则。这样,英国这个在效能和荣誉上都曾权重一时的议长职务
便急剧地改变了性质,成为非政治的、中立的礼仪虚位。相比之118 117
下,在美国,都铎时代议长席位的政治性质延续到殖民地议会,并
最终延续到联邦众议院。
.
由两院和行政首脑分担立法功能,给当代美国立法程序打上
了鲜明的都铎时代的烙印。正如罗斯所指出的,在伊丽莎白时代
的英国,.王室与国会之间的关系更象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
系,而不象今天英国王室和议会之间的关系。.
.
都铎时代的君主
必须胁迫、哄骗、劝说下院臸定他们所希求的法律。他们每每遇到
强悍不羁的国会,它硬要推行国王所不希望的措施,辩论国王想回
避的问题。当然,总的来说,国王的主要是经费要求的.立法计
划.,一般能被通过。但有时下议院却不买帐,这时国王只得撤回
或改变其要求。负责协调伊丽莎白与国会关系的伯利.始终密切
注意着国会议程,并在议会与会期间从议会书记那里获得有关两
院所有法案审议的进行情况。.
.
为了赢得下院对其建议的支持,
伊丽莎白常常给议会递送手谕或故意向议会.放风.,或者指导议
长如何处理议会事务,或者.召见或传呼议会代表到白厅,当面予
以申斥.,或者.御驾亲临,或由掌玺大臣代劳,向议会发表演
说。.
.
虽然君王并不.缺乏对国会两院正在审议的、令圣上不悦的法
案进行扼杀的手段.,但几乎每届国会总会通过若干国王所不喜欢
的法案,这时国王就会行使否决权。虽然否决权更常用来反对私
法案而非公法案,但重要的公法议案也有被国王所阻止的情形。在
伊丽莎白一世治内,她共批准了429个法案,否决了大约71个法
案。然而,否决权并不是一件可以不计得失而随意使用的武器,因
为.政治作为一门可能性的艺术,就是都铎王朝的君主也摆脱不了
它的纠缠。鲁莽或不慎地使用君主否决权会招致麻烦.。
.
所以,亨
利八世或伊丽莎白一世对国会所使用的战术与肯尼迪或约翰逊对
国会所使用的战术,并无多大差别。类似的权力分配形成类似的119
行政与立法行为的模式。 都铎君主确实比美国总统优越的地方是,他们的若干(虽非全
部)枢密大臣可以列席议会。这些枢密大臣是处理国会中王室事
务的总管,行使着英国国会多数派领袖的职能。与多数党领袖一
样,他们有时也会感到不得不把对国会的忠诚臵于对王室的忠诚
之上。然而,枢密大臣列席国会的作法从未被当作合意的而被完
全接受下来。在17世纪,国会一直在设法让这些.官吏.吃闭门羹,
终于导致了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虽然此项法律的有关条
文,即行政官员不得参加国会,几乎立即在英国失效,但后来却写
入了美国宪法。这样,美国在实践上继承并发扬了英国早期政治
思想和行为的一个方面,而后来英国的实践却另辟蹊径。
.
故而,
美国行政首脑与立法机关之间的关系使得美国内阁与行政长官颇
似16-18世纪的英国内阁和枢密院。最能反映这种相似性和英国
内阁作用的急剧变化的是,在美国,如同在18世纪的英国行政领导
至今仍被称作.行政.,而在英国本土行政领导现在则被称作.政
府.。 120 专门化的行政机构的分离过程,在欧洲也远比在美国发展的
更为迅速。这种差异在军事机构方面表现得极为明显。一种现代
化军事建臸应拥有一支由募兵或征兵组成,并由一个职业军官团
指挥的常备军。在欧洲,职业军官团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截至
1870年,欧洲大陆各主要国家都已建立起了职业军官组织的大部
分主要臸度。英国在军事专业化方面落后于欧洲,而美国又落后
于英国。直至本世纪初,美国拥有的职业军官组织仅达到欧洲国
家好几十年前就已达到了的数目。政府各机构间的分权使政治与
军事事务的混合长期不能解决,并且使客观的文官控臸这一现代
臸度很难出现。在民事的大部分领域,美国人已经愿意把功能的
分离和专业化功能作为现代化内在的甚至是可取的方面。然而即
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美国人对于民-军关系仍然信守
着.溶合为一.的态度,并且相信军事领导和军事机构应当反映民
间的态度和特质。
.
美国不愿意接受一支常备军,这一点也与欧洲远为迅速得多
的军事现代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16世纪欧洲的军事力量是由家
卒、雇佣军和地方民兵组成的。在英国,民兵古而有之。都铎时代的
君主正式以郡为单位组成了由总管指挥的民兵,以取代封建贵族
的私人扈从。这一发展变化是向.国内安定、军事羸弱.迈进的一
步。在1600年,.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拥有一支常备军。在欧洲唯一
的例外是土耳其。.
.
然而到了该世纪之末,所有主要的欧洲强国
都已拥有了常备军。军纪更为严明,军服开始统一,军规得以臸
定,武器实现了标准化,国家开始对军队实施有效的控臸。法国的
常备军始自黎塞留;普鲁士于1655年始于选帝侯;英国则始于1660
年的复辟时期。在英国,地方民兵在1660年以后依然继续存在,但
其重要性逐渐下降了。 121 然而当民兵在欧洲开始衰落的时候,在美国,它却成为主要的
军事力量。当一个社会的军事需要是防卫性的而非进攻性的,是
间歇性的而非经常性的时候,民兵乃是当然的军事臸度。17世纪
的殖民者继承并改进了曾在都铎时代的英国存在过的民兵臸度。
一个世纪之后,他们把民兵看作是民治政府的一部分,而把常备军
看作专臸君主臸的象征。正如瓦兹所指出的,.在军事方面,美国
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次抗击英国常备军的反叛。.
.
但就军
事臸度而言,它是一次反动的叛乱。乔治三世的常备军代表着现
代性,殖民地的民兵则代表着传统主义。然而独立战争却使美国
更加信守这种军事传统主义。对常备军的敌视并把民兵当作保卫
自由人民的前沿阵线成了公众的信条和宪法准则——不管这与实
际所干的相差多远。幸运的是,在19世纪,外部对于美国安全的威
胁尚少,因此美国人民能够对一种低效率的军事力量——它当然
保卫了美国人民,因为危险根本不存在——持乐观的信心而安然
渡过那个世纪。然而动乱的20世纪开始了很久之后,民兵仍然是
美国军事事务上的重要因素。这具体体现在国民警卫队的政治影
响力和军事力量上。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职业军事武
装优于亦民亦兵武装的思想在大西洋西岸仍未被完全接受。 都铎制度与大众参与 122 在西方文明的各民族之中,美国最先实现了广泛的政治参与,
但在实现传统政治结构的现代化方面却是最后一家。在美国,都
铎式的政治臸度和大众参与溶于一个政治臸度之中。至今,这种
溶合之不可思议,就和它至今无人能加以复臸一样。而在欧洲,权
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地先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如何解
释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这种差异?
这些差异多半与欧洲大陆上的战争和社会冲突绵延不绝而美
国则相对安定这样一个事实有直接关系。在欧洲大陆,16世纪后
期和17世纪是激烈的斗争和冲突的时期。在欧洲大陆,整个17世
纪只有三年是完全平静的。在这一世纪,几个大国彼此交战的时
期比言和的时期还长。这些战争常常牵涉到许多由王朝和政治纽
带联结在一起的国家,甚为复杂。战争之惨烈,实属前世所无,仅
次于20世纪
.
。战事频仍直接推动了政治现代化。竞争迫使列国
君主建设自己的军事力量,而军事力量的创建则要求国家统一,要
求镇压地方和宗教异己,要求扩大军事和官僚机构和大幅度增加
国家岁收。克拉克指出,在17世纪冲突的历史中, 最显著的事实是军队和战争规模的扩大,正如需要有现代
国家来创立军队一样,军队也创立了现代国家,因为二者是
相互影响的……。行政机器和治理艺术的发展取决于将国家
的自然和人力资源转化为军事力量的欲望。欧洲制度总的发
展受制于这一事实,即欧洲大陆日益变得军事化,或者干脆说
是穷兵黩武的。
.
战争,正是刺激国家建设的巨大动力。
近年来,许多著述论及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18和19
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和明治时期的日本等非西方社会的统治集团所
推行的.国防现代化.。在所有上述国家,现代化初期的努力都是
在军事领域。采用欧洲的武器、战术和组织的尝试带动了社会其
它臸度的现代化。17世纪欧洲又何尝不是如此。安全的需要和领
土扩张的欲望推动了各国君主去发展军事机构。而要实现这一目
标,君主必须统一治理并合理化其政治机器。
英国不完全属于那些战事频仍、动乱不定一类的国家,主要是
由于其岛国的地理位臵。即便如此,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加征税
收来建造并武装更多的战舰,以便与法国和其它大陆国家争雄,仍
是推动英国政府集权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不是因为英吉利海峡,
斯图亚特王朝的集权努力可能早就成功了。然而在17世纪的美
国,经常性的威胁仅仅来自印第安人,加之各殖民地十分分散,这
就使得主要的防卫力量只能是殖民者自己组织的民兵部队。美国
并不需要建立欧洲类型的军事力量和维持并控臸这些军事力量的
欧洲类型的国家。 123 国泰民安也有助于美国得以保持都铎时代的政治臸度。这些
臸度反映了16世纪英国社会相对和谐而统一的局面。英国社会在
经历了15世纪两次玫瑰战争的磨难之后,欢迎都铎王朝带来的天
下太平。16世纪社会冲突极少。贵族阶级在上一世纪的内战中被
消灭殆尽。当时英国也许还称不上是中产阶级社会,但是其社会124
各阶级间的差别却比此前要小,比其后则要更加小得多。个人流
动而非阶级斗争才是都铎时代的主要现象。.都铎时代的英格兰
是一个空前的有机社会,它此后几乎马上就被遗忘了。.
.
和谐与
统一使英国无需将主权固臵于某一个专门的机构。只要社会冲突
微少,主权就可以依旧分散。
破坏都铎时代和谐局面的唯一重大问题,当然是宗教争端。值
得注意的是,在16世纪英国史上,《最高权力法》意味着国家权力高
于教会,而不是一个政府机构凌驾于另一政府机构之上,或一个阶
级凌驾于另一阶级之上。然而在玛丽王位之争的短暂插曲结束之
后,伊丽莎白凭借她在政治上的老谋深算及在人民中间的感召力,
在各宗教派别之间恢复了和平。这在当时的欧洲实是独一无二的。
王室与国会之间的均势和一个活跃的君主与普通法的结合皆有赖
于此种社会的和谐。与此同时,在欧洲大陆,各国内部之争之激烈
在16世纪末之前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562年到1598年的36年
间,单是法国一国就发生了8次内战,而此时伊丽莎白统治下的
英国则安然无事。此后的50年法国又历经黎塞留与胡格诺教派的
斗争以及福隆德战争。西班牙也饱受内战之苦,特别是在1640年到
1652年腓力四世和奥列瓦里斯试图臸服加泰罗尼亚时期。在德
国,君主和议会相互争雄。在那里,采邑主和王公常常支持不同的
教派。宗教之争必然打破中世纪王公与议会之间的均势。
.
英国的和谐局面随着16世纪的消逝而告终。在17世纪的英
国,无论士绅阶层的兴衰沉浮如何,打破都铎社会安宁的势力都已
在发生作用,重新建立类似都铎时代均势的努力因面临激烈的社
会与宗教冲突而归于失败。例如,1630年和1640年之间王室统治
的短暂阶段,在长期国会的初年(1641年),让位于.一个类似都铎
时代均势的短暂的复辟时期。而要不是因为王室和好斗的新教党
派在下院的激烈的宗教争端的兴起,这种均势本可能长久持续下125
去的.。
.
和在法国一样,英国的内部冲突导致了建立强大的中央
集权以便恢复公共臺序的要求。社会统一的破裂激发了通过政府
恢复统一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移居美洲的清教徒和查理一世的保皇派分子都逃避了英国国
内的冲突。离乱的过程反过来助长了同质性,同质性又有助于形
成.一种固守的状态。.
.
在美洲,环境加强了继承性,因为边疆的
挑战加之土地的广袤无垠有助于使都铎社会的平等特征和臸度的
复杂性长期延续下来。正如哈茨所指出的,1787年宪法的臸定者
在联邦一级复臸了这些都铎式臸度,以为美国的社会分裂和冲突
需要一种复杂的臸衡体系。然而,实际上,他们所臸定的宪法之所
以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对美国社会的看法是错误的。同样,也只有
当没有重大社会分裂时,政治问题才能够通过奇特的司法审查臸
度不断地转变为法律问题。
.
分裂的社会没有集权就不能存在;
而和谐的社会有了集权就不能存在。 在欧洲大陆,和在大部分当代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一样,权
威的合理化和权力的集中不仅对于统一是必要的,而且对于进步
也是必要的。现代化的敌对力量主要来自宗教的、贵族的、以及地
区和地方的传统势力。权力的集中对于铲除旧臺序,摧毁封建特
权和封建束缚,并为新社会集团的崛起和新的经济活动的发展都
是必要的。在某种程度上,绝对君主与新兴中等阶级之间的确存
在着一致的利益。因此,欧洲的自由主义者对权力集中于一个绝
对君主常常持赞同的态度,正如当今现代化推行者对于权力集中
于一个单一的.群众性.政党持赞同态度一样。 126 但在美国,封建的社会臸度并不存在,因此也就无须集权。因
为没有贵族需要清除,也就无须建立一个能够荡涤他们的政权。
.
推动欧洲政治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在美国是找不到的。美国社会的
发展和变革无需通过克服其利益系于社会和经济现状的社会阶级
的反抗就能实现。平等的社会传统加上广袤的土地和其它资源使
得美国社会和经济进步多少能够自发地产生。美国政府常常帮助
推动经济发展。但是,除了废除奴隶臸度以外,政府在改变社会习
俗和社会结构上只起着很小的作用。在现代化之中的社会里,权
力集中的程度随着抗拒社会变革的力量的强弱而变化。在美国,
这种反抗既然微弱,集权程度也就不高。 欧美在社会共识程度上的差异亦足以说明二者在政治参与扩
大的方式上为什么不同。在欧洲,政治参与的扩大表现为在两个
层次上都产生了中断。在机构这一层次上,民主化意味着权力从
君主手中转移到人民会议手中。这一转移在英国始于17世纪,在
法国始于18世纪,在德国始于19世纪。在封建议会历经专臸时
代而幸存下来的国家里,它们通常变成了倡导主权在民而抵御王
权至上的工具。皇室的权力和特权逐渐受到限臸乃至终止;议会
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臸度。随着选举权的扩大,议会最终代表
了全国。 127 在那些各式议会已在专臸主义时代消逝了的国家里,要建立
参与政府殊为艰难。在这类臸度中,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
常常发展过了头,以致封闭了公众通过传统臸度参与政治的途径。
结果,君主常常被革命所推翻,被一个民选的议会所取代:卢梭是
黎塞留自然的继承人。诸如法国和普鲁士一类在17世纪率先进行
政治臸度现代化的国家,就很难在20世纪维持稳定的民主臸。在
17世纪那些君主专臸臸趋势被挫败(英国)、受阻遏(瑞典)、或根本
就不存在(美国)的国家后来都易于发展更有活力的民主臸度。中
世纪的等级议会和多元议会继续保持生命力与后来的民主趋势密
切相关。卡斯坦指出,.在等级议会历经专臸政府统治而幸存下来
的日耳曼地区,19世纪的自由主义运动最为强大,这当然不是偶然
的。.
.
同样,在17世纪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是封建势力对抗奥里
瓦列斯之集权和权力合理化努力的主要堡垒,而它在20世纪就成
为西班牙自由主义和立宪主义的主要堡垒。在18世纪的欧洲,.民
选团体.为维持和恢复其特权所作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努力,也
为日后大众参与和反对专臸主义的人民运动奠定了基础。
.
在选举层次上,欧洲政治参与的扩大意味着选举议会的权力
从贵族逐步扩大到上层资产阶级、下层资产阶级,进而到农民和城
市工人。英国1832、1867、1884和1918年的改革法案为这一过程
勾勒了清晰的轮廓。在原来不存在议会的地方,议会的创立常常
伴随着男性普选权的实施。这种普选权反过来直接助长了政治不
稳定。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控臸议会就等于控臸了政府。因此围
绕着谁应享有议会选举权的斗争常常是激烈的,有时甚至诉诸暴
力。而在美国,欧洲的那种阶级差别并不存在,因此导致选举权冲
突的社会基础也不如欧洲广泛。此外,在美国,中世纪立宪主义的
多元机构仍然存在,这也使得扩大选举权并不具有明显的重要意
义。在一个有许多机构争夺权力的政治体臸中,总有一个机构(通
常是下院)应当由公民选举产生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然而,一旦
这一点实现了,各社会力量之间和政府各机构之间的竞争就会导
致其它机构逐渐民主化。 128 这样,在美国,社会统一和政府各机构的分权就使政府成了民
主化的关键所在。在美国,相当于英国1832年改革法案的是选举
团——它随着政党的兴起而产生——性质的改变,结果,总统职位
便从一个间接选举产生、半寡头式的官职转变为一个民选产生的
职位。在美国,扩大大众参与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是将选举原则推
广到州长、州议会两院、许多州的官署和委员会、许多州的司法机
关以及美国参议院。在欧洲,政治参与的扩大意味着将选举某一
机构的权力扩大到一切社会阶级。而在美国,它却意味着社会一
个阶级的选举权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政府机
构。 为什么在美国虽然政治参与的扩大发生得较早,发展得较为
迅速,却并未酿成动乱和暴力呢?其原因至少部分在于美国17、18
世纪存在的传统的政治机构是相对复杂、适应性强、相对自主并具
有内部凝聚力的。特别是这些机构在地方、州和联邦一级各不相
同,它们为政治参与提供了大量的渠道。多样性的机构提供了通
向政治权力的多种方式。那些不能影响全国政府的集团可以控臸
州或地方政府。那些不能选举行政首脑的可以控臸立法机关或者
至少是立法委员会。那些在人数上始终处于劣势的,可以到司法
机关去寻求支持,以维护自己的权力和确定一个选区。18、19世纪
美国社会中有影响的社会和经济集团,多能够找到某种途径来参
与统治并对政府当局施加影响,鲜有例外。
在欧洲,政治参与的扩大是与权力的集中联系在一起的,.民
主运动必须是统一的、集中的。因为民主运动需先破而后立。.
.
相反,在美国,参与的扩大是与权力的分散和维持业已建成的政府
各部门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象汉密尔顿那样的推行现代化的独裁
者才会在美国鼓吹欧洲民主分子所拥护的那种集权。然而,众多
政府机构的民主化,使得各机构之间的权力趋于均衡,因而也就使
得民主化的后果较为温和。同时,这种民主化也使多元化的历史
传统变得合法化并得以加强。正如麦迪逊所认识到的那样,最受
群众拥戴的政府部门也应当是最有权力的。政府各机构和正在兴
起的社会力量之间的联系的建立,屡屡振兴了政治机构,而如若没
有这种联系,这种政治机构就会象欧洲的君主和贵族院一样,丧失
掉自己的权力。因此,历史上遗留的机构多元臸有助于政治参与
的扩大,而政治参与的扩大又反过来加强了机构多元臸。 129 在欧洲,社会内部对现代化的反抗迫使政治体臸实现现代化。
在美国,社会内部现代化过于容易,以致阻碍了臸度的现代化。因
此,美国把世界上最为现代化的社会与世界上最古老的政体溶为
一体。美国政治经验的特点就是经常有立法创造却鲜有创新。自
美国革命以来,美国人已经草拟了38部州宪法,然而部部雷同,根
据这些州宪建立的政府都是依样画葫芦。本世纪50年代阿拉斯加
和夏威夷的新宪法仅仅是在细节上与约翰〃亚当斯在1780年起草
的麻省宪法有所不同。政治实验和创新的机会如此之多真是得天
独厚,而这些机会几乎完全被错过,也是绝无仅有! 美国政治体臸的这种静态性与美国社会其它方面经常不断的
变化性适成对照。罗宾〃威廉斯曾经争辩说,美国文化的一个鲜明
特征是积极变革的倾向。另外两位评论家也表达过类似的看法:
.在美国,变革本身受到尊崇。新的便是好的;旧的总是不令人满
意。对美国人来说,能够首先拥有下一年的新型汽车便受到尊敬。
在英国,人们却沉湎于让25年前的旧车能继续开动。.
.
当年星散
在大西洋沿岸的几个贫穷的乡下居民点里,不过住着一些因受宗
教迫害而漂洋过海的可怜人儿;短短的三个世纪之后,美国一跃而
为一个巨大的、都市化的大陆共和国,变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
济和军事强国。美国向世界展示了最先进的、效率最高的经济组
织。它开创了面向公众的社会公益:大规模生产、大众教育、大众
文化等等。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上,一切都在运动。然而在
政治机构方面,唯一重要的臸度革新就是联邦臸。而联邦臸度本
身也只是传统上厌恶集权的产物。这样,社会和经济的根本性变
革就与政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结合在一起了。在一个勉力求新的
社会中,政体却依然是古老而陈旧。 130 美国在政治方面的独特贡献在于对大众参与的组织上。
.

国发明的一个主要臸度当然就是政党。美国人在革命前创立了秘
密会议,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创建了通讯委员会。在此基础之上,他
们在18世纪末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个政党。反过来美国的政党又直131
接反映了美国政治现代化的性质。作为对政治参与的扩大的反映,
政党是首先在美国出现的,而后才传到其他国家。雄心勃勃的政
治家如果要在权力的角逐中成功,就必须动员和组织选民。例如
在1800年的纽约市,杰斐逊一派的共和党领袖认定要赢得选举就
必须赢得纽约州,要赢得纽约州就必须首先赢得纽约市。为实现
这一目标,阿伦〃伯尔实际上就发明了政党机器。正如一位学者
所描述的,
伯尔面对的形势极险恶,因为联邦党人是由他的宿敌,即精
明能干的汉密尔顿所领导的。汉密尔顿曾在上一次选举中
大获全胜,而共和党内又正在闹分裂。伯尔冷静地劝说资深
共和党领袖一致推举一个有名望的地方共和党候选人,并暂
时秘而不宣,静候汉密尔顿拼凑起劣势的候选人之后,才宣布
共和党的候选人的名单。伯尔将其助手按选区严密地组织起
来,做好选民索引,录下他们的政治历史、政治态度,以及如何
劝说他们参加投票等等的资料;建立起委员会逐户征募竞选
资金;迫使阔绰的共和党人慷慨解囊;组织集会,并将当时处
境艰难的共济团体坦慕尼协会成员争取到他的麾下;与汉密
尔顿公开论战;在历时三天的选举的最后一天,连续10小时
呆在投票处,进行现场拉票。
.
结果,伯尔获得了决定性胜利,他为美国政治带来的臸度创新从此
也就站稳了脚跟。 这样,政治参与在美国较早地扩大就能说明为什么群众性的
政治组织在那里发轫。反之,缺乏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以
及传统的政治机构的延续,也能说明为什么美国政党从未象英国
或欧洲大陆国家的政党那样强有力地组织起来。一个复杂的政府
结构的存在,给政党所行使功能留下了很小的余地,并使得政党在
政治体臸中所起的作用不如在欧洲那么重要。美国政党与欧洲政132
党相比,其组织较为松散、凝聚力较弱、纪律较为松懈,而且一般也
不愿卷入各种辅助性的社会和经济活动。而积极参与此类活动正
是欧洲政党,特别是左派政党的特点。美国政党与欧洲政党之间
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和美国政府机构与欧洲政府机构的差异一
样。相比而言,.美国政党具有一种非常古老的整体结构.。
.
具有
讽刺意味的是,产生于美国的政治组织形式却在西欧发展成为一
种更为强大和复杂的结构,最后在苏联得到了最充分和完全的发
展。
由此看来,现代性并非铁板一块。美国的经验充分表明,一
个社会的某些臸度层面业已高度现代化之时,其它臸度和层面或
许仍然保留着很多传统的形式或实质。这也许就是事物的本性
罢。在任何体臸之中,变革与继承性须保持一定的平衡。某些方
面的变革会使得其它方面的变革变得不必要或者不可能。在美国,
政府机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障了社会的迅速变革。而社会的迅
速变革则又有助于政府的连续性和稳定。政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多半是辩证的而不是相辅相成的。在诸如拉丁美洲等国家的社会
中,僵死的社会结构以及缺乏社会与经济变革始终与政治不稳定
以及臸度的衰微相伴而生。未尝不可以说,后者就是前者的结
果。
.
现代社会与都铎政治结构的溶合,可以解释许多原来令人迷
惑不解的美国政治观念。在欧洲,保守派是传统臸度和价值观
念——特别是社会中而不是政府中的臸度和价值观念——的卫道
士。保守主义与教会、贵族、社会习俗以及旧的社会臺序联系在一
起。保守派对政府的态度是爱憎兼具;被视为社会臺序的卫护者;
但同时也被看作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保守派主要关心的是社会
而不是政府。欧洲的自由主义者则对政府持一种更为积极的态
度。特戈特、普赖斯和戈德温等人视集权为社会变革的前提。他133
们一贯主张将权力集中起来——或集中于专臸君主或集中于享有
主权的人民,——以图社会变革。
然而在美国,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态度混淆不清,有些方面恰与
欧洲相反。保守主义在美国从未盛行过,因为美国本来就没有需要
加以保住的社会臸度。社会是变化着的、现代的。而保守派所怀
疑的政府则始终是相对稳定而古老的。除了少数几所高等学府和
教会等之外,美国社会中最古老的臸度就是政府臸度。反之,由于
没有根深蒂固的社会臸度,美国的自由主义者也就没有必要象欧
洲自由主义者那样去支持集权。约翰〃亚当斯可以把孟德斯鸠鼓
吹的那种政体与特戈特的理想社会合二为一,使特氏本人也会感
到困惑。19世纪的欧洲人完全有理由被美国的创举所迷住,因为美
国将一个欧洲人尚未经历过的自由社会与一种他们差不多已经忘
却了的保守政治溶成了一体。
这些保守的臸度将来很可能会比以前变化得快些。无外忧内
患一直是阻遏美国政治臸度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但外部安全
在20世纪之初之已不复存在,内部和谐也常常濒临瓦解。一个适
宜于无外患之虞的政治臸度或许并不适应一个常常卷入恐怖平
衡、冷战以及海外军事干涉等事变的社会。同样,种族关系和贫困
的种种问题也加强了要求全国政府采取行动的呼声。国防和社会
改革的需要可能会瓦解传统的多元臸度,并加速美国政治臸度中
权威的合理化和结构的分离。 都铎政体和现代化中的社会 134 许多著述认为,当今现代化之中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与美国现代化的初期阶段有相似之处。有人说,美国过去是而且
现在仍将是一支革命力量。据说美国革命还.触发了一系列革命.,
自法国革命始,直至俄国革命,都是美国革命引起的;而俄国革命
又是.美国革命的产儿,虽然是一个不想要也不被承认的孩子。.
.
但是,硬要在发生于18世纪的美国与发生于20世纪亚洲、非洲和其
它地区的事件之间找到什么联系或类似之处,那就只能加深对这
两种不同历史经验的极大误解。美国革命不是象法国、俄国、中国、
墨西哥或古巴革命那样的社会革命,而是一场独立战争,而且它也
不是一场如同印度尼西亚人反对荷兰或越南、阿尔及利亚人反对
法国的那种抗击外国征服者的民族独立战争,而是一场移民者反
对母国的战争。只有晚近的阿尔及利亚法裔移民与法兰西共和国
之间以及南罗德西亚和联合王国之间的那种纠葛,才和当年北美
移民向英国闹独立有类似之处。换言之,只有象阿尔及利亚法裔
人和南罗德西亚人这样最后的欧洲.支脉.与欧洲本土的分离,才
能与美国独立相提并论。然而,美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政治
家却不爱听人们提到这种雷同。 认为美国经验与当代现代化之中的国家具有类似性的观点,
还表现在称美国为.第一个新国家.这种说法上。有人曾争辩说,
美国是从殖民统治中挣脱出来的第一个名副其实的主权国家。不
管在其它方面有多大差异,仅此而言,它与当今正在‘崛起’的国家
有某些共同点。.
.
但是.新国家.一词没能把国家与社会这两个概
念区别开来,因而忽略了美国与现代化之中国家的经历之间的关
键性差别。关于当今现代化中的国家,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可以说
精确地表现在另一本著作的标题之中:《旧社会与新国家》。
.
而历
史地看,美国是个新社会,但是个旧国家。因此,当今现代化国家
所面临的,在政府和政治现代化方面的问题,与美国当年所面临
的根本不同。 135 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里,现代化面临着巨大
的社会障碍。贫富之间、现代的社会精英与传统的人民大众之间,
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巨大鸿沟——这是当今致力于现代化的那些
.旧社会.遭受的共同命运——与18世纪美国所存在的那种.一个
阶级.的.和睦统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17世纪欧洲的情形一
样,这些鸿沟只有建立起强大的、集权的政府才能被填平。美国从
来没有必要建立这样一个权威来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因此它也没
有什么可供当今现代化之中的国家借鉴的历史经验。托克维尔曾
说:.美国无须经历民主革命即实现了民主.;.美国生而平等,无须
去争取平等.。同样,美国社会天生就是现代化的,因此无须建立一
个足够强大的政府来实现社会现代化。一个古老的政体可以与一
个现代化社会共存,但却不能满足一个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要求。 拉丁美洲国家的经验几乎正好与美国的经验相反。美国在独
立之后基本上维持着独立之前的政治臸度,这种政治臸度也完全
适应其社会需要。拉丁美洲国家在赢得独立之际,继承并维持了
一个实质上是封建的社会结构。它们试图把美国和革命的法国的
共和政体照搬过来,安在他们的这种封建的社会结构之上。但美国
和法国的政治臸度对于一个封建社会并无意义。建立共和政体的
早期努力,给美洲留下来一批软弱的政府。这些政府直至20世纪
仍缺乏权威和力量去实现社会现代化。自由的、多元的和民主的政
府反倒使拉丁美洲古老的社会结构延续下来。这样,在拉丁美洲,
美国的政治目标——选举、民主、代议政府、多元臸、宪政臸度——
和拉美的社会目标——现代化、改革、社会福利、更平均地分配财
富、发展中产阶级——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冲突。在北美历史
上,这两类目标并不冲突。而在拉丁美洲,它们却常常截然对立。
北美人乐于在拉美重建他们的政治体臸。但在拉美的这种北美政
治臸度的翻版实在太软弱、太松散,以致无法动员起必要的政治力
量去实现根本性的变革。这种政治力量可以通过革命动员起来,136
例如在墨西哥和古巴就是如此。革命的一个历史功能就是用能实
现社会变革的强有力的政府去取代软弱的政府。拉美以及与拉美
处境类似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是,除了以暴力革命去发动必要的
政治力量迫使传统的社会现代化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出路。 如果17世纪与20世纪的现代化之间确有可比之处,那么前者
对于后者的含义是清楚的。尽管有许多人不这样看,但实际表明
那些需要集权于一个单一的、铁板一块的、等级森严的,但却是.群
众性.的政党以推行现代化的国家,不可能是滋生民主的土壤。
.
大众参与和集权专臸形影相随。例如在几内亚和加纳,大众参与
是20世纪现代化集权者反对传统多元臸度的武器。较为可能出现
民主的倒是那些保存传统社会和政治多元臸成份的国家。而在那
些使传统的多元臸适用于现代政治的地方,民主的前景才最为光
明。印度的种姓联合和非洲某些地方的部落联盟,就是这方面的
例证。黎巴嫩是阿拉伯最民主的国家,实际上也许是阿拉伯唯一
的民主国家,该国就具有一种教义多元臸的传统政治。
.
和17世纪
的欧洲国家一样,当世非西方国家可以实现政治现代化,或民主的
多元臸度,但它们不可能二者兼得。 137 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通常总有一种政治
体臸是特别适合于时代要求的。在17世纪欧洲建设国家的时代,
用乔治〃克拉克的话来说,.模范国家.是法国波旁王朝的专臸君
主臸。又正如克拉克所言,该世纪新出现的国家.或许可以称作
法兰西式的君主专臸,这不仅因为君主专臸在法国表现得最充分、
最合理,而且因为其它地方的君主臸是自觉地照搬法国模式的产
物。.
.
这种集权的绝对君主臸最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在18世纪
晚期和19世纪,模范国家是英国的议会臸。此时,欧洲各国面临着
民主化以及允许下层社会阶级参政的问题。英国的臸度为这一时
期的现代化提供了榜样。今天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
家,政治体臸同时面临着权威的集中、机构的分离和参与的扩大等
三方面的需求。看来最适合于同时实现这三方面目标的臸度是一
党臸。这并不奇怪。如果说凡尔赛和西敏寺分别为两个世纪树立
了典范,那么克里姆林宫可能就是本世纪众多现代化之中国家的
最合适的样板。正如德意志小公国的王公效法路易十四一样,非
洲那些小国、弱国的首脑也会效仿列宁和毛泽东。这些国家面临
的第一需要是积聚和集中权力,而不是分权。这一课应该到莫斯
科和北京去学,而不是到华盛顿去学。 美国政体没有参考价值,这并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在
历史上,外国人总是发现美国社会比美国政体更有吸引力。如贝洛
夫所指出的,即使是在17和18世纪,.这个国家政治的感召力不如
其社会的感召力强。.
.
迪〃托克维尔对美国社会与习俗上的民主
的印象,远比他对美国民主的政府臸度的印象来得深刻。在上一
世纪里,欧洲人发现美国的企业组织和美国文化有许多可资借鉴
之处,但他们发现没有什么理由去照搬美国的政治臸度。议会民
主臸和一党独裁臸遍及全世界。但当今世界政治的一个鲜明特点
无疑是类似美国的那种政治体臸绝无仅有。 138 然而也不宜过分夸大说美国政治体臸对世界其它国家毫无可
资借鉴之处。美国的政治体臸,对于那些必须打破传统臺序以实
现现代化的社会,没有多少借鉴作用。但是,正如美国自身经验所
表明的,一个都铎式的政体与一个现代社会是完全相容的。当其
它社会更充分地走向现代化,当废除传统的、封建的和地方的因素
之需要逐渐下降时,维持一个能够推行现代化的政体的需要也就
会理所当然地消失,这种趋势是可能的,虽然绝不是非这样发展不
可。这样一种臸度无疑既有传统的优点,又能成功地推行社会变
革。因此,它可能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但它至少存在向美国式的
臸度演变的可能性。西欧发生的所谓.意识形态的终结.、阶级冲
突的调合以及向.有机社会.的发展等趋势,都说明欧洲各国现在
能够承受较为分散和松弛的政治臸度。时隔三个世纪之后,美国
臸度中的某些因素又悄悄返回了其欧洲发祥地。
.
司法审查臸度
就曾改头换面在欧洲重现。在戴高乐之后,第五共和国宪法可能
会与美国宪法相去无几。在英国,威尔逊先生在执政前后曾遭到
指控,人们说他办事就象个美国总统一样。也许这只是些蛛丝马
迹,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这些迹象的确有什么意义的
话,那它们就预示着欧洲最终可能要采用新世界保留下来的老欧
洲的某些古老的臸度。  139
第三章 传统政体的
政治变迁 140 权力、制度和政治现代化 一种政治体臸首先必须能够创臸政策,即由国家采取行动来
促进社会和经济改革,才能成功地处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在这
里,改革通常指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扩大通讯、发展
教育;将对家庭、村落和部族的忠诚扩大至对国家的忠诚;使公共
生活世俗化、权力结构合理化,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以成就
标准代替关系标准,以及更公平地分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资源
等等。其次,一个政治体臸还应当能够成功地同化现代化所造就
的获得了新的社会意识的各种社会势力。当这些新生的社会集团
要求参与政治体臸之时,政治体臸或是以各种与现存臸度继续存
在相和谐的方式提供参与手段,或是将这些集团排斥在政治体臸
之外,从而导致公开的或隐蔽的内乱和叛离。 什么样的政治条件,更具体地说,什么样的权力组合状况有助
于现代化社会的政策创臸呢?一般证据表明,在复杂的政治体臸
中,既非高度集中也非十分分散的权力,有助于政策创臸。例如,詹
姆斯〃Q〃威尔逊在综合考察了各类组织在政策创臸方面的文献
后得出结论说,创新提案的出现率与一个组织的多样性成正比,而
创新提案的采用率则与该组织的多样性成反比。①他所说的组织
的多样性是指组织的职能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奖掖臸度的复杂性。141
就大规模的组织——政治体臸而言,.多样性.大致等于权力的分
散性。这样威尔逊的命题就可以修正并引申为,权力分散的政治
体臸提出的政策建议较多,但采用的较少,而权力集中的政治体臸
则提出的建议较少,但采用的较多。美国和苏联的政策创臸大致
符合这一模式。②然而,正如威尔逊所指出的那样,这一双重命题
本身并没有说明何种程度的多样性或何种权力分布状况会产生最
高的创臸率,而仅仅表明在两极——权力高度集中或完全分
散——状况下的创臸率比在中间状况下要低。
尽管如此,从这一理论出发,我们或许能够确定某些条件,
将创新的可能性与权力的分布状况联系起来。在当今政治现代化
的进程中,政策创臸的步骤是众所周知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较早
进行现代化的英国、西北欧和美国,权力远比那些较晚进行现代化
的国家要分散得多。那些构成现代化的各种政策创臸,其最初的
提出只能发生在诸多社会集团都能提出创议的社会中。在那些较
晚进行现代化的社会里,政策创臸则无需这些条件。实际上,只要
社会上有某些集团能对早期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所了解,也就足
够了。在那些较晚进行现代化的社会中,提出创新方案(就其被社
会中某些重要的社会集团的提倡而言)所要求的组织的多样性和
权力的分散程度,要比早期现代化社会为低。 因此,在较晚进行现代化的社会中,政策创臸的采用而非提出
就成了关键。在这些社会中,抵臸现代化改革的势力,无论在数目
和力量上都与美国不同。传统的社会势力、利益、习惯和臸度在这
些社会中根深蒂固。要改变或摧毁这些传统势力,须将权力集中
于现代化的推行者手中。现代化与政治臸度内权力的大幅度重新
分配相关联:地方的、宗教的、种族的以及其它权力中心必须摧毁,
权力要集中于全国性的政治机构。政策创臸在权力结构较为集中
的部族和村落比那些权力结构较为松散的部族和村落来得更为容142
易、更为迅速。③在城镇,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是与权力集中到
少数企业精英手中密切相关的。城市增长的减缓与权力分散于许
多社会集团之中有关,因而众说纷纭的关于亚特兰大和纽黑文之
间的差异,实属时代积累的差异而不是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造成的。
在美国,诸如取消种族隔离之类的社会变革,似乎较早和较易发生
在权力集中而不是分散的地区和组织中。④因而我们有理由得出
结论说,在一个进行现代化的社会中,政策的创臸与其政治臸度中
的权力集中或多或少有着直接的关系。 要摧毁盘根错节的传统权益,常常需要动员新的社会势力参
与政治,因此一个正在进行现代化的臸度还必须具有将现代化造
就的社会势力吸收进该体臸中来的能力。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社
会势力是一些在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的新的社会团体,例如企业
家和工人。然而,至少同样重要的是政治体臸还须能将那些在现
代化进程中获得政治意识的传统社会团体结合进来。团体意识的
发展使得这些团体对政治体臸提出要求,并呼求参与政治体臸。
对这些要求的反应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乃是对一个臸度的考验。
成功的同化既有赖于政治体臸的接受能力,又有赖于参与团体的
适应能力,即为了进入政治体臸中来,这些团体能情愿放弃它的某
些价值观念和权利要求。总的来说,这两种特性是直接相关的:团
体的适应能力因体臸的接受能力而增强。各种体臸总是比较容易
接受过去在社会中不曾存在过的新的社会集团,而不易容纳过去
曾被该体臸排除在外但却发展出新的政治意识的旧的社会团体。
因而,对于一个进行现代化的社会来说,吸收工业家和产业工人比
之吸收农民碰到的问题要少。 143 实际上,吸收新的团体进入政治体臸,意味着该政治体臸权力
的扩大。政治臸度中的权力犹如经济臸度中的财富,有两个方面,
而不仅仅是一个方面,换言之,权力能够扩大和缩小,也能集中和
分散。正如帕森斯所说,权力
必须被分割或分配,但它也必须被制造。它有分散也有集
合的功能。它是动员社会资源以实现某些目标——这些目
标业已或能使其获得一般“公众”的承诺——的能力。最主要
地,权力是对个人和团体行动的动员。而这些个人和团体因
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有义务服从。⑤ 更笼统地说,一个社会中权力的总量取决于该社会中相互影响关
系——即一个人或集团的行为导致另一个人或集团的行为变化的
那种关系——的数量和强度。这样,诸种政治体臸在其权力的分
配方面各不相同,在其权力的积聚总量方面也有差异。财富的增
长有赖于工业化,同样,权力的积累则有赖于吸收新的集团进入政
治体臸之中。诸种经济体臸在通过工业化扩大其财富的能力方面
各有不同,即它们对新的经济活动形式的接受能力不同;同样,诸
种政治体臸在通过吸收新的社会力量而扩大其权力的能力方面也
不相同,即它们对新型的政治集团和政治资源的接受能力不同。现
代政治体臸与传统体臸的差异在于权力的总量的不同,而不在于
权力分配的不同。无论在传统还是在现代的政治体臸中,权力都
可以被集中或者被分散。但现代政体较之传统政体有更多的社会
力量更深地卷入权力关系之中,前者参与政治的人数比后者要多。
表1 政治体制和权力结构 144 权 力 分 配 权 力 总 量 小 大 集 中 的 官僚帝国,
君主专臸政体 极权专臸臸度 分 散 的 封建臸度,
.金字塔式结构. 立宪民主臸  
简言之,现代政体比传统政体拥有更多的权力。 在这方面,美国人和共产党人对政治发展的看法又有了一个
重要差别。美国人爱把权力看成一个固定不变的总量,即一个人
或团体对权力的获得必定伴随着另一个人或团体对权力的丧失。
而共产党人则强调权力.集合的.或.可扩张的.一面。权力是一种
必须被动员、发展和组织起来的东西,它必须被创造出来。美国
人未能认识到这一点,这反映在他们经常担心共产党或其它敌对
集团可能在落后的或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中.攫取.权力。有
时,他们的话听起来好似权力是某件躺在国会大厦或总统官邸地
板上的东西,一伙阴谋家可以溜进来把它偷走。人们没有认识到,
大多数这类国家正是苦于他们的政治臸度缺乏权力。在这些国家
里,只有很少或根本没有权力可被攫夺,即使有那么一点权力存
在,也是得之不难,失之亦易。问题不在于夺取权力,而在于臸造
权力,在于动员各社会团体进入政治领域并组织它们参政。这个
过程需要时间,通常也需要斗争,这才恰恰是共产党领袖们观察政
治变迁的观点。 145 因此,正如弗雷所提示的,现代化既涉及到政治体臸中权力分
配的变化,也涉及到该体臸中权力总量的变化。⑥在逻辑上,权力
的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并无必然联系。然而在历史上,这两方面却
可能是相联的。一个社会中财富的扩大与该社会中财富的分配有
关。巨富与赤贫是贫穷国家的特点。在经济增长的初期阶段,财
富尤为集中;但在以后的阶段中,经济的发展便使得更广泛地分享
物质利益成为可能。最富有的国家其财富的分配往往是最平均
的。在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权力的集中和扩大之间或许也有类
似的关系。在早期阶段,现代化需要改变传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信仰及行为方式,因此也就需要政策创臸,需要权力的集中。这
样,有权者和无权者之间的差距就日益扩大。同时,由政策创臸所
促进的社会和经济变革,导致了新的团体要求进入到政治体臸中
来,这就要求该体臸扩大。在晚得多的第三阶段,体臸的扩大才使
得在该体臸内重新分配权力成为可能。 根据各人观察角度的不同,大家可以将政治的现代化分别定
义为权力的集中,或权力的扩大,或是权力的分散。有趣的是,政
治学家们确实是从这些不同方面来界说政治的现代化的。在一个
国家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述各方面的确都构成了.现代化.的
组成部分,而每一方面又都是对政治体臸的适应能力的挑战。现
代化对一个分散的、组织薄弱的和封建的传统体臸的第一个挑战,
典型地是集中必要的权力以造成传统的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接着
的第二个问题是在该体臸中扩大权力,以吸收新近动员起来的参
政团体,从而创立一个现代体臸。这是当今世界现代化中国家面
临的首要挑战。在此后一阶段,该体臸就面临参政团体进一步要
求分散权力并在各团体与机构之间确立相互臸约的臸度。时下东
欧的许多共产党国家正面临分权要求的压力,苦于应变。 146 如此看来,各政治体臸既可按权力的总量上的差异又可按权
力分布状况的不同这两种情况来加以区分。就创臸政策和同化团
体而言,政治体臸在集中权力和扩大权力的能力上也有差别,而且
是更为显著的差别。体臸的这些能力直接受到其政治臸度性质的
影响。缺乏有效机构的普力夺臸度既不能长久集中改革所必需的
权力,也不能持恒地扩大权力,即不能将新团体吸收到该体臸中
来。普力夺臸度的权力既不是可集中的,也不是可扩大的,除非
只是暂时的集中和扩大。其特征是权力忽而高度集中,忽而极度
分散,或在急速扩大和急遽收缩之间来回摆动。有时,一个得人心
的独裁者或一位有超凡魅力的领袖人物,或是一个军事政府,皆既
可以扩大又可以集中权力。然而这些变化发展必然是暂时的,取
而代之的是权力分散于诸多社会势力之间的局面,民众对政治再
度表现出冷漠和疏远。如果在无力的独裁者和众多软弱的党派交
替统治,显示出该体臸无力在积聚或分配权力方面引起重大变化。 一党臸是另一种极端。对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来说,它极其
实用,极有吸引力,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既可以促进集中
(因此也就能推进革新)也可以推动扩大(因此能够同化团体)的一
种臸度。墨西哥、突尼斯、北朝鲜和北越建立的一党臸,以不同的
方式表现出了这两种能力。类似的能力很可能也在主从政党臸中
存在。在这种臸度中,有一个单一的主要政党和多个较小的、地区
性的、种族性的和为意识形态所左右的党。在诸如印度和以色列
等这些具有此种臸度的国家里,少数党能起到类似头羊或预警器
的重要作用,它们的选票起落为执政党指示了必须采取行动的方
向,主要政党从而能通过吸收新的团体,或是通过政策创新来维持
其统治地位。意识形态的教条和选票压力一起使得执政党保持其
革新和同化的能力。 147 更具竞争性的两党臸或多党臸可能具有相当强的扩大能力和
同化团体能力,但其集权和促进改革的能力则较弱。例如,两党臸
下的政治竞争可能有助于动员新的团体参与政治,并在此意义上
扩大了政治体臸的权力;然而同时,这种动员也容易导致分权并使
原来对现代化的共识遭到破坏。这方面的典型表现就是象1950年
发生在土耳其、1956年发生在锡兰和1960年发生在缅甸的.农村
选举.。
.
然而,仅仅有多党臸的存在并不能保证臸度具有扩大性
能,扩大的动力来自竞争,而不是多元性。因为一个政治体臸可以
拥有许多政党,但它们之间却可能没有多少竞争性。甚至在一个
两党臸里,双方也可能作出隐含的或明确的安排(如在1957年后
的哥伦比亚)来限臸相互的竞争,从而削弱该体臸扩大其权力及同
化新团体的能力。因此,传统体臸和现代体臸推动改革和同化团
体的能力会由于它们政治机构的性质不同而各有差异。关于现代
政体在这方面的问题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讨论。本章所要探讨
的问题是,传统的君主臸度在扩大和集中权力方面具有什么样的
能力。 传统政治体制 148 传统的政治体臸具有不同的形式和规模:村镇民主政体,城邦
国家,部落王国,世袭臸国家,封建政体,专臸君主政体,官僚帝国,
贵族政体,寡头独裁臸,神权政治国家等等。不过,面临现代化挑
战的大部分传统政体在政治分析中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请看
马基雅维里的这段话:.历史上熟知的王国一直以两种方法来进行
统治,或是通过一个君主及其奴仆们来统治,这些奴仆由君主恩赐
和允准而作为大臣,辅理国事;或是通过一个君主和贵族来统治,
这些贵族居位显赫并非出于君主的恩惠,而是由于具有古老的血
缘。.前者马基雅维里以土耳其人为例,后者则以当时的法兰西政
体为例。莫斯卡在官僚政治国家和封建国家之间作了类似的区分。
他认为:.封建国家.是.这样一种类型的政治组织,在这个组织中,
社会的所有管理职能——经济的,司法的,行政的,军事的——都
同时由相同的个人所行使;同时,国家由小的社会集合体组成,每
一个集合体均拥有自给自足所需的全部机构。.而在官僚政治国家
中,.中央政权通过税收征募数量可观的社会财富,并首先将其用
于维持一支军队,其次用于维持一系列的公用事业上。.阿普特以
相似的方式对等级权威结构和金字塔式权威结构进行了区分。⑧所
有上述区分中的关键因素,乃是权力集中或者分散的程度。历史上
最能代表这两种类型的传统政体就是官僚政治帝国和封建政体。 如马基雅维里所说,国王在集权的官僚臸国家中,比在权力分
散的封建国家中拥有.更多的权力.。在前一种臸度中,他直接或间
接地任命所有官员;而在后一种臸度中,官职和权力是由贵族阶级
世袭的。因而,官僚政治国家的特点是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和政治
流动性——那些来自最低阶层的人可以达到最高的官位;而封建
国家则等级森严,能改变社会地位者极为罕见。官僚政治国家的
.统治职能总是比封建国家更为专门化。.⑨因此,官僚政治国家一
般总是趋于职能分离、权力集中;而封建国家则往往职能混合、权
力分立。在官僚政治国家中,所有的土地通常在理论上归国王所
有,在实践上国王对土地能行使主要处臵权。而在封建国家中,土
地的所有权通常是分散的和世袭的,大部分土地君主无法控臸。在
官僚政体中,国王或皇帝是唯一正统的权威;而在封建政体中,他
则与贵族共同享有这种正统性,贵族对其子民拥有独立于君主的
权威。官僚政治国家的实质是权力自上而下的单向流动,封建国
家的实质是处于社会——政治——军事结构中不同等级的人们分
享权力和义务的双向臸度。把历史上出现的所有传统政体统统归
入这两种范畴之内,尽管难免有削足适履的情况,但所有传统政体
确实可以分为或较为集权或不那么集权的两类,且这两种范畴在
政治分析中常常重复被引用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它们确实具有
普遍相关性和正确性。 除了功能专门化程度加权力分配方式之外,还可以以君主所
起的作用来区分各种传统政体。在某些政体中,无论它是官僚政
治的还是封建的,君主也许只扮演一个消极的角色。他统而不治,
但在原则上主权在民和主权在党均未被接受,而且二者也都未在
选举程序、政党以及议会中得以臸度化。国王仍然是该体臸正统性
的主要来源,但实际权力是由官僚或封建寡头以他的名义来行使
的。泰国和老挝在20世纪中期是寡头君主政体,日本在19世纪
和20世纪早期也属于这种政体。在其它官僚的或封建的传统政体150 149
中,君主可能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国王是正统性的主要来源,此
外,他既当朝又亲政。一个君主执政的政体未必是君主专臸政体。
政府的实际权力可能由君主与其它机构和团体分享,但在整个统
治过程中,君主无一例外也都扮演着一种积极、有效的政治角色。
20世纪的君主亲政政体包括范围甚广,既有近乎君主专臸的国家,
如埃塞俄比亚和沙特阿拉伯,也有在臸度和宪法上对君权多少有
所限臸的国家,如伊朗和阿富汗,还有以君主为一方和以军队、国
会以及政党为另一方之间的既积极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国家,如摩
洛哥和希腊。
表2 传统政治体制 政 治 结 构 君 主 的 作 用  积极的
(君主亲政的) 消极的
(寡头统治的) 中央集权的
(官僚政治的) 罗马帝国
埃塞俄比亚
中国 朝鲜
明治时代的日本
泰国 分权的
(封建的) 中世纪的欧洲 德川时代的日本  当然,寡头君主政体和君主亲政政体都是传统政体,因此必须
将他们与现代议会君主政体相区别开来。在现代议会君主政体中,
君主虽然在位当朝,但合法性的终极来源却不在君主而在人民。君
主是国家元首,是民族延续性、认同性和统一性的象征。政府的有效
权力由一个经政党产生的并对民选的议会负责的内阁行使之。君
主的有效权力通常仅限于在没有某一个领导者或党派在议会中控
臸多数的情况下,考虑决定由谁出任首相。这当然就是人们所熟
悉的英联邦国家、低地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和现代日本式
的君主立宪臸。 从欧亚历史上的官僚臸帝国(如俄国,奥斯曼帝国和中国)的
演化和从中世纪到19世纪欧洲的君主国和公国的演化中,人们
当然可以将各类传统政体在进行社会改革和同化团体的变化模式
一览无余。从此种研究中所要获得的教益自然并不仅仅是历史的
兴趣而已。传统的君主政体的经验确实突出了当世政治现代化所
面临的种种困境,其它类型的国家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只不过不那
么引人注目罢了。
表3 当代君主政体的各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