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跳漫画书全集:朱镕基畅销书的幕后故事(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47:30
2011年09月19日08:04来源:新华网
  • 打印
  • 大 中 小

  一位退休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选集正在中国热销。

  自9月8日《朱镕基讲话实录》(一至四卷)一书全国出版发行,这本带着明显“朱式风格”的前总理新著就引发了广泛关注。《朱镕基讲话实录》共分为四卷,收录了朱镕基自1991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到2003年卸任总理期间的重要讲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00多篇,120多万字。编入该书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朱镕基出席重要会议和到地方、部门考察调研讲话的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编辑而成,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实录》取材于他在日常工作中的即兴言谈,向众人呈现更为立体的朱镕基。

  朱镕基担任分管国务院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长达十年,包括一届常务副总理,一届总理,2003年卸任后,他较少公开露面。

  今年4月,已卸任八年的朱镕基参加母校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就带着这本书,他把样书高举过头顶,对在场学生说,经党政文件层层下达的正式发言,在《朱镕基讲话实录》(以下称“《实录》”)中通通没有收录。朱镕基说:“我把我的经验送给你们。我这十几年讲的是真话、胡话还是老实话,请你们鉴定。”

  而按照惯例,数十年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的正式讲话,尤其是各类会议发言,需视情形知照中央书记处,其他常委和分管领域的班子成员,以保持对外口径的一致性,并便于直接形成文件精神下发。

  也因此,书中“非正式讲话”的遴选和推敲,颇为重要。出版方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说,“朱镕基同志本身是优秀的政治家,他比我们更知道如何把关。”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相继撰文指出,《朱镕基讲话实录》(一至四卷)的出版发行,对于了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朱镕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院总理期间,适逢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朱镕基直接主持了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价格与流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有效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软着陆”;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扭转了通货紧缩趋势,保持了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朱镕基讲话实录》的出版,在国内引发一轮朱镕基“热”。对于过去甚少公开论及的领域,《朱镕基讲话实录》中屡见惊人之语。其实早在2009年《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就让国人对这位“铁腕总理”的答问风格留下深刻印象,书中选录的那句“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今广为流传。随着口语化浓重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朱过去不为人所知的讲话,在微博等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多数人认为,这些“非正式讲话”如实反映了朱镕基的思想特质,和中国法治的复杂性。(本报记者 陈进红)


  2001年4月,朱镕基在与湖南吉首农民杨再保交谈时心情愉快,开怀大笑。

  

  人民出版社负责人和编辑讲述出版幕后故事

  朱镕基:这套书要让百姓买得起
  2011年9月10日,中秋假期的第一天,北京秋雨潇潇。从单位出来,繁华的路段,我们两位记者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拦到一辆出租车。一听去朝阳门,2.5公里的路,司机师傅有些闷闷不乐。然而走了一段,听到我们讨论的话题,师傅顿时来了精神:“你们是去采访朱镕基出新书这事的?能替我问个问题吗?他明年还会出书吗?再出,我还买。值呀!他写的都是大实话,不来虚的,那些宏观经济形势的大道理,他一说,我就懂了,还特过瘾。”

  我们心里一暖,深感此次采访非常有意义。“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朱镕基讲话实录》上市两天,销售火爆,这只是笼统的陈述;未来的销售总量,也只是抽象的统计数字;而随处碰到的老百姓,提到“朱镕基”3个字时脸上迸出的光彩,是对这套书最形象、最生动的注释。

  从1500万字里挑出120万字

  “我们有个由五六个人组成的整理该书的领导班子,忙碌了8年时间。作为讲话实录,也是逐渐形成的。”在9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如此介绍。8年,掐指算来,从2003年朱镕基退休起,这套书稿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就已经展开了。

  人民出版社经过慎重考虑,在2005年前后,指定副社长任超牵头,统筹负责朱镕基著作的出版工作。书一出版,任超就累倒了。记者联系采访时,他还在病中。他告诉记者:“这五六年,我们社里前前后后至少有上百位同志,全身心投入这套书的编辑出版工作。”2名编辑参与前期资料整理和编辑,12名责任编辑参与后期书稿编辑,1名设计人员全程跟进装帧工作,校对、编审、出版和发行等方面的人员更多。

  选择什么样的人参与朱镕基著作的编辑,是很有讲究的。他说,“既要政治可靠,经验丰富,编辑水平过硬,又必须有热情,甚至得有体力,才能承担得起这项长期的、宏大的工作。”除此之外,专业背景也要搭配。学政治的、学历史的、学经济的、学法律的……挑人的过程,几乎把社里中青年编辑的毕业院校和所学专业,从头到尾筛了一遍。

  女编辑鲁静就是这样被选中的。她是历史学博士,在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等多个部门工作了十多年。2007年11月,她被借调到“朱办”(朱镕基同志办公室的简称),参与第一阶段编辑工作。

  翻开《朱镕基讲话实录》,《编辑说明》里介绍了参与编辑工作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成员。除鲁静和另外一名编辑外,其他人均在经济学领域有不同建树。既然是“讲话实录”,用黄书元社长的话说,“这几本书是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所以,搜集和整理的对象,主要是朱镕基出席重要会议和到地方、部门考察调研的会议视频、讲话录音、现场速记等。一遍遍看录像,一遍遍听录音,把他说过的话一字不漏地整理下来,仅此一项工作,就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全部形成文字后,总字数多达1500多万字。

  鲁静告诉记者:“在这1500多万字里挑选文章,如何取舍,是这4年中最棘手、最难解决的事。”朱镕基给工作人员确定了一个挑选原则:凡是重复的、已公开发表的、别人代笔起草的,一律不收。据此,鲁静等人开始了漫长的整理过程。“背后的辛苦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为了核对一个人名、地名或者数字,经常要到处查资料、询问当事人或有关部门,花费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

  即席讲话再现当年场景

  2010年,按照朱镕基的“原则”挑选出来的初稿,共计120多万字,送到了人民出版社12名责任编辑的案头。12个人分成了4组,每3人负责其中一卷。如何分组也是精心考虑过的:3人必须老中青结合,其中必须有一人是学经济的。

  学政治学的责任编辑阮宏波是最年轻的一个,出生于1980年。 “为什么一定要有学经济的呢?一拿到书稿就发现了,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经济。朱镕基被国外媒体称为"经济沙皇",不是没道理的,他的的确确是个行家。虽然他讲话深入浅出、简洁明了,但分税制、国有银行改革、国企改革等,都涉及许多专业知识。”

  老中青三代人的结合,则从另一个方面保证了编辑质量。按规定,图书的出版一般执行“三审三校制”。但《朱镕基讲话实录》在短短大半年里,就经历了十几轮编辑、二十几轮校对。人民出版社对编辑和校对的要求,只有最简单又最难的三个字:零差错。为此,第一轮,每组看自己负责的那一卷;第二轮到第四轮,为避免阅读疲劳,轮流看其他组的三卷;第五轮,再回到自己组的那一卷……直到最后几轮。有了这种“魔鬼式”的编校过程,今天,阮宏波已能坦然而自信地说:“我肯定,这套书做到了零差错。”

  书名是朱镕基自己定的。“现在领导人的著作,很少再用"某某文集"这类书名了,从上一本《朱镕基答记者问》到现在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可以看出总理对书名的要求,还是简洁明了。”阮宏波说。

  今年年初,全书基本定稿,出了一批征求意见的样书,送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相关领导审阅。“不少部委吃了一惊:这个朱总理会议上的讲话,怎么和我们部里存档的讲稿完全不同?一查,部委存档的是书面讲稿,但朱总理来了后,书面稿请大家自己看,他脱稿,就某个问题,即席讲话。”

  如此大篇幅的即席讲话,真实再现了当年的场景,很多都充满朱镕基特有的“火药味”,或是充满了“解密高层会议”的味道。对这些,朱镕基都没有避讳。书送到当年曾挨批挨骂的部委、省市或企业那儿,结果没有一个提出要修饰、要抹去的。有的部委和省市一字不改,有的部委和省市还主动提供当时的照片和其他材料。

2011年4月,朱镕基来到清华大学,和校友们共庆母校百年华诞。
  朱镕基亲自修改封面和结尾

  对比年初征求意见的样书和现在正式上市的书,有两处明显的不同,一是封面,二是结束篇。这两点,正是根据朱镕基本人提出的意见而改的。任超告诉记者:“4月份朱总理带到清华大学去的书,封面还是白色的,用的照片是一张他表情比较严肃的。后来,朱总理在我们装帧设计人员提供的十几个封面中,选择了现在这个,红色的,微笑的。”

  至于结束篇,编辑团队原先的构思,是以朱镕基2003年1月最后一次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的讲话《值得纪念的五年》作为结尾。“不但时间恰好合适,内容也水到渠成,完全可以收得住这套书”。但是,朱镕基决定末尾增加一篇他2003年2月在北京市看望一线公交职工时的讲话《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所有的修改完成后,2011年8月29日,人民出版社静悄悄地发了一条征订通知。当时,除了各地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外,几乎没有人留意到这条通知。10天后,9月8日,《朱镕基讲话实录》新闻发布会举行,除了出版方和学者,再没什么“大人物”出席。任超说:“朱总理对发布会的要求,就是不愿意有官员参加。他更关心全国各地同步上市,不希望北京上市了,较远省市或农村却买不到,那有失公平。所以,这次有些地方,书是空运过去的,确保同步上市。”

  然而,再怎样低调,再怎样静悄悄,《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上市,还是举国轰动。这一幕和2009年《朱镕基答记者问》问世时的情况非常相似。那次,征订通知发出后,起初各地书店报来的数字并不多,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几经考虑,觉得可以“搏一搏”,首印数便在市场报数的基础上扩大了两倍。结果,上市两天,蜂拥而来的订单比首印数还多出两倍。迄今为止,《朱镕基答记者问》的销量已达到100多万册,有媒体估计已经超过150万册。

  说到这里,任超想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这4本书看上去比上本单册贵。但实际上,以平装版为例,为保证首次披露的272幅珍贵照片和30件总理手书影印件的质量,采用了双色印刷,平均每个印张的成本在2元左右,应该是标价60元才能挣钱。我们49元的定价算下来,每个印张1.5元,或许不会亏本,最多只有微利。我记得,上一本书,朱总理再三提的意见是,"封面上的答记者问四个字要比我的名字大"。这一套书,朱总理再三提的意见是,"一定要让老百姓买得起"。这句话,我们牢记在心。”

  

  “我行得正,坐得稳,敢于揭发你的歪风邪气”

  民不服我能 而服我公
  大家都知道朱镕基经常批评人,敢于批评人。但他也常说:“我在这里讲的,如果我自己做不到,请同志们检举、揭发。”

  第一条,不要迎送

  最近,我去了十几个省,要求第一条,不要迎送。迎送干什么呢?地方上的同志一定不要来迎送,这要省掉多少事嘛。总理、副总理、部长加起来有多少个,都迎送不得了,大家不堪负担啊!第二条,不陪餐。一起吃饭就是请客,自己吃饭也要严格要求,四菜一汤。大家都这么做,好风气就出来了。如果省委书记、省长来吃饭,规格能低吗?如果光是省委书记、省长那倒好办,但他们一来就不是几个人,马上就是多少桌,部长下去可能至少三桌吧。有人说,我们在一起吃饭,一边说说话不是节省时间吗?我说节省不了时间,只有一张嘴巴,不是吃饭,就是讲话,能节省什么时间呢?第三条,绝对不收礼。一条烟、一瓶酒也绝对不收。第四条,不在宾馆里听汇报。我去了十几个省,都是到省政府去听汇报。这倒有个好处,每个省政府机关什么样子都知道了,哪个艰苦朴素、哪个豪华,我都清楚了。

  1992年1月11日,全国交通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会上讲话中的一部分。在《朱镕基讲话实录》中,该讲话的标题为《领导干部要廉洁奉公》。

  “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

  我一到上海工作,就信奉两句话:“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就是说,老百姓并不是服我有多大的本事,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见得比人家强啊,而是服我办事公正。“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下面的官并不是怕我的严厉,怕的是我廉洁,屁股上没有屎。我行得正,坐得稳,我就敢于揭发你的歪风邪气。“公生明,廉生威。”公正才能明白,廉洁才能有威信,我在上海工作时一直就信服这个道理。

  这是1998年3月24日刚刚当选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的一段。此文在《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书中题为《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香港报纸说我是“黑手党教父”

  我非常重视香港的舆论。在内地的报纸上找不到骂我的文章,香港报纸上这类文章就多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针砭自己。批评可以尖锐,这是新闻自由,但最好不要刻薄、谩骂、挖苦。英国首相布莱尔说他每天只看五分钟的报纸,看多了会影响信心。去年香港有家报纸说我是“黑手党”的“教父”,我一笑置之。这家报纸说是转引自美国的报道,而美国报纸只是说我不要像教父一样说教,并没说我是“黑手党”……

  2001年3月8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发表了题为《香港应该是稳定第一,团结为重》的讲话,以上是讲话中的两段。

   “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不能容忍衙门作风和官员不作为
  “从严治政”是朱镕基一贯遵循的从政原则。他平时言谈举止从容不迫,办事果断,雷厉风行。他不能容忍拖拖拉拉的衙门作风和官员的“不作为”行为,尤其对一切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此,他在日常工作中会随时不留情面地严厉批评,甚至加以呵斥。

  如果本届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们就对不起人民

  要恪尽职守,敢于说真话。如果本届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们就对不起人民。要做“恶人”,不要说“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变成庸人的社会,都不想得罪人,我不同流合污就行了”,这样想是不行的。首先,你们可以得罪我。我这个人气量不大,很容易发脾气,你要跟我辩论,我可能当场就会面红耳赤。所以,我记住了这句话:“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你没有贪欲,你就刚强,什么也不怕。这是我的座右铭。虽然我的气量不大,但是我从不整人,从不记仇,这是事实可以证明的。相反的,对于那些敢于提意见的人,敢于当面反对、使我下不来台的人,我会重用他。当然,也不是对一切人都重用,如果他没有能力,我还是不能重用。但是,我绝对不会记仇。

  1998年3月17日,朱镕基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3月24日,他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了上述讲话。此讲话在《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书中的题目为《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铁路不正之风会毁掉一批干部

  有一条要切记,搞第三产业,不能以车谋私、以票谋私,不能经营车皮、车票。铁道部党组制定的严禁以车、以票谋私的决定是正确的,要坚决执行。如果利用行业的有利条件,去倒卖车皮、车票,就会损坏铁路的声誉,就会败坏党风、路风,甚至毁掉我们的一批干部。对这个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1992年7月16日,铁道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铁路领导干部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发表题为《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状况》的讲话,上述一段为其中一部分。当时,全国经济都在上新台阶,铁路的运力不足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所以召开了这次会议。

  居然腐败到靠杀人升官

  干部队伍的腐化相当严重。有些事情是前所未闻的。县长买通杀手去杀县委书记,他好当书记;副县长买通杀手杀县长,他好当县长。这类案件不是一起,起码有五起之多。我们只听说过跑官、买官的事情,没有听说过有杀人升官的事。居然腐败到这个程度!……

  不久前我到安徽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1999年春节前夕,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看望工作人员,这是他于2月5日听取信访局同志工作汇报时讲话的部分内容。在《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书中,该讲话的题目为《信访工作是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物价大幅上涨,使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绷得很紧”

  通货膨胀刺激经济是饮鸩止渴
  朱镕基的工作一直与经济紧密相连。在担任副总理、总理期间,他最关注的问题就是经济。在《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收录得最多的讲话和批示,都是关于一些突出的经济问题的。

  像拔河一样

  统一号令抑制物价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只有害没有利。江泽民同志形象地说,靠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是“饮鸩止渴”,我认为是非常确切的。骑上了虎背以后,就很难下来了。

  我特别要讲一下,现在抑制通货膨胀有一个很大的思想障碍,就是谁的物价低谁吃亏。……但是我想,如果大家都来抓,就像拔河一样,统一号令大家一起使劲抑制物价上涨,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物价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

  这是在1994年12月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发表的总结讲话。这一年,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涨幅高达27.1%,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达24.1%。其实,中央在1994年的限制物价措施更为严厉,对部分产品实行了直接的价格管制,但通货膨胀的“滞后效应”依然存在。

  就是拿物价的降低来讲,我们的计算方法也有很多问题。价格构成有400多种产品,过去以农业为原料的产品占物价指数的比重在60%左右,现在年年调整,还有47%是与粮食有关系的产品。大家都知道粮食相对性过剩,粮价不断降低,因此这部分产品价格有所降低,但是,大量生产资料性质的产品、工业消费品和房价都是在不断地攀升,这是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所以我讲,要注意防止通货膨胀,不要因为农产品相对过剩,掩盖了目前已经出现的某种程度的过热现象……

  这是2000年11月28日,朱镕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虽然当时并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但朱镕基还是敏锐地发现了房地产等领域的过热苗头。现在看来,他当时的预见是正确的。

  没有诚信,何以立国

  ……最近,审计署审计了1290个企业,严重造假账的占68%。这个消息一公布,马上就被全世界媒体采用。香港报纸大肆宣传,说我们腐败。我不知道你们新华社发了这个消息没有,我估计你们可能有顾虑。其实,你们根本不用顾虑,不用等外国人来发这条消息,因为外国人会把消息发上互联网,香港报纸也就把消息传到内地来,传得很广。这个是没有关系的,发表了以后可以引起大家注意。首先该批评的就是我,我主管经济工作十年了,至今还有68%的国有企业造假账,我首先应该引咎辞职,跟别人没有关系,他们是作具体工作的嘛。

  2001年12月6日,朱镕基在新华社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加强舆论监督》,里面谈到了国有企业做假账的问题。朱镕基对假账深恶痛绝,因此对审计也十分重视。在他的支持下,北京、上海、厦门三个国家会计学院陆续建立起来。

  未来要严格控制经济过热

  这五年,形势的确很好,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好,但是绝不可以盲目地乐观,然后就浮夸,就折腾。我们历史上有过这种教训,形势发展都是有周期的。我们不要走历史的老路,这就是我留给同志们的一句话。只要在这个问题上不出毛病,其他问题上就好办了,就不会形成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不可收拾的问题。对经济过热一定要从严控制,国务院就是要搞得严一点。

  2003年1月27日,朱镕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也是这届政府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他发表讲话《值得纪念的五年》,对5年来的工作作了总结,着重讲了自己最关注的经济领域的成绩和问题,还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和忠告。(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