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补片手术复发表现:欧洲联合周报 奥地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19:00



如果现在在30岁左右的这一代人中做一个测验,问两个女性,对她们知名度的回答肯定是大相径庭:一个是不久前去世的章含之,章含之这些年是一个新闻人物,出书、出镜,莫名其妙地被一些媒介炒成“名媛”、“杰出女外交家”,她的知名度甚至高高在她的女儿洪晃之上;另外一个女性是张志新。她比章含之大5岁,生于1930年,卒于1975年。她们同时在50年代上大学,是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张志新1962年进入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工作,1969年因有“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言论而作为“现行反革命”逮捕,1975年被判处死刑而遭枪决。1979年在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的主持下,张志新被平反。在那个时刻,章含之被审查的年月中,张志新成为新闻人物,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永恒的一座殉难女神的雕像。
1975年3月4日是张志新遇难的日子,距离今天已经38年了。不久前,一家海外知名的中文网站有人发表文章,称“张志新完全可能是虚构的人物,而不是历史事实”,有相当多的网友认为这些事迹是“胡编乱造”、“不可信”、“不可能”。的确,38年的时间不短,她的名字和这个名字所联系的那个时代已经被人遗忘和掩盖了。为此,我想我要用稍微多一点的笔墨再写写张志新。
首先,张志新是因为在共产党内部的会议上发表自己看法,批评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继而批评毛泽东的极左政策而被逮捕入狱的。入狱以后,张志新坚持自己的看法,1970年被判处无期徒刑,以后,她在狱中受到非人的摧残,而至精神失常,1973年因为“直接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言论,改判死刑,于1975年4月4日在沈阳被枪决。张志新事迹中最令人战栗的事实是:张志新被枪决之前,被狱中警察按在地上,脖子下垫了两块砖头,割断了喉管,为的是不让她喊出口号。这个细节,在张志新事迹公开报道的时候,被删节掉了,改为“惨无人道地剥夺了她用语言表达真理的权利。”还有一个未被公开过的细节,可能当年被认为有损于张志新的“英雄形象”:张志新在被两个警察按倒在地,即将被割断喉咙的一瞬间,张志新哀求道:“我改了,我改了,我承认错误,我承认错误。”但是,这并没有能够阻止接下来悲剧的发生。张志新到底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她有自己的政治信念,更有对生的渴望。在坚持政治信念和牺牲政治生命乃至肉体生命之间,她选择了后者,虽然对于生命的渴望到底是人性的最基本的欲望。
张志新是不是可以不死?当然。她作为一个基层的中共党员,可以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管党中央执行的什么路线,而不被追究责任,在那个年代,共产党员都被教育要这样进行选择。当然,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早就身怀不满,对毛泽东推行的极左路线早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说在1966年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是心甘情愿扛着红旗去参加文化大革命的,那么到了1976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怀着气愤、消极抵抗的心情对付文化大革命的。在四人帮的暴政面前,多数人选择了愤怒的沉默,少数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抵制四人帮,有不惜被批判、被撤职的,也有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但是也还有少数人,则选择了投靠四人帮,为虎做怅,助纣为虐。前者以张志新为代表,后者则是章含之类人物的选择。
章含之在嫁给乔冠华后不久,就风风火火往来于中南海的红墙和外交部的大院之间,她以自己在毛泽东面前的特殊身份,时而向外交部传达“最高指示”,时而在毛泽东和四人帮面前报告外交部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动态;1973年以后,她更加是周恩来的监督者,在毛泽东、江青等人面前频繁汇报周恩来的情况。在1973年底的政治局批周会议上,反对乔、章结合,竟被当作周恩来的一桩“罪行”,拿上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且不说,周恩来有没有反对过她和乔冠华的结合,就是周恩来反对,那也是对章含之、乔冠华私人生活的一种看法,怎么可以被江青拿到政治局会上大做文章呢?如果章含之、乔冠华不是被四人帮所青睐,江青为什么要那么做?至于后来章含之给江青写告状信、效忠信,那都是白纸黑字,无法抵赖的历史事实。
    让人欣慰的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粉碎四人帮后,章含之类的政治投机分子得到了应有的审查和处理,按说章含之应该感到庆幸,她既没有像张志新那样被投入监狱,更没有受到任何非人的待遇。她写的那些交代材料,被严格地封存起来,其中的任何一份流传到社会上,章含之早就不会成为什么“末代名媛”。
1978年前后,中国百废待兴,人们匆匆地祭奠了张志新后,便投入到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中,这一晃眼就是30年了。30年的时间说长其实并不长。2005年,我参加了奥地利毛特豪森集中营解放60年的纪念日,看见还有当年集中营幸存的“犯人”千里迢迢来到那里参加纪念活动。也是在那年,奥地利的历史学家从集中营的档案中找到5位遇害中国人的资料,在5月份举行的纪念活动上,中国大使馆为这5位遇害的同胞捐建了一块花岗岩的纪念牌。遗憾的是他们的姓名和身世至今都不清楚。在中国,时光的车轮转得好像更快:
在一次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的活动中,当年毛泽东的机要员、四人帮时期官拜“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曾经也是四人帮拟定的内阁“副总理”的谢静宜端坐在电视前,面对凤凰卫视那位一脸傻笑的电视明星,侃侃而谈毛主席的伟大光辉。她没有谈起毛泽东当年一个批示,因为某某人要“打到迟群和小谢”,就是矛头对准毛泽东,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粉碎四人帮之后,迟群被判刑,“小谢”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免于刑事起诉。然而,不到30年,“小谢”竟然作为凤凰电视台的嘉宾,重新作为公众人物露面。
章含之的出风头就更不用说了,她已然和我们的国家一样,走出了文革的阴影,重新又成为社会活动家,她不像谢静宜,闭口不谈文革中的表现,而是巧妙地谈,避重就轻地谈,颠倒黑白地谈,谈冠华,不谈乔冠华这位才华横溢的职业外交家被她拖入到政治泥坑中不能自拔;谈主席,不谈她如何在毛泽东、江青的政治把戏中左顾右盼,最后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谈总理,不谈她如何在政治局批周的会议上怒斥周恩来-------。
我一点不诧异章含之这类人物的存在和表现,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何况中国有十好几亿人呢!我感到奇怪和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对文革的研究成了禁区?为什么要把1966年到1976年这段历史从我们民族的记忆中涂抹掉? 张志新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5年的3月4日,一位叫做石飞的中国新闻工作者给新华社下属的网站投了一篇稿件,这位作者写道:“今年3月4日,是革命烈士张志新壮烈牺牲30周年忌日(时年仅45岁)。我本以为这一天的《永远的丰碑》(人民日报的一个大型专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人物)会推出这位优秀的女共产党员,然而却没有,让人倍感怅然。我不知道该栏目计划最终出多少期,是否准备给这位思想解放的先驱留一席之地?我坚信历史的公正。如果没有张志新的加盟,《永远的丰碑》将因而缺憾,因而失彩,因而掉价,因而教育意义打折,必将招致后人诟病、贻笑、责难……因为她的思想太领先,精神太高尚,壮举太惨烈,警世意义太深远。”
我不知道如果不是在1978年,而是1998年、或者2008年,张志新的事件被发现,能不能够作为一个正面的典型事件被报道。或许,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张志新的被处死有损于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其实,历史的事实正好相反:当年胡耀邦主持公开了张志新的事迹,一代人的良知被张志新的生命和鲜血所唤醒,他们在张志新精神的感召下,彻底否定了四人帮的暴政,奋起改革那个制造了张志新悲剧的制度,可惜,胡耀邦“出师未捷身先死”,中国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改革因此停步多年,致使章含之、谢静宜之类的文革投机分子卷土重来,这才是真正有损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憾事。
      二战结束60年,欧洲仍然有新纳粹分子和个别的学者试图否认当年纳粹种族灭的罪行。一位名叫恩斯特? 聪德尔(Ernst Zundel)的加拿大历史学家因为发表文章,否认纳粹大屠杀,在德国被判处入狱5年,起诉他的德国检察官说, “你可以质疑太阳不能从西边升起,但是你不能改变大屠杀的事实。”德国在战后的复兴依赖于一个新型的民主社会的建立,而民主社会的建立,正是依赖于德国人这种敢于正视自己黑暗历史的勇气和建立一种永远对抗专制主义社会机制的决心。60年了,德国人、奥地利人不敢忘记奥斯威辛和毛特豪森,年年在那里举行纪念仪式。张志新死去刚刚30年,但是她已经被忘记了。张志新死后尸体是被火化,还是被送往医院作为尸体解剖,没有任何记录,因此没有张志新的墓地,也没有任何关于她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