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假体下巴会疼几天:紫砂壶与太极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5:23:00

紫砂壶与太极拳

(2011-07-14 11:33:41) 转载标签:

吴焕庭与太极拳

紫砂壶

太极十三势

分类: 武术爱好

    今年春天有客人来咱办公室访谈,咱请客人落座品茶。其中一客尚未坐稳却对着咱茶盘中的紫砂壶连声惊呼“好壶”!咱给客人斟上茶后笑对客说“此为泡茶解渴一普通物件儿,何当朋友如此赞叹”?客端起壶说“请看此壶包浆自然、洁净如新,可见主人爱壶之心,再看此壶造型大气线条顺畅其价值绝不会在万元之内”。满座皆露惊羡之色。咱遇同道知音心中甚喜忙说“请兄弟细评此壶,犹望在造型结构和线条处理上多给咱说道说道”。不意客对美术是个半吊子,对紫砂艺术更是一知半解,却引经据典牵强附会地来了一通。为不使客人尴尬咱赶紧转换话题。

    由此咱想很多那些自认为对太极拳艺术已经登堂入室、动辄满口经典拳论不讲实践、不联系实际的高人是不是也是一个半吊子呢?

    一把紫砂壶是由头、颈、肩、胸、腹、足、把、流(壶嘴)等多个部件和谐的组成一个整体造型。一件精品的创作,作者不但要有深厚的传统造型功力还要对作品要表达的内容有清晰地交代,赋予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才有生命。壶把和壶嘴就像人的两只胳膊,不是简单的安装在壶身上就行了,壶把由壶肩到壶腹形成的半圆不能断气,穿过壶身形成的无形线条把相对侧壶肩上的壶嘴连起来、顶出去才能够一气贯串气韵生动”。

    联想太极拳又何尝不是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道理呢?准确的造型结构,通过腰腹的内在驱动形成的有形和无形线条连接躯体百骸,从而带动四肢的进、退、顾、盼、定,节节贯串、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每招每式力求精准符合法度。每招每式均含太极十三势,缺一即便散乱无生气。

    武术从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来,太极拳卓立于武林绝不是孤立存在。其它优秀拳种的理论与实践适用于太极拳,同样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也完全适用于其它拳种。既如此那为什么有人数年练习太极拳一旦登上竞技台,就蒙了就傻了只能乱抡一气,只有被揍得份儿了。咱认为这并不是太极拳本身的错,那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统统出了问题。

    太极拳的整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周身一家”和其他流派的理论和在“招式”的运用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传统武术中其它拳种,还是拳击、摔跤、柔道,有哪一个流派的攻防技术动作不是由诸多的关节与肌肉协调统一的贯串于招式动作中形成“整劲”。有哪一个流派的招式不是力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运于背、形于手呢?

    咱理解学习太极拳还是要循序渐进,还是要沿着“着熟、懂劲、神明”三层功夫或说是三个阶段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第一和第二阶段尤为重要,它是第三阶段的基本功,能不能前进到第三阶段完全取决于前两个阶段的基础夯的实不实。具体到每个阶段的学习还要细分多个步骤。无论写字、绘画还是学习太极拳甚或延至做人,都要严谨、遵循法度,都要从精准的结构、线条、造型开始。太极拳对“形”的学习和训练至关重要。

    人们常说形神兼备,无形神将焉附?形丑又怎能传神?不“追其形”终究难入太极拳门径。有人说架子难看的人功夫好能打,架子好看的都不能打没有真功夫,一派谬论。只能说这些人对美与丑缺乏基本的分辨能力,对武术攻防的基本技术原理懵懵懂懂似知非知,只能说这些人尚在武术门径之外游离。

    怎样正确追其形呢?既然太极拳运动属于武术范畴,架子中的每招每式就必须力求精准,什么才算是精准呢?他的标准又是什么?众说纷纭让人一头雾水。为求正途,学习者应从太极拳的技击技术原理溯本求源,无论拳击、散打、还是摔跤,在实际的对抗中所有的技术动作和技术组合都需要高质量的“整劲”作后盾支撑。也就是太极拳的力起于脚,主宰于腰作用于肩背,人的四肢百骸在瞬间形成一个“整力”。

    “力起于脚跟,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这些简单的话不但适用于所有的对抗格斗,也适用于其它的体育项目。

    刚到部队新兵军事训练匍匐前进,咱会用力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的道理指导兄弟们的训练,先求慢,在慢的过程中把匍匐前进的动作技术标准掌握好,把劲路的变化掌握好再求速度和整体爆发力,收到了非常好的训练效果。

    70年代初咱曾经有机会和八一体工大队田径队有一段相邻的日子,经常看到他们的“竞走”训练。竞走运动要求运动员在行走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身形保持自然垂直下颚微收,松肩松腰松胯全身放松,以腰为轴驱动胯的摆动。太极拳的技术理论真是无孔不入啊。

    有人说:当下在国内见到的散打比赛大都是拳击加脚,再不行就加上摔跤,没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没什么技术含量,真的是这样吗?咱认为确实如此,大家可以认真看一下身边的太极拳爱好者,以杨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为例:左脚在前,右手由右后向正前方前移的起点,右手高高扬起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头部,看似优美实则不符合拳理中的技击要求,长此以往一旦登上竞技台就只有挨揍的份儿了。必须反复揣摩加以纠正,否则形散无神少了太极拳的灵动与浑厚,岂不领观者叹息。